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健康美容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健康美容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健康美容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健康美容

前言

美容产业规模浩繁,同质竞争激烈。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外表美容化妆,现在更加注重内在的健康美容调理,恐怕是个不争的发展趋势。本文尤其推荐美容产业人员阅读。希望能够理解体感振动音响技术在美容产业应用的意义。

什么是体感振动音响技术

体感振动音响是与传统音响相区别的。传统音响的工作原理是,音源(CD、MD、VCD、DVD等)经过功率放大器,通过音箱将音乐信号释放出来,再经过空气的传播到达人的耳膜,人就感知到音乐了。

那么,音乐又是怎样影响人体的呢?有两个途径:首先,音乐旋律是表述感情的,适当的音乐表述被具有适当文化背景的人接受、理解和喜爱的话,就会积极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使之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也就是音乐会对人体产生心理效应。而这种积极的心理效应又可以对人体生理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另一个是音乐通过声波的物理振荡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细胞等起到作用。比如,我们在听高级音响的时候,一般都喜欢加大重低音。其实,就是因为低音域部分的物理振动使人感到愉悦的缘故。换句话说,音乐治疗对人来说,具有双重效应,既有心理效应,也有物理效应。遗憾的是仅仅通过耳膜听音乐,只能获得较好的心理效应,而音乐通过声波的振荡对人体的物理效应则是很微弱的。

体感振动音响的技术原理是,除了传统的音乐音频信号以外,还要将乐曲中低音域的16~150Hz部分变换成数十微米到数千微米振幅的物理振动传导给人体,可以使人加倍地感受音乐的重低音、节奏感、质感、临场感和陶醉感。用一句通俗的话来形容——“身体就像浸泡在音乐里”。音乐的低频部分可以给人体带来愉悦感的原因是因为乐曲中低音域部分可以使人体的交感神经活跃,交感神经活跃就会使神经末梢松弛、肌肉放松、微循环改善、血液流通通畅。其效果表现为可以使人迅速地获得高质量的、深深的、精神上和肉体两方面的消除疲劳。例如:身心的放松、精神的愉悦效果、解除压力和紧张感、解除疲劳、发挥创造性等。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在美容产业应用的意义

健康是美容的基础和根本,我国的美容产业已经开始向健康美容方向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度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24种常见"亚健康

50年代初,人们注意到物理因子在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光、热、电、磁、声、气体、水等物理因子治疗的设备及手段作用于机体,进行保健和疾病治疗,就是物理因子治疗,简称理疗。

首先,各种物理因子直接作用于身体各部位,改善局部的不适感及症状,如颈、肩、腰、腿痛,浑身无力、肥胖、便秘等,并有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有毒及致痛物质排出体外的作用。中频电疗、低周波、超声波、半导体激光、红外线、磁疗、蜡疗等,是这类作用的典型代表。

其次,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皮肤、肌肉和其它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进行良性刺激,使大脑对其进行整合作用,通过肌体进行神经或体液调节,从而恢复和维持人体平衡,使烦躁、失眠、头痛、胸闷等症状得以改善和消除。如音乐治疗、生物反馈、色光治疗、芬香治疗、水疗、空气离子疗法等。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使人体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物理因子在亚健康状态的治疗中作用不可取代。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用于美容产业是近年来在日本兴起的。它的主要功能有:

※稳定情绪,精神放松;

※肌肉放松;

※机能性高血压降压;

※改善微循环(15分钟内皮肤表面温度上升);

※改善睡眠;

※调整肠胃功能;

※改善心脏供血不足;

※改善肝脏辐射热;

※用于美容按摩的活化皮肤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皱纹;

※视频和音频的临场感;

※音乐鉴赏;

※增强记忆力;

※聋哑人音乐鉴赏。

睡眠与美容的关系:

美容一般是通过采用适当方法对皮肤进行护理和保养来达到目的。除了使用护肤品、化妆品以外,科学合理的睡眠是健康美容的基础。当人体完全进入睡眠状态时,肌肤中的细胞就进入了一天中最活跃的状态。根据观察,晚上23点到清晨2点是皮肤新陈代谢自我修复的最高峰时段,如果在这个时间获得较好的睡眠,就能加快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延缓老化。

其次,充足的睡眠可以加强皮肤的血液循环,因为只有当人处于睡眠状态时,血液才能通过毛细血管充分达到皮肤层。充分的血液循环,能为皮肤提供充足的营养,加快皮肤消除疲劳,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这一点对于25岁以上的女性而言尤为重要。那么,睡眠与美容究竟有哪些关系呢?综合现代研究结果表明,大致有三个方面:

1、睡眠时皮肤血管更开放,补充皮肤营养和氧气,带走各种排泄物;

2、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皮肤新生和修复,保持皮肤细嫩和弹性;

3、睡眠时,人体抗氧化酶活性更高,能更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持皮肤的年轻态;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不高,就会精神萎靡,有损健康,发生疾病,衰老提前;反映在面部时,可见皮肤失去光泽,变得干燥枯萎,皮肤松弛没有弹性,这就是所谓的“老化”。这种“老化”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25-35岁左右,眼尾开始出现鱼尾纹,40岁左右,

皱纹就爬上了额头,等到50岁,整个面部就会出现“人生的年轮”了。由此说明,睡眠与美容确是息息相关的。

体感振动音响的理疗效果

体感振动音乐放松疗法(VART)临床观察:

注:体感振动音乐放松疗法(VART)临床观察,采用体感振动音响床垫平躺30分钟,配放石峰专门作曲的五行音乐,宫音组曲《悠然四君子》和催眠音乐《深山日暮钟声远》,羽调催眠音乐《滨海夜静潮音低》。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的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

骨质疏松症概述

骨质疏松症(英文名称Osteloporosis,英文缩写为OP)是一种全球性、老年性、妇女多发性的代谢性骨病,多见于绝经期妇女。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仅为女性的1/6。骨胳是周而复始地在代谢着的,正常的骨胳代谢包括骨质吸收(破坏)和骨胳形成(重建)两个过程,骨胳破坏与重建的速度因年龄而有程度上的差别,幼年及青少年期,骨质破坏少于骨质生成,所以骨胳逐渐生长成熟,骨质含量逐渐增多。正常的女性35-38岁左右是骨量峰值期,40岁以后骨质破坏超过生长速度,骨量就开始逐渐地丢失,到了更年期以后,尤其绝经以后的1-3年之内,骨量丢失速度极快,可达10-15%之多,因此,进入中年以后的妇女,1/4的人患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这种症状虽然可以通过药物和锻炼来减缓,但是只能阻止进一步的骨质流失,并不能恢复骨质。并且,骨质疏松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旦骨密度下降了,再想恢复或者提高骨密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近十年来,随着全球性的老龄化,OP患者数量在迅猛增加。目前,全世界有3.55亿人患有各种骨关节疾病,大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我国关节炎患者也有1亿人以上,60到69岁的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达50-70%。我国也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病国家,根据中国OP流行病调查所提供的有关老年人OP发病率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患OP的男

女比例为38.5%和73%。大城市尤为严重,根据2006年卫生部组织的重大研究课题《中国人峰值骨量和骨量变化趋势研究》,从9个省市20岁-102岁的人群中随机抽取的7,059个样本检测,我国50岁以上女性有31.5%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19.1%有椎体骨折风险,9.9%有股骨转子间骨折风险;而同年龄段男性的风险只有女性的一半左右。据上海市调查统计,老年人中有52.85%的男性、87%的女性患有OP症。我国的OP患者高达6,000-8,000万人之众。日本人口1.2亿中OP患者高达1,000万。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人的骨量的增加大约在35岁左右达到极点。以后则吸收多于组成,呈所谓负平衡。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是:

