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比空难案

合集下载

航空事故案例

航空事故案例

航空事故案例航空事故是指发生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飞机损坏或丧失飞行能力。

以下是十个航空事故案例:1. 法国航空4590号班机空难法国航空4590号班机是一架超音速客机,2000年7月25日在巴黎起飞时发生引擎故障,导致飞机坠毁,机上109人全部遇难。

事后调查发现,引擎故障是由于跑道上的一块金属碎片引起的。

2. 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失踪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是一架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客机,2014年3月8日失踪。

这起事件引起全球关注,至今仍未找到飞机残骸和明确的失踪原因。

3. 苏联空军234号班机空难1960年10月4日,苏联空军234号班机在前往莫斯科的途中与一架美国间谍机相撞,导致机上所有人员遇难。

这起事件加剧了冷战时期苏美之间的紧张关系。

4. 阿联酋航空521号班机爆炸2016年8月3日,阿联酋航空521号班机在迪拜机场着陆时发生爆炸,导致机上一名乘客死亡。

调查发现,爆炸是由于货舱内的一起燃烧事件引起的。

5.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123号班机在飞行途中发生尾翼断裂,导致飞机坠毁,520人中只有4人幸存。

这个事故被认为是航空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飞机事故。

6. 乌克兰航空752号班机被伊朗导弹击落2020年1月8日,乌克兰航空752号班机在伊朗附近空域被伊朗导弹击落,导致机上176人全部遇难。

最初伊朗否认与此事有关,但后来承认是意外击落。

7. 埃航804号班机坠海2016年5月19日,埃及航空804号班机从巴黎飞往开罗途中失联,最终在地中海坠毁。

机上66人全部遇难。

事故原因最终确认为飞机起火导致。

8. 印度航空182号班机爆炸1985年6月23日,印度航空182号班机在加拿大外海爆炸坠毁,导致机上329人全部遇难。

这起事件被认为是当时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之一。

9. 洛克比空难1988年12月21日,一枚由利比亚制造的导弹击中了一架泛美航空103号班机,导致飞机坠毁在苏格兰,270人全部遇难。

黄金峡谷行动:1986年空袭利比亚 图文

黄金峡谷行动:1986年空袭利比亚 图文

【图说历史】美国1986年空袭利比亚【图说历史】美国1986年空袭利比亚利比亚 当地时间1986年4月15日凌晨两点,美军发动了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作为对卡扎菲恐怖袭击的回应,在这里,我们用图片回顾空袭的起因以及卡扎菲的反应。

上图:卡扎菲走在Bab Azizia宫前。

导火索:1986年4月5日,一枚装有两千克塑胶炸药和杀伤碎片的炸弹在柏林一家迪斯科舞厅爆炸。

爆炸造成两名美军士兵和一名土耳其妇女死亡,另有229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美军士兵。

当时怀疑利比亚特工人员参与组织策划这次恐怖袭击。

上图:视察爆炸现场的美国驻西德大使Richard Burt(左四)和西柏林市长Eberhard Diepgen。

美国反应强烈:在确认卡扎菲是爆炸的幕后黑手之后,罗纳德里根总统作出军事打击的决定。

后来他对公众解释说: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敌对政权威胁或攻击我国公民,只要我还在这间办公室,我都要作出强烈反应。

上图:白宫,里根和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John Poindexter(左)和国务卿乔治舒尔茨磋商局势。

