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与冠心病

合集下载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3-05-23T12:21:48.873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1月1期作者:冯智杰周静恩敖博闻吴光龙雷嘉加[导读]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冯智杰 周静恩 敖博闻 吴光龙 雷嘉加(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摘要:探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

考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情况。

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GT、APTT水平相当(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PAGT、APTT参数与治疗前相比PAGT下降、APTT上升(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PAGT、APTT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均小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心功能参数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血栓的几率,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关键词:氯吡格雷;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逐年加剧,心脑血管疾病作为老年人的高发疾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其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有冠心病[1]。

在冠心病患者中,如果心脏血管存在多支病变,则会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发生,从而引发心力衰竭。

心脏的射血功能降低时,会引发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发作。

心肌细胞在急性的缺血、坏死后,又会引发慢性充血性的心力衰竭。

冠心病有哪些类型

冠心病有哪些类型

冠心病有哪些类型冠心病可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猝死五种类型。

其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最常见。

冠状动脉从正常到狭窄再到完全闭塞是一个病变发展的过程。

如果冠状动脉只是轻微阻塞或狭窄,对心脏的供血就会减少。

病人的心脏供血减少,心功能下降。

如果患者没有发现任何不适症状,即无症状心肌缺血。

当心脏供血进一步减少时,随着心脏血管的狭窄,病人会出现胸闷和心前区疼痛,即心绞痛;当供血心脏某一部分的血管分支完全阻塞时,这一部分心脏组织会因血液流动和营养缺乏,称为心肌梗死;当大面积心肌梗死或多发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脏不能正常泵血时,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下面便是关于这五种类型的相关介绍。

一、心肌梗死1、年轻人的发病原因。

导致年轻人出现心肌梗死,主要是以下原因:第一,平时的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而且吃的比较油腻,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导致肥胖,尤其是过度饮食。

对于这种情况,很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第二,就是平时的生活不规律,长期的熬夜,大量地吸烟饮酒,应酬比较多。

长期以往的话,就有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斑块形成。

一旦发生血管的破裂,就有可能会出现急性的心肌梗死。

第三,就是合并一些危险因素,比如有家族性的冠心病病史,而且有原发性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这些情况。

因为目前这些病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所以说如果年轻人合并这些危险因素的话,那么有可能也会早期就会出现冠心病。

一旦某些诱发因素,比如说熬夜、紧张、劳累、情绪激动就有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形成急性心肌梗死。

2、老年人的发病原因。

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所以可导致其患病的原因相对较容易在生活中出现,且较为严重。

最容易导致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原因是冠心病。

第一缺乏体力活动:脑力劳动者冠心病患病率是高体力劳动者的2.6—3.8倍,身体缺乏体力活动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能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活动量愈大,冠心病的危险性愈小,而引发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就会降低。