1.骨合成减少:性激素(不论男女)都具有蛋白合成作用。性激素对骨合成起作用,而肾

上腺皮质酮则对骨的合成起着抵抗的作用,正常人的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酮分泌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而停经后的女性性激素减少80%,但肾上腺皮质酮只减少10%,所以骨合成作用减少,分解增多。雌激素的减少,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相对加强,破骨与成骨明显失衡,出现骨的吸收增加,骨的形成减少,导致骨质逐渐丢失。正常情况下,当骨骼受到机械张力作用时,会有新的骨细胞产生,帮助承受负荷,保持骨骼强度。在女性体内,雌激素就是对于这个过程中的新的骨细胞产生起着重要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更年期的女性的血管收缩功能首先发生变化,这会导致卵巢功能低下,而卵巢功能低下就引起雌激素的水平下降。可是,人体内很多器官都需要有雌激素。如大脑、心血管、血管壁上都有雌激素的受体,雌激素对心血管起着保护作用,因为雌激素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骨骼里也有雌激素受体,所以生育期的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比较高,一般不会有骨质疏松这种现象

2.钙代谢失调: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钙含量并不少。正常人每日食入的钙只有1/3被吸收,

2/3都从粪便中排出了。

3.废用性结果:因骨质骨病而需长期固定患肢者,可引起骨质疏松,因患病需长期卧床亦

可引起骨质疏松,一般认为: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活动减少引起骨质疏松。骨量的减少是从下肢肌肉力量减退开始的,因为下肢肌肉力量对骨量的保持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骨量的减少应该是从更年期开始的,但现在一些经常坐着而不走路运动的人士,往往从35岁就开始肌力减退,骨量也就随之开始减少。骨量减少的最终结果就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会造成人易骨折。如何多做运动提高下肢肌力保护骨量,也摆在缺少运动的人士面前。

4.此外,宇宙空间是无重力的,人体骨骼不能荷重,长期失重会引起人体的骨钙质代谢紊

乱。人体失重后,作用于腿骨、脊椎骨等承重骨的压力骤减,同时,肌肉运动减少,对骨骼的刺激也相应减弱,骨骼血液供应相应减少,成骨细胞功能减弱,而破骨细胞功能增强,使得骨质大量脱钙,并经肾脏排出体外。宇航员在宇宙航行期间每个月骨质会失去2%!骨钙的丢失会造成两个后果:骨质疏松和增加发生肾结石的可能。失重所导致的骨丢失随飞行时间的延长而持续进行,而且这种骨质疏松一旦形成,回到地面重力环境下也难以逆转。目前这仍然是航天医学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骨质疏松症应如何治疗?

全世界的医药行业都在积极地进行OP防治手段的开发与研究。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上有一个巨大的误区——认为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关键是提高雌激素水平和保持有足够钙的摄入。但是,雌激素减少者早期尚可补充雌激素可防止骨钙脱失,过晚则不能阻止其发展。而且,激素只能制止钙的负平衡,并不能变成正平衡。长期服用还产生副作用,如子宫出血、

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等严重问题。还有盲目补充钙的。正常人每天需钙10mg/kg,骨疏松者每天需钙17mg/kg,以维持钙平衡。这些都可以从饮食中获得补充。过多服用钙片而没有类骨质的亲和,矿物质就不能沉积在骨骼中,转而在血液中存积,造成不良后果。比如说钙,健康人血液中钙的浓度为o.1%左右,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便秘、结石、血管硬化、血管栓塞等疾病。

所谓骨质疏松症振动疗法

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是通过药物和锻炼来减缓症状,但是任何服用钙的治疗通常只能阻止进一步的骨质流失,并不能恢复骨质。近年来,西方的医学专家们日益倾向于用非药物的生物物理干预的方法治疗OP患者,生物物理的作用与生物化学的药物治疗形成鲜明的对比,生物物理干预可能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地抑制并逆转骨质疏松的方法,使骨量增加而不破坏骨的重建过程。骨生成的原则是:形成有效的骨骼结构以承受载荷,而非仅仅提高骨骼的密度。这意味着对OP患者来说,能促进成骨细胞生长的全身性的生物物理干预远比药物治疗更有意义。

骨头的生物原理很奇妙,早在50年代,日本的安田、福田、以及Bassett、Becker等科研人员就已经陆续发现并证实骨是具有压电效应的物质。当它受到机械压力后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产生应力电位。60年代初的研究发现负电能刺激新骨形成。60年代晚期,Freidenberg和Brighton等人发现正常有生命的骨骼具有特定的生物电,即稳态电位。这种电位有特定的分布模式,骨折后能立即改变,骨折端电势最低,这种负电环境十分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骨的这种生物电现象与细胞代谢有关,动物一旦死亡两小时后,骨生物电现象会迅速消失。

近年来,根据东京都立大学和琉子友男大学院副教授(MD)的研究也证实了人体骨骼具有压电效果。即,人体骨骼在受力状态下,骨骼内部发生负电位,外部为正电位。这时候,人体骨骼就吸附钙离子。因此,无论是跳跃运动强壮骨骼,还是锻炼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措施,都无外乎是对骨骼产生压力,导致其压电效应发生,使骨骼加速产生新的骨细胞而增加强度。所以,经常处于运动状态,骨骼受力的人的骨骼就比较强壮,现在流行的步行上下坡锻炼,都是有道理的。美国诺丁汉大学研究人员对绝经期的女性进行骨骼与运动关系的系统观察中也发现,每天坚持做上下跳跃的女性,一年后骨密度增加,最易发生骨折的髋部骨质密度增加30%。这是因为人体在强烈的运动时,它会通过生出新的骨细胞来应付这种压力。举重运动员的骨密度最高,也是这个道理。

可是,问题在于老年人没有体力进行剧烈运动、写字间的白领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骨折患者必须卧床静养而不能活动,长时间生活在各种航空器、舰

船、车辆中的特殊人群的骨密度重建除了药物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即,一种依靠被动运动来代替主动运动的物理生物疗法是否存在

呢?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表在2003年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

的一项研究证实了骨骼在受到压力时会制造出新的骨细胞来进行自

我强化,他们让绵羊每天在一个轻微振动的平台上站20分钟,试验

持续一年之后,他们发现这些绵羊的骨密度增加了34%。另外,因为

宇航员受环境条件限制,缺少主动锻炼的机会,美国NASA研究,就

是通过振动来解决宇航员的骨质疏松问题的,请参考美国NASA网站

2001年11月发表的资料。研究表明,适当的振动则相当于被动锻炼。纽约州立大学的Clinton Rubin调侃地说,“现在每个人都想站在洗衣机上来对付骨质流失了。”依据这个理论,日本也开发了一种机械振动台来改善骨密度的健康器具。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区系动物沟通研究所所长马金瑟纳尔也发现,猫在休憩时,喉咙中常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过去都认为这是猫在打呼,其实,这是猫的一种自疗方式。研究发现,无论是家猫或野猫,在受伤后都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这种由喉头发出的呼噜声有助于它们疗治骨伤及器官损伤。研究人员发现,由于猫科动物可借自己发出的音波疗伤,因此“九命怪猫”的传说并非荒唐之说。猫科动物喉头发出的呼噜声,其疗伤的效用就如同人类置身于超音波下疗伤的效用。猫从高楼上坠下不死,且迅速复原的例子在世界上比比皆是。最近刊载于美洲动物医疗协会杂志中的一份研究报告即指出,在调查了132起猫自平均6层楼高的高度坠下的案例后发现,90%都存活下来。其中更有一例,猫自45层高楼坠下仍然存活。科学家在人体实验中也发现,将人类处于如同猫打呼声的20~50Hz的频率振动条件下也可以增强骨质并促进骨骼成长。

