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评价系统的英汉社论语篇对比分析研究

基于评价系统的英汉社论语篇对比分析研究
基 于评 价 系统 的英 汉 社 论 语篇 对 比分 析研 究
张 玉 青
( 津职 业技 术 师 范大 学 天
中图 分 类 号 : 1 H3 4 文献标识码 : A
天津
302 ) 0 2 2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0 1 1 — 2 — 2 1 7 — 8 4 2 1 )3 1 3 0
fa wo k o pp a s ls se I i a s ho e t t he t dy r me r f a r ia y t m. s lo t p d ha t su
2 研究 方 法
语 料 收集 : 保 证 英 汉 语 篇 的 可 对 比性 及 研 究 的 效 度 , 为
Abs r t tac Thi p pe a tm p s o n esi ae he e lz to s a r te t t i v tg t t r a ia in
本研 究将在评价系统 的理论框架 内分析英汉 社论 语篇
中态 度 资 源 的分 布 特 征 并 比 较 异 同 。我 们 也 希 望 通 过 本 研
和权威性 的主流报纸《 民 日报》 《 人 、光明 日报》 《 、 纽约时报 》 和《 华盛顿邮报》 。具体语料为上述 四家报纸从 2 1 0 0年 1 月 到 8月的 1 0篇关于 国内政治 的社论文章 , 中英汉语篇各 其
5篇 。
1 理论 背景
在 H ldy创 立 的 系 统 功 能 语 言 学 中 , … 语 言 的纯 a ia l 他 把 理 功 能 分成 : 念 功 能 、 际功 能 和 语 篇 功 能 。T o po 口 概 人 hm sn 指
究进一步检验将评价 系统理 论应用于汉语语 篇分析的可操 作性 , 明评价 理论 是分析作者立场 的有效工具 , 证 为解读政

英汉语篇衔接中省略的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衔接中省略的对比研究

略 。英 汉语 言 中都 有 主语 省略 、 语省 略 、 谓 宾语 省 略 等 现 象 , 是 在 各 自的 运 用 中既 有 共 性 , 有 差 异 性 。通 过 对 但 也
比 两种 语 言 中省 略 的 应 用 , 汉 两 种语 言 形合 及 意合 的 特 点及 其 背后 折 射 出 的 中 西方 思 维 模 式 差 异得 到 了体 现 。 英 关键 词 : 略 ; 接 ; 合 ; 省 衔 形 意合 ; 异 差 中 图分 类 号 : 3 H0
编码 的负担 , 而且 可 以使 听 话 者更 加轻 松 有效 地 解
M a. 2 r .。 O11
文 章 编 号 : 6 1—3 5 ( 0 1 0 l7 7 3 2 1 ) 1—0 2 0 2—0 4
英 汉 语 篇 衔 接 中省 略 的 对 比研 究
杨 春 春
( 京 工 程 学 院 外 语 系 , 苏 南 京 , 1 1 7 南 江 2 16)
摘 要 : 略是 英 汉语 言 中的 一 种 常 见 现 象 。 省 略 共 分 为 三 种 主 要 类 型 , 名 词 性 省 略 、 词 性 省 略 和 小 句 性 省 省 即 动
后简 洁明快 , 读起来 比未 省略 重 复成 能
省略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替 代 现 象 , 称 作 零 替 代 被
韵味 。
从 语篇 的层 面上来 说 , 略可 以通 过 省略 结构 省 与被 省略成 分之 间的 预设 使语 篇 前后 衔 接 , 现语 实 言简 洁的 目的 , 从而 成 为语 篇 中各 句 子之 间 的联 系 纽带 。从信 息 的角 度来 看 , 省 略 的成 分 所指 代 的 被


( 我从 ) 京( ) 南 来 。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刚性与柔性通过学习语言与文化和前一章的综合语与分析语,我对英汉对比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带领下本章的内容更让我受益匪浅。

