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生活与哲学》观点辨析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源于人们的思想。

【注】错误。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注】正确。

3、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注】正确。

4、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注】错误。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5、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一切看法和观点。

【注】错误。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6、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就是哲学。

【注】错误。把哲学简单化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7、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错误。有什么样世界观的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8、哲学是具体科学之和。

【注】错误。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9、哲学和具体科学都是对整个世界的研究。

【注】错误。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具体领域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研究整个世界的共性)

10、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注】错误。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或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1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错误。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真正(科学)的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注】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不能说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13、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注】错误。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14、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注】正确。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错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注】正确。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反映到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注】正确。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注】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6、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注】错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注】正确。

8、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这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注】错误。该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哲学的存在毫无意义。

【注】错误。唯心主义在根本立场上是错误的,但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10、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二者都把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注】错误。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11、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注】错误。该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2、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注】正确。

13、各种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思想总是附属于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

【注】错误。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阳光、空气等都是物质。

【注】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阳光、空气等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可以独立存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

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体现在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注】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个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二者都具有物质性。

5、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6、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无条件的。

【注】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7、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注】正确。

8、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就是联系。

【注】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并非所有联系都是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是规律。

9、规律是客观的、永恒不变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规律是客观的,但并非永恒不变的。规律是事物运动的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当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规律也会随之而变。

10、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或改变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注】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改造、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注】正确。

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注】正确。

3、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4、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5、只要有人脑和客观存在就会产生人的意识。

【注】意识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并非有人脑和客观存在就会有意识。

6、鬼神观念是人脑想象的结果。

【注】不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包括鬼神观念),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注】正确。

8、电脑也能思维,也有意识。

【注】思维、意识是人脑才有的机能。

9、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直接现实性和主动创造性。

【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10、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注】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正确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错误意识是对物质的错误反映。

1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注】正确。

12、每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注】正确。

13、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注】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注】该说法正确。

3、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5、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注】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二: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6、马克思主义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注】该说法正确,或者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8、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注】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许多认识中,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不同对象有不同的真理,不能笼统地说真理只有一个。

9、真理超出具体的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注】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相反。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

10、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注】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1、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注】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12、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不断推翻原来的真理,不断向前发展。

【注】真理超越历史条件,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但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注】联系是普遍的,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但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注】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注】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4、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注】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5、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注】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6、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

【注】正确。

7、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注】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8、部分能决定整体。

【注】关键部分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9、要用局部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注】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0、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注】“一定意义上“才是

11、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注】正确。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每个事物都是永恒发展的。

【注】具体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不是永恒发展的。

2、发展就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注】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3、新出现的、力量强大的、完善的、大众喜欢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一时力量的强弱、是否完善、是否被大众喜欢等作为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每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

【注】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5、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积极促进量的积累。

【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当量的积累有利于事物向前发展时,要积极促进量的积累;反之,当量的积累不利于事物发展时,则要控制量变。

7、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一种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只要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

8、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注】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9、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注】正确。

10、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注】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2、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注】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注】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注】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6、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注】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注】前对后错。二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9、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0、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注】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11、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注】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注】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3、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注】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的否定是来自外力的否定。

【注】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注】正确。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注】正确。

4、辩证的否定是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注】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注】正确。

6、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注】正确。

7、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敢于突破规律的制约,实现事物的发展。

【注】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制约,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注】正确。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联系,是否承认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是否承认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注】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注】正确。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因此,二者的变化、发展是完全同步的。

【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

【注】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

【注】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

4、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注】正确。

5、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6、国家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注】国家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7、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注】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8、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9、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注】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

10、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注】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根本动力。

1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

【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1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注】正确。

13、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注】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1、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注】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注】正确。

3、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注】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看物质贡献,也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

4、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社会意识。

【注】价值观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5、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注】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

6、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不同,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等冲突时作出的选择不同。【注】正确。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8、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注】正确。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都只能运用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注】还有经济、法律、行政等其他手段。

10、人生的价值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也可以在自我感悟和升华中实现。

【注】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1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注】正确。

1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13、理想、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注】正确。

高二政治备课组 2016.06.25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 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 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 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7.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 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 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 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4. 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5. 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6. 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高中政治选择题集锦

