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课程设计(报告加图纸,主要为联锁表)

车站课程设计(报告加图纸,主要为联锁表)
车站课程设计(报告加图纸,主要为联锁表)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评语

考勤(10%) 守纪(10%) 过程(40%)报告(30%)答辩(10%) 总成绩

专 业: 自动控制

班 级: 控100X

姓 名: XXX

学 号: 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 XX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X 年 X月 XX日

1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和实践性训练的教学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提高,是培养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又有足够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训练,可使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想得到全面提升;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知识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绘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的手册和图册以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做准备,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2设计内容及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的内容是使用CAD软件绘制给出的呼和木齐站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并根据车站平面布置图编写相应的联锁表。

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学会利用已有的资料,合理参考,从而加快设计进程;另一方面又不能盲从,要学会自己独立、主动的思考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在课程设计结束时,学生应绘制出要求设计的图纸,并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要求图纸绘制的美观、大方,图内文字清晰,符合TBT10058-98《铁路工程制图标准》;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应与毕业设计要求一致,且报告中用的的图不能直接粘贴自其它文献,必须自己画。

3设计图纸说明

3.1 呼和木齐站信号平面布置图

本次课程设计我画的是呼和木齐站信号平面布置图,如附图CZKS-01所示。

图中包含包头方面和包头扩建方面两个方面,站内共含六条股道,其中四条正线,从上到下依次命名为ⅢG、ⅠG、ⅡG、ⅣG;两条站线,依次命名为5G和6G。

图中共设置了6架出站兼调车信号机,4架设在正线上,2架设在站线上。其中有2

架设在可正方向发车的正线上(S

Ⅰ、S

)为高柱,共4个灯位,依次为绿、红、黄、月

白,有绿、黄、绿黄、红、月白5种显示;其他的出站信号机均为矮柱,共5个灯位,其中1个灯位被封掉,另外4个依次为绿、红、黄、月白,显示与高柱相同。且为了区

分发车方向,出站信号机上加设了表示器。不同的表示器亮灯代表不同的发车方向。

图中共设有4架进站信号机,2架正向进站,2架逆向进站,4架信号机均有5个灯位,依次为黄、绿、红、黄、引白,逆向进站信号机设置在列车运行线路的右侧,图中进站信号机有绿、绿黄、黄、双黄、红、红白等6个显示:绿灯表示准许列车按规定速度经道岔直向位置进入或通过站内,且运行前方至少有三个闭塞分区空闲;绿黄灯表示准许列车按规定速度越过该架信号机,经道岔直向位置进入站内,且下一架信号机开放一个黄灯;黄灯表示允许列车按规定速度经道岔直向位置进入站内正线准备停车;双黄灯表示允许列车按规定速度经道岔侧向位置进入站内准备停车;红灯表示不允许越过该架信号机;红白灯为引导接车信号。

图中共设有调车信号机10架,均为矮型,从左向右依次编号,且下行咽喉均编为奇数,故信号机标号依次为D1、D3、D5、D7、D9、D11、D13、D15、D17、D19。调车信号机设有2个灯位,依次为月白、蓝,有月白、蓝2种显示:月白灯表示允许调车车辆越过该信号机调车;蓝灯表示禁止调车车辆越过该信号机。

图中共设有15个道岔,其中1个单动道岔,7组双动道岔。道岔也为从左向右编号,双动道岔连续编号,且下行咽喉编为奇数,故图中道岔依次编为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

3.2呼和木齐站下行咽喉联锁表

本联锁表是以呼和木齐站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为依据所编的,编出的联锁表如附图CZKS-02(1)~CZKS-02(4)。

联锁表有方向、进路、进路方式、排列进路按下按钮、信号机的名称及显示、表示器、道岔、敌对信号、轨道区段、列车和调车迎面进路、其他联锁、进路号码等栏,编写联锁表时需一一填写,各栏填写准则如下。

方向:填写进路性质及运行方向。进路性质有列车、调车,进路方向有接车、发车、反向接车和反向发车共四个方向。由于下行咽喉有包头方面、包头扩建方面两个方面均可以进站,因此列车进路按包头方面、包头扩建方面分开填写,然后根据调车信号机的编号,有小到大依次列出全部调车进路。按照这样列出的联锁表共有74条进路,其中列车进路42条(含通过进路2条),调车进路32条。

进路:逐条列出联锁范围内的全部列车进路和调车的基本进路。当列车进路的同一始端和同一终端间存在两条及两条以上进路方式时,除列出基本进路外,还应列出一条主要变通进路作为第二种进路方式。在进路方式栏内用“1”表示基本进路,“2”表示