黄金峡谷行动:1986年4月15日,部署在地中海上的15架海军攻击机和英格兰基地的18架F-111起飞升空。

他们的任务是:攻击的黎波里和班加西。

空袭于利比亚当地时间凌晨两点开始。

上图:1986年2月12日,部署在地中海的USS萨拉托加号航母的飞行甲板,她日后参与了空袭利比亚的行动。

目标:整个攻击行动持续了不到半小时。

白宫界定为恐怖分子训练中心的军事目标均被摧毁。

包括兵营,机场,训练中心以及卡扎菲的指挥部,以打削弱利比亚支持恐怖主义的能力和决心。

空袭过程中,美军损失了一架飞机及其两名机组成员。

上图:1986年2月12日,USS萨拉托加号航母。

攻击:1986年4月15日,的黎波里,利比亚防空部队盲目开火。

后果:里根声称,空袭“不仅削弱了卡扎菲上校输出恐怖主义的能力,同时也是对他罪行的惩罚”。

总统发言人La rry Speakes也强调“我们尽了一切努力避免打击民用目标”。

第八章 国际空间法-2014

第八章 国际空间法-2014

外层空间的法律制度
• 5.对损害承担国际责任;6.对发射物体保持管辖和 控制权;7.国际合作及互助;8. 物体须登记。
• 四、外层空间的国家责任问题 • 国家负专属责任。 • 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一外空物体对另一外
空物体造成损害应负过失责任;一外空物体对地 面物体造成损害应负绝对责任。
• 受害的国家或自然人、法人向发射国提出索赔要 求。如苏联核动力卫星“宇宙954号”坠毁事件 。
• 目前定期国际航空业务基本上由双边航空 协定安排。
航空运营权利
•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有广泛的监督权,其通过的 规则对各国有较强的约束力。总部在蒙特利尔。
• 国际航空私法条约:1929年《华沙公约》,1955 年《海牙议定书》,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 等等。
《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对中国生 效,它取代了《华沙公约》及修正其的系列公约、 议定书。影响航空承运人和国际航空运输中旅客 的切身利益,涉及一国法院的管辖权。
• 1.功能论; 2.空气构成说;3.人造卫星近地 轨道最低限度说。 4.不划界限论。
• 三、外层空间的法律制度 • 1967年《外空条约》被称为“外层空间宪
章”: 1.外空不得据为己有;2.平等利用外 空;3.和平原则。 • 外空五个条约规定的原则和规则: 1.共同 利益原则:对各国开放,为全人类谋福利。 2. 不得占有。3. 遵守国际法。4. 援助宇航 员;
• 一国指定的航空公司,根据本国政府与外 国政府签订的航空运输协定,在协议航线 上经营航空运输业务,在外国取得的飞越、 经停该国或在该国上下旅客、货物、邮件 的权利。
航空运营权利
• 国际民用航空运输业务的条约:1929年 《华沙公约》;1944年《国际航空运输协 定》:空中五大自由,前两项为过境权, 后三项为商业性的运输业务权; 1944年 《国际航班过境协定》:过境权中的两项 权利;《芝加哥公约》承认国内载运权, 把各国民航分为定期和不定期航班 。

国际法案例目录

国际法案例目录

仲裁与裁决:
• 主权与领土主权的概念。 • 西班牙不能把自己没有的权利割 让给美国。 • 荷兰对《巴黎和约》“没有反 应”。 • 时际法的适用。 • 荷兰在帕尔马斯岛的行使主权。 • 裁定帕尔马斯岛是荷兰领土的一 部分。
科孚海峡案(corfu channel case)
科孚海峡构成阿尔巴尼亚与希腊之间的边界线,最 狭窄部分完全在两国的领海中。1946年5月14日,两艘 通过科孚海峡的英国巡洋舰遭到来自阿尔巴尼亚海岸 的炮火轰击。英国立即向阿政府提出抗议,声称其船 只有海峡的无害通过权。阿政府明确回复:外国船只 通过其领海必须事先通知并取得阿政府的许可。1946 年10月22日,由两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组成的英国 舰队由南向北驶入属于阿领水的科孚海峡北部;两艘 驱逐舰触水雷爆炸,造成舰只严重损坏,死伤82人的 重大损失。事后,英政府通知阿政府,它准备到有关 水域扫雷;遭到阿政府的强烈反对。11月12日和13日, 英国舰队到科孚海峡阿尔巴尼亚领水内扫雷,发现22 枚德国制式水雷。
被阿根廷飞机击沉的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 舰
帕尔马斯岛仲裁案
(The Palmas Island Arbitration)
帕尔马斯岛是菲律宾的小岛。是西班牙人在16世 纪发现的,自1677年以来,岛上居民根据建立宗主 权的协议与荷属东印度公司联合,成了荷属东印度 的一部分。1898年美西战争后,西班牙在《巴黎和 约》中同意将菲律宾群岛及附近岛屿割让给美国。 和约笼统地把帕尔马斯岛划在割让的范围,美国认 为该岛已割归美国。美国将此和约通知荷兰政府, 荷兰政府没提出反对。1906年,美国发现帕尔马斯 岛上悬挂荷兰国旗,由此引起美荷两国关于帕尔马 斯岛主权的争端。美荷两国于1925年1月签订仲裁协 议,将争端提交常设仲裁法院解决,双方同意选派 常设仲裁法院院长、瑞士法学家马克斯.胡伯为独 任仲裁人。

