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扶阳方法
中医保健之扶阳治病三步曲(增注)

中医保健之扶阳治病三步曲(增注)扶阳治病三曲人秉一点阳气而生,阳盛则体健,阳衰则疾生。
佛曰:善护念。
吾说:善护阳。
得一份阳气,多一分生机;失一份阳气,少一分生机。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疾病发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在耗损阳气。
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扶助阳气与祛除邪气同等重要,在有些情况下扶阳即是祛邪。
在扶助阳气的过程中,患者常会出现一些“上火”症状,于是,医者束手,患者生畏。
在此,首先要明白“上火”的原因。
人之五脏六腑之阳皆根于肾,换个说法,肾是藏阳的地方,肾阳通达五脏六腑、上下内外。
正常之人服用扶阳药物及食物后,经脾胃运化传输,纳阳归肾;肾阳旺盛,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温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上火”的原因(1)若有人脾胃功能失常,不能纳阳归肾,阳浮于上,上火症状即出现;(2)若有人下焦寒甚,阴阳隔拒,隔阳于上,上火症状即出现;(3)若有人局部经脉瘀阻,阳气渐盛,经脉未通前则气血运行受阻亦更甚,郁而化热,上火症状即出现;(4)若有人太阳经脉受寒,阳气渐盛,机体散热障碍,郁而化热,上火症状即出现。
扶阳第一步,就是要解决上述四个问题,要让机体能纳阳归肾。
解决方法:温脾阳、引阳入肾,用砂仁、石菖蒲等;温肾阳、驱寒邪,用制附片、肉桂等;通瘀阻、清郁热,用桂枝、知母等;开太阳、驱寒邪,用麻黄、桂枝、羌活等。
在打通道路的过程中,有些人也会出现一些“上火”症状,如口苦、口干、咽痛、流鼻血等,但这都是暂时的,一般坚持服完几剂药后,上述不适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服药之人,切勿因噎废食。
在打通道路后,接下来第二步就是扶助阳气。
扶助阳气,首选药物就是制附片,其次就是巴戟天、仙茅、仙灵脾、补骨脂等。
附子(加工后为制附片),自古至今被誉为扶阳救逆第一要药。
《本草汇言》载: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
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
怎么练扶阳固精?扶阳固精其实是两方面,一是肾气补充,二是固漏光

怎么练扶阳固精?扶阳固精其实是两方面,一是肾气补充,二
是固漏光
怎么练扶阳固精?
扶阳固精其实是两方面,一是肾气补充,二是固漏。光补充 不堵
漏,最后还是一场空。补充,就是锻炼强肾,补充肾气;固漏,则是
稳固精关,以润养强壮身体。
问过很多人,无论是能力 还是健康方面,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通
过做锻炼来增强,而不是一直靠吃药。
而众多养身锻炼之中,普遍被认可的并不是跑步、健身这类普通
运动,而是扶阳固精这类从内在养身的锻炼。
锻炼强肾,铁板躺、甩设备、踮脚顶等之前来回讲。固精,除了
锻炼精关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意识,一种懂节制、不妄泄的惜精固漏
意识。
有了固漏的意识之后,下一步就可以开始补充肾气。每天锻炼也
很简单,无非就是20分钟的铁板躺,300~500次的甩设备,以及9
组踮脚顶。这些并不难,难点在于坚持。坚持锻炼一个月,精气神起
码提升一个档次。可惜很多人,只冲动了前三天……
入伏前后,这5种“扶阳”食物要多吃,有助于补阳气,改善免疫力

