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法桂枝法系列

合集下载

桂枝汤

桂枝汤

桂枝汤开放分类:中医中医古代名方医学名词方剂编辑词条分享桂枝汤组成及用量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炙甘草(6克)方剂出处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剂型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古法: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现代:上五味,哎咀三味。

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

适寒温,服100毫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

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

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服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

(陈修园《长沙方歌括》)桂枝汤仅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药组成,用药虽少,但结构严谨。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汤功效与作用桂枝汤的配方:桂枝(去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桂枝汤桂枝汤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6克)方歌: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想象: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出处:《伤寒论》古本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

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

)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

待其“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

以遍体湿润为度。

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

)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

(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

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

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

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

川乌法

川乌法

川乌法川乌法是以川乌为君药组成的用以治疗现代多种疑难杂病的大法。

川乌法以四大经典为指导,根据扶阳医学理论及各家学说,结合现代人们的体质和疾病类型,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而逐渐形成的。

其功能以排山倒海之势对对人体病邪进行清剿,使人体较快恢复正常功能,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

我们运用桂枝法如同一把铁锹一样梳理着脏腑经络气机,而川乌法就是一个大型“挖掘机”和一个大型“推土机”联合作业,清楚人体内的各种瘀滞痰湿瘀毒,可使很多大病得解,小病立除,通过大量的临床应用,此法是现代人较适合的治疗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因有痰湿瘀毒,气血瘀滞,气血不足,阳虚精亏引起的各种疑难性病症。

一、川乌法的形成1、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现代人的生活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大鱼大肉多了,冰镇生冷食物丰富了,水果随处可以吃到了;冬天暖气和空调多了,夏天冷风空调及乘凉设备在各公共场合和私人家庭均有,到处是桑拿浴室,出门以车代步,上楼有电梯,人们走路越来越少,肥腻生冷食物越来越丰富,再加之长期熬夜拼搏,打乱了人们的生物钟,吃进去的丰富营养,由于长期嗜食生冷及熬夜,对脾胃的伤害,转而变成了湿,痰,瘀,毒等病理产物堵在人们的经络和脏腑中。

特别是年轻人,更不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除上述条件外,过度的劳心和房劳。

使脾肾肝肺心五脏劳损。

正如《伤寒论》序云:“但竞逐荣势,企踵豪权,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由于人们贪食生冷,以酒为浆,损伤脾胃肝胆,使气机不能通畅,其过度摄入的营养物质,由于气机的拥堵而不能“化赤而为气血”,最终成为了痰湿,又堵塞在人体经络脏腑之内,形成了病理产物。

脾胃健才能将所摄入的营养物质化成气血,肝胆气机畅,才能使气血的运行得到合理的输布与运用。

因此,贪食生冷,过度劳心,熬夜是生成痰湿,使气机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人们过度的追求物质享受,追求虚荣,熬夜饮酒,劳心,房劳导致五脏空虚,肝胆不疏而气机郁滞,而造成很多人失眠,急躁,健忘,疲惫等症状。

【中医药学】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药学】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3)仲景对“和”的阐述:一是作症 状描述:“身和”、“腹中和”、“口中 和”、“卫气不和”、“胃中不和”。二 是作具体治法,有桂枝汤调和营卫、小柴 胡汤和解少阳、调胃承气汤的调和胃气,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等等。
还有“白饮和服”之服法,总观仲景
对“和”的原则性论点有二:一是《金匮》 “五脏元真通畅,人既安和”;二是《伤 寒论》中提出:“凡病,若发汗、若吐、 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 自愈”。由此可见,“和”的关键是恢复 人体的自稳,调节机制,使阴阳、气血、 脏腑的系统功能平衡协调而维持正常的生 理活动。
阴 知母防风生姜甘 汤 阳草
滋阴清热
↓ 加龙牡
—桂甘龙牡汤 温补心阳,镇潜安神,
桂 桂 加生姜大枣 —桂枝去芍药汤 温壮胸阳 枝枝 配 甘 加蜀漆牡蛎龙 —炙甘求逆汤 温壮心阳,镇惊安神, 甘 草 骨生姜大枣
草 汤 加茯苓白术 —苓桂术甘汤 补脾利水降冲。
辛 甘
加茯苓生姜
—苓甘汤
温胃利水。
助 加茯苓大枣 —苓桂甘枣汤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一、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见图表如下)
一、 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桂 加 加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 补阳敛汗
枝 姜 加葛根 桂枝加葛根汤 加麻黄→葛根汤,治中风兼经输证,
配枣
下利证。
白 草 加黄芪 桂枝加黄芪汤 变解表为宣通阳气,排泄水湿,治
芍: ↓
黄汗病,汗出不透,腰以上必汗出,
一桂
下无法。
次口服,均未采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果:显效者 11例,好转者7例,无效及中断治疗者3例,总率 为85﹒7%〔12〕。
(7)产后高热 妇人产后易气血骤虚,贼风乘虚 导致营卫不和,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精神

