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
孝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浅议孝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根据孝义市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发因素与症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规律;措施中图分类号:s435.131.4+2 文献标识码:a引言玉米是孝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7万公顷左右,在全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市玉米生产中,玉米丝黑穗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其表现主要在果穗与开花上,如果遇上这种病害将会导致颗粒无收。
由此可见该病害的损失率有多严重,尤其是北方春播玉米区与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更加突出。
1 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通常情况下,玉米丝黑穗病俗称“灰包”或者“乌米”,它主要危害玉米的雌穗和雄穗,是一种在苗期就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其症状主要表现在抽雄以后,病症的典型性就是雄性花器的变形,此时颖片的增生呈现叶状,很难形成雄蕊,使玉米的生长很难正常进行。
一般说来雄花的基部比较大,内不含有黑粉,此时黑粉在其生长期间不会飞散,然后在后期时却容易飘落,落下后顶部就会露出像丝一样的维管束。
如果雌穗受到病害,其果穗就会变短且基部会变得粗大,除了裹在外面的苞叶之外整棵果穗呈现出凌乱的丝状物,这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问题。
偶尔也会出现雄穗与雌穗都受到病害的情况,那后果就更加严重。
在育苗期间常见的病例有叶绿素偏暗,叶子不够宽大,每节茎部的间距缩短或者植株直接矮化,随着时间越长,叶龄的增加,其所属的特性就会更加明显。
2 影响玉米丝黑穗病病发的原因在玉米种子培育过程中,将病菌厚垣孢子植入土中,渗入粪肥或者被种子使其携带过冬,等到第2年气候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会萌发且通过其芽鞘落入寄住在幼苗上,随之就是菌丝会入侵植株的生长点,时间越长,菌丝就会延伸至果穗与天花部分,这样就形成了孢子堆,等到成熟后长出孢子,这就完成了一年一次的侵染循环,也没有再侵染的产生。
当土壤的温度相对偏低且气候干燥的时候,玉米的出苗时间就会减慢,这会导致病菌更加容易侵染,致使其发病率偏高,此时也容易受到丝黑穗病的侵害,尤其是在阴凉天冻的地段,丝黑穗病更加突出。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方法说实话玉米丝黑穗病防治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好多土办法呢。
最开始我就想,是不是多施肥就好了呢。
我就一个劲儿地给玉米地施肥,各种肥料都往上整,结果发现根本不管用。
这玉米的丝黑穗病该长还是长,我就知道我这个想法太天真了,这就好比人生病了,不是光吃补药就能好的呀。
后来我又想,那是不是地里太湿了,这病菌喜欢湿哒哒的环境呢。
于是我就把地里的排水沟挖深了些,想让水快点流走。
可是玉米的病情并没有多大改善。
我当时那个郁闷啊,感觉自己像没头的苍蝇乱撞。
再后来,我就问一些老农户。
他们告诉我选种很重要。
这就如同盖房子打地基一样,种子选不好,后面全白搭。
一定要选那种抗病性强的玉米种。
我就去种子站,问那些售货员哪种玉米种抗丝黑穗病。
他们给我推荐了几个品种,我就买回来试试。
还有播种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
我以前就是很随便地把种子一撒就完事。
但是见识到这个病的厉害后,我就晓得不能这么大意。
播种之前得给种子处理一下。
我就学着别人用专门的杀菌剂来拌种,就像给种子穿上一层铠甲一样,让病菌不容易侵害它。
这杀菌剂的量可不能乱来,要严格按照说明调配,我有一次不小心配稀了,心里就一直担心会不会没效果,结果还真有点不太好,所以这配比一定要准。
另外,轮作也是个办法。
别一直在一块地上种玉米。
我一开始觉得轮作好麻烦啊,但是没办法,为了治住这个病,我就把玉米和大豆轮着种。
你还别说,轮作之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确实降低了不少呢。
