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
[精编]中国美术史笔记口诀
![[精编]中国美术史笔记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0cd9360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7.png)
(三)魏晋南北朝绘画时期特点: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陆探微:秀骨清像,张僧繇:受佛教绘画的影响顾得其神,陆得其骨,张得其肉2、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四)绘画理论4、谢赫的六法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一)隋唐五代人物画1、阎立本及其代表作品唐初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代表。
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职贡图等2、吴道子的作品、风格特征、艺术成就送子天王图、地域变相图、伏生授经、鬼伯图用笔遒劲神速,白描,以宗教人物画成就最著4、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及画风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1.6、南唐著名的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周文矩:《宫中图卷》《重屏会棋图》等(二)隋唐五代的山水画1、隋展子虔的代表作品及其在山水画史上的意义展子虔《游春图》,今存最早的一幅完整的三水画。
2、唐青绿山水画派画家李思训、李昭道及其作品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父< 江帆楼阁图> 子<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圖>4、王维的山水画及技法特点5、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荆浩、关仝及其作品、风格荆浩:北方山水,《匡庐图》关仝:师法荆浩传《山豀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6、五代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董源、巨然及其作品、风格董源:《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等,擅长用披麻皴巨然:董源弟子,其画轻岚淡墨、烟云流动。
(韩滉《五牛图》、4、五代花鸟画“徐黄异体”指哪两种风格,各自有何特点黄筌“黄家富贵”;首创没骨法(强调院体)徐熙“徐家野逸”;线条为主色彩为辅2. 范宽《溪山行旅图》,重山叠岭,雄奇壮伟,笔力坚实,山石作“雨点皴”3.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4.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5.3、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1. 李唐《万壑松风图》《清溪鱼隐图》大斧劈皴、水墨苍劲2. 刘松年:《四景山水》斯文细腻3. 马远《踏歌图》一角构图、人物情节与山水结合4. 夏圭《山水十二景》善于半边取景4、两宋其他的山水画家许道宁、翟院深、王诜等,燕文贵,赵令穰,米芾父子,王希孟萧照、马和之、江参等5、元初赵孟頫的代表作品及画风《鹊华秋色图》;倡古排宋、清雅朴素、书画结合。
中 国美术史重点笔记

中国美术史重点笔记《中国美术史重点笔记》说起中国美术史,那可真是一部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大画册!从古老的岩画到精美的宫廷绘画,从雄浑的石窟雕塑到细腻的文人水墨画,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个时光的胶囊,封存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和情感。
就拿唐朝的绘画来说吧,那时候的画家们可真是厉害得很!阎立本的《步辇图》,画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
这幅画里,唐太宗那气宇轩昂的神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坐在步辇上,身姿挺拔,目光坚定而又带着几分威严。
周围的宫女们也是各有姿态,有的小心翼翼地扶着步辇,有的微微低头,似乎在躲避着什么。
再看那吐蕃使者,一脸的恭敬和拘谨,从他的表情和动作就能看出对大唐皇帝的敬畏。
还有吴道子,这位被称为“画圣”的大师,他的笔法那叫一个豪放洒脱!他画中的人物,衣带飘飘,仿佛要从画里飞出来似的。
据说他画画的时候,速度特别快,而且线条流畅得让人惊叹。
想象一下,他站在画布前,手持画笔,挥洒自如,那场面一定特别震撼。
到了宋朝,画风又有了新的变化。
宋徽宗赵佶虽然不是个称职的皇帝,但他在艺术上的造诣那可是相当高。
他的花鸟画,细腻入微,色彩鲜艳却不失典雅。
一片花瓣、一只小鸟的羽毛,都被描绘得极其逼真,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要伸手去触摸。
再来说说山水画,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那可真是经典中的经典。
画面中,一座高耸的山峰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山脚下,一队商旅赶着毛驴缓缓前行,那毛驴的神态,仿佛在抱怨路途的艰辛。
山间的溪流奔腾而下,水花四溅,仿佛能听到那哗哗的流水声。
整幅画气势磅礴,又不失细节,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
元朝的赵孟頫,他的书法和绘画都堪称一绝。
他的《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的秋天景色。
画面中,鹊山和华不注山遥遥相对,山上的树木有的已经枯黄,有的还带着些许绿色,色彩的过渡自然而又巧妙。
河边的芦苇随风摇曳,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
明朝的唐寅,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唐伯虎,他的人物画充满了生活情趣。
马工程中国美术史带背笔记

马工程中国美术史带背笔记1. 马工程中国美术史- 简介:中国美术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岩画与玉器雕刻。
随着时代的演变,马工程成为中国美术史的重要里程碑。
该工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马的形象表达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观和审美理念。
2. 先秦时期马艺术:- 马在先秦时期被视作神圣动物,被广泛描绘在青铜器上。
由于先秦时期社会环境的不同,马的形象多为凝重、庄重,寓意着权威与财富。
3. 马王堆汉墓马陶俑:- 马王堆汉墓于20世纪中叶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马陶俑。
这些马陶俑形象栩栩如生,生动表现了汉代人对马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展现了细致的马工程技巧。
4. 唐代马画:- 唐代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马工程的高峰期之一。
唐代的马画以帝王、名士、文人墨客等为主要题材,表达了中国文化中的豪情壮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5. 宋代马工程创新:- 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也是马工程创新的时期。
宋代的马工程注重表现马的动态与神态,加强了对于马在不同场景下的描绘,同时注重细腻的筆法与色彩运用。
6. 明清时期马工程完成:- 明清时期的马工程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并创造了更多的马造型和描绘方式。