独裁者卡扎菲是如何被打败的

独裁者卡扎菲是如何被打败的

独裁者卡扎菲是如何被打败的卡扎菲在国内推行独裁统治,在国外又没有外交技巧,失败理所应当。

2011年8月,利比亚反卡扎菲武装突然发力,攻下了此前一直望其门而不得入的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父子在混乱中仓皇逃脱,此时距他发动“9·1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正好42年;10月20日,卡扎菲出生地和政治大本营苏尔特被攻克,卡扎菲在一片更大的混乱中可疑死去,他的生命和历史就此戛然而止。

“断代为史”,如今卡扎菲的政治生命与生理生命均告终结,总结一下他半年“抗战”的败因,对于冷眼旁观者,多少是一个警示。

庙堂之败:独裁世袭不得人心愚民政策作茧自缚卡扎菲声称建立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民众国”,当国内外强大压力逼迫他辞职时,他曾自辩“一无职位,如何辞职”。

但实际上,正因为利比亚被他搞得既没有政府,也没有法律,其所拥有的无限权力,让他在突如其来的民变面前丧失了最起码的理智和判断力。

卡扎菲在承担洛克比空难责任后,一度被西方谅解,“9·1革命”40周年庆典,虽然没有一个欧美领袖按时出席,但多数还是派出了代表;他的次子赛义夫出任“卡扎菲慈善基金会”主席后,一度和乃父大唱双簧,摆出一副向“民主法治国家”过渡的姿态,赛义夫的“新政”班子里也挤满了来自国内外的新派人物。

2010年底、2011年初,他的主权基金顾问还是欧美国家的座上客,他的周围也依然围拢着希望改良、而不是革命的各派政治家。

尽管如今回顾,当初那些曾激起公愤的镇压暴行细节不无夸大和水分,但他指使军队,使用轻重武器镇压表威者,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互联网时代本就信息畅通,表威的根据地又是42年来多次武装反抗、和卡扎菲有“夺国之恨”的昔兰尼加人,可以说,当班加西街头枪炮声起,卡扎菲父子(尤其赛义夫)撕下“准备改良”面具的刹那,他已经铸成大错,败局很难挽回了。

他独裁、专横、多变、贪婪……这些利比亚人早已心知肚明,但一来其积威犹在,二来隐忍尚可偷生苟且,三来他年事已高,继承人又是“开明”的赛义夫,四来受“招安”后被欧美称兄道弟,让反对派心灰意冷。

