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图片的采集与保存_沪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

2.1 图片的采集与保存_沪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
2.1 图片的采集与保存_沪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

2.1 图片的采集与保存

一、基本说明

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二)

年级:高中二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学时数:45分钟(机房/多媒体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数字图像采集的方法。

2、理解图形与图像、矢量图与点阵图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出矢量图和点阵图。

3、掌握图形和图像常见的文件格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2、教学重难点:

图形与图像的概念;矢量图与点阵图的区别;图形与图像的文件格式。

3、教材内容分析:

上科技教育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第2章计算机中的图世界第1节,本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在计算机的多媒体世界里图形与图像的概念及文件格式,提高信息素养。通过准备大量丰富的图片素材,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学习图形与图像、矢量图与点阵图的概念,以及图形和图像的基本概念。

4、学情分析:由于在本堂课前学习过图片信息加工的一些基本知识,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这是一堂偏理论知识的课,学生很容易会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所以课前应该搜集好大量的,接近生活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图片素材,知识点之间进行对比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体验计算机中丰富的图世界。

5 教学过程描述

三、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特色与优点:

1、勇于挖掘和拓展课本知识。

2、教学准备充分,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讲解加操作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4、教学任务层次分明,适合各层次学生学习。

值得思考和改进之处:

对于理论讲解的课,为了不让课堂气氛沉闷,老师应该善于与学生互动,掌握提问的时机与技巧,注意肢体语言和表情,引导学生多思考,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归纳出知识点之间的规律,并学以致用。这些在平时上课中应该多思考总结,使自己的教学技术更成熟。

沪教版信息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明确信息的一般性特征; 2.情感目标:通过对信息特征的认识,知道信息交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什么是信息 2、掌握什么是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1、信息概念的理解 2、正确分析信息的特征 教学方法:课堂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信息 1、引入:

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学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学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学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学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 教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总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更确切一点,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 2、在做了上述讨论后,再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信息?回到信息的定义上,并说明信息定义的多样性,明确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个要素。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提出问题:古代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学生回答) 在古代,烽火的含义是为了报警有外敌入侵。但是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 这说明了信息具有载体依附的特性。同时大家要特别注意信息与信息的载体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 DOS:磁盘操作系统 CPU:中央处理器 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沪教版选修

图像的加工与处理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 2年级: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2节 5学时数: 90 分钟(网络机房)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了解图像的获取途径和图像加工工具的种类和特点,体会图像加工的意义 b、掌握图像加工的典型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跟随教师积极学习 b、通过小组互助学习,让学生充分的吸收和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使学生体验创作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并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 b、通过仔细认真的作品加工,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实践态度,并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c、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意识和版权意识。 2、内容分析: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上海科教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模块,本节课为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图像的加工与处理》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重要章节,是对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中《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深化和拓展。它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同时,本节内容操作性强,容易上手,学好本节内容,能够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处理方法和特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本节内容设计安排为两个课时,由于图像获取的途径和图像加工工具的选择等内容在必修模块中已经出现,为了避免过度重复,将这一节理论部分知识进行略讲,而将重点放在图像的加工方法上面。同时,将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把理论部分几个知识点串成一个简单逻辑关系,通过依次提出问题,引出各个知识点,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第一节课学习相关理论和重要处理方法,第二节课作为练习课,让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对前面所学的图像处理方法进行熟练和巩固,进一步体会如何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处理图片。 3、学情分析: a、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经过必修模块的学习,对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有所掌握, 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结构,此时的自我表现欲、创作欲比较强,同时他们具备了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和寻找答案的能力。 b、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自发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4、设计思路: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合理,对教材内