变通进路。如图中进路号码为1的进路即为包头方面至5G接车的基本进路,进路号码为2的进路即为包头方面至5G接车的变通进路。

排列进路按下按钮:顺序填写排列进路应按下的按钮名称,包括始、终端按钮,当填写变通进路时还需增填变通按钮。始端按钮为始端信号机按钮,终端按钮为进路终端处同一性质的按钮。调车终端应为与进路方向相反的差置、并置、尽头式调车信号机或与进路方向相同的单置调车信号机。列车变通按钮可以为专设的变通按钮BA或变通进路上任意的调车按钮,调车变通按钮可以是专设的变通按钮BA或是与进路方向相反的单置调车信号机的进路按钮。如附图CZKS-02(1)中进路号码为2的列车进路变通按钮即可为D17A或D19A。

确定运行方向道岔:填写区分基本进路和变通进路的关键道岔。如附图CZKS-02(1)中进路号码为1和2的进路可以用23/25道岔的定反位区分。

信号机名称及显示:填写进路始端信号机名称以及开通该进路信号机应点亮的灯光。如附图CZKS-02(1),侧线接车时信号机应点双黄灯(U、U);正线接车信号机应点黄灯(U);反向发车时区间为自动站间闭塞,应点绿灯(L);正向发车时区间为四显示自动闭塞,点L或LU或U等均可;调车时则应该点B灯。

表示器:向不同发车口发车时点亮不同的表示器。面向发车口,表示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对应从左到右的发车口。如附图CZKS-02(1)中由5股道向包头扩建方面发车时,对应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第一个未封灯的表示器(上左白)亮灯。

道岔:顺序填写进路中的全部道岔以及有关防护和带动道岔的编号及位置。道岔处于反位位置时用道岔的号码外加小括号“()”表示,道岔处于定位位置时直接用道岔号码表示。为了提高效率,增加平行作业,有时把不包括在进路中的道岔带动到规定位置,称为带动道岔。如进路号码为14的由包头扩建方面至5股道的接车进路,并不经过9/11道岔,但为了使S6、S

能够至D3调车,故在将5/7道岔转换到反位的同时将9/11

带到到定位,用{9/11}表示。

敌对信号:把有敌对关系的信号机名称填写在“敌对信号”栏中。进路中道岔位置相同,又有重叠部分的都是敌对进路,对应的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即有敌对关系。填写时应注意条件敌对和无条件敌对。所谓无条件敌对是指具有相同区段的进路之间的敌对关系,所谓条件敌对是指有关道岔处于某一位置才构成的敌对关系,填写时用“< >”将条件道岔括起,如以双动道岔为条件道岔时,只填与所排进路上的道岔为同一道岔区段的道岔(即位于进路内的道岔编号)。如附图CZKS-02(3)中进路号码为47的D5至D15

即为无条件敌对,S6即为条件敌对,条件是5/7道岔在定调车进路的敌对信号X K、S

位,即<5>。

轨道区段:填写排列进路时应检查的轨道区段名称。填写此项时应注意超限绝缘节的检查,如附图CZKS-02(1)中进路号码为1的包头方面至5股道的接车进路,该进路经过23/25道岔的反位,虽然不经过19/21号道岔,但当19/21道岔在定位时,如21DG 不空闲,则有可能会与接车进路有侧面冲突,故此时应检查21DG是否空闲,在联锁表中用<19/21>21DG表示。

迎面敌对:由车站两端向同一股道办理列车或调车进路所构成的迎面敌对关系,则应按列车和调车分别填入相应的栏内。如附图CZKS-02(1)中进路号码为1的包头方面至5股道的接车进路,它的迎面敌对进路包括兰州方面向5股道接车或向5股道调车,故应在列车和调车栏均写上5G。

其他联锁:自动闭塞区段的出站信号机的开放要检查离去区段的条件,在联锁表中其他联锁栏用“BS”来表示,而反向发车时因需要反向运行,故在其他联锁栏写“允许改方”。如附图CZKS-02(1)中进路号码为4的由5股道向包头方面发车的进路即在其他联锁栏中填写了“BS”。

进路号码:按全站列车进路和调车进路数目由1开始顺序编号。通过进路由正线接、发车进路组成,不另外编号,仅将接发车进路号码以分数形式填写。因本次编写的仅为下行咽喉区联锁表,没有上行咽喉区的,无法知道上行咽喉区发车进路的进路号码,也就无法确定通过进路的进路号码,故本次通过进路的进路号码不填。

4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是学完《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训练,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车站信号自动控制》以及《铁路信号运营基础》的学习和了解都更进了一步,同时也知道了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了解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使我的工程设计技巧得以提升。在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平时课程中没有讲到的问题,当遇到这些问题时,一味的去翻阅课本只能是事倍功半,这时我们应该做的是请教老师和同学以及查阅其他相关资料,这样才能有效、快速的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和同学、老师交流的能力,是平时课堂学不到的。

