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答案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答案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答案

第四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一、选择题

1、某6层办公楼,首层层高4.2m,结构总高度25.6m,采用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结构。若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则框架的抗震等级为几级。[B]

A.一 B.二 C.三 D.四

2、有一幢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共9层,首层层高4.2m,其他各层层高3.6m,首层楼面比室外地面高出0.6m,屋顶有局部突出的电梯机房层高3m。要求:确定房屋的计算高度[D]。

A. 36

B.33

C.36.6

D. 33.6

3、贴近已有三层框架结构的建筑一侧拟建10层框架结构的建筑,原有建筑层高为4m,新的建筑层高均为3m,两者之间须设防震缝,该地区为7度抗震设防。要求:试选用符合规定的防震缝最小宽度。

[A]

A. 70

B.145

C.130

D. 110

4、某综合楼,主楼结构高度87m,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房结构高度21m,为框架结构,80设防,Ⅱ 类场地。 由于建筑物超长,需在主、裙楼间设置伸缩缝兼作防震缝,则此缝最小宽度应为[D ]mm。

A. 480

B.336

C.240

D. 110

5、某二级框架中部底层柱截面b*h=400*400mm,净高为3.87m,无刚性屋面,试根据规范要求确定其箍筋 加密区高度。[B]

A.柱根、柱端均为650mm;

B.柱根1290mm,柱端650㎜,

C.柱根、柱端均为500㎜;

D.柱根1290㎜,柱端500㎜。

6、对于抗震设防的角柱,下列哪项符合规定[D]

A.应按双向偏心计算,一、二级抗震设计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30;

B.应按双向偏心计算,一、二级抗震设计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10;

C.应按双向偏心计算,一、二级抗震设计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不大于1.10的增大系数;

D.应按双向偏心计算,抗震设计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不小于1.10的增大系数(一、二、三)。

7、某抗震等级二级的高层框架结构,考虑地震组合时梁端弯矩设计值为:左端M1=159.8 kN·M(顺),右端M r=304.6kN·M(顺),与地震组合时的竖向荷栽作用下的梁端剪力V Gb=176.5kN,梁的跨度ln=6.3m,梁的剪力设计值[A]KN

A.264.96

B.278.96

C.256

D. 240.96

8、11层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层刚度无突变,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某层间位移为7mm,薄弱层的屈服强度系数为0.5,相当于相邻层平均屈服强度系数的48%,该薄弱层的层间弹塑性位移是[C]mm

A.21.9

B.18.2

C.18.9

D. 20.2

二、填空题

1、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_、_结构类型___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

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应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用D值法计算框架结构内力的计算步骤?

答案:1)求框架柱的抗侧刚度 D ;

2)求各柱剪力 V j K = ( D j k/∑D j k ) V F j;

3)求各柱反弯点高度 yh, 并由各柱 V jk 计算柱端弯矩 M1 和 M2;

4)利用节点平衡并按刚度分配求梁端弯矩;

5)利用梁端弯矩求梁两端剪力;

6) 利用梁端剪力和上柱轴力求下柱的轴力。

2、框架结构设计中,若在平面内和竖向许多框架柱不对齐,设计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震害表明,若设计中许多框架柱在平面内或沿高度方向不对齐,形不成一榀完整的框架,地震中因扭转效应和传力路经中断等原因可能造成结构的较大损坏,设计时应视抽柱或柱子错位的情况,按规范3.4.3条进行不规则结构的设计计算。

3、GB50011抗震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角柱有一些特殊要求,是不是转角处的框架柱均应按角柱对待?

答案:考虑到角柱承受双向地震作用,扭转效应对内力影响较大且受力复杂,对其抗震措施一些专门的要求。抗震规范中的角柱是指位于建筑角部、与柱的正交的两个方向各只有一根框架梁与之相连接的框架柱。因此位于建筑平面凸角处的框架柱一般均为角柱,而位于建筑平面凹角处的框架柱,若柱的四边各有一根框架梁与之相连,则不按角柱对待。

4、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轴压比和结构层间位移控制,这二者之间有无关系?

答案: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轴压比控制是为了保证混凝土构件的延性,防止脆性破坏。对结构层间位移进行控制是为了保证结构整体刚度和整体安全。控制轴压比和控制层间位移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无显著的联系。

5、如何确定抗震等级?

