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氏杆菌病的检查
羊布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分析

Y a n g z h i j i s h u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牧副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羊养殖业由此得到发展,养羊的农户每年逐渐增多,并逐渐形成了养殖区,其中以青海地区的养殖区最为显著。
养殖者的不断增多,增强了与其它地区之间的交流,也因为地区之间的养殖环境和生活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羊布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进而影响整个养殖行业。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羊布病的发生概率,养殖者加强了对羊布病的防治措施。
青海地区有着丰富的羊养殖经验,通过结合青海地区的养殖情况,探究羊布病的诊断方法,并提出几点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羊布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1、羊布病的临床症状羊群中如果有羊感染羊布病,最显著的体征就是怀孕的羊开始流产,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羊群中孕羊流产的现象也在不断地增多,流产的现象一般集中在怀孕3、4个月的孕羊身上,孕羊在流产之前会有体温升高的症状出现,并可能伴随着食欲减退等情况,有些本身身体素质不好的孕羊,甚至出现卧地不起的情况。
奶羊在感染羊布病并且喂养幼羊时,乳汁中会出现凝块现象,公羊则会产生睾丸炎,并且出现发热的症状。
通过整理青海地区的羊布病发病数据来看,羊布病多发生在羊群中,并且母羊感染的概率相比于公羊来说较高,成年羊感染的概率相对于幼羊来说较高。
2、羊布病的诊断(1)细菌学的诊断实验对象:流产的胎儿以及相关物。
实验对象获取:利用专业器具进行无菌获取。
实验步骤:将获取的实验对象制作成相应的涂片,随之进行干燥,在干燥完成后将2%的沙黄放入涂片中进行加温染色,随后进行水洗,最后用1%的孔雀绿溶液再次进行复染,随后再次进行水洗,再次进行干燥,干燥完成后可以进行镜检。
实验结果:对做过相关处理的涂片进行观察,如果视野中出现红色,就证明实验对象感染了羊布病菌,出现蓝色,则说明没有感染。
(2)病原学的诊断实验对象:相应的羊布病菌,通常情况下是血液。
实验对象获取:利用专业器具从疑似感染羊布病的羊身上获取。
羊布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分析

X u m u s h o u y i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于畜牧副食品需求的不断攀升,畜牧养殖业得到了有效的推动,羊养殖是养殖行业中重要的一部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羊养殖,其得到了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羊传染病的几率,其中羊布病是较为典型且频繁发生影响较为恶劣的一种疾病,其不仅会对羊只的生殖系统与淋巴系统造成侵害,还容易引起人畜共患,因此养殖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与了解,尽可能的降低发病率,减少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
一、羊布病的发病机理羊布病也被称为羊布氏杆菌病,其是一种传染性较高,传染范围较广的慢性传染疾病,其的病原体主要是布氏杆菌,其主要存在于病畜的生殖器官、内脏以及血液中,该类病菌对于外界有着较强的抵抗力,羊只在感染布氏杆菌初期,其会在羊皮毛存活数月,随着时间推移与病菌的数量增多,会使得羊只发病,该疾病传染性较高,有着一定的致死率,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这一疾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视。
二、羊布病的传播特点通常情况下,羊布病会因为病羊的排泄物、身体伤口或者母羊哺乳以及生殖道分泌物等方式得到传播,羊羔会因为吸食病母羊的乳汁导致患病,健康羊只则会通过上述各类型直接接触的方式患病,与此同时,病羊日常的活动场所,以及遭到污染的水源、饲料及其使用的养殖用具,又或是携带病原体的蚊虫叮咬也会造成感染,有相关调查显示,母羊的患病率相对要高于公羊,且成年羊只相比羊羔患病率更高一些。
羊布病的传染情况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夏季高温季节,其的发病率会相对升高,且该病的传播情况还会受到地区因素的影响,其表现为集中性养殖区域相较于零散性养殖区域,发病率更高,农村羊养殖地区相较城市羊养殖地区,发病率更高,除此之外,病原体在羊只中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会因为病原菌树龄的差异与羊只抵抗力的差异导致潜伏期的实际天数差异,但多在半个月左右。