高中信息技术 网上收集信息教案 沪教版选修3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网上收集信息 一、基本说明 1模块:网络技术应用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5学时数: 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因特网的有关知识,将计算机连上到因特网。 掌握利用浏览器浏览信息的基本方法,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 学会保存网页上的文字、图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保存资料、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而掌握信息的搜索、存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并进行筛选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2、内容分析:介绍了常见的集中浏览器的种类,如何浏览网页,如何收藏网址,其中的搜索包括“分类目录”检索法,“关键字”检索法,进而缩小缩小搜索范围和精确查询,本节还包括如何保存网页、图片、网页中的部分信息及下载文件的方法。本节所学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大的作用。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感兴趣,具有一定的上网浏览信息、查找信息的经验,但水平差异明显,对网络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另外在快速查找相关主题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4、设计思路:考虑到这堂课学生的兴趣很大,而且应用性很强,不能按常规教学,先讲一下因特网基础课,向学生灌输什么是浏览器?什么是搜索引擎?什么是......?如果是这样,那学生很快就会不厌烦了。对于没有上过网的同学,可能会吓的不敢上了。如果再接着讲搜索,保存信息之类的,那么上网的同学因为懂就会懒得听,而没上过的同学看到内容很多,就觉的掌握不了,会产生反感。所以这节课我准备了以下,决定采取以下上法: 首先:让给学生展示一些他们喜欢的一些学习主题的范例,比如“中国足球”、“音乐先锋”......当然还可以让他们看看围绕这些主题制作出来的电子报刊。那么同学们自然会问这些素材从何而来?这时候我就收集素材,引入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向学生传授如何“连接因特网”、“利用浏览器上网”、“在网上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获取教案 沪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信息获取教案沪教版必修1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2章第4节后 5)学时数:45分钟(多媒体网络教室)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信息,掌握信息获取、保存信息的方法,并能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能够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并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信息获取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通过食品安全的实例,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与鉴别食品,培训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资源】 1.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大屏幕投影仪。 2.软件资源──常用软件,从教师机共享作业及素材到学生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第四节后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学生已经对信息获取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一个笑话引发的食品安全实例,引领学生经历获取与加工信息的实践活动过程,体验利用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教学重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教学难点】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组织】兴趣导入、自主分组、讲练结合、分层探究、任务驱动 【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1

解析法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解析算法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的学习,掌握用解析算法设计程序的基本思路。 (2)学会根据问题寻找恰当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的精神和态度。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用解析法设计程序,解析法是一种最基本的常用算法,在之前三种基本结构程序设计的例题分析中也曾使用过,该算法的分析也为今后的各种算法学习做好了准备。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解析算法的思想,能写出求解问题的解析式并用程序实现”,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学会分析问题,合理设计算法,建立求解问题的解析式”。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可视化编程的能力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这样就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算法的分析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一个测量树高的例子进行引入,用简单的例子分析解析算法,然后采用教材上的活动“求解铁丝问题”让学生掌握解析算法的实现过程,用“求岛屿面积”的实践环节巩固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分析归纳、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题 2’ 从A、B两点仰角的角度与两点之 间的距离可计算出MN的高度。 引出课题:解析法 探究学习 8’[学习任务一] 问题:MN是竖直于地面的物体, 其底部N不可到达。为了测量MN 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一条与MN 在同一平面的水平线线段AB为 基线,测得AB的长为a=20米, 在A点向M点张望的仰角α =38.4°,在B点向M点张望的仰 角β=22.8°。试设计程序计算高 度MN。 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一”(填 写电子文档) 1、问题分析:怎样写出计算表达 式。(请学生回答) 2、设计求解表达式MN=a/(1/tan β- 1/tanα)的算法。 (以下部分小组合作完成) 3、实现应用程序:老师提供程序 的可视化界面及不完整的程序, 要求学生程序填空,完善程序。 4、将程序输入到程序窗体的按钮 中并调试计算本题结果。附带计 算学校中一棵桂花树和一棵龙柏 的高度。 1、由α、β与a 推导出计算表达 式。 2、根据计算表达 式,分析解题算 法。 3、小组合作,填 空完成程序,交流 填空结果。 4、复制程序,调 试并得出运算结 果。 让学生在 老师的带 领下了解 解析法解 题的一般 过程。 学习小结2’老师提问:请同学说说求解任务 一的步骤是怎样的? 老师用流程图表示这个步 骤,提出解析法的概念。 了解解析算法的 概念。 让学生初 步了解解 析算法的 概念。 [学习任务二]求解“铁丝问题” “智力大比拼”活动: (1)一根长为6米,可制作一个 2平方米的矩形框,问该矩形长 和宽各为多少? (2)上面同样的问题,制作的面 积为2.1平方米,那么长、宽各 参与“智力大比 拼”活动。 产生计算机程序 解决问题与简单 人脑思维运算的 比较。 让学生参 与“智力大 比拼”活 动,产生冲 突,激发学 生学习的 兴趣。