最后,在经过了答疑、和大家讨论以及自己的努力之后,这次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结束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的掌握更加牢靠,也积累了不少相关经验,使我的综合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相信这次课程设计能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自己受益匪浅。

附录

附图1: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QJKS-01)

附图2:呼和木齐站下行咽喉联锁表(QJKS-02(1)~ QJKS-02(4))

地铁与轻轨课程设计(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地铁与轻轨 设计名称: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11 月日

目录 1.设计任务 (1) 1.1 车站设计资料 (1) 1.2设计内容 (1) 2.设计正文 (2) 2.1设计目的 (2) 2.2设计内容及要求 (2) 2.3具体设计 (2) 2.3.1站厅层的设计 (3) 2.3.2站台层的设计 (4) 2.3.3出入口的设计 (6) 3.附图 (6)

1.设计任务 1.1 车站设计资料 某地铁车站,预测远期高峰小时客流(人/小时)、超高峰系数如下表, 客流密度ω为0.5m2/人,采用三跨两柱双层结构的岛式站台车站,站台上的立柱为直径c=0.6m的圆柱,两柱之间布置楼梯及自动扶梯,使用车辆为B型车(车长s为19.5m),列车编组数n为6辆,定员P v为1440人/列,站台上工作人员为6人,列车运行时间间隔t为2min,列车停车的不准确距离δ为2m,乘客沿站台纵向流动宽度b0为3m,出入口客流不均匀系数b n取1.1。 1.2设计内容 1.站厅层:①客流通道口宽度; ②人工售票亭或自动售票机(台)数; ③检票口检票机台数;

④站厅层的平面布置。 2.站台层:①站台长度; ②楼梯宽度、自动扶梯宽度; ③两种方法计算的站台宽度; ④根据计算出楼梯、自动扶梯宽度按防灾要求检算安全疏散的时间; ⑤站台层的平面布置。 3.出入口:出入口数量和出入口宽度。 2.设计正文 2.1设计目的 掌握地铁地下车站建筑设计中站厅、站台层以及出入口通道的设计过程、内容和平面布置原则。 2.2设计内容及要求 根据提供的车站资料,进行车站的建筑设计及车站各组成部分的平面布置。 2.3具体设计 由基本条件可得: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JAVA课程设计钟表(含代码)

Java程序课程设计 任务书 钟表的设计与开发 1、主要内容: 创建一个钟表。 借助swing类和接口内部类的实现,在本程序中以实现Runnable接口内部类的形式创建多线程对象。 Runnable接口只定义了一个run()方法,所以调用start和sleep()方法时,必须创建Thread实例化对象。Interrupt()方法的作用是中断线程。 其作用方式是:多线程对象.interrupt()。 2、具体要求(包括技术要求等): 系统的功能要求: 1.可以记录时间的钟表。 2.熟悉JAVA中swing的组件运用,基本工具的熟练掌握。 学习并掌握以下技术:Java等。 熟练使用以下开发工具:JCreator + JDK 1.6.0_02 等实现系统上述的功能。 3、进度安排: 12月28日~ 12月29日:课程设计选题,查找参考资料 12月29日~ 1月2日:完成程序代码的编写 1月2日~ 1月3日:系统测试与完善 1月4日~ 1月5日: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准备答辩 4、主要参考文献 [1]张帆.Java范例开发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831. [2]耿祥义,张跃平.Java大学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13-216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生活节奏的加快,也给时间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基于方便人们更好的掌握时间,我们小组设计出了这个小时钟。 本时钟是一个基于Java语言设计而成的一个小程序,目的是显示时间,并且能调准时钟。整个程序从符合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使用的要求出发,完成调用、调整的全过程。 本课程设计报告介绍了时钟的构成,论述了目标功能模块;给出了时钟设计的步骤,程序主要所用到的Swing组件以及graphics方法。 关键词:时钟,

车站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专业:自动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赵斌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4 年 7月 14日

1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了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训练。通过对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的设计、双线轨道电路图,在实践中使我们在综合运用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知识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使用AutoCAD软件来完成图纸绘制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2设计内容及要求 2.1设计内容 此次课程设计内容包括车站信号平面图和双线轨道电路图的绘制。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是车站信号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是车站联锁系统的根本基础,双线轨道电路的极性交叉是列车安全运行的保障。掌握该设计的原则对我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意义重大。 (1)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出7#站信号平面布置图; (2)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出7#站信号平面布置对应的双线轨道电路图。2.2设计要求 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设计中一方面要利用已有的资料,合理参考,尽快完成课程设计;另一方面,不能盲目地﹑机械地抄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课程设计结束时,绘制出图纸,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应能够充分说明所涉及的内容,语言流畅,逻辑性强,书写规范。 3设计图纸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熟悉与车站信号相关的各种工程实践环节及运用所学的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知识进行基本的工程设计,其中包括两张AutoCAD工程图纸的绘制及编写,即: (1)7#站信号平面布置图(如附图1所示); (2)7#站上行咽喉双线轨道电路图(如附图2所示)。 3.1信号平面布置图 3.1.1信号平面布置图的布置原则 本次设计是以7#站平面布置图来完成设计任务的(如附图1所示),反映道岔直向

