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

课前5分钟:陈赓救蒋介石的故事

大家好,说到陈赓那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他是开国十大将军之一,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陈赓在华阳战役中救蒋介石的故事。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期间,有一次第三师和广东军阀林虎的队伍相遇,敌军火力超过第三师数倍,兵力上也占据优势。战斗一开始,师长谭曙卿命令第七团、第八团,抢占莲花山的一处高地。但莲花山的高地早已被敌军占领,第八团遭到敌军的猛烈还击,官兵死伤很多。谭曙卿命令补充团投入战斗,很快也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战斗开始两个小时后,在华阳附近被围,蒋介石见情况危急,急令陈赓向谭曙卿传令:凡退却者,不论官兵,一律军法从事。但是在优势敌人的强大冲击下,第三师已守不住阵地,一些官兵开始向后溃退。在他们的带动下,连蒋介石的东征军总指挥部里的人也开始逃跑,看到林虎的部队已经迫近,陈赓一面指挥部属对追兵进行阻击,一面背起蒋介石撤退。陈赓一口气跑出好几里,到达一条河边后,连忙找到了一条船,把蒋介石放在船舱里,飞速划到了河对岸,又背着蒋介石一直退到了羊高圩附近,才在一片凹地里潜藏起来。天黑安顿下来后,蒋介石马上将第三师收集溃散的部队加以整顿,并组织反击,他写了一封信,命陈赓火速交给何应钦。陈赓于深夜经过崎岖的山路,至第二天正午才找到何应钦,报告华阳方面第三师失利的情况,何应钦立即派了第一团去接蒋介石,为此陈赓累得一连睡了两天两夜。度过险境的蒋介石发出感慨:什么是黄埔精神?“亲爱精诚,不怕牺牲”,陈赓就是黄埔精神。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 知识点1 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23年6月。 (2)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背景: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时间:1924年1月。 (3)地点:广州。 (4)参加大会的共产党员: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5)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6)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相关链接】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3.黄埔军校的建立 (1)背景: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2)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3)军校领导人的任职情况: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4)贡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相关链接】

这是国民革命时期创办的一所著名的军校。在此军校门上,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 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知识点2 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4.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 【相关链接】 北伐的对象是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三派军阀,目的是反帝反封建,因此北伐战争属于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5.过程: (1)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2)军阀实力:吴佩孚在这里部署了十万部队。 (3)北伐军的作战概况:北伐军顺利攻下长沙后,在湖北境内粤汉铁路上的汀泗桥和贺胜桥接连遭遇吴佩孚的重兵抵抗。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相关链接】 叶挺独立团 独立团的前身是周恩来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的部分共产党员及从各地调来的工人、农民建立的铁甲车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两广地区军事部决定扩大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军队,建立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独立团,以共产党员叶挺为团长,铁甲车队全部作为独立团骨干。周恩来还从黄埔军校调来不少共产党员到独立团担任各级领导工作,强调要把独立团培养成为一支可靠的有战斗力的革命军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5课北伐战争 练习题

第15课北伐战争 一、选择题 1.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B) 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2.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的主要目的是( C ) A. 讨论建立武装政权 B. 发动武装起义 C. 讨论和国民党的合作问题 D. 进一步明确党的革命纲领 3.《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B) A. 中共三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黄埔军校建立 D.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4.国共合作后,孙中山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的定义,发展成为联俄、联共和( C ) A. 团结农民 B. 吸收无产阶级 C. 扶助农工 D. 吸收工人阶级 5.近代中国一所军校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该学校的创办(D) A. 维护清朝的统治 B.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6.“1926年,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上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 目的是( C ) A.推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B.同北洋军阀夺地盘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7.黄埔军校与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 C) A.结构较完备 B.采用新式武器,引进西方训练方法 C.由国共两党合办,并聘请苏联教官 D.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8.“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 伐将领是(C) A. 蒋介石 B. 周恩来 C. 叶挺 D. 张学良 9. 1924年6月,黄埔军校由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 帮助下一手创办,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担任( A ) A.校长 B.副校长 C.政治部主任 D.后勤部主任 10.漫画是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右图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印制的宣传漫画。与该漫画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C )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最新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北伐战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段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图片展示:展示广州市越秀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2.教师提问:中共三大召开为国共合作做了哪些准备? 提示: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提示: 时空1924年,广州 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参会人员 领导和组织工作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习题(含答案)

《北伐战争》 同步练习 1.“战场上,担架抬下来的多是共产党员。最典型的是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主要就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先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相同的名称。下列搭配中不正确的有() A.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 B.长征--中国工农红军 C.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 D.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 5.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 A.北伐战争胜利 B.抗日战争胜利 C.解放战争胜利 D.“一五”计划完成 6.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7.下列与图史实不相符的是()

