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汇编

最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汇编
最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汇编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

一、复习旧知

1、读词语。

裹蓬乱纳闷踱步冷不丁衣衫不整一撮胡子

蓄温柔穿戴埋头手把手一塌糊涂一张被单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设问导读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在不同人的眼中,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三、展示点评

(一)、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1、(童话故事里的走出来的人)

(童话故事中的人是虚构的,一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小女孩为什么会觉得爱因斯坦是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的呢?(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读一读,这句话写出了爱因斯坦的什么?(衣着)

他的衣着有什么特点呢?(不整齐,邋遢)

2、(不会整理房间)

你觉得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一塌糊涂)

一塌糊涂的意思是什么?(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乱得一塌糊涂,可以看出他……(不会整理房间)

爱因斯坦衣着不整齐,而且一点也不会整理房间,所以小女孩觉得他(不是最伟大的人)

(一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那小女孩认为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至少穿衣服得整齐,在她的眼里,最伟大的人应该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好。)

(二)、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

(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连爱因斯坦都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伟大的人,难道他真的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有人认为他是吗?(父亲)

(三)、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

(父亲听后兴奋的说:“孩子,你今天碰到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指名读好父亲的话,问:从他地朗读中,你感觉父亲的心情如何?他为什么会这么兴奋呢?

(在父亲看来,爱因斯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能够遇上这位伟人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看来父亲十分地崇拜爱因斯坦。)(伟大)

那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吗?拿起书本,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细细地读读课文,你一定能从字里行间得到启示。

80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1 简单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汇编语言运行、调试环境及方法。 2.掌握简单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方法。 3.熟悉调试工具DEBUG,并运用DEBUG 工具调试程序。 二、实验内容 根据下列要求,编写汇编源程序,汇编连接汇编源程序,并利用DEBUG 工具调试程序,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1. 若X、Y、R、W 是存放8 位带符号数字节单元的地址,Z 是16 位字单元的 地址。试编写汇编程序,完成Z←((W-X) ÷5-Y)?(R+ 2) 。 2.试编写一个程序,测试某数是否是奇数。如该数是奇数,则把DL 的第0 位置1,否则将该位置0。 三、实验报告要求 1.程序算法流程图。 2.源程序清单。 3.程序运行结果。 4.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实验2 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汇编语言运行、调试环境及方法。 2.掌握分支程序和循环程序的设计方法。 3.熟悉调试工具DEBUG,并运用DEBUG工具调试程序。 二、实验内容 根据下列要求,编写汇编源程序,汇编连接汇编源程序,并利用DEBUG工具调试程序,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1.编写汇编程序,统计某存储区若干个数据中英文字母的个数,并将结果在屏幕上显示。 2.从键盘任意输入一组字符数据,请编写汇编程序将该组数据加密后在屏幕上显示。参考加密方法是:每个数乘以2。(说明:本题的加密方法,同学们可以自己拟定) 三、实验报告要求 1.程序算法流程图。 2.源程序清单。 3.程序运行结果。 4.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实验3 子程序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汇编语言运行、调试环境及方法。 2.掌握子程序的设计方法。 3.熟悉调试工具DEBUG,并运用DEBUG工具调试程序。 二、实验内容 根据下列要求,编写汇编源程序,并利用DEBUG工具调试程序,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1.编程以十进制形式和十六进制形式显示AX的内容,并把两个显示功能分别封装成子程序dispDEC和dispHEX。 2.设在以EXAMSCORE为首地址的数据缓冲区依次存放某班10名同学5门功课的成绩,现要统计各位同学的总分,并将总分放在该学生单科成绩后的单元,并调用第1个程序封装好的子程序,以十进制方式显示统计情况,显示格式自行设计。请编程完成此功能。数据缓冲区参考数据定义如下: EXAMSCORE DB 01 ;学号 DB 89,76,54,77,99 ;单科成绩 DW ? ;该学生的总分 DB 02 ;学号 DB 79,88,64,97,92 ;单科成绩 DW ? ;该学生的总分 三、实验报告要求 1.程序算法流程图。 2.源程序清单。 3.程序运行结果。 4.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教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提笔即是练字时,我们只要写字就要认认真真地写,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端正。好,齐读课题。 二、预习展示(4分) 1.你对爱因斯坦有哪些了解呢,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激情补充:出示课件,爱因斯坦的头像。他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毕生潜心科学研究,他的相对论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科学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他这样一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和一个12岁的小女孩之间会发生哪些故事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