还有就是田间管理的时候,如果发现有发病的植株,一定要赶紧拔掉。
这就像在人群里发现了传染病患者,必须得隔离起来一样。
如果不拔掉,病菌就会传染给其他健康的植株,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总的来说呢,选好种、拌种、轮作、合理的田间管理都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好办法,大家可以都试试。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
资料介绍,玉米丝黑穗病于1919年传入东北地区。
近年来,由于连作严重、品种抗性差等原因,锦州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局部地块发病较重。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影响玉米的正常产量,也造成玉米籽粒品质降低。
一、病原菌及生活史玉米丝黑穗病为真菌病害,病原菌为孢堆黑粉,属担子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轴黑粉病属真菌。
该病菌以冬孢子形态越冬造成第二年的传播危害。
冬孢子主要在耕层土壤中越冬,有些冬孢子则会混入粪肥或粘附在种子表面及玉米秸秆中越冬。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冬孢子可存活2-3年。
夏季,春玉米雌穗吐丝,冬孢子开始陆续成熟,发病的雌雄穗黑粉包成熟破裂散出的黑粉,就是冬孢子。
冬孢子呈黄褐或暗紫颜色,为球形或近球形状,单个体积非常小,直径为10μm左右,冬孢子表面有细刺。
冬孢子在成熟以前经常汇聚成孢子球,被菌丝所组成的薄膜包裹,成熟后孢子球破裂冬孢子分散。
冬孢子萌发所需温度17-32.5℃,适宜温度25℃,氧气缺少时冬孢子不易萌发。
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23-36℃,最适温度为28℃。
冬孢子萌发最适的酸碱度为弱酸性,中性及偏酸性的条件也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但碱性环境会抑制冬孢子的萌发。
丝黑穗病病原菌有明显的对侵染作物的选择性,侵染玉米的丝黑穗病病原菌不能侵染高粱,但侵染高粱的丝黑穗病病原菌能够侵染玉米,只是侵染力非常弱。
冬孢子在春季萌发后产生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
玉米播种后,种子在发芽期或出苗期病菌开始侵染,在玉米2-8叶期均可侵染植株。
侵染时侵染丝从胚芽或胚根开始侵入玉米,快速扩展到茎部并且沿生长点侵染扩散。
玉米花芽分化时,病菌进入花器原始体侵染雌雄穗,破坏玉米植株的雄花、雌花。
有时菌丝扩展较速度低于玉米植株生长速度,菌丝没能侵入植株生长点,会出现病株只在雌穗发病而雄穗没有发病的情况。
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够抵抗不 良环境 的厚垣孢 子越冬 。翌年在适 宜 的条 件下 , 厚垣孢 子萌发并 通过芽鞘 侵入寄 主幼苗 。入侵后 ,菌丝进 入 植株生 长点 ,随植 株生 长 ,蔓延至 果穗 和天花 ,形成 孢 子堆 ,成熟 后又 散 出孢 子 ,完成 其 1 年 1 次 的侵染循 环 , 无再 侵染发生。 土壤 和粪肥 的带 菌量 以及 土壤 的温湿度条 件是影 响本 病 发生 的最 重要 因素 。土壤 温度较低 并且 比较 干燥 时 ,玉 米 出苗迟缓 ,增加 了病菌侵 染的机会 ,发病率 高 ,有利 于 丝黑穗病 的流行。反之地温高 、出苗快 ,发病则轻 。因此 , 在 冷凉 山区 ,丝 黑穗 病发生 就重 。病 菌在 土壤 中可存 活 3
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李 光
( 黑龙 江省 宝清县朝 阳 乡农 业技 术服 务 中心 1 5 5 6 0 0 )
摘 要 :本文介绍 了防治玉米丝 黑穗病 应从 选 育和应 用抗病品种 ,减 少初侵 染来源 ,加强苗期栽培 管理和药剂处理等综合 防 治措 施 着 手 。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症状 ;发病规律 ;防治 玉米 丝 黑穗 病 广 泛分 布 于 世 界各 地 。该病 在 我 国各
生产上 有多种包 衣剂 ,玉米种 子包衣处 理后 ,对丝 黑穗病 的防治效果可达 8 5 % 。 ■
