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下能力提升(八)第三单元 第八课 咬文嚼字 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下能力提升(八)第三单元 第八课 咬文嚼字 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下能力提升(八)第三单元 第八课 咬文嚼字 含答案

课下能力提升(八) 咬文嚼字

(时间:40分钟分值:44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________他自己知道。________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________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________与全诗调和的。

A.只要如果所以并且

B.只有因为因为而且

C.只有如果所以而且

D.只要因为因为并且

解析:选C先要仔细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选用关联词语。根据前文的“究竟”可知第一空应填“只有”;第二句话为假设关系,故第二空填“如果”;第一、二空确定,则可排除其他选项,确定正确答案为C。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9日正式公布。正式文本对征求意

见稿做了400多处的细致修改,真可谓咬文嚼字

....。

②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

....,一丝不苟,令人佩服。

③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

....,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④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甩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

....起来。

⑤他从事刑警工作多年,办过大大小小无数的案子,和记者谈起这些,他都如数家珍

....。

⑥政治就是一场博弈,他在至少可以影响50万票的情况下,不管未来能不能续任院长,

都好整以暇

....。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②④D.③⑤⑥

解析:选C①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应为“字斟句酌”。②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贬义褒用,使用不

当。③深恶痛绝: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使用正确。④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与语境不符。⑤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使用正确。⑥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解析:选D A项,成分残缺,“解决”后面缺宾语,应改为“解决人力成本上涨问题的利器”;B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不恰当,应改为“如何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从而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C项,搭配不当,“加强科研观测精度”应改为“提高科研观测精度”。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③④⑤①②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④①⑤D.②③④⑤①

解析:选C第②句,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第③句是对前文原因的表述。第④句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第①句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一步说明。第⑤句,得出结论,收结全文。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他在回复电视台的活动邀请时说:“公益活动是我非常乐意参与的,我一定会安排好工作,拨冗出席。”

B.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校刊编辑说:“感谢大家抛砖引玉,我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本刊会越办越好!”

C.张小明在个人单曲发布会上说:“承蒙各位朋友的厚爱,这张唱片得以发行付梓,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D.业余书法爱好者老刘捧着自己的书法作品,郑重地对朋友老李说:“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聊供补壁。”

解析:选D A项,拨冗:敬辞,用于请对方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不能用于自己。B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他人。C项,付梓:指把稿件交付刊印。不能用于唱片。D项,补壁:作书绘画的人,把作品赠人的时候的谦辞,意思是说自己的作品水平拙劣,不足登大雅之堂,就权且给对方糊墙吧。使用得体。

二、阅读鉴赏(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谈静

朱光潜

①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

....

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②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

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③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④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⑤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⑥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荫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

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略有删改) [注]本文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写于20世纪20年代作者旅欧期间。

6.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的创造力与感受力的人,往往能感人所不能感,是快活的人。

B.一个人能否最大限度地见到“美”与“和”,境遇与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C.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别样的趣味。

D.有修养的人具备在“静”中领略趣味的能力,而世间万物的沉寂更能让人心“静”。

解析:选A B项,原文为“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C项,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项,世间万物是永远不会沉寂的,是人的“心的空灵”让世间万物沉寂。

7.[对应链接高考]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答: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从“含义极广”的不同角度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回答。

答案:①感知到对象。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反应。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8.比较第⑤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6分)

答:

解析:第⑤段中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语

言朴实,具有幽美的生活情趣。作者用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中表现的幽美情景进行对比,意在强调文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诗句描写的情景中,表达了诗人幽美、空灵、悠然自得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思想感情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认识和感悟。正如作者所说,具有静的修养是生活的无上至乐。

答案:①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②都是在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

③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空灵的心境。

三、语言运用(15分)

9.根据下面句子的内容,给“套板反应”下一个定义。(5分)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答:

