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除两位数重难点

三位数乘除两位数重难点
三位数乘除两位数重难点

三位数乘除两位数难点:

命题:卓奕教育 Nancy Wang 因数×因数=积

1.一个因数×5,另一个因数不变,积×5

2.一个因数×5,另一个因数×5,积×25

3.一个因数÷5,另一个因数不变,积÷5

4.一个因数÷5,另一个因数÷5,积÷25

5.一个因数×5,另一个因数÷5,积不变

被除数÷除数=商

1.被除数×5,除数×5,商不变

2.被除数×5,除数不变,商×5

3.被除数÷5,除数÷5,商不变

4.被除数÷5,除数不变,商÷5

练习

1.一个因数变小,另一个因数变大,积不变。

2.已知60×4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8,那

么得到的积是(),是原来积的()。

3.如果一个长方形的草地面积为300平方米。

(1)如果长不变,宽扩大到原来的3倍,现在的面积是()(2)如果宽不变,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现在的面积为()

4.一个面积为640平方米的长方形绿地宽8米,宽增加到18米,长

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5.一块面积是360平方米的长方形草坪,宽不变,长扩大到原来的

3倍,扩大后的草坪面积是多少?

6.由已知算式,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答案

已知:25×80=2000

则:(25×5)×(80÷5)=____________

(25÷5 ) ×(80×5)=____________

6.两个因数的积是78,当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时,积扩大到原来的_____ 倍。

7.一个因数乘以6,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____________。

8.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面积是48㎡,扩建时长不变,宽由6m增加到12m,扩建后草坪的面积是()m。

9.海滨公园有一条宽4米的人行道,占地面积是640平方米,为了方面,道路宽度增加到12米,长不变。拓宽后人行道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教案

第七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 吉山小学数学科张瑛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 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它是后面学习笔算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接下来学习笔算,接下来学习口算,先是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然后在学生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些内容是两位数乘法笔算的扩展,笔算的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加深对计算法则的理解,便于记忆,而且能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认知结构,渗透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最后,还学习乘法的应用以及它的估算。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不会感到特别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因为学生对于乘法的计算容易出错,出错的类型因生而异,各有所不同,学生较容易错误的类型如下:(1)漏加进位。主要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某位满十进位时没有作记号。没有直观的数字提示,易出现漏加进位的错误;(2)乘算加。主要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构建笔算乘法的思维模式,造成乘、加错乱的思维;(3)积错。主要原因是乘法口诀不熟。三位数乘两位数要比两位乘两位数笔算的错误率要高一些,因为前者是连续进位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在交流、合作中进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本单元主要是计算,对学生来说难免有枯燥、乏味的感觉,这就需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愉悦.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 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 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教学重点、难点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重难点整理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重难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升与毫升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容量单位1升的概念。 第二课时:认识毫升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进行升与毫升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1毫升的概念。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一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 教学重点: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第二课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商是两位数)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估计商的大致范围,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第三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以及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补】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式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探究与运用 第四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1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理解调商的原理。 第五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2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第六课时:商不变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第七课时: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理解被除数和出书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 【补充】简单的周期 重点:掌握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难点: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前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区分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物体形状。 第二课时: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学重点:观察、确定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面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形状摆出相应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课时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组合体 教学重点:观察、确定物体不同面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根据已知面的图形正确摆出相应物体。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教学重点: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难点: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及步骤的探究过程与实际运用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可能性 第一课时:可能性 重点:了解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难点:体验、了解简单随机现象、特点及结果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除两位数计算题

第一周(1.29—2.4) 周一 1. 135×35 2. 108×76 3. 28×312 4. 37×210 5. 918÷27 6. 336÷21 7. 858÷39 8. 888÷37 周二 1. 82×403 2. 126×89 3. 203×32 4. 312×25 5. 966÷23 6. 731÷79 7. 786÷23 8. 731÷79 周三 1. 608×22 2. 872×12 3. 545×44 4. 378×45 5. 361÷19 6. 425÷25 7. 993÷11 8. 363÷47 周四 1. 123×76 2. 123×56 3. 812×25 4. 372×27 5. 157÷25 6. 645÷32 7. 432÷46 8. 673÷12

周五 1. 159×75 2. 113×68 3. 88×332 4. 19×230 5. 980÷28 6. 828÷36 7. 798÷46 8. 890÷39 周六 1. 437×28 2. 129×93 3. 205×34 4. 312×25 5. 955÷25 6. 331÷79 7. 957÷13 8. 735÷59 周日 1. 256×11 2. 307×46 3. 253×37 4. 386×43 5. 866÷21 6. 333÷78 7. 955÷43 8. 655÷34