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4名同学。大家注意倾听,读后说一说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学生自由说,生补充,师引导说完整。(一天,小女孩不小心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天,小女孩又遇上了爱因斯坦教他怎样穿戴;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小女孩,邀请小女孩到他的工作室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从此,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三、精读感悟: 1.过渡: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第二自然段,看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把这些语句标画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你的感受。 (2)交流: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先读一读你标画的语句,再谈谈你从这里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同一个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感受,一个同学说完后你可以直接站起来说你的感受。(此环节,如何使学生能从语言文字中读出爱因斯坦的品质和把他的高尚品质通过感情朗读读出来是目的,不要把重点放在体会人的品格的感悟上。) A、“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生说平易近人或温和,教师相机板书:平易近人或温和。——是啊,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这位老人,可老人却抬起头,友好的冲小女孩一笑说,请你再读这句话。(指导读出平易近人,强调“不小心”)。(结果,课堂

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学习和了解TEC-XP十六位机监控命令的用法; 2.学习和了解TEC-XP十六位机的指令系统; 3.学习简单的TEC-XP十六位机汇编程序设计。 实验内容 1.使用监控程序的R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E命令修改存储器内容; 2.使用A命令写一小段汇编程序,U命令反汇编刚输入的程序,用G命令连续运行该程序,用T、P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情况。 3.学习联机使用TEC-XP教学试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 实验要求 在使用该教学机之前,应先熟悉教学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关闭电源,将大板上的COMl口与PC机的串口相连; 2.接通电源,在PC机上运行PCEC.EXE文件,设置所用PC机的串口为“l”或“2”,其它的设置一般不用改动,直接回车即可; 3.置控制开关为001110(连续、内存读指令、组合逻辑、16位、联机),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其它实验相同; 4.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主机上显示: 5.用R命令查看寄存器内容或修改寄存器的内容 1.用R命令查看寄存器或修改寄存器内容 1)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R↙;显示寄存器的内容 注:寄存器的内容在运行程序或执行命令后会发生变化。

2)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R R0↙;修改寄存器R0的内容,被修改的寄存器与所赋值之间可以无空格, 也可有—个或数个空格 主机显示: 寄存器原值:xxxx 在后面输入新的值0036 再用R命令显示寄存器内容,则R0的内容变为0036。 2.用D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 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D 2000↙ 会显示从2000H地址开始的连续128个字的内容; 连续使用不带参数的D命令,起始地址会自动加128(即80H)。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试题及答案合集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试题及答案》合集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试题及答案 1.对于有符号的数来说,下列哪个值最大(D) A:0F8H B:11010011B C:82 D:123Q 2.下列有关汇编语言中标号的命名规则中,错误的是(D) A:通常由字母打头的字符、数字串组成 B:标号长度不能超过31个字符 C:?和$不能单独作为标号 D:.号不可位于标号首 3.8088/8086存储器分段,每个段不超过(D ) A.64K个字 B.32K个字节 C.1兆个字节 D.64K个字节 4.寻址指令MOV CX, [BX + DI + 20]使用的是哪一种寻址方式(B)A:寄存器寻址B:相对基址变址寻址 C:变址寻址D:基址变址寻址 5.若AX= - 15要得到AX=15应执行的指令是(A ) A.NEG AX B.NOT AX C.INC AX D.DEC AX 6.8086/8088系统执行传送指令MOV时( A) A.不影响标志位 B.影响DF方向标志 C.影响SF符号标志 D.影响CF进位标志 7.若要求一个操作数中的若干位维持不变,若干位置?1?,可以使用(B)A:NOT B:OR C:AND D:XOR 8.下列指令中段默认为堆栈段的是( C) A.MOV AX,[BX+SI+10] B.ADD AX,ES:[SI] C.SUB [BX],[BP][DI] D. MOV DX,[1000H] 9.关于8086/8088微机系列,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D) A:一个存储单元由16个二进制位组成,简称字。