羊布氏杆菌病疫情诊断和处置措施

羊布氏杆菌病疫情诊断和处置措施羊布氏杆菌(Brucella)病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农业经济意义的疾病。
该病可感染多种家畜,包括羊、牛、猪、骆驼等。
严重危害动物养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及时预防和控制该病疫情的发生,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诊断和处置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一、临床诊断1. 症状表现感染羊布氏杆菌病的家畜常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烧热、湿热、消瘦等。
同时还会出现下痢、无力、厌食等症状。
在母畜发病后,其繁殖能力及产奶量都会受到影响,导致奶制品的产量骤减。
2. 实验室检测为了更准确地诊断羊布氏杆菌病,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认。
最常用的方法是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水平来确定是否感染该病。
另外还可以采用组织、尿液等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直接检测病原菌。
二、处置措施1. 隔离和治疗一旦发现牲畜感染了羊布氏杆菌病,就需要立即隔离和治疗。
隔离病畜能够有效地防止疫情传播,并提供治疗的机会。
在治疗方面,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一般使用一些能够有效杀灭病原菌的药物,如四环素、氨苄西林等。
治疗期间需要对病畜进行定期观察和检测,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2. 消毒和清理在病畜隔离期间,需要对患畜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
对病畜圈、饮水器、饲料槽等设施进行消毒处理,采用高效杀菌剂,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
将病畜、饲料及其它潜在感染源进行彻底消毒,可以有效地减少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3. 加强防疫措施在出现羊布氏杆菌病疫情后,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疫措施,以遏制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这包括加强畜牧养殖管理、加强检疫监管、做好疫情报告和信息发布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知识水平,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
总之,在羊布氏杆菌病疫情的防控工作中,诊断和处置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和细致周密的观察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家畜生产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也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利益。
布氏杆菌病

赤藓醇(erythritol)是 刺激布鲁氏菌生长的物 质,而易感动物(牛、 羊、猪)胎盘内赤藓醇 的水平较高,雄性动物 的睾丸内也含有赤藓醇。 布鲁氏菌优先利用赤藓 醇而非葡萄糖,而生殖 系统内存在赤藓醇,从 而使布鲁氏菌得以大量 Brucella abortus-Gram-negative, coccobacillus prokaryote cause 繁殖,这为布鲁氏菌主 bovine spontaneous abortion due 要侵袭并危害生殖系统 to its rapid growth in the presence of erythritol(produced in the 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A
B
分型 布氏杆菌病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氏杆菌(Brucella melitensis)、 流产布氏杆菌(Br.abortus)、猪布氏杆菌(Br.suis)、林鼠布氏 杆菌(Br.neotomae)、绵羊布氏杆菌(Br.ovis)和犬布氏杆菌 (Br.canis)。
抗原性
A
属内抗原
M
R
属外抗原
plancenta)
牛: 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多发生于怀孕的第6-8 个月(妊娠期282天),产出死胎或弱胎儿, 流产常见胎衣不下,阴道内继续排出褐色恶 臭液体,可诱发不孕。流产后的母牛可再度 流产,一般流产时间比第一次推迟。还常见 的症状有关节炎、腱鞘炎,乳房炎等,公牛 常见睾丸炎,附睾炎。
羊:
1.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以感染的妊娠母畜 最具感染性。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大量的布菌 随胎儿、羊水、胎衣排出而污染周围环境,甚至 在流产后3年内的阴道分泌物仍带菌,乳汁及感 染的公畜精液中也含有布氏菌; 2.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还可经交配、 损伤的皮肤、粘膜及呼吸道传播 3.易感动物:范围很广,主要有马、牛、猪、狗 等;一般母畜的易感性大于公畜,以性成熟后的 成年动物最易感,人感染有明显的职业性。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1,2021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徐福东(中国人民解放军31668部队,青海果洛814000)摘 要:羊布氏杆菌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散发和流行的趋势,给牧民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羊布氏杆菌病进行合理的诊断和防治。
分析了羊布氏杆菌病的诊疗以及防治过程。
关键词:羊布氏杆菌病;诊断;防治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1.01.039! 引言布氏杆菌病主要是因为在养殖区中,牧民没有对羊群进行合理的引种,或者说引种不恰当,导致这种病原菌在疫区传播。
在感染病原菌后,母羊的体内就会有大量的病原菌存在,无论是妊娠还是流产后,胎儿和母羊都会携带病原菌,母羊的羊水中也会有大量的致病菌,如果人畜发生接触,也会导致感染。
布氏杆菌也可以通过饲料、饮用水等经过消化道进行传播,而且传播途径还包括蚊虫叮咬以及自然交配等,所以如何防治这类疾病成为了一个难题。
" 个案报道曾经在青海省某一个县城内出现过这种病例。
在羊群发病时,会出现采食量逐渐减少,妊娠母羊会出现流产或者死胎等现象,并且部分羊会出现滑囊炎或关节炎等症状。
但是当发生这类疾病时,牧民并没有第一时间上报动物防疫部门,而是自己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导致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 病原体羊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体主要是布氏杆菌,这种菌具有一些特点,包括没有鞭毛、呈球杆状、不会形成芽孢、不能随意运动、生长比较缓慢等,是一种需氧型革兰氏阴性杆菌,一共有6种类型,羊布氏杆菌是其中一种类型。
布氏杆菌由于其强大的生命力,常常产生非常大的危害,但是可以通过消毒液以及高热进行灭活。
$ 传播途径羊布氏杆菌病主要是由患病的羊携带羊布氏杆菌进行传播。
这种病菌多存在于母羊的羊水中,这种病原菌极易引起怀孕的母羊发生死胎或者流产,当出现这些情况时,由母羊排出的胎盘或者羊水中都含有布氏杆菌,人一旦接触这种病原菌,也会受到感染。
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 (50%) 凝集:诊断符合率为 95.92%
皮内变态反应: 布氏菌素皮试后 24、48小时分别各观察一次, 皮肤红肿范围有一次在 2×2cm 以上(或4cm2 及以上)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三分。
人布病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
? 密切接触家畜、野生动物、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等或生
?发热期短,高热患者明显减少,中毒症状轻微 ?肝脾肿大,关节、肌肉、骨骼等明显体征减少
? 周围神经的损害明显减轻
?神经丛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很少发现 ?生殖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显著减少 ? 绝大部分病例的试管凝集试验是低效价,变态反应
强阳性者也大大减少。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三分。
病例 1
? 急性期可有严重的毒血症状
? 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血小板减少;
?慢性期可有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失眠,烦燥 ?畏寒喜暖,四肢发冷,阳萎,遗精,自觉手足发热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三分。
主要体征
?皮疹:充血性皮疹,出血性紫斑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化脓 ?骨关节变化:关节肿大,关节粘
连,脓肿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三分。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主要是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
