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基于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 1 】S L文 库 . 远 光 灯 与 近光 灯 的 区 别 及正 确使 用 [ E B / O L ] . 和O h( 1 9 9 6 )首 次 建立 了多商 品 多供 应节 点 多种运 输 模
( 2 0 1 2 一 l 2 — 1 2 ) [ 2 0 1 3 — 1 0 — 1 2 】 . h t t p : / / w ww . 3 6 0 d o c . c o m/ c o n t e 式 的 应 急物 资 配送 模 型 ,F i e d i c h等 ( 2 0 0 0 ) 提 出 了一
造一 个安 全 的交通 环境 做 出一份贡 献 。 献假 设 只 有一 种 运输 模 式 实现 从 配 送 中心 到 各 个难 民营
的食 物 供 给 ,作者 建立 了一 个线 性 规 划模 型 , 目标 函数
参考文献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 别是 运输 成 本最 小 化和 配送 食 品 数量 最 大化 。H a g h a n i
n l J1 2 / 1 21 2/ 1 5/ 1 1 6 48 9 4 2 5 36 0 8 2 05 . s h t m1 .
_
个动态组合优化模型,以决定一个最优的资源调度计划来
众 的生命 财产安 全 。
虽然 应 急供 应 链 的 重要 性 不 言而 喻 ,但 是 迄 今 为止 ,在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突发灾情下的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突发灾情下的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摘要近几年大规模的灾害事件频频发生,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突发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地区,由于赈灾物资的储备有限,医药资源,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更是日益激化。
应急救援药品作为灾难发生时可以直接救死扶伤的重要物资,其供应直接关乎人民群从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定,灾害事件一旦发生,若不能及时将药品送达至急需地区,后果不堪设想。
从2008年我国南方的大雪灾和四川大地震,至2009年席卷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等,国家医药品应急供应方面表现出的被动局面,说明在医药品应急系统的建立、保障、监控以及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医药品应急物流作为应急物流的分支,具有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
医药品应急物流体系的不健全,可能导致伤员错过救治的最时期和灾区传染疾病的发生,同时,医药品供给保障信息不精确,使灾害发生时出现药品缺或过剩现象。
本文的目的在于应用现代物流的理念,解决我国医药品应急物流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建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
全文共分为五章,内容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
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社会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介绍了医药储备和应急物流的概念,以及应急物流的四大特点。
第三章主要介绍与分析了国外突发灾情下应急物流的研究与发展经验。
第四章我国医药品储备现状及分析。
重点分析了突发灾情下我国药品应急物流优势及劣势,并以突发SARS为例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医药品应急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第五章完善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的建议。
本文从我国自然灾害救援和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对物流的需求出发,指出了研究应急物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研究以往突发灾害下的应急物流经验,提出了我国救灾物流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字: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自然灾害Pharmaceuticals reserve under the sudden disasteremergency logisticsAbstractIn recent years, large-scale disasters occurred frequently, SARS crisis, Wenchuan earthquake emergencies to our country economy caused great damage. In a sudden strong natural disaster area, the disaster relief materials reserve is limited, resource of medicine, public health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is more acute. Emergency medicine as a disaster occurs can heal the wounded and rescue the dying is important material, its suppl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eople from the life safety and social stability, disaster occurs, if not timely drug delivered to the needed area, consequences be unbearable to contemplate. From 2008 our country south of the big snow and Sichuan earthquake, to 2009Global Influenza a H1N1,National emergency supply pharmaceuticals to show the passive state, explain the pharmaceuticals emergency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contingency planning aspects to have many shortcomings。
国外物流成本研究前沿及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万方数据
这两种成本的
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网络中的交通状况, 发了一个用于确定最优规模及最佳布局 终端设计的优化目标,应用队列理论和 terminals)。他们着
万方数据
者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41 (二)非线性规划方法的应用 sha珊a等人(1989)提出了一个非线性的混合