由此,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研究人员目前正在探讨用振动波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及刺激停经妇女骨骼重生的可能性。北英格兰贺尔大学骨骼新陈代谢疾病科主任波尔迪表示,人类的骨骼需要刺激,否则钙质便将流失,使得骨骼变得脆弱。猫喉咙发出呼噜声可能就是猫刺激骨骼重生的方式。波尔迪还表示,针对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设计运动来防止骨质流失是十分困难的,但利用猫科动物打呼疗骨伤的原理,帮助老年人改善骨质却是可以实现的。

骨骼在受到外源性力的作用时会通过生出新的骨细胞来应付这种压力,因此锻炼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措施。而研究发现,适当频率的振动可以代替外源性力的作用,促使大腿骨以某种方式触动骨细胞的反应。英国约克大学骨细胞学家Timothy Skerry认为,既然在绵羊身上的试验获得了成功,就意味着这种治疗对于人类来说可能也有同样的治疗效果。尽管过了更年期的老年妇女并不能象绵羊那样有好的疗效,但是,对于更年期后的女性进行的临床实验结果还是令人“鼓舞人心的”。

我国的南京大学、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就曾经作过《振动刺激促使骨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也证实了8Hz至650Hz频率范围内的适当的振动可以促进骨重建,缩短愈合期,提高骨组织密度。

我国的骨外科临床方面,也有用加低频振动方法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

根据我国妇女骨质疏松问题研究的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和妇女保健中心主任林守清教授的论文《骨质疏松病因分析》,“人日常活动中骨骼的应变一般保持在400με,引起骨量增加的微应力在 1000-3000με范围内”。如下表:

林守清教授在论文中还讲到,“骨对频率为15-30Hz的动态应变比较敏感。在此频率,很小的应变就可以产生较大地成骨反应。如果能够推广,则可以用这种小而且又具有成骨能力的应变来治疗骨质疏松”。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骨质疏松症振动疗法

什么是体感振动呢?通常我们听到的再生音乐是通过增幅器放大信号后从扬声器发出,再经过空气振动而达到人的耳膜的。高级的音响设备的最大频响范围为20-20,000Hz。一般来讲,人们都比较喜欢音响具有更为丰富的低音部分。这是因为,音乐的低频部分可以给人体带来愉悦感,使人能够达到放松的目的。体感振动音响就是将乐曲中16-150Hz的低频部

分电信号分拣出来,另外经过增幅器放大,通过换能器转换成物理振动,做用于人体传导感知。因为16-150Hz的低频部分的重低音感大大增强,伴随着振动感和冲击感,不但给人以极其强烈的临场感,还能够给人以心理和生理带来愉悦的快感和陶醉感,迅速地使人达到最佳的精神放松效果。

根据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研究,体感振动技术这种低频范围的振动,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仅可以安全、有效地抑制骨质疏松的发展,还可以使骨密度增加而不破坏骨的重建过程。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讲,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地从事体力劳动和身体锻炼,骨骼就缺乏受力状态,骨骼内部很少有机会发生负电位,即便服用再多的药物钙,骨骼也不能有效地吸附钙离子。而且由于骨骼不受压就不能发生压电效应,骨骼也就无法产生新的骨细胞而增加骨骼强度。

“生命在于运动”是人类的共识。运动又分作“剧烈运动”和“温和运动”。年老体弱者就不适合剧烈的、强度大的运动,这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因此,现在的健康口号已经改为“生命在于适度运动”。持续的、适度的运动可使人精神振奋,因为这样的锻炼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心理“愉快素”。可是,很多人由于身体的原因或工作与生活的原因,就连“温和运动”都没有办法做。这种情况下,体感振动音响系统就尤为显得合适了。由于体感振动音响系统的商品形式是床垫、坐垫、靠垫、脚垫等,人们在办公、读书、看电视的时候就可以

尤其是一种个人用的体感振动音响平台,人

站在上面,自身的体重负荷再加上体感振动音响

致密的低频振动,对人体骨骼自然形成压电效应,

可以起到抑制骨质疏松的发展、增加骨密度再建

的作用。

根据医学典籍上记载:“人之有脚,犹如树之

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人的足部有

60多个穴位及反射区,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所以,脚的运动、按摩、体感振动对人的健康长

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体感振动对

于足部神经末稍放松作用还可以及时反馈到中枢

神经系统,及时调整身体各种器官,对身体健康很有益处。

那么,体感振动会不会对骨折患者造成伤害呢?回答是否定的。体感振动音响系统的振幅仅仅为数百微米,非常弱,比那些损害骨头的菌株还要弱大约1000倍,所以不会对骨骼造成任何伤害,因此是一种用来治疗骨质疏松、促进骨发育、重建骨密度的替代传统锻炼的安全的手段。特别适用于年迈体弱、骨骼非常脆弱、不宜进行体育锻炼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及骨折患者的恢复使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患病卧床不起或者因为骨折而卧床静养的患者来讲,体感振动音响的益处不仅仅是骨密度重建,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精神压力、防止褥疮发生、愉快身心等等功能。

骨胳小常识:

骨胳系统共有206块骨头。骨头由磷酸钙等矿物质的微小晶体和骨基质所构成,并储存着身体内99%的钙。磷酸钙使骨胳具有强度,而胶原蛋白则使骨胳具有弹性。

人在年轻时骨胳非常致密,但随着年纪增长,部分骨小梁会变细而断裂,使骨小梁间隙变大,骨胳密度变小、质量减少,也就是单位体积骨胳所含的矿物质量减少,当骨胳密度下降到临界值以下时,就易引起骨折。

骨胳内骨质含量与遗传、激素、营养及运动有关,其中遗传因素影响骨质密度高达70~80%,如果母亲在中年时已有背痛及身材矮缩的现象,其子女就应特别留意骨质密度的建立及避免加速流失。

文献参考:

根据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骨组织的力负荷感受反应机制研究进展》一文:骨组织的结构与其内部应力分布有关,应力大的部位骨组织密度大,应力小的部位骨密度小。骨组织能用最少的骨量来满足运动功能所需的骨强度。当因衰老或力负荷减少使骨量下降时,应力小的部位骨量丢失常常较快,应力大的部位骨量保存常常较好。骨组织能根据外界负荷和内部应力来调节整体骨量的增减和内部骨量的分布及构造。

骨组织对15~60HZ的力负荷反应敏感。

组织受到循环力负荷产生应变-流动电位,引起细胞间的电流。骨组织间液进入骨小管后压力衰减的时间与电信号传遍整个骨表面细胞的延迟时间为同一数量级,时间的吻合可以使液体流动和电流的传递发生共振,频率为30HZ。这样骨表面细胞间有一个放大的电位和电流,可以作为启动骨再建的信号,这也正是骨组织只对15~60HZ力负荷敏感的原因,因为只有这种频率的力负荷产生的液流才能和电流发生共振。骨组织的力负荷大多源于骨骼肌的收缩,而哺乳动物骨骼肌强直收缩的频率正好为15~60HZ,与骨组织敏感的力负荷频率一致。也就是说骨骼对肌肉的强直收缩敏感,当肌肉以15~60HZ这种频率有力收缩时,常能引起骨组织的调节反应。这种频率的巧合只能归于生物进化的结果。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法

精心整理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定此方案。本方案服务对象为高密市有康复需求的9岁(含)以下智力残疾儿童,针对其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治疗。 一、服务要求 (一)每名儿童在医院内训练时间至少6个月,每日至少2个小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家长进行家(二)(6(二)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包括汇集儿童基本信息、诊断报告、康复需求评估和相关资料、召开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分析会,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 (三)康复计划的实施,包括安排康复教育课程表(一日活动安排),制定康复教学计划,设计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实施康复教学与训练活动。 (四)训练记录的建立 建立康复记录,由康复人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填写“训练记录表”。 (五)效果评估,包括智力和适应行为评测、功能评估。 每月评估,针对智力残疾儿童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做出各方面详细评估。针对患儿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提出针对性意见。