B:当存储一个字数据时,低字节放高地址位,高字节放低地址位。 C:在内存空间中,可以无限分配段,且段的大小不受限制。 D:段与段之间可以邻接,也可以重叠。 10.下列关于堆栈的说法,错误的是(D) A:以?先入后出?为原则。 B:栈区最高地址单元的前一个单元为栈底。 C:运行中SP寄存器动态跟踪栈顶位置。 D:压栈和弹出都是以字节为单位。 11.表示过程定义结束的伪指令是( A) A.ENDP B.ENDS C.END D.ENDM 12.BUF1 DB 3 DUP(0,2 DUP (1,2),3) COUNT EQU $-BUF1 符号COUNT等价的值是( B) A.6 B.18 C.16 D.9 13.下列标志位中,可以用来判断计算结果正负的是(B) A:PF B:SF C:DF D:OF 14.下列指令正确的是( CD) A. MOV [100H], [BX] B.MOV DS, ES C. ADD V[BX], CX D.MOV AX, 34H 15.下列哪个寄存器是属于指针寄存器(C) A:SI B:DX C:SP D:ES 二、填空题 (每小题4 分,共 20 分) 1.下列程序段求数组FLD的平均值,结果在AL中。请将程序填写完整(不考虑溢出) FLD DW 10, -20, 30, -60, -71, 80, 79, 56 _LEA SI,FLD______ MOV CX, 8 XOR AX, AX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解读】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中的第21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本文记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情感也易被激发。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积极提倡和推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型阅读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主线,引导学生从文中四位人物的语言探究问题,从而认识到爱因斯坦就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以及他热爱科学、珍惜时间、不拘小节的人格魅力,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用“一面……一面……”“只好”练习说话。 过程与方法: 1.质疑激趣法。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最有效的催化剂。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质疑,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2.提炼词语法。找出描写爱因斯坦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自读感悟,提炼关键词语,集中反映了爱因斯坦的品质。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效的是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阅读学习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教学难点】 感悟爱因斯坦热爱科学、珍惜时间、不拘小节的伟大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 教法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自读自悟法。教学时,以朗读作为重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有几次交往?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有着怎样的变化? (板书:2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谁来说说你对爱因斯坦有哪些了解? (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 3、爱因斯坦到底伟大吗?下面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文中的人物分别有着怎样的看法? [这是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以此研读文本,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上课伊始揭示研究主题,能使学生目标明确,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文本研读。] 二、精读课文,感知人物性格 一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自读课文,找出小女孩的父亲的句子。从这句话你感受到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选择题 (共72题) 1、 用于指针及变址寄存器的有()。 A、 AX,BX,CX,DX B、 SP,BP,IP C、 CS,DS,SS D、 PSW 考生答案:B 2、 完成把汇编语言源程序模块转换为目标模块的程序是()。 A、 编辑程序 B、 汇编程序 C、 连接程序 D、 调试程序 考生答案:B 3、 指令JMP FAR PTR DONE中的寻址方式属于()。 A、 段内转移直接寻址 B、 段内转移间接寻址 C、 段间转移直接寻址 D、 段间转移间接寻址 考生答案:C 4、 对于下列程序段: AGAIN:MOV AL,[SI]

MOV ES:[DI],AL INC SI INC DI LOOP AGAIN 也可用()指令完成同样的功能。 A、 REP MOVSB B、 REP LODSB C、 REP STOSB D、 REPE SCASB 考生答案:A 5、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IP寄存器中始终保存的是()。 A、 上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B、 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C、 正在执行指令的首地址 D、 需计算有效地址后才能确定地址 考生答案:B 6、 在汇编语言程序的开发过程中使用宏功能的顺序是()。 A、 宏定义,宏调用 B、 宏定义,宏展开 C、 宏定义,宏调用,宏展开 D、 宏定义,宏展开,宏调用 考生答案:C 7、 CPU要访问的某一存储单元的实际地址称()。 A、 段地址