病原菌 为丝胞堆 黑粉菌 ,黑穗里形成 的黑粉 是病菌 的 冬孢子 。冬孢子黄褐或赤褐色 , 球形 或近球 形 , 直径 9~1 4 微米 , 表 面有细刺。 冬孢子间有时混有不孕细胞 , 表面光滑 , 近五色 ,球形 或近球形 ,直径 7— 1 6微米 。冬孢子未成熟 前集合 成孢子球 ,成熟后 分散 。冬 孢子 萌发产生 具 3个分 隔 的先 菌丝 ,侧 生担孢 子。担孢 子又可芽 生次生 担孢子 。 担孢子五 色 ,单胞 ,椭圆形 ,直径 7— 1 5微米 。病菌发育 的温 度范 围为 1 3 ℃一3 6 ℃,以 2 8 ℃为最 适宜 。冬孢 子在 1 1 O ℃ 的干热 下处理 3 0分 钟 ,或 在 6 5 c C 热水 处理 3 0分钟
寿阳县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115·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7期参考文献[1] 孙绪艮,刘振宇,周成刚,等.东方真叶螨对大叶黄杨危害的研究[J].植物保护,1996,(5):29-30.[2] 朱天辉,孙绪艮.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 王思明,周尧.中国近代昆虫学[M].西安:陕西科学出版社,1995.[4] 贺春贵,建安.李始叶螨迁移活动规律和阻隔涂抹剂防治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01,(3):39-40.摘要:山西省寿阳县属于春播早熟旱作玉米区,近年来,由于玉米丝黒穗病发生严重,轻者玉米田块发病率在5-20%,严重地块则高达50-70%,给生产上造成严重损失。
本文简要介绍我县玉米丝黒穗病发生原因,并提出控制玉米丝黒穗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玉米;丝黒穗病;发生原因;控制措施玉米丝黒穗病的病原菌为丝轴黑粉菌[sporisorius reilianum (kuhn)clint],玉米连作的春玉米地极易发生该病[1],玉米重病田的病株率可达80%以上,是影响玉米高产最重要的病害之一。
近年来,我县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感病玉米杂交种的推广和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黒穗病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
因此,分析玉米丝黒穗病发生原因并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对指导我县玉米生产具有最有意义。
1 玉米丝黒穗病发生原因分析1.1 玉米品种抗丝黒穗病弱和土壤带菌量增多是丝黒穗病严重发病的主要原因玉米丝黒穗病属于典型土壤传播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玉米丝黒穗病的发病程度取决于玉米品种的抗病性和土壤的带菌量,在种植感病品种和土壤带菌量较多的情况下,丝黒穗病的发病率也较高。
由于生产上多年来推广的玉米品种多为感病品种,在田间玉米植株发病后,种植户很少将长满病菌的植株铲除并带出田间深埋,从而使病菌成熟后散落在周围的田块上,有的种植户甚至将病株带回家当饲料或沤粪,因此病株成熟后散落下的黑粉病菌、未腐熟的带菌秸秆肥及粪肥是我县玉米丝黒穗病病害的侵染来源。
滨州市夏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v r t s on a ds e o t g ai i c r n e d c ai . eeo f n
Ke r Maz a mu ; c u r n er a o c nto y wo ds ieHe dS t o c re c e s n; o rl ; n h uS n d ng Bi z o ha o
调查 ,0 0年 不 同玉米 品 种对 丝黑 穗病 的抗病 性 见表 1 21 。 表 1 21 0 0年 不 同玉米 品种 对玉 米丝 黑穗 病的 抗病 性
2 h 上 , 病 率在 3 万 m以 发 %以 上 , 重 地 块 , 株 率 高 达 严 病
7 % , 量损 失达 6 % , 重 影 响 了玉 米 生 产 。 将 该 病 发 0 产 0 严 现
c n rlmeh d r u o wa dt o t e eo o to to swe ep tfr r oprmoet d v lpme o np o u to n o s a e r ssa t he nt c r r d cin whihman yicu d p p lrz h p lc to die s — e it n f o f
生 的原 因。 据 滨 州市 的实 际情 况 , 出了以推 广抗 病 品种 和应 用 玉米种 衣 剂 包衣为 主的 综合 防 治方 法 , 根 提 以促 进 该地 区玉 米生 产。 关键 词 玉 米丝 黑穗 病 ; 生 原 因 ; 治对 策 ; 东滨州 发 防 山 中 图分 类号 ¥ 3 .3 .+ 文献 标识 码 B 4 51 142 文章 编 号 10 — 7 9 2 1 ) 6 0 8 — 2 0 7 5 3 (0 10 — 1 9 0