精心整理 (六)转介跟踪跟随访,包括早期康复与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衔接,机构康复向社区,家庭评估延伸。 (七)跟踪关注 建立出院智力残疾儿童联络方式记录,针对出院智力残疾儿童保留监护人联系方式,定期了解康复治疗效果,以及日常生活中患儿障碍以及后续恢复效果。 三、康复训练期限 每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不少于6个月。 四、监督检查与效果评估 (一)日常检查:每日对智力残疾儿童做出自行判断,针对接受科目的程度、进度、理解能力做出 定期进 ,儿 100%,

音乐教学法复习题

1、音乐教学法研究的是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着眼于音乐教学活动的研究与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实际操作理论部分。 2、1897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课程。 3、1922年,采纳了陶行知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说明学科教育研究注意到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是学科教育的一大进步。 4、1939年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施行要点》,正式将课程定名为“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目的在于纠正师范教育中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教材研究的问题。 5、1957年教育部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将“教学法”课程恢复定名为“教材教法”课。 6、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 7、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8、音乐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是很广泛的,既包括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包括了社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又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它们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 9、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10、音乐教育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主体性。 11、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一、音乐的审美功能,其体现在:1、美化心灵的作用。2、调节情感的作用。3、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的作用。二、音乐的认识功能,其体现在:1、超越现实的作用。2、振奋精神的作用。3、信号象征的作用。三、音乐的教育功能,其体现在:1、健全大脑的作用。2、健康心理的作用。3、人际关和谐化的作用。四、音乐的娱乐功能,其体现在:1、愉悦养性作用。2、怡情健身作用。3、参与自娱作用。 音乐教育的协同教育功能——协同效应包括:辅德、益智、健体。 《论语》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明音乐教育的主体效应是它的审美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具有传递、选择、整理、发展文化的作用。 儿童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儿童期通常指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时期,其身心发展经历了六个较大的阶段。 乳儿期:出生到一岁 婴儿期:一岁到三岁 幼儿期(学龄前期):三岁到六七岁 童年期(学龄初期):六七岁到十一二岁 少年期(学龄中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 青年初期(学龄晚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16、舒特-戴森和加布里埃尔1981年关于各年龄阶段音乐发展主要特征归纳,作为简要的概括。 音乐发展主要特征 0—1岁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1—2岁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唱歌。 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断模仿唱出。 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如此时开始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可以培养绝对音高感。 4—5岁能识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岁能理解分辩响亮之声与柔和之声。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仿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6—7岁在歌唱得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音的堆砌好听。 7—8岁有鉴赏协和、不协和音的能力。 8—9岁节奏、旋律的记忆改善了,逐步具有旋律感。能感知两声部旋律。 10—11岁和声观念建立,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12—17岁欣赏、认识和感情反应能力均逐年提高。 17、叶朗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一书揭示了审美发展心理的某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关于儿童的审美态度,书中作了如下的表述:4-7岁的儿童一般都尚未形成审美态度,他们往往是以实用而不是审美的

智能心理多功能减压舱技术参数

智能心理多功能减压舱技术参数 产品组件 由半封闭减压舱、减压放松床、可视化机电控制台、智能减压舱操作系统软件、智能减压舱控制主机、配套组件、其他共7大部份组成 半 封 闭 减 压 舱 一、结构组成: 1个主舱、2个副舱(左右),飞航式头罩,内置机电控制线路、高保真音响、 香薰和空气净化喷头、摄像头、α脑波诱导灯光、可变色彩组灯。 二、头罩: 玻璃钢材质、飞航式流线孤型外观设计,系统智能控制及微电脑触屏手动调控双模式。 三、α脑波诱导灯: 根据人体情绪变化状态,智能调整脑波诱导灯光闪烁频率(8-14Hz),更好地诱发α脑波,达到更好放松状态。 四、可变色彩组灯: RGB三基色灯光,组合色彩输出,营造舱内不同色彩变化效果,根据人体情绪 变化状态,智能控制放松色彩灯光颜色。 五、高保真音响系统: 功放2.1声道高保真放大器,输出功率60W;输出阻抗8Ω;失真度≤0.1%,;频响20-20000Hz。 六、摄像头: 170度广角真彩红外式,电压12V,适用于暗视野环境监控。 七、外形尺寸: 主舱长2100mm×宽900mm×高900mm 副舱长2300mm×宽860mm×高900mm 舱体总体长2800mm×宽2500mm 八、技术特点: 人体工程学设计,整体半封闭式外形,烤漆涂刷,全金属底座,涡轮涡杆传动机构。 减压放 松床 一、外形尺寸 长1850mm×宽630mm 二、结构特点 1、全智能自动收放及微电脑触屏手动调控双模式,海绵内衬; 2、随动按摩加热垫; 3、8个随动按摩微电机,9V,150mA,3700~4000r/min; 4、多组直流加热片、集成线束、多路控制组件。 智能减 压舱操 作系统 软件 一、身心减压放松: (1)二种训练模式 全智能训练模式\自助式训练模式 (2)三种放松训练类型 专业音乐放松训练\α波音乐放松训练\纯音乐放松训练 (3)二种音频 放松音乐 \放松环境 (4)五种放松音乐种类 中国古典\外国古典\中国民乐\外国民乐\自选音乐 (5)五种放松环境 下雨天\海边\山林幽静\田野夜色\小桥流水 (6)二种随动方式

20109149音响技术教学大纲

《音响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音响技术 学分:3.5 学时:60 讲课学时:45;实验(实践)学时:1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 开课学院:通信与电子学院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课程类型: 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获得有关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音响设备的基本结构、原理,熟悉专业音响、家庭影院的设计、搭配和操作方法,能够使用有关仪器、工具测试检修音响设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在科学实验、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基本而系统的训练,为走向社会参加工程实践和继续学习奠定必需的基础。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1、使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的规律,掌握音响技术的基本理论,了解音响设备在家庭、公共场合和影院的重要作用,为走向社会参加工程实践和继续深造打下必要的基础。 2、使学生在电路识图、看图能力方面受到一定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电路与设计电路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在实际的工程技术工作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完备的系统观、全局观及统筹思维能力等。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前言 2学时简介音响、音响技术的概念,音响技术的发展;概述本门课程内容、特点及学习方法;并举一收音机为例,介绍整机电路的分析方法、步骤。 第二章音响技术基础 6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掌握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描述声波的量是声压或声压级 2、了解听觉特性中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与声压级等概念,声波的频率,声波的频谱有一定的相关性 3、掌握双耳定位的正弦定理,了解双声道立体声拾音的四种基本方式 4、了解立体声的几个显著特点是它有方向感、分布感、空间感,包围感和临场感 5、环绕立体声技术

超低频音乐振动器:重新定义音乐内涵,给您打造一个超级震撼的家庭影院!