入伏前后,这5种“扶阳”食物要多吃,有助于补阳气,改善免疫力每年7月16日进入初伏,初伏经历10天,中伏经历20天,末伏经历10天,是一年中最炎热、最为潮湿的40天,稍微一动就会大汗淋漓,感觉全身黏糊糊。
不过,从中医看来,三伏天阳气最为旺盛,正是养阳气的好时机。
然而,长期吹空调或风扇、不节制的吃生冷寒凉食物、作息紊乱或睡眠不足、滥用药物和过度纵欲等不良习惯都会消耗阳气,使得阳气不足,抵抗力减弱,增加患病风险。
因此三伏天应着重吃具有扶阳功效的食物,有助于补阳气,改善免疫力。
生活中常见的扶阳食物有哪些?1、茴香苗茴香苗不仅仅是一种蔬菜,在中医眼中确实一味中药。
茴香苗性温,具有驱寒养阳功效,特别适合体质虚寒、畏寒怕冷者。
茴香苗散发出独特的芳香气味,可以制作成饺子馅,也可以凉拌吃或炒着吃;其中含有的茴香油,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具有健胃和消食功效,适合脾胃虚弱者。
把茴香苗洗干净后,切碎切加入少量杏仁凉拌,能最大程度提高茴香作用,味道清新可口;烹调食物时也可以加入少量茴香,不仅仅调味,而且滋补机体。
2、生姜民间流传:冬吃萝卜夏吃姜,由此可见夏季吃生姜正当时。
生姜不仅仅是调味料,而且也是一味中药,生姜味辛性温,能加快血液循环速度,促进阳气生发。
进入三伏天炎热又潮湿,再加上过度贪凉可损害阳气,所以应适当吃生姜,能帮助平衡阳气,维持身体健康。
坚持吃生姜能促进排汗,帮助排出体内寒气和湿邪;生姜中含有姜辣素,能促进食物消化,缓解食欲不振、没胃口等症状,同时也能预防中暑。
如果不喜欢咀嚼生姜,不妨把红枣、枸杞和生姜共同放在锅中煮成汤,每天喝2~3杯即可。
3、黄鳝三伏天后机体出汗多,能量消耗大,易出现嗜睡和疲惫等,不妨食用黄鳝。
黄鳝性温,起到扶阳功效,维持体内外阴阳平衡。
不过,烹调黄鳝时不能加入温补性太强的调料,比如花椒和辣椒等,以免导致上火。
4、羊肉羊肉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和暖中补虚作用,同时也能开胃、保护肾气,达到养肝养肝和明目功效。
扶阳专家卢崇汉推荐三个养生保健方:

扶阳专家卢崇汉推荐三个养生保健方:
一、婴幼儿的“太平汤”。
药方如下:生姜一片、四分之一个桔子皮、小块红糖(约5克)、艾叶三片。
卢崇汉解释说,保护阳气要从小抓起,婴幼儿是至阳之体,不要一点症状就去医院打针打抗生素,损害他们的阳气,婴幼儿的疾病基本分为两类,一是受风寒,二是饮食问题。
这两类问题在早期都很好处理,“太平汤”在成都很多家庭都验证过,没有任何副作用,很能解决问题。
二、预防感冒的药方,药方如下:生姜20克,桔皮一个,红糖10克,葱白3个。
三、扶阳强正汤,此汤由九味组成:制附片60克(漂洗2小时),核桃仁50克,宁枸杞35克,晋归身20克,黄芪40克,潞党参30克,生姜50克,大枣7枚(或小枣11枚),羊肉1000克。
放十多碗水(约5000毫升)用瓦煲煲3个小时,早晚各服一碗,饭前饭后一小时服用。
卢崇汉特别提醒,这个汤适合在夏至和冬至两个节气前后10多天饮用,养生效果非常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药方里的制附片需特别处理,制附片买回来放在盘里,拧开水龙头用小量的流水冲洗它,至少两个小时,直到用舌头舔没有涩和苦的味道。
此方的好处,卢崇汉用一个比喻说明,如果说一盏灯比喻生命之火,喝扶阳强正汤就像往灯里添油。
冬天,踮脚是最好的扶阳方法之一

冬天,踮脚是最好的扶阳方法之一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一种“闭症”,所谓“闭”即是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肾脏阳气不足,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
解决方案:运动加快血液循环速度运动升阳。
中医认为,脚与人体全身的经络相通。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
俗话说:“树枯根先枯竭,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足底是人体第二个“心脏”,所以关注健康首先从足底开始。
重视足部的保健养生,可起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地属阴,脚接触的地气最多,如果不注意足部的保暖,阴寒之气会从脚,蔓延到脚踝、小腿、膝盖、大腿,再深入我们的脏腑里面。
当人年老阳气衰弱时,如果年轻时不注意脚的保暖,会早早拄上拐杖,甚至在轮椅上度过晚年。
年轻是遇见寒冷,总觉自己可以咬咬牙抗过去,但到中老年后,各种关节病就会找上门来。
其实一个动作就可以解决,那就是——踮脚!延用800年的养生方法踮脚跟在古代就早已被运用,原称“敦踵法”,新出土的西汉初期的《引书》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记载。
具有800年悠久历史的导引养生术八段锦,其最后一势动作名为“背后七颠百病消”。
这个动作也正是通过颠脚跟的方式,刺激肾经系统,诱发全身震荡,柔和地按摩五脏六腑,从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踮脚尖是个不错的有氧运动踮起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液量,大致相当于心脏脉搏排血量。
它不仅有益人的心血管健康,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
而且,踮脚运动还可以活动四肢和头脑。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损伤膝盖,这对很多膝关节不是很好的老年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锻炼方法。
除此之外,踮踮脚还有很多您意想不到的功效:1、补助肾气肾气虚弱、肾阳不足之人,往往有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肿等症状。
踮脚就可以补助肾气,以促进肾气的通阳气化作用,且效果明显。
2、可以防治腰痛由于风寒湿邪客入膀胱经,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针灸扶阳五法