高中政治选择题集锦(一) 最佳选择题(每题有且仅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畅销全球的书籍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与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生活在迷宫之中,他们同时发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奶酪仓库,幸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奶酪不见了。嗅嗅和匆匆随变化而动,并寻找到了新的奶酪。而哼哼和唧唧则固守在逝去的美好幻觉当中,消极等待,抱怨不休。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唧唧重新走出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新的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郁郁寡欢,坐而待毙……。据此回答1-2题。 1.现实生活中“奶酪”随时有可能被人动了。这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A.平等性B.开放性C.竞争性D.基础性 2.求新求变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本能。下列做法符合该经营理念的是①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 结构②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③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④清理、 废除与WTO相违背的有关政策、法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露露集团最看重两件事,一是产品质量,二是品牌。产品是企业的灵魂,好的产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高质量的服务,也会对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3.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集中表现 B.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有形资产 C.保证优质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D.只要企业的产品质量好,就能使企业长盛不衰 4.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是 A.增大产品包含的价值B.提高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C.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D.减少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我们都有一种生活经验,作为一名消费者,购买商品尤其是购买一些高档消费品,总喜欢到一些有名气的商家购买该商品中的名牌产品。假若你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从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体验中应受到的启发是 A.这只是消费者一种“虚荣”心的体现,不必理会 B.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C.壮大企业规模,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打压其他产品,使消费者别无选择 D.通过广告手段为企业营造声势 6.近年来,不少商家为自己的产品打出“××运动会专用”、“××会议指定产品”的广告。商家这样做 ①增加了商品的价值量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③可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吸引消费者④是为了更多地获取利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观是完全以他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纸',事实上,主体的心灵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它没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认识能力,它具有遗传得到的心理本能结构,并用它来同化客观的信息。这段话表明 A.人脑天生有意识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8、大约在宋代,经丝绸之路之路来自中东的一批犹太人就居住在当时宋都开封,但现在自称是犹太后裔的人要求承认他们是少数民族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称,对承认犹太人为少数民族,找不到任何根据。这里的“根据”是指 A、民族所处的历史时代 B、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 C、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 D、民族的四个基本特 9、满族人入关,随着清政府300多年的统治,他们从语言,生活习惯,都跟汉人一样了,但他们仍认为自己是满族人不

高一政治下选择题易错点集锦

高一政治政治生活选择题易错点集锦 第九课 1.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指的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如果材料中出现 朝核问题、恐怖主义问题、霸权主义干涉他国内政,这些都属于和平问题。 2.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指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果材料 中出现南北贫富差距问题、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问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都属于发展问题。气候问题也属于发展问题。 ——要认真审题、正确判断材料中说的是和平问题,还是发展问题,排除干扰项。 3.注意几种说法: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错)世界多极化已经形成。(不对). 多极化正在形成.(对) 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困和饥饿问题。(对) 注意: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不能说明南北差距悬殊,因为中国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不能说是南北之间。但可以说体现了中国式负责任的大国或者中国积极实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等。 4.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简单的说:国际竞争的 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不单单是科技力与经济力的较量。 5.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它的表现是?见课本P106小字部分。 我们不和任何国家“结盟”(或“联盟”),不和任何国家局集团或者国际组织“结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只要材料中能体现我们同外国友好往来,友好合作、和平共处的,都能体现这个基本准则。 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第八课 1.主权国家的地位: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国际组织的地位: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2.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独立权:只要材料能体现我国不受别国干涉就是独立权。(如自由修改宪法、缔结条约等等);平等权:各国在法律地位上平等。(如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文件上使用本国语言文字等)。 3.所有的国际组织都发挥着积极作用。(错) 4.联合国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错) 5.主权和人权的关系:主权是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主权高于人权。 6.中国支持联合国的一切活动。(错) 7.联合国代表了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错) 8.联合国在某些问题上对各国政府有约束力。(错) 9.联合国能够解决一切国际争端。(错) 10国家之间为什么能合作?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不是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或者国家利益。 11.我们要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错!)应改为:我们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正当利益。 第七课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课本P75.(重点区分:谁是政治基础?谁

高中政治必修一非选择题知识点集锦

《经济生活》非选择题知识点集锦 一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 1 **价格的变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2 价值决定价格。 (技术进步等),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价值量下降,价格下降。 (成本增加等),价格上涨。 3 供求影响价格。 (技术进步等),供应增加,价格下降;(疫情等),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灾害等),供应减少,价格上涨;(节日等),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4 由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造成。(恶意炒作等),价格上涨。 二分析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 价格变动影响消费需求。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2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3 价格变动影响人们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 (1)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下降),其需求量会减少(增加),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减少)。 (2)如果两种商品为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下降),其需求量会减少(增加),导致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2 调节产量。 3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分析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客观因素: (一)根本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收入影响消费 1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 2 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未来收入预期增加,当前消费水平提高;未来收入预期减少,当前消费水平降低。 3 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降低;收入差距缩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三)物价水平影响消费 物价上涨,消费量减少;物价下跌,消费量增加。 主观因素: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和消费观(如绿色消费观)影响消费。 Ps:怎样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1 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

