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者案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密者案件分析
2012级国贸二班陈虹2012101152
案件
1944年,一个德国士兵在奉命出差执行任务期间,进行了一次短暂的探亲,就在他呆在家的那一天,他私下里向他妻子说了一些他对希特勒政府的看法,表达了他对希特勒及纳粹党其他领导人物的不满。

他刚刚离开,他的妻子(因他长期离家服兵役“已投向另一个男子的怀抱”,并想把他除掉),就把他的言论报告给了当地的纳粹党头目。

结果,他丈夫遭到了军事特别法庭的审讯,被判处死刑。

经过短时期的囚禁后,未被处死,又被送到了前线。

纳粹政权倒台后,那个妻子因设法使其丈夫遭到囚禁而被送上法庭。

最后,那名妇女以及像她一样服从了纳粹法律的人,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案件分析
本案之所以备有争议,无非是它掀起了关于道德与法律的争议。

在这个案子中,原本依照法律告发丈夫的妻子却被判了刑,而那位触犯了当时有效法律的军人却释放,造成这个的原因理所当然地被认为仅仅是因为该妻子在其丈夫服兵役期间出轨,即所谓的违反了道德。

因此,不难看出,判定他们的依据似乎不是法律条文,而是法律之外的道德原则。

以至于以后类似案件大都以此为参照,这似乎理所当然。

然而,矛盾随之出现。

这个案件似乎很明显地触动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因此,其在法学界掀起了一场讨论的热潮。

那么,从结果上看,确实是道德战胜了法律,那么,从源头呢,是否依旧如此?
假设角色对换,那位妇女她会愿意她的丈夫出于和情人在一起的目的而举报她违反纳粹法律的行为吗?很显然,她肯定是不愿意的。

答案已经很明显了,那名妇女不愿意她在做出举报她丈夫的行为时所依据原则成为一个普遍的原则,所以她在行为时所依据的原则就不是一个出于责任的原则,而是出于一个爱好,实质上就是借着法律之手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这样的行为自然就不具有道德价值,也就不是善的。

不是每个说实话的人的所作所为都是善的,她可以怀着爱和善意说真话,但也可以带着卑鄙的思想意识把真话当作武器来使用。

而那名妇女的行为,正好就是后者的真实写照众所周知,那位妇女告发其丈夫的原因是她出了轨,而不想继续和丈夫纠缠下去,因此做出了此事.那么,即是说,这位妇女遵从法律的出发点就已经违背了法律所规定,当然也违背了道德.她出于私心将自己的丈夫出卖给了当时的所谓的“法庭”,因此那名妇女之所以服从了法律但却还要承担责任,并不仅仅因为她服从了当时的法律,更是因为她因为出于不可告人的私心而服从纳粹法律的行为在本质上存在着道德瑕疵。

正是因为这种瑕疵,她的行为背负着道义上的责任。

这种道德上的责任,不管是在二战结束之后,各国开始清算纳粹德国战争和道德责任的背景下,还是在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是不可免除的。

她服从法律并不是基于任何义务,而是基于不道德的目的。

她的服从是把法律当作实现自身不道德目的的工具。

因此,她的服从已被深深地烙上了两个字:“可耻”。

正是因为这种“借刀杀人”的服从,她终将接受正义的惩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