针灸扶阳五法常言道:“用针如用药”,针刺治疗同样离不开“理、法、方、药”和透彻的辨证思维过程。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慧勇主任医师在临床针刺中以其“重视阳气的调整”及独到的“用阳理论”给传统的针刺治疗增色许多。
余侍诊其左右,亲眼目睹其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气,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及物质基础,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较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属于阳,故临床又笼统地称之为阳气。
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经气、各脏腑之气等等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爱医讲坛。
张慧勇主任认为,阳气对人体的生长化收藏起着决定性作用。
阳气成于先天之肾阳,赖后天中阳不断补养,以经气为统领,经脉为通路,达于脏腑、表里、内外,不断充实各脏腑组织之阳气,从而使机体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就经气而言,张老认为,阳气又可分阴阳,阳经之气为阳中之阳,喜动主外,易激发;阴经之气为阴中之阳,喜静,主内,在阳经之气的统领下发挥作用。
故临床治疗中应充分调动阳气。
只有阳气充沛,升降出入有节,机体才会生机旺盛,长生而久安。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之上,张慧勇主任医师逐渐总结了一套独到的“用阳理论”。
一、温阳:即温元阳、补中阳。
元阳即肾阳,是诸阳之本,对人体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
元阳亏虚,诸阳皆弱。
中阳,即中焦脾阳,乃诸阳不断接续之源泉,为后天之动力。
只有中阳充盛,不断补充先天元阳,充实诸阳,才能使机体功能正常,此亦为治病本之着眼点。
取穴:关元、中脘。
均用温针。
关元乃元气出入之所,针之能温肾之元阳,补充阳气,通调冲任。
中脘位居中位,为腑之会,乃任脉与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之会穴。
故刺之可通腑、升阳、温中、散寒、助阳。
两穴同用,可先天、后天同补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爱医讲坛张老用其治一切虚、寒、衰弱之疾,乃“用阳理论”的基本方。
应用举例:①中脘配关元治疗脾胃虚寒、脘腹胀满;②关元配子宫治妇女之宫寒不孕;③关元配水道、加秩边透水道治疗前列腺炎;④关元配水沟、水分、水道,取其益气利水、导泄湿热之功,治疗湿热内蕴之脘腹胀满、纳呆及小便不利等症。
大暑养生重在扶阳

大暑养生重在扶阳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达到一年中的峰值,炎热至极。
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人体阳气浮于体表,内部脏腑阳气相对不足,且暑湿之气容易侵袭人体,导致各种不适。
因此,大暑养生重在扶阳,以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它就像人体内的小太阳,温暖着身体,推动着气血运行,维持着各个脏腑的正常功能。
当阳气充足时,人体抵抗力强,精神饱满,不易生病;而阳气不足时,人体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手脚冰凉、容易感冒、疲劳乏力等。
在大暑时节,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喜欢贪凉。
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吃大量的冷饮、冲冷水澡等,这些行为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凉爽,但却会使阳气受损。
空调房里的低温环境会使毛孔收缩,阻碍阳气的正常散发;冷饮直接进入胃肠道,会损伤脾胃阳气;冷水澡则会使寒气入侵,消耗阳气。
那么,在大暑时节,我们应该如何扶阳呢?首先,饮食调理是关键。
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如羊肉、鸡肉、桂圆、红枣等,以补充阳气。
同时,要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西瓜、苦瓜等。
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具有扶阳作用的药膳,比如生姜红糖水。
生姜性温,能温中散寒;红糖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的作用。
二者搭配煮水饮用,既能补充阳气,又能祛湿散寒。
其次,运动也是扶阳的重要方式。
但在大暑时节,运动要注意适度,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一些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
这些运动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阳气。
再者,起居方面也要注意。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不要熬夜,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修复。
睡眠是人体补充阳气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阳气的恢复和生长。
同时,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避免频繁进出空调房。
另外,艾灸也是大暑扶阳的好方法。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扶阳固脱的作用。
可以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每个穴位艾灸 15-20 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为宜。
艾灸扶阳固本,7个穴位最重要