明清时期的马工程向现实生活靠拢,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对马的审美理解和文化传承。
7. 当代马工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马工程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现代艺术家运用多种媒介和创新的手法,重新演绎马的形象,探索马工程与当代文化的关联。
8. 总结:中国美术史中的马工程体现了中国人对于马的情感与敬畏,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创造力。
从先秦时期到当代,马工程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成为中国美术史中的瑰宝之一。
通过马的形象,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中国美术史纲要黄宗贤考研重点笔记

中国美术史纲要黄宗贤考研重点笔记中国美术史纲要是一本广泛应用于中国美术史教学的教材,其中讲述了许多重要的名家和作品。
在考研备考过程中,黄宗贤教授的授课和研讨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对他的重点笔记的整理:一、史前文化与神话时期1.史前文化时期初现新石器文化,表现出特有的劳动技术和艺术特点。
2.神话时期的艺术已经出现,表现为兽面纹、蟠龙纹、人面兽身等题材,同时体现出一定的神秘感和崇拜感。
二、商周文明与金文艺术1.商代青铜器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表现形式包括玉器、青铜器和陶器等。
2.周代青铜器的发展更趋变化多样,同时出现了金文艺术,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又一个重要分支。
三、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1.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突飞猛进,表现出极为丰富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2.秦汉时期的陶瓷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灰陶、白陶等。
四、唐代的美术与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1.唐代的美术艺术成就十分突出,体现了艺术创新和大胆尝试的精神。
2.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逐渐进入了成熟期,通过山水画、花鸟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出了中国人文情趣和审美理念。
五、现当代的美术艺术1.中国现代美术在西方艺术产生的背景下正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
2.当代美术不再以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作为主要表达方式,而更多地使用当代的视觉语言,包括雕塑、绘画、装置、录像等。
以上就是黄宗贤教授在中国美术史纲要中讲解的重点内容。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形式,同时为后世的美术艺术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作为美术爱好者和美术生,我们应该注重对中国美术史的了解和探索,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进一步促进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
中国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简史复习资料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
第一章.史前美术
注:瓷器与陶器的不同之处有三: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普通黏土,金属杂质含量多,而瓷器用高岭土,质地纯净的多;二是烧成温度不同,陶器一般在600~900摄氏度,而瓷器达1200摄氏度以上,这就造成瓷器的胎体烧结致密,吸水性大大低于陶器;第三,陶器是素胎烧成,而瓷器表面挂有人工培植的玻璃质釉,与胎体一起烧成。
第二编秦汉美术
第一章绘画艺术
第二章画像石与画像砖(兼具绘画雕刻两种因素)
第三章书法篆刻艺术
第四章雕塑艺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高峰)
第五章建筑艺术
第六章工艺美术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第二章隋唐的绘画艺术
第三章书法篆刻艺术
第四章雕塑艺术
第五章石窟寺院艺术
第六章建筑艺术
第七章工艺美术
第四编五代宋元美术(各民族交流和融合)第一章五代宋元的绘画艺术
第二章辽金元的绘画艺术
第三章书法篆刻艺术
第四章建筑和雕塑艺术
第五章工艺美术
第五编明清美术
第一章绘画艺术
第六编近现代美术中国画艺术
西学东渐。
中国美术史笔记

中国美术史笔记汉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汉代具有特色的美术品,主要流行于东汉时代。
砖石雕饰图像。
画像石砌筑于墓室,也有一些画像石用于装饰地面的石碑、石阙、石祠堂。
画像石有阴线刻、阳刻减地、高浮雕等形式,有的画像石运用多种技法雕刻。
画像砖则是将图像模印在砖坯面烧制而成。
画像砖石虽为雕刻制作,画面造型、构图等都具有绘画性。
山东画像石遗存最多,长清孝堂山石祠、嘉祥武氏祠石室、沂南及安丘汉墓画像石等均为著名的画像石遗迹。
霍去病墓石雕群:为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
霍去病墓石雕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伏虎、卧牛、卧象、野猪、鱼、蟾和野人抱熊等,除马踏匈奴石雕置于墓前外,其他石雕原来可能散置墓冢周围。
马踏匈奴石雕为主体性雕像,以硕大的花冈岩雕出一匹战马将匈奴侵略者踏翻在地,战马矫健轩昂,庄重沉稳,踏在马下仰面朝天的匈奴侵略者手握弓箭作挣扎欲起之势。
整个雕塑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浑然一体,突出大的体面,加强了整体感和大型圆雕的雕塑感。
作品运用象征手法,颂扬霍去病击败匈奴的历史功绩,用雄骏的战马形象颂扬主人艰苦卓绝、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魏晋南北朝时代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也是记载中最早的佛像画家。
卫协:西晋画家,他的创作被谢赫六品中的第一品。
顾恺之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注重眼神的描绘,“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
4、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揉和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仁智图》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最杰出的画家,擅长人物画、风俗画与佛教图像。
谢赫在【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第一人。
陆探微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笔法,而画人则能做到“精利润媚”、“笔迹劲力如锥刀焉”。
教师招聘考试中国美术史笔记整理全.doc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1.劳动创造了人,艺术其源于(人类劳动)。
2.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3.原始时代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5.丁村人大约生存于(二十多万年)以前。