答: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三层框架结构工程设计综合实例讲解

建筑工程 设计说明 一、建筑层数:三层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建设总高度:12.45m 安全等级:二级 室内外高差:450mm 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耐火等级:二级设计抗震烈度:8度 二、1.尺寸单位:图中尺寸单位除注明者外,柱高以米计,其他均以毫米计。 2.室内±0.0001高出室外0.45m,±0.000相应的绝对标高放线时由甲方与施工单位现场确定。 3.墙体材料:250厚混凝土砌块。 4.地面排水:a.各有水房间找1%坡,坡向地漏。 b.入口处平台向室外找坡1%,找坡后完成面高处低于室内完成面20mm。 5.门窗:a.外门窗坐樘中。 b.内门坐樘开启方向为平开。 c.所有开启扇处均加以设纱扇、纱窗。 6.油漆维护:所有外露铁件均刷银粉漆,做法图集。 7.构造柱做法详见图16。 8.防潮层做法:在墙体0.060处铺设20厚1∶2水泥砂浆加5%防水粉。 三、建筑构造用料做法: 1.地面:地16#陶瓷地砖地面用于卫生间外地面见详细做法 地26#陶瓷地砖卫生间地面用于卫生间见详细做法 2.楼面:楼16#陶瓷地砖楼面用于除卫生间外楼面 楼26#陶瓷地砖卫生间楼面用于卫生间 楼36#PVC塑胶卷材楼面(做详见说明)用于净化区部分楼面 3.踢脚:踢脚16#.面砖踢脚用于除卫生间外楼地面部分 4.墙裙:裙16#釉面砖墙裙用于卫生间部分 5.室内墙面:内墙16#水泥砂浆墙面用于除踢脚墙裙以外部分 6.天棚:顶16#.彩钢板吊顶吊顶采用50厚彩钢复合析,内填不燃材料 顶26#.水泥砂浆顶棚要求耐火等级不低于1.0小时,用于净化区,吊顶高2.2m。 7.外墙面:外墙16#涂料外墙面见立面图 涂料16#乳胶漆 8.屋面:屋16#.高聚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面 9.台阶:台16#.地砖面层台阶

层框架结构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

层框架结构教学楼施工 组织设计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3章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 3.1.1工程建设概况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中学教学楼,工程地点位于**市**区,东至河北路,西至广东南路,南至铁路,北至外环线。 建设单位:****集团 设计单位:****设计院 施工单位:****集团第三分公司 监理单位:****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主要功能和用途:中学教学工程,供教师与学生办公及学习 3.1.2工程设计概况 1.建筑设计特点 建筑面积:㎡ 建筑走向:东西方向 建筑层高: 建筑层数:五层 建筑总高: 平面形状:一字形 设计室内地平:±(相当于大沽标高) 设计室外地平: 2.结构设计特点 主体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基础形式:桩—承台基础(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埋深 抗震等级:三级 抗震构造:二级 混凝土等级:C30 钢筋等级:HPB235,HRB335 3.主要工程做法 填充墙:外墙均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内墙均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屋面:保温采用挤塑聚苯保温板,水泥砂浆找平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二道,刷绿色着色剂涂料保护层。 楼面做法:楼梯间、走道、教室采用水泥石子磨光地面。卫生间采用防滑地砖地面。 墙面装饰:楼梯间、走道、教室水泥石灰砂浆抹灰后刷白色乳胶漆,墙裙水泥砂浆抹面压光后刷无光油漆。卫生间为水泥石灰砂浆抹灰后粘贴釉面砖墙面。 顶棚装饰:大部分采用水泥石灰砂浆抹灰后刷乳胶漆顶棚,走道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钢丝网吊顶,卫生间采用木龙骨塑料条形扣板吊顶。 外墙装饰:用挤塑板保温,外用胶粘标准网,刷两遍外檐涂料,并有玻璃幕墙装饰。 3.1.3施工条件 1.工期要求 开工日期 2008年3月1日,竣工日期 2008年12月5日,总工期280天。

框架结构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结构设计方案 工程概况 2.1.1设计依据: (一)工程设计使用年限: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二)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 )m KN (2 0W = 2.地面粗糙程度:B 类。 3.基本雪压: KN/㎡。 4.工程地质见下表: 表2-1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地下水情况: 无侵蚀性,最高水位距地表 -2.0 m。 2.1.2 设计要求: (一)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I分组,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别为III类,现浇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层高4.5米。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厚120mm。 (二)设计荷载: (1)不上人屋面活荷载 KN/㎡ (2)屋面雪荷载 KN/㎡ (3)车间活荷载标准值为㎡。 (4)楼面永久荷载 KN/㎡ (5)屋面永久荷载 KN/㎡ 结构设计方案 2.2.1 图2-1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图2-2 纵向框架组成的空间结构 本方案中,按照纵向的平面框架进行计算。 2.2.2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梁截面尺寸估算 梁截面高度一般取梁跨度的 1/12~1/8进行估算,梁宽取梁高的1/3~1/2。由此估算的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如下: 主框架梁:b×h=300mm×750mm 次梁: b×h=250mm×600mm 表2-2 梁截面尺寸(mm) 柱截面尺寸估算依据 (一)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βFg E n 注:β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 F按简支状态计算柱的负载面积。由图二可知边柱及中柱的负载面积分别为×和㎡和×㎡。 g E 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的取12KN/m2。 n为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 ≥N/uNfc 注:uN 为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本方案为三级抗震等级,查《抗震规范》可知取为。 fc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对C30,查得mm2。