第二周(2.5—2.11) 周一 1. 54×312 2. 47×210 3. 203×71 4. 338×62 5.325÷12 6. 993÷11 7. 441÷21 8. 936÷56 周二 1. 517×26 2. 32×246 3. 13×450 4. 254×16 5. 425÷25 6. 363÷47 7. 361÷19 8. 372÷45 周三 1. 230×50 2. 34×270 3. 613×48 4. 607×36 5. 294÷29 6. 689÷34 7. 618÷88 8. 328÷42 周四 1. 67×909 2. 234×46 3. 320×25 4. 56×732 5.395÷56 6. 765÷74 7. 444÷76 8. 864÷36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各内容知识重难点

大数的认识(基础知识) 1、课题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 (1)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课题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1)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课题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难点: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 4、课题 改写和省略 (1)重点: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2)难点: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5、课题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1)重点: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2)难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6、课题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1)重点: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2)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7、课题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1)重点:掌握改写的方法;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2)难点:四舍五入与改写的区别 角的度量(很重要;操作性强;概念多) 1、课题 直线、射线和角 (1)重点:角的意义 (2)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课题 角的度量 (1)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3、课题 角的分类 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4、课题 角的画法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路程、时间与速度 1、课题 口算乘法 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课题 笔算乘法 (1)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3、课题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1)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4、课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1)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1)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6、课题 乘法估算 (1)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多;理解难;很重要) 1、课题 垂直和平行 (1)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2)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2、课题 画垂线 (1)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3、课题 画平行线 (1)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4、课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汇总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 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 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重点: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难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改写及求近似数 重点:掌握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及多位数的改写 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非整万数的近似数 2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 重点: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会读写亿以上的数 难点:多位数的改写 3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的规律 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重点:理解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及角的度量 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及角的度量

难点: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及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2 角的分类及画角 重点:角的分类 难点:用量角器画角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用竖式计算时积的定位 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重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竖式的写法 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第4课时总价、路程问题 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两个关系式的含义难点:灵活运用总价、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平行于垂直 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难点:掌握画垂线和画长方形的方法 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三位数乘二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的内容之一,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好基础。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但由于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地出现各种不同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咱们来口算几道题好不好?电脑出示题:1453、4212、4511、3512、1358、2149。 2、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4512得多少呢? 请拿出练习本,开始笔算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 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有的学生也许会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列竖式或用计算器等。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学生继续讨论计算方法,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引入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提问: 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各内容知识重难点汇编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各内容知识重难点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基础知识) 1、课题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1)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课题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例2、例3) (1)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课题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难点: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 4、课题 改写和省略 (1)重点: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2)难点: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5、课题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1)重点: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2)难点: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6、课题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1)重点: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2)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7、课题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1)重点:掌握改写的方法,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2)难点:四舍五入与改写的区别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很重要,操作性强,概念多) 1、课题 直线、射线和角 (1)重点:角的意义 (2)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课题

角的度量 (1)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3、课题 角的分类 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4、课题 角的画法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基础计算) 1、课题 口算乘法(例1) 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课题 笔算乘法(例1) (1)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3、课题

【数学】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

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如下图所示:

三位数乘除两位数计算题

列竖式计算 124×24= 54×57= 354×37= 164×87= 142×59= 354×79= 577×93= 554×72= 354×55= 164×74= 142×57= 354×75= 577×72= 253×98= 190×64= 273×41= 242×58= 557×87= 154×66= 153×48= 557×43= 273×42= 242×59= 557×68= 154×94= 153×74= 557×35= 214×38= 272×65= 129×87=433×71= 296×29= 267×84= 489×72= 527×55= 326×44= 290×77= 296×92= 267×73= 819×89= 207×75= 326×56= 199×48= 236×74= 169×97= 558×58= 198×97= 524×77= 475×43= 124×82= 381×46= 558×25= 198×64= 524×37= 475×83= 124×83= 381×47= 565×76= 872×98= 275×89=

第二天(60 道) 712×45= 107×44= 110×57= 282×26= 179×86= 895×78= 362×33= 763×28= 626×62= 206×36= 136×58= 616×70= 603×43= 244×76= 360×90= 275×40= 581×59= 407×50= 152×34= 832×67= 206×14= 887×87= 606×77= 608×95= 441×57= 201×60= 553×82= 714×67= 480×36= 672×66=204×85= 704×49= 678×67= 333×28= 333×66= 493×89= 627×43= 898×47= 734×34= 798×74= 328×98= 146×48= 418×26= 196×75= 572×73= 155×54= 219×40= 163×27= 138×74= 432×27= 485×40= 662×33= 446×45= 385×65= 273×23= 431×26= 183×69= 104×57= 672×76= 415×45=