文化生活判断题(后附答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明文化因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2.文化现象的实质是精神现象,归结于社会实践。 3.文化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等静态的形式,还包括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等动态过程。 4.文化随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5.兔年新春,暮星和月,半人座流星雨上演新年天空,昭示着文化的独特之意。 6.文化决定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7.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产生经济效益。 8.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10.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12.处在较高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13.文化程度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15.原生态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6.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7.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决定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目标的确定和行动的选择。 18.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9.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0.东北人喜欢以酒会友,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1.“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认识文化的传承”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之中。 22.知识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 23.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4.文化是文人创造的。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判断题汇总

判断题100道 第一单元 1、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价格是由价值和供求决定的。(×) 6、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发物价上涨。(√) 7、当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通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8、气候、时间、习俗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9、等价交换原则贯彻在商品交换的全过程,体现在每次商品交换中。(×) 10、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1、人民币的币值与外汇汇率(如美元汇率)成反比,与本币汇率成正比。(√) 12、商品价格是在市场中形成的。(√) 13、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量,增加收益,使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4、优质商品价格高,说明商品质量决定价格。(×) 15、价格变化可以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16、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的需求量有可能会减少,其互补品的需求量有可能会增加。(×) 17、“物以稀为贵”的现象是指商品供不应求,“货多不值钱”的现象是指商品供过于求。(√) 18、消费时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是攀比心理的反映,是不健康的。(×) 19、适度消费要求我们避免盲目跟风和情绪化消费,要重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结合。(×) 20、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21、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小则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越合理。(×) 2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逐渐被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所以取代。(×) 23、商品交换的基础是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4、物价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因此,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人民生活水平影响很大。(×) 25、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此外,消费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和人们收入差距的影响。(×) 第二单元 26、生产和消费是互为动力的。(√) 27、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有利于提高了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8、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归根到底要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9、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30、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是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唯物论部分 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2、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正确说法: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正确说法: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错误)P38 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误)P38 7、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40 (错误)(正确的意识才对客观事物的发 展起促进作用) 8、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错误)P40 9、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错误)P40 1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正确说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 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正确说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的特点。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正确说法: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 1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正确)P41 16、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 17、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误) 18、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正确) 19、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错误) 20、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错误) 21、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错误) 2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 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正确) 24、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 认识论 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正确说法: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2、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②价值 ●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 ●影响价格因素:价值(决定或根本)、供求关系(直接)、气候时间地域等(间接)。 ●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居民收入与物价总水平(主要)、经济发展水平(根本)。 ●②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 ●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 ●社会主要矛盾 ●大力发展生产力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性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民经济主体。● ●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 ●劳动者享受权利 ●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商业银行基础业务: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主体业务、银行营利主要来源:贷款业务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 ●实行按劳分配的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国家组合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财政收入最重要来源:税收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税收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资源配置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市场调节局限性:①自发性②盲目性③滞后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加强宏观调控

高中政治选择题集锦(1)

选择题集锦 最佳选择题(每题有且仅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畅销全球的书籍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与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生活在迷宫之中,他们同时发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奶酪仓库,幸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奶酪不见了。嗅嗅和匆匆随变化而动,并寻找到了新的奶酪。而哼哼和唧唧则固守在逝去的美好幻觉当中,消极等待,抱怨不休。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唧唧重新走出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新的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郁郁寡欢,坐而待毙……。据此回答1~2题。 1.现实生活中“奶酪”随时有可能被人动了。这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A.平等性 B.开放性 C.竞争性 D.基础性 2.求新求变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本能。下列做法符合该经营理念的是①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②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③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④清理、废除与WTO相违背的有关政策、法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露露集团最看重两件事,一是产品质量,二是品牌。产品是企业的灵魂,好的产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高质量的服务,也会对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3.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集中表现 B.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有形资产 C.保证优质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D.只要企业的产品质量好,就能使企业长盛不衰 4.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是 A.增大产品包含的价值 B.提高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C.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D.减少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我们都有一种生活经验,作为一名消费者,购买商品尤其是购买一些高档消费品,总喜欢到一些有名气的商家购买该商品中的名牌产品。假若你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从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体验中应受到的启发是 A.这只是消费者一种“虚荣”心的体现,不必理会 B.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C.壮大企业规模,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打压其他产品,使消费者别无选择 D.通过广告手段为企业营造声势 6.近年来,不少商家为自己的产品打出“××运动会专用”、“××会议指定产品”的广告。商家这样做 ①增加了商品的价值量②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③可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吸引消费者④是为了更多地获取利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观是完全以他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纸',事实上,主