五层框架结构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3.1工程概况 3.1.1工程建设概况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中学教学楼,工程地点位于**市**区,东至河北路,西至广东南路,南至铁路,北至外环线。 建设单位:****集团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集团第三分公司 监理单位:****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主要功能和用途:中学教学工程,供教师与学生办公及学习 3.1.2工程设计概况 1.建筑设计特点 建筑面积:3675.1㎡ 建筑走向:东西方向 建筑层高:4.1m 建筑层数:五层 建筑总高:22.3m 平面形状:一字形 设计室内地平:±0.000(相当于大沽标高5.400) 设计室外地平:-0.600 2.结构设计特点 主体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基础形式:桩—承台基础(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埋深-2.200m 抗震等级:三级 抗震构造:二级 混凝土等级:C30 钢筋等级:HPB235,HRB335 3.主要工程做法 填充墙:外墙均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内墙均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屋面:保温采用挤塑聚苯保温板,水泥砂浆找平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二道,刷绿色着色剂涂料保护层。 楼面做法:楼梯间、走道、教室采用水泥石子磨光地面。卫生间采用防滑地砖地面。 墙面装饰:楼梯间、走道、教室水泥石灰砂浆抹灰后刷白色乳胶漆,墙裙水泥砂浆抹面压光后刷无光油漆。卫生间为水泥石灰砂浆抹灰后粘贴釉面砖墙面。 顶棚装饰:大部分采用水泥石灰砂浆抹灰后刷乳胶漆顶棚,走道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钢丝网吊顶,卫生间采用木龙骨塑料条形扣板吊顶。 外墙装饰:用挤塑板保温,外用胶粘标准网,刷两遍外檐涂料,并有玻璃幕墙装饰。 3.1.3施工条件 1.工期要求 开工日期2008年3月1日,竣工日期2008年12月5日,总工期280天。 2.场地情况 (1)施工用地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三章单项选择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变形缝,下列不正确 ...的说法是() A.伸缩缝应从基础顶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B.沉降缝应从基础底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C.伸缩缝可兼作沉降缝 D.地震区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2.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 其柱上端梁刚度降低,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 2层高处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至 5 1层高处 C.不变D.向下移动至 3 3. 在进行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计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边的值 B.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轴线处的值 C.弯矩采用柱轴线处的值,剪力采用柱边值 D.弯矩采用柱边值,剪力采用柱轴线处的值

4.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侧移多层多跨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 0最小的是( ) A .采用现浇楼盖的边柱 B .采用现浇楼盖的中柱 C .采用装配式楼盖的边柱 D .采用装配式楼盖的中柱 5. 反弯点法可用在( ) A .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 B .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 C .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 D .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 6. 框架柱的侧移刚度212h i D c α=,其中α是考虑( ) A .梁柱线刚度比值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B .上下层梁刚度比值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C .上层层高变化对本层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D .下层层高变化对本层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7. 对于多层多跨规则框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风荷载作用下,边柱的轴力较大,中柱的轴力较小 B .在风荷载作用下,迎风面的柱子受拉,背风面柱子受压 C .在楼面均布恒载作用下,边柱的弯矩较大,中柱的弯矩较小 D .在楼面均布恒载作用下,边柱的轴力较大,中柱的轴力较小

六层教学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六层教学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六层教学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摘要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结构。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这种结构形式的建筑平面布局非常灵活,建筑的整体刚度好,抗震性能较好,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 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 建筑设计部分:综合了几个方案的优点,考虑了影响建筑的各种因素,采用了既能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又能满足采光、通风、保温、隔音、等功能需求。建筑设计依据用地条件和建筑使用功能、周边环境特点,首先设计建筑平面,包括建筑平面选择、平面柱网布置、平面交通组织及平面功能设计;其次进行立面造型、剖面的设计;最后进行楼梯的设计及相关构件的初选。详细介绍详见建筑说明。 结构设计部分:根据设计要求及所在地区的烈度,确定出拟建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查阅有关规范和资料,根据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考虑抗震设防要求,分别从结构的体系选择、结构总体布置、结构荷载、地震作用、内力分析、楼屋盖的结构方案、基础方案的选择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1、框架结构 2、设计 3、教学楼

目录 一、绪论 (1) 二、工程概况 (2) 三、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3) 四、主要构件尺寸初步估算 (4) 五、重力荷载计算 (5) (一)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6) (二)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6) (三)梁、柱、墙、门、窗重力荷载计算 (6) (四)重力荷载代表值 (7) 六、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8) (一)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8) 七、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3) (一)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3) (二)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14) (三)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15) (四)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16) 八、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18) (一)横向框架内力计算 (19) (二)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25) 九、截面设计 (35) (一)框架梁 (35) (二)框架柱 (37) (三)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 (45) 四、结论 (46) 致谢 (47) 参考文献 (48)

《混凝土结构设计》3 (史上最全面)解析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1 框架结构体系及布置 *多层及高层建筑的范围: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高规)JGJ3-2002、J186-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建筑;(2)多层及高层建筑的大致范围: 多层建筑:2-8(10)层; 高层建筑:>8(10)层;习惯上,对其中8(10)-18层 的建筑又称为小髙层建筑,18-40层的建筑称 为高层建筑,>40层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多层及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框架-筒体结构 *框架结构的特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立面处理容易,可适应不同房屋造型;但侧移刚度相对较小,房屋高度不宜过高(P188) 3.1.1 框架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组成 由梁、柱、节点及基础组成,节点构造十分重要。 2.框架结构种类(P188) 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3.框架结构布置 横向承重、纵向承重、纵横双向承重 3.1.2 变形缝(P189-190) 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 3.1.3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 1.梁、柱截面形状

