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派主要药方
常用扶阳方药举隅

常用扶阳方药举隅常用扶阳方药举隅郑钦安用药讲究精纯不杂,用于扶阳之品主要是附子、干姜、生姜、炮姜、肉桂、桂枝、吴茱萸等,辅助用药主要有甘草、砂仁、半夏、丁香、茯苓等。
药味颇精,所谓“隨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也”。
其中,“补坎阳之药,以附子为主”,自是首选药物。
干姜用为补脾阳主药。
桂枝用为补心肺阳气主药。
肉桂用以补下焦阳气,兼善气化,小便不利者多用之。
如“前后二便不利,三五日亦不觉胀,腹痛,舌青滑,不思饮食者,……此下焦之阳虚,而不能化下焦之阴也。
方用四逆汤加安桂”(《医理真传·卷二》)。
吴茱萸用为厥阴主葯。
如“病后两乳怱肿如盘,皮色如常,微痛,身重喜臥,不思一切饮食者,……此阴盛而元气发于肝胃也。
乳头属肝,乳盘属胃,故决之在肝胃也。
此病当与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医理真传·卷二》)。
凡见气机上逆者,多加砂仁、吴茱萸、半夏、丁香等,如:“反胃者,……有因胃阳不足, 中寒顿起,蔽其下行之机者,法宜温中降逆,如理中加吴茱萸、半夏之类是也”(《医理真传·卷四》)。
总体而言,其所用各方,无论经方及时方,都是药味少而分量较重,精纯不杂,不乱堆砌药物,不似一般所谓“包打围攻”之芜杂,每方用药多在三五味、七八味之间,颇有经方法度,达到他所称“法活圆通,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隨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的精纯地步,此亦郑氏用药的一大特点,值得学习。
关于用方,郑钦安提倡“经方、时方俱无拘执”,但作为一个伤寒学家,他确实偏重经方、善用经方,有道是“知其妙者,以四逆汤、白通汤,理中、建中诸方,治一切阳虚症候,决不有差。
……有当轻清以扶阳者,大小建中之类是也。
有当温养以扶阳者,甘草干姜汤、理中汤之类是也。
有当辛温辛热以扶阳者,四逆汤、白通汤之类是也。
此皆治阳虚之要诀也”(《医理真传·卷四》)。
因为经方已广为人知,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由于四逆汤为其最常用方,视为“补火种之第一方”,故将郑氏对此方的论述予以简介。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七)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中七)(四十二)唐祖宣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6~30g,常用以下配伍:——配白芍、黄芪、白术、党参、茯苓、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干姜、甘草,治阳虚型脉管炎。
——配桂枝、干姜、白芍、细辛、木通、甘草、川芎、苏木、刘寄奴,治雷诺病。
唐氏认为,凡患肢发凉,扪之冰冷,喜暖恶寒,疼痛时感觉发凉者均为附子应用指征。
(四十三)唐福安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9~30g,常用以下配伍:——配党参、黄芪、白术、丹参、桂枝、炙甘草、麦冬、茯苓、炮姜、降香,治心气不足、脾阳不振之证。
——配干姜、全瓜蒌、薤白、丹参、桂枝、炙甘草、茯苓,治心阳不足、胸阳痹阻之证。
(四十四)诸方受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6~15g,常用以下配伍:——配天麻、杜仲、续断、薏苡仁、威灵仙,治腰椎骨质增生性关节炎引起的腰腿痛。
——配黄芪、升麻、泽泻、茯苓、防风、牛膝、白术,治坐骨神经痛,病程久,兼有腿足水肿者。
——配党参、白术、当归、血竭,治创伤骨折急症,疼痛剧烈,脉细弦数,手足冷,神气虚怯欲脱。
(四十五)焦树德经验(《名中医论方药》)临床用附子3~12g,常用以下配伍:——配干姜、人参、山萸肉、炙甘草,治寒厥。
——配防风、羌活、独活、桂枝、威灵仙、薏苡仁、白术、炙甘草,治痛痹。
——配制草乌3g,治尫痹肾虚寒盛证。
(四十六)焦中华经验(《方药传真》)临床用附子10~120g,常用以下配伍:——配肉桂,治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焦氏认为,凡具肾阳亏虚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附子用量由小及大疗效颇佳。
(四十七)印会河经验(《方药传真》)临床用附子3~30g,常用以下配伍:——配干姜、白术,治阴寒腹泻。
——配茯苓、白术,治阳虚水泛之证。
——配大黄,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印氏认为,附子的应用指征是脉细,肢凉。
(四十八)王必舜经验(《方药传真》)临床用附子3~30g,常用以下配伍:——配党参、白术、干姜,治脾胃虚寒。
扶阳三法-灼艾、丹药、附子