体感振动音响全新上市 随着电声工业的发展,我们都在追求真实的声 音,特别是在欣赏电影时我们需要震撼而又真实的 声场、充沛的细节表现、明亮激越的高频和彭湃的 低频来烘托影片的气氛。低频是渲染影片气氛最主 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一部电影重要的声音频段。能 否获得出色的低频感受,是完整享受一部电影的关 键,因此如何完成真实的低频回放是一部影片声效 的重中之重。 根据仿生学原理,人体感受声音的部分并不局 限于耳朵,人的身体也是能“听”到声音的。可以这么说,真实的声音,特别是真实的低频并不全是耳朵听到的,有很多其实是你的身体感受到的。为了让系统有更强劲、更震撼的低音表现,除了对器材有很高的要求之外,环境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环节。目前超低频重放一直受到摆放环境的限制,小房间受制于听音空间,大房间环境受制于箱体体积的限制,都会难以重放高质量的超低频;而目前的用户对于在小空间环境重放超重低音的需求又相当广泛,例如在汽车和普通家居中。 随着电声工业的发展,我们都在追求真实的声音,特别是在欣赏电影时我们需要震撼而又真实的声场、充沛的细节表现、明亮激越的高频和彭湃的低频来烘托影片的气氛。低频是渲染影片气氛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一部电影重要的声音频段。能否获得出色的低频感受,是完整享受一部电影的关键,因此如何完成真实的低频回放是一部影片声效的重中之重。 根据仿生学原理,人体 感受声音的部分并不局限于 耳朵,人的身体也是能 “听”到声音的。可以这么 说,真实的声音,特别是真 实的低频并不全是耳朵听到 的,有很多其实是你的身体 感受到的。为了让系统有更 强劲、更震撼的低音表现, 除了对器材有很高的要求之 外,环境是一个非常严格的 环节。目前超低频重放一直 受到摆放环境的限制,小房 间受制于听音空间,大房间环境受制于箱体体积的限制,都会难以重放高质量的超低频;而目前的用户对于在小空间环境重放超重低音的需求又相当广泛,例如在汽车和普通家居中。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人体细胞的同频谐振作用

体感振动音响技术与人体细胞的同频谐振作用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人体,人体是个合理的结构体、运动体。还有巧妙的,就是人体各个器官的同频谐振作用。人体组织中的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和细胞膜均有各自的固有振荡频率。声音在水中的传导效果很好,人体的70%是液体,人体是最佳的声音导体。适当的振动频率可以与细胞产生共振。新浪科技网2004年06月16日的消息,美国科学家借助纳米技术发现了细胞的振动频率。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詹姆士-吉姆 泽夫斯基与他培养的研究生安德鲁-佩林认为,在 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一定能够通过识别细胞的振 动频率——声音来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因为研究 发现,有些细胞的歌声低沉而浑厚,另一些细胞的 歌声则悲伤而凄惨。酶细胞就能够完全从事声乐工 作,其音域能够达到高音“1”至“2”。当细胞正 在死亡时,它会发出低沉的“呻吟”;在受到酒精 刺激时,细胞的振动发出高声的尖叫;而癌细胞只能够发出一种噪声。 詹姆士-吉姆泽夫斯基教授曾在瑞士苏黎世的IBM公司实验室从事分子推进器的研究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吉姆泽夫斯基教授产生了想听听细胞声音的想法:他在与心脏病医生聊天中得知心肌细胞在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后会剧烈地振动。从此,他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既然心肌细胞会有这样的表现,那是不是别的细胞也可以呢?如果别的细胞也可以,那这种振动会发出某种声音吗?这种声音人耳能听到吗?为了解答上述一系列问题,基姆泽夫斯基与他的学生佩林便利用原子显微镜对酵母细胞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酶细胞能够发出频率为1000赫兹的声音,其细胞膜振动幅度为6纳米。 科学家们利用超强功率显微镜获取的研究资料在经过计算机合成后能完美地再现了细胞“异常神秘”的声音。由于这种声音具有非常的感染力,所以科学家们将其称为来自细胞的歌声。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是一个有序的生物电场。当细胞吸收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以后,便产生振动,而细胞膜由于内外电位差引起细胞振动以后,形成偶极子,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使细胞的排列有序化,在这种情况下,细胞膜的振动,便产生相干性的电磁波和弹性波(振动频率、方向、波形一致),而相干性的电磁波又反过来影响、控制着细胞的新陈代谢,控制着人体生命信息,当人体由于致病因素的干扰使细胞的振动偏离了正常的频率,或由于电磁波过于减弱时,便不能产生同频共振,这时细胞的排列便处于无序化状态,此时,人就会生某种疾病。 细胞是表现生命现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许多相 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了各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 能的“组织”;而由多种组织组成了能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 再由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 就组成了不同的系统;这不同的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 的生命个体。细胞就是构筑生命大厦的“砖瓦砂石”。 细胞在振动。而且,健康的细胞的振动频响范围在1000赫兹以下的低频区域,受到不良刺激和处于病态的细胞的振动频响范围在相对的高频区域。

体感音波治疗系统操作说明(完整版)

体感音波治疗系统 中国体感音乐疗法中心2014-7-8

?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简称VAT ),又称体感振动音响技术。 ?是通过“身体感知音乐”的方式,将音乐中16~150Hz的低频信号,经过物理换能转换成振动,通过“骨传导作用”和心理、生理的双重刺激,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大脑中枢,使人迅速获得高质量的身心愉悦与放松,有效改善失眠、焦虑、抑郁、身心失调等症状,并实现一系列的康复理疗作用及保健效果。 2014-7-8

临床应用 ?1982年,挪威教育家和医学家Olav Skile博士通过对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发现,体感音乐振动能有效缓解患儿的肢体痉挛症状,第一次在国际上提出了“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的概念。他的研究发现:音乐中的低频(尤其40~80赫兹的频率),对于孤独自闭症、偏头痛、肌肉抽搐和大脑麻痹等治疗非常有效。 ?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和医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Kris Chesky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特定振幅下的60~300赫兹频率范围的体感音乐治疗,对于减轻身体疼痛最佳。因为这个频率范围的振动,对“帕西尼安小球”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因而可减轻疼痛、尤其对靠近疼痛部位有效。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临床医疗中心的斯坦得雷先生则发现,体感音乐振动可使手指的温度升高,这是深度放松的一个标志。 2014-7-8

国际及国内医疗医疗运用情况?1995年,日本的坪井康次和筒井末春分别发表了《应用体感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2006年,中国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魏育林、孔晶等人,应用体感音乐疗法对164例睡眠障碍患者进行了干预和观察研究。 2014-7-8

低频振动器:体感音乐时代已经到来……

音乐进入体感时代... 低频振动器让人喜欢、低频振动器 - DIY玩‘4D 私人家庭影院’ 体感音乐振动器介绍让超人很是心动、但10多万的奢侈品价格让人望而怯步!找了相关资料后发现,原来:低频振动器的4d设备N年前就有产品了,美国专利的Aura Bass Shaker (4欧50W、散热器外形、 振动产生的热量更易散发,产品不易损坏)、DIY安装很简单! 体感音乐产品图片: ? 低频振动器内部图(中间银色金属物件可以上下做活塞移动产生振动): 体感音乐 重新定义声音的艺术

低频振动器参数、安装平面图:

适用多种产品:如游戏机、玩飞车游戏时,能体验到飞车时的速度与激情,疯狂的游戏玩家使用后带来更为真实的驾驶感受、另人更加兴奋、更过瘾......喜欢上的士高酒吧的年轻人,在舞台上的感觉同地上完全不一样、因舞台下面安装了这种低频振动器、震撼了整个舞台、站在上面就能让人很hi、兴奋得手舞足 蹈...... 低频振动器在游戏机上: 功放--- 超人刚好有2台ada 6150. 12声道处理能力,现在自己mc12前级,接入5个声道;还闲置一堆声道,这 次英雄有用武之地了!