答案:套板反应是指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在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人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并毫不斟酌地加以使用的现象。(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在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人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并毫不斟酌地加以使用的现象叫做套板反应。)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汉字是一种蛮有意思的文字,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例如,“与日月合其明”中的“明”字,__①__,那是连孩子也知道的。可是,《说文解字》却道:“明,照也。”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光线,这是“明”的本义。于是,人们纳闷了:__②__,而不是日光呢?日光难道不比月光更明亮吗?原来,这跟中国人的诗意情怀有关。在古代,中国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中国文人又对月光情有独钟。所以,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他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光线,__③__,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

答:①

解析:第①处,由前文“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可知,横线上应该填“由‘日’和‘月’组成”等相关内容。第②处,由前文“明”的本义和后面“而不是日光呢”可知,横线上应填“为什么是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等相关内容。第③处,由前文“他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光线”和后文“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的相对关系可知,横线上应填与“在艳阳高照的白天”相对的内容。

答案:①由“日”和“月”组成②为什么是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③而到了明月当空的晚上

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成为综艺界清流。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体会到字句下面的悲欢和浪漫,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而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定能让受众受到教化、感到煽情,从而引起更加强烈的共鸣。

①不是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

解析:作答这类问题,应注重分析语句的意思,从逻辑的角度判断这些说法的正误。比如“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的说法过于绝对,《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受众体会文字之美没有必然联系,受众也可以从其他地方体会到文字之美。同理,“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的说法也绝对,可以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的地方不止一个。“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定能让受众受到教化、感到煽情”的说法也是过于绝对。

答案:②不是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③不是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就一定能让受众受到教化、感到煽情(答出一句给2分,两句给4分)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一】 一、文言实词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

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悲乎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 ) 朝来暮去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一般指虫鸣。)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朝着前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古:谷物收成不好。今义:凶恶,厉害。) 弃甲曳兵而走。(古:逃跑。今义:行,走路。)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 ) ) ) ) 赢粮而景从。(古:背负,担负。今义:获得,获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最新)第8课《咬文嚼字》及答案

《咬文嚼字》同步练习 积累整合 1.下列划线的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晕车(yùn)红晕(yùn)轮外圆晕(yùn)晕头转向(yūn)B.咀嚼(jué)嚼舌(jiáo)细嚼慢咽(jiáo)咬文嚼字(jiao)C.没镞(zú)斟酌(zhuó)蕴藉丰富(yùn)清沁肺腑(qīng)D.岑寂(cén)付梓(zǐ)锱铢必较(zīizhū)尺牍宣言(dú)2.下列解释有误的是() 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援引:引用成例。援,引用。 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付梓:把稿件印出来。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文章要简捷,努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 B.每讲一题,老师都要告诉我们一些简洁的解题方法。 C.我们要养成学习所必须的好习惯。 D.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C.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摔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B.在“5.12”地震抢险救灾中,可敬的军人个个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大家虽然有点累,但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损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C.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D.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八课咬文嚼字练习人教版5

咬文嚼字 【单元说明】 这一单元,是全套五册书中的第二个议论文单元,也是惟一的一个文艺评论和文艺随笔单元。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或者评论一位作家,或者谈论我国的一种文学作品,或者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 《咬文嚼字》一文,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作者通过对每个实例的咀嚼,使读者领悟到,句式不同意味也不同,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也不同,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对于文字的联想意义,如果用得好,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如果误用,就形成“套板反映”,从而告诉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必须“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课文指出,“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原因是,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然有那么大讲究。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的好习惯。 《说“木叶”》一文,就是咬文嚼字的范例。作者说:“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差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在语言上是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上却是千里之别,原因何在?这涉及诗歌语言的暗示问题。“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一是使读者更多地想到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二是“木”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就自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由于“木”在形象上具有树所不具备的艺术特征,因此,“木叶”突出地成为我国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谈中国诗》一文,是谈论中国诗歌的特征。先交代谈论中国诗的根本立场,即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接着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外国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则不然,先有抒情诗,后有戏剧诗,没有史诗。然后阐述中国诗的四个特点。一是篇幅短小,“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二是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是由于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又由于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文章最后指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议论性文章。对这类文章的阅读,主要用理性思维。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入手,理清作者的思路,同时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读方法。可以借鉴这些课文的写法,对自己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写一些文艺评论和文艺随笔。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增强文艺评论能力”,当会大有裨益。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常