最新四年级数学重难点分析

四年级数学重难点分析 一、知识结构 二、重难点分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角的度量.是本册教材的难点. 解决的方法:针对以上重难点的教学逐个进行分析解决. (一)大数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2、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板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应注意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并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可以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1)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2)商是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类推至此. (四)角的度量注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建立几何表象,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在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它着重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首次出现,教学时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应注意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1、注意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把握“平行与垂直”的基本内涵. 2、加强作图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①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②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①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②教学难点: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①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②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①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②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019小学四年级数学重难点题库

四年级重难点试题精选 32.填空题 在A÷23=22……B中,余数B最大可取(),这时被除数A是()。 33.填空题 平底锅一次最多能煎4条小黄花鱼,鱼的两面都要煎,煎熟一面要2分钟,煎6条鱼至少需要()分钟。 34.判断题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35.判断题 两个数的商是8,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4,商就变成32。() 36.选择题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等腰梯形 37.选择题 下面的角不可能用三角板拼成的是()。 A.75° B.105° C.130° 38.选择题 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24写成了42,结果得到的商是2还余12,正确的商应该是()。 A.2 B.3 C.4 D.5 39.判断题 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0.解答题 两个因数相乘,积是48。如果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除以8,那么积是多少? 41.解答题 九州超市开展店庆优惠活动,酸牛奶每瓶12元,买3瓶送1瓶,300元最多能买多少瓶酸牛奶? 42.解答题

一副乒乓球拍14元,买5副送2副,一次买5副,每副便宜几元? 43.操作题 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A 44.操作题 用量角器画一个95度的角。 45.解答题 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6小时,原路返回时少用了1小时。去时的速度是125千米每时,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 46.操作题 把一个平角分成2个角,可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请举例说明。 47、填空题难度系数☆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67×2+167×3+167×5=167×( ) 28×225-2×225-6×225=( )×225 39×8+6×39-39×4=( )×( ) 48.选择题难度系数☆☆☆ 右图至少有()个正方体搭成的。 49. 填空题难度系数☆☆☆ 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 …… 图形 边数 3 4 5 …… 内角和180°180°×()180°×()…… 多边形的内角和=

《三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突破的解决策略(张冬梅)

《三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突破的解决策略 张冬梅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笔算的算理,领会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时,积的末位应写在十位上的道理。 二、突破建议 (一)选择便于向学生解释算理的情境 1、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教材创设的情境及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很熟悉的,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在例1的内容呈现中,创设了一个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的情境,并以12小时作为讨论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将12小时拆成10小时和2小时来解释,这与乘数是两位数时用“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分别乘另一个因数比较吻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算理,从而建构起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法则。例1、例2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乘法运算中去;教学难点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2、注意书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使学生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即刻画单价、数量、总价三者关系的模型: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关系的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应将书本上的例题与学生生

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体简单运动的常识出发归纳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例 4、例5时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课前搜集的物品的单价、交通工具的速度,既丰富了学习资源,又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不仅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还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构建笔算乘法的认知结构 1、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计算本学段所学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因此,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应为学生提供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广阔背景。让每一位学生经历“145×12”的计算过程。因为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所以本内容突出自主探索。在估算后直接揭示145×12的笔算过程,通过提出“第二部分该怎样写?”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第二个因数中的“1”与“145”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积的末尾应与第一部分积中的哪一位对齐?最终归纳145×12的具体步骤。另外,把估算融入笔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首先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然后尝试列竖式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自己估算情况, 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这对提高学生估算的准确率很有帮助。练习时,应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 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反馈时,可让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汇总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 汇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 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重点: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难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改写及求近似数 重点:掌握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及多位数的改写 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非整万数的近似数 2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 重点: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会读写亿以上的数 难点:多位数的改写 3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的规律 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重点:理解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及角的度量 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及角的度量

难点: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及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2 角的分类及画角 重点:角的分类 难点:用量角器画角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用竖式计算时积的定位 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重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竖式的写法 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第4课时总价、路程问题 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两个关系式的含义 难点:灵活运用总价、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平行于垂直 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难点:掌握画垂线和画长方形的方法