6150 8欧 150瓦负载能力、搞2个低频震动器,十分轻松!把6150变成炮放了...呵呵! 无独有偶,mc12强大的低频管理发挥出优势。 Sub+r给113负责衔接,听感,氛围,吹。 Sub+l 通过6150后级给低频振动器。 图(2根sub3插入mc12的 sub r和sub l): 图(Sub 3的另一头到了6150后级,然后喇叭线到低频振动器):

沙发下安装图(加一块稍大些受力板、能让振动效果更好的传送): 密封式沙发安装图: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 一、定义: 音乐疗法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途径来治疗疾病,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肠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二、音乐疗法的主要步骤 (一)、评估与确定患者的问题。 (二)、制定治疗目标。 (三)、根据治疗目标制定与患者生理、智力、音乐能力相适应的音乐活动计划。 (四)、实施音乐活动并评估患者的反应。 三、音乐疗法的适应症 (一)、音乐疗法属心理疗法之一,因此心理疗法的适应症就是它的适应症,尽管治疗目标基本一致,但音乐治疗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心理治疗,音乐治疗还可帮助正常人解决心理困惑与烦恼,建立自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恢复疲劳等。 (二)、音乐的功能 1、镇静作用。 平稳柔美的音乐,能调节人的心律和呼吸,可使人消除精神紧张,起到松弛和催眠的作用,让患者听轻松的音乐,可以消除紧张感,减轻恐惧不安的情绪。 2、镇痛作用。 活跃、欢快雄壮、激情的音乐对疼痛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麻醉的效果,愉快、兴奋的情绪可使病阈升高的缘故。术后病人听轻音乐,其疼痛的比分都明显降低。 3、降压作用。 由于音乐有利于消除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感,因而对心血管系统发生良好的反射作用,促使血管舒张,紧张度降低,从而使血压下降以及改善心脑供血状况。 4、调节情绪作用。 明快、活跃的音乐能使心情愉快、精神开朗;抒情、优美的音乐会令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激情兴奋的音乐能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平稳、柔和的音乐则可使人情绪安静,心平气和。 (三)、音乐疗法的适应症 神经症、精神类疾病、心身疾病、各类行为问题、社会适应不良、各种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亚健康状态、疼痛、失眠等。 四、音乐疗法(体感音乐)禁忌症 (一)、疼痛急性期、风湿性关节炎也显示出对这类振动刺激的不良反应。 (二)、安置有心脏起搏器、支架者。 (三)、精神科疾病 有报告显示一些精神病人不能理解他们受到的刺激、振动听觉的体

体感音乐治疗的原理

体感音乐治疗的原理(-) ? ?hskchina ?中级粉丝 2 ?1楼 (一)音乐治疗的原理: 音乐对于人的身心具有确实的治疗作用,根据研究显示,某些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西方国家将音乐配合医疗体系,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及生理治疗之中,已不是新鲜的事了。音乐的治疗功能,另一方面是透过音乐的物理作用,直接对体内产生共振效果。因为声音是一种振动,而人体本身也是由许多振动系统所构成,如心藏的跳动、胃肠蠕动、脑波的波动等。当听到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产生共振时,会使人体分泌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朝气蓬勃。 此外,音乐具有主动的、积极的功能,是提升创造、思考,使右脑灵活的方法,并且能引导出重要的α脑波。特有的音乐节奏与旋律,能够使我们平常较常用的主管语言、分析、推理的左脑,得到休息;相对的,对掌管情绪、主司创造力、想象力的右脑则有刺激作用,对创造力,信息吸收力等潜在能力的提升有很强的效果。 在十九世纪初期,音乐就已经被用来促进病人的睡眠。医师指出,失眠患者聆听适合的音乐,确实可减少安眠药及镇定剂的使用。音乐的节奏可影响人体的,相对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的新肾上腺素有明显增加——该激素已经在最近的医学研究证实,和睡眠的发生及夜间醒来的次数有关。音乐促进睡眠的科学研究已在德国、美国及苏联等国家陆续被证实。美国医学审查委员会公布大多数的安眠药在病人使用两周后即失去疗效。基于上述原因,音乐治疗渐受重视,并已经受到医护人员的普遍使用。 虽然各个研究使用不同的音乐,但其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点:音乐节拍都略等于人类心跳的速率,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都不适于用来促进睡眠。节奏太快会让人紧张,太慢则会令人产生悬疑感。 医学实验证明,音乐的类型会影响脑部血液的循环,有的音乐会增加脑部的血量,使血液活动顺畅;有的相反,会降低血液循环的速度,缓和外界的刺激。例如在餐厅吃饭,柔和的音乐可使食欲及消化顺利,充份享受用餐的满足和愉悦,但是旋律快速的舞曲或节奏强烈的进行曲,则会使用餐的心情紧张,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并非任何悦耳的音乐都可以达到提升心灵的疗效!根据美德日音乐心理学家研究实证指出:如果我们聆听的乐曲无法让我们感到亲切的话,是无法达到放松神经、解除压力的效果。大脑的α脑电波主宰人体安定平稳的情绪,透过聆听心灵治疗音乐,能有效加强α脑波,抑制或凌驾其它不安的脑波,以达到身心松弛、心境平和的效果。 体感音乐治疗的原理(二): ? ?hskchina ?中级粉丝 2 ?1楼 (二)体感音乐治疗的原理: 人类对于声音的感受源于振动。一般情况下,音乐是通过增幅器放大信号后从扬声器发

扬声器的主要技术特性及其应用

扬声器(又称音箱)是音响系统的喉舌,直接影响着还音的质量,是音响系统 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扬声器的功率是把一种可听范围内的音频信号通过换能器(扬声器单元)转变为具有足够声压级的可听声音。怎样才能更有铲地完成这种转换呢?首先必须了解声音信号的属性,其次要了解并熟悉扬声器的主要技术特性,正确选择好扬声器。 声音信号属性主要是指人声、乐声以及各种音效。这些声音信号都是一种随机信号,其波形比较复杂,但属人耳可听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kHz),其中人声的频谱范围约在150Hz~4kHz;各种音乐的频谱范围可达40Hz~18kHz。平均频谱的能量分布为:低音和中低音部分最大,中高音部分其次,高音部分最小(约占中、低音部分能量的1/10,人声的能量主要集中在200Hz到3.5kHz的频率范围)。这些可闻声随机信号幅度的峰值比它的平均值约大出10~15dB。因此,要能正确地重放出这些随机信号,保证重放信号的音质优美动听,扬声器就必须具有宽广的频响特性、足够的声压级和信号动态范围,并具有高效率的电功率转换成声压的灵敏度。 扬声器系统具有不少与音色效果和使用场合直接相关的技术特生,要用好用活这些技术特性,我们必须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 分频系统 广播、电影、电视、剧院、舞厅、会议厅、体育场所使用的扬声器分频系统,有(二路)二分频、(三路)三分频系统。音频信号的频宽从20Hz~20kHz,单用一种扬声器单元是无法满足整个频段的频率响应的,换言之,要用一种扬声器单元把20Hz~20kHz各频率均匀重放是绝大不可能的。例如口径为12英寸的扬声器单元,低频特性较好,失真不大,但1.5kHz以上的信号,其响应能力就很差了。反之,2英寸口径的扬声器单元,重放3kHz以上的音频信号响应很好,却无法重放中音和低音信号。于是必须由各种频响特性单元组成的扬声器系统去完成宽频段音频的重放任务。例如由低音、高音两单元组成的二分频扬声器系统,由低音、中音和高音三种单元组成的三分频扬声器系统。二分频扬声器系统结构比较简单,但中频段的响应不甚理想。为了解决中频段的响应,厂家采取折衷的办法,把低音单元的频响特性向上移,而又把高音单元的频响特性向下移,分频点想办法设定在400Hz到1500Hz之间(图1是高低频单元频响作向下、上移的结果)。分频交叉点往往有下陷现象,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在分频交叉点部位使用均衡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提升。图1交叉点在400Hz。 三分频扬声器系统各单元的频响特性就不用折衷了,可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长处,两个分频的交叉点是选在中音人声和乐声频谱重要部分的上、下边缘处,这对声音质量没有任何影响。交叉点的下陷现象可以通过调整均衡器得到解决。二分频、三分频扬声器系统被广播、电影、电视、音乐厅、歌剧院、会议厅、体育场馆广泛使用。 三分频扬声器的特点是失真小、清晰度高,低音和高音间交叉点频段性能好,频响频带宽,扬声器系统的功率处理能力好,扬声器系统不容易损坏。