? 与人类感染主要的传染源是羊、牛及猪,其次是
犬
? 感染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其次是损伤的皮肤、黏膜和交配感染 ?也可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而感染。 ?人类布病
?主要是由于接触带含有病原菌的各种污染物及 食品,经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三分。
主要症状 — 发热
? 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可见于各期病人,常伴
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作业指导书.doc

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作业指导书第一版第0次修改起草人:SQSYK-ZY2-009-1.02011年04月日颁布、实施依据标准SN/T 1090—2002 1适用范围适用于羊种、牛种、和猪种布氏杆菌感染家畜的检疫。
2试剂和材料2.1试剂2.1. 1试验用蒸惘水为GB/T6682屮的三级水。
2.1.2稀释液:0.5%石碳酸生理盐水(含0.5%石碳酸、0.85%氯化钠溶液)。
检验羊血清时用含0.5%石碳酸的10%盐溶液(含0.5%石碳酸、10%氯化钠溶液)。
2.1.3标准抗原:按照说明书使用。
使用时充分摇匀,用稀释液做1: 20稀释。
2.1.4标准阳性血清:冻干品,使用前用蒸憾水溶解至规定容积。
2.1.5标准阴性血清:冻干品,使用前用蒸懈水溶解至规定容积。
2.2材料2.2. 1试管架2.2.2玻璃试管:规格为13mmX 100mm,圆底,洁净。
2.2.3微量移液器。
2.2.4可调连续加样器。
2.3被检血清2.3. 1按常规方法采血分离血清。
血清必须新鲜,无明显蛋白絮凝物、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3操作方法3.1确定被检血清的稀释度牛、马、骆驼稀释用1: 50、1: 100、1: 200、1: 400 (4个稀释度);猪、山羊、绵羊和狗用1: 25、1; 50、1: 100、1: 200 (4个稀释度)。
大规模时也可用2个稀释度,即牛、马、骆驼稀释用1: 50. 1: 100;猪、山羊、绵羊和狗用1: 25> 1: 50o为测定强阳性血清效价,稀释度可以增加。
3.2稀释被检血清3.2.1猪、山羊、绵羊和狗血清的稀释3.2. 1. 1每份被检血清用4支试管,标记检验编号后第1管加1. 15ml稀释液,第2-4管各加入0. 5ml稀释液。
3.2. 1. 2取被检血清0. 1ml,加入第1管,充分混匀后吸弃0. 25 ml o3.2. 1. 3从第1管中吸取0. 5 ml加入到第2管,混合均匀后,再从第2管吸取0. 5 ML至第3管,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管,从第4管弃去0. 5ml,稀释完毕。
牛羊布氏杆菌病临床样品采集与送检技术要点

772019年第7期 兽医实验室 牛羊布氏杆菌病临床样品采集与送检技术要点陆如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畜牧兽医站布氏杆菌病是布氏杆菌引起牛、羊等动物和人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病。
一旦动物感染本病,妊娠动物和雄性动物主要出现流产和睾丸炎的临床症状。
布氏杆菌病不仅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对于临床采样和送检过程的严格规范,是避免布氏杆菌病流行的基础,采集样品主要来自流产母牛的血清以及胎衣或胎儿,采集时应取发病典型的动物样品送检到实验室,运用血清学和细菌学等实验室检查法进行检测。
一、样品采集1.采集血液样品。
布氏杆菌会感染人,所以在采集临床样本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身安全。
在采血前必须穿戴质量较好的专用工作服、手套、口罩、帽子、护眼镜及鞋靴等,做好一切采样前的工作准备。
应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采血管进行采血,根据采血量的需求选择针管的大小型号,针对牛羊的采血应选择中型或者大型的针头。
采血前要准备记号笔、毛剪、消毒水、消毒棉、试管、自封袋等等。
采血时对采血部位进行剪毛消毒,先用碘伏由里至外螺旋式擦拭,后用酒精由外至里的螺旋式擦拭消毒。
动物采血最佳时间是在早晨空腹时进行,采集临床的样品要选用典型的病例。
牛、羊等大动物采血一般可选取静脉最显著的部位。
垂直下针,一边进针一边缓慢回抽直到见到回血,然后放开按压的左手,一般需要抽取血液5mL 作为样本。
采血完毕后,用洁净的酒精棉球按压至不再流血,注意要避免形成瘀血块和感染。
采血后对样品进行编号,每个样品标记唯一的编号。
按相关要求严格填写采样表格,清楚记录每一个样品对应的来源。
针管要倾斜45°放置,净置到血液凝固之后再进行挪动。
2.采集病理组织学样品。
病理学检查也是检测布氏杆菌病重要的实验室方法,用于病理组织学检验的样品主要是流产的胎儿胎衣、患病奶牛群的乳汁、淋巴、脾脏、肝脏、脐带和公牛公羊的生殖器官,用于病理组织学检验的组织样品首先要保证取材新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动物和人不产生持久免疫 , 病 后再 感染 者不 少见 。牧 民接 羔为 主要传 染途 径 , 兽 医 为病 畜接 生 也 极 易 感 染 。此 外 , 剥牛 、 羊皮 , 剪 打 羊