高中政治必修《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资料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唯物论部分 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2、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正确说法: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正确说法: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错误)P38 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误)P38 7、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40(错误)(正确的意识才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8、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错误)P40 9、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错误)P40 1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正确说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 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着的变化之中。 正确说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着的变化。 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特点。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正确说法: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 1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正确)P41 16、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 17、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误) 18、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正确) 19、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错误)

高中政治易错题(精华版)

学考判断题 注意:易错题归纳了高频的和典型的错误,防止一错再错的现象,帮助同学们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必须弄清每道错题的错因,不清楚的问题翻书。 经济生活部分 1、恩格尔系数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降低。() 2、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3、消费决定生产的水平。() 4、享受资料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消费的主体。() 5、消除收入分配的差距。() 6、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7、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增值。() 8、外币增值,有利于我国的出口。() 9、社会成员同步富裕。() 10、供求决定价格,价值影响价格。() 1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12、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1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5、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16、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7、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18、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19、股份制是我国公司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0、股票是一种债务凭证。() 21、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22、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23、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24、我们要把劳动作为唯一的分配尺度。() 25、世界贸易组织最基本的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26、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使用价值。() 27、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28、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29、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 30、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31、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32、“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了价值决定价格。() 3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3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个别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下降。() 35、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6、生存资料消费即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消费。() 37、消费结构是指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 37、恩格尔系数下降,食品支出越来越少。() 38、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都是不可取的。() 39、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40、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41、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 4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4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和市场经济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44、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促进作用。() 政治生活 1、政府可以扩大职能范围。()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3、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 4、中国共产党参与大政方针的协商。() 5、我国人民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6、政府执政为民。() 7、公民都能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8、我国各民族间的差异已经不复存在。() 9、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异。() 10、民族自治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1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13、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4、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 15、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6、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18、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9、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20、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1、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2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2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24、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25、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 26、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7、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8、我国的宗教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唯物论部分 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2、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正确说法: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正确说法: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错误)P38 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误)P38 7、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40(错误)(正确的意识才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8、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错误)P40 9、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错误)P40 1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正确说法: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 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正确说法: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特点。 1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正确说法: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 1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正确)P41 16、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 17、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误) 18、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正确) 19、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错误) 20、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错误) 21、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错误) 2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 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正确) 24、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正确) 认识论 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判断题

高一政治生活判断题 1. 国家就是运用强制力量为社会谋福利的机构 . 。 . 2. 民主的程度越高 , 享有民主的主体越广。 . 3. 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权利。 4. 在我国爱教育程度越高 , 享有民主的主体越广。 5. 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 6. 间接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 7. 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物质生活条件。 8.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间接参与和直接参与。 9.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 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关键所在。 . 10. 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的最基层政权机关。 . 11. 居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 12.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 不再具有专政职能。 13. 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 , 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 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4.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5. 依法执政就是依法行政 ,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16.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17. 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方式就是“阳光工程” 。 18. 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9. 我国的权力机关就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20. 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1.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是人民代表大会。 2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最高地位。 23. 人民政协是由各民主党派组成的政治联盟。 24.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5. 我国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 26. 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7. 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都享有高度自治权。 28. 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 2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30. 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得干预宗教。 3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2.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决定的。

政治生活判断题

高三政治复习专练——政治生活判断题 1.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5.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和全民性。 6.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7.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8.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9.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10.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1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12.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3.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14.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是一致的。 1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权利平等、义务平等、立法平等。 1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意味着公民享有同等的权利 17.在我国,实行差额选举可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18.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级。 19.民意是决策的基础,信息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 20.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 2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村民自治可以让村民更好管理国家事务。 22.居委会的性质是国家机关,是基层政权组织。 23.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24.在我国,村民会议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25. 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 26.网上评议政府就是公民向政府提意见。 27.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是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 28.政府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经济活动。 29.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体现。 30.转变政府职能意味着弱化政府职能。 31.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以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态度。 32.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33.当我们与别人的纠纷无法协调时,应申请行政裁决。 34.政府必须切实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公正司法水平。 35.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36.中国共产党与公民的监督是一种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3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体现了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38.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39.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4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4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4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3.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4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45.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5) 第五部分成语中得哲理选择题集锦 1、“按图索骥”给我们得哲学启示就是( )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得做法属于( )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得“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 A、画家得创作灵感 B、文与可得美术天赋 C、诗人得夸张与画家得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得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得哲学道理就是( ) A、意识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得产物 B、意识就是人脑得机能 C、意识就是对客观事物能动得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得哲理就是( )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得人对同一事物得反映不同 (3)物质与意识就是有区别得(4)物质就是客观存在得,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 B、(3)(4) C、(3) D、(4) 6、“望梅止渴”说明了( ) (1)望梅确实能解渴 (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得作用 (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得这种作法完全就是唯心主义得 A、(1)(2) B、(1)(2)(3) C、(2)(3) D、(2)(4) “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 A、物质得作用 B、意识得作用 C、意识对物质得反作用 D、实践得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就是因为(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得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与意识没有区别 9、“掩耳盗铃”得错误,在于违背这样得哲理( )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物质得反映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 (4)意识决定于物质 A、(1)(2)(3)(4) B、(1)(2)(3) C、(1)(3)(4) D、(2)(3)(4) 10、“拔苗助长”得故事告诉我们( )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得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得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得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得客观性 D、强调了规律得客观性,否认了人得主观能动性 12、“拔苗助长”得哲学寓意就是( )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事物之间得联系就是客观得