体感音乐疗法及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体感音乐疗法及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魏育林刘伟孔晶韩标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 体感音乐疗法(Vibroacoustic Therapy)是一种新兴的、涉及音乐、声学、物理、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多学科的艺术疗法。它可用于健康状态的维护,亚健康状态的调治和临床疾病的康复治疗和疾病的辅助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社会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这种具有的安全、无毒副作用、有效、低成本、娱乐性及可接受性强、易推广、家庭和机构均可应用等特点的疗法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接受和喜爱,并在欧美等国医疗机构,尤其是在康复治疗中得以应用。 一、形成和发展 Olav Skile[1-2]是挪威教育家和治疗家,从事重度认知和躯体障碍儿童的康复医疗工作多年。他发现将肌肉紧张痉挛的脑瘫儿童放在卧式大音箱上,播放音乐可使患儿愉悦、肌肉痉挛缓解并放松。他认为,这些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是音乐声波振动所致,便着手进行研究。 1982年国际音乐与医学学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上,该学者发表其研究结果: ①低频音乐声波振动可使人放松,而高频音乐声波振动可使人紧张度增高; ②节奏感强、音量大的音乐可引发人的攻击性,而节奏舒缓、音量适中或弱的音乐可 使人镇静和放松。 ③富含30 ~120Hz正弦波的音乐声波能达到心身放松治疗目的。 他首次提出体感音乐疗法的概念:通过听觉和触振动觉接收及传导的方式,使人体感知音乐,达到身心治疗目的。随后,欧美各国学者从人体心理、生理和行为等层面对体感音乐疗法进行研究,并在临床物理康复科、儿科、内科、外科、疼痛科、妇产科、临终关怀、心身疾病科、血液透析和心理科等临床学科内进行临床观察。与此同时,随着体感音响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体感音响设备相继开发出来。 体感音乐|体感音乐床垫|体感音乐家具|体感沙发|振动床垫|按摩床垫 其中,日本音乐治疗联盟理事、工学博士小松氏[3-4]历经20余载,研究开发的第五代小型高效换能器的科技含量最高。该换能器能将音乐中16Hz ~150Hz低频电信号分拣出来并经过放大转换成物理振动。以此换能器为核心部件,小松氏相继开发出的不同类型的体感音乐治疗设备如床垫、足垫、靠垫、地台等,配以日本或西洋体感音乐光盘,在日本多家医院和休闲场所进行试用。临床观察表明,这种体感音乐治疗方法能缓解失眠症、紧张压力、抑郁状态、过敏性肠综合征、便秘、神经性贪食、厌学症等心身症状,同时也应用在输血、手术、血液透析、老年痴呆、便秘、褥疮的预防和治疗等方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2009(音响放大器)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音响放大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报告成绩 求真学院信息与工程系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 音响放大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 1、设计一个音响放大器,要求具有音调控制、音量控制等功能,可接入电脑音频信号、录音机线路输出信号等扩音,或作为有源音箱等; 2、电路基本要求内含前置放大、音调控制、功率放大等; 3、画出音响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分析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 4、电路制作与调试,测试直流工作点,关键点的波形; 5、简易故障的判定及排除。 三、技术指标 a)要求输出额定功率为≥1W,无明显失真,音调调节与音量调节作用明显; b)负载阻抗(扬声器阻抗)4-8欧,输入信号约为几十mV至100mV; 四、设计报告 根据要求撰写设计报告

《音响放大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目录 一、引言 二、任务分析 2.1 放大器的发展 2.2放大器的分类 2.2.1甲类放大器 2.2.2乙类放大器 2.2.3甲一名类放大器 三、设计方案 3.1工作原理 3.2不同方案的比较: 3.3 TDA2030参数,特点及典型应用 3.3.1引脚情况: 3.3.2电路特点: 3.3.3极限参数 3.3.4主要性能指标

3.3.5 注意事项 3.3.6.理想运算放大器特性 3.3.7.理想运放在线性应用时的两个重要特性: 四、电路设计及元器件清单 4.1主体OTL功率放大器图 4.2、手持式扩音器附加图 4.3在protel 99 SE中作出相关的原理图 4.4在protel 99 SE中作出相关的PCB图 4.5元器件清单 五、焊接及调试 5.1 焊接 5.1.1焊接技术 5.1.2焊接的注意事项 5.2焊后处理 5.3导线焊接 5.4常用连接导线 5.5调试 5.5.1主体OTL功率放大器调试 5.5.2手持式扩音器调试 六、展望 七、感想 八、参考文献 附:电源电路图

体感音乐治疗系统平台

体感音乐治疗系统平台投标文书(参考) 【产品名称】体感音乐康复理疗系统(医用) 【型号】MBS-5800 【规格】长1900×宽900×厚40(mm) 【配置】体感音乐床垫1张,处方音乐CD 4张(分别为《班德瑞.仙境》、《深度睡眠》、《神秘园》、《五行音乐》其它特殊治疗效果音乐) 【售价】49850元/套 【产品简介】 国际流行非药物自然疗法!世界卫生组织权威评价,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空军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等一流科研、医疗机构共同参与验证,概念新颖,疗效独特,适合各类亚健康状态调整。 体感音乐疗法,就是将音乐中15-150Hz的低频信号分拣出来,再经过增幅放大和物理换能,转换成低频振动,作用于人体传导感知。尤其是20-50Hz的频率音响技术,这种近乎“1/f波动”的完美谐振(即一种处于“不规则中的规则”的正弦波),最能使人感到安全舒适,并具有冥想静心、舒眠减压、快速消除疲劳、改善人体微循环和调整自律神经等作用。 这个快节奏和高度物质化的社会里,人们需要用音乐来填补思想的真空,用静谧来平衡忙碌的生活。而体感音乐疗法的出现,使得传统音乐疗法有了革命性的突破,并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用耳朵听音乐”的习惯……有了体感音乐按摩系统,人们可以在享受按摩的同时也享受到听觉系统带来的愉快,可谓是双管齐下! 一个专为身心疲惫人士设计的身-心-灵养护场所。在这个特殊的空间里:地板是特制的(音波地板),音乐是冥想和悠远的(即Meditation Music),境界是忘我和超脱的…… 让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首先会通过身体的接触和骨骼传导作用,快速消除疲劳、改善人体微循环和调整自律神经等;再配合梦幻般的视听场景,真正给您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深度滋养”,诱发α脑波(即:让大脑产生频率为8~14HZ的α优势波,此时人的意识最清醒、身体最放松、身心能耗最低),并提供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桥梁! 体感音乐治疗系统集催眠、放松、理疗、养生保健于一身,真正做到“在娱乐中保健、在睡眠中康复、在享受中治疗”,适合长期使用。体感音乐技术在国际运用20多年来,一直受到众多专业医疗人士的认可,并不断更新发展,梦博士结合现代最新的数字智能音乐控制及安全材料开发研制了最新一代体感音乐系统。