铁路车站课程设计详细

铁路车站课程设计

摘要:文章进行了对新建铁路中间站的平面设计,包括平面计算、铺轨长度及道岔数量计算、绘制车站布置详图等任务。 关键词:中间站股道编号线间距信号机警冲标 Abstract:This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plan design to the new railway intermediate station, including the plane computation, the track length and the turnout quantity calculation, draws the station layout detailed chart and so on. Key words:Intermediate station; Stock Number;Line spacing;Signaling;Warning mark

目录 1设计基础资料---------------------------------------------------2 2车站布置图型及站内线路类型及数量----------------------------2 2.1车站布置图型----------------------------------------------------2 2.2站内线路类型及数量----------------------------------------------3 3股道编号及线间距-----------------------------------------------4 3.1股道编号--------------------------------------------------------4 3.2线间距----------------------------------------------------------4 4道岔编号、道岔选型分析及相邻道岔布置------------------------5 4.1道岔编号--------------------------------------------------------5 4.2道岔选型分析----------------------------------------------------5 4.3道岔使用情况表--------------------------------------------------5 4.4相邻道岔布置----------------------------------------------------5 5货物平面计算----------------------------------------------------6 6车站进出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计算--------------------------7 6.1出站信号机与警冲标位置确定--------------------------------------7 6.2进站信号机位置确定---------------------------------------------10 7坐标计算--------------------------------------------------------11 7.1上行到达端坐标计算---------------------------------------------11 7.2下行到达端坐标计算---------------------------------------------12 8股道有效长计算-------------------------------------------------12 9车站两端最外进路道岔中心里程及进站信号机里程计算---------13

车站课程设计报告

车站课程设计报告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车站信号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基于AUTOCAD的电路图绘制及联 锁表制作 学院:轨道交通学院 专业: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2014年6月 目录

任务书 一、课题内容 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组合连接图;按规范编制出整个车站的联锁表(包括上行咽喉与下行咽喉);用AUTOCAD绘制给定的6502的网络电路图或局部电路图。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组合连接图(附图1); 2. 基于给定的每个站场的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用A4纸制出整个车站的联锁表(包括上行咽喉与下行咽喉); 3.用AUTOCAD绘制给定的6502的网络图或局部图(附图2-5)。 4.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5、注意事项: 组合连接图要用A4纸手绘。 联锁表的表格可以用电脑打印在A4纸上,但是里面的内容全部 要手写,请一定要亲力亲为,不要照抄其他同学的,老师会随 机抽问。 AUTOCAD所制图可打印,也要自己完成,老师会随机找一条电 路要某个同学画出来。 所有的要求,其实都是要让大家掌握所学的知识。

一、概述 课程设计是对大学生实践动手操作以及创新能力的一大考核,经过长达一个学期的车站信号控制课程学习,以及大一对AUTOCAD的学习,在大三时刻,通过绘制站场组合连接图、制作联锁表、绘制网络线电路图,是对我们毕业设计前的一个很好检查。 此次课程设计内容丰富,涉及层面广泛,有着比较好的启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从课设内容上,不论是考试还是走向工作,制作联锁表和CAD绘制电路图 都是学信号的基本必备素养。然后从课设的形式上无疑是对大家团队协作能力的一次很好锻炼。 二、组合图的连接 1、组合连接图的功能 电气集中联锁采用继电器进行联锁逻辑控制功能。一个规模较大的车站所用继电器数量很多,若直接用继电器来搭建继电电路实现联锁控制功能既费时又费力。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将对应车站信号平面的信号机,道岔,道岔区段的一些继电器设计成一个组合,这些组合与具体的站场无关或关联很少。可以在工厂预先组装配线,节省大量施工时间。 明确组合选取原则后,就可以根据具体的站场平面布置图选取相应组合,然后根据站场结构将这些组合连接形成组合连接图。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网页制作课程设计格式表

2009级电子商务专业网页制作课程设计安排表 一课程设计题目 1.个人求职网页 2.个人主页 3.校园网主页 4.班级主页 5.利用FLASH制作一个MTV 6.其他自选课题 二时间和地点 时间:第16周;地点:机房 三要求 1.设计过程:需求分析,网页结构分析,首页设计,目录页设计,内容页设计,网页的修改与完善; 2.画出网页框架图; 3.设计报告要求1.5万字左右(一律使用A4纸打印,10页以上); 4.网页要求精美; 5.课程设计报告与网页软盘在16周星期五下午交到指导老师处,逾期不予记分。课程设计报告每人交一份。 四指导教师 0901班:曹毅()

