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模拟题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模拟题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模拟题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

1.成矿物质直接来源与间接来源

从地质体中直接为矿床或矿体提供的成矿物质成直接物质来源,经过多种地质过程为矿床提供的物质来源称为间接物质来源。

2.成岩矿产与非成岩矿产

成矿物质构成岩矿石主要成分的矿产,属于工业品位高的矿产称为成岩矿产;品位低的不构成岩矿石主要成分的矿产为非成岩矿产。

3.矿化剂

促进成矿物质溶解搬运富集的化合物,一般为挥发性气体,称为矿化剂。

4.矿化系数

成矿地质体中成矿元素含量与元素克拉克比值称为矿化系数,矿化系数大于1有利于成矿。

5. .蒸发岩

在大陆表面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地区分布的封闭湖泊中逐渐浓缩,由盐湖卤水结晶分异形成的岩石。

6.亲硫元素

易于形成硫化物,与铜共生的元素。

7.矿产资源

具有潜在工业价值矿物岩石称为矿产资源。

8.高温硅钾卤水

温度高、富含K2O、Na2O、SiO2、P2O3、F等元素及化合物和挥发份的卤水。一般是在岩浆和高级区域变质作用中形成的卤水!

9. 沉积矿床

在地表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一般成层状,和围岩是同时形成的。

10.钾长石岩

富含钾长石的热水沉积岩,一般细晶或隐晶质结构。

11.青盘岩化

热液交代安山质火山岩形成的含绿泥石、绿帘石、钠长石、碳酸盐矿物的岩石,是斑岩矿床的低温蚀变岩石。

12.矽卡岩

岩浆热液交代碳酸盐岩形成的蚀变岩石,一般产在中酸性岩浆岩和碳酸盐岩石的接触带。

13.活动大陆边缘

具有俯冲构造的大陆边缘,一般发育火山岩浆带。

14. 低温热液矿床

低于250℃,富含挥发份的硫酸盐型卤水,一般为地热增温作用形成的盆地建造水。

15.成矿流体

富含成矿元素和挥发份的热卤水,称为成矿流体。

16.围岩蚀变

在热液作用下,由于物质成分交换,原有岩石发生变化形成新岩石的作用,称为围岩蚀变。

二.简述题

1. 简述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与构造区域划分。

由于地幔软流圈对流带动地壳发生漂移,地球表面划分大陆裂谷区域、大洋裂谷区、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等。

2.简述地壳重熔岩浆形成的地质环境与岩性特征。

在地块及板块边缘由于俯冲挤压作用导致温度压力升高,地壳岩石发生熔融,低熔点岩石先发生熔融,主要形成中酸性岩浆。

3.简述硫酸盐型卤水的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

低于250℃,富含挥发份的硫酸盐型卤水,一般为地热增温作用形成的盆地建造水,可以形成石膏、重晶石、天青石和明矾等硫酸盐矿物。

4.简述中国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基本特征。

多个地块拼合一起,地块之间构造岩浆活跃强烈,地块内部形成沉降盆地,全部为陆相沉积缺失海相沉积。

5.简述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及构造形迹。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导致地壳移动产生南北向及东西的压力,地球自转离心力大小与地球半径有关,因此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块产生相对位移。形成的主要构造形迹有中高纬度区的东西向纬向构造、中低纬度区南北的经向构造和亚洲大陆北东的构造形迹等。

6.简述地洼学说的基本原理及构造层特点。

由于地壳垂直升降作用形成大陆地壳具有变质岩基底、沉积盖层和岩浆活动层三层结构。

7.简述大洋裂谷岩浆岩特征。

大洋裂谷岩浆直接来自上地幔,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岩浆。

8.简述黑色页岩形成环境。

黑色页岩是富含生物有机质的细碎屑岩,主要在显生宙之后的大洋盆地环境沉积形成。

三. 论述题

1.论述裂谷盆地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条件与控矿条件。

成矿流体温度在200℃左右,盐度高,属于碳酸盐和硫酸盐型卤水,成矿流体来自盆地建造水和粘土矿物脱水,受地热增温和地质增压作用形成成矿流体;

成矿流体受地层岩石压力作用,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并在低压区由于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结晶成矿,主要控矿条件是基底隆起部位、不整合面、岩溶孔洞、盆地边缘、褶皱转折端、构造交汇部位等。

2.论述斑岩矿床成矿条件及矿化特征。

构造位置:陆缘及岛弧火山岩带;

岩浆条件:中新生代浅成中酸性岩浆岩、斑岩;

蚀变:成矿流体属于高温高盐度硅钾卤水,形成高温热液交代蚀变,具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及青盘岩化环带状蚀变;

矿化:微细脉状、浸染状矿化,主要有铜金矿、铜钼矿、铜矿、钼矿及钼钨矿等。矿体埋藏浅,适合露天开采。

3论述沉积矿床形成条件及主要矿床类型。

由地表水动力及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发生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有碎屑沉积矿床、化学沉积矿床及胶体沉积矿床。