2.梁、柱截面尺寸 (1) 梁截面尺寸(主要考虑跨高比的影响) (2) 柱截面尺寸(主要考虑层髙、竖向荷载、及车轴压比的 影响) 轴压比: A f N c = λ 轴压比限值:(表3.1) 3.梁截面惯性矩(考虑楼板参加工作的影响,表3.2) 3.1.4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1.平面计算单元 2.计算简图

3.2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近似方法 3.2.1 分层法 1. 计算假定(P193) 2. 计算要点 ① 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弯矩,求得的梁端弯矩即为最后弯矩,柱的弯矩由上、下层计算的弯矩叠加得到(节点弯矩若不平衡,可再作一次弯矩分配); ② 除底层以外的其它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9,据此计算节点周围各杆件的弯矩分配系数; ③ 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取1/2,其它各柱的传递系数取1/3; ④ 梁跨中弯矩、梁端剪力、柱轴力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出。 *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3/c b i i ,结构与荷载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框架的内力分析。 *[例3.1]P194-196 2.弯矩二次分配法 (1) 计算假定:某一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只对与该节点相交的 各杆件的远端有影响,而对其余杆件的影响忽略不计。 (2) 计算步骤: ① 先对各节点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一次分配,并向远端传递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现行规范,结合近年来参与的油田住宅项目工程实例,利用概念设计,对多层住宅框架结构的梁、柱等重要结构构件设计以及电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为以后类似的工程设计积累经验。 关键字:现浇板共同作用梁铰接轴压比剪跨比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regula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il field house project construction sample, through the concept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conclude and discuss in the multi-layer house frame construction beam, column design and zooming process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cast plate combined action; beam pin joint; axel pressure ratio; snip span ratio 一、概述 胜南社区南苑新区二期住宅,以90型2单元为例,七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高度为19.8m,总建筑面积为2668m2。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I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二、梁设计 在框架梁的弹性受力分析和承载力计算时,是否考虑现浇板的共同作用效应?如果和对梁端跨进行调整?下面结合本工程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做粗浅的探讨,以利于工程的优化设计。 2.1关于现浇板共同作用的考虑 目前框架结构均采用梁板整体现浇,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通过框架梁和现浇板的共同受弯来约束柱顶的转动,使柱子产生自上而下的反弯曲。由于梁板的共同作用,不仅提高了框架梁的截面刚度,还提高了梁端负弯矩承载能力。在现浇板共同作用下,对梁的设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整: 2.1.1为实现“强柱弱梁”的目的,形成具有延性的结构,梁端弯矩在SATWE 程序的调整信息下调整,梁端弯矩的条幅系数取0.85; 2.1.2 本工程现浇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到现浇楼板对梁抗扭的有利作用,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4; 2.1.3 梁和楼板连成一体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因此对梁的刚度进行放大,边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2,中间框架梁取1.4.

钢框架结构梁柱刚性节点抗震设计

钢框架结构梁柱刚性节点抗震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钢框架结构梁柱刚性节点抗震设计。 关键词:钢框架结构;梁柱;刚性连接节点;抗震设计 1引言 在钢框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梁柱刚性节点的设计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设计内容,梁柱刚性节点设计工作是否合理和可行,对钢框架结构稳定性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做好梁柱刚性节点的设计工作,为钢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提供保障。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上,钢结构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数量都呈现着逐渐上涨的趋势。为了给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保障,要将钢结构梁柱刚性节点的设计工作落实到位。 2钢结构梁柱节点的基本特性 2.1刚性连接点 为了使构件原本的力学特征得到保留,对于连接节点位置的完全连接性,要使其不发生任何变化,避免连接节点的完全连接形受到影响。使用这种构造,可以保证构件之间的夹角保持稳定的夹角度数,保证构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也为构建的连接强度提供保障。 2.2半刚性连接节点 对于半刚性连接节点而言,一般情况下,要使其承载能力不小于构件的承载能力,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半刚性节点的连接方法不恰当、细部构造设计不合理等等,导致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弹性刚度不理性,即其弹性刚度没有构件的弹性刚度好,因此在实际的情况中,一般不会使用半刚性连接节点的设计方式。 2.3铰接连接节点 对于铰接连接节点而言,从理论的角度考虑,铰接连接节点对于弯矩的情况,则完全不能够承担,所以在构件拼接连接的过程中,通常都不会使用铰接连接节点的设计方式。一般情况下,在构件端部连接的过程中会使用铰接连接,例如:柱脚之间的连接和梁之间的连接等等。 2.4螺栓连接计算