附录一课程设计格式 1.封面页(格式见后) 2.正文:一级标题使用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使用小四号宋体加粗;正文内容汉字使用小四号宋体,英文字符和数字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3.封底 4.课程设计报告一律使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成册。 附录二课程设计报告的写法 1 课程设计的目标及要求 2 站点规划 2.1 需求分析 2.2 站点结构分析 2.3 网站风格分析 2.4 组织素材 3 网站设计 3.1 定义站点 3.2 页面布局设计 3.3 导航栏设计 3.4 素材处理 4 网页制作 4.1 首页制作 4.2 目录(标题)页制作—二级页面制作 4.3 内容(文章)页制作—三级页面制作 5 网页测试、发布与维护 5.1 站点整理 5.2 网页调试 5.3 站点发布与维护 6 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7 设计后的感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湖南工学院南校区经济与管理系 电子商务网页制作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 系别:经济管理系 专业:电子商务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0年12月 湖南工学院 2010年12月

(完整版)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中间站设计 专业:铁道运输 年级: 姓名: 学号: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1.2设计资料 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 2.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 2.2 确定站型 2.3 确定客运设备 2.3.1 旅客站房布置 2.3.2 旅客站台布置 2.3.3 跨线设备 2.4 确定货运设备 2.4.1 仓库 2.4.2 货物站台 2.4.3 堆放场 2.5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 2.6 货场平面计算 2.6.1货场布置图种类 2.6.2 中间站货场布置 2.6.3 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 2.7 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

2.8 确定道岔辙叉号数 2.9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 第三章平面设计 3.1 确定设计线间距 3.2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 3.3 坐标计算 3.4 线路有效长 3.4.1 定义 3.4.2 线路有效长计算 3.5 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 3.6 道岔数量确定 3.7确定铺轨长度 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

第1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按照设计要求,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包括各类线路,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信号机的布置,警冲标的布置,轨道绝缘的设置。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最后用CAD绘制出车站的详图,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1.2设计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为彭山站,车站中心坐标为成昆线K076K+884处。上行方向衔接青龙场站,区间里程为11.172Km,下行方向衔接太和站,区间里程为8.522Km。本站为新建单线Ⅱ级干线,在彭山县凤鸣镇新村路设中间站,预留站坪的平、纵断面资料见附件车站布置图;限制坡度6‰;到发线有效长850m;运输要求:车站作业量见附件;正线用高柱色灯信号机(基本宽度380 mm),站线用矮柱色灯信号机,并有轨道电路;本站除正线外,尚需一条到发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货物线设计以附件图为基础进行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地震勘探课程设计》 报告 院系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年3月12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容 (3) 三、课程设计原理 (3) 四、工区数据 (4) 五、课程设计步骤 (5) 1、建立工区 (5) 2、资料加载 (8) 3、层位标定和层位追踪 (10) 4、断层解释 (13) 5、构造图绘制 (14) 六、心得体会 (15)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地震勘探解释课程设计是我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训练我们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最终使我们达到:学会利用地震解释软件来进行地震数据的加载,地震层位的标定,地震层位的追踪对比,在地震资料上分析和解释各种断层,以及地震构造图的编制方法。同时,还要学会综合地震地质资料对构造解释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对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评价和预测,最终编制成果报告。 二、课程设计的容 本次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对地震资料解释软件Discovery的使用,追踪解释层位数据;二、通过surfer软件学习成图。使学生对地震常用的解释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为毕业后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地震解释课程设计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训练环节。通过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地震资料进行常规构造解释的实际能力,具体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人机联作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会地震解释软件的操作流程(工区建立、资料加载、合成记录制作、层位标定、层位追踪、断层解释、断点组合); 3. 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功; 4.初步学会地震成果的地质分析; 5.初步学会编写地震资料解释文字报告;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4〕52号)、《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京教基二〔2014〕22号)精神,切实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扩大各区县和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特制定《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 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要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区县和学校要认真按照《课程计划》,逐级制定相应的义务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课程方案。不得随意增加或削减课程门类,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和学科总学时数。各区县和学校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保证各类课程的开设和学时要求,确定整体课程安排。在保证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开展课程整合实验,提升课程质量。 二、课程结构 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全年39周的教学时间包括上课35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游学等)。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学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每学时平均为45分钟。进一步下放课程自主权到学校,鼓励学校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周总学时时长不得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学时总量。如:一年级不得超过1170分钟(26学时×45分钟)。 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可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开设学科实践活动,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时上可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统筹使用,也可以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由区县、学校具体统筹安排,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一至六年级课程原则上分类集中安排,如:语文、数学、外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科等课程可集中安排在上午进行,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晨会、班队会、少先队活动等,由学校在学校自主学时内安排。 一至六年级要在课内留有作业时间,低年级作业要在课内完成,不得布置课外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形式课外作业一周布置一次,教师应全批全改。实践类课程中,鼓励小学各年级布置跨学科、跨年级的综合类、探究类作业。 三、综合性课程的开设及选择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课程为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小学阶段的科学均为必修课程。历史与社会、初中阶段的科学、艺术为选择性课程。学生可以在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及分科的历史、地理之间选择,在综合性的科学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之间选择,在综合性的艺术及分科的音乐、美术之间选择。 选学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内容。选学历史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则应参照地理课程标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信号姓名学号 开题日期:2012年11月7日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3 日题目电气集中电路及控制逻辑分析 一、设计的目的 在车站联锁的发展过程中,就技术而论已经经历了机械集中联锁和电气集中联锁两代。现在正从电气集中联锁向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联锁过渡,或者说,正进入计算机联锁时期。我国的电气集中联锁系统(以下简称6502系统)的联锁功能是比较完善的,电路结构层次是清晰的,电路的定型率是很高的。6502电气集中联锁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依据,因此对电气集中联锁系统的正确理解有助于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应用。同时,电气集中系统中对室外设备的控制电路仍然是保留的,并且学会对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对现场新设备电路的灵活变通。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举例站场信号平面布置(下行咽喉) (2)6502电气集中选择组控制逻辑分析 (3)道岔控制电路分析(S700K、ZYJ7,定位转反位) (4)信号点灯电路分析(进站、出站、调车信号机控制电路) (5)6502电气集中执行组控制逻辑分析(进路锁闭与信号开放、进路解锁)说明:(1)自己画出举例站场下行咽喉信号平面布置图 (3)(4)要求以教材图为例,对电路控制进行全面分析 (2)(5)根据指定的进路写出完整的逻辑分析过程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陈林秀 2012年11月5