A.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袁世凯 B.蒋介石任总司令 C.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 D.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8.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9.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重庆谈判 10.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思路 作者:庞轶君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指导老师:邵锦平江苏省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一、课前系统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一)研读分析教材 1.分析课程标准: 本课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分析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合作到国共对峙中的第一课。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最终破裂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在单元教学中,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所以在中国革命史的学习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分析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授的课程内容为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的胜利进军及最终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进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引导学生收集北伐战争相关知识,使其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掌握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热情。通过了解北伐战争失败的史实,使学生们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培养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01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 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02 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的建立和作了准备。03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 04 1927年4 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并在南京建立“”。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二、选择题 05“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将革命推向全国 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06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被誉为“铁

军”的队伍是() A.黄埔学生军 B.冯玉祥领导的军队 C.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D.吴佩孚的军队 07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的是()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孙传芳 D.吴佩孚 08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朱德 B.贺龙 C.叶挺 D.陈毅 09 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 A.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 B.军队由共产党组成 C.由国民党独立领导 D.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10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共党员牺牲 B.解放战争中大批中共党员被捕 C.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共党员加人国民党 D.蒋介石等背叛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测试题(含答案)

第15课北伐战争测试 一、选择题(4分×10题=40分) 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八大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没有涉及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两次合作,分别是在北伐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期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中国共产党的党纲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其中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三大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4.“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

人教版(2020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课时练

第15课北伐战争 选择题 1.《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 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这一年是() A.1912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27年 3.小明学习了“黄埔军校的建立”这一知识点后,老师问他:“学完了这一知识点后,你会想起哪些历史人物?”对于这个问题,请你帮他解答() ①周恩来②孙中山③毛泽东④蒋介石 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 4.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5.“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是一次革命战争中的誓词,其“军阀”主要是指北洋军阀,“总理”即孙中山。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6. “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 蒋介石 B. 李宗仁 C. 叶挺 D. 彭德怀 7. 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8.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B.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 D.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 9.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不能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的是() A.黄埔军校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分共会议”的召开 B.张学良改易旗帜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北伐战争失败

第15课 北伐战争学案

第15课北伐战争 【知识管理】 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年1月,在广州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作了准备。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 开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目的:推翻、孙传芳、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战况:①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北战场上,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主力被基本消灭。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震动全国。 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运动蓬勃发展。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全国统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进至、一带。奉系军阀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其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基础过关】 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 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八大 2.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中共二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D.中共三大的召开3.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曾为某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这一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B.黄埔军校C.马尾船政学堂D.京师大学堂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 4.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地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A.辛亥革命B.武昌起义C.北伐战争D.五四运动 5.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B.张作霖C.吴佩孚D.孙传芳 6.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B.叶挺C.贺龙D.刘伯承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7.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 本课是新人教部编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它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从单元教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一课:上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二、进入新课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实现 展示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北伐战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黄埔军校建立的基本情况。 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3.知道国民党叛变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 1.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 3.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学习西方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救国思想有怎样发展?它指导的革命运动叫什么? (3)谈谈你学习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