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2 2 NO 1 01 6
l GN MEDI CAL TRE AT心病 心力衰竭 的诊 断及治疗 临床效果观察
夏 铁 崖
邵 阳市 中 西 医 结 合 医 院 , 南 邵 阳 湖
420 2 00
【 要】 摘 目的 使 患 者 更 加 准 确 了 解冠 心病 心力 衰竭 是 诱 发 冠 心 病 的 主要 死 因 , 做 到 及 早 预 防 。 方 法 描述 冠 心 病 心 力 衰 竭 并 的 诊 断标 准 , 选择 符合 冠心 病 诊 断标 准 的 7 例 患 进 行 回顾 分 析研 究 , 随机 分 成 治 疗组 与 对 照 组 , 并 2 并 治疗 组 在 常 规 治 疗 基
116放 射 性 核 素 心 血 管 造 影 ..
它可 迅速 测定左 室射血 分数 . 并
1. . 1早 期 检 查 先 询 问病 史 , 细 咨 询 回顾 , 及 时 注 意 左 心 衰 1 仔 并
的 一 些 隐性 早 期 表 现 , 夜 间 是 否 阵 发 性 呼 吸 困 难 或 睡 眠 中憋 如
反 映 室 壁 节段 运 动 情况 11 . 7修 改 过 F a i g a 后 标 准 的 次 要 条 件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 m h m r n
醒 、 否 有 劳 力 性 气 促 、 静 脉是 否 充 盈 及 搏 动 增 快 、 是 否 肿 是 颈 肝
大等 。
肺 活 量 降 低 或 者 是 最 大 肺 活 量 的 13 心 动 是 否 过 速 . 定 心 /; 测 率 ≥10次 ;按 心力 衰 竭 疾 病 的 患 者 治 疗 5日内 的 体 重 减 少 > 2 4
冠 心 病 心 力 衰 竭 是 冠 心 病 所 引 起 的 心 力 衰 竭 , 发 生 在 冠 常 心 病 心 绞 痛 、 律 失 常 、 肌 梗 死 之 后 , 可 由 隐 性 冠 心 病 发 展 心 心 也 而 来 , 冠 心 病 的 主 要 死 因 , 占冠 心 病 死 亡 比例 的 4 %左 右【, 是 约 O “ 同 时 也 是 各 种 心 脏 病 的 的 严 重 阶段 . 床 上 可 分 为 急 性 和 慢 性 临

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摘要】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急性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药物组合。

本文通过研究方法、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机制探讨和临床应用指导等方面对该药物组合进行了全面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治疗急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

该药物组合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肯定,副作用较轻,临床应用广泛。

机制探讨部分揭示了富马酸比索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使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总结了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急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整体而言,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项,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富马酸比索洛尔,曲美他嗪,急性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安全性评价,机制探讨,临床应用指导1. 引言1.1 概述急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富马酸比索洛尔和曲美他嗪是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分别通过降低心率和扩张血管来治疗心衰和冠心病。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临床治疗指导。

首先介绍研究方法,包括研究设计、对象选取和观察指标等;其次分析临床疗效,比较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与单药治疗的效果;再者评价安全性,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然后探讨机制,解释这种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最后给出临床应用指导,总结使用这种联合疗法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通过本文的全面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在急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及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2. 正文2.1 研究方法为了评估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我们设计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

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护理查房

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护理查房

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护理查房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护理查房引言:本次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份详细的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护理查房模板,以帮助医务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该模板将涉及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护理观察项目、护理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在文档结尾提供涉及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等信息。

一、患者基本信息1. 姓名:2. 性别:3. 年龄:4. 民族:5. 住院号:6. 入院日期:7. 主治医师:8. 病床号:二、主诉(详细记录患者的主诉,包括疼痛部位、程度、发作频率等信息)三、护理观察项目1. 血压(记录患者的血压情况,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观察是否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等情况)2. 心率(观察患者的心率是否正常,记录每分钟心率数值)3. 呼吸(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信息)4. 体温(记录患者的体温,观察是否存在发热等情况)5. 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观察是否存在低血氧饱和度的情况)6. 心电图(记录患者的心电图结果,并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心电图的情况)7. 尿量(记录患者的尿量情况,观察是否存在少尿或多尿的情况)8. 氧气吸入情况(记录患者的氧气吸入情况,包括吸氧方式和浓度等信息)9. 疼痛评估(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包括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等信息)四、护理措施1. 给予药物治疗(详细记录给予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名称、用药剂量等信息)2. 观察心电监护(详细描述心电监护情况,如出现异常心电图迅速报告给医师等)3. 监测静脉输液情况(记录静脉输液的种类、速度、剩余量等信息)4. 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详细记录测量的时间、数值,并进行评估)5. 监测氧气吸入情况(观察氧气吸入的效果,如必要时调整吸氧浓度或方式)6. 心理护理(提供情绪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等心理护理措施)7. 安全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如防止跌倒、滑脱等意外事件的发生)8. 教育宣教(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常识,提醒其合理饮食、注意休息等)五、注意事项(列出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如患者过敏史、禁食禁药等)1. 防止过敏食物或药物接触;2. 避免劳累,保持充足休息;3. 饮食宜低盐、低脂、高纤维。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与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与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胸痹(冠心病一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中医病名:胸痹心痛病西医病名: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1版2008年7月1日)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二)症候诊断1.气虚血瘀证:胸痛、胸闷。