《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卢崇汉老师》(陈瑞整理)

《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卢崇汉老师》(陈瑞整理)

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扶阳论坛2011年11月北京对扶阳学派若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主讲:卢崇汉教授时间:2011年11月11日地点:北京京民大厦一层礼堂中华中医药学会孙副会长:邀请刘力红博士来为我们主持会议,邀请卢崇汉老师进行特别演讲,大家现在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出场。

(掌声……)刘力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前辈、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我很荣幸,大会派我来做卢师的会议的主持人。

卢师,大家已经应该都非常非常熟悉了,我不详细的介绍,因为,可能有个别不是太熟悉的,那么我简单地给大家报告一下:刚才在开幕式的时候,那么孙主任介绍了这样一个扶阳学派这样的一个渊源,那么在下午我也会很详细地来谈这个问题。

那么,这样一个珍贵的法脉,它诞生在清末,由郑钦安,那么郑钦安这里就到了我们这个卢师的祖父(就是卢铸之)这里,然后由卢铸之……实际上卢师在三岁的时候开始就是在亲验(00:02:16)这样一个珍贵的法脉,所以卢师实际上是同时接受祖辈的教导和熏陶,还有父辈就是他大伯父的这样一个教导和熏陶,从三岁开始,那么就亲验(00:02:39)这样一个法脉,所以那么,这样他十九岁的时候,实际上他那个时候他已经是有“小火神”这样一个,因为钦安卢氏这样一个法脉,最后就在民间又被誉为:“火神派”。

大家很清楚,所以实际上卢师在十九岁的时候已经有了“小火神”这样一个名号,那么大家想想看,从十九岁这样一个医名到现在,也就说,对扶阳这一脉,他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那么下午我会专门谈到这个问题,今天为了节省时间,那么我不再多介绍了,卢师,下午我会详细地介绍卢师,那么大家现在以热烈的掌声来恭请卢师来给我们作报告。

(掌声……)卢崇汉:今天,我还是只能够讲四川成都话,我稍微讲慢一点,今天看到啊,这么多同行来参加这个会,心里面确实很高兴。

这让我想起我去年受日本中医学会的邀请,在日本的几个城市做几场学术讲座。

那么,来得听众绝大多数都与我的年龄差不多,还有很多比我年龄大,我当时很吃惊,七十岁以上的,要占百分之五十以上,这在我们国内啊,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这是很少的。

卢崇汉教授查房实录(二)

卢崇汉教授查房实录(二)

卢崇汉教授查房实录(二)病例二:消渴、腹痛(2型藉尿病、慢性胆嚢炎)【病情介绍】一般情况:李某,女,81岁,广州人,入院时间2006年12月2日。

病史概述:因“脐周腹痛反复发作1年,再发半天,伴呕吐2次”入院。

患者今年年初开始3次因腹部疼痛入院治疗,均予对症治疗后好转。

此次患者于12月1日晚进食鸡肉及鸭肉后开始出现脐周阵发性腹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遂到急诊就诊,予以静滴泮托拉唑、654 -2及左氧氟沙星,口服小檗碱、米诺环素胶囊及左氧氟沙星后,症状缓解后返家,次日晨4时患者出现呕吐胃内容物2次,量少,呕吐后腹痛稍有缓解,为进一步治疗入院,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疲倦,全腹胀痛,以上腹部为主,疼痛拒按,暂无脐周疼痛,无恶心呕吐,无口干口苦,不烦躁,无心悸胸闷,无恶寒发热,无咳嗽咯痰,纳差,眠尚可,大便日1行,小便尚调。

既往史:糖尿病史20余年,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8?9mmol/L。

胆囊炎病史30余年。

体格检查:T37℃,P90次/分,R20次/分,BP120/60mmHg。

神志清楚,精神疲倦,双侧瞳孔对光反射欠灵敏。

腹部平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余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脾、双肾区无叩击痛。