主要矿床类型有铝土矿、沉积铁矿、沉积锰矿、磷块岩矿床、蒸发沉积矿床及砂矿等。

成矿预测图的编制方法

成矿预测图的编制方法 [导读]成矿预测图的编制过程,包括准备工作;编制基础图件等具体内容见文中。 成矿预测图的编制过程,一般包括下列工作步骤和内容: 一、准备工作 编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确定地形底图,制定编图的技术要求,编制区域研究程度图等。由于编图是在各种航天、航空和地面实际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依据的实际资料应十分充分。为此要广泛地收集研究地区的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件、地质调查报告、矿点和矿床资料、物探和化探工作成果,以及有关区域地层、构造、岩浆作用、矿产等方面的专题著作。所有资料都应分类编号,登记在目录卡片上,便于检索。 编制预测图需要选择适当的地形图,作为各种图件的统一底图。地形底图要求平面位置必须准确,地形等高线则可以省略或从简,但要保留坐标系统、水系、主要城镇、铁路、公路和重要的地形制高点,便于标定和转绘各种有关资料。 编图的技术要求,是根据预测矿产的类型和资料的完备程度而定,由此确定编制图件的种类、内容和图示方法。 区域研究程度图是用于反映区域各地段以往研究工作的详细程度,并且说明编图资料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据此反映矿产预测的可靠程度,所以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准备工作。图上用不同颜色、线条、符号分别表示以往各种比例尺的地质调查、物化探工作的面积范围,并说明工作时间和工作单位。 二、编制基础图件 在编制预测图之前,必须进行各项资料的整理,编制完成各种基础图件。一般要求有地质图、构造图、岩相-古地理图、物化探成果图、重砂测量成果图、矿产图等。 (一)地质图它是区域地质特征分析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其它各种图件的基础,因此应当尽早编出。地质图的内容一般应当符合相应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规范要求。由于编图利用资料的来源不一,单图的比例尺也可能不尽相同,所以编图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不同图幅之间地层分层统一性的研究,按照统一的分层标淮将它们编在同一比例尺的底图上。在覆盖地区,还应利用物探资料对区域构造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构造图它是以地质图为基础,应用地质构造分析、力学分析或地质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编制。要反映出构造体系对岩浆岩和矿产分布的控制作用。应用地质历史分析方法作图则要突出区域构造的发展阶段,要把区域构造发展不同阶段的沉积岩层划分成构造层。

广西融水有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广西融水有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有富多金属矿与该区的次级构造、断裂破碎带、硅化带、花岗岩、蚀变带等关系密切,通过土壤分析、物探分析、地表轻型工程等探矿工程控制,矿化体赋存于破碎带中石英脉与花岗岩接触部位,围岩为花岗岩、石英岩、千枚岩。 标签:铜金多金属矿区元宝山复式背斜断裂破碎带与硅化带围岩蚀变广西有富铜金多金属 融水有富多金属矿处于元宝山复式背斜北西部,元宝山花岗岩体归属于华南准地台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侵入于中元古代四堡群。出露地层主要是四堡群鱼西组、丹洲群白竹组、合桐组、拱洞组。四堡群是锡、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容矿围岩,岩浆岩与该套地层对本区成矿起着双重作用。 1矿区地质 1.1地层 1.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活动极为强烈,产出时代从早元古代到晚古生代,岩性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分布。 分布最广泛的岩浆岩有三大类,其一为酸性黑云母花岗岩,最具代表的两大岩基:元宝山岩体、摩天岭岩体分别占据了两大复式背斜的核部。其二为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于区域南部。其三为基性~~超基性岩,多顺层产出,广泛分布于四堡群地层中,此外,尚有大量的基性~~中酸性火山杂岩呈岩脉、岩墙、岩枝、岩株状散布于区内。(如图1) 分析成果资料表明,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是本区锡多金属矿床的控矿母岩。区内已知的锡多金属矿床、矿点、矿化点均围绕着此类岩体周边分布。 1.3构造 本区的地壳运动及构造作用表现十分强烈而复杂,元宝山复式背斜是區内最主要的褶皱构造。 矿区位于元宝山复式背斜北西部。由于岩性泥质成分较高,性软,在长期的构造运动中,本区地层已发生了强烈的褶曲形变,矿区内表现为一系列形态复杂的揉皱,小褶皱的轴向以南北为主,构成一总体呈近南北的复式向斜。 矿区内的断裂有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三种,其中东西向断裂为矿区中早期断裂,闭合性较好。北东向断裂在本区较为发育,并显示出为区内主要导矿构