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

2.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或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3,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面色少华,时有盗汗、舌红少津、苔白脉细。

4.痰阻血瘀症:胸脱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

舌苔白腻脉滑。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气虚血瘀证:1.治法:益气活血方药:定痛救心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细辛、高良姜、革拨、白芷、丹参、桃仁、红花、川茸、赤芍、党参、白术、云苓、甘草。

中成药:养心氏片2.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方药:定痛救心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细辛、高良姜、革拨、白芷、丹参、桃仁、红花、川茸、赤芍、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等。

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3.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药:定痛救心汤合生脉饮加减。

细辛、高良姜、革拨、白芷、沙参、麦冬、五味子、丹参、红花、川茸、赤芍、;如偏阴虚火旺证,见烦渴、失眠、舌红少津,可加清心莲子汤:桅子、淡豆豉、莲子心。

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益心舒5.痰阻血瘀证治法:通阳泄浊,活血化瘀方药:定痛救心汤合瓜篓蓬白半夏汤。

细辛、高良姜、革拨、白芷、瓜篓、萩白、半夏、桃仁、红花、川茸、赤芍等。

中成药:通心络胶囊(二)辨证选择静脉注射剂选择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如红花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益气复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心电图结果分析 魏亚娟

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心电图结果分析 魏亚娟

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心电图结果分析魏亚娟心电图是临床上诊断心脏疾病的主要方法,不同的心脏疾病心电图的表现也不相同,本文中对在我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280例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280例,其中男性患者154例,女性患者126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9.50±3.50)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闷、喘憋、心悸、气短、前胸后背疼痛等情况发生。

1.2方法28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均处于平静心理状态,安静躺在诊疗床上,在连接导联部位涂擦电膏,良好的连接各个导联,开始操作,并且详细观察各个导联的图形,完成后断开各个导联,整理好患者的衣裤。

对获得的心电图进行图形的观察和分析,依据《临床心电学》的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诊断。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280例患者的心电图均显示心肌缺血280例(100.0%):(1)以R为主导联S—T下移约0.5~0.15mV:(2)以R为主导联T波低平24例,双向16例,倒置0.1~0.3m V有60例。

急性心梗患者20例(7.14%):①2例Ⅱ、Ⅲ、AVF呈Qr,其Q>r 1/4电压,时间≥0.04秒,T波倒置。

②5例V1-3呈QS型、且T波倒置。

心律失常患者45例(16.07%),左心房负荷增加患者72例(25.72%):①V1负向值>-0.04秒,深度>1mm:②Ptf绝对值< -0.04秒mm?S;③PⅡ时间≥0.11秒,出现双峰、峰值>0.04秒。

左心室肥大患者56例(20.0%):①QRs电压改变:Rv5.6≥2.5mv,RI+SIll≥2.5m Y,RII、Ⅲ≥1.5 m V,AVF≥2.0m V。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

心衰的知识点总结1. 心衰的定义心衰是一种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疾病,导致身体各个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氧和营养。

这些器官包括肺部、肾脏、大脑和肌肉组织等。

心衰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系列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综合结果。

心衰通常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结果,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

2. 心衰的类型心衰可以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两种类型。

左心衰通常是由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疾病引起的,导致左心室泵血功能受损。

右心衰则往往是由左心衰、肺部疾病或右心瓣膜疾病引起的,导致右心室泵血功能受损。

3. 心衰的症状心衰的常见症状包括气短、乏力、水肿、心悸、胸闷、咳嗽、体重增加和食欲不振等。

这些症状通常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生命威胁。

4. 心衰的原因心衰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炎症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等。