课堂篇刚性表达那些英语语法概念的曲折形态,英语句法结构的刚性表现在:1、英语的句法结构必须是主谓结构,即主语和谓语必不可少,省略除外(英语的省略也有刚性,即有严格限制。

a、条件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以省略b、祈使句中c、并列句中d、感叹句中。

)。

2、主谓之间通常具有逻辑关系。

3、英语的句法结构严格分为五个基本句型,它们规定了基本句型要素必不可少以及顺序和语序。

4、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是形合意合,汉语是形散意不散,英语将两个有关系的实体词用关联词或曲折形态表现出来,汉语只需将实体词连接在一起。

世界是以人的方式所认识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不可知的,语言的结构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结构。

英语学家认为词没有定类,汉语学家认为词有定类,,其实词有所指,但无定指。

汉语喜欢用具体的事件去揭露一个普遍的规律,如,上梁不正,下梁歪。

从语义学上讲,句子是语篇的最小结构,完成交流目的,词是最小的可独立使用的有意义的单位。

从语用学上讲,句子的功能是表达陈述、命令、问候、承诺、拒绝。

语用学意指另有用意,并且是隐含的,需要仔细分析,即言外之意,隐含之意。

语义学意指表面所陈述的事情。

句法学研究某个句子的表达和规律。

句子是词按规律组合起来的,词的意义是概念和职称,句子从语义学上讲是概念组合结构,是述谓结构:变元+谓词,从句法上讲是主谓结构。

同一意思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即使表达方式、句法结构不同,但在语义学上都是述谓结构。

隐喻逻辑即共性逻辑是指在弄清楚原始意义的基础上根据与原始意义的某些共性而产生多个新的意义,这种逻辑能非常有效充分的利用已有的词汇资源。

人们的行为是向着目的地前进走动的过程,没有隐喻,人类无法生存和表达。

语言的表达方式是设计出来并不断改进发展的,汉语缺乏形态标记,只注重使义词,而英语减少对语境的依赖性且逻辑性强,注重关系词。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 224 -校园英语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沈阳医学院/刘茹【摘要】语篇研究的核心是语言衔接,衔接手段分为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

硬干语篇语法衔接手段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本文主要探讨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对比和英汉语篇语法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语篇语法 衔接手段 对比一、语篇的衔接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分为替代、省略、照应、连接和词汇衔接五类,前四类属于语法衔接手段。

语篇是指一个语义完整、不对长度有要求的书面语或者口语的段落。

语篇的衔接就是利用各种衔接手段将语篇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有效的语篇衔接手段决定了新组成的语篇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现如今,语篇理论也被大量应用于翻译研究中,由于语篇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有效应用,使得翻译单位开始由词语、句子转移到了语篇中去,因此,语篇的有效衔接在英汉翻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对比英语和汉语都具有各自的语法系统,在英汉互译中甚至还有语法上的冲突,也就是说,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各有不同,但是衔接手段的使用方式、使用频度和使用范围也都各有千秋。

1.替代。

替代是指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或几个词,替代不仅有效避免了表达上的重复,而且还使得语篇更加紧凑。

替代分为从句替代、名词性替代和动词性替代。

(1)从句替代。

从句替代就是指替代整个从句,英语中主要用if not 或者if so 代替条件从句,用not 或者so 替代充当宾语的that 从句,汉语中常用如此、然代替从句。

但是汉语中从句替代词的使用频率远低于英语中从句替代词的使用频率。

(2)名词性替代。

名词性替代是指用替代词代替名词或者名词词组的中心词,英语中常用one,ones 等词作为名词的替代词,而汉语中则没有固定的名词替代词。

(3)动词性替代。

动词性替代是指用替代词代替谓语动词,英语中常用动词do 和替代句型sb+be/will/have/do+主语和so+主语+be/will/have/do 来实现替代,干、弄等词可以看做是汉语中的动词替代词,汉语中的动词替代词的使用频率低于英语中的动词替代词。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