偏移地址 C、 物理地址 D、 逻辑地址 考生答案:C 8、 AND、OR、XOR、NOT为四条逻辑运算指令,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 指令XOR AX,AX执行后,AX内容不变,但设置了标志位 B、 指令OR DX,1000H执行后,将DX最高位置1,其余各位置0 C、 指令AND AX,OFH执行后,分离出AL低四位 D、 NOT AX,执行后,将AX清0 考生答案:C 9、 完成对CL寄存器的内容乘以2的正确操作是()。 A、 ROL CL,1 B、 MUL 2 C、 SHL CL,1 D、 SHR CL,1 考生答案:C 10、 检查两个无符号数的关系,若要实现AL≥BL时分支去LOP1处,那么在“CMP A L,BL”指令后应跟的分支指令是()。 A、 JE LOP1 B、 JAE LOP1 C、 JC LOP1 D、 JGE LOP1 考生答案:B 11、 已知变量VAR为字型,则TYPEVAR=()。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的一个单元,《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正是其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撞、相遇并相处的过程,课文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以时间为顺序的系列生活片断。这几个小片断就像是一架架于街道某一角的摄影机中随机截取的几个镜头,生动而丰富。它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课文情节简单,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彰显人物的性格,学生可以从朴实的字里行间真切感受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伟大。设计理念:自主、开放的课堂不仅能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还有助于培养、提高他们在学习中探究、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会变得兴趣盎然,异常活跃。作为一堂课的引导者——教师,除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外,如果还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争辩点,开展一场精彩的课堂争辩,无疑会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高潮。课堂上,我让学生一直处于矛盾思辨的过程中,循着小女孩的质疑与爱因斯坦的功绩这一矛盾走进课文,依着生活实际“伟人”的形象与小女孩见到的爱因斯坦的形象这一矛盾探究课文,鼓励学生与资料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现实对话,与自己对话,在思辨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理有据,紧扣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不同角度、全方位感悟——“小女孩心中的爱因斯坦”“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从平凡之中见识伟大,最后形成自己心中的爱因斯坦。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能为爱因斯坦是否伟大进行辩解——因为潜心科学研究,没时间打理,因而生活不拘小节,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但依然谦虚好学、平易近人,所以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人格魅力在思辨中彰扬,人性的伟大在争辩中升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体现。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蓄”、“呵”,正确识记“裹、蓄”等生字字形。 2、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改写成剧本,并分角色表演。 4、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朗读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由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5、抓住爱因斯坦的语言、动作、神态学习人物外貌描写。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朗读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由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2、抓住爱因斯坦的语言、动作、神态学习人物外貌描写。 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自学课文中的七彩词语,重点关注生字新词。(连自主学习单词累计12个)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搜集资料:爱因斯坦人物简介(2条) 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课后问题: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一、聆听伟绩,直面“伟大” 1、同学们,看!出示诗歌:追求着简单淳朴的生活,致力于真理的执着探索,相对论,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和平论,唤醒了人民的团结心。他的贡献,让人类万世景仰,他的品格,与天地日月争辉,他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 2、知道他是谁吗?生齐答(板书:爱因斯坦) 3、结合前置性作业生简介爱因斯坦。(2条) 4、交流初步印象: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伟大的、无私奉献的、了不起的……) 5、观点对比、生发辩题:听,我们却听见一个女孩这样的声音——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1)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与特色: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写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的相识、相处,到最后成为了朋友的这一过程,从而展现了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潜心科学研究、富有童心并且乐于与孩子交往的这样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因而采用浅文深教的方法展开。学生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开始,自己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研究,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是一步一步地深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建构智能框架,在整堂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的发展与提高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重点难点: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他们相遇了几次?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三次相遇的不同。 学生自读后交流: 出示:“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二、精读课文揣摩人物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已经了解到课文三次描写了爱因斯坦的外表,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仔细读读着三处,你从爱因斯坦的外表感受到了什么?并且来谈谈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1、小女孩第一次见到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的?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 出示填空:“老人蓄着一撮________的小胡子,一双_________的眼睛__________在眼窝里,长着一头______________头发,穿的衣服__________, ,整个人就像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2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_1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学生字,能正确、工整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从中感受到 爱因斯坦的谦逊和对孩子的关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 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难点:感悟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热爱、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率真可爱。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在整体 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学生齐读名言)