6.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7.距今2、3万年以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8.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9.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10.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11.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2.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13.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15.半坡彩陶距今(六千年)左右。
16.马家窑彩陶出土于(甘肃临洮马家窑)。
17.马家窑彩陶距今(四千五百年)1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彩陶。
19.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
20.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
21.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人面、鱼纹)。
22.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联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23.(河姆渡)出土的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陶鬲,显然都是久已驯化了的家猪模样。
24.(山东宁阳)He (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陶规狗的形象生动有趣。
25.(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在陶盆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是男性形象。
26.(甘肃泰安县)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27.(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人面陶塑,可能是陶器上的立体装饰。
28.(甘肃临洮)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归纳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
中外美术史笔记

<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1.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1)青绿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A.《游春图》:a.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b.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C.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
<2> “大小李将军”(唐):A.李思训:a.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b.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
B.李昭道:a.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
b.《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
“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 。
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
(2)水墨山水:<1>王维:a.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
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c.以辋川为题材。
<2>张璪:a.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
b.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2.五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1)荆浩:A.长期接触北方宏伟的自然山川,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笔记... 1.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1)青绿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A.《游春图》:a.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b.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C.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2> “大小李将军”(唐):A.李思训:a.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b.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B.李昭道:a.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b.《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 。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2)水墨山水:<1>王维:a.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c.以辋川为题材。<2>张璪:a.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b.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2.五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1)荆浩:A.长期接触北方宏伟的自然山川,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B.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论。C.力倡山水形象要“气质俱盛”,达到形神兼备:传世作品:《匡庐图》:A.表现巍峨山峰及山脚下幽居的景象。B.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技巧较唐代有明显提高。(2)关仝:A.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擅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色。B.写景绘形更为概括,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予人以深刻印象。C.表现北方山川峻伟荒寒的景象,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关家山水”。D.传世作品:《山谿待渡图》《关山行旅图》: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3)董源:A.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B.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成功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和氤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C.