It has long been maintained that it was only during his Harvard graduate years that Eliot developed his interest in primitive cultures. 人们长期以来坚持认为,艾略特对原始文化的兴趣是 他在哈佛读研究生的岁月里培养起来的。
(“女人什么时候最美”《英语沙龙》1999/8,19)
She is very charming when singing “Hand in Hand” in a duet with her life-long companion. White-haired and wrinkled, she may be one of our grannies, a perfect image of kindness as she is often described. The furrows ploughed by time deny replenishment with cosmetics, for they are fertile soil radiating the fragrance of history. A female is most beautiful when she is in tears that reveal her innermost love. Tears are gifts bestowed by God to all living things of sensitivity, especially a woman, for they serve as an outlet to her pent-up feelings. When love is crystallized it turns into tears to convey messages of the heart.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内容一、引言二、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2.综合语与分析语3.刚性与柔性4.形合与意合三、课堂篇四、疑惑篇五、结语英汉对比研究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趋势和必然。

英汉语言对比(精编课件).ppt

英汉语言对比(精编课件).ppt
例子: (1)A: I’ll have a cup of black coffee with sugar, please.
B: Give me the same, please.(语法功能性名词替代) 译文: A:劳驾,我要一杯加糖的清咖啡。 B:请给我也来一杯。(词汇衔接中的重复)
(2)A:Do you think he was too serious? B: Yes, I think so.(替代一个完整的陈述分句)
精品课件
重分析
她们或许是我们的奶奶,满头银丝,满脸皱纹,世人多用“慈 祥”去形容她们,但很少有人能品味皱纹背后那岁月与历史 浮过的幽香。她们无须再用铅华刻意雕饰,我却分明看见她 和她的老伴共同演出那首动人的歌—《牵手》。 眼泪是上苍对一切感情动物的馈赠,爱为心之声,泪因爱而凝, 留泪是女人爱的宣泄,情的倾诉,女人流泪时最美。 (“女人什么时候最美”《英语沙龙》1999/8,19)
together , 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 • 分析: • 交替性同构只在第1、2句,第3句主要靠词汇重复和指称实现衔接。而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一句虽仍与前两句同构,但其衔接作用已大大降低了。
精品课件
2. 词汇连接的差异
•词汇连接指的是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 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据此, 应明确把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种种关系统称为语义 的重复同现,并把各种指称关系(属于语义上的同一性的前 后照应和上下指等)归入词汇连接。在此基础上,下面就从 语义的重复同现(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相似、分类 等)和指称照应两方面来探讨英汉语篇词汇连接的差异。
语言的连贯与其语言特色往往是同一语言的两面。

英汉对比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最新教育文档

英汉对比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最新教育文档

英汉对比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比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此篇文字正是讲明了英语和汉语对应学习的基础与重要,并且从各个方面阐述了英语和汉语对应学习在我们的英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人们了解世界观察世界有很多的方法,而互相比较是这许多方法之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比较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

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1992)。

英语与我们母语汉语的比较对比是以这种理论为最基本的根基,对英汉做互相比较的分析,找出他们之间存在的共同相通之处和区别,在长久以来的英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日益意识到了英汉对比对我们英文教学的重要性!一、英汉对比研究的理论基础其实,所有语言的相通之处就是英语和汉语对比学习的根基与先决条件,没有相通之处就没有比较的必要。

人们的生理和生存空间的共同性首先决定了人们大脑思维也具有相通性。

所有的语言和人们大脑思维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相通之处,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就是通过大脑思维后的声音体现。

因此,人们的所有语言存在的一切规律都必然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人类语言的共性大体可分为形式共性和功能共性两大类。

前者如语序、否定形式等,后者如达意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等。

再就是,根据所有语言学习时得出的互相迁移的理论而言,在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具有的底蕴对将要获取的新知识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学习语言知识时,迁移的理论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两种,当我们学习的汉语的许多特征跟要学的外语比较接近或一样时,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正迁移”,对这些外语的学习会产生比较好的影响;适得其反,假如我们的汉语的特征与要学习的外语不同而且反差比较大的话,那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利于我们学习的“负迁移”现象,极大的妨碍我们对语言的学习。