(完整版)高一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3年冬天将至,许多网友在网络上呼吁为某些地区的孩子捐献过冬衣物。这些捐献的衣物 A .是商品,因为它能保障该地区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 B .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C .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 .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2.某同学购买了一本郭敬明亲笔签名的标价为599元的小说《临界.爵迹》,在此次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 的职能,599元是这本书的 。 A .商品交换的媒介 价值 B .流通手段 价格 C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的货币表现 D .价值尺度 价格 3.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日益盛行,网上商店遍地开花,网上购物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网上购物的正确认识是 A .可以节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节约社会劳动 B .使得商品交换的结算方式发生了变化 C .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D .意味着电子货币将代替纸币,使货币职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4.一段时间,社会上盛传“喝绿豆汤可以包治百病”,导致绿豆价格飞涨。这里,引发绿豆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 .绿豆的价值增加 B .绿豆的需求量增加了 C .绿豆的使用价值增加 D .绿豆的供应量减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消费方式悄悄发生着变化,过去人们喜欢待在家中,享受饮食大餐,现在更多的人喜欢在春节期间享受文化大餐或者外出旅游度假。据此回答5-6题 5.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消费方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C .社会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下降 D .居民家庭人口数量减少 6.下列对当前人们春节消费中提高文化消费比重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趋向合理②恩格尔系数提高,消费水平降低③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协调发展④恩格尔系数降低,生活水平提高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7、下图为某商品甲的价格走势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价格,单位为“元/公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从A 点到B 点,甲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②从A 点到B 点,甲商品的供给量会减少 ③从B 点到D 点,甲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持续下降 ④从B 点到C 点,甲商品的购买者可能会持币待购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400 300 200 100 A B C D

(完整word版)高一政治必修二练习试题

高一政治必修二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意的。) 1.在我国,既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又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的是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生存权和发展权 C.言论、集会等政治自由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2.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制度 3.在我国城市中,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机构是 A.乡镇政府B.村民委员会 C.居民委员会D.各级党委 4.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这 ①会直接影响民主选举的效果 ②表明公民主人翁意识有待加强 ③选举方式和过程的不规范是产生上述想法的原因之一 ④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与国家利益和他人利益无关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干部用得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用得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这是黑龙江省某市干部任用实行公示制的通俗说法,该市选用干部通过媒体公示的办法让群众把好最后一关。将干部人选交给群众“审一审”、“评一评”,这种制度 A.保障了公民的选举权B.保障了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限制了公民的言论自由D.保障了公民的监督权 6.2005年,我国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一般采用的是差额选举。村民参加选举的热情比以前高了很多。这表明 A.在多年的民主实践中,农民的民主素质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B.这种选举也是间接选举 C.这种选举有利于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D.这种选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 7.目前我国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县级以上实行间接选举,实行这种选举方式 ①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是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③是世界各国的惯例 ④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不敢公开的干部是有问题的干部,不搞公开的村是存在问题的村”,这是某村广为流传的两句话。在多次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某村村务公开目录》编制出台,它明确了村务公开的内容、方法、时间和形式。村务公开有利于: A.扩大农民管理国家的权力B.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C.推进该村村委会依法行政的进程D.农民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9.近年来, 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媒体的作用令人瞩目,毒奶粉事件、乙肝病毒歧视、西安彩票事件等一系列案件, 都是先由媒体报导, 引发社会关注, 进而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有些甚至导致我国法律制度和体制的变革。这一材料表明: A.国家机关的办事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B.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来实行民主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