莫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

肠鸣音减弱。

舌淡苔中部偏黄,脉细弦。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腹痛(湿热内蕴证)消渴(气阴两虚证)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2型糖尿病诊疗经过:人院后予以控制血糖及止痛等对症处理。

中医从肝郁脾虚角度论治,用了柴芍六君汤,经治疼痛明显缓解,无呕吐腹泻。

但到12月5号,突然就出现腹痛加剧,以上腹部胀痛为主,询问病人进食情况,家属说未进食特别食物,当时查心肌酶及血尿淀粉酶均无异常,腹透也未提示肠梗阻。

但患者疼痛一直比较剧烈,在8号给她用了一次曲马朵来止痛,也不知是否是巧合,在用过曲马朵以后,时间不长患者就幵始出现精神极度的疲乏,不想说话,跟她说话她总是勉强的简单回答一下,然后马上就睡,睡的很多,但是晚上就比较烦躁,总是躁动不宁。

“火神派”名医卢崇汉:针对新型肺炎的中医治疗原则及卢氏桂枝法的分步应用

“火神派”名医卢崇汉:针对新型肺炎的中医治疗原则及卢氏桂枝法的分步应用

“火神派”名医卢崇汉:针对新型肺炎的中医治疗原则及卢氏桂枝法的分步应用为积极发挥中医药防治疫情的作用,成都中医药大学知名专家、扶阳学派领军人物卢崇汉教授心系苍生,在认真分析前期病位病情病势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于农历年除夕当天,郑重向学校提出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治疗及调理方案。

“疫情肆虐,发展到目前,已经不是熬‘大锅汤’能解决的。

每一个个体都有不一样的症状,中医在临床上针对此次防治,应该根据病情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的病症表现上考虑,在抓住重点的同时提前考虑病情发展。

”卢崇汉强调,在治疗上,中医医生面临不同的病人出现的具体临床表现,以及病情的不同阶段,应当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作用,一两味药的差别都会影响到精准治疗的效果。

为此,卢崇汉提出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治疗原则及卢氏桂枝法的分步应用,根据病情发展,分四个阶段进行,从积极预防提升正气,尽快缓解症状,保护肺体免于受到实质性伤害,切断病情在体内的发展进入恢复期,分别进行详细指导,为中医临床医生提供诊治参考。

以下为卢崇汉教授的方案,仅供临床中医生用作防治参考,大众请勿盲目效仿【预防阶段】根据临床病情,医生可以考虑用:桂枝20g、苍术15g、石菖蒲20g、白芷15g、陈皮15g、茯苓15g、法半夏20g、南山楂20g、炙甘草5g、生姜30g【第一阶段】发热、恶寒、头项僵痛、肌肉酸痛等。

桂枝法+葛根20g+黄芩15g适用症状:1.明显的发热2.鼻腔、口腔感觉明显有热气呼出3.口渴或不渴4.出现阳明的症状目标:尽快缓解发烧症状,截断自身体内的病情演变。

此次病情发展很快,如果已经导致了病邪犯肺,引起肺实质发生病变,那么治疗起来就很麻烦,所以前期阻断非常之重要!【第二阶段】保护肺体免于受到实质性伤害考虑病邪对肺脏的影响,此阶段医生应在桂枝法的基础上考虑疏导肺络。

在潜伏期之后,出现症状的初期,大约1-2天病邪侵袭肺及呼吸道,所以在此阶段,医生一定要考虑到它对肺的影响。

【火神门医案】:高血压案

【火神门医案】:高血压案

【火神门医案】:高血压案@火神门按:本期向大家介绍彭师医案之二:“高血压案”。

彭师在该案临症诊病过程中,特别注重立法用药的次第以及脉象的变化。

彭师治病绝不被病名所困,而是无问其病,以极为归。

脉症相符,舍症从脉;脉症不符,或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

大家通过该医案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桂枝法20条、非桂附法20条、附子法20条在临症时的具体应用。

可以透过医案,学习郑卢医学的脉象、辨证、立法、处方、遣药五位一体的临症思辨。

彭师医案:高血压张某某,男,44岁,企业家。

2009年2月2日就诊。

有高血压病史4年,血压在145/110mmHg,用降压药物后血压在130/90mmHg,每天服降压药已4年,不吃药头晕。

1999年曾患酒精肝病而住院,4个月后出院。

现症见:头晕,出汗,情绪不稳定时头昏晕加剧,心慌心悸,平时感觉坐立不安,肝区有些胀,平时怕热,出汗,前2年晚上出汗,现在是白天出汗,下巴出汗最多,现在主要是血压增高。