成矿预测基本理论

一、成矿预测基本理论 1.相似类比理论 相似类比理论是指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矿床产出,如一定种类的矿床及其共生组合特征,在相同的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依据于这一理论,在进行矿产资源评价时,就可以运用研究程度较高、地质资料丰富的矿床所取得的有关认识去推测研究程度较低、地质资料比较有限的同类矿床的成矿前景和可能的资源量等。 2.求异理论 求异理论是相对于人们熟知的相似类比理论而提出,其主要是指一些新类型、特殊类型或超规模(巨型、超大型)的矿床皆产于特殊的地质环境中,这种特殊的地质环境具有与周围地质环境截然不同的地质结构和要素,构成所谓的地质异常。在找矿评价中,从总结、研究和探求地质异常入手,进而进行成矿可能性分析。 求异理论强调的是地质体(地质环境)的不同之处对成矿的影响及作用,它对于找寻评价新类型、特殊类型、超大型的矿床具有特殊的指导作用,而相似类比理论只能指导人们进行已熟知的同类型矿床的找寻评价工作。 3.定量组合控矿理论 定量组合控矿理论是指成矿不是由单一因素,也不是由任意几个因素的组合完成的,而是由必要和充分的因素的耦合而完成的,但这种“必要和充分”的因素的组合对于矿产勘查工作者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找矿成功概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查明控矿的定量组合因素。 在进行某一地区或某一矿区的成矿前景或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时,按照定量组合控矿理论,首先应全面地分析有关控矿地质因素并掌握这些因素对成矿的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尽可能定量地研究控矿因素组合,而不是仅限于定性分析和判断。在地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一些地区成矿,而另一些地区可能无矿,这是因为相似的地质条件并不一定是成矿的充分条件。一般地说,一个地区成矿概率的大小与成矿的有利因素的种类及其耦合有关。 “定量”是任何一门科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及基本要求。按照定量组合控矿理论,在进行矿产预测时应该充分提取、构置、优化各种控矿要素及各种信息,并采用一定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的定量处理,定量地把握各种因素在成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性质、参与程度等,以提高评价结论的准确程度。 4.惯性理论 惯性理论本身是指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延续性,通常称其为惯性现象。在矿产勘查领域中,这种惯性现象表现为成矿事件及其有关的地质体,如矿床等在时间、空间上所具有的稳定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越稳定,则越不易受到外界其它因素的干扰而改变其发展趋势。在进行地质评价时,依据惯性理论作指导,通过分析、总结有关的地质体及成矿事件的发展变化规律,就可以对其相邻地段及深部地段的成矿前景及可能的成矿规模进行推断。 5.相关理论 相关理论是指任何成矿事件的发生、变化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其它地质作用的相互影响下发展的,并且这种相互影响常常表现为一种因果关系。例如地质评价的主要对象—矿床和各种岩石及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类型的矿床是特定的地质作用的特殊产物。相关理论有助于评价者深入、全面地分析与成矿有关的各种地质因素,从而正确地认识矿床的有关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而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基本方法

正兴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正兴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正兴铜多金属矿按其成因类型分为两种矿体类型:一类为沉积砂岩型铜矿体;另一类种为地下水淋滤再造型铜多金属矿体。其部分保留有原生沉积的层状矿体特征,而裂隙、解理发育地段则出现淋滤再造作用形成的透镜状、不规则柱状、脉状矿体。 标签:正兴铜多金属矿床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无量山普洱中轴断裂带沉积铜矿床淋滤再造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正兴铜多金属矿地处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以山地高原为主,谷坝镶嵌其中,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总地势呈北西高南东底,渐向东西两翼扩展,最高海拔2151m,最低海拔1000m,相对高度1151m,属中山深切割区。 1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兰坪-思茅陆块思茅中生代坳陷盆地普洱中轴断裂带,位于思茅-勐腊铜铅锌银成矿带,宁洱-白龙厂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本区是扬子陆块和印度板块之间的边缘活动带,是一个从古生代末至新生代逐步发展拼合的构造活动区。区域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形成一系列开阔-紧闭褶皱,大型逆冲及逆冲-推覆构造。断裂纵横交错,相互拼接,并伴随岩浆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活动,使本区呈现复杂的构造面貌。区内沉积作用自上古生界至第三系均有发育,沿一些山间断陷盆地或盆地边缘坳陷,沉积了红色河、湖相陆源碎屑建造。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有:二叠系上统羊八寨组,岩性为紫红色、青灰色板岩夹薄层变质石英砂岩;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岩性为紫红色绢云母板岩、灰绿色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局部夹灰色泥质灰岩;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岩性为灰紫色、紫红色板岩夹变质细砂岩;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一段,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变质石英砂岩夹灰绿色、紫红板岩;景星组二段,紫红色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 2.2构造 矿区为一轴向北西-南东,东翼倒转,以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为核部的倒转背斜的东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区内褶皱及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一级构造单元为早期近南北向无量山-普洱断裂带,是区内导矿构造;二级构造单元为中期北西向的F1、F2断裂,是区内运矿构造;受其影响一组北东、北西向的羽状断裂是本区的储矿构造;晚期近南北向F3、F4断裂为本区的破矿构造。

成矿规律(摘抄)

1、断裂性质和规模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首先要查明控矿断裂的性质、规模、产状要素等等。 就力学性质而言,可将断裂分为张性、压性和扭性三大类。三类断裂不同的成矿特点如下: 张性:围岩受力处于膨胀状态,孔隙度较高。 其成矿特点是:结构面呈不规则状、延伸较小,矿液易于通过。温度下降快,形成相对开放系统,以充填成矿为主。主要发生在浅部,受控的矿成脉状或向下尖灭的透镜状居多。 压性:围岩受力处于压缩状态,孔隙度渗透率都小。 其成矿特点是:结构面呈舒缓波状,走向、倾向延伸大,有尖灭再现的特点,温压下降慢,形成相对封闭系统,以交代成矿为主,完全压性断裂,对成矿不利。 扭性:兼具张性和扭性的特点(压扭接近压性,张扭接近张性),孔隙度渗透率也介于二者之间。 结构面产状平直,延伸大,有次级断层与主断裂共生,对成矿有利,充填交代作用均可成矿。 在实际工作中,从断层结构面特点和伴生构造岩的性质,可以对断裂主要力学性质作出判断。有时有的断裂构造活动过程中出现力学性质的改变,产生极为复杂的情况,所以要具体分析。 张性、压性断裂活动过程中,常常都伴有扭应力活动,形成压扭性或张扭性断裂。 压扭性断裂结构面常常是不透水面,在成矿过程起着“屏蔽”作用。 一般纯张性断裂中矿化不是最好的,而张扭性断裂中矿化意义较