四、随堂演练 1.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 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 C.领导南昌起义 D.成立中国同盟会 2.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4.1924年,国民党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了黄埔军校。兼任黄埔军校总理的是() A.孙中山 B.蒋介石 C.周恩来 D.廖仲恺 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6.下列对北伐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B.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 C.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 D.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 7.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五、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共“三大”的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读地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爱国、爱党的情感。 【重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自主学习】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2.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目标是什么?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这是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为己任的新民一代军人。你知道黄埔军校是怎样建立的吗?你知道哪些革命前辈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吗? (情境式导入)播放北伐军歌《打倒列强》。教师讲述:同学们觉得这首歌的曲调熟习吗?它和哪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儿歌曲调一样?(《两只老虎》)这首歌曲其实最早是一首欧洲儿歌,后来传入中国。1924~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打倒帝国主义列强和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运动,革命者高唱着这首军歌,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北伐战争》。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意识到自己的孤单;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自己的弱小。那国共两党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答案提示:国共两党都需要合作。 2.阅读教材P70,回答: (1)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案提示: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提示: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3)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大会通过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教师点拨: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进行了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国民革命的车轮在国共的领导下开始运转。国共合作之后,直接的成果是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阅读教材P71相关内容,回答: (1)黄埔军校成立的时间、地点、名称、领导人及作用。 答案提示:根据教材回答。 (2)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这一领导组织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说明黄埔军校的性质是国共合作之下的军官学校。 教师点拨:黄埔军校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了中国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北伐胜利进军 1.P72阅读教材P71,思考: (1)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哪些人?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什么? 答案提示:北伐从1926年开始,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目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检测题(有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检测题(有答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 1.下列对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联苏、联共、扶助农工 B.联俄、联共、扶助工农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联苏、联共、团结工农 2.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二大 B.中国共产党三大 C.中国国民党一大 D.黄埔军校的创办 3.(2018辽师大附中)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 ) A.同意改组国民 党 B.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C.召开国民党一大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4.如图是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的留影,当时他担 任军校的( ) A.总理 B.校长 C.党代表 D.政治部主任 5.(2018 泉州实验中学调研)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将领和军事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4人出自黄埔军校,他们分别是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独自建立的 B.周恩来兼任 军校总理 C.黄埔军校建在南京 D.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奠定了基础 6.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 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 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7.“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最早开始传唱于( ) A.1924年 B.1926年C.1927年 D.1928年 8.战士们高喊“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奋勇杀敌,不到半年,革命的火焰就从珠江流域蔓延到长江流域。材料中“革命”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黄埔军校的校门上有“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 入斯门”的对联,在发生了一个事件之后,有人将对联中的“请”和“勿”进行了调换,你认为这一事件应是( ) A.誓师北伐 B.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C.北伐军攻克武昌 D.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0.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历史 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宁汉合流”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北伐战争》习题

《北伐战争》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2、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 A、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使两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 C、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D、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3、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4、1924年5月,黄埔军校创办时,没有担任该校领导职务的是() A、孙中山 B、周恩来 C、蒋介石 D、邓小平 5、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6、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运输队等。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8、“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蒋介石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9、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清党”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

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A、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B、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 10、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二、读图说史题 11、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两次国共合作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壮大了人民革命的力量,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图二北伐战争 图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时间。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图二: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7月,北伐军10万人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从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2)从图片和文字介绍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什么?

【新1】《第15课 北伐战争》(学案)

第15课北伐战争学案 【学习目标】 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重点难点】 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难点: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自主探究】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中国共产党召开,正式决定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的革命同盟。 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确定了、、三大政策。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的正式建立。 3.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军校总理是,校长是,政治部主任是。 二、北伐胜利进军 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任北伐军总司令。 2. 、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率领的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和,攻占,基本消灭了的主力。 3.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起义并取得胜利,书写了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工农运动触动了、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在上海发动“”,

并在南京建立“”。7月,在武汉召开“”。 2.1928年,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71页第二段至73页第一段,结合《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分析归纳北伐胜利进军的相关信息。 2.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拓展延伸】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学后反思】

第15课北伐战争(20201018172849)

1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哪些是他的丰功伟绩 ①建立民国②制定三民主义革命纲领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创建黄埔军校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孙中山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 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A .广州 B .长沙 C .武汉 D .上海 3. 1924年11月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是() A .周恩来 B .蒋介石 C .廖仲恺 D .叶挺 4、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 .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 .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 .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5、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 A .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

B.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C .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 D .曹锟、阎锡山、冯玉祥 6、“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 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广为传唱的历史时期是 A .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 伐战争。关于国民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B.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C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广东、广西 D .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8、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 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这个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时务学堂 C .黄埔军校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北伐战争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第15课北伐战争 一选择题 1、北伐战争的战略步骤是( ) A.消灭吴佩孚→消灭张作霖→消灭孙传芳 B.消灭孙传芳→消灭吴佩孚→消灭张作霖 C.消灭吴佩孚→消灭孙传芳→消灭张作霖 D.消灭张作霖→消灭孙传芳→消灭吴佩孚 2、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其政权的性质是( ) A.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B.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C.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3、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国民政府发动了()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4、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5、下列对北伐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B、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C、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 D、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 6、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7、下列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目标不同而结束了合作 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 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 D.北伐军将士不能正确对待取得的胜利,接连遭到失败

8、影视剧中经常引用总理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们所说的总理指()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周恩来 9、有一名黄铺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在晚年多次提及建校之初的四位领导人,其中回忆有误的是() A.孙中山 B.蒋介石 C.周恩来 D.李大钊 10、“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如入斯门”。对这副对联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办学宗旨B.说明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C.说明黄埔军校培养的全部是忠于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 D.体现了孙中山通过黄埔军校创办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 11、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共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内部条件造成的。”其“内部条件”是指( )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了列强的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C.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积极寻找同盟者 D.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各党派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12、下列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成立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②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③彻底地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④又是一个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纲领、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大会”指哪一次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2)新三民主义纲领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3)该大会的召开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