1.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代表作:《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共 120 回。小说以 “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水泊梁山 108 名英雄好汉起义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 治者的残忍与腐朽,歌颂了好汉们除暴安良的英雄行为;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 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 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 爆发,提枪戳死两人。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 景化为泡影,走投无路,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2.契诃夫, 19 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和著名的剧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 王”的美称。代表作:短篇小说《套中人》、《变色龙》,戏剧:《樱桃园》,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等。 3.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中篇《边城》 是他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 白。 4.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田园诗鼻 祖,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5.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 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 6.庄子,名周,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 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被道教奉为《南华经》或称《南 华真经》,现存 33 篇。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 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高度评价庄 子散文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 要》 ) 7.李密,西晋文学家。代表作《陈情表》。表是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8.朱光潜,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代表作 有美学佳作《谈美》。有“美学老人”之称。 9.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他的学术著作有《谈艺录》, 《管锥编》 ,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 短篇小说《人.兽.鬼》, 著名长篇小说《围城》。《围城》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

第8课《咬文嚼字》 配餐作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怀仁八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配餐作业 2020年10月12日制作人杨盛林编号015 班级姓名 课题《咬文嚼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些年以传奇、玄幻、仙侠等为故事________,以人气偶像、华丽场景、炫目特效、IP改编等为外在________的古装剧受到青少年尤其是“网生代”的大力追捧,据称仍有不少这类作品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透过如此趋之若鹜的制播风潮,应该对时下古装剧做一些理性的反思。 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电视剧亦然,( )。近年的古装剧数量庞大、风格各异、制作考究,有的服饰和道具花费天价,有的在摄影和构图上力争每帧画面都唯美养眼等,主创团队于这些硬件层面的用心和发力的确________。然而,让观众获得视听愉悦之时可伴有“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振和精神荡涤的作品少之又少,甚至空空如也。电视剧应成为________的大众文化,而非不求内涵的快餐文化。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有理有度的奇异想象、匠心独具的美术置景,都可作为艺术手段应用于创意和创作过程中,但切不可因此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更不可屏蔽乃至弱化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材标志可圈可点潜移默化 B.体裁标识乏善可陈润物无声 C.题材标识可圈可点润物无声 D.体裁标志乏善可陈潜移默化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切不可因此屏蔽乃至弱化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B.但切不可因此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让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C.但切不可因此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更不可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D.但切不可因此弱化乃至屏蔽了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立意不明朗、不积极,必定称不上好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五期中测试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姓名: 一、选择题。(共21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逋.慢(bǔ) 拔擢.(zhuó) 期.功(qī) 轻飏.(yáng)茕茕 ..孑立(qióng) B.洗.马(xiǎn) 出岫.(xiù)抟.(tuán)扶睇眄.(miǎn)舸.(gě)舰迷津C.北冥.(míng)优渥.(wò) 簪.(zān)笏遄.(chuán)飞决.(júe)起而飞D.潦.(liáo)水台隍.(huáng)流憩.(qì) 险衅.(xìn) 门衰祚.薄(z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战战兢兢滑稽可笑听信谗言分庭抗礼 B.哀声叹气沽名钓誉噩梦连连推心置腹 C.没精打采通霄做梦安然无恙哄堂大笑 D.立竿见影性情孤癖心神不定周济穷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 ....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 ....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 ....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D.在已经气息奄奄 ....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B.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C.飞行的成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渐强盛的综合国力,表明我国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D.由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第八课 咬文嚼字+第2课时+针对性训练+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课时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109(C) A.援.例:引用。锱铢 ..必较: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B.岑寂 ..:寂静。一川.烟草:一片平川。 C.付梓.:印刷。不求甚.解:很,极。 D.尺牍.:书信。咬文嚼字 ....:比喻过分地斟酌字句。 【解析】“梓”是在木板上刻字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441(B) ①美国众议院收到了一份备忘录,里面所揭示的震撼人心 ....的持枪抢劫案案情在华盛顿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有可能导致司法部的高级官员被撤职。 ②69年的风雨征程,历史见证了人民海军凤凰涅槃 ....的成长过程,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③她37年如一日照顾多位孤寡老人,为老人端屎倒尿,喂饭擦药,无怨无悔,谱写了 一曲楚楚动人 ....的孝老爱亲的赞歌,从而荣登“中国好人榜”。 ④来自海内外的鸿儒学将 ....齐聚孔子故里,共襄儒学盛宴,交流儒学新观点,探讨儒学研究的时代意义,推进儒学研究的创新化、国际化发展。 ⑤前日,省司法厅党组成员带领所属干部职工前往省第一监狱看望27名即将刑满释放 人员,鼓励他们改头换面 ....,重入社会,引导他们重塑人生。 ⑥市消费者协会强化“12315”消费投诉平台的建设,推动消费纠纷快速处理机制,使各 部门负责人对投诉案件不能再置之不理 ....,而要依法打击。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解析】①震撼人心: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而感到激动振奋,多指令人高兴的好事。应用“骇人听闻”。②凤凰涅槃:指凤凰在火中重生并得到永生,用来比喻事物在漫长的时间里,经历了苦痛后变得美丽、辉煌、永生。符合语境。③楚楚动人:姿态娇柔、秀美,形容女子或柔媚的景物。对象不当,不能用来形容歌曲。应用“感人至深”。④鸿儒硕学: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符合语境。⑤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这里望文生义,应用“洗心革面”。⑥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不理不睬。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442(C) A. 《故宫日历》的火爆不仅因为在传递祝福的同时,宣传了悠久的传统文化,符合当下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更因为其精美的印刷制作工艺。 B. 苏轼在“乌台诗案”后面对困难挫折时的淡定从容、坦然豁达,正是他《定风波》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5