日 设计题目: 6、S III→北京方面发车基本进路 (1)举例站场信号平面布置(下行咽喉) (2)6502电气集中选择组控制逻辑分析 (3)道岔控制电路分析(S700K、ZYJ7,定位转反位)

一S700K型交流转辙机道岔启动电路 1 技术要求: 1)有车不能转—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内的道岔不应转换。称为区 段锁闭。 2)锁闭不能转—进路在锁闭状态时,进路上的道岔不能转换。称为进路锁 闭。 3)要转转到底—道岔一经启动,就应转换到底,不受车辆进入影响,也不 受值班员的控制。 4)不转就断电—道岔若未能转换,则自动切断启动电路,防止故障消失后, 道岔自行转换。 5)遇阻向回转—道岔若转换过程中遇阻不能继续转换时,应保证在值班员 的操纵下,可以转换回原位。不致停在四开位置。 6)转完断电源—道岔转换完毕,自动断开启动电路电源。 2 对道岔进行操作有两种方式: 进路式操纵 单独操纵 3 道岔控制电路动作规律:(定位——反位) DBJ↑→1DQJ↑→2DQJ转极→电机转动→道岔尖轨密贴→1DQJ↓→FBJ↑→转换完毕 4 启动过程: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城市排水处理》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班级:给水排水060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段泽琪 (课程设计时间: 6月15日—— 6月19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 3.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3) 3.2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选型 (6) 3.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 (7) 3.4污水处理辅助构筑物设计 (8) 3.5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设计 (8) 3.6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设计 (9) 3.7 设计计算………………………………………………………………………

10 4.总结……………………………………………………………………………页码 参考文献…………………………………………………………………………页码 (要求: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书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中各级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1. 课程设计目的 (1) 经过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水污染控制》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步骤,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主要内容; (2) 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污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3)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 设计题目描述 (1) 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2) 设计内容 根据任务书所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①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②选择各种处理构筑物形式,并进行工艺设计计算(计算书中要附计算草图); ③估算各辅助构筑物的平面尺寸; ④进行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信号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 开题日期:2012年11月7日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3日 题目 _______ 一、设计的目的 在车站联锁的发展过程中,就技术而论已经经历了机械集中联锁和电气集中联锁两代。现在正从电气集中联锁向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联锁过渡,或者说,正进入计算机联锁时期。我国的电气集中联锁系统(以下简称6502系统)的联锁功能是比较完善的,电路结构层次是清晰的,电路的定型率是很高的。6502电气集中联锁是计 算机联锁系统的依据,因此对电气集中联锁系统的正确理解有助于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应用。同时,电气集中系统中对室外设备的控制电路仍然是保留的,并且学会对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对现场新设备电路的灵活变通。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举例站场信号平面布置(下行咽喉) (2)6502电气集中选择组控制逻辑分析 (3)道岔控制电路分析(S700K、ZYJ7,定位转反位) (4)信号点灯电路分析(进站、出站、调车信号机控制电路) (5)6502电气集中执行组控制逻辑分析(进路锁闭与信号开放、进路解锁)说明:(1)自己画出举例站场下行咽喉信号平面布置图