大。 不同力学性质断裂的派生构造也有不同特点,有助于查明受控矿脉的尖灭再现、侧现、侧伏等规律。断裂构造的规模,包括断距大小,断裂沿走向和倾向的延伸距离,下切深度大小等。有的断裂深切下地幔,且长期活动,常称为深大断裂。它们往往是类生矿化,特别是壳下源矿化的控制构造,值得重视。 2、断裂活动的时间和期次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在一个地区往往存在不同时期的断裂构造,而矿化只与其中某一时期或几期断裂构造有关,至于成矿后的断裂对矿体主要是改造和破坏。同一条断裂的不同活动期,其力学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前期构造与后期构造互相影响。构造的多期活动,可以导致多期矿化的叠加,这些情况在各个矿区极为常见。矿床划分成矿段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矿区构造活动期次。一些层控矿床,断裂构造在成矿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断裂构造的研究、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3、断裂构造的有利成矿部位 断裂构造现象极为常见,但是成矿只是在断裂中某些局部地段。从断裂控矿角度出发,广大地质工作者积累了不少实际资料。 下列有利的成矿部位,对预测选区选点极为重要。 (1)不同断裂交叉处,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交汇处; (2)在断裂产状变化处,在平面上断层走向发生扭曲转弯处,在剖面上张性断层倾角由缓变陡处,压性断层由陡变缓处。 (3)断裂中局部圈闭好的部位,如压扭性断层的下盘,断层泥和蚀变构造岩起圈闭作用; (4)断裂构造与有利岩层交汇或其他构造交切处等。

湖南省金矿成矿规律

湖南省金矿成矿规律 付胜云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长沙410116) 摘要:金是湖南的重要矿种之一,找矿潜力巨大。为满足国内外对金矿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深入研究湖南省金矿的控矿因素和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湖南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资源特征、控矿因素及矿石类型,结合实际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湖南省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矿床成矿系列,总结了湖南金矿成矿规律。 关键词: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时空分布;湖南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gold deposits in Hunan Province Fu Sheng Yun Hu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Changsha 410116, China Abstract: gol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 in Hunan, the potential for prospecting. In order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gold mine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enrichment rules of Hunan gold min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unan gold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ore typ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geological data,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unan gold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division of metallogenic series of ore deposits, summed up the Hunan gol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Key words: gold deposit;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Hunan 湖南金矿勘探开采历史悠久,长期为地质学者所重视[1-16]。金矿程度较高的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上世纪60至90年代,但成矿规律研究程度低。 1成矿地质背景 湖南地跨扬子和华夏古陆块之间,大致在文家市-永兴-郴州一线形成一条俯冲碰撞型拼贴带,其北西侧属于扬子被动陆缘,南东侧为华夏陆块活动陆缘。 湖南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基底隆起带,侵入岩发育,以重熔型花岗岩为主体。 石英脉型金矿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冷家溪群,砂岩型金矿的地层主要为新元古代板溪群,侵入岩体型金矿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纪至二叠纪。砂页岩建造与层控热液型金矿有关,砂岩建造与微细浸染型金矿有关。 区域变质岩中Au丰度高,在温度、压力梯度变化带,多有相关金矿产形成。动力变质岩往往成为有用矿物载体而构成矿石,或者其间的后期裂隙成为矿液的通道和沉淀场所,如剪切带型金矿。 2资源特征 至2015年底,全省共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97处,其中大型10处,中型10处,小型77处(图1)。全省累计查明金资源储量506.07吨,其中岩金矿占93.19%(石英脉型占63.49%,蚀变破碎带型占26.44%,矽卡岩型占3.94%),砂金矿占6.81%。 除永州、湘潭、张家界三市外,其他11个市(州)均有不等的金矿资源分布。查明金矿资源储量居前三位的是怀化市、岳阳市、衡阳市,占64.51%。 3.控矿因素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4074901:DD20160346) 作者简介:付胜云(1965-),男,高级工程师,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矿产勘查、湖南省矿产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等工作。