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字数:1776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7期 随着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相继实施,对中小学教学楼等主要教学用房的抗震设防在设计要求上有了较大提高,本文结合作者曾做过的某小学综合教学楼结构设计实例,浅谈一下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建筑设计 该小学主要使用功能为24班制小学+6班制幼儿园,辅以配套的办公室、实验室、合班教室及风雨操场等教学用房,地下一层设为教师用汽车、自行车停车库。 总建筑面积1567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732m2;地下建筑面积2940m2。 建筑功能分区布置如图: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并结合结构体系布置,该小学教学用房共划为6个分区:1区为四层教学楼;2区为一层多功能阶梯教室;3区为三层连廊;4区为三层教学综合楼;5区为三层幼儿园;6区为一层风雨操场。4、5、6区下设一层地下室。 2.结构设计 2.1基本情况 六个分区中各分区均以抗震缝分成独立的结构单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其中2区、6区为单层框架结构体系,混凝土框架柱,以网架组成屋面空间结构。 2.3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2.3.1抗震设防分类 按照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要求,该项目属于“教育建筑中的幼儿园、小学的教学用房,其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该规范第3.0.3-2条明确规定“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基于这条规范的理解为:确定抗震措施时的设防标准按八度,确定地震作用时的设防标准按七度。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中处理此类问题不是单纯的将本地区设

框架结构经典工程案例

蓬皮社艺术文化中心 设计者解释他的设计意图时说:“我们把建筑看作同城市一样的、灵活的、永远变动的框架。……它们应该适应人的不断变化的要求,以促进丰富多样的活动。 平面分析 建筑表面面积:约90,000平方米;体积:430,000立方米; 楼层高度:共8层,其中6层为地上建筑;共166米长,42米高,60米宽;室内面积:每层7,500平方米的巨大平台;2000年1月1日维修后重新开放,增加了8,000平方米的空间; 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 顶层平面图 总平面图

整座建筑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现代艺术博物馆,约18000平方米;工业美术设计中心,除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单独设置外,其他部分集中在一个长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间。它的每一 层面积都有7500平方米,整座建筑上下均衡,占地l公顷,由13根立柱和84根长48米、重72吨的钢梁构成桁架,由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 交通流线分析 外部交通流线图 蓬皮杜中心前院,占据了总建筑面积的一半,这座被誉为意大利复兴时期,理想城市回想的广场,今天已经成为了巴黎人享受午后阳光的理想场所之一。在广场上人们没有任何的限制,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免费空间。他和意大利西耶那的康波大广场异曲同工,有一个平缓的坡度,吸引着路人慢慢走到入口。建筑师认为“把面积全都用上是错误的,真正的城市空间是前院,正是前院使蓬皮杜中心的成功成为可能。有了前院,人们才有城市归属感。入口是城市的延续,而前院则展示了城市的生活,正是前院把人们引向了蓬皮杜。

建筑是把通常设在内部的功能部分全部设在建筑外面,每一层面向前院的方位,都设有宽阔的人行走廊,外层有大型电梯,通过半透明的大管道,参观者能够上到顶楼,就像是在骑游乐场的木马。 剖面分析 建 筑 物 的 底 层 是 一 个 大通间,天花上也同样布满了蓝色和黄色的管道,空间上部的各色指示牌,已暗示着时代的转型,给人一种新颖与激动的印象。3层以上是现代艺术展览馆部分,进入展厅后,迎面就是一幅巨大的黑白画面,这种大大小小的黑色圆盘组合画象征着机器时代的特征,在白色塑料板的背后还打着灯光,使得画面对比更加强烈,而且具有立体感。转向右面的对景是一幅红绿相间对比强烈的抽象图案,它似乎在说明当代社会和艺术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家的

框架结构的构造设计

框架结构的构造设计 框架结构的构造分为非抗震构造和抗震构造,而抗震构造又与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有关。框架结构梁柱的有关构造规定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中有非常严格和详尽的表述。其中有相当多的条款属于强制性条文。在本节中不作重复,仅对几个有关的概念作如下阐述: (1)在框架梁的水平加腋:规范规定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否则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和结构的不利影响,以及对柱的偏心影响。非抗震及6至8度抗震设计时,梁柱中心线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宽度的1/4,否则可采取水平加腋措施。 (2)抗震结构中,框架梁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配置各两根纵向钢筋。主要是考虑在水平地震作用时,楼面可能无活荷载,而梁端弯矩变号点比有活荷载时向跨中延伸;非抗震时,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梁端弯矩变号点也会向跨中延伸。 (3)框架梁不设弯起钢筋,全部剪力由箍筋和混凝土承担。 (4)框架柱轴压比及限值:柱轴压比Nμ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N)与柱全截面面积(cA)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cf)的比值:框架结构在抗震设计结构中的柱轴压比限值见表4-12.四级抗震以及非抗震时一般采用1.05. (5)框架梁、柱节点在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计时的构造。式中:al为非抗震时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aEl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按下式采用:①一、二级抗震等级:aEl=1.15al②三级抗震等级:aEl=1.05al③四级抗震等级:aEl=1.0al当梁、柱配筋率较高时,顶层端节点处的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纵向钢筋的搭接也可以沿柱外边设置。 (6)框架梁、柱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大、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和45,取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按相对受压界限值确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相关章节)。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为2.5%,最小配筋率按抗震等级分别取值。框架柱的全截面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在非抗震时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最小配筋率按表4-14采用,且柱每一侧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 (7)柱的体积配筋率vρ是指单位体积核心区混凝土内所含箍筋的比例。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某高级中学教学楼框架结构-开题报告