《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应当说,这两个字是嵌得相当不错的,是颇合原句的意境的。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她说:“这是常人用的俗字,平直,无味。”换句话说,即缺乏诗句应有的含蓄和诗味。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风韵: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黯然失色了。这样,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足见,在古代诗词中,一个字的变动,整首诗的意境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应该学习苏小妹,在创作中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咬文嚼字,让自己的文章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 二、作者简介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必修五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 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 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 最高成就。《水浒传》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必修五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译文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4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解说:教学目的的确定最重要的依据有两条:一是单元要求,二是本课编者提示。这两者新编课本均有,万不可忽视。) [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2写法揣摩 ①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 ②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教学方法] 自读,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熟悉典故及词语。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来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在大家预习——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读,以求能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并借鉴一些文章的写法,让我们的文章也变得美起来。 二、解题 1投影映出: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教师口头说明:清代,安徽桐城出了以刘大???、方苞、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先生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的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2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本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大段。 ②在理清段落层次大意的基础上,讨论中心论点。 2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第1段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第2题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第3段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第4段,水到渠成,加以总结。) 解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颇易引起争议,这是因为:一是本文结构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不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论证,而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再到个别;即从实例到论点,然后再展开证明;这样它便不是开章明义,而是中间揭旨,中心论点在第3段才出现。二是本文中有的分论点,有的重要论据貌似中心论点,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这样的话,并且课后练习第四题的设计(“从读过的诗文中再单一两个例子说明这个论断”)也很能迷惑一些浅尝辄止的学生。为此中心论点的辨析要作为重点,并且让全班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与评析并重。) 3欣赏品味。 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核心段,可作典型剖析。 第3段计有7个完整句,第①句到第⑦句可以看作一个句群(意群)。第①句又承第前文揭示中心论点,第②句岔开,稍带一笔说到“咬文嚼字”的另一面,因非作者主攻方面,一句便打住。第③句承①句稍展开。第④句承①③说明原因。第⑤句进一步申说。第⑥句与第⑦句(含例)是从反面证明。如作图解,可这样画。 剖析这个核心段可以确立其在全课中的地位,进而有利于确定它在全文中的地位;再者也可以窥知作为有深厚桐城派古文根底的朱先生文章的雅洁谨严的风格。 4课堂训练。 ①本文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明确:观点与论题的异同(前面题解时没触及):①论题只是要论述的问题,论点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②论题多用短语及非判断句,非陈述句表达,而论点则要用判断句或陈述句表达;③论题指示、框定观点;论点围绕、点击论题。 ②完成课后练习二。 明确:A朱光潜与马南郁所论述的对象不尽相同:朱文兼顾阅读、创作两方面,马文单说阅读。如果说阅读有时只须观其大略而舍弃细枝末节的话,那创作则决不可粗枝大叶,须知炼字即炼意,即调整思想情感,最精确地表情达意。 B“不求甚解”“观其大略”这是粗读,“咬文嚼字”“锱铢必较”这是细读。有的书只须粗读,而且有时受种种条件(如时间)限制,也只能粗读,但粗读并不意味着不把握要旨,还是要做到“会意”。有的书必须细读,如文艺欣赏,只有咬文嚼字,函泳品味,才能沉潜其中。 C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并不一定反对咬文嚼字。多数认为“未晓处且放过”,不要死抠,待一段时间可以再细读。 因而这两种读书方法和态度并不完全对立,读书究竟取何法要视对象和条件而定。