2、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爱因斯坦) 3、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 (生: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4、小组代表发言。多媒体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 —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产生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爱因斯坦的课文。(板 书课题) 6、齐读课题。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他们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界爱因斯坦和一个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从中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1、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蓄:留着而不剃掉; 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读好人物对话,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品格。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介绍爱因斯坦的资料,了解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说说你心目中的爱因斯坦。(板书:爱因斯坦) 2、师述: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人却当了他这位大学教授的老师,是谁?(板书:小女孩)(小女孩叫苏菲)老师在这儿要说的是,苏菲就是一位上帝,至少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们会这么认为。请看例子: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下滑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

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 大学生们的希望,小女孩却做到了。(也可联系书上句子,句子见下: ①“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②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3、师:所以老师说小女孩是上帝!你们同意吗? 4、过渡: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从中又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文中找 找答案吧!(板书:与)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并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去,读通读顺课文。 二、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读文(按上面要求) A、老师在读的时候,都不自觉地要读错,大家读这些时要注意: 善意的提醒: 撮zǔo 冲chōng女孩一笑趿tā拉撞着zháo 踱duò步教jiāo我谈些啥shá你得dě学会 B、检查读文,评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当评委。)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三、初步理清条理 提示:按时间来划分。(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四、作业

新版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钱晓捷第1章习题答案

第1章汇编语言基础知识(全) 2010-10-18 19:32:40| 分类:答案集锦|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1章汇编语言基础知识 〔习题1.1〕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解答〕 CPU: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运算器执行所有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把指指令逐条从存储器中取出,经译码分析后向机器发出各种控制命令,并正确完成程序所要求的功能;寄存器组为 处理单元提供所需要的数据。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它用来存放程序以及程序中所涉及的数据。 外部设备:实现人机交换和机间的通信。 〔习题1.2〕明确下列概念或符号: 主存和辅存,RAM和ROM,存储器地址和I/O端口,KB、MB、GB和TB 〔解答〕 主存又称内存是主存储器的简称,主存储器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和使用的数据,CPU可以直接存取,它由半导体存储器芯片构成其成本高、容量小、但速度快。辅存是辅助存储器的简称,辅存可用来长期保存大量程序和数据,CPU需要通过I/O接口访问,它由磁盘或光盘构成,其成本低、容量大,但速 度慢。 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的英语简写,由于CPU可以从RAM读信息,也可以向RAM写入信息,所以RAM也被称为读写存储器,RAM型半导体存储器可以按地址随机读写,但这类存储器在断电后不能保存信息;而ROM中的信息只能被读出,不能被修改,ROM型半导体通常只能被读出,但这类存储器断电 后能保存信息。 存储器由大量存储单元组成。为了区别每个单元,我们将它们编号,于是,每个存储单元就有了一个存储地址,I/O接口是由一组寄存器组成,为了区别它们,各个寄存器进行了编号,形成I/O地址,通常 称做I/O端口。 KB是千字节、MB是兆字节、GB是吉字节和TB是太字节,它们都是表示存储器存储单元的单位。 〔习题1.3〕什么是汇编语言源程序、汇编程序、目标程序? 〔解答〕 用汇编语言书写的程序就称为汇编语言源程序;完成汇编工作的程序就是汇编程序;由汇编程序编 译通过的程序就是目标程序。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相遇。 教学准备:写有重点句子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思考: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学生自读。 3、检查自学情况。 4、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 5、再次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6、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上机过程及顺序结构与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实验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2017年10月26号 成绩 评阅人 软件学院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理解并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过程中的编辑、汇编、链接和调试等各个步骤,提高对汇编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汇编语言的掌握,通过上机练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汇编语言编制的程序上机调试、运行检验程序设计是否正确。