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姜附桂的使用看扶阳理论的应用
扶阳论坛(重要)

扶阳论坛之勘阻及广创作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卢崇汉)授课提纲:1、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扶阳理论的思想基础)2、目前影响人体阳气的各种因素(运用扶阳理论的客观条件)3、扶阳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法4、从姜桂附的临床应用进一步看扶阳理论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病在三阴,统于太阴李可代谢病,如:Ⅱ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脂类代谢异常)、痛风(嘌呤代谢异常)、高血压(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由于病因和发病机理有一致性和内在联系性,中西医都能以一类疾病来探讨.1、Ⅱ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1.1 过食肥甘,嗜食生冷.1.2 失治误治.1.3 房事不节.2、治疗年夜法2.1 龙雷之火上炎时,急则敛固.2.2 若有消渴,觉脐下有气上冲、心慌、汗出(气上撞心)食纳不香(饥而不欲食),厥阴主证悉见,则用乌梅丸;若尺脉见浮,腰困等阳火不藏可合用封髓丹.2.3 少阴、厥阴证不显,中焦脾胃症见,或患者无甚明显症状而有血糖高者,附子理中汤加味.3、注意3.1 凡误服寒凉滋阴苦寒泻火者,先以年夜剂理中汤救药误,也即救胃气,一切虚损年夜症首要保胃气(中气).3.2 肾气既伤,元气欲脱,救阳为先,破格救心汤.服药期间根绝房事.(切记)3.3 服药期间,年夜大都患者呈现排气排便多,且味年夜,虽未用“兰”但可除“陈气”,符合内经的思路.4、高脂血症理同Ⅱ型糖尿病,用加味附子理中汤,一周即下降,较之糖尿病易治.痛风:疼痛剧烈可用加味乌头煎,缓解继用附子理中、真武辈,有虚象明显者扶正即可止痛.论肿瘤的治疗思路李可一、病因总括1、人身各处,凡是一处阳气不到即是病.2、寒湿为患,十占八九.3、情志内伤.二、治疗方法1、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固护胃气为第一要着.2、温阳散寒是基本治疗思路:四逆汤、附桂理中汤、真武汤、麻黄细辛附子汤是基础方.2.1 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半为主方.2.2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半为主方.2.3 肾、膀胱、脑部肿瘤用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八味地黄汤为主,间用理中汤.2.4 子宫卵巢肿瘤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紫石英、吴茱萸经常使用.2.5 高烧不退或长期低烧.多为本寒标热,治疗应以四逆、理中辈、当归四逆、麻附细为主.2.6有形癥积,削之,磨之,鼓之,荡之,锲而不舍.主方加海藻甘草汤.2.7少阴阳衰,危在朝夕,救阳为急,年夜破格;重症痼疾,多为元阳衰微.2.8 寒伏极深,麻附细托里透解于外,使邪有前途.3、攻下之法不成偏废3.1 阳明之降是人体最年夜的降机.3.2 阳明是排出毒物的最主要通道.3.3 当以温下为宜.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思路李可1、本气先虚“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人体营卫气血的生成及正常的运行依赖于中焦.六淫之邪伤人的基础,是脾胃虚弱.脾胃不虚,则邪不能侵,邪侵亦不能潜伏.在临证过程中发现,免疫病患者在发病前、发病中其中焦失运是必备的条件.2、伏邪存焉关于伏邪的理论最早肇端于《内经》.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通过我们的临证发现“伏邪”简直是许多疑难年夜症的发病机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尤占主要位置.3、伏邪既存,正气必攻人有一息尚存,正气肯定去破邪,究竟正与邪不两立.正气足时有类表证的祛邪暗示;因正气虚不能一鼓作气而驱邪外出时,正气消耗后,偃旗息鼓,伏邪继续隐匿.免疫系统疾病在春季加重,恰是人体借天地生发之年夜势,驱邪外散的暗示.4、正气攻邪,必伤正气正邪相争阶段,如果仅见邪实,专事破邪,或恣用寒凉以减症状,加上伏邪一刻不竭地消耗正气,很易使元气空乏,造成元阳浮越的危候.5、总结5.1 难症痼疾,师法仲景.5.2 免疫系统疾病有时会呈现热象.