舌诊:舌质正常,苔有些薄白。

脉诊~左手:带劲,沉取有点紧(前2天有外感),沉取滞带紧,肝气较平静,但是久取心脉匆匆,沉滞不畅;肾脉沉弱带劲,肾脉旁边带劲,弹指,肾脉还是短、微、滞。

右手:轻取微微有紧,肺脉有紧、滞。

脾、胃有紧,肺脉稍弱,命门火不是很旺。

辨析:症状表现主要是头晕与汗出,特别是下巴汗出显著,这是病人的外象表现。

内部实质是:从脉中却能分析出其发病之病机关键。

总结脉象,左手沉取滞(气、湿都能引起,现主要是风湿为主)。

肝脉沉滞,尺脉弱旁边带劲,提示并非肾脉有力而是带劲,只有血压高之人才出现这样脉象。

右手脾胃都紧,肾(命门)弱,肺尚好。

从中可以分析得出,其血压不稳定的原因:①肾气弱;②肝气不舒;③有风湿内扰,况且风湿的程度已经波及到筋脉、骨节及心胞。

目前头晕、耳鸣、头鸣不是高血压的问题,以及汗多都是典型的阳虚症状。

因此,立扶阳抑阴、化湿开通为法,以附子桂枝法为主要方法,但要有个过度应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阳法----桂枝法系列 桂枝法系列郑钦安—卢铸之对经方主药~桂枝进行了长期的配伍环境,配伍运用和配伍规律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经得起反复实践,反复验证,其疗效能够经久不衰,且以桂枝为君药的法的系列,将之称为桂枝法。这套法的系列,其理论源泉来自于内、难、伤寒的医学思想,立法根基来源于《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思维,其立法组方是严谨的,药性配伍是精练的,临床疗效也必然是灵验的。正因为如此,这套法的系列历经近200年的传承和几代人的探索,至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而且用之于临床实践而皆效的桂枝法系列。郑卢医学的桂枝法系列可谓博大精深,其立法组方始终体现了《黄帝内经》“谨守病机”的思想,其立法根基和辨治原则是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一脉相承的。郑卢医学把桂枝这味药的使用升华到了立法的高度,把以桂枝为治疗核心的气化理论一展无遗,真正应验和践行了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之旨,即:“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加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桂枝法系列是郑卢医学“气化理论”的临床运用,是郑卢医学“扶阳抑阴,用阳化阴”思想的高度体现;是郑卢医学“天人合一”立法体系的具体实施。观其辨治是病解灵法,思其配伍则法解灵方,斟其剂量是蕴含数理,度其剂型则悉有考究。下面共同去收获桂枝法系列之大法,常法,法中法,法变法在临床运用中的据症思辨。扶阳医学临证心法之桂枝法系列一、桂枝基本法类型之一【基本组方】:桂枝尖,贡术,楂肉,炙甘草,生姜,(淫羊霍)。【歌诀】:桂枝法有基本方,桂枝术草楂肉姜;伤风有汗用贡术,配加羊藿通阴阳。【法解】:桂枝尖化太阳之气,引微阳由坎而至艮山与楂肉相合,化积消凝,健胃润肝,使阴阳道路易进易出,通达于出入生化之路。得贡术,引土气而金,而水,而木,而火,使五行之运行循循无间。得甘草,辛甘化阳,奠安二土,内外通达皆成自然。得生姜,引阴阳相合,上通心,下达肾,水火既济,乾坤乃能协调。得淫羊藿,一出(桂枝尖)一入(淫羊藿),一开一合,引阳而入阴,宣阳而化阴。再借生姜之力透达于太阳所行之路,使膈中之格归于通化之机。此法之用:内外宣通,阴阳协合,营能守中,卫能护外,人身内外如一,百脉畅调,周身舒达矣。【应用要点】:这是基本法的第一个法,彭师将之称为桂枝汤法,伤风有汗用贡术,与桂枝汤作用相同。此法是整个桂枝法系列的基本法之一。