扶阳三法-灼艾、丹药、附子扶阳三法-灼艾、丹药、附子作者:中国艾灸网来源:互联网日期:2009年12月29日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
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
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
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
《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
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等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关元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
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关元穴的温和灸法就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灸。
艾条距离皮肤约二到三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南京地区的7月底到9月中。
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学医之初,我老师有位病人,患有性功能障碍。
老师没给他开药,就让他用艾条灸关元穴,每天一次,每次灸15至30分钟。
一个月过后,患者的病就痊愈了。
老师嘱咐他最好每年夏秋之际,都用艾条灸一灸关元穴。
如今他已近古稀之年,依然身体健康,无尿频、阳痿等症状。
道家还有一个小秘法: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意守此处,慢慢入睡即可。
劳宫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心经与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收到水火既济之功。
灼艾之法除了灸关元以外,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
冬令进补——“扶阳”膏方节

冬令进补——“扶阳”膏方节彭统涛说中医,有趣有料有味道!膏方是传统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调理慢性病、改善亚健康状态、增强免疫力、提高肿瘤术后生活质量均有很好的作用。
随着现代人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又到了用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方法给自己的身体补一补能量了。
这个方法就是“精选多味道地药材、匠心熬制”的膏方进补。
这个冬天,您进补了吗?什么是扶阳膏方?膏方,又称“膏剂”、“膏滋”,是最古老的方剂剂型之一,具有滋补,治疗,预防的作用。
可以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
自古以来,就有“一勺膏滋,十碗药”的说法。
中医扶阳派膏方着重于扶助人体阳气,特别是添加了一些特殊的扶阳药材。
扶阳派有云:“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
阳气的作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很多不适合慢性病的发作都与阳气不足有关。
扶阳膏方立意在于平调、缓图、长效,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气血的不平衡,扶助人体最需要扶助的能量——“阳气”,以求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膏方有什么功效?中医养生学认为:膏方可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培补五脏”。
即人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健旺,气血充盈流畅是人体健康长寿的根本所在。
膏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通过调养脏腑气血,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起到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膏方的适应症膏方对于体质虚弱、因病致虚、因虚致病,以及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疾患的虚证、虚实兼夹证可一并调治。
如:亚健康状态,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咳嗽、反复感冒、哮喘、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贫血、月经不调、痛经、手脚冰凉、产后调养、失眠、慢性湿疹、儿童体虚脾胃弱、顽固性便秘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及各种虚症导致的各种疾病。
注意事项“补虚”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长期服用、循序渐进才能见功效,膏方进补切记心急,需要放平心态。
1.一剂膏方,服用的时间大约为30—60天;2.膏方均需低温保存,宜储存在陶瓷、玻璃制品中;3.肠胃功能弱者、经期女性、急性病患者需遵医嘱服用。
【火神门每周药解】扶阳派常用药——贡术

【火神门每周药解】扶阳派常用药——贡术@ 火神门:本期【每周药解】向大家介绍扶阳常用药——贡术传说南极仙境有只仙鹤,衔着一支药草,想把它带到人间,种植在最好的地方。
仙鹤来到了天目山麓上空,看到下界有一块靠山,傍水,向阳和避风的盆地,便降落下来,把口里衔着的药草种了下去。
仙鹤日里除草松土和浇水,夜里就垂颈俯首守护在旁。
日子一长,仙鹤竟化成了一座小山,人称'鹤山'。
有一年,鹤山附近发生一场大瘟疫,不少人染病在床。
这一天,正是九月重阳,秋高气爽。
於潜街头,来了一位姑娘,白衣白裙,上绣朵朵菊花和点点朱砂。
她摆了摊在叫卖白术,免费发放给病人。
有个药店老板见有利可图,就全部收买了下来。
果然,这白术奇效无比,人们个个摆脱了病魔。
药店老板发了一笔大财,他贪得无厌,想起姑娘临走时说家住鹤山,便入山寻找。
可找来找去,找不着一户人家。
老板娘知道这事,心生一计,对着老板耳朵,如此这般一说,把老板说得眉开眼笑。
转眼到了第二年重阳,那白姑娘又来卖白术了。
这一次,老板显得百般殷勤,搬凳献茶。
白姑娘一坐定,老板娘偷偷地用针穿了一根红线,别在了姑娘的衣裙上。
白姑娘收了钱就走,老板却带了一个伙计,悄悄的跟了上去。
白姑娘顺着一条荒芜的羊肠小道往山坡上走,走着走着,忽然不见了。
老板和伙计急忙满山寻找,在山岗找着了一株穿着红线的药草,香味扑鼻,老板开心极了,说:“好!这个活宝贝可落到我手里了!”大声叫喊伙计:“快!快!拿锄头来。
”谁知一锄头掘下去“啪”的一声,闪出一道金光,刺瞎了老板的眼睛。
那株千年老白术,就无影无踪,再也找不着了。
以后,再没有人见到那白衣姑娘。
于潜鹤山所产的白术,特别得珍贵,你若切开来看一看,里面还有朱砂点和菊花般的云头形状。
产于浙江于潜地区的白术,也称之为贡术,是中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也是卢门几乎每方都要必用的药。
白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生产栽培和应用历史,《尔雅》等古籍中都有记载,药用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
经典扶阳验方与常用中草药