三位数乘除两位数225道

,. 486×12= 709×67= 630×48= 654÷13= 243÷45= 782÷64= 700×63= 780×43= 895×25= 280÷14= 612÷34= 767÷13= 890÷26= 658÷56= 651÷75= 53×63= 32×43= 15×25= 667÷23= 896÷32= 750÷25= 170×63= 280×43= 85×15= 403÷13=

,. 900÷46= 508÷63= 136÷34= 183÷61= 728÷26= 600÷45= 890÷24= 765÷65= 350×60= 320×46= 118×23= 432÷27= 287÷41= 680÷20= 524÷19= 550÷32= 700÷35= 178×55= 132×46= 232×23= 560×40= 625÷25= 396÷99= 981÷18= 687÷42=

,. 853÷17= 165×12= 530×40= 421×15= 396÷36= 220×25= 113×20= 177×48= 236×29= 324×13= 1250÷25= 476÷14= 600÷24= 680÷85= 440÷55= 848÷16= 161×23= 276×98= 154×14= 960÷24= 480÷16= 708÷59= 800÷32= 840÷84= 100÷25=

,. 126×15=93×115=71×404=960÷60= 270×19= 630÷15= 455÷91= 684÷76= 276÷69= 55×820= 75×510= 671×61= 109×25= 144÷12= 420÷15= 869÷79= 374÷22= 948÷12= 31×814= 910×34= 64×211= 540÷60= 308÷28= 504÷42= 542×65=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王大伯在北京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王大伯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口答其计算过程,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他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北京到老家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算一算从北京到王大伯老家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两位,现在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了) (2)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估算 师:那你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估算时,我们是先把一个数看

最新四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汇总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 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重点: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难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改写及求近似数 重点:掌握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及多位数的改写 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非整万数的近似数 2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 重点: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会读写亿以上的数 难点:多位数的改写 3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的规律 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重点:理解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及角的度量

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及角的度量 难点: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及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2 角的分类及画角 重点:角的分类 难点:用量角器画角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用竖式计算时积的定位 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重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竖式的写法 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第4课时总价、路程问题 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两个关系式的含义难点:灵活运用总价、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平行于垂直 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单元教学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比较难于理解。 课时安排:建议用5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掌握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 2.通过知识的迁移理解,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深刻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5页及6页例3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乘除法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 课题:和0有关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6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完整word版)三位数乘除两位数

193×25= 610×88= 328×14= 55×112= 33×614= 552×41= 219×65= 884×21= 225×14= 803×21= 501×65= 336×28= 668×14= 102×66= 880×54= 66×319= 215×15= 24×860= 90×805= 302×65= 88×216=

321×84= 25×643= 365×21= 12×847= 125×34= 853×61= 646×92= 264×52= 648×42= 14×914= 145×48= 598×45= 48×64= 154×91= 154×45= 212×32= 315×65= 61×332= 651×26= 164×12= 26×562=

154×15= 54×952= 265×62= 265×63= 659×62= 526×56= 55×214= 65×484= 505×46= 105×61= 15×605= 26×521= 265×62= 260×29= 98×256= 505×98= 125×48= 315×69 215×32= 55×612= 314×56=

546×22= 125×54= 215×33= 551×63= 66×526= 254×36= 255×36= 256×55= 36×233= 525×63= 65×135= 213×52= 155×65= 654×13= 56×513= 214×22= 308×25= 621×15= 66×128= 31×290= 506×25=

259÷25= 654÷24= 315÷15= 268÷95= 980÷50= 654÷32= 660÷21= 965÷25= 654÷29= 448÷24= 403÷13= 950÷19= 315÷21= 455÷15= 986÷24= 565÷81= 654÷32= 148÷21= 564÷33= 658÷24= 758÷32=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 划教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七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 吉山小学数学科张瑛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在本单元,教材编排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学习认知规律,先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它是后面学习笔算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接下来学习笔算,接下来学习口算,先是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然后在学生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些内容是两位数乘法笔算的扩展,笔算的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加深对计算法则的理解,便于记忆,而且能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认知结构,渗透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最后,还学习乘法的应用以及它的估算。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不会感到特别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因为学生对于乘法的计算容易出错,出错的类型因生而异,各有所不同,学生较容易错误的类型如下:(1)漏加进位。主要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某位满十进位时没有作记号。没有直观的数字提示,易出现漏加进位的错误;(2)乘算加。主要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构建笔算乘法的思维模式,造成乘、加错乱的思维;(3)积错。主要原因是乘法口诀不熟。三位数乘两位数要比两位乘两位数笔算的错误率要高一些,因为前者是连续进位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在交流、合作中进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本单元主要是计算,对学生来说难免有枯燥、乏味的感觉,这就需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愉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