观其脉证辨识阳虚吴荣祖“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中医学以阴阳这一古朴的哲学思想,结合五行学说,构建了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论述,从而形成中医药学的理论核心和基础,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防病治病及养生保健.正出于此,历代医家临证首推阴阳辨证观,尊崇“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份;视喘气,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自中医临床第一部专著《伤寒杂病论》辨识三阴三阳的传变规律及应证治疗开始,医书汗牛充栋,不离此矣.温阳扶正年夜法,是后世医家临床研究的结晶,其为中医八法之一,其强调了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之原则,从人体生理全过程的阳气易损性到疾病过程中温阳固本的重要性为核心,建议温阳扶正年夜法,历代均有成绩显著之医学年夜家,其理论的立异发挥及临证组方用药至今乃为很多学者推崇,为此也铸就了一代代学术观点鲜明,争鸣执著,勇于实践,疗效颇丰的医家,客观上也展现了中医学术论坛百花齐放、学派林立、令人赏心悦目之发展景象.为什么温阳扶正年夜家能在临床辨治中有超凡敏锐的辨识阳虚审证类之眼目,于他人之前采纳温阳法施于临床,并在温阳主药附子的应用上独具心得,且在临证危急重证中屡屡取效,这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笔者从学习继承温阳派(火神派)学术理论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浅体会,供同道参考.此次讲座拟题《观其脉证辨识阳虚》,从四个方面作一介绍. 1、阳虚证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中医注重临证诊治的个体化表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更重视患者的个体证象的研究,也就是强调特殊规律的辨识,辨识阳虚亦不离于此.2、隐潜性阳虚及其应对.所谓“上工治其萌芽” 者,即在疾病发生初始阶段就进行有效干预,每能事半功倍,防患于未然. 隐潜”二字正是此意.3、阳虚与寒象的互应.《内经》指出“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阳虚之体,必有寒象之征,阳虚为本,邪气为标.风、湿、饮、痰、气、血、瘀、水、聚积、征瘕均可寒化,其根为阳虚也.4、关注临证阳虚证及其治法种种.此处例举临证温阳年夜法的适应把持层面,笔者把目前临床容易被忽视或识辨之处作一论述,例举了十二个方面供同道参考.固然,这远远不能包括扑朔迷离的临证变动,也许这只算抛砖引玉之举.仲景有一句十分精典的话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我们应尊崇这一法则以应对临床跟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感悟刘力红一、初涉钦祖之学1、涉学之因缘2、钦祖之学的印证阳的主导作用六经辨证即阴阳辨证六经提纲之殊胜:学者欲入精微,即在伤寒六经提纲病情方法上探求,不用他书上追寻.二、入师卢门,探习就里1、入师之因缘2、欲穷钦祖学问秘闻,需探卢氏之学①钦祖法脉之传承②钦祖晚年之学问3、阴阳合一之道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在阴阳之中.①人身之阴阳何以合一钦安曰:以脏腑分阴阳,论其末也;以一坎卦解之,推其极也.故知阴阳合一,乃于极上合一也.②水土合德,世界年夜成③推极之法,合德之方——四逆汤④四逆解:既曰推极之法,既曰合德之方,则必阴阳兼顾也.四逆乃于坎上立法.四逆乃于极上,亦乃于先天上和合阴阳,而非于后天脏腑气血上和合阴阳.仲景立四逆,究竟是专为救这点元气说法.这点元气来自先天乾元,乾分一气落于坤宫,化而为水也.附子辛热,直补坎中真阳;干姜辛温而散,其所用者,盖以群阴阻塞,附子亦不能直入根蒂也,故以干姜扫荡阴邪,迎阳归舍;甘草禀坤土之气,阳气归舍,得土覆之,则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如此则真龙复归,阴阳复现和合之象,坎气乃全,阴阳于此合一也.4、四逆法①纳下之法迎阳归舍收藏之道阳行阴令—阴者藏精而起亟也②收功之法生命可继续之根本归根年夜法:《老子·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建立复命机制:复命机制建立,自愈之机制方能建立,此时方能收功,方可言愈.③四逆之用药辛甘为其主导,盖以辛甘为阳也:辛乃乾金之味,阳也,此亦同气相求.然辛味又有别,辛而香者,尚兼散功,如姜、桂、茴、丁、吴者是也.辛而不香,如附子,则多直下之力.辛者姜附,甘者甘草,甘草禀坤土之气最全.四逆之用姜:此宣导之力,以为前驱,功在荡尽阴邪,迎阳归舍.姜有干姜、生姜、煨姜、炮姜等,故四逆用姜最为灵活,钦祖云:此方不独为少阴立法,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者,亦以姜之活用也.④桂枝法前云四逆之用姜,因其宣导之力,以为前驱,卢氏将此用法移出,别立桂枝一法,其桂枝法之用,即此宣导扫荡之用也.桂枝法以太阳统摄三阳,四逆法以少阴统摄三阴,分之为二法,合之则一法也.此如钦祖所言,坎离水火,分之为二,合之亦可以一坎卦言之.5、正邪观。
