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

合集下载

论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论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论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作者:高亚利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31期摘要:美国作为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它两百多年的公民教育使其公民道德教育也颇具特色与成就:教育理论较为成熟、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式独特,对公民个体道德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因此,对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可以与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方式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促使我国高校公民道德建设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实施途径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相对于其他西方国家来讲无疑是个后起之国,但并不影响其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有许多享誉国际的学者,而且在公民道德教育理论和公民道德教育模式等方面颇有建树。

在美国高校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发展歷程中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一般存在两种主张:即直接的学校道德教育和间接的道德教育。

人们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展开了长时间的辩论,但在实际的公民道德教育过程中,这两种方法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总的来看,他们比较倾向于运用间接的、综合的、广义的方法。

”[1]美国高校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课程中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外活动中的公民与道德教育,校园文化中的公民与道德教育。

一、课程中的公民与道德教育美国的公民道德教育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的,当孩子呱呱坠地时,父母便成为孩子道德品质的首任教育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和社会又成为孩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参与者。

但从整个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学校课堂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而这种课堂教育主要包含两大方面: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

(一)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渠道。

通识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优秀文化传统和共同价值观的传递,即“保存和扩大美国社会所必需的伦理和社会价值”[2]。

在现实授课和应用中,通识教育课程一般以三种方式来进行:“分布必修”,“核心课程”,“以能力为基础”。

从国家公民到世界公民美国公民教育目标的转向

从国家公民到世界公民美国公民教育目标的转向

课程整合:将全球议题和跨文化 交流纳入课程中,如世界历史、 国际关系等。
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全球教育 和跨文化沟通的培训,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养。
案例分析与启示
分析
该校通过整合课程和实践活动,成功地将全球视野和跨文化 交流融入公民教育中,培养了学生的全球责任感和跨文化沟 通能力。
启示
在全球化时代,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 沟通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 更新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全球意识的公 民。
研究重点与结构
重点
对美国公民教育目标转变的历史背景、动因、具体措施和影响进行深入剖析,探 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结构
本研究将从背景、现状和未来三个维度对美国公民教育目标的转变进行深入探究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公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02
美国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
意义
探究这一转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美 国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目的与方法
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美国公民教育目标转变的原因、具体表现和影响,以期 为我国公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资 料进行梳理分析,对美国公民教育目标转变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深入探 究。
学校地点:美国某大城市
背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该校意识到需要调整 公民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在公民教育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实践措施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模拟联 合国、国际志愿者等活动,培养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跨文化沟通能 力。
改革目标:从国家公民转向世界 公民,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 文化沟通能力。

论美国隐性教育实施途径及启示

论美国隐性教育实施途径及启示

论美国隐性教育实施途径及启示作者:夏开成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2期摘要:美国实施隐性教育主要有四种途径:利用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进行隐性教育、利用社会环境和公共资源进行隐性教育、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进行隐性教育、利用宗教教育及节日活动进行隐性教育。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有力的增强了美国公民教育的有效性,为我国改善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隐性教育;中国;启示一、隐性教育简介所谓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1]具体而言,“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是一种教育方法,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概念”。

[2]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3]隐性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等早期的现代教育学家,他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形成道德观念,主张通过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间接的道德教育。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涌现了大量的关于隐性教育的理论和学说,如价值澄清理论。

1968年,在《班级生活》这本著作中,美国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菲利普.W杰克逊第一次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

他指出:“结合在一起为班级生活别生异彩的人群。

奖励和权利共同组成了一个学生(和教师),如果他要令人满意地步入学校就必须掌握某种隐性课程”。

[4]1990 年,美国洛杉矶地区的24所学校联合发起了品格教育运动,就开始运用了隐性教育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氛围、学生参与、评价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语言等要素的建设。

里克纳针对隐性教育提出了十二条品格策略,把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协同教育作为隐性教育的重要策略。

二、美国隐性教育的实施途径(一)利用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进行隐性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美国主要通过设置综合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进行隐性教育。

以“主题轴”的课程理念建构社会研究课程体系,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内容进行了整合组成社会科学课程。

美法日三国的公民教育

美法日三国的公民教育

美国的公民教育一、美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演变(一)建国初期的公民教育(1776-1826年)建国初期,美国的教育主要集中在自由、民主、公众认同、共同利益的维护上。

1779年,《美国宪法》颁布实施,这部宪法奠定了两百年来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成为公民教育的宝典。

早期的教科书以道德和宗教为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推崇爱国主义信仰和具有强烈献身意识的“美国精神”。

18 世纪后期,公民教育已经形成由教会管理逐渐转变到国家管理的过渡阶段,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迅速增加。