地大《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离线作业答案

地大《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离线作业 1.成矿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成矿作用主要受到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相、古地理、古水文地质等诸因素的影响,一个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往往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裂谷盆地的主要矿床类型有哪些? 答:(1)火山块状硫化物(VMS)矿床 (2)喷流-沉积(Sedex)型矿床 (3)砂页岩型(SST)(铜)矿床 (4)黑色页岩中的金属矿床 (5)密西西比河(MVT)矿床 (6)微细侵染型(金)矿床 (7)现在海底热水沉积成矿 3.简述洋底热水系统的构造位置与成矿作用。 答:构造位置:(1)红海中央裂谷海底(2)太平洋中脊及其附近(3)大西洋与印度洋(4)加利福尼亚湾(5)冲绳海槽 海底热水沉积成矿与海底扩张作用有关,热液喷口平行于洋中脊分布,往往是多个喷口成群组成一个喷口系统;海底热水沉积物的基底为玄武岩等火山岩,火山中裂隙、断层十分发育;喷口喷出的热水温度一般在50摄氏度以上,有的高达400摄氏度,热水中Na、K、Ca、Cl和SiO2含量高,多为富SiO2、高盐度的热卤水还有Fe,Mn、Cu、Pb、Zn等多种金属组分,从喷口喷出后沉积喷口周围,形成黄铁矿、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物的层状金属硫化物沉积、铁锰沉积或铁锰结核。 4.试述陆陆碰撞带与陆内隆起带的地质特征。 答:陆陆碰撞作用导致在两个大陆之间形成一个代表陆陆碰撞型造山带的逆冲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洋壳碎片(蛇绿岩)、复理石建造等被挤压、冲断,而在其核心部分甚至还有陆壳基底岩系卷入。 陆内隆起带形成沉积-构造层和断裂系统,陆内隆起基底断裂对盖层多期沉降构造格局起主要控制作用。初步确定了陆粱隆起的断裂组合由数个斜冲走滑断裂带细成。陆梁隆起带盖层断裂受控于基底断裂,断裂的上下盘形成一些呈小幅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摘要:在资源紧缺的形势下寻找矿产资源已成为资源勘查的首要任务,而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研究成为矿床勘查的热点问题,并对勘探隐伏矿床有重要指导意义。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性行业,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探测和开采有色金属,关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基于此,研究分析有色金属成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的前景,以期为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有色金属;地质环境状况;成矿特征;找矿前景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需求有色金属的量逐渐增大,但是有色金属又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勘探开采中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矿产的开产率切实提高,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出露地表和地球浅部易识别的矿床已非常少,而地球深部矿床的找矿难度又非常大,如果没有有效的找矿方法和先进的成矿模式理论及成矿预测理论,寻找新矿床将成为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成矿模式是对同一类矿床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其它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是反映对矿床规律的认识。成矿预测则是在成矿模式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成矿地质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对潜在的矿床做出推断、解释和评价并提出矿床发现的途径,从而对矿床进行定量评价的过程。在当前找矿难度大的形势下,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理论和科学方法做指导来建立成矿模式指导找矿工作,不仅能克服以前找矿的盲目性还能提高找矿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成矿模式的研究和预测利于成矿理论、矿床分类、矿床成因规律的研究发展,使矿床研究方法理论化、系统化,并且对寻找地球深部隐伏的矿产资源有非常重要。 鉴于复杂的地质条件,笔者就某地的有色金属成矿,在以往的找矿实践经验和地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分析区域成矿的特征和矿区分布,以期提供科学的信息和依据,从而促进在新的区域勘察发现新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1 有色金属的广义概念 有色金属广义的概念是指除黑色金属矿产以外的所有金属矿产,它包括铜、铅、锌、镍、钴、钨、锡、铋、钼、锑、汞等重金属矿产,铝、镁等轻金属矿产,金、银、铂族等贵金属矿产以及稀有金属矿产、稀土金属矿产、分散金属矿产等金属矿产。 2 成矿模式的内容及发展 成矿模式是在四维空间内对形成矿床的成矿作用的高度概括,最终用不同的

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新进展

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新进展 侯翠霞1,刘向冲1,张文斌2,申 维1 HOU Cui-xia 1,LIU Xiang-chong 1,ZHANG Wen-bin 2,SHEN Wei 1 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2.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陕西西安71006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School of the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 2.Northwest Bureau of China Metallurgical Geology Bureau,Xi ′an 710061,Shaanxi,China 摘要:成矿预测研究的历史与人类进行矿产勘查的历史紧密联系,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大,成矿预测对勘查工作的指导作用越来越重要。现代地质科学的重要特征是冲破学科的界线,立足于整个地质学的高度进行跨学科的联合攻关,方能在理论上和技术方法上有所创新。论述与总结了一些现有成矿预测新方法的特点,包括美国“三步式”固体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成矿系列缺位预测法、基于GIS 的综合信息预测法及人工神经网络、多重分形等非线性数学预测方法。这为今后进行成矿预测时在方法选择上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成矿预测;综合信息;人工神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模糊逻辑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552(2010)06-0953-08 Hou C X,Shen W.New method and theory of metallogenic prediction.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10,29(6):953-960Abstract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research hist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s mineral exploration.With the increasing difficulty of prospecting,it's indicated that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can be an important guide to mineral exploration.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geosciences is breach of discipline the restriction.Thus focus on the whole geosciences,to conduct jointly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we can obtain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s.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existing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methods,such as "three-step"solid mineral resources evaluation method form USA,Vacancy of Metallogenic Series Predic -tion,Synthetic Metallogenic Prognosis Method Based on GIS,Artificial nerve network,and Multi -fractal non -linear methods for mineral resource prediction,which will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to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in future. Key words:metallogenic prediction;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artificial nerve network(ANN);GIS;fuzzy logic 地质通报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第29卷第6期2010年6月Vol.29,No.6Jun.,201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国民经济发展仍处在对矿产资源需求的高峰期,矿产资源能否有效供给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新的形势下,对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需求有增无减,但找矿难度却在日益增大,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面临严峻的挑战。成矿预测研究成为应对这种挑战的重要举措,它是实现科学找矿的基础,是避 免和减少勘查风险、提高勘查效益的重要途径[1]。成矿预测是在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成矿地质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对还没有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床作出推断、解释和评价,提出潜在的矿床发现的途径,从而发现矿床和对潜在的资源量进行评价[2]。在预测过程中要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做到实事求是、去粗取 收稿日期:2009-09-23;修订日期:2009-09-2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CB701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72196、40638041)和高等学校学科 创新引智计划(编号:B07011)资助 作者简介:侯翠霞(1986-),女,在读硕士,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E-mail:houcuixia@https://www.360docs.net/doc/c43458433.html,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 1.成矿规律学: 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 2.成矿预测 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 (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2.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1.成矿地质背景 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 (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 断裂:压\张\扭性断裂 (3)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 (b)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Fe\V\Ti (c)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Fe、Cu、Pb、Zn、Au (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 (e)碱性岩(正长岩):Au、Cu、Mo 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 (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 (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 (1)地层(岩性)控矿 (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 (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 (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 3.成矿时空分布规律 1.成矿期\成矿域 一定的成矿物质在一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一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 2.研究意义 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用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能够针对性地查明矿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认识地质发展历史中成矿作用在区域(全球性和地域性)和局部范