型整数目标规划模型用以解决供应商选择问题。他们 在模型中考虑了价格、质量、产品交付和服务等因 素,所有的准则均作为目标。物流成本降低目标与采 购批量增加相关联,物流成本增加则与质量水平的提 高相关联。¨纠Benton(1991)在多品类、多供应商、 资源限制和数量折扣的条件下,应用拉格朗日放松法 开发了一个非线性规划和启发式过程模型用于供应商 的选择。该模型目标是实现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 和订单成本的最小化。仓储能力和投资限制作为该模 型的约束条件。¨纠Hong和Ha)rya(1992)分析了JIT (准时制,Just in time)采购环境。由于小定额需求 是JIT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他们讨论了将大批量订 单分割为多批次交付的小订单或在多个供应商之间进 行分配,以减少定额需求量。主要目标是减少成本, 并通过建立两个重要假设以解决此问题,第一个假设 是,N个供应商的订单成本等于或少于一家供应商订 单成本的N倍;第二个假设是,采购价格必须少于 某一固定价值。由于他们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建立在 特定案例基础上,因此不能应用于一般情形。¨¨ Rosenthal等人(1995)开发了一个混合型整数规划 模型以解决“打包”产品模式的供应商选择问题。购 买方需要从多个供应商那里购买多种品类产品,供应 商则以折扣价格提供“打包”的产品组合。他们应 用单目标规划方法,并且将价格、质量、交付和供应 商能力作为模型的考虑评价标准。¨驯Ghodsypour和 0’Brien(1997)开发了一个决策支持系统 (DDs),用于减少供应商数量和对供应商的商业伙伴 数量进行管理。他们应用了AHP(aJlal”ical hierarchy process)方法及}昆合型整数规划,_并且在DDS系统 中考虑到了供应商能力约束和购买方在采购预算和质 量等方面的限制。¨引Ghodsypour和0’Brien(1998) 开发了一个综合AHP和线性规划模型,用以帮助采 购经理们在采购活动中利用系统性方法来考虑产品数 量和质量上的各项因素。他们提出了一个运算法则用 来对供应商选择决策过程中的不同设想方案进行敏感 性分析。ⅢI S.H.Ghodsypour和c.O’Brien(2001) 讨论了在多供应商、多种标准和供应商能力限制的约 束条件下,供应商选择决策中的物流总成本问题。他 们认为,在上述约束条件下,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 商,以及如何将订单在供应商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等问 题在现有文献中很少被注意到。仅有的一些数学分析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流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流研究作者:张铁宝来源:《物流科技》2013年第08期摘要:应急物流的发展不仅仅是物流业的一个进步,而且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从突发事件后物资的储备、配送以及运输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应急物流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我国应急物流应采取的措施,从而使我国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能够及时挽救生命和财产,使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应急物流;信息;储备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各类灾害、事故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就侵袭与困扰着我们。
特殊的地理环境致使我国灾难不断,而且近年来各类灾害事故发生的频率、强度、规模以及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大,从1998年的南方特大洪水灾害到2003年的SARS,再到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多次突发性事件。
灾害发生后,由于应急物流系统不健全,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以及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灾区与外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仓储、配送、运输等环节出现了问题;由于仓储系统不完善、仓库应急物资储备量少,使得一些应急物资不能及时到位;配送系统的不完善导致配送的整体秩序混乱;过高的运输成本造成人员和资金的浪费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促使我们应对应急物流做进一步的建设与完善。
1 应急物流概述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物流活动。
其特点包括:(1)时效性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应急物流,最突出特征就是物流活动的时效性。
由于应急物流要求的高时效性,所以一般物流运行机制难以满足应急状态下的物流需要。
应急物流应遵循特事特办原则,尽量压缩一般物流的中间繁琐环节,使物流机构更加精干,进而使整个流程简洁紧凑,物流行为也随之表现出浓厚的非常规色彩。
(2)非预见性由于突发事件涉及面广、破坏力大、突发性强,导致事件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强度大小等因素难以预见,也使应急物流内容随之变得难以预料。
浅谈应急物流在中国的发展

浅谈应急物流在中国的发展摘要: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在现代突发事件频繁的国民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也是我国需要迫切发展和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系。
本文主要介绍应急物流的相关理论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应急物流;发展对策;突发事件应急物流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非典”的肆虐、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2013年四川雅安7.0级地震……这些灾难的突然降临引起了我国对应急物流的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但与德国、英国等物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严重的落后与不足。
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最大程度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损失,加强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迫在眉睫。
我国自然灾害的接连发生,使应急物流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逐渐提升,所以在新的挑战和困难下,研究探讨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应急物流的分类及特点(一)分类:1.按突发事件分类。
可分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地震、海啸等)、突发社会危害应急物流(重大交通事故、生产事故等)和突发疫情应急物流(SRAS、禽流感等)。
2.按突发事件的性质分类。
可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
(二)特点:1.突发性。
应急物流主要针对的是突发事件,因此突发性是应急物流的首要特点。
只有极短的反应时间、迅速的实施行动、可靠的物流方式才能实现完美的应急物流。
2.弱经济性。
毫不夸张的说“急”字可以代表应急物流的主旨含义。
普通物流的运作方式、流程、甚至经济收益准则均不适用于应急物流,任何利益都无法和人民生命财产相比,所以应急物流具有突出的弱经济性。
3.不确定性。
由于突发事件的形式、时间以及后果等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不确定性是应急物流的显著特点。