首重扶阳 用姜附(1)——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四

郑钦安最重要的学术观点是重视阳气 " 在人身各 种 阳 气 中 "他 又 特 别 推 重 肾 阳 "认 为 是 人 身 立 命 之 根 本 " 这是就正常生理而言 # 那么在病理状态下 " 他自然 ) 万 病 皆 损 于 阳 气 *" ) 阳 气 无 伤 "百 也 重 视 阳 气 "认 为 病自然不作 + 有阳则生 " 无阳则死 # * 也就是说阳气衰 弱与否是疾病善恶转化的关键 # 故其治病立法 " 首重 扶 阳 "临 症 时 首 先 考 虑 元 气 损 伤 情 况 "以 辛 热 之 药 扶 阳 抑 阴 "擅 用 姜 ,附 ,四 逆 汤 之 类 的 药 物 "形 成 非 常 鲜 明的用药风格" 以致创立了一个十分独特的医学流 ’’ ) 火神派 *+ 派’ ! 首重扶阳 元气为本 郑钦安注重阳气 " 我们在前面已经充分论述 " 这 无疑是他推崇扶阳的理论基础 + 那么在人体患病时 " 他 自 然 也 要 以 元 气 为 本 "倡 导 扶 阳 "对 扶 阳 抑 阴 有 着 深刻的见解 " 形成独具特色的扶阳理论 + 这方面郑氏 有很多论述 " 下面归纳 $ 点 + ) 外 感 内 伤 "皆 %/% 病有万端 治之但扶真元 郑氏 说 ! 本此一元有损耳 + *"’") 病有万端 " 亦非数十条可尽 " 学者即在这点元气上探求盈虚出入消息" 虽千万病 情 " 亦不能 出 其 范 围 * 0 医 法 圆 通$卷 三. - #) 仲 景 立 法 " 只在这先天之元阴 , 元阳上探取盛衰 " 不专在后天 之五行生克上追求 # 附子 , 大黄 " 诚阴阳二症之大柱脚 卷二. - # 也 */ & 医理真传 郑氏以中风一症为例 " 突出表达了推崇扶阳的观 ) 众人皆作中风治之 " 专主祛风化痰不效 # 予经手 点! 专主先天真阳衰损 " 在此下手 " 兼看何部病情独现 " 用 药即在此攸分 # 要知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 " 恃此先 天一点真气耳 # 真气衰于何部 " 内邪外邪即在此处窃 发 # 治之但扶其真元 " 内外两邪皆能绝灭 " 是不治邪而 实以治邪 " 未治风而实以祛风 " 握要之法也 * & 医理真 / 传 卷二. - # 也就是说 " 并非见风祛风 " 见痰化痰 " 而是 ) 专主先天真阳衰损 " 在此下手 *" ) 治之但扶其真元 *# 还有健忘一症 " 老年人居多 " 世多以为心脾不足 " 精血亏损所致为主 " 用药 ) 专以天王补心 , 宁神定志诸 ) 总以精神不足 方 *" 确是市习常法 # 郑氏则认为 " 此症 为主 *" 属阳气亏虚 " 治应培补阳气 " ) 方用白通汤久 服 " 或桂枝龙骨牡蛎散 , 三才 & 封髓丹 - , 潜阳等汤 " 缓缓 / 卷二. - # 突出扶 服至五六十剂 " 自然如常 *& 医法圆通 阳理念 " 令人耳目一新 # 又 如 癫,痫 二 证 " ) 缘由先天 真 阳 不 运 "寒 痰 阻 塞 也 *#) 以 予 所 论 " 真 气 衰 为 二 病 之 本 " 痰 阻 是 二 病 之
扶阳之妙用:不滋阴即扶阳

扶阳之妙用:不滋阴即扶阳现在的扶阳学说很流行,但是真正用过桂附姜的人,一般都不随意用,或者说桂附姜的使用其实有很深刻的道理,不是随意用的,有的人不明其中奥妙,不知其中禁忌,随意用,不但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还容易产生很大的弊病。
用扶阳之方,需要注重搭配,搭配不佳,疗效不显卢崇汉先生在扶阳论坛之中讲了一个故事,早年他在南京行医,有一次给一个中年妇女看病,妇女得的是崩漏,本来按照辩证就是一个阳虚之证,所以卢医师给患者开了一个四逆汤,其中附子用的是炮附子,姜用的是炮姜,还有就是炙甘草,药下去之后,疗效不显著。
后来经其伯父一点拨,将炮姜改成了干姜,一剂药就止住了血,疗效非常显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用药非常讲究,因为炮姜是黑色的可以止血,但是炮姜不能救你,对于阳虚导致的出血,要想达到好的疗效,就必须先用干姜救逆,这样才能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用扶阳之药,需要注重药物煎煮,煎煮不到位,反生祸害前几天,一个朋友家亲戚因为漏汗,寒怕风,所以一个医生给开了桂枝加附子汤,再加玉屏分散,其中的炮附子18克,因为没有先煎,所以患者服用之后出现了头麻,头晕等症状,吓的我朋友急忙问我怎么办,这种用附子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附子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