桂枝法系列中所有的法,所有的变化,都是从这个基本法开始衍变、衍生、加减,化裁得来的。我们可以据症做到法中有法,法中变法,从而很快的去治愈疾病。此基本法以桂枝尖为君药,统领诸中气药(术、草、楂肉、姜),基本法的这几味药,是桂枝法系列各个立法的奠基之药,是一般情况下的必用之药。思考题:1、桂枝法与仲景桂枝汤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在桂枝法里重用了生姜,而没用大枣?3、为什么在桂枝法里不用白芍,而用了山楂?4、如果桂枝定位在后天八卦及大成卦的山水蒙卦,那么楂肉应该定位在什么卦?二、桂枝基本法类型之二【组方】:桂枝,苍术,楂肉,生陈皮,炙甘草,生姜。【歌诀】:桂枝法有基本方,桂枝术草楂肉姜;苍术配加生陈皮,伤寒无汗用此方。【法解】:用桂枝尖宣通太阳,透达少阴,引坎中之阳由内而外,缘木上行。苍术制土泄水,膀胱之气化必宣,太阳开启,肌腠得理。楂肉化积消凝,使桂枝尖拨转阴阳道路易进易出,里面通达,气机可行。生陈皮使皮腠双走,内外交通,与苍术偕行,遇太阳之气使水邪化寒为汗,营润而出。生姜借阴中之阳,透达于太阳所行之路,使膈中之格归于通化之机。甘草与桂枝尖相合,务期化阴为阳,内外之通达皆成自然。【应用要点】:伤寒无汗用苍术,此法要求服药后胸背有粘汗即止,不能过汗伤阳。此法与麻黄汤作用相同,彭师称之为麻黄汤法。思考题:1、为什么贡术与苍术的转换运用,就可以解决中风与伤寒、有汗与无汗的问题?在仲景的伤寒论里,是通过什么方剂解决中风与伤寒问题的?2、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酌情加淫羊藿?淫羊藿九一之数最富,什么叫九一之数?淫羊藿应该处于后天八卦的什么位置?在彭师的桂枝法医案中,为什么第一付或前两付都不用淫羊藿?之后再加淫羊藿沟通阴阳?这样用药的次第是出于什么考虑?3、苍术和白术这两味药的功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陈皮与广陈皮的功效有什么不同?在彭师医案中,毛化红(化桔红)的使用指征是什么?毛化红与广陈皮可以替换使用吗?三、建中汤法【组方】:桂枝,生贡术,生楂肉,炒大麦芽,炙甘草,生姜,(砂仁、白叩),(淫羊霍)。【歌诀】:基本法加大麦芽,外邪脉紧建中法;砂仁白叩来助阵,能纳能化中宫振。【法解】:此法是在桂枝基本法的基础上,加用炒大麦芽,酌情也可加砂仁,白叩,淫羊藿。用桂枝尖拨开太阳,引坎中之微阳与太阳相接。遇炒麦芽解肝脾之郁,土木更加协合。桂枝尖、炒麦芽、生楂肉三者联袂而行,化气滞,行血淤,消肉食,通肠胃,更助生生之机而仍归于坤土。生姜通达神明,君相二火更能相照,上下得以亲洽,中州得其温暖。此法之用:运化兴,大气举,气血交流无阻,生化更能有用,乃建中立轴之大法也。(西砂仁纳五脏之气归肾,用老叩启胃肠,而纳谷有嘉。)【应用要点】:此法补脾胃之虚,建中宫助消化,使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营卫调和,阴阳不偏,同时心悸,心烦可治。此法不用饴糖,因呕家,洒家不适应饴糖。该法适用范围广,凡胃弱饮食不消,完谷不化,用此法必效!(《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这是卢铸之医学的建中法,在桂枝基本法的基础上加了炒大麦芽(也可加砂仁、白叩),为什么要选加这几味药?因为病人的胃气反咉出了明显的问题,比如吃饭不香,厌食,不消化,腹胀等等。中气出现问题,就在基本法里再加进能够解决胃气问题的药。这个法里就可以加砂仁、白叩和大麦芽这几味药,把着力点放在建中上,解决胃气弱的问题,人体这个大轮盘也就能够正常的转动了。注1:久病体弱者加黄芪,为黄芪建中法,恶风者效更佳。注2:若阳虚者还可加附子,扶阳、建中、理中同行。注3:大麦芽,气平微甘,富生生之能,肝之本谷,疏肝理脾。注4:大麦芽,楂肉合用,化气滞,行血淤,消肉食,通肠胃,有生生之能(助胃消化,助脾运化,生长宗气以供全身)。