高一信息技术教科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适用范围---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 任课教师:课时:1(40分钟)一、教材分析 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从整本书看:《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是概括性的,为后续的章节做铺垫。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从本节内看: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共分两部分:1.1丰富多彩的信息 1.2信息的一般特征。所以这里本着让学生体验为主的原则,来进行设计。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综合采取了讲授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讲授。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都不是零起点,对于基础模块所涉及的各种常用软件比较熟悉,学生欠缺的是没有对各种软件进行归纳分类,还没有跳出“计算机”的概念范畴,把“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概念混为一谈。 2学生刚刚跨入高中,相互还不是很熟悉,而且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表现自己,这又是他们在高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言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很好的迁移和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个人的信息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以及信息的其他特性:可伪装性、普遍性、相对性等,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 四、所用的教学资源及环境 (1)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资源: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 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小故事、图片等)、教科书、课程标准

高中信息技术 循环结构教案 沪教版选修1

VB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for…next循环语句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四节循环结构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 1.了解循环结构的构建。 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及其功能。 3.灵活运用for…next语句。 技能通过编写程序,让学生会运用for/next语句实现循环流程控制。 情感价 值观 1.通过问题和算法分析过程,促进逻辑分析能力的提高。 2.通过活动的实践,体验循环结构的构建和实现过程。 3.能够运用循环结构的知识和技能,阅读和欣赏更多的关于循环问题的程序。 教学 重点 循环结构的构建,运用循环语句实现对循环流程的控制。 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计算机阅卷及一个简单程序引出循环结构,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教师采用分析法、演示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气氛活跃,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复习引入]:同学们分组讨论:现在我们很多考试都使用答题卡,都是采用计算机阅卷,那么计算机是怎样阅卷,怎样进行这项重复工作的呢?学生议论纷纷,气氛 活跃 通过身边的事 例引起学生好 奇心,导出新 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题说起: 例1:编写一个程序:打印5行竖排的“*”。 如果是打印10行、100行、1000行甚至更多的竖排“*”,那我们用循环就很容易实现。 学生稍做思考 并编写出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End Sub 复习一下前面 所学内容,从 简单到复杂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文本信息的加工教案 沪教版 沪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文本信息的加工教案沪教版沪教版必修1 一、基本说明 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3章 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能对作品的版面、字体、字号等内容进行编辑加工,以清淅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②熟悉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表格功能,了解表格对信息描述的作用 ③通过学习“图说”事件的方法和工具,让学生体会不同形式的文本对信息描述的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 3、教学方法 采用分析归纳、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讲授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给学生展示几份漂亮的电子板 报学生听老师讲解并且 观看电子板报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讲授并提问对文字的概念、计算机对文本 信息加工所具有的特点及所使 用的软件,以及文本信息加工 的要点进行简单讲解及提问简 单问题 学生听、思考并积极回 答问题 让学生的对文本 信息的加工有一 个初步了解,以 及让学生保持学 习的兴趣 小组动手实践要求学生将研究报告的内容输 入计算机,并根据阅读报告的 学生动手实践并计论, 让研究报告能清晰表 充份根据小组合 作学习的理念进

1并计论对象特点,对报告的版面、字 体、字号等内容进行编辑加工, 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小组人员分 工情况表,教师巡视并适当指 导 达自己的意图,吸引读 者的注意力 行分组,只有让 他们动手去操 作、思考、讨论 印象才会深刻 演示作品请各小组派一名学生演示他们 的作品并进行讲解,并介绍他 们的分工情况,老师针对学生 演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 解,并询问其他学生是否还有 其他问题 小组的代表上台演示, 其他学生观看 让学生体会到成 就感,并学习借 鉴别人的优点 作品评价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指出 用表格来制作人员分工情况, 效果会更好 对所展示的小组作品 进行评价 学会学习别人的 长处,使自己得 到提高 教师演示制作“劝阻吸烟”主题班会活 动开展过程流程图 和老师一起动手操,这部分大部分学 生较陌生,教师 先演示能节约时 间 小组动手实践2 要求学生绘制理化生实验步骤 流程图 使用绘制概念图的软 件制作理化生实验步 骤流程图 加深学生认识 演示作品让做得较好的一组演示制作过 程 其他人观看学会借鉴别人的 长处 评价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对所展示的小组作品 进行评价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以及 本节课作品的情况及学生的表 现情况跟着老师回忆所学知 识,同时总结自己在课 堂上的表现 巩固所学的知 识,同时帮助学 生养成自我总结 的习惯 作业及对实践1、实践2的操作还不能熟练掌握的学生指培养他们的合作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获取教案沪教版必修