经典扶阳验方与常用中草药小坏旦1.潜阳方组成:砂仁30克(姜汁炒),附子24克,龟甲6克,甘草15克。
功效:纳气归肾。
主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证。
2.姜附茯半汤组成:生姜60克取汁,附子30克,茯苓24克,半夏21克。
功效:回阳降逆,行水化痰。
主治:阳虚兼见痰湿诸证。
3.补坎益离丹组成:附子24克,桂心24克,蛤粉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5片。
功效:补坎益离。
主治:心肾阳虚诸证。
4.姜桂汤组成:生姜45克,桂枝30克。
功效:扶上焦之阳。
主治:鼻流清涕不止,喷嚏不休等证。
5.封髓丹组成:黄柏30克,砂仁21克,甘草6克。
功效:降心火,益肾水。
主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痛,咳嗽,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遗精诸证。
6.四逆汤组成: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痛,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口不渴,脉沉微细。
7.白通汤组成:葱白4根,干姜10克,附子15克。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阳戴阳证,阴盛于下,虚阳上浮,手足厥冷,面色赤下利,脉微。
8.附子理中汤组成:附子10克,人参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2克,白术10克。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口吐泻利,畏寒,肢冷等证。
9.大建中汤组成:花椒9克,生姜15克,人参6 g,饴糖30克。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呕吐,不能饮食等证。
10.金匮肾气丸组成:干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丹皮12克,桂枝10克,附子10克。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腰酸脚软,小腹拘急,小便清长,舌质淡而胖,脉虚弱。
11.麻黄汤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12.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成:麻黄4.5克,细辛3克,炮附子9克。
功效:温经散寒,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复感寒邪,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不温,神疲欲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扶阳派主要药方

扶阳派主要药方四逆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五钱甘草二两炙辛甘化阳,纯阳无阴,乃回阳之方。
主治纯阴之病。
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
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
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
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
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
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
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白通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葱白四根白通汤一方,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
夫生附子大热纯阳,补先天之火种,佐干姜以温中焦之土气,而调和上下。
葱白一物,能引离中之阴,下交于肾,生附子又能启水中之阳,上交于心。
阴阳交媾,而水火互根矣。
白通汤虽能宣通上下之阳,但必须加猪胆汁或童便乃能入阴。
潜阳丹西砂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
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附子、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
龟板得水之精气而生,至阴之物,有通阴助阳之力,能引阳入阴,与童便、猪胆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封髓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
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
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
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
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
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故整个方子的格局是交通阴阳,引阳入阴,纳气归肾。
扶阳派主要药方

扶阳派主要药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扶阳派主要药方??四逆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五钱甘草二两炙辛甘化阳,纯阳无阴,乃回阳之方。
主治纯阴之病。
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
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
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
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
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
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
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白通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葱白四根白通汤一方,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
夫生附子大热纯阳,补先天之火种,佐干姜以温中焦之土气,而调和上下。
葱白一物,能引离中之阴,下交于肾,生附子又能启水中之阳,上交于心。
阴阳交媾,而水火互根矣。
白通汤虽能宣通上下之阳,但必须加猪胆汁或童便乃能入阴。
潜阳丹西砂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
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附子、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
龟板得水之精气而生,至阴之物,有通阴助阳之力,能引阳入阴,与童便、猪胆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封髓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
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
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
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阳派主要药方??
四逆汤
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五钱甘草二两炙
辛甘化阳,纯阳无阴,乃回阳之方。
主治纯阴之病。
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
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
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
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
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
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
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白通汤附子一枚(生),干姜一两葱白四根
白通汤一方,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
夫生附子大热纯阳,补先天之火种,佐干姜以温中焦之土气,而调和上下。
葱白一物,能引离中之阴,下交于肾,生附子又能启水中之阳,上交于心。
阴阳交媾,而水火互根矣。
白通汤虽能宣通上下之阳,但必须加猪胆汁或童便乃能入阴。
潜阳丹西砂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
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
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附子、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
龟板得水之精气而生,至阴之物,有通阴助阳之力,能引阳入阴,与童便、猪胆汁有异曲同工之妙。
封髓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炙甘草三钱。
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
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
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
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
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
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
故整个方子的格局是交通阴阳,引阳入阴,纳气归肾。
潜阳丹有附子之燥烈,封髓丹有黄柏之苦寒,一潜一封,真阳难飞,交替服用,既无附子之燥烈,又无黄柏之苦寒,岂不妙哉!
桂枝汤
桂枝九钱白芍六钱甘草六钱〔炙〕生姜九钱大枣十二枚
桂枝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阳。
芍药之苦平,合甘草之甘平,苦与甘合,苦甘化阴。
阴阳合化,协于中和,二气流通.
生姜、大枣,引药也,将交通之力引向荣卫,故整个方子的格局是交通荣卫。
对照一览表
五个方子的共同点:交通阴阳,此乃中医开方的首要目的。
区别:
桂枝汤:调和荣卫(交通体表之阴阳)
四逆汤:重在升发阳气
白通汤:有潜阳之意
潜阳丹:重在引阳下行
封髓丹:重在引阳下藏
后四个方子,引阳下行的力度逐渐加大,从0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