Oc u r n e Re s n a d Co t o u t r a u e o u c r e c a o n n r l Co n e me s r f S mm e az I a mu n Bi z o t r M ie le d S t i n h u Ci y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及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及防治摘要阐述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分析了发病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发病原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s435.13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3-0145-01北义井乡位于忻州市城东8 km处,是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实施玉米高产战略以来,全乡玉米种植面积占总耕地的90%以上。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侵害玉米的雌穗和雄穗[1]。
近年来,对部分村部分玉米进行了玉米丝黑穗病的调查,2007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一般在15%~20%,个别严重地块发病率在40%以上。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调查,总结出选用抗病品种、种子药剂处理、适期播种、避免重茬、发现病株及时处理与防治是北方春玉米区预防和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几项关键措施。
通过3年以上的应用,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仅3.7%,2012年平均产量12.45 t/hm2,较前3年增产1 245 kg/hm2。
1 危害症状玉米丝黑穗病主要侵害玉米雌穗和雄穗。
病株多矮化,分蘖增多。
雌穗染病较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整个果穗变成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和一团黑褐色粉末;有的苞叶簇生畸形,变狭小,黑粉极少;有的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2]。
一般在出穗后显症,但有些自交系在苗期显症,在4~5叶上生1~4条黄白条纹;还有的是植株叶片变硬、上挺如笋状,茎秆下粗上细,叶色暗绿;另有一些二者兼有或6~7片叶显症。
雄穗染病,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有的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
偶而侵染叶片[3]。
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是菌源、地温、品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玉米播后发芽时,越冬的厚垣孢子也开始发芽,从玉米的白尖期至四叶期均可侵入,并到达生长点,进入花芽和穗部,产生大量冬孢子越冬[4]。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发生原因分析及抗病育种对策

Cos rp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发生原因分析及抗病育种对策 水
孙德 全
摘 要
李绥艳
林 红 马延 华 潘丽艳
发生年份 5 ~1% , % 0 个别地区的个别品种玉米丝 黑 穗病 感 病 率可 达 5 % ~ 0 [ 。 由于 玉米 丝 黑 0 7% 2 1
穗 病 每发 病 一 株 即减 产 一 株 , 因此 对 丝 黑 穗 病 的 防治直 接 关 系到 玉米 品种 能 否 高 产 和稳 产 。2 0世 纪7 0~8 0年代 , 龙 江省 玉 米 丝黑 穗病 发 病较 重 , 黑
’ 基金 项 目: 家“ 一五 ” 国 十 科技 支撑 计 划项 目(0 6 A O A 3 20B D 1 0 )
玉米茎腐 病又称 玉米茎 基腐 病、 玉米青 枯病 等, 是黑龙江省玉米的主要病害。据 调查 , 黑龙江
省约 6 % 一 0 的玉米 田有茎腐 病发生 , 0 7% 病株率