第2章信息获取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2章第4节后 5)学时数:45分钟(多媒体网络教室)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信息,掌握信息获取、保存信息的方法,并能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能够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并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信息获取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通过食品安全的实例,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与鉴别食品,培训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资源】 1.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大屏幕投影仪。 2.软件资源──常用软件,从教师机共享作业及素材到学生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第四节后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学生已经对信息获取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一个笑话引发的食品安全实例,引领学生经历获取与加工信息的实践活动过程,体验利用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教学重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教学难点】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组织】兴趣导入、自主分组、讲练结合、分层探究、任务驱动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资源的搜索教案 沪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搜索教案沪教版必修1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上海科教出版社第二章信息获取三、获取信息的方法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教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信息获取三、获取信息的方法 5)学时数:1课时 二、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信息资源的搜索》是上海科教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的教学,有效地获取信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技巧。这个课题是我们在上网查找信息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必备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网络的普及更加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对网络的许多操作都已基本掌握,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有的学生已经使用过搜索引擎,了解用搜索引擎来查找信息的方法;而有的学生不会使用搜索引擎,不了解搜索引擎的系统知识。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有效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让这些信息服务于自己的学习、生活,而搜索引擎的使用是学习的重点,所以学生学习的热情都很高,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能够积极动手实践,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两种不同的信息资源搜索方法。 2、理解两种搜索方法的不同特点和应用范围 3、学会正确使用关键字和多关键字组合进行信息搜索。 过程与方法: 1、用分类搜索法和关键字搜索法从网络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科知识的探究。 3、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快速、准确搜索网络信息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试用稿)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一.导言 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 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传媒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将为学生提供更为充足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所有课程的教学活动之中,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作为课程方案的宗旨,提出了要“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因此,对全体学生进行信息科技教育是落实新课程方案的重要保障之一。上海市的中小学已经全面普及了信息科技课程和基本实现“校校通”,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被广泛引入学科教学之中,信息科技课程已经进行了多种思路的改革试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改革就是在上述背景和基础上进行的。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科技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的作用,鼓励和规范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各种有益的试验,努力吸收当今世界上信息科技教育的新理念,在信息科技课程的理念、体系、内容、实施等方面探索新的突破,构建具有国际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符合上海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全新的信息科技课程体系,特制订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本载体,以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一起学为基本学习过程,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的重要的基础课程。 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既承担着让中小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信息科技的基础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容。由于这个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 信息获取课后辅导练习

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获取课后辅导 练习 第1题【单选题】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因特网,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因特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B、因特网资源丰富,包罗万象,需要的信息均能在网上找到 C、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性能、低成本的发展推动了因特网走进千家万户 D、因特网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采集信息工具的是( )。 A、照相机 B、扫描仪 C、电视机 D、摄像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于影片这样容量比较大的文件,下列可以提高下载速度的是( )。 A、网页上的直接下载 B、右击鼠标,选择"目标另存为" C、使用下载工具软件进行下载 D、通过复制来达到目的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同学想知道“地球自转方向”,通过网上搜索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顺时针旋转,二是逆时针旋转,其中比较可信的判断方法是( ). A、看查找的是否专业的、权威的、可信度高的网络科学数据库 B、由查询的结果多少而定,得出相同结论多的就是正确的 C、根据网站界面设计是否美观而定。界面设计好的数据比较谁确 D、看查找的速度如何,速度快的网站比较谁确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小明全家准备国庆长假去黄山旅游,他决定在网上搜索游览路线信息。他做决定的这种行为属于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哪一环节?( ) A、定位信息需求

B、选择信息来源 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并获取信息 D、评价信息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小明用IE浏览一个图文并茂的网页,地址栏信息为“https://www.360docs.net/doc/c416445272.html, /default.html”。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网页中图像的全部信息保存在default,html文件中 B、该网页的URL为“https://www.360docs.net/doc/c416445272.html,/default.html” C、网页内容是用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描述的 D、HTTP协议用于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输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在因特网上进行信息搜索时,经常要进行下面的哪个操作,来缩小搜索范围?( ) A、改变关键词 B、使用逻辑控制符号AND,使多个条件同时满足要求进行限制 C、换一个搜索引擎 D、使用逻辑控制符号OR 【答案】: 【解析】:

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沪科版)