河北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工科及部分理科专业使用) 题目:河北省保定市某高级中学教学楼 学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大型课程设计,此次设计的意义重大,也许也是最后一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工民建专业决定了我们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就是运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将来的民用及工业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毕业设计的实质目的就是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的过程,对一般框架类型的房屋有更深刻的认识,以自己的课题出发,学会应用知识于现代建筑的具体实践之中,从设计之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间接经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建筑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之首。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名本科毕业生,应该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必须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毕业设计。 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中学教学楼的建筑设计,结构和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独立从事土建设计和施工打下基础。因此,本次毕业设计的选题为“河北省保定市某高级中学教学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总述): 混凝土结构使用历史较长。它在性能及材料来源等方面有许多自身优点,发展速度很快,应用也最广泛,已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转到了近海工程和海底工程等。我国应用混凝土的时间比较短,但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发展势头非常好,所以深入了解混凝土的性能非常有必要。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改进起了很大作用。预应力技术的发明使混凝土结构的跨度大大曾加,滑模施工方法的发明使高耸结构和贮仓、水池等持种结构的施工进度大大加快。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出现使高层建筑、大跨桥梁可以方便地整体浇注。蒸汽养护使预制构件成品出厂时间大为缩短. 在模板方面,除了目前使用的木模板、钢模板、硬塑料模板外,今后向多功能发展,在钢筋的绑扎成型方面,正在大力发展各种钢筋成型机械及绑扎机具,以减少大量的手工操作。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连接而成的。是如今常用的一种建筑结构,整体性比较好,一般用于小高层建筑。在10层以下,否则要加设剪力墙结构。纯框架在现代运用较广。 框架结构选型结构分类: 混凝土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 现浇式框架即梁、柱、楼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做法是每层的柱与其上部的梁板同时支模、绑扎钢筋,然后一次浇注混凝土。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其缺点是工作量大、工期长、需要大量的模板。 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整体的框架结构。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但由于在焊接接头处须预埋连接件,节点构造较难处

第三章框架结构设计集荷载计算教学资料

第三章框架结构设计集荷载计算

3 框架结构设计与荷载计算 3.1 结构布置 3.1.1 柱网与层高 民用建筑的柱网和层高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确定。 柱网布置应该规整,由内廊式和跨度组合式,这里采用跨度组合式(如图)。 层高宜取同一个尺寸,这里采用层高3.6m,对于底层由于市内外地面高差加急出埋深影响为4.7m。框架结构总高度在8度抗震设防时,高度不应大于45m,而此建筑总高度也才22.7m。 图3.1 柱网布置图 3.1.2 框架的承重方案

根据楼盖的平面布置和竖向荷载的传递途径,框架的承重方案可以分为向承重方案。横向,纵向及纵横向承重三种方案。此工程采用纵横向承重方案,现浇楼面为双向板(纵向承重时因横向刚度较小一般很少采用)。 3.1.3 变形缝设置的考虑 变形缝有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是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产生的盈利是结构产生裂缝,在结构一定长度范围内设置伸缩缝。在伸缩缝处,基础顶面以上的结构及建筑构造完全断开,伸缩缝最大间距见下表3.1。 表3.1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伸缩缝方案,而是采用构造和施工措施,如在顶层,底层和山墙等温度变化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沉降缝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使结构产生裂缝,在结构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部位设缝,将结构完全分开。此建筑中间部分是6层,两边为4层,房屋高度有一定变化,但考虑到变化不大,可以不设沉降缝。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在地震作用下,特别不规则结构的薄弱部位容易造成震害而可用防震缝将结构分为若干独立抗震单元,使各结构规则,但目前设计更倾向于不设,而采取加强结构整体性的措施。

5层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I、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5层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 II、毕业设计(论文)使用的原始资料(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 1、建筑功能要求: 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左右,共5层,一层层高4.5米,其余各层层高3.6米。 三层设置一个多功能教室,各层均设置2~4个办公室,一个职工活动室,其余为教室。 2、设计资料 (1)地质条件:①回填土,厚0.5m,γ=16kN/m3,f ak=80 kP a,E s=300MP a ②粘性素填土,厚0.5m,γ=18kN/m3,f ak =130kP a,E s=500MP a ③残积亚粘土,厚1.5m,γ=20kN/m3,f ak =220 kP a,E s=500MP a ④一般亚粘土,厚1.5m,γ=20kN/m3,f ak =250 kP a,E s=500MP a ⑤以下为风化砂岩,f ak =300 kP a,E s=600~1000MP a ⑥地下水位埋深-1.5m。 ⑦土方开挖按三类土考虑。 (2)荷载条件:基本风压:0.45N/m2,无雪荷载。 (3)抗震设防烈度:6度,冻土深度不考虑。 (4)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丙级,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5)气象资料查阅相关规范,取当地资料。 (6)材料供应:各种材料均能保证供应;施工技术条上:各种机具均能满足要求。 3、设计要求:每位同学有自己的设计特点和设计风格。 III、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 (1)2周:开题报告。 (2)4周:建筑设计。必要的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底层、标准层、顶层及 屋面平面图,正立面、侧立面,剖面图,大样图等建筑施工图纸。 (3)4周:结构计算。进行屋面及各层楼面荷载计算,选取一榀典型框架,手工进行内力分析,内力组合及其梁、柱及基础配筋计算,现浇楼梯设计计算,现浇梁板设计计算。(4)4周:结构布置图。制基础平面图及基础详图,结构设计总说明,层结构布置图,一~