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D.这种“平淡天真”的山水在元明以后产生重大影响,传世作品:a.《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皆以水墨为主,以横卷形式表现江南景。b.《龙宿郊民图》(应为《笼袖骄民图》):以披麻皴和青绿赋色画出金陵山水。(4)巨然:山水画笔墨秀润,更充满田园自然风致。传世作品:《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3.元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元代中晚期山水画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是“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山水,以绘画作品鲜明的表现心境和生活情趣:〈1〉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的山水根据,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2〉a.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的风貌。b.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3〉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1)黄公望:A.号大痴道人,隐遁山林以书画为寄托,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B.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横卷:a.以苍润精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铜庐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b.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以活脱潇洒的笔墨抒发作者的主观意趣。c.画法更加简括,显示较深的笔墨功力。C.还著有《写山水诀》一篇:论述山水画法,在剖析画法中不忽视师法造化,是一篇历来受到重视的画论。(2)吴镇:A.号梅花道人,擅画山水梅竹,饱含诗意,画风清新可喜,笔墨雄秀清润,气象苍茫。B.喜作《渔父图》:抒发幽栖超脱,自鸣高雅的情怀,是其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写照。C.擅作墨竹,强调竹子的坚韧个性,用笔若草草不经意而情态生动,自称戏笔,曾作《雪竹图》。(3).倪瓒:A.号云林,山水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意境清幽深远,荒寒萧索,景中多不画人,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B.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画中多长题,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C.传世作品:a.《渔庄秋霁图》:作三段平远式构图,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的凄凉静寂气氛。b.《水竹居图》:设色山水,是元明文人画流行的书斋山水样式,画法严谨,水墨青绿设色,题诗楷法工整.D.也擅画墨竹树石:清秀雅致, 绘画标榜自娱,这种逸笔逸气的论点对以后的文人画有深远的影响.(4)王蒙:A.自号黄鹤山樵,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及写景极富层次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解索皴,牛毛皴.B.用墨厚重,构图繁密,景色郁然深秀.C.传世作品: 《青卞隐居图》:a.山势险峻,树木繁密。采用层层加深的用墨,作解索皴,牛毛皴,干湿互用。b.整幅画气势雄伟,笔精墨妙,寄托隐遁山林的理想和志趣。 4.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1).作者张彦远:晚唐时期重要的书法家和书画理论家。采集前人著述加以汇集整理,并发挥自己的见解。(2)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A.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B.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C.画家传记及作品。(3)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以当时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4)专辟叙论部分,集中阐述绘画发展的史论认识:A.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B.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笔不周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C.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5)全书七卷篇幅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名著,在中国绘画史学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只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经典文献。 5.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张择端:北宋后期卓越的风俗画家,擅长画建筑,车船等风俗题材.(2)《清明上河图》:<1>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墨笔淡着色,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2>内容结构分为三个段落:a.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b.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c.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再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杰出的绘画作品,而且具有高度历史文献价值。<3>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选择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如:漕船,骆驼队,毛驴队等都被有条有理又真实自然的组织在这一宏伟的艺术整体中。<4>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而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部分,种种矛盾,构成全卷的高潮,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5>A.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作品.B.画家对于城市社会生活,尤其是“市井细民”的生活,具有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精到的了解。C.画家饱满的创作热情,持久不懈的努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艺术想象力的丰富及艺术表现的周密不苟,在绘画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6.