二、英汉对比研究的必要性国内外学者前辈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语言对比方法的重要性和英汉对比研究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汉语省略作主语和宾语的代词 • 零前指zero anaphora •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 买这座大
房子时,孩子们还在上着学,如今 都成 家立业了。(《枣核》)
• My friend looked somewhat ill at ease when he told me this: At the time when he bought this big house, his children had all been at school. Now they had their own homes and jobs. (张培基 译)
• 解净收起图说:“大家出车吧,中午休 息的时候再看 ,就贴在这里。”(蒋 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
• Xie Jing folded up the diagram and said, “Now get moving. I’ll paste this up here and you can have a look at it during the midday break.”
• 当他抬起头来,见她一只手捂着胸口站 在那儿时,他的目光非常平静,甚至非 常和蔼。(翟象俊 译)--少
• 汉语物主代词的省略(他的,-的)
• As she spoke, she watched the muscles in his forearm flex when he shifted gears.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 照应的分类
• 前指照应(anaphoric reference,也称 回指照应):所指对象位于上文
• 后指照应 (cataphoric reference,也称 下指照应):所指对象位于下文
• Halliday& Hasan(韩礼德和哈桑) • 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 • 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 • 比较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
• 连贯(Coherence),是指以信息发出者和接 受者双方共同了解的情景为基础,通过逻辑推 理来达到语义的连贯。—语篇的“无形网络”
• 语篇参照(Intertextuality),是指文章的 类型、语篇表层体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的总体特 点及其行文格调和文体特征。
• 衔接和连贯功能多由词来完成,表示时 间、空间、因果、推论、转折、对比、
• 何兆熊(1986:26):在英语中,代词 前指是正常的、无标记形式;而在汉语 中,零式前指是正常的、无标记形式。
• (胡壮麟,1996:65-66):汉语使用 零式指称远比英语为多,并且由于汉语 是意合语言,零式指称不受句法限制。
• 汉语对第三人称代词的原词复现
• 潘文国,1997:350:英语倾向于使用 代词等替代手段,而汉语倾向于使用原 词复现等重复手段。
• 他 双手插进 口袋,然后耸了耸 肩。
• He put his hands in his pockets and then shrugged his shoulders.
•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 揣起保单, 拉起 车,几乎要哭出来。(老舍《骆驼 祥子》)
• Xiangzi’s hands were shaking even more violently as he tucked the guarantee away and pulled his rickshaw out, feeling ready to burst into tears.
•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笑。可巧 黛玉的丫鬟雪雁来给黛玉送小手炉。 《红楼梦》
• Daiyu had been smiling rather cryptically as she cracked melonseeds. Now her maid Hsueh-yen brought in her little hand-stove.
• 人称照应:他,他们,她们
• 罗选民(2001:221):(人称照应) 在汉语中最常见的是使用第三人称单复 数形式。
• 王灿龙(2000:228):在现代汉语系 统中,人称代词‘他’是使用频率最高 的对应语之一。
• 英语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高 于汉语。
•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省略现象
• He looked up at her as she stood ther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nd on heart, looked quietly, almost in a kindly way. (Gone with the Wind)
照应等,也可利用重复、回环、平行结
构等修辞手法来实现,还可以利用词的 搭配和语义联想来实现。
• 照应 reference
• 在语篇中,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 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 指代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 应关系。照应是语篇中某一成分和另一 成分之间在指称意义上的相互解释关系, 使语篇在修辞上言简意赅,在结构上更 加紧凑,成为前后衔接的整体。
• 她一边说一边注视着他换档时 前臂弯曲 的样子。
• …when he looked up at her, something in his gaze stopped her dead on the threshold. (Gone with the Wind)
• ……当他抬起头来看她时,他目光中却 有某样东西使她一下子愣在了门槛上。
• 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 人似的自动掀启。(《枣核》)
• When it (the car) was three or four meters away from the garage, its door automatically opened as if it recognized its own master.
英汉语篇比较研究
• 语篇手段的组成 • 连贯coherence • 衔接cohesion • 语篇参照 intertextuality
• 衔接(Cohesion),也称词语连接,是指一段 话中几个部分在语法或词汇方面存在联系。中 联系可能存在于段落或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 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语篇的“有形 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