第三章框架结构设计集荷载计算

3 框架结构设计与荷载计算 结构布置 柱网与层高 民用建筑的柱网和层高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确定。 柱网布置应该规整,由内廊式和跨度组合式,这里采用跨度组合式(如图)。 层高宜取同一个尺寸,这里采用层高,对于底层由于市内外地面高差加急出埋深影响为。框架结构总高度在8度抗震设防时,高度不应大于45m,而此建筑总高度也才。 图柱网布置图 框架的承重方案 根据楼盖的平面布置和竖向荷载的传递途径,框架的承重方案可以分为向承重方案。横向,纵向及纵横向承重三种方案。此工程采用纵横向承重方案,现浇楼面为双向板(纵向承重时因横向刚度较小一般很少采用)。 变形缝设置的考虑 变形缝有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是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产生的盈利是结构产生裂缝,在结构一

定长度范围内设置伸缩缝。在伸缩缝处,基础顶面以上的结构及建筑构造完全断开,伸缩缝最大间距见下表。 表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缩缝方案,而是采用构造和施工措施,如在顶层,底层和山墙等温度变化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沉降缝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使结构产生裂缝,在结构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部位设缝,将结构完全分开。此建筑中间部分是6层,两边为4层,房屋高度有一定变化,但考虑到变化不大,可以不设沉降缝。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在地震作用下,特别不规则结构的薄弱部位容易造成震害而可用防震缝将结构分为若干独立抗震单元,使各结构规则,但目前设计更倾向于不设,而采取加强结构整体性的措施。 材料选择 柱采用C35, 梁采用C30混凝土。梁纵筋用HRB335,柱纵筋用HRB400,箍筋均用HPB235。 截面尺寸初步选择 梁截面: 梁高 h=(1/12-1/8)L(单跨用较大值,多跨用较小值或负荷较大时用 上限值)且净跨与h比不宜小于4; AB跨h=1/12*7200=600mm 梁宽 b=(1/3-1/2)h,抗震结构b≥200mm,h/b≤4;

(完整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整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2)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 (3)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4)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 (5)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6)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 (7)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8)极震区:震中附近的地面振动最剧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 (9)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或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 (10)建筑场地:建造建筑物的地方,大体相当于一个厂区、居民小区或自然村; (11)沙土液化: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有变密的趋势,使孔隙水的压 力急剧上升,造成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形成了犹如“液化”的现象,即称为 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 (12)结构的地震反应:地震引起的结构运动; (13)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瞬时内力、应力应变、位移变形及运动加速 度、速度等;(14)地震系数: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15)动力系数: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16)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17)振型分解法:以结构的各阶振型为广义坐标分别求出对应的结构地震反应,然后将对应 于各阶振型的结构反应相组合,以确定结构地震内力和变形的方法,又称振型叠加法; (18)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19)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0)罕遇烈度:50年期限内相应的超越概率2%~3%,即大震烈度的地震。 (21)设防烈度 (22)多道抗震防线:一个抗震结构体系,有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 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作用; (24)鞭梢效应; (2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26)重力荷载代表值:建筑抗震设计用的重力性质的荷载,为结构构件的永久荷载(包括自 重)标准值和各种竖向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27)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单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的85%; (28)轴压比:名义轴向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 (29)强柱弱梁: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的设计要求;(30)非结构部件:指在结构分析 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向力的部件 二、简答题 1.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什么?实现此目标的设计方法是什么? 答:目标是对建筑结构应具有的抗震安全性能的总要求。我国《抗震规范》提出了三水准的