(二)统一时期的公民教育(1826-1876年)1829年,杰克逊任美国总统,他倡导女权、教育、废除奴役制等,有利地促进了美国公民教育的发展。

19世纪中叶,学校的公民教育计划中加强了对政治价值观的教学。

崇尚自由、平等、爱国精神和仁爱的基督教美德现已成为中产阶级勤奋、诚实、正直、自律、守法的美德。

19世纪中期“公立教育之父”贺拉斯·曼,呼吁向全美儿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但对于那些在美国出生的少数民族黑人群体,却无法接受同白人同等的教育,可见在美国的公民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严重的种族差异问题。

(三)扩张时期的公民教育(1876-1926年)1880年-1890年间,一些教育家提出了加强“美国历史的学习”的主张,并得到了美国十大教育团体委员会的赞同。

1916年全美教育协会就公民教育的内容、方式、课程设置等向全国学校提出了建立“社会科”的建议报告,该报告成为美国现代公民教育形成的标志。

1918年,美国正式建立了“社会科”。

社会科的设立丰富了公民教育的内容,社会科不但包括历史、公民学和政府等课程,而且还包括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四)起伏时期的公民教育(1926-1976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社会涌现出了社会改革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在动荡起伏的年代里,各州的大多数校区在初、中年级都进行了相应的课程规划以加强品格教育的实施。

二战前,美国公民教育主要侧重点在于:品格教育的推崇、爱国主义的教学和象征性仪式、社区活动的保证、民主规则的理解等,特别强调对美国英雄和历史人物的了解和爱国集会的参与。

1865美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研究

1865美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历史研究
迁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重视公民教育 的重要性、确定公民教育的内容以及创新公民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我们可以为 我国的公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公民教育不断向前 发展,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引言
美国公民教育课程模式在培养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本次演示旨在探讨美国公民教育课程模式的内涵、历史演变、主要内容 及研究方法,以期为中国公民教育提供借鉴与启示。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美国公民教育课程模式的研究,总结出了其特点、不足和发展 趋势。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对美国公民教育课程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本 次演示能够对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谢谢观看
关键词:美国,公民,教育,课 程,模式
定义
美国公民教育课程模式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和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 将公民知识、技能和态度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以培养具有国家意识、责任 担当及批判性思维的美国公民的教育模式。
历史背景
美国公民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由于移民和种族问题的 出现,美国社会对公民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20世纪初,美国政府开始推行公 民教育,并在20世纪中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 展,美国公民教育课程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结果与讨论
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美国公民教育课程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取 得了显著成果:
1、学科融合方面:美国公民教育课程模式在学科融合方面做得比较好,注重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2、实践操作方面:美国公民教育课程模式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各种活动培养 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点值得借鉴。

第二讲美国的公民教育

第二讲美国的公民教育

二)促进民主主义
杜威的公民教育观 1、民主共同体,主要因素包括: ★ 交流 ★ 参与 ★ 合作 ★ 反思
2、理想的公民 ★ 有效的交流者 ★ 有个性的交流者 ★ 有改造能力的参与者 3、公民教育方式 ★加强学校与社会合作 ★塑造学校的民主生活 ★参与社会生活
二、社会研究课程 一)社会研究的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即掌握公民参与所需 要的知识,内容包括:社会学、文化学、 政治科学、经济学、人类学、历史学、 地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法 律、公民与政府、民主等方面的知识和 问题等。
三大学校战略: (10)课后关爱,即通过树立榜样或典 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利他行为,并提供为 学校和社区服务的机会; (11)营造学校良好的道德氛围,创立 关爱的学校。 (12)让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道德教育, 形成教育合力。
三)纽约贝克莱·卡罗尔(Berkeley Carroll)建构伦理学校的实践
(4)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共享决 策,分担责任; (5)将道德教育贯穿各科教学过程,渗透 于各门学科的教学; (6)鼓励合作学习和欣赏他人的能力; (7)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做好本职工作 的习惯; (8)通过阅读、写作、研究和讨论发展学 生的道德认知; (9)教学生学会公正、合理地解决冲突。
1.服务学习 即让学生通过公民资格的实践和把 知识的应用到实际情景中,从而学 习民主准则。 2.模拟教学 模拟政府部门活动,如法院、议会 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把 学习内容运用到实际的情景中。
三、美国学校的服务学习
1.服务学习的概念 服务学习又称经验学习或以社区为 基础的学习。美国教育工作者认为, 只有通过公民资格的实践,也就是 通过做公民,才能取得成效。
2、追求个人在道德和公民方面的完美

美国教育法律规定(3篇)

美国教育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法律是规范国家教育行为、调整教育关系、保障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法律制度。

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教育法律规定体系完善、内容丰富。

本文将从美国教育法律的基本框架、主要法律法规以及教育法律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美国教育法律的基本框架1.宪法原则美国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中有关教育的条款为教育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