注5:大麦芽,甘草合用,由脾而肝而心,环中(胃和脾)入肺而肾。注6:大麦芽,姜,术合用,助火(心,肾)、土(脾,肝)使化机调达,生生不息。思考题:1、建中法和理中法有什么不同?什么情况下用建中法,什么情况下用理中法?2、适用于建中法的脉象是什么?适用于理中法的脉象是什么?假如患者有外邪,应该用建中法,还是理中法?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加砂仁,在什么情况下不宜加用砂仁?砂仁的功用是什么?4、在什么情况下不宜加用黄芪?有的患者在使用黄芪后,为什么会出现嗓子干痛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四、桂苓术甘汤法【组方】:桂枝,术,茯苓(茯神,珠茯神),生楂肉,炙甘草,生姜,(淫羊霍)。【歌诀】:桂枝法加茯苓神,化气行水第一方;炮姜蒲黄治血尿,蓄尿菖蒲茱萸汤;【法解】:此法是在桂枝基本法的基础上,加用茯苓。用桂枝开太阳之气,使气化宣通。云苓通入水泉,使水精之气上升于离宫,离火得助,相火安位。苍术引胃之水达脾,转入小肠,以入膀胱,并交太阳,阑魄两门无阻。炙草安脾土,奠后天,以接先天。生姜宣通神明,交达于三焦。此法之用:行水与化气流行,化源与运化不息;地气上而为云,天气下而为雨;肺能通条,脾能转输;太阳寒水环环相扣,天地交泰旋转自如。【应用要点】:此法作用为化气行水。心下逆满,气上冲心,起则头眩,脉滞(湿)、脉紧者可服。湿重,无汗者可用苍术;湿重,年老体弱易汗者,则用贡术。注1:此法治血尿则加泡姜或生蒲黄。注2:蓄尿加吴萸,石菖蒲。注3:有燥气则加用油厚朴。注4:茯苓(茯神),渗淡之品,平淡之性,利水、淋、蓄尿、尿血均可医。因其入肺入脾,肺能通条,脾能转输,其功皆在利小便,小便利则水行气化(此法之关键)。水湿停留则关节痛;水湿不运化则烦满;宿食(停食),则中宫阻塞而津液不生,津液不生乃口焦口干。以上诸疾皆小便不利所致,小便利,则诸疾可愈。注5:茯苓,桂枝,贡术相合,宣化膀胱,上快胃口(吃饭香),凡沤渎壅塞可行,内通而外运。注6:茯苓,姜同用,上下清澈而脏腑调合。注7:茯苓,甘草同用,地气升,天气降,阴阳得理。思考题:1、在什么情况下用茯苓,什么情况下用茯神,什么情况下用朱茯神?三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2、什么情况下,临床上可以采用郑卢医学的朱茯神法?3、此法为什么可以治疗蓄尿、血尿、腿肿、烦满、宿食、口焦、口干,其作用机理是什么?4、出现什么脉象的情况下,可加用油厚朴?油厚朴的功用是什么?5、为什么彭师在应用要点上说“脉滞,脉紧者可服”,如何理解滞脉和紧脉?湿滞与气滞有什么区别?怎样辨别?五、祛外风镇内风之法【组方】:桂枝,贡术,楂肉,天麻,炙甘草,生姜,(淫羊霍)。【歌诀】:桂枝法有基本方,桂枝术草楂肉姜;内外镇风加天麻,太阳伤风降压方。【法解】:此法是在桂枝基本法的基础上,加用天麻。以桂枝尖拨开太阳,使气化得宣,引坎中之微阳布于三焦。生贡术崇土制水以伏火,使火能温水,气能上通。楂肉理脾胃,和五脏,而中枢运转。天麻袪外风镇内风之妙品,理肌腠,达网膜,镇阳明,安头风,使风不能内窜,助清阴以护清阳,正邪即不相争。凡脉浮,畏风,或脉浮紧,或左手脉沉取洪大,肝脉浮者,此为外风,或外风内风皆有之证。此法祛外风,镇内风,并可稳定血压,降血压,头昏可愈,凡太阳伤风症皆可用之(《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应用要点】:注1:天麻,性温,有镇风之能。上达巅顶,下入水底(肾),中达心孔,镇正阳(太阳证之邪),头痛皆医。注2:天麻合桂枝,开太阳之气,引一阳(坎中一阳)缘木上行,循心包,通肺窍,而大气升举。注3:天麻合淫羊霍,扶正阳而杂邪乃祛。注4:天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