高中语文 第八课 咬文嚼字 课后强化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婵.娟(chán)倒涎.(xián)锱.铢必较(zī) B.援.例(yuán) 剥啄.(zhuó) 清沁.肺腑(qìn) C.蕴藉.(jiè) 尺牍.(dú) 不胜.枚举(shènɡ) D.付梓.(xīn) 斟.酌(zhēn) 岑.寂无声(cén) 【答案】D(“梓”读zǐ。) 2.对作者关于贾岛诗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基本观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推”字意境冷寂,表现了孤僧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字说明寺内有人,访者拘礼。 B.“推”字与上句的冷寂一致;“敲”字平添了搅扰。 C.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D.问题不在“推”和“敲”哪一个字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贾岛当时所要说的,而且是与全诗调和的。 【答案】D 3.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 B.因为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人是先有思想,后有语言,思想要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作为语言表达工具的文字和思想感情必定有密切关系。 C.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D.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答案】B 4.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B.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C.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D.只有咬文嚼字,才能达到艺术美。 【答案】A 5.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全文虽然没有统一的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x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 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 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 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 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高二语文必修5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单元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能力检测:第五单元 ●知识网络 筛选文中的信息 1.根据文体特点,把握文章基本要素。对记叙文,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尤其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的多少、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对说明文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说明的方法等。对议论文,要注意论点、论据及论证的方法,弄清作者提出论点的方式、论据的发生及与论点的联系方式等。 2.增强对时间地点的敏感,重点突破人物传记。纵观最近十余年的高考古文阅读,全是人物传记,因而人物传记应是重点训练、力求突破的对象。而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题,命题者常常将测试点放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事件的变化上。因为选项里所说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事,只是因为试题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而隐含错误,所以考生不细心,很难发现。1998年第22题的错误是:皇上并没有“当即接受他的意见”,而是“再上,乃止”,所以A项也是将时间、语境搞错。而1999年第16题D项也是错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变化上;“革除淮禁旧弊”是在“迁左丞、行徐州事”之后的事,和前边的不可混为一谈。因此,在阅读时,要对有着表示时间、地点及其变化的词句格外敏感,可以将其用笔勾出,在做题时不要只检查选项中所说的人和事符合不符合事实,还要回到原文,看看时间、地点、事件对不对。 3.通读全文,捕捉重要信息。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是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读懂,可利用前面所讲的猜读大胆推断。也可运用“跳读”法将一些疑难词语暂且跳过去,捕捉文章中重要的信息材料,如中心词、中心句、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等。 4.注意题干要求。题干往往要求提取人物性格特点的某一方面,而选项一般涉及人物的性格的多个方面,考生要从中筛选出准确的选项,必须注意题干要求。还可以结合排除法确定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