熟悉和掌握编辑、汇编、连接和调试四个实用程序的使用方法,掌握调试程序中的几个常用命令的使用方法。熟悉其基本的指令操作,debug调试操作命令以及分支结构、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8 集成环境:Masm for Windows 上机地点:信息楼B405教室 三、实验的预习内容 预习的主要内容: 1. 使用DEBUG命令的方法; 2. 熟悉掌握从理论上定义数据的类型(即DB,DW,DD,); 3. 分支结构和顺序结构的步骤以及相关的指令; 4. 常用的标志位状态及相应的作用; 实验思路: 在对题目进行分析后,分析出解题方法,并做出与实验思路相对应的程序框图。依照程序框图的内容输入相对应的代码,最终在调试代码后,发现并解决一系列的汇编语言错误。进一步优化算法。实验之前必须了解十进制、十六进制和ASCII码之间的转换。预习查表法相关命令,掌握顺序程序的结构,从键盘输入数据的命令及显示到屏幕上的命令。 实验一: 题目1:将程序编辑、汇编、连接并通过集成环境中的debug调试,观察运行结果;用E命令修改指定地址的数据,再用G命令执行程序查看变化,用A 命令将加法指令修改成减法指令,再将其编译运行,查看寄存器值变化的异同。 题目2:分别用DB、DW和DD数据段9H,0FAH,41H,27H,编译链接之后生成exe文件,再用debug的r命令找到数据段地址,用d命令指定数据段地址,观察汇编后在机器内部对应的存储情况。 实验二: 先设置数据段地址和堆栈段地址;设置堆栈段指针;读取一个字符然后存储在AL中;用BX来存储AL中字符对应的数值;将BX中的值作为偏移地址;并在数据段中查找对应字符串;最终输出结果结束程序。 实验三: 先初始化数据段地址与堆栈段地址;设置堆栈段指针;然后将数据段中的data1放入AL中;读取数据段中的data2并判断data2是否大于0;然后读取数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

19*、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了解、积累本课新词。 2、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知大科学家平凡的一面。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更好地了解人物。 2、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感悟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大科学家平凡的一面,学习大科学家诚恳谦虚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的生活。 教学难点:感受大科学家诚恳、虚心、执着的品质。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第五单元的课文中,我们学习了人民警察—任长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爱心的大画家—凡·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再介绍一位大科学家(出示爱因斯坦头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教师板书:爱因斯坦)

2、教师简介“爱因斯坦”(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3、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关于他跟这个小女孩的文章(出示小女孩头像)。我们将从他与小姑娘的交往中感受爱因斯坦个性的伟大,感知伟人的平凡生活。(板书完整课题:19*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课文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读了课文,我们先来跟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交个朋友吧。(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点拨。)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复述课文:学生根据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复述课文,教师指导。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总结归纳。 2、出示问题: (1)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是怎样一副模样? (2)小女孩做了什么? (3)爱因斯坦有什么变化? (4)爱因斯坦为小女孩做了什么? 3、教师将问题卡发放给学生,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提问,各小组推选代表起来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四、归纳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

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文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难点: 1. 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 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爱因斯坦,去看一看他和小女孩之间发

生了怎样的故事。 2. 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来说说看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见面?(三次) 过渡: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次见面中去看看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二、第一次见面 1. 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去找找第一次见面时的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呢?(指名回答) 2. 出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鞋子。(齐读)提问:从这些外貌描写中,你觉得爱因斯坦怎样呢? (1) 他为什么不刮胡子呢?为什么头发蓬蓬的呢?联系我们生活中怎样的人才会这样呢?原来他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拘小节。(板书:不拘小节) (师:如果我们直接说爱因斯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你们会认同吗?可能不会相信,通过对胡子、眼睛、头发等细致的描写,会更加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科学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2) 爱因斯坦怎么把卧室里的鞋子都穿出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他可能思考问题太认真、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换鞋子。) 3. 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呢?在第一次见面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