国际民用航空非法干扰行为的国家责任——以洛克比空难为例

国际民用航空非法干扰行为的国家责任——以洛克比空难为例

1 9 8 8年 1 2月 2 1日, 泛 美 航 空公 司 1 0 3航 班
为 因素 导致 的危 及 航 空运 输 安 全 的 、 尚不 构 成 犯
在 英 国洛克 比上 空 发 生 空难 , 造 成 机上 2 5 9人 和
罪 的行 为 。 ” [ 2 ] ( 嘲 第 二种 观 点 认 为 , “ 非法干扰, 是 指人 们在 法定 的 时 空范 围 内 , 违 反 民用 航 空 安 全保 卫 的 法 律 法 规 所 实 施 的一 种 已经 或将 要 危 及 民用 航空 安全 、 扰 乱 民用 航 空 秩 序 的行 为 的总
2p231第二种观点认为非法干扰是指人们在法定的时空范围内违反民用航空安全保卫的法律法规所实施的一种已经或将要危及民用航空安全扰乱民用航空秩序的行为的总3p47第三种观点认为非法干扰是指发生于飞行中的航空器内使用中的民用航空机场内航线上或者航行设施设备上的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危及航空运输安全或足以产生危害民用航空安全后果的所有实际或预谋的行为
地面 1 1 人丧生 , 其中包括 1 0 0 多名美国乘客。经
过 三年 的详 细调 查 后 , 美 英 认定 利 比亚 安 全 情 报
人员阿 卜 杜勒 ・ 贝赛 特 ( A b d e l B a s e t ) 和利 比亚 航空公司驻 马耳他办事处主任艾尔阿 明 ・ 费希
迈( A 1 A mi n F h i ma ) 涉嫌 在 飞机上 放置 炸 弹 , 嗣 后

非法 干扰行为的界定
l 7 , 题为“ 标 准 和建 议 措 施—— 《 保 安—— 保 护 国
目前 理论 界 对 非 法 干扰 行 为 尚未 形 成 一 个
际民用航空免遭非法干扰行为》 ” 。附件 1 7第 1

空防安全培训(非法干扰)

空防安全培训(非法干扰)

空防安全重于泰山
事后,对客机残骸分析有爆炸物痕迹,初步分析是爆炸物为六肃精(或称 黑素金)炸药 。爆炸事件是车臣的“黑寡妇”所为。
企图破坏航空器
2001年12月22日,一名恐怖份子(Richard Reid) 企图在一架从巴黎飞往迈阿密的美国航空客机内以打 火机引爆藏在鞋内的炸药来破坏航空器。
企图破坏航空器
2002年在肯亚上空,一架以色列的民航客机遭到飞弹攻击。 2003年在巴格达上空,DHL的货机遭到飞弹攻击。 利用地对空飞弹袭击民用航空器是民用航空所面对的新威胁。
视频
企图破坏航空器
2006年8月10日英国警方挫败一起大规模劫炸机的阴谋,据警 方透露,恐怖分子打算在手提行李箱中存放液体化学炸弹,然 后等客机从英国飞往美国途中引爆炸药,制造一起后“9·11”时 代新的恐怖事件,事实上恐怖分子的目标不单一架飞机,而是 20架。针对目标都是英国飞往美国的航班。倘若这起阴谋得逞, 将会造成“不计其数的人员伤亡”,那么英美两国高空将会上 演一连串的“9·11”恐怖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3
劫持航空器
埃塞俄比亚航空961航机-1996年 3名埃塞俄比亚激进组织的份子从内罗毕胁持航机。在
没有地方降落而燃油用尽时…
视频
案例4
劫持航空器
环球814航机-1985年6月14-30日 2名黎巴嫩什叶派恐怖份子胁持航机飞往贝鲁特,以150
名乘客及机组人员要求释放囚犯及美军撤离黎巴嫩。事件 中一名乘客被杀。
袭击机场
2007年7月1日,苏格兰格拉斯哥国际机场遭遇恐怖份子 自杀性汽车炸弹袭击。两名嫌疑犯被捕。
国际上劫(炸)机的特点 1、劫机的目的多样化 2、劫机的方式多样化 3、劫机的手段智能化、隐蔽化

卡扎菲将带有中国汉字的核武器说明书递交联合国

卡扎菲将带有中国汉字的核武器说明书递交联合国

卡扎菲将带有中国汉字的核武器说明书递交联合国在地球班的各国领导人中, 点生了很多“强人”, 其中中东这一块可以说是最多的, 利比亚的卡扎菲就要算是中东强人的代表了。