《音响技术》B卷答案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2016 学年度第 1学期 14电子1,2 班《音响技术》课程期终考试试卷 B 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卡座能播放记录在( D )上的信号。 A.光盘 B.唱片 C. 硬盘 D.磁带 2、在录音过程中,应进行频率补偿的频段是( C ) A.低频 B.中频 C.高频 D.中,低频 3、偏磁电路在( D )设备中使用。 A.收音机 B.音频功率放大器 C.DVD 播放机 D.磁带录音机 4、人耳能够确定声音方位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A.双耳效应 B.耳廓效应 C.听觉掩蔽特性 D.听觉阈值特性 5、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动,通过弹性媒质传播,在哪个地方不能传送声音( A ) A.月球 B.湖里 C.教室 D.操场 6、当讲话人位置不时移动或讲话时与扩音机距离较远时,宜选用( C )传声器。 A .铝带 B .电容式 C .无线 D .动圈式 7、有一个放大器,是整个音响系统的控制中心,它的输入接自各种节目源信号,它的输出传输给功放和扬声器。它应为( B )放大器。 A .专用功率 B .前置 C.音频放大器 D .BTL 电路 8、调谐器接收的是( A )。 A.无线电波 B.声波 C.光波 D.红外线 密 封 分院: 班级: 姓名: 号

9、传声器是用于接收( D)的传感器件。 A. 光波 B. 无线电波 C. 电磁波 D.声波 10、音响最基本功能是 ( D )。 A.声音放大 B. 声音存储 C.声电转换 D.电声转换 11、调频广播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这是因为电路中具有( C)。 A.调频头 B.鉴频器 C.限幅器 D.解码器 12、无源(功率)分频器一般安装( B )内。 A. 调音台 B.音箱 C. 功率放大器 D.扬声器 13、环绕声解码器主要应用于 ( D )系统。 A.Hi-Fi高保真 B.会议扩音 C.背景音乐 D.AV系统 14、调幅(AM)调谐器的中频频率为:( B ) A.10.7MHz B.456kHz C.38kHz D.19kHz 15、被动型环绕声解码器又称之为( D ) A.有源式环绕声解码器 B.杜比专业逻辑环绕声 C.杜比定向逻辑环绕声 D.杜比环绕声解码器 16、放音磁头是( D )中的其中一个部分 A.音箱 B.麦克风 C.CD唱机 D.录音机 17、下面哪个元器件的作用是防止偏磁电流进入录音放大电路而引起失真 ( A ) A.偏磁陷波器 B. 变压器 C.电容 D.电阻 18、声波的绕射也称为(B)。 A.折射 B.衍射 C.反射 D.透射 19、在调谐器中,接受微弱信号的能力(灵敏度)主要取决于(D )电路。 A.输入回路 B.变频电路 C.检波电路 D.中放电路 20、导频制立体声复合信号中副载波的信号频率为( C )

智慧树,知到《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章节测 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以下属于多媒体信息的是( )。 A:文本 B:声音 C:图形 D:以上全是 正确答案:以上全是 以下不属于多媒体的主要特性的是( )。 A:交互性 B:多样性 C:集成性 D:分布性 正确答案:分布性 请根据多媒体的特性来判断,以下属于多媒体范畴的是( )。 A:交互式视频游戏 B:有声图书 C:彩色画布

D:彩色电视 正确答案:交互式视频游戏 以下属于多媒体范畴的是( )。 A:彩色画报 B:电视 C:电影 D:交互式视频游戏 正确答案:交互式视频游戏 ( )是指用户接触信息的感觉形式,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A:感觉媒体 B:表示媒体 C:显示媒体 D:传输媒体 正确答案:感觉媒体 我们说磁盘、光盘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也是信息媒体,指的是它的( )。 A:物理性 B:逻辑性 C:交互性 D:多样性 正确答案:物理性

( )是多媒体技术中的核心技术。 A:多媒体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 B: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 C: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D: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正确答案:多媒体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 以下不属于多媒体范畴的是( )。 A:电脑 B:电视机 C:电子游戏系统 D:旅游导航系统 正确答案:电视机 人类通过感官获取各种信息,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A:听觉 B:视觉 C:触觉 D:嗅觉 正确答案:视觉 以下( )不属于存储媒体。 A:硬盘 B:打印机

C:U盘 D:ROM及RAM 正确答案:打印机 以下( )不属于表现媒体。 A:键盘 B:鼠标 C:扫描仪 D:硬盘 正确答案:硬盘 多样性是指信息空间的多维化。多媒体不仅是多种形式媒体的集合,其多样性特征体现了( )的多样化。 A:接收信息 B:人类接收和产生信息 C:产生信息 D:信息 正确答案:人类接收和产生信息 ( )是指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参与信息的选择、控制和使用过程。 A:多样化 B:集成性 C:交互性 D:方便性

2016下半年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6下半年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6下半年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小学音乐《大家一起来》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音乐《大家一起来》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欣赏孙悦演唱《大家一起来》视频,导入新课教学。 2.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大家一起来》: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 师:这首歌曲活泼欢快,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2)复听: 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旋律、节奏有何特点?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回答:这首歌曲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旋律优美、运用了切分节奏。第二部分旋律跳跃、节奏紧凑。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相同。 (3)欣赏《大家一起来》动画,跟录音轻声学唱歌曲。 在学唱歌曲时,教师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的变化音和切分节奏。 (4)老师弹唱歌曲,与学生形成对比,体会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巩固提高 (1)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分组展示。 (2)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①每一项由学生自主投票选举。 ②颁奖。 (3)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4.课堂小结 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在人们当中广泛流传。通过小组的合作创编,激发了我们对舞蹈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能创编出更有创意、更具特色的韵律操。 (二)板书设计 大家一起来 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动作。 答辩题目解析: 1.节拍和节奏的概念【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各种相同或不同时值的音符或休止符的有机序列组合,表示音的长短关系,称之为节奏。有重音的以及无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称之为节拍。节拍是用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的。 2.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当你在课堂上讲授切分节奏等重点内容的时候,有两名学生却在交头接耳。请谈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学能力问题】 【参考答案】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维持课堂纪律、保证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听课,尤其是学习课程的知识性重点内容,是我的基本职责。因此,面对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的状况,我会立即思考解决办法,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并保证他们能完整地学到我所讲授的内容。我主要会采取课上示意、课下交流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课上示意。我会先将语调升高、暂停授课、眼神暗示、点名作答等方法提醒交头接耳的两位同学,维护好学生尊严。 其次,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我会合理安排音乐课教学时间,做到动静结合,让学生带着兴趣在有张有弛的氛围中学习。 再次,课下交流。课余时间,我会以谈心的方式,找该学生聊一聊。倾听他对音乐课程内容讲授的想法,检验他的学习效果。同时明确告诉他在音乐课堂上交头接耳的不良影响,既耽误自己听课,又会对其他同学形成不良的暗示。相信他能意识到自己上课交头接耳是一个扰乱课程秩序的行为,并且自觉主动的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最后,在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多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表扬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发挥音乐潜能。 [page]小学音乐《娃哈哈》

音响知识专题及技术的发展历史

音响知识专题及技术的发展历史 1、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后,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至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在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70年代的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0.01%(100kHz时)的特点,很快在音响界流行。现今的许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场效应管作为末级输出。 音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各有其特点。预计音响技术今后的发展主流为数字音响技术。 介绍一下dB的具体含义. 单位dB是一个在电子方面使用得非常广泛的,它是测量和比较一个系统的功率,电压和电流大小的相对单位.后来由于科技的进步,认识到人类对声音的响应是按对数规律变化的,于是有了一个单位就是贝尔(Bel)是电话的发明人的名字.其表达式是: Bel=lg(P/Po)P是被测量的功率Po是参考功率:Bel表示以10为底的对数.实际中发现Bel太大了,于是取其十分一作为一个新单位,就是分贝(dB)将Bel除以10就是dB表达式是:dB=10lg(P/Po),dB=20lg(E/Eo),dB=20lg(I/I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