( 3)( 4)要求以教材图为例,对电路控制进行全面分析( 2)( 5)根据指定的进路写出完整的逻辑分析过程

、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陈林秀 2012年11月5日设计题目: 6、S II T北京方面发车基本进路

5) (3)道岔控制电路分析(S700K 、ZYJ7,定位转反位) S700K 型交流转辙机道岔启动电路 1技术要求: 1) 有车不能转一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内的道岔不应转换。称为区 段锁闭。 2) 锁闭不能转一进路在锁闭状态时,进路上的道岔不能转换。称为进路锁 闭。 3) 要转转到底一道岔一经启动,就应转换到底,不受车辆进入影响,也不 受值班员 的控制。 4) 不转就断电一道岔若未能转换,则自动切断启动电路,防止故障消失后, 道岔自行 转换。 (2) 6502电气集中选择组控制逻辑分 析 tiJUtKJti 巾IF 曲H !扣 I ■ ? : i tn. Id ■ | I I i I I 1 Dt :jl ?LfB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 年 3 月17 日

目录 1 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 (3) 1.1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方案 (4) 2.1任务分析 (4) 2.2方案设计 (4) 3 系统硬件设计 (5) 3.1时钟的电路设计 (5) 3.2复位电路设计 (5) 3.3灯控电路设计 (5) 3.4倒计时电路设计 (6) 3.5按键控制电路设计 (7) 4 系统软件设计 (8) 4.11秒定时 (8) 4.2定时程序流程 (8) 4.3交通灯的设计流程图 (9) 4.4定时器0与中断响应 (10) 5 仿真及性能分析 (10) 5.1仿真结果图 (11) 5.2仿真结果与分析 (12) 6 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1 系统原理图 (15) 附录2 系统PCB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3 程序清单 (17)

1.1设计任务 利用单片机完成交通信号灯控制器的设计,该交通信号灯控制器由一条主干道和一条支干道汇合成十字路口,在每个入口处设置红、绿、黄三色信号灯,红灯亮禁止通行,绿灯亮允许通行,黄灯亮则给行驶中的车辆有时间停在禁行线外。用红、绿、黄发光二极管作信号灯。如图5.1所示。设东西向为主干道,南北为支干道。 图5.1 交通灯示意图 1. 基本要求 (1) 主干道处于常允许通行的状态,支干道有车来时才允许通行。主干 道亮绿灯时,支干道亮红灯;支干道亮绿灯时,主干道亮红灯。 (2) 主、支干道均有车时,两者交替允许通行,主干道每次放行30秒, 支干道每次放行20秒,设立30秒、20秒计时、显示电路。 (3) 在每次由绿灯亮到红灯亮的转换过程中,要亮5秒黄灯作为过渡。 黄灯亮时,原红灯按1Hz 的频率闪烁。 (4) 要求主支干道通行时间及黄灯亮的时间均可在0~99秒内任意设置。 2. 选做 (1) 可设置紧急按钮,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由交警手动实现全路口车辆 禁行而行人通行状态,即主干道和支干道均为红灯亮。 (2) 实现绿波带。所谓‘绿波带’,是指在一定路段,只要按照规定时速, 就能一路绿灯畅行无阻。“绿波带”将根据道路车辆行驶的速度和路口间的距离,自动设置信号灯的点亮时间差,以保证车辆从遇到第一个绿灯开始,只要按照规定速度行驶,之后遇到的信号灯将全是绿灯。 南 北 东 西

课程设计表格要求等

~ 学年第学期 《********* 》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电气工程系 2011年5月12日 1、任务书

2、摘要(独成一页) 3、目录 4、正文

5、参考文献 6、附录 7、答辩记录及评分表

一、课程设计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必须正确,概念清楚,思路清晰,符合逻辑;论文所有文字、图、