五代花鸟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2) (1)黄筌:<1>西蜀宫廷画家,擅长花竹翎毛,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2>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条相融,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画中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3>传世作品:《写生珍禽图》:精湛的写实技巧和细腻明丽的风格。(2)徐熙:<1>南唐士大夫,终身不仕,自命高雅,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2>注重“落墨”,信笔抒写,略加色彩,突破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草的格式有所创造,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3>也为宫廷画过赋色浓丽并带有装饰趣味的“装堂花”“铺殿花”。(3)黄筌,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宋人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7.宋代花鸟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8) 两宋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不仅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表现对生
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道德品德相联系1)宫廷花鸟画:<1>黄居寀:A.北宋前期画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表现宁静平和,细致艳丽的“黄家富贵”之风,成为宫廷花鸟画的标准。B.传世作品:《山鹧棘雀图》。<2>崔白:A.活动在北宋中后期,以画带有野情野逸的败荷凫雁驰名,善于表现在不同季节环境中花鸟的运动变化及互相关联。B.传世作品:《双喜图》《寒雀图》。C.画风“体制清赡”:形象自然而无雕琢痕迹,技巧熟练,为宫廷花鸟画输入了新的血液,并将之推向新的水平。<3>赵佶:A.擅画花鸟,重视写实,主张构思不落陈套。B.曾将宫廷中奇珍异卉图绘题诗歌,汇为图册《宣和睿览册》。C.作品多为细腻柔丽的典型宫廷花鸟画:《瑞鹤图》。(2)文人士大夫墨竹墨梅:北宋中后期文人士大夫绘画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作品抒情寄兴,状物言志,多水墨写意,爱画梅竹,表现高洁的品格。<1>文同:A.北宋时期画墨竹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画家,对竹进行深入观察体验。B.画风严谨而潇洒自然,开创了“湖州竹派”:《墨竹》。<2>扬无咎:字补之,画墨梅成就最高,有清雅闲逸,出尘绝俗的情致:《墨梅图》。<3>赵孟坚:南宋末杰出文人画家,擅画梅兰竹石,画白描水仙尤为人称誉:《岁寒三友图》。<4>郑思肖:宋末元初,以画墨兰著名,作墨兰疏花简叶而不画土,表示“故国之思”,寄托高雅之情。(3)写意花鸟画:法常:生活于宋末,擅画水墨写意花鸟,用笔恣肆而形神兼备,是一种新兴起的画风:《老松八哥》《写生蔬果图卷》。 8.“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1)并不专指某八个人,而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他们富于创新精神,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花鸟写意画。(2)“八怪”中的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既不满于现实,又在卖画于扬州路上殊途同归,相互影响,且受市民阶层喜新尚奇的推动,艺术创作上具有下述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3)这些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和文人化的职业画家,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宫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艺术的羁绊,或多或少的摆脱了贵逸平和的“士气”与“书卷气”,形成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因他们非统治者标榜的正宗,便目之为怪。(4)“八怪”分为三类:<1>第一类: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如郑燮,李鱓与李方膺:A.具有关心人生,忠于皇帝又胸存块垒的思想感情.B.选择“四君子”等题材,诗书画互相生发中,发泄牢骚,表现品格,寄托“用世之志”C.画风或清刚跌宕,或泼辣奔放,甚至不守规矩,有所谓“霸悍气”。郑燮:a.号板桥,并擅三绝,尤擅墨竹,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b.不泥古人,“自探灵苗”,在诗书画上自成家数:《竹石图》.<2>第二类: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和汪士慎:A.一方面继承了抒个性,尚创造的文人画传统,另一方面从金石书法的古朴自然,似拙实巧中吸取营养。B.作品流露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但更多的寄托高洁的人品与不肯同流合污的情操。金农:a.思想存在矛盾:既伤“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又“以布衣雄世”。b.修养广博,作品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c.花鸟山水:意境隽永,有生活情趣。d.人物肖像:形象古朴稚拙,放笔写意,开一生面:《自画像》。<3>第三类: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和华喦:A.广博深厚的功力,注意适应民间欣赏习惯,又吸取文人画之长,讲求人品,兼擅三绝,放笔写意。B.作品题材广泛,画法精熟,亦较“谐俗”。黄慎:a.人物画:多取材社会下层,立意有生活情趣b.以狂草入画,作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渔妇图》《携琴仕女图》。罗聘:《鬼趣图》讽刺现实尤为著名。华喦:花鸟为小写意,人物山水亦为当时空谷足音。 9.清初非正统画派(“清初四僧”)(4) 清初画坛“四僧”: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1>他们是有很强反清意识的遗民画家,绘画带有深挚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所继承的传统仍属文人画系统。<2>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3>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1)八大山人:A.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画笔曲折的反映出来。B.山水画:以山水寄恨,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可称泪眼的旧江山:《秋林亭子图》。C.花鸟画:a.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抒发了遗民之情.b.在立意,形象,造型,布局,笔墨以至诗书画一体上均有新的突破,达到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c.作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幽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与形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荷鸭图》《孔雀牡丹图》。(2)石涛:A.清初最富独创性的画家,他的艺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