跟这位人称“卡大佐”的强人相比, 敢于向美国亮剑的萨达姆就是个弟弟。

在卡扎菲统治利比亚的那些年, 他曾驱赶美国驻军, 炮制“洛克比空难”, 命令自己在英国的大使馆直接朝抗议的人群开枪, 反对法国的“地中海计划”, 公然支持俄罗斯车臣分裂势力, 欺负中国在非洲的小迷弟坦桑尼亚, 总之就是一句话, 卡大佐把地球班五大班委, 一一得罪了个遍。

然而, 这还不是卡扎菲一生的巅峰时刻。

2009年, 在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发言中, 第一次站在联合国舞台上向全世界演讲的卡扎菲, 公然宣称联合国安理会, 是“恐怖理事会”, 当众撕毁联合国宪章, 号召非洲五十多个国家退出联合国, 单独组建非洲同盟, 另起炉灶。

凡此种种作死的行为, 终于求揍得揍, 在2011年法国带头的多国联合军事行动中, 卡扎菲被逼下台, 后来更是家破人亡。

风起于青萍之末, 在联合国大会上指责安理会的卡扎菲, 也不是一天练成的, 实际上他从一个屠龙的少年, 逐渐变成恶龙, 是有一条清晰的时间线的, 而这条时间线, 可以从卡扎菲挨个得罪地球班五大班委作为节点。

故事的起源, 还要从利比亚“9月革命”说起。

1969年, 27岁的卡扎菲领导利比亚“自由军官组织”, 推翻伊德里斯王朝, 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自任利比亚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从此开始了他在利比亚42年的统治历程。

卡扎菲成为利比亚最高领导人之后最热衷的一件事情, 就是联合阿拉伯世界, 把犹太人组建的以色列这个国家, 从地球上彻底抹去。

但在地球班里, 别看以色列同学个头小, 他能量可不小, 除了自身能打之外, 还是地球班班长美国插在中东的一块钉子, 卡扎菲敌视以色列, 自然也就得罪了班长美国。

好在那时候正是冷战时期, 美国和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争夺势力范围, 卡扎菲敌视以色列, 进而与美国交恶的行为, 为他获得了苏联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洛克比空难案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
陈静
(法政学院10法学1班)
摘要:1988年12月21日,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的美国泛美航空公司103航
班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炸,这一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的恐怖事件造成机上259
人和地面11人丧生。1991年11月,苏格兰总检察长和美国大陪审团指控两名
利比亚人费希迈和迈格拉希在飞机上放置炸弹,导致飞机坠毁,并要求利比亚
将被控嫌犯交付美国或英国审判。利比亚虽然拘留了费希迈和迈格拉希,但基
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坚持不肯将嫌犯引渡给英美审判。最后,利比亚迫于
国际社会的压力,同意交出两名嫌疑人,但同时也提出对两人的审判必须
在英美以外的第三国进行。1999年4月,两名嫌犯在位于荷兰的苏格兰法
庭受审。此次审判涉及多方面的国际法问题,如恐怖主义、引渡、管辖权
等问题。
关键词:洛克比空难案;国际恐怖主义;恐怖主义;管辖权;引渡;1963
年《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东京公约》;1970年《关于制
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海牙公约》;1971年《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
法行为的蒙特利尔公约》