艾灸扶阳固本,7个穴位最重要为什么艾灸是补肾的最佳方法?灸法是是针灸学治法的一种。
艾灸对寒热虚证有一定的疗效。
归根结底,其机理在于灸法疏通经络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艾灸是补肾最强的方法。
无毒副作用,直接作用于人体肾脏穴位,作用更为直接。
1、足三里位置:小腿前腿外侧,当小腿低于鼻子3寸时,横指(中指)位于胫骨前边缘。
功效:健脾益胃,补益气血。
适应症: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疲劳,早衰。
张杲的《医说》强调“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指反复灸足三里,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
2、三阴交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边缘后方。
功效:温肾健脾,祛湿利水,调经止痛。
适应症:肠鸣、腹胀、腹泻、月经不调、经期不齐、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
3、神阙位置:位于腹部和肚脐中部。
功效:温阳益气、补肾健脾。
适应症:脾肾阳虚,四肢发冷,面色苍白,精神疲乏,腹泻甚至下里清谷,阳痿,早泄,命门火衰引起的遗精。
4、关元位置:腹部中线脐带下方3寸。
功效:温肾健脾,滋补筋骨,祛寒止痛,调经养血,延年益寿。
适应症:可用于阳痿、早泄、尿频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疾病、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疾病、中风及一切虚脱损伤。
5、气海位置:腹部中线脐带下方1.5英寸。
功效:强阳强气,恢复阳气,滋阴养阴,调和阴气,延长寿命,预防疾病。
适应症:体质虚弱,阴阳虚证,营防御失衡,下元乏力,寒陈,体弱瘦弱,四肢寒冷,脾胃虚弱,精血虚证,五毒七伤,各种虚证等。
注意事项:阴虚慎用,孕妇禁止使用。
一般来说,春季灸气海,《内经》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气海是生命力之海。
此时,应根据春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艾灸,以助气,追求陈阴,奠定下之基,适应夏季的长短。
6肾俞位置: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低于1.5寸时。
与肚脐平行。
功效:肾、肾脏也;俞、输也。
该穴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故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3
三大扶阳方法
【导读】很多人看到小道经方中经常写一些四逆辈的方
子,推荐的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一直有不解和质疑~
为什么总是以四逆汤打底开方?为什么总是推荐这些丸药
呢?其实,背后的秘密是因为“阳气”,万病损于阳,小编
带您解开这个秘密~阳气今日小满《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
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说明阳气在人生中何其
重要,比作天与日,贯穿始终,主宰命运,有阳则生、无阳
则死。因此,固护一身之阳气,可葆生命活力。现代人尽管
病情不一样,但是一摸脉象,很多都是沉细无力,有的还伴
有胸闷、手脚冰凉、气短等现象,这些都是典型的阳气不足
的表现。《内经》上说”阳主阴从“,这句话其实也说明了
阳气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例如,想把煤炭中的能量利用,
需要一把火将其燃烧,这把火就是阳气的力量。放到人体也
一样,能量需要阳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应用。扶阳方法今日小
满、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
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
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①艾灸扶阳的重要穴位,古今长
寿者必灸之穴——关元、足三里的长寿灸法。关元是小肠经
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增
2 / 3
加身体的气化能力。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
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古人说的灼艾,实际上是瘢痕灸,
但是现代人很少采用此法,平时大家可以在用随身灸或者悬
灸即可,每天每个穴位10分钟左右,艾灸前后一定多注意
补充津液,多喝粥、汤类。②丹药丹药,主要成分为矿物,
以铅汞等金石品为主。《扁鹊心书》提到的丹药名为太上金
液丹,以硫黄为主,扶阳祛湿。中西医结合第一人张锡纯受
丹道医家的影响,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主张服用
生硫黄来回阳,他认为生硫黄回阳效果比人参还好,能兴垂
绝之阳。硫磺(药用)可以补命门火,在医师指导下。一般
可以每天服用10g-15g左右。③附子东汉的张仲景,在其《伤
寒杂病论》中创立了很多带附子的汤药,像附肾气丸、附子
汤、四逆汤等方剂。一般来说,生附子有入里,破里寒的功
效,炮附子能走表,这是二者的区别。经典方剂中用的是生
附子,恢复的是在里的功能。在服用四逆汤的过程中,很多
人会出现”瞑眩反应“,排病反应,这些反应使得很多不明
白真正医理的人感到恐慌,也使得很多中医师不敢给病人开
四逆汤。其实,这些反应都是有效反应,不会真正的开好四
逆汤,也是失去了治病的一大利器。扶阳方法很多人看到这
里,就在想,小道经方难道是火神派的?其实不然,小道经
方认为,阳气固然重要,但是在扶阳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
了对津液的固护。一个人生病了,好比是一个穷人,阳气的
3 / 3
作用是让这个人拥有赚钱的本领,只要有了赚钱的本量才能
从根本上摆脱贫穷,但是咱们不要忽略了,赚钱的本量不是
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这个穷人饿死了咋办?所以在过程
中,可以先借点钱给他,慢慢地等到他有了赚钱的本事。放
到咱们身体上,如果只强调扶阳,身体可能是极不舒服的,
这时候别忘了”存津液“的重要性。比如在四逆汤中加入生
地,就是这个道理。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更多
精彩的养生内容、健康咨询,不一样的中医知识,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小道经方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只是收取少量整理收集费用,请
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