美国宪法第1条第8款规定:“国会有权建立邮局、道路、运河,以及其他公共工程;有权制定有关专利权和版权的法律;有权建立联邦法院系统,并规定其管辖范围和审判程序;有权制定有关硬币和度量衡的法律;有权制定有关归化、移民和公民权利的法律;有权制定有关奴隶贸易的法律;有权制定有关伪造货币、伪造证券、伪造度量衡、伪造邮戳、伪造公文书、伪造邮递员或邮政官员印章的法律;有权为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和条例,制定一切必要和适当的法律。

”这一条款为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干预提供了法律依据。

2.教育法律体系美国教育法律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1)联邦法律:包括宪法、联邦法律、总统行政命令等。

(2)州法律:包括州宪法、州法律、州教育委员会规章等。

(3)地方法律:包括地方教育委员会规章、学校董事会决议等。

三、美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1.《初等与中等教育法》(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ESEA)ESEA是1949年颁布的一项旨在改善美国初等和中等教育质量的联邦法律。

该法律为各州和地方教育机构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援助,并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估。

ESEA还规定了“权利法案”,保障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权利。

2.《美国残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ADA)ADA是1990年颁布的一项旨在保障残疾人在教育、就业、交通等方面的平等权利的联邦法律。

该法律要求学校为残疾人提供合理便利,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教育过程。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教学法及其启示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教学法及其启示
践中 , 美国积累了丰富 、 成 熟 且 行 之 有 效 的 公 民 教 育 教 学
效 运 用 问 题 是 学 习 过 程 中 的 关 键 。 在 美 国 政 治 教 育 课 程 教学 中, 虽 然 有 些 问题 可 用来 界 定 学 生 习 得 多 少知 识 , 但
其 采 用提 问策 略的 主要 目标 是 强化 学 生 的能力 , 让 他们 能 做 出 明智 而 负责 的决 定 ; 所以 , 美 国公 民教 育课 程 教 学 法 认 为 教师 所 选择 的提 问策 略 , 必 须要 能 引导 学 生去 分 析 问 题 以及 整 合 、 评 量概 念 , 让 学 生 终身 都 能 运 用 从这 套 课 程 所 学 到 的技 能 。美 国教 育理 论认 为 , 提 问策 略在 教 育 中虽 扮 演 重要 的角色 , 但 问题 层 次排 序是 协 助学 生 组织 其认 知
组 演 练来 进行 批 判 思考 的 学 习活 动 , 让 学生 两 人一 组 或分
成 几 个 小 组 来 进 行 讨 论 。 讨 论 是 在 言 语 上 分 享 彼 此 的 想
观 点 的机 会 ; 最后 , 讨论 提 供 了一 个 社会 情 境 , 帮 助 学生 学 习重要 的沟 通技 能 与思 考 历 程 , 让 学 生可 以倾 听他人 的想 法, 对他人意见作适 当的反应 , 学 会 如 何 去 提 出好 问 题 。

时, 提 问方 式 的次 序一 般是 : 知识 、 理解 、 应用 、 分析 、 综合 、
评 判 。与 此 同 时 , 美 国 公 民 教 育 课 程 教 学 也 要 求 教 师 在 设 计 问题 时 , 不要 让学 生 只会 听 老 师说 话 和 回 应老 师 , 要 让 同学之 间也 能有 这样 的互 动 , 鼓励 学生 的主 动参 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 , 国 的 “ 界 公 民 ” 育 形 成 了 一 个 “ 校 一 美 世 教 学
对 相 关 题 型 的 归 类 、 理 也 是 一 种 创 新 。推 陈 出 整 新 就 有 新题 , 考 命 题 也是 这 个 思想 。例 如 : 高
庭——社会 ” 分层 、 立体 的网络覆盖式教育模式 , 充分利用名
化学、 政治学、 经济学 、 人类学、 历史学、 地理学 、 心理学诸 { 领 导 阶层 、 府 机 构 及公 民决 策 的 过程 。有 效 、 放 了解 政 开
世界 教 非正 【 解题要点 】 本题考查的是与 D A有关 的几 校 的 “ 公 民 ” 育 主 要通 过 正 规 课程 、 规 课 程 和 隐 N 种酶的作用 。D A连接酶 的作用是将 两个 D A 程 三种 途 径 实 现 。 N N 片 段 连 接 起 来 , 用 位 点 是 磷 酸 二 酯 键 , 基 因 作 是 工 程 的 一 种 工 具 酶 ; N 解 旋程 .
正 规 课程 是 指 经 过 州和 地 方 学校 董 事 会 同 意 , 有确 定
内容 和教 育 组织 形 式 的课 程 。正 规课 程包 括 单 科课 程 和 D A的双螺 旋打开 ,同时将碱基 之间的氢键断 标 、 N 裂 ; N 聚合 酶 是 将 许 多 脱 氧 核 苷 酸 聚 合 到 一 合课程 。 DA
19 的 界 定 , 会 科 就是 对 社 会 科 学 和 人 文科 学 的整 学生提供选举代表和参与学校 、班级决策活动的亲身经 92年 社
合, 目的是增强公 民能力。 其涉及的范围包括: 社会学 、 e 。 生通 过 学 生 政府 不仅 可 以参 加社 区服 务 。 可 以 文 学 历 而且
A D A 连接 酶 .N
B R A 酶 .N
C R A 解 旋 酶 .N D D A 聚合 酶 .N
【 正确答案 】 A
( 责任 编 辑 杨 子)
界公 民” 育的 国际 比较研 究》项 目编号: 0T 9) 教 ( 2 8 0 9 ̄阶段 0