国外应急物流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应急物流管理对我国的启示[摘要]通过对制约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瓶颈要素分析,借鉴国外应急物流管理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我国应急物流的应对策略,希望本文既能从理论上丰富应急物流管理,又可为我国应急物流管理的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管理体系;问题;对策近十年来,我国先后爆发了洪灾、“非典”、台风、地震等特大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实践证明,能够以最简洁的流程、最快捷的方式应对危机,执行这一任务的便是应急物流。
充分地识别制约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瓶颈要素,借鉴国外应急物流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我国应急物流的应对策略,对于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应急物流概述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殊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包括采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
相比之下,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物流效益的实现。
应急物流是现代物流新兴的分支领域,属于特种物流。
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弱经济性等特征,应急物流已经成为当今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物流的建设和发展。
2 国外应急物流管理的成功经验2.1 美国常设救灾物流管理专门机构美国建立了完备的应急体系,形成了以“ 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
在地震、飓风、火山、洪水等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入联邦紧急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救灾事务由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实行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统一应对和处置。
对于各种防救灾工作,美国强调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强调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同时,针对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以及人口稀少的地区灾害,均有不同的预案以及救灾方式。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应急管理是指针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通过组织、协调和执行一系列工作,以减少灾害的危害、保障和恢复社会正常运转的一项活动。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将介绍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的现状。
其次,国外的应急管理体系注重全过程的管理。
这包括灾前预防、灾中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与重建等各个环节。
各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制度,包括指挥体系、应急预案、资源调配机制等,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衔接,提高应对灾害的效率和能力。
例如,日本的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国家级、地方级和基层层级的指挥体系,各级政府根据不同灾害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预案和措施,实现从上至下的全过程应急管理。
另外,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强调公众参与和社区防灾意识的培养。
各国政府鼓励并积极组织公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和自救自护意识。
社区防灾意识得到加强,公众通过参与防灾演习、宣传教育和提供反馈意见等方式,增强了对应急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例如,新西兰的应急管理体系中,社区和居民被视为灾害管理的关键参与者,政府通过开展社区防灾培训、建立社区应急资源库等措施,培养了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最后,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向多部门协同合作和跨国合作。
各国政府意识到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复杂性和跨国性,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和跨国合作来有效应对。
国际组织和跨国合作机制的建立,为各国提供了合作平台和资源支持,加强了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例如,欧洲联盟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成立应对危机与自然灾害功能性公司(ERCC)等机构,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提高了欧洲地区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呈现出多部门协同合作、全过程管理、公众参与和跨国合作等特点。
这些经验和实践对于我们完善国内应急管理体系具有借鉴意义,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物流管理成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一、物流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物流管理是指对企业内外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旨在实现物流活动的高效运作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物流管理的核心是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库存成本,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国内外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研究1. JIT(Just-In-Time)模式JIT模式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模式。
它通过减少库存和缩短供应链的环节,实现生产和供应的精确匹配。
国内外研究表明,JIT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和库存水平。
2.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模式SCM模式是一种注重整体供应链优化的物流管理模式。
它通过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环节,实现供应链的高效协同。