毛, 挤乳 , 与病羊接触等均可感染 , 病 菌 从 接 触 处 的
破损 皮肤 进人 人体 。实验 室 工作 人员 常可 由皮肤 、 黏 膜感染细菌 , 进 食 染 菌 的生 乳 、 乳 制 品和 未 煮沸 病 畜
。
2 5 %抗原 被凝 集 , 仅 仅可 见颗 粒 , 液体 浑浊 ,
记 录符 号 为 “ + ”。无凝 集现 象 , 记 录符 号 为 “ 一 ”。
判定 标 准 。平 板 凝 集 试 验 的血 清 量 0 . 0 8 、 0 0 4 、 0 . 0 2和 0 . 0 l 毫 升加 入抗 原后 ,其 效 价相 当于试 管凝 集价 的 1: 2 5 、 1: 5 0 、 1: 1 0 0和 1: 2 0 0 , 判定 标 准也
“
吸管吸取 0 . 5 %石 碳 酸 生 理 盐 水 加 人 血 清 稀 释 管 内 2 . 3毫升 , 其 他 四管加 人 0 . 5毫升 。取被 检血 清 0 . 2毫
升加第一管混匀 , 吸取 1 . 5 毫升弃于消毒缸 内, 再 吸 0 . 5毫 升于 第 二管混 匀 ,再 从 第 二管 吸 0 . 5 毫 升 于第 三管 , 如此 类推 , 到最 后一 管 混 匀后 吸 0 . 5 毫 升弃 去 。
牲畜 , 则 判 为 阴性 。
2 平 板 凝 集 反 应
操 作 方 法 。取 清 净 玻 板 于其 上 用玻 璃 笔 划 成 4 个 方格 。试 验前 , 将 试验箱 电灯打 开 , 使 玻板 微 温 , 血 清 与抗原 的温度应 提 高到 与室 温近似 。 用0 . 2毫 升吸
管将 血清 以 0 .毫 升 的 剂 量 , 分
与试 管凝 集试 验相 同 。
3全乳环状试验
本法 是 用 于监 视无 布 氏杆 菌 病 乳 牛群 有 无 布 氏
记 录 反应 。抗 原 完 全 凝 集而 沉 淀 ,液 体 完 全透 明, 以“ + +++”表示 。7 5 %抗 原被 凝集 而沉 淀 , 液 体浮 悬 2 5 %抗 原而 稍浑 浊 , 以“ ++ +”表示 。5 0 % 抗原 被凝 集 而沉 淀 , 液 体 浮悬 5 0 %抗 原而 半 透 明 , 以
牙 检 疫 检 验
羊 布 氏 杆 菌 病 的 检 查
李林林 1 , 2 ( 1 冻 北农业大学 哈 尔 滨 1 5 0 0 3 0 , 2 . 黑龙江省铁路兽医卫生处 哈尔滨 1 5 0 0 0 1 )
国内, 羊 为 布鲁 菌 病 主 要 传 染 源 , 皮毛、 肉类 加
工、 挤 奶 等 可 经皮 肤 黏 膜 感 染 , 进食病 畜肉、 奶 及 奶 升 已稀 释抗 原 于小 试 管 内 ,加 所用 生 理盐 水 0 . 7 5毫 升 混合均 匀 。
肉类 时 , 病 菌 可 自消 化 道 进人 体 内。此外 , 病 菌也 可 通过 呼 吸道黏 膜 、 眼结 膜 和性 器官黏 膜 而感染 。
用 于人 的免 疫 学 试 验 , 如血 清 凝 集试 验 , 酶联 免
疫 吸 附试 验 , 2 一巯 基 乙醇试 验 , 补结 试 验 , 人球 蛋 白
然 后 每 管 加 入抗 原 (1: 2 0石 炭 酸 生 理 盐水 稀 释 )
O . 5毫升 摇 匀 。 如 此每 管 血清稀 释倍 数依 次 为 l: 2 5 、
1: 5 0 、 1: 1 0 0 、 1- 2 0 0 、 1: 4 0 0 , 置3 7 ℃、 1 0小 时 , 再
+ + ”
置室 温 2 4 ~ 1 8 小 时, 观察 记 录结 果 。与此 同 时 , 每批 凝 集 试 验 应 有 阳性 血 清 ( 1: 8 0 0) 、 阴性 血 清 ( 1: 2 5 ) 对照 , 方 法 与 被 检 血 相 同 。抗 原 对 照是 抗 原 0 . 5 毫升加 生理 盐水 0 . 5毫 升 。
对应 , 并依次向前搅拌混合 。拿起玻板轻摇 , 使充分 混合 , 防止水 分蒸 发 , 5 ~ 8 分 钟后 读记 。 记 录反 应 。 1 0 0 %抗原 被凝 集 , 出现 大凝 集 片和小
的粒状 物 , 液 体 完 全透 明 , 记 录符 号 为 “ ++ ++”。 7 5 %抗 原被 凝 集 , 有 明显凝 集 片 和 颗粒 , 液 体 几乎 完 全透 明 , 记 录符 号为 “ + 十+”。5 0 %抗 原被 凝集 , 有 可 见 凝 集 块 和 颗 粒 ,液 体 不 甚 透 明 ,记 录 符 号 为
应, 平板 凝集 反应 和全 乳 环状 试验 3种 方法 。
棒 将 血清 抗 原混 合 摊 开 ,摊 开 时牙 签 与血 清 应 一一
1试 管 凝 集 反 应
操作 方法 。取 反 应 管 5支 , 立 于试 管架 上 , 用 玻 璃 笔在 每 支试 管 上标 明血 清 号和 试 管 号 。用 5毫 升
判 定标 准 。 1: 1 0 0以上 为 阳性 , 1: 5 0为可 疑 。 可 疑反 应 家 畜 ,再 过半 个 月后 重 检 。重 检 如 仍 为可 疑, 可 依据 畜 群 具体 情 况判 定 , 即畜 群 中 留有 其他 阳 性 病 畜则 该 可疑 牲 畜判 为 阳性 ,若 畜群 中从 无 阳性
试验 , 皮 内试 验 , 以及 反 向被 动血 凝 试 验 、 放射免疫、
别 加 于 4个 方格 内 , 吸 管应 稍 斜 并接 触 玻板 , 然后 每
格 血清 上 垂直 滴加 抗 原 O O 3毫升 ,以牙 签 或细 金属
间接 免 疫荧 光 试 验 等 ,因操作 复 杂 ,不 适 于 普遍 采 用 。用 于 羊 的布 氏杆 菌病 的检查 主要有 试 管 凝集 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