表、公式、符号等都必须符合国家 1、题目:题目要求用最恰当、简明的词语逼真的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以及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做到一目了然。中文题目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15个字,可设副标题。 2、目录: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的二级以上标题及页码。 目录要求层次清晰,目录中的序号、标题应与正文中的序号标题一致。 3、摘要:要求作者同时用中、外文不加注释和评论地简要陈述研究的内容,独到见解和主要论点,摘要应用三段式分别说明: (1)本课题的意义和完成的主要工作; (2)获得了什么重要结论和有何独到见解; (3)有价值的理论观点、方法及其前景。 4、插图清单和表格清单: 插图清单和表格清单应列出论文中使用的插图和表格,每一幅插图和表格后应标明起始页码。 5、正文(包括绪论或概述):正文应主要是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突出重点,文字简练、通顺、图表清晰。 6、结论:结论部分要简明扼要,内容一般包括:本课题所做的工作;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本课题存在的不足及其完善的可能方向;本课题继续开展工作的价值。 结论应单独作为一章或一个独立部分编写,但不加章号或编号。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求作者将课题中参考过的主要文献列出,以示对文献作者的尊重;使读者明晰论文中的观点或成果与前人工作的界限。但所引用的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近期发表的与设计或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文献。列入主要的文献应不少于10篇。 二、课程设计的格式规定及打印要求 1、书写格式 设计文本用A4纸单面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纸的边框以外,亦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 页面设置:上2.5,下2.5,左2.5,右2;页眉1.5,页脚1.75。行距采用固定值:18磅,标准字符间距。西文、数字等符号均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 目录:“目录”用小3号宋体字加粗、居中;目录内容最少列出第一级标题和第二级标题;前者用小4号宋体字加粗,后者用小4号宋体,居左顶格、单独占行,每一级标题后应标明起始页码。“目录”与目录内容之间空一行。 摘要:独占一页;论文题目用小3号宋体字加粗、居中;“摘要”另起一行,用小3号宋体字加粗、居中,“摘要”两字之间空4个字符;摘要正文用小4号宋体字。“摘要”与摘要正文之间空一行。关键词用小4号宋体字、居左顶格、单独占行,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其中“关键词”三个字加粗。 插图清单和表格清单内容全部用小4号宋体字,居左顶格、单独占行,其中“插图清单”和“表格清单”加粗。标题与内容之间空一行。 2、标题层次 设计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

课程设计(数字日历钟表的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课程设计1 设计题目:数字日历钟表的设计 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设计时间:2013-6-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院(系): 专业:班号: 任务起至日期:2013 年 5 月日至2013 年 6 月19 日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日历钟的设计 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1.数码管显示:秒、分、时(可同时显示,也可轮换显示) 2.能够设置时间,“设置按键”数量不限,以简单合理易用为好。 3.误差:1 秒/天(报告中要论述分析是否满足要求) 扩展(优秀必作) 1.设置校准键:当数字钟显示在“整点±30 秒”范围时,按动“校准键”,数字钟即刻被调整到整点,消除了±30 秒的误差。 2.加上“星期”显示(可以预置),并可以对其进行设置。 其他要求: 1.按动员老师的要求、课程设计报告规范进行设计 2.不允许使用时数字钟表、日历专用IC 电路。 3.可以使用通用器件:模拟、数字、单片机、EPLD、模块电路等。 4.设计方法不限。

工作量: 1. 查找资料 2. 设计论证方案 3. 具体各个电路选择、元器件选择和数值计算 4. 具体说明各部分电路图的工作原理 5. 绘制电路原理图 6. 绘制印刷电路图 7. 元器件列表 8. 编写调试操作 9. 打印论文 工作计划安排: 1. 查阅资料: 2. 方案论证 3. 设计、分析、计算、模拟调试、仿真、设计原理 4. 撰写报告:课程设计要求、方案论证、原理论述(原理框图、原理图)、分析、计算、仿真, PCB 图的设计,误差分析、总结,参考文献等 5. 上交课程设计论文2013-6-19 同组设计者及分工:

ansys课程设计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 - 1 - GUI方式 ............................................................................................................................... - 3 - 一、打开ANSYS........................................................................................................... - 3 - 二、建立模型.............................................................................................................. - 3 - 1、定义单元类型.................................................................................................. - 3 - 2、定义单元实常数.............................................................................................. - 3 - 3、定义材料特性.................................................................................................. - 3 - 4、定义截面.......................................................................................................... - 3 - 5、建立几何模型.................................................................................................. - 3 - 6、划分网格.......................................................................................................... - 4 - 7、建立弹簧单元.................................................................................................. - 4 - 三、加载求解.............................................................................................................. - 5 - 1、施加位移约束.................................................................................................. - 5 - 2、施加荷载.......................................................................................................... - 6 - (1)计算结构所受荷载................................................................................ - 6 - (2)施加结构所受荷载................................................................................ - 6 - (3)施加重力场............................................................................................ - 7 - 3、求解.................................................................................................................. - 8 - 四、查看计算结果...................................................................................................... - 8 - 1、添加单元表...................................................................................................... - 8 - 2、查看变形图...................................................................................................... - 8 - 3、查看各内力图.................................................................................................. - 9 - 4、查看内力列表.................................................................................................. - 9 - 单元内力表........................................................................................................................ - 11 - APDL方式......................................................................................................................... - 1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