国内外研究表明,SCM模式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3.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模式ERP模式是将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相结合的一种模式。
它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外部供应商的信息,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管理。
国内外研究表明,ERP模式可以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物流成本和风险。
三、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它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和优化,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提高物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挑战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面临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和供应链的复杂性等挑战。
同时,还需要解决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合作关系不稳定和风险管理等问题。
四、结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JIT、SCM和ERP等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 第4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34卷 总第214期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2-03-22 【作者简介】孙静霞(1987-),女,甘肃庆阳人,硕士,兰州交通大学,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应急物流 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2.04.041 国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 孙静霞1,张 诤2 (1.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应急物流的高效运作能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因而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文中通过对国外应急物流研究现状的相关文献进行资料整合,列出了国外对于应急物流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研究方法,得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研究应急物流的有效方法的结论。 【关键词】应急物流;突发事件;综述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993(2012)04-0093-03
Summary on Emergency Logistics in Foreign Countries □ SUN Jing-xia1,ZHANG Zheng2 (1.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2. Gansu provincial Party School,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Emergency logistics has ca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by its efficient operation in reducing the harms caused by emergency. The thesis listed some major methods and directions that were used by foreigners in researching emergency logistics and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s more efficient in the research of emergency logistics in other countries. 【Key words】emergency logistics; emergency; summary
1 引言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效益的实现。 在全球化、区域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许多突发性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诸如环境问题、气候灾变、疾病、国际恐怖主义等引发的突发性灾难的全球性风险正日益增加。因此,对于研究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以及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减缓和预防灾害的发生已经迫在眉睫。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国家或地方政府协调机制,并做了大量的立法工作,以应对突发性的事件,而我国对应急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应对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安全事件等问题上相对滞后,在灾害应对处置以及社会保障领域还有很多的空白地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 主要国家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2.1 美国应急物流研究现状 美国是研究应急物流起步较早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应急物流组织结构体系。它的主要应急管理模式体现为中央协调,地方负责的特征。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
事件或安全事件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入联邦紧急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救灾事务由联邦应急管理机构(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实行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统一应对和处置。美国在救助灾害的过程中,比较优秀的是运用人道主义救助理念,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人员伤亡以及灾害所引发的后期效果。在应急物流的运作中,美国对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对有效信息的处理也是出于相当领先的地位。基于对信息的分析和对数据的处理,能够准确的预测出所需各类物资的紧急程度,能够将物资进行分类处理,准确的制定出所需配送中心的位置和数量,保证救助配送网络的畅通,又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灾害的响应时间。 主要的研究内容涉及:Akkihal,A.R.(2006)研究了基于人道主义物流配送进程中的库存优化与路线定位模式,主要结合应急物流的特点,研究了随机需求模式下,库存对定位和路线选择的影响。