小学语文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小学语文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回到家,她将碰到这老人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先生,你好!";小姑娘说,"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是吗?太好了!我打算请你到我那里做客。";小姑娘跟着爱因斯坦走进了他的工作室。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女孩这样说。"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于是,小姑娘手把手地教起了爱因斯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汇编程序与调试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DOS操作系统环境下的汇编程序MASM的使用、掌握DEBUG的基本命令及其功能。 二、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小程序,从键盘接收一个大写字母,存放到指定的内存单元BUFF1,并转换其为对应的小写字母,存放到指定的内存单元BUF2中。上机编辑、汇编、连接并运行该程序。 2. 输入源程序、汇编、连接并执行相应程序,并用DEBUG 实现以下操作: (1)用反汇编命令查看相应程序的可执行语句序列,分析其与源程序的异同,查看相应程序占用内存单元的字节数。 (2)用数据查看命令查看执行前的数据单元的内容。 (3)分别用P命令和T命令逐步执行程序,分析这两种方式的区别,记录“转换为小写字母”指令执行后的状态字。 (4)查看程序执行后数据单元的内容。 (5)查看0000:0000 起始的32个单元的内容。 (6)用汇编命令编写一个简单加法程序“3+5=8”,加数和结果分别存在内存单元NUM1、NUM2、NUM3中。 三、实验要求 学生要提前做好相关内容的预习(包括源程序的分段组织、DEBUG的系列命令等),熟悉被调试的程序(学生应当在本实验中自行设计一些汇编语言程序,其目的是熟悉相关编程环境的特性),并对程序的测试/调试过程(包括所用的编程环境命令、DEBUG命令等)作出详细计划。 认真完成实验,正确记录各项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 四、实验报告 写出各实验程序的测试/调试的详细过程(包括DEBUG命令的使用等),特别是要写出在DEBUG状态下编写、运行程序的过程。要系统给出各程序在测试/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要对程序在测试/调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相关的执行结果进行分析。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四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学习数据传送指令和算术运算指令的用法;掌握数据定义伪指令的格式,会用DEBUG 中的D命令观察DB、DW、DD存储数据的格式;熟悉汇编语言的基本框架,掌握编写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题 1、已知当前数据段中DADT1和DADT2开始分别存放若干字节数据,数据个数相同,编制程序检查两数据块中数据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在屏幕上显示1,否则显示0。 【参考程序如下】 DSEG SEGMENT DATA1 DB 'ABCDEFG3' DATA2 DB 'ABCDEF3G' CNT DW 8 DSEG ENDS CSEG SEGMENT ASSUME CS:CSEG,DS:DSEG START:MOV AX,DSEG MOV DS,AX MOV DL,31H LEA SI,DATA1 LEA DI,DATA2 MOV CX,CNT DEC SI DEC DI AGAIN:INC SI INC DI MOV AL,[SI] CMP AL,[DI] LOOPZ AGAIN JZ DISP DEC DL DISP: MOV AH,2

INT 21H MOV AH,4CH INT 21H CSEG ENDS END START 阅读程序,理解循环程序结构及执行过程,并改成串指令实现。 2 编写程序,将00H~0FH共16个数写入内存3000H开始的连续16个存储单元中。 三、实验报告 写出程序清单,记录运行结果。 改写串指令实现: DSEG SEGMENT DATA1 DB'ABCDEFG3' DATA2 DB'ABCDEF3G' CNT DW8 DSEG ENDS CSEG SEGMENT ASSUME CS:CSEG,DS:DSEG START:MOV AX,DSEG MOV DS,AX MOV ES,AX MOV DL,31H LEA SI,DATA1 LEA DI,DATA2 MOV CX,CNT C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