五层框架结构教学楼 施工组织设计

第3章施工组织设计 3.1工程概况 3.1.1工程建设概况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中学教学楼,工程地点位于**市**区,东至路,西至南路,南至铁路,北至外环线。 建设单位:****集团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集团第三分公司 监理单位:****监理 工程主要功能和用途:中学教学工程,供教师与学生办公及学习 3.1.2工程设计概况 1.建筑设计特点 建筑面积:3675.1㎡ 建筑走向:东西方向 建筑层高:4.1m 建筑层数:五层 建筑总高:22.3m 平面形状:一字形 设计室地平:±0.000(相当于大沽标高5.400) 设计室外地平:-0.600 2.结构设计特点 主体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基础形式:桩—承台基础(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埋深-2.200m 抗震等级:三级 抗震构造:二级 混凝土等级:C30 钢筋等级:HPB235,HRB335 3.主要工程做法 填充墙:外墙均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墙均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屋面:保温采用挤塑聚苯保温板,水泥砂浆找平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二道,刷绿色着色剂涂料保护层。 楼面做法:楼梯间、走道、教室采用水泥石子磨光地面。卫生间采用防滑地砖地面。 墙面装饰:楼梯间、走道、教室水泥石灰砂浆抹灰后刷白色乳胶漆,墙裙水泥砂浆抹面压光后刷无光油漆。卫生间为水泥石灰砂浆抹灰后粘贴釉面砖墙面。 顶棚装饰:大部分采用水泥石灰砂浆抹灰后刷乳胶漆顶棚,走道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钢丝网吊顶,卫生间采用木龙骨塑料条形扣板吊顶。 外墙装饰:用挤塑板保温,外用胶粘标准网,刷两遍外檐涂料,并有玻璃幕墙装饰。 3.1.3施工条件 1.工期要求 开工日期2008年3月1日,竣工日期2008年12月5日,总工期280天。 2.场地情况 (1)施工用地 现场已经达到“三通一平”标准,本工程地基场地类别为Ⅱ类,属非液化场地,水平地

第三章框架结构

第三章框架结构 一、选择题 1、水平荷载作用下每根框架柱所分配到的剪力与( )直接有关。 A.矩形梁截面惯性矩; B.柱的抗侧移刚度; C.梁柱线刚度比; D.柱的转动刚度。 2、采用反弯点法计算内力时,假定反弯点的位置 ( )。 A.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2/3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 B.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1/3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 C.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1/4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 D.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1/5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 3、关于框架柱的反弯点,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上层梁的线刚度增加会导致本层柱反弯点下移; B.下层层高增大会导致本层柱反弯点上移; C.柱的反弯点位置与柱的楼层位置有关,与结构总层数无关; D.柱的反弯点位置与荷载分布形式无关。 4、对现浇式楼盖,中框架梁的惯性矩I =2 I 0,式中I 0是指()。 A.矩形梁截面惯性矩; B.T形梁截面惯性矩; C.矩形梁截面抗弯刚度; D. T形梁截面抗弯刚度; 5、按D值法对框架进行近似计算时,各柱反弯点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框架梁刚度减小而降低; B.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框架梁刚度减小而升高; C.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层高增大而降低; D.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层高增大而升高; 6、按D值法对框架进行近似计算时,各柱侧向刚度的变化规律是()。 A.当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框架梁线刚度增加而减少; B.当框架梁、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层高增加而增加; C.当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框架梁线刚度增加而增加; D.与框架梁的线刚度无关。 7、一般来说,当框架的层数不多或高宽也不大时,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为主。 A.弯曲型; B.剪切型; C.弯剪型; D.弯扭型。

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研究报告

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研究报告 目录 摘要 (3) 绪论 (5) 1 建筑设计理念及设计依据 (6) 1.1设计理念 (6) 1.2工程概况 (6) 1.3设计依据 (7) 2 建筑设计 (8) 2.1平面设计 (8) 2.2立面设计 (10) 2.3建筑剖面设计 (10) 2.4其它部分详细做法和说明 (10) 3 截面尺寸初步估计 (12) 3.1柱截面设计 (12) 3.2梁的截面设计 (12) 4 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 (13) 4.1横梁线刚度I B的计算 (13) 4.2柱线刚度I C的计算 (14) 4.3各层横向侧移刚度计算 (14) 5 竖向荷载及其内力计算 (17) 5.1计算单元的选择确定 (17) 5.2竖向荷载统计 (17) 5.3竖向荷载内力计算 (19) 5.2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及荷载汇总 (31) 6 水平荷载计算 (34) 6.1风荷载计算 (34) 6.2地震荷载计算 (37) 7框架的内力组合 (42) 7.1梁柱的内力组合 (42) 7.2柱端弯矩设计值的调整 (47)

8 截面设计 (48) 8.1框架梁截面设计 (48) 8.2框架柱截面设计 (50) 8.3楼板设计 (56) 9 楼梯计算 (59) 9.1示意图 (59) 9.2荷载计算 (59) 10 基础设计 (61) 10.1荷载设计值 (61) 10.2A、D柱独立基础的计算 (61) 10.3B、C柱基础配筋 (64) 毕业设计总结 (67)

摘要 根据教学楼设计规范和其它相关标准,以及设计要求和提供的地质资料,设计该框架结构教学楼。按照先建筑后结构,先整体布局后局部节点设计步骤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资料、建筑设计总说明、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设计说明,以及其它部分的设计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及计算简图确定、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内力组合、主梁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框架柱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次梁截面设计配筋计算、楼板和屋面设计、楼梯设计,基础设计等。其中附有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纵向和横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以及梁柱的内力组合表。 关键词:框架、重力荷载代表值;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力组合;弯矩调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