G. Ozda- mar,L. &Cevik.A (2002)在自然灾害救助系统下,运用交互式的方法对物流的运输工具做了层次分析,主要分析了直升机在应急救助中的运用。Balcik,B.&Beam- on,B.M.(2008)研究了在人道主义救助中,物流救援设施的定位问题。Vidal &Goetschalckx (2001) 给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全局供应网络设计,他们提出了一种在综合考虑了供应商可靠性下的选择厂址的大规模MIP方法。Angelis, V.D., Mecoli, M., Nikoi, C. &Storchi, G. (2007)运用多阶段整合路径规划问题对应急物流中的食品配 94 物流工程与管理 第34卷 送问题进行了研究。Ekinci D&Kucukyazici B. (2004)研究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物流体系的规划和设计问题。Holmberg K. (1999)考虑了非线性运输费用的选址问题,并用分枝定界法进行了求解。Owen&Daskin (1998) 研究了在不确定性情况下的设施定位问题。Balcik,B.,Beamon,B.M.&Smilowitz,K.(2008)继续研究了在人道主义救助物流系统中,接近灾害区域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路径及配送方式问题。Clark,A.&Culkin,B.(2007)设计了一个网络转运模型,主要用于自然灾害发生后制定人道主义救助计划的辅助模型。Ukkusuri,S.V.& Yushimoto(2008)研究了在人道主义救助中,物流配送路径的选择和优化问题。Beamon, B.M. & Kotleba, S.A., 分析了在困难比较大的应急事件救助中,运用人道主义救助理念对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将救灾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对于难民急需的救命物资进行优先配送,最大限度的提供人性化救助。Ozbay,K.&E.E. Ozguven(2007)设计了一个随机的库存模型,主要运用与预警灾害的计划制定中。Linet,Ediz &Beste(2004)建立了一个针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决策支持系统,陈述了一个有时间间隔的动态交通问题:由于自然灾害造成路线的破坏,货车的分发变得更加缓慢,更加耗费时间;在不同于传统的车辆路径网络流问题和车辆路径问题的环境中,模型被分为两个多物品网络流问题,第一个是线性(即与传统相符合)问题,第二个为专用于车辆流动的整数问题,并用一个例子证明了算法的可信性。Schmeidl,S.& J.C. Jenkins(1998)研究了人道主义救助中的在早期预警系统,主要分析了早期预警系统时应注意的诸多问题。Haghani&Ohorcah(1996) 提出了多种商品在有时间窗约束的单目标线性时空网络流模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线路规划模型,给出了多种物品运送规划和每种交通网络的计划决策。总体目标是在周期时间达到最小的货车运送成本、货物流通成本、搬运装卸成本等。 2.2 日本应急物流研究现状 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经常会遭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所以日本政府对于应急物流的管理非常重视,形成了以“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中央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日本各地区都制订有本地区的防灾计划,详细规划了防灾组织体系和紧急运输、重要救援物资储备以及避难所的设置等,并定期举行各种救灾演习(包括每年度的大规模地震演习),制定灾害运输替代方案,事前规划陆、海、空运输路径(因海运和空运受震灾影响小,所以多利用这些资源)。 主要涉及的研究成果有: Meisiang(2006)提出应站在政府的角度来对待不确定性情况下的洪灾带来的应急物流问题,主要针对城市地区灾后的救援配送和组织救援小队等问题,并通过运用ANP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得出营救小队的分布以及物资运送的临时配送中心。Zdamar (2004) 指出应急物流计划涉及到应急救援从分发中心的分发,如药品、特殊的营救设备、救援小组深入一线的问题,并指出在操作上要尽可能加快速度以达到最好的救
援效果。Wei,Y.&W.Xu(2002)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洪水灾害进行了预测。Yi,W.&L.Zdamar(2007)主要运用动态物流协作模型对应急物流中所涉及的所有相应的疏散性活动和支持性活动进行评估。Jiuh-Biing Sheu (2007) 认为在应急物流中的快速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并提出了一种混合模糊聚类方法应对应急物流中的物资配送问题,在三层应急物流配送框架基础之上,构建了两种回归机制:物资的配送以及灾区送达物资的发放。Song mingan(2005)涉及了一个框架模型,主要运用于应急营救物流中的配送体系。Santoso(2005)提出一种求解随机成本需求和容量问题下的整合供应网络设计问题,通过决策何处建立应急设施以及每处设施需要何种机械从而最小化整体成本,考虑到满足现实需求的容量不足,短缺的罚金也被包括在整体成本里。Gwo-Hshiung Tzeng,Hsin-Jung Cheng&Tsung Dow Huang(2007)运用了多目标规划模型和算法来设计应急物流救助中的物资调运系统。Taniguchi (1999) 采用双层规划求解了高速公路交叉口附近运输网络中公共物流转运站点的选址,上层规划目标是运输车辆数量、选址费用最小,下层规划考虑路网状况,遵循用户平衡条件对车辆进行平衡配送。Graef J.R.&Karsai,J.(1999)研究了在多样化人口规模条件下,运用流体动态规划算法建立了应急系统的预测模型。Chang M S,Tseng Y L,Chen Jing-wen.(2007)涉及了一个框架规划方法,主要用于在不确定的环境影响下,洪水灾害发生时的准备工作计划。 2.3 德国应急物流研究现状 德国的灾害预防和救治工作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在应急物流管理中由多个担负不同任务的机构共同参与和协作,最高协调部门是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隶属于联邦内政部。在发生疫情以及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时候,消防队、警察、联邦国防军、民间组织以及志愿组织等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德国根据可能发生的不同灾情,对各类救灾物资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依此建立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的应急救援物资库,这些应急救援物资库平时储放应急物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则由专业的物流公司迅速从应急救援物资库提取救灾物资,送往灾区;灾害发生后,社会采购或捐赠的救灾物资需要汇集至应急救援物资库,在应急救援物资库分类拣选后统一配送至灾区。 主要涉及的研究内容有:Gutierrez (1996) 提出了在不确定状况优化的网络设计框架,这种方法寻求在参数变化场景下最优化的一种网络配置。Fiedich(2000)提出一个动态的组合最优模型及用于强烈地震后救援物资分发最优化的启发式算法,其主要目标是求得在整个救援期内启用最少的设施。Moe,T.L. & P. Patrha- narakul(2006)运用整合的方法对自然灾害的管理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公共项目管理和危机解救困难因素分析。Ozdarmar(2004)指出应急物流能通过分别来解决动态时间依赖交通问题而得解,应急物流计划涉及到在考虑时间计划情况下货物的分拣和货车运送计划以及在这些路线上最优分拣和运送的数量,并当新的需求出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