朋友自己又用了绿豆汁,又用甘草水解毒,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不会用制附子,非但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还会受到伤害。
使用附子扶阳,一定要注意煎煮方法。
除此之外,使用附子还需要注意其搭配,不同的搭配就有不同的效果,比如与肉桂搭配,与苍术搭配,与生姜搭配,与干姜搭配,都有不一样的效果。
用扶阳之法,时机不对,也将患者受苦早在我跟随火神学习时,也用过四逆汤之类的方剂,其中有一个病案,原来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原来真的有原因。
有一个风湿病患者,骨戒疼痛,算是寒湿风湿病,非常的明显,所以当时就按照《伤寒论》的思路给予了桂枝附子汤,按照书理,应该会有很好的疗效的,但是吃药之后,患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且痛的受不了。
扶阳派附子运用规律探讨

扶阳派附子运用规律探讨扶阳派附子运用规律探讨---方证药证研究(转贴)(2011-01-24 17:30:55)扶阳派附子运用规律探讨摘要:探讨扶阳学术,离不开姜桂附,尤其离不开附子。
本文总结了历代医家尤其是扶阳派应用附子的规律,作者从临证实践探讨附子的应用指征,配伍原则等,对附子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善用姜桂附,是扶阳派的标志,探讨扶阳学术,离不开姜桂附,尤其离不开附子。
明?张景岳将附子、人参、熟地与大黄列为“药中四维”,“礼、义、廉、耻”,古为国之四维,意为立国安邦之要,药中四维,即治病保命之要药。
但附子大热,药性竣烈,并且有毒,应用不无顾忌。
如何安全有效的运用附子,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用,就必须熟练掌握附子的药性、应用指征、配伍原则、服用剂量、煎煮方法、毒性及应对方法等:「1」1附子的药性《神农本草经》: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病不能行步。
金?刘完素:附子大辛大热、气厚味薄,---无所不至,为诸经引用之药。
《素问病机原病式》金?朱丹溪:气虚热甚者,稍用附子,以行参芪,肥人多湿,亦宜少加附子以行经。
《丹溪心法》金?王好古:附子能导虚热下行,以除冷病,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汤液本草》元?吴绶:附子乃阴症要药,伤寒及一切阴寒急症,急须用之,若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
舍参、附不用,将何以救之?《伤寒蕴要》明?戴原礼: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桂枝则补命门。
《证治要诀》明?李时珍:乌附毒药,非病危不用,而补药中少加引导,其功甚捷。
明?虞抟: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追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走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去在里之冷湿。
《医学正传》明?缪仲醇:附子性走而不守,入补气药则温中,入补血药则强阴,并能搜逐风湿,为百病之长。
《本草经疏》明?倪朱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
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临床应用

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临床应用上午主要谈了扶阳思想这种传承,那么现在重点谈一下钦安卢氏医学扶阳思想的理论。
在上一届论坛我重点强调了“阳主阴从”的观念问题,并且展开进行了一些讨论。
钦安卢氏医学的这种扶阳思想建立在几个方面,归纳起来,一个就是从他的著述来看,认为阳气是人生阴阳的主宰,也可以称之为元气是人身阴阳的主宰。
对于阴阳的这个问题,郑钦安他开篇就谈到:“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
”辨阴阳,听起来、说起来都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是很难的,到底是阴症吗?到底是阳症?到底该用扶阳的药物吗?到底该用滋阴药?所以他讲“阴阳化生五行,其中消长盈虚,发为疾病。
”,由于阴阳五行的这种消长盈虚一旦失衡、一旦失调,那么就可以发生疾病。
所以一旦在阴阳的辩证上,如果是似是而非就会导致诊断的失误、治疗用药的不当,从而误人。
所以他有几个字,“阴阳至理”,如果办到了才能够真正的解决临床辩证问题。
钦安先生将阴阳至理是否正确,来作为用药治病的一个准则。