一
般 为 1 % 一2 % , 重 地 块 达 5 % 一 0 以 0 0 严 0 6%
上 , 步提 出 了玉米 抗 病 育 种 策略 , 坚持 以培 育 初 即
随着抗玉米丝黑穗病 品种的应用和化 学药剂 的使 用, 8 到 0年代 中期 , 玉米丝黑 穗病 的发病率 控制
在 1 一 % 。9 % 2 0年 代 以来 , 米 丝 黑 穗 病 再 度 流 玉 行 。20 0 1年玉 米 丝 黑 穗病 发 生 中等 偏 重 ,0 2年 20 全 省玉 米 丝黑 穗 病特 大 发 生 , 病 面积 4 发 4万 h m, 占全省 玉 米 面 积 的 2 % , 均 发 病 率 为 1% , 0 平 4 严
齐 哈尔 市 暴发 流 行 , 生 面积 3 发 9万 h 发病 率 达 m, 8 % 以上 , 5 由于 叶 片得 病后 提前 枯 死 , 成 减 产 在 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 染 玉 米 的概 率 大 大 增 加 , 终 导 致 植 最
株 发 病 。 实 验 表 明 , 月 初 地 温 在 4 1 . 【 播 种 , 病 率 在 5 %; 5 0 2℃时 发 6 而 月 初 地 温 达 到 l 3 播种 。发病 率 仅 在 5. O. % 由 此 可见 , 米丝 黑穗 病 的 发 生 3。 玉 与 地 温相 关 。 墒 早 播 田赶 上 冷 空 气 降 抢
( ) 约 质 量 三 农 在 利 益 的 驱使 下 , 些不 法 分 子 利 一 用 农 民 图 便 宜 的心 理 , 自变 更有 效 药 擅
二、 病原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是一 种 真菌 性 病 害 。 属 担 子 菌 亚 门 轴 黑 粉菌 属 , 粉 为 冬孢 黑 子 。病 原 菌 大 部 分 在土 壤 中 越 冬 , 少量 在 种 子 中 越 冬 。 孢 子 抵 抗 不 良环 境 的 冬 能 力 较 强 ,在 土 壤 中 可 以存 活 2 3 , -年 条 件 适 宜 e 即 可 萌发 。 子 萌发 的 温度 寸 孢
害 最 直接缩 短 , 矮 化 , 表 植株 茎 秆 上粗 下 细 , 如 笋 状 , 向一 侧 弯 曲 , 形 多 叶 色 深 绿 , 时 叶 上 产 生 1 4 明 显 的 有 ~条 黄 白色 条 纹 , 叶 基 部 延 伸 到 叶尖 。 从
毁 。收 获 后对 病残 组 织 也 要 及 时处 理 , 压低菌源。 ( ) 耕细 作 六 精
温也会造成土壤温度偏低 , 延缓出苗时
间。
2 土 壤 含 水 量 偏 低 . 种 时 土 壤 、 播
墒 情差 。播 前 整 地质 量 差 。 于 整地 粗 由 糙 , 墒快 , 致 墒 情不 足 。 失 导 3 播 种质 量差 , 种过 深 、 浅 , 、 播 过 覆土 过 厚 、 薄 。 过 ( ) 子 因素 五 种 1 种 子 “ 土 ” 差 。 胚 芽 在 土 壤 、 拱 力
范 围 为 1 。 ~ 2 c,最 适 温 度 范 围 为 c 3 c 7
2 0 N3 ℃。 7 C 0C
剂 成 分 降 低成 本 。 使农 民用 药 后 无 明 致
显效果。
( ) 响 出苗 因素 四 影 1 温度影响 。播种后 , 低温 , 、 遇 种 子胚 芽 在 土壤 中生 长 慢 , 丝 黑 穗 病 菌 使
条件。 ( ) 七 药剂 防 治
病 害 。幼 苗 受 病 菌 侵入 的时 间 较 长 , 一
般 是 幼 芽 期 侵 染 率 高 , 叶 期 以 后 侵 染 4
中 生 长 的 目 间长 。 寸 2 种 子 质 量 问题 。 由 于 种 子 本 身 、
发 芽 势 弱 、 芽 率 低 , 管 不 当 的 陈 年 发 保
率下 降 , 叶 期 以 后 病 菌 基 本 很 少 侵 染 5
了。
目前 ,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剂 主
要 有 粉锈 亍 、 克 秀和 黑 穗 克 星 。 也 可 立
四、 发生 的主 要原 因分析
( ) 源 因素 ~ 菌
种 子 , 亲 本 抗 性 衰 退等 原 因都 可 成 为 或
病 原 菌侵 染 的 有 利 条 件 。 3 玉 米 品 种 之 间 的 抗 病 性 存 在 着 、 差异 。植 保 系 统 的 “ 同玉 米 品 种 对 玉 不 米 丝 黑穗 病 菌 的 抗 病性 鉴 定 ” 多 年 大 及
少存活3 4 。 N 年
丝 黑 穗 病 。又 被 老 百 姓 称 为 “ 马 米 ”病 菌 主 要 为 害植 株 穗 部 , 。 通常 于 玉 米 抽 穗 之后 呈现 症 状 。 穗 受 害时 花 器 雄 变 形 , 片 变 长 , 能 形 成 雄 蕊 , 花 基 颖 不 小
异 , 现 为“ 抗 、 、 抗 、 、 表 高 抗 中 感 高感 ” 5 种类型 。
经, 性结合 后 产 生 侵 染 丝 侵 入 玉米 . 达 并