青海省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青海省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位于西藏高原的东北方向,其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和古亚洲超构造的结合体,笔者在文中首先对青海省的矿藏形成的背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具体分析了青海省的金属矿的成矿规律,并对其成矿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预测,以期为人们对青海省的金属矿的分布以及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些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和意见。 标签:金属矿成矿规律预测 青海省是我国西部的大省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矿藏储备条件,其矿藏的储备主要以西南方向的三江北段、东部的昆仑山以及柴达木北部和祁连山为多,这几个地方蕴含着大量各种丰富的能源资源、盐类资源以及稀有贵金属和普通金属矿。 1青海省成矿背景分析 青海省出露的地层以中新生代的时期的岩石最多,昆仑山南部的断层区域将青海省省内的地层一分为二,南部区域包含西倾山以及兴海一共和盆地在内的区域,并以可可西里、唐古拉山为主体山脉,中一新生界是其主要特点,从对地层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对中生代之后的地层演变历史有一个比较明晰的了解;北部区域则包括柴达木盆地和阿尔金山脉以南的区域在内,主要由昆仑山东部和祁连山组成,记录的是晚古生代之前的地层的演变进程,表现出了古生界的特点。 青海省内的岩浆的发育过程中,主要出露有各个不同时期的岩浆岩,岩性表现为酸性、碱性、中性、基性以及超基性几种,省内区域中侵入岩的分布相对较广,尤其是在青海北部,分布了大量的中性和酸性的侵入岩,另外,出于青海的火山爆发非常频繁的历史特点,从远古时期到早新生代一直有火山喷发,逐渐的由海相喷发发展为海相和陆相共同喷发,到最后的陆相喷发,每一个时期的火山的喷发都各具特色,不论是规模还是轻度都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与差异。 2青海省金属矿成矿规律分析 对于青海省的金属矿的成矿规律的分析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 2.1从时间角度分析金属矿的成矿规律 青海的黑色金属自古元古代开始就一直有比较广泛的分布和较大的存储量,在古元时代有关于铁矿的存在报告,不过大规模的成矿作用还是在早古生代形成沉积岩铁矿开始,在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型的铁矿比较广,相对铁矿,锰矿的分布就不是特别多,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黑色金属的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二叠纪、晚奥陶纪以及寒武纪时期,而且明显的收到了火山的影响。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_王登红