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饮食不良和缺乏运动等,也会增加心衰的风险。

5. 心衰的诊断心衰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一些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和心脏核素显像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心衰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6. 心衰的治疗心衰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断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等。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衰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或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

此外,积极控制血压、限制盐分摄入、戒烟戒酒、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进行适当的运动也是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

7. 心衰的预防预防心衰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如控制高血压、管理糖尿病、预防冠心病等。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心衰的重要手段,包括戒烟、限制饮酒、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等。

8. 心衰的护理心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饮食、运动、药物使用和注意休息等方面。

同时,家庭成员也需要加强对心衰患者的关爱和护理,如定期监测体重、饮食控制、药物管理和情绪支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衰与冠心病
急性心脏病发作、心源性休克、猝死……种种令人恐惧的事情,可能都源于一种疾病——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俗称心衰)是所有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目前仍是不治之症和顽难之症。

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我国心衰的发病人数也在迅速攀升。

据心内科专家指出,心衰已成为一个流行性疾病,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如果能够做到早预警、早诊断和早干预,不仅可以改善预后,使患者获益,还可以减轻医疗负担。

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患者从仅有危险因素到心肌重塑,从出现心衰症状到体征进展为难治性心衰,是一个进行性持续发展的过程。

该病症状多变,慢性患者代偿期可以没有症状,多数急性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心衰是一个综合征,由不同临床表现的征候群组成,包括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全身性水肿、心源性休克;慢性心力衰竭;心源性恶病质;猝死。

心衰不仅仅是大家所熟知的西方国家的“流行病”,我国近年也大有流行的趋势,特别是老年人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心衰患者的数量已高达2250万人,并且仍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递增,且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在美国,心衰的患病率为1.5%~2.0%,每年大约需要56亿美元用于心衰的治疗。

欧洲心衰患病率为2%~3%。

我国成年人心衰患病率约为0.9%,有近500万心力衰竭患者,约占全世界的1/4。

心力衰竭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引起心衰“流行”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人数增多(西方国家在下降)及冠脉介入技术的发展,使更多冠心病存活患者发展成为慢性心力衰竭;二是心衰的治疗发生了极大的改善,更多病人得以延长寿命;三是人口的老龄化。

心衰是一种老年性疾病,但中年人的发病趋势在增加。

近年,冠心病已成为心衰最常见的病因。

病人开始时可能表现为急性发作,过后保持几年稳定,也可能反复发作出现失代偿慢性心衰。

每次发作后,心肌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左心室功能损害逐渐加重恶化。

通常情况下,发作会逐渐频繁,症状不断加重。

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因此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阻断其进展尤为重要。

目前,可以用植入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辅助装置等多种手段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心衰是可以预防的。

如果对那些仅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积极干预,则有可能预防左心室肥厚或右心室功能受损;如果对已有心脏结构性改变的患者积极治疗,则可预防和延缓出现心衰症状。

所以,心
衰的防治要从源头做起,要注意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肌凋亡和心脏重塑的防治。

此外,心衰患者通常有许多合并症,其中独立的高危合并症之一就是抑郁症,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据估计,抑郁症影响近一半的心衰患者,使患者增加了与社会隔离的概率,并干扰了心衰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体力活动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以及感知的能力、判断严重性的能力和根据症状做决定的能力。

因此,家人及医生都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如有异常应尽早到医院进行筛查,做到及时干预以改善预后。

近年,无论是心内科还是肾内科的专家,都开始重视心肾交互影响的问题。

心肾综合征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因心衰入院治疗的患者,常常由于肾功能日益恶化和利尿剂抵抗等,诱发或加重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导致死亡率增加。

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合并肾功能不全或肾脏疾病,已成为慢性心衰或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但是,目前心肾综合征防治存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等问题,这也是患者预后不好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的今天,多学科交叉合作尤为重要。

在防治心衰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科交叉,积极倡导关“心”护“肾”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