什么叫阴阳至理?他在他的著述里面从几个方面,一个就是从我们人本身存在着阴阳,上中下都有阴阳,十二经有阴阳,阴阳可以达无数,但是最终也就是这两者,也就是一阴阳而已。
他很多地方都谈到这个问题,六经是什么?六经就是一经。
五气就是一气,三焦就是一焦。
就是把很多的问题,都做这方面的归纳,一步一步的,你能够去理解他。
他在《医理真传》里边,他谈到了“人活一口气”。
什么气呢?就是乾元之气,就是乾卦。
乾元之气进一步分析,就是我们人身元气,真正的阳气。
这才是我们人生阴阳的主宰。
通过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清楚,万古就是一阴阳,人从立命以来,从乾坤立命以来,阴阳这两者就合二为一,这就是气的一元论观点。
钦安先生他是强调这一点的,那么这个气就是后世称为元气也好,真阳也好,他认为这个气充塞在我们人体的各个部位。
人体内外都充塞着,并且我们的上下四旁,都是元气,充塞过后才形成的,只有他才能主宰。
扶阳讲记(完整版)

扶阳讲记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卢崇汉2005年11月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ISBN7—80156—130--9刘力红写给朋友们的信《思考中医》出版以后,有不少学生或同行欲拜我为师,其实我不过是只“纸老虎”,没什么可拜的,你们拜我出于至诚,我拒你们亦是出于至诚,当然还加上了“自知”,自知不足以为人“师”也。
今天倒是愿意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我的师父卢崇汉即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扶阳讲记》,负责人担任了这本书的策划编辑。
于医而言,卢师是真正的师者!虽因缘所限,不可能人人亲炙,但若能细寻此中义理,其于师愿亦不远矣。
2005年也是藉着《思考中医》的因缘,使我得遇心仪已久的“火神派”传人卢崇汉师,并最终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入室之后,师父或训之以理,或示之以案,虽只是短短数月,但此中领受恐怕只有经历过百折困顿的人方能体悟。
今天师父的这部《讲记》问世,我想这对当今的中医界应是一件大事,对许多诚心向医而又苦于没有门径的人更是值得抚额庆幸!既为《讲记》,当然是兴之所至,言之所至,不一定系统,也不一定完整,但亦正因为师处“兴”中,故其“言”也就不是一般的泛泛之言。
有心人若能循此而入,其于医道将无大碍矣。
扶阳基于重阳,亦即以阳为主导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几乎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始末。
为什么要重阳呢?因为这是生命之所需,社会之所需。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气对于人身而言,它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其重要性就如自然的天与日一样。
天之与日,它的特征是什么,它的功用是什么呢?《易》里面谈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所以天的特征就是“运行”,而且是刹那不息的运行。
这样一个不息的运行,它所带来的功用是什么呢?这个功用在乾卦的卦辞里面作了总结,就是“乾,元亨利贞”。
乾者天也,日也,亦即《生气通天论》里面讲的阳气也。
乾天虽然刹那不息的运行,但这个运行可以大致概括为四个区域,或四个“所”,这四个“所”就是卦辞里面谈到的“元、亨、利、贞”。
《伤寒论》中的扶阳思想及姜附桂配伍规律探讨

《伤寒论》中的扶阳思想及姜附桂配伍规律探讨1.研究背景:阳气为一身之本,统帅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阳气存之则生,失之则死。
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些著述中,重阳的思想均有所体现。
从《周易》始终强调阳的一面,认为没有阳就无所谓一切事物的生生化化,生长壮大。
到《内经》把阳气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阳气者,若天与同”,阳气一直都是占着主导地位。
《伤寒论》继承了《内经》重阳思想,处处体现扶阳思想,尤以使用桂枝、附子、干姜等辛温药物为要旨。
而后世卢崇汉、郑钦安等医家对扶阳理论也有更进一步发展,扶阳广泛运用现代临床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也使到扶阳思想不管从理论上或是临床上更加完善,《伤寒论》是一部集理法方药的临床著作,其体现的辛温扶阳思想是后世扶阳思想发展和完善的基础,故研究《伤寒论》中主要辛温扶阳药物附子、干姜、桂枝的相互配伍运用,能加深对扶阳思想的理解及体会,更好地运用《伤寒论》思想指导临床。