高息技术(必修)教案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 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容和过程 1、引入 问:“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里都隐含着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 问:大家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从正面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 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容。 2、认识信息 任何事物都有多个侧面,信息也不例外。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讨论交流,阅读课本中关于信息的定义。课本: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等特点);2、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4、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不会丢失或改变)。 3、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信息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信息有哪些来源?信息有哪些载体形式?信息有哪些传播途径?信息有哪 些存储方式? 讨论交流,推导出信息的其他特性。如:传输性、概括性、真伪性等.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高中信息技术 网络资源下载教案 沪教版必修1

网络资源下载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3章/第一节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加工 5)学时数: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图片、网页、文件、保存文字的方法;学会Flash动 画和音频、视频等流媒体下载的多种方法与保存技巧; 能力: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 情感: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树立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 2、内容分析: 网络信息丰富多彩,它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不同的信息有着不同的传输协议,应采用不同的下载方法。本节主要介绍不同信息的下载方法与技巧。 3、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但熟练程度差别较大,经常上网或家中配置电脑且接入互联网的学生,掌握的网络知识较丰富,操作也较熟练,而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课时少,练习机会不太多,操作仍比较生疏,因而,教学中得统筹兼顾,因材施教。 4、设计思路: 从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引发学生们想拥有信息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网络信息下载的兴趣,接着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教学方式,逐步解决他们遇到的一个个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最后,通过综合应用,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 5、教学重点: Flash动画和流媒体的下载。 6、教学难点: 视频流媒体的下载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时间分配

谈话启迪导入课题 1’ 上节课我们已经探讨了信息的检 索方法及技巧,当你看到一幅幅美丽 的画面、动听的歌曲、精彩的影片时, 你是否想将这些有用的东西据为己有 呢?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 课题,这就是网络资源的下载。 参与讨 论、思考、 发言 通过耳熟能详的事物 切入课题,又通过与 学生互动交谈引入新 课,显得亲切、自然、 效果好 协作学习掌握新知 5’任务: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 届奥运会在北京顺利召开,请两人一 组在网上找到有关跳水、体操比赛项 目的图片、中国运动员获奖情况等资 料,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中。 思考: 保存网页时,有哪几种保存类型?你 更喜欢哪种方式?具体如何操作? 先建 立文件 夹,再完 成图片、 网页、动 画等信息 的下载 协作探究, 掌握新知识 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10’任务: 从网络上下载信息,常用的方法有哪 几种?并分别说明它们的操作规程。 提示: FlashGet是一款目前比较流行 的下载软件,除此之外,迅雷、影音 传送带、网络蚂蚁(NetAnts)、电驴 (eMule)、比特彗星(BitComet)等软件 也可轻松地网络信息下载到自己的电 脑中。 思考、探 究、学生 示范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当示范同学操作有问 题时,可针对性地解 决问题。 讲授新知理解应用10’ 不难发现,有些实时播放的流媒 体文件采用了特殊的传输协议,普通 的下载方法对它们无能为力,此时, 影音传送带具有较好的效果,它能下 载大部分流媒体文件。 实例: 下载北京29届奥运会开幕式的 流媒体文件。 任务: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下载流媒体 文件外,你还能找到其他方法下载这 些类型的文件吗?试试看。 观察、思 考、练习 通过老师的讲授,实 破重点和难点。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2017)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 (教科版) 2017

目录 1.1 信息及其特征 (1) 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4)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8) 2.2.1 搜索引擎 (10) 2.2.2 搜索技巧 (13) 2.3.1 文件及其类型 (16) 2.3.2 多途径下载文件 (19) 2.3.3下载效率的提高 (22) 2.4 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24) 3.1 信息加工概述 (27) 3.2 信息的编程加工 (30) 3.3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33) 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36) 4.1.2 字处理软件 (39) 4.1.3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42)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45) 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48) 4.2.3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 (51) 4.2 表格信息的加工(作业) (54) 5.1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5) 5.2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58) 5.3.1 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61) 5.3.2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63) 6.1 信息集成(1) (66) 6.1 信息集成(2) (69) 6.2 信息发布 (71) 6.3 信息交流 (74) 7.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76) 7.2 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79) 7.3 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 (81)

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持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解法、分组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介绍“信息技术”这门课在高中阶段的概况,信息技术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的帮助;我校“信息技术”科目的相关的硬件、软件方面的情况及课程安排。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一:什么是信息? 1、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①从图1-1以及下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信息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