第8 8卷 第1  2期2 0 1 4年1 2月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o l.88 No.12Dec. 2 0 1  4 注:本文为中国地质大调查“我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编号1212010633903)和“中国矿产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编号1212011220369)、“中国分矿种(组)矿产地质总结研究”项目(编号12120114039601)、“中国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总结”项目(编号12120114039701)等联合资助的成果。收稿日期:2014-08-30;改回日期:2014-11- 21;责任编辑:周健。作者简介:王登红,男,1967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成矿规律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讯地址:100037,北京市百万庄路26号;电话:010-68999048;Email:wangdenghong @sina.com。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王登红1),徐志刚1),盛继福1),朱明玉2),徐珏1),袁忠信1),白鸽1),屈文俊3), 李华芹4),陈郑辉1),王成辉1),黄凡1),张长青1),王永磊1),应立娟1),李厚民1),高兰1), 孙涛1),付勇1),李建康1),武广1),唐菊兴1),丰成友2),赵正1),张大权5)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3)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 4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武汉,430205;5)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 内容提要: 对重要矿产开展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是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又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自2006~2013年的8年间,通过对400多个典型矿床的野外调查,开展了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全面研究,编制了成矿规律研究的技术要求,组织了全国性的技术培训,指导了大区和省级项目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完成了大区和省级项目典型矿床和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验收、汇总和综合,编制了全国单矿种(组)成矿规律相关专题图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同位素定年的方法和成矿规律编图方法,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奠定了扎实了理论基础,有效地指导了潜力评价和地质找矿工作,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显著地提升了我国成矿学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矿种成矿规律;区域成矿规律,潜力评价;成矿预测;研究进展 作为“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项目旨在根据现有资料、系统总结全国重要矿种、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并以此指导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勘查。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为:通过开展全国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编制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大区和省级项目成矿规律研究工作;负责大区和省级项目典型矿床、成矿规律成果的验收、汇总和综合;编制和完成全国矿种(组)成矿规律相关专题图件及其数据库建设;组织开展全国典型矿床野外调查。自2006~2013年, 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为首的研究集体野外调查矿产地共453处,采集各类样品数千件,新测定同位素年龄数据400多个,编制了16个矿种的1∶500万全国性图件4类64种, 建设分矿种的数据库16个,汇总数据库1个,发表论文16 8篇,已出版专著8部、全国性成矿规律图1套,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1 研究方法方面的新进展 成矿规律的研究是一项主观能动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研究人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千差万别,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至关重要(王登红,2011)。以往没有一套规范性的技术要求来表达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尤其是如何编制成矿规律图,学者们认识各异,编出的图件也各不相同,影响到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和表达。在项目实施之初,项目负责人就认识到编制统一技术规范的重要性,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了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陈毓川等,2010a),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例如,为编好省级的、大区的和全国的单矿种成矿规律图和综合矿种成矿规律图,项目有关人员研读并吸取了国内外的一些成矿(规律)图和“国标GB958-99”之长处,设计出了一套新的图例(图1、2、3) 。该套图例

成矿规律研究

成矿规律研究 成矿规律研究是矿产预测工作的核心内容,采用从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方法,解剖典型矿床,划分成矿系列并建立区域的和矿床的成矿模式,编制成矿规律图件。 第一节成矿特征研究 一、典型矿床解剖 典型矿床解剖工作是成矿规律研究工作的基础,要求选择工作区内在矿种、规模、成矿类型、控矿因素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或矿点,进行典型矿床解剖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 控矿因素的研究 控矿因素的研究是在成矿地质背景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控制成矿的直接地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前提是首先确定各类地质作用是否和成矿有关。 (1)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的研究内容:地层层序、时代、产状、空间分布、岩石组合,岩石结构构造、岩石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微量元素、不同岩性和成矿的关系。 (2)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研究内容:侵入岩三度空间形态、侵入深度、侵入期次,侵入时代、侵入角砾岩特征、自变质作用,接触带特征,岩石结构构造、剥蚀程度、矿物成分、微量元素、岩石化学、同位素成分、稀土元素分配、气液包裹体、岩石组合、脉岩、隐伏岩体的推测和圈定。 (3)控岩控矿构造研究内容 褶皱构造:划分褶皱变形期,确定各期次褶皱的产状、形态、空间组合形式,确定褶皱构造演化历史及空间特征变化,确定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关系。 断裂构造:确定控矿和非控矿断裂,确定其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深度,级别划分、空间展布特征,平面和剖面形态组合特征、控矿构造期次,发生发育历史、控矿构造的性质及各期次各空间产状的性质转化特征,控矿构造和区域构造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的确定,成矿物质迁移沉淀和构造活动的关系。 (4)古构造的分析研究内容:韧性剪切带、继承性区域断裂带、火山机构、火山原生构造、火山岩浆构造带、沉积盆地,隆起和坳陷等古构造轮廓、同生构造带、造礁带等。 2. 成矿特征的研究 (1)填制矿产统计卡片,内容包括矿床位置、区域构造背景、控矿因素、矿床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内容,附矿区平面图及典型矿体剖面图。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模拟题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模拟题 一.名词解释 1.成矿物质直接来源与间接来源 从地质体中直接为矿床或矿体提供的成矿物质成直接物质来源,经过多种地质过程为矿床提供的物质来源称为间接物质来源。 2.成岩矿产与非成岩矿产 成矿物质构成岩矿石主要成分的矿产,属于工业品位高的矿产称为成岩矿产;品位低的不构成岩矿石主要成分的矿产为非成岩矿产。 3.矿化剂 促进成矿物质溶解搬运富集的化合物,一般为挥发性气体,称为矿化剂。 4.矿化系数 成矿地质体中成矿元素含量与元素克拉克比值称为矿化系数,矿化系数大于1有利于成矿。 5. .蒸发岩 在大陆表面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地区分布的封闭湖泊中逐渐浓缩,由盐湖卤水结晶分异形成的岩石。 6.亲硫元素 易于形成硫化物,与铜共生的元素。 7.矿产资源 具有潜在工业价值矿物岩石称为矿产资源。 8.高温硅钾卤水 温度高、富含K2O、Na2O、SiO2、P2O3、F等元素及化合物和挥发份的卤水。一般是在岩浆和高级区域变质作用中形成的卤水! 9. 沉积矿床 在地表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一般成层状,和围岩是同时形成的。 10.钾长石岩 富含钾长石的热水沉积岩,一般细晶或隐晶质结构。 11.青盘岩化 热液交代安山质火山岩形成的含绿泥石、绿帘石、钠长石、碳酸盐矿物的岩石,是斑岩矿床的低温蚀变岩石。