一、洛克比空难案
(一)事件简介
198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苏格兰
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坠毁,造成机上259人和地面11人丧生,其中包括189
名美国人。空难发生后,美英两国情报机构组成的调查组立即对空难展开
调查,并最终于1990年秋天认定这次空难系利比亚航空公司驻马耳他办事
处经理费希迈和利比亚特工阿卜杜勒·迈格拉希所为。次年11月14日,美
英两国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利比亚交出凶手。利比亚虽然拘留了费希迈和
迈格拉希,但拒绝把他们交给美英两国。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利比亚被
迫同意交出两名嫌疑人,但提出对两人的审判必须在英美以外的第三国进
行。1999年4月,费希迈和迈格拉希被移交给联合国代表,并前往设在荷
兰的苏格兰法庭受审。2001年1月,法庭判处迈格拉希无期徒刑,后来将
刑期改为27年。费希迈被无罪释放。
(二)争端
1992年3月3日,利比亚政府向法院提交诉讼请求书,就利比亚与英
国和美国之间涉及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的解释和适用的争端,对英美提起
诉讼。利比亚在请求书中称,英国和美国拒绝了其在国际法包括1971年蒙
特利尔公约的框架内解决争端事项的努力,违反了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
请求书中提及,不可能通过谈判解决已发生的争端,争端各方也不能就进
行仲裁达成合意。请求书援引了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的第14条第1款作
为国际法院具有管辖权的法律理由。
利比亚基于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坚持不肯将两名嫌犯引渡给英美审判
根据双方已无协商的可能,利比亚政府依据《蒙特利尔公约》第14条第1
款将此争端提交给国际法院。
(三)安理会第731号决议案
1992年1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31号决议案,对于调查结果
发现利比亚政府官员涉案,表示利比亚政府应负责任;对利比亚政府尚未
能有效制止恐怖主义行为表示关切,呼吁利比亚政府对于这些要求应予有
效回应,以帮助国际恐怖主义消除,且对被害者深表哀悼。1992年3月31
日,安理会通过748号决议,根据联合国宪章第7章,决定利比亚必须立
即执行安理会731号决议,利比亚政府必须停止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行
为和对恐怖主义的任何援助。决议还呼吁一切国家于1992年4月15日采
取安理会决定的制裁措施,直到安理会判定利比亚政府已经执行了上述决
议。
二、洛克比空难案涉及的国际法问题
(一)恐怖主义
从20世纪30年代起,劫机事件不断出现。为维护国际民用航空安全,
国际社会制定了专门打击空中恐怖主义行为的国际公约,即1963年《关于
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东京公约》;1970年《关于制止非法劫
持航空器的海牙公约》;1971年《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
蒙特利尔公约》,将危害国际民用航空的恐怖主义行为规定为国际犯罪。洛
克比空难案中,利比亚两名嫌犯触犯了1971蒙特利尔公约,犯危害航空器
飞行安全罪,属于危害国际民用航空的恐怖主义行为。
(二)管辖权问题
洛克比空难案,其犯罪行为发生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根据属地主义,
英国有管辖权;犯罪行为人为利比亚公民,根据属人主义,利比亚有管辖
权;泛美航空公司是在美国登记的公司,被炸毁的美国泛美航空公司103航
班的登记国也是美国,根据登记的国籍国,美国也有管辖权;空难案的受害者为
多国公民,根据属人主义,受害者的国籍国也有管辖权。以上体现的洛克比空难
案的管辖权冲突问题。
(三)引渡问题
引渡一般是指一国应有管辖权的他国的请求,根据国际法和被请求国的有关
规定,将犯有可引渡之罪而他国通缉的域内之人送交他国进行审判或惩处。洛克
比空难案中,英美两国要求利比亚交出凶手,利比亚根据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和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拒绝就爱那个犯人引渡到英美。这就造成了引渡冲突问题。
三、结论
洛克比空难案共270人罹难,是一次较为严重的恐怖活动。因犯罪行为人作
案后逃回利比亚,使该案不仅涉及到恐怖主义,而且有管辖权和引渡等方面的冲
突。但经过各国协调,最终该案在荷兰按苏格兰法律审理。1999年4月,费希
迈和迈格拉希两名嫌犯被移交给联合国代表,并前往设在荷兰的苏格兰法庭受
审。2001年1月,法庭判处迈格拉希无期徒刑,后来将刑期改为27年。费希迈
被无罪释放。2003年8月,利比亚与美英达成协议,同意对洛克比事件遇难者
家属支付总额约27亿美元的赔偿。
虽然洛克比空难案已过去近三十年,但其影响深远,它严重危害了国际和平
与安全。对于国际恐怖主义的消除,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必须的。对此,需
要世界各国的支持。只有世界各国齐心协力,世界才会和平、安全,经济才能稳
步发展,人民才能幸福生活。
参考资料:《国际法》 邵沙平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3年《关于
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东京公约》;1970年《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
空器的海牙公约》;1971年《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蒙特利尔
公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