77 ・
芦 雷 : 国“ 界公 民” 美 世 教育的 实施途径
起, 聚合到模板链上 , D A解旋酶都是 在 D A 和 N N
复制 时需 要 的 酶 。
专门承担“ 世界 公 民 ” 育 的 单独 学 科 课 程有 “ 民学 与 教 公
府 ” 由于美 国教育实行地方分权制 , 以各州有不 同的 等。 所
名称 , 公 民学” “ 如“ 、政府与民主问题” 这些课程使学生获 等。 【 变式练习 】 在基 因工程 中 , 要把 目的基 因和 关 于 公 民 、美 国国 家及 政 府 的基 本 知 识 与概 念 ,理解 民主 、 质粒结合在一起 。在该过程中使用的结合工具是 由、 人权等 , 学生获得作 为一个 国家公 民应具备 的知识 与 使
最 为 重要 的 目的 是什 么 ” 一 问题 时 , 大 多数 美 国人 认 为 ‘ 这 绝
c D A 解 旋酶 .N
D D A 聚 合 酶 .N
【 错题分析 】错选本题的原 因在 于对与 D A N
有关 的几种酶的作用区分不清。
学生成为负责任 的公 民” 比其他的 目的更为重要『 要 l j 匡 。美
美 国“ 世界公 民" 教育的实施途径 术
⑩辽 宁师范大学教 育学院 芦 雷
条 件改变 , 把提问改变 , 案将 怎样 ?把图示改 答 变, 答案又会怎样? 把几个问题组合又会怎样? 把 简答题改成选择题又会怎样?针对易错题 , 做一
下 这 方 面 的创 新 , 错 的可 能 性 就会 减 小 。再 有 , 再
资 源, 通过 丰 富多 样 的实 施 途 径 , 得 “ 界 公 民 ” 育成 使 世 教 题 目 : 单 个 脱 氧 核 苷 酸 连 接 到 脱 氧 核 苷 酸 著 。 将 链 上 的 酶是 ( ) 学 校教 育


A D A 连 接 酶 .N
B D A 酶 .N
美 国人认为学校有培养具有世界知识 、 世界意识及能 “ 世界公 民” 的责任 , 对学校有非常高的期望值。19 9 6年的一 民意调查显示 , 当被问及 “ 你认为学校除了提供基本的教育!
《 学与 管理 》 教
所谓的题眼 , 获取有效信息。针对 自己的易错题
题 型应 专 门训 练 审 题 能力 。 其次 , 强化 变式 训 练 。易 错 题 的变 式 是 考 生 再 错 的 陷 阱 。训 练 过 程 中 , 善 于 对题 目的 条件 要 和 要求 进 行 变 换 , 样 不 仅 可 以 培 养 自己 的 问题 这
21 0 0年 1 2月 1日
意识 ,而且可 以培养 自己思 维的灵活 性和变通
性 , 到举 一 反 三 , 做 触类 旁 通 。 第三 , 强化 创 新 思 维 。创 新 思 维 与 思 维 定 势 是对 立 的 , 创新 的 高 考题 , 似 常 规 简 单 , 实入 看 其 题 容 易得 分 难 , 分 往 往 是定 势思 维 导致 的 。怎 失 样 才 能 强 化 自己 的创 新 思 维 呢 ? 除 了 审 题 细 致 外 , 应 经常把典型试题进 行改编 , 试 一试把 还 如
( )
【 正确答案 】 D
力 。 “ 界公 民 ” 育 是 公 民教 育 的延 伸 与发 展 , 世 教 因此 , 养 “ 培 界公民” 的基 础 条 件 是 培养 合 格 的 国家 公 民。 美 国学 校 “ 界 公 民 ” 育 课 程 中最 富 有 特 色 也 最 具 成 世 教 的 课 程是 综 合 课 程 , 即社 会 科 课 程 。根 据 美 国社 会 科 审 议 该文 为辽 宁省教 育厅 2 0 0 8年 高 等 学校 创 新 团队 项 目《 世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