12.矽卡岩 岩浆热液交代碳酸盐岩形成的蚀变岩石,一般产在中酸性岩浆岩和碳酸盐岩石的接触带。 13.活动大陆边缘 具有俯冲构造的大陆边缘,一般发育火山岩浆带。 14. 低温热液矿床 低于250℃,富含挥发份的硫酸盐型卤水,一般为地热增温作用形成的盆地建造水。 15.成矿流体 富含成矿元素和挥发份的热卤水,称为成矿流体。 16.围岩蚀变 在热液作用下,由于物质成分交换,原有岩石发生变化形成新岩石的作用,称为围岩蚀变。 二.简述题 1. 简述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与构造区域划分。 由于地幔软流圈对流带动地壳发生漂移,地球表面划分大陆裂谷区域、大洋裂谷区、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等。 2.简述地壳重熔岩浆形成的地质环境与岩性特征。 在地块及板块边缘由于俯冲挤压作用导致温度压力升高,地壳岩石发生熔融,低熔点岩石先发生熔融,主要形成中酸性岩浆。 3.简述硫酸盐型卤水的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 低于250℃,富含挥发份的硫酸盐型卤水,一般为地热增温作用形成的盆地建造水,可以形成石膏、重晶石、天青石和明矾等硫酸盐矿物。 4.简述中国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基本特征。 多个地块拼合一起,地块之间构造岩浆活跃强烈,地块内部形成沉降盆地,全部为陆相沉积缺失海相沉积。 5.简述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及构造形迹。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导致地壳移动产生南北向及东西的压力,地球自转离心力大小与地球半径有关,因此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块产生相对位移。形成的主要构造形迹有中高纬度区的东西向纬向构造、中低纬度区南北的经向构造和亚洲大陆北东的构造形迹等。 6.简述地洼学说的基本原理及构造层特点。 由于地壳垂直升降作用形成大陆地壳具有变质岩基底、沉积盖层和岩浆活动层三层结构。

矿区找矿效果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及矿床定位预测实务全书pdf版

矿区找矿效果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及矿床定位预测实务全书pdf版 第一篇矿床成矿规律效应与找矿潜力分析 第一章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与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第二章地幔岩、地幔流体和成藏成矿作用 第三章成矿物质来源与时空分布规律 第四章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五章重要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特点分析 第二篇成矿规律预测与找矿潜力远景评价 第一章成矿预测理论 第二章成矿预测方法与技术 第三章区域性找矿远景区预测与评价 第四章矿区局部找矿预测与成矿规律预测实例分析 第三篇我国典型金属矿床找矿新方法新技术与成矿规律预测及评价 第一章铁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二章铜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三章铅锌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四章钨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五章锡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六章银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七章汞、锑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八章金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九章稀有稀土金属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四篇成矿带超大型矿床、矿集区成矿模型与矿床定位预测及远景评价 第一章成矿带超大矿床、矿集区与区域成矿模型 第二章巨型构造成矿带的成矿条件和远景评价 第三章巨型构造成矿带找矿靶区的圈定和矿床定位预测 第五篇我国典型地区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一) 第一章西南“三江”地区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二章祁连山地区金属硫化物矿床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三章西昆仑地区铅锌矿床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四章五台山地区金矿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五章澜沧江地区铜等多金属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六章哈巴河—布尔津河地区金、铜矿床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七章赣江地区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八章湘中盆地锡矿床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九章中国东部地区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十章北山金属矿床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六篇我国典型地区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二) 第一章河北省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二章青海省东昆仑钴矿床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深部找矿预测理论及方法综述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4, 2, 7-12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c43458433.html,/journal/ojns https://www.360docs.net/doc/c43458433.html,/10.12677/ojns.2014.22002 A Summary of Forecast Theory and Method of Deep Mineral Exploration Wenhuan Shen1, Yuji Wang2, Lina Zhao1, Mingzhang Peng1 1Shandong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stitute of China Chemical Geology and Mine Bureau, Jinan 2Geology Resources of Shandong Province School, Jinan Email: 316608530@https://www.360docs.net/doc/c43458433.html, Received: Apr. 6th, 2014; revised: May 1st, 2014; accepted: May 8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c4345843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ospecting work, deep mineral explor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direc-tion of prospecting in China, which has also presented a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existing forecast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ineralization, this paper assessed geo-tectonic background of exploration area, metallogenet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regularity, im-plemented reasonable geophysical-geochemical method and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ly ana-lysed the prospect of deep mineral exploration,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the deep drilling work, in order to extremely increase the prospecting probability and reduce the ex-ploration risk. Keywords Deep Mineral Exploration, Metallogenic Theory, Geophysical-Geochemical Exploration, Depth Portion Drilling 深部找矿预测理论及方法综述 申文环1,王玉吉2,赵丽娜1,彭明章1 1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济南 2山东省地矿技工学校,济南 Email: 316608530@https://www.360docs.net/doc/c43458433.html, 收稿日期:2014年4月6日;修回日期:2014年5月1日;录用日期:2014年5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