2.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总结得出附子、干姜、桂枝在《伤寒论》中的相互配伍规律,更加完善对扶阳思想的理解和运用,更好地指导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加强对中医传统文献专题汇编研究。
首先,分为三个配伍组(桂枝配干姜、附子配桂枝、附子配干姜),对伤寒论中条文进行筛选,选取符合以上三个配伍组的条文方证,然后结合相应条文进行论述,从症状、病因病机、治法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并结合导师临床上运用附桂姜配伍的具有代表性的病案进行剖析,进一步分析说明姜附桂三者相互配伍规律。
4.研究结果:《伤寒论》进一步发展了扶阳思想,将扶阳运用于临床,“以阳气为本,时时顾护阳气”的思想始终贯穿如一。
而《伤寒论》扶阳思想重点体现在温阳药物附子、桂枝、干姜等药物的运用上,而这三种药物各自相互配伍扶阳之意更强,能更好地弄清三种药物的相互配伍规律,则能更进一步了解扶阳思想的精髓之意。
通过对三种药物各自相伍条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干姜配桂枝,使干姜所生之阳透达周身,而不致于首中而壅滞,桂枝得干姜则温阳扶正祛邪之力倍,对于表邪下陷致下利、中焦脾胃阳虚、寒湿水饮内停胸腹、阳气郁遏尤为显效;附子与桂枝相配,附子补火助阳,解散寒凝,有“推墙倒壁之功”,但其性走而不守,上下内外无处不到,升降出入尽所宜之,而桂枝善走气分,通行肌表营卫,二者相伍,更增扶正散寒,解表祛邪之力,常治疗卫表阳虚夹风寒湿表邪未解之证;姜附二药相须为用,使回阳救逆,温中安寒的作用大增,同时生附子的走窜之性随干姜内敛,直入内脏,扶其弱阳,而成其回阳救急、力挽狂澜之功。
浅谈扶阳理论在中医风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扶阳理论在中医风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胡爱娥【摘要】在免疫科中,风湿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风湿病发病缓慢,不容易被察觉,病程较长,且大多是遗传原因导致的.如果早期不对其进行及时治疗,该疾病难以痊愈.在最近几年来,中医扶阳理论在风湿病治疗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应用该方式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扶阳理论在中医风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为风湿病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09【总页数】3页(P126-128)【关键词】扶阳理论;中医风湿病;临床治疗【作者】胡爱娥【作者单位】湖北省天门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湖北天门 43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多种因素影响对导致患者产生风湿病,研究发现表明扶阳理论治疗中医风湿病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
同时,扶阳理论能够广泛地推广在广大家庭中。
因此,对扶阳理论在中医风湿病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风湿病发病的原因与临床表现1.1 风湿病发病原因多种因素均会导致患者产生风湿病,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免疫反应。
机体在对抗原物质时,其通常会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巨噬细胞进行信号传递,对有关T细胞进行活化,促使其产生各种具有炎性的细胞因子,最终损害组织器官[1]。
T 细胞再活化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与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复合物,对器官以及组织产生损害作用。
(2)感染导致风湿病。
在中外研究文献中发现:微生物所产生的抗原,其能激发产生各种免疫反应。
(3)遗传因素导致的风湿病。
一些风湿性疾病主要是因为遗传因素所导致的,其人类组织细胞抗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4)环境因素导致的风湿病。
紫外线会导致患者产生系统性红斑狼疮。
(5)内分泌因子导致的风湿病。
患者孕激素或者雌激素失调,其同样会导致患者产生风湿病。
(6)其他因素。
口服较多的避孕药等药物同样会产生风湿病[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