防 止 用 带 菌 的 秸秆 作 饲 料 。 用经 施 过发 酵的 有 机 肥 料 。 ( ) 时 拔 除病 株 , 灭菌 源 五 及 消 无 论 是 苗 期 、 期 , 是 玉 米 抽 穗 中 还 后 , 现 病 株 及 时 拔 除 , 争 在 菌 源 未 发 力 扩 散 前 拔 除 病 株 ,带 到 田 外 深 埋 或 烧
一
沤 粪 , 经 充 分腐 熟 时 , 子 仍 有 活 力 。 未 孢
3 种 子 带 菌 。个 别 品种 种 子带 菌 。 、 ( ) 子 处 理 二 种
一
黑 粉 内 混有 许 多 丝 状 的 维 管 束组 织 。 一 般 情 况 下 。 穗发 病 雌 穗 都 发 病 , 有 雄 而 8 雌 穗 发 病 雄 穗 却 正 常 。 苗 期 也 可 发 寸 病 ,一 般 要 到 6 7 叶 时 才 表 现 出 症 -片
训l 农 民进 行 科 学 普 及 教育 。利 用 印 , 对
部 膨 大 形成 灰 褐 色 菌 瘿 , 以后 菌 瘿 破 裂 散 出 大 量 黑粉 。 穗 受 害 时 , 穗 变 短 , 雌 果 穗 基 部 膨 大 , 苞 叶 外 , 个 果穗 变 成 除 整 个 菌瘿 ,成 熟 后 苞 叶 开 裂 散 出 黑粉 ,
2 肥 料 带 菌 。用 带 菌 的 秸 秆 喂 牛 、 等 大牲 畜 。 垣 孢 子经 牛 的肠 胃 后 仍 可 厚 存 活 , 使 牛粪 带 菌 。或 用 带 菌 的 秸秆 致
五、 防治 措施
( ) 强 对农 民的 科 技 宣 传 , 高 ~ 加 提 农 民科 学 生 产 的 意识 1 增 加 科 技 投 入 , 展 植 保 技 术 、 开 培 训l结合 玉 米 丝 黑 穗病 严 重 发 生 的 教 ,
到 生 长点 。 后 菌 丝 随玉 米 的 发 育 而 扩 以
展 , 玉 米 花芽 分 化 时 进 入 穗 部 。 病 菌 到
破坏 穗 部 形 成 大 量 黑 粉 。 是 一 个 苗 期 这 侵 入 、 统 发 病 的病 害 , 系 统 侵 染 性 系 属
适时播种 创造有利 于幼苗 出土 的
项城 市农 业局
一
韩 景红
田 生产 的 实 践 都 表 明 。 同 的 玉米 品种 不
对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菌 的 抗 性 有 显 著 的 差
、
危害症 状
大 量积 累 。 玉 米丝 黑 穗 病 的 发 生 提 供 给 了 大 量 充足 的 菌 源 。 米 丝黑 穗 病 属 于 玉 典 型 的 土传 病 害 . 原 菌 可 在 土 壤 中 至 病
( ) 三 实行 轮 作 重病 地 实 行 3 以 上 轮 作 , 与 大 年 可 豆、 菜 、 铃薯 、 料等作物轮作。 蔬 马 油
( ) 用 无 菌 肥 四 施
三 、 染循 环和 侵染途 径 侵
散 落 在 土 壤 中 的 病 菌 冬 孢 子 是 主 要 的 初 侵 染源 。 外 有一 少 部 分 冬 孢 子 另 可 以附 着 于 种 子 表 面 和 混 入 粪 肥 中 越 冬 , 为 第 2 的 初 侵 染 源 。春 天 玉 米 成 年 播种 发芽 日 ,冬 孢 子 萌 发产 生担 孢 子 , 寸
用 2 % 粉 锈 宁 可 湿 性 粉 剂 按 种 子 重 5的
量 0. % 0. % 比例 拌 种 。 用 2 的 2~ 3的 或 茗
1 土 壤 带 菌 。由于 连 年 种 植 玉 米 , 、 上 几 年 散 落 到 地 里 的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菌
立 克 秀 按种 子 重 量 0 3 - 4j 比例 . % 0. ; ; 的
从品种选择、 种植方式、 药剂防治、 田间 管理等方面全面得到科学指导。 2 展开媒体 宣传 。 、 充分 运用电视 、
厂 播 等 传 媒 手 段 . 农 民普 及 防 治 玉 米 向 丝 黑 穗 病 的科 学 知 识 , 高 农 民 对 玉 米 提 丝 黑 穗 病 的防 治意 识 , 极 采 取 有 效 的 积 措 施 防 治 玉米 丝 黑 穗 病 。 ( ) 高种 子 质 量 , 育 抗 病 品种 二 提 选 积 极 推 广 对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具有 良 好 抗 性 的 品种 , 是解 决 玉 米 丝 黑 穗 病 为
些 品 种 对 丝 黑穗 病 抗 性 弱 . 果 如
忽 略 了 种 子 处 理 。 虽 然 施 用 了防 治丝 或 黑 穗 病 的 药 剂 , 因操 作 不 当 , 按 要 但 未
求 的剂 量 去 拌 种 ,都 不 能 达 到 防 治 效
果。
刷 宣 传 品 、 技 下 乡等 方 式能 够 直 接 向 科 农 民介 绍 防 治 丝黑 穗 病 的 知 识 , 农 户 使
拌种 , 或用8 1 的黑穗克星按药比1 5 . :0 的 比例 进 行 包 衣 , 效 均 很 好 。 防
河南农业 2 1 00年第 8期( 上)
每 H ANNY E NOGE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