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合集下载

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浅析

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浅析

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浅析【摘要】现代社会高校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他们需要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其职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决策的作用等内容,探讨了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以及影响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和职业决策的因素。

通过综合分析发现,高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职业决策密切相关,而在未来研究中,可以深入探讨这种关系的具体机制,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就业压力,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备受关注,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学生们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扰,如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机会有限、自身能力与求职要求不匹配等问题,这些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惑。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从而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了解学生的职业决策过程和自我效能感对此过程的影响,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做出符合自身发展规划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可以为教育管理者、家长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高校学生就业支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上讲,研究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通过探究这种关系,可以为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提供新的研究和理论支持,丰富相关理论体系。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在职业决策中所应付的困难与挑战的能力的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针对特定任务的信心和预期成功率,其高低会对一个人的决策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一、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开放性、外向性、稳定性、宜人性及尽责性等人格特质可以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例如,外向性和稳定性高的个体往往更容易自我调节,进而提高个体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信心。

二、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以促进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水平。

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同伴、领导和导师等方面。

例如,家庭因素可以体现为家长对大学生的支持与鼓励。

同伴因素可以体现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支持。

领导因素可以体现为企业领导的指导和支持。

导师因素可以体现为导师的指导和鼓励。

三、学业表现学业表现也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学业成绩的优异与否会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造成影响。

当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术领域有优秀的表现时,会更加自信,从而提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四、经验与技能经验与技能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大学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时,会更加自信,从而更加愿意并且能够去解决职业决策中的挑战和困难。

例如,一个拥有丰富实习经验的大学生,会更加熟悉实际工作环境,能够更好地应对职业决策中的挑战与困难,从而提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总结而言,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受到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学业表现和经验技能诸多影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有效提升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的自我有效性,从而更好地适应一个复杂的就业环境。

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浅析

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浅析

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浅析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们面临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浅析,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高校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我们需要明确高校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

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竞争激烈,求职难度大;二是经济压力,毕业后需要面临生活的种种开销;三是自我要求高,希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这些原因使得高校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感到压力重重,需要做出一系列的职业决策。

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则是指个体对自己在职业领域中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个有着较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人,通常更能够在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从而减轻就业压力。

那么,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一方面,就业压力越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决策的信心就会越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也会相应地减弱。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强弱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就业压力的感受。

一位拥有较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即使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也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并在职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那么,如何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呢?学校需要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技能培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加自信心和信念。

学校也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压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除了学校的帮助外,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对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

家庭可以在学生职业规划和决策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信念。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职业选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大学生涯中,学生们需要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职业选择,而这其中的决策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自我效能感,它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在职业决策中,自我效能感体现为对自己能否胜任特定职业的信心和信念,它影响着个体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决策。

自我效能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背景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等都会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一个家庭成员在某一职业上取得了成功,会给予个体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去选择这一职业。

2. 学习经历:个体的学习经历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了对特定职业的信心。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会增强个体对特定职业的信心,而社会的负面评价和不利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4. 自我评价:个体自身的评价也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自我评价积极的个体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评价消极的个体则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自我效能感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家庭、学习、社会和个体自身都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更容易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而具有较低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则可能会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做出不合理的职业选择。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汇报人:2024-01-05•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与重要性•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目录•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实际应用目录•结论与展望0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与重要性0102定义它是个体对自己职业规划和发展的自我评估,反映了个体对职业决策所需能力的信心程度。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做出职业决策并承担其后果的信念和信心。

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更有可能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降低盲目就业的风险。

重要性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增强应对能力。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也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减轻焦虑和压力。

02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个人因素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如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等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例如,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面对职业决策时更有信心和决心。

职业兴趣大学生的职业兴趣直接影响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对特定领域或行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做出与该领域相关的职业决策。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影响。

家庭的支持、鼓励以及提供的相关信息和建议,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学校环境学校提供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以及校园文化、师资力量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来自社会、朋友、同学的支持和鼓励,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系统越强大,个体在面对职业决策时越有信心。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就业机会的多少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就业形势越好,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通常越高。

就业形势社会支持03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发展的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有显著影响。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大学生在面对职业决策时,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职业发展问题和取得成功的信心和能力。

它是大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心理资源,能够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制定职业目标、采取有效的行动以实现职业发展。

1.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同伴、教师以及社会的支持和关心。

家庭的支持与鼓励能够增强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决策能力的信心,同伴间的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建议,教师的指导和关心能够增强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决策能力的认同。

社会的关心和认同也能促使大学生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

2. 自我认知: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知识、技能、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

一个了解自己的大学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3. 建立实际经验:大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的实际经验是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

实际经验包括实习、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实践经验,大学生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增加自身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4. 自我谈话:大学生通过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可以逐步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自我谈话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建立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职业发展问题和取得成功的信心和能力。

5. 失败经验:大学生通过经历失败和挫折,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决策能力,并在失败之后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改善自身的能力和信心。

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社会支持、自我认知、建立实际经验、自我谈话和失败经验等。

大学生应重视这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提高自身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浅析

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浅析

关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浅析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变化,高校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扰。

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作为影响高校学生就业压力的因素之一,也备受研究者和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角度进行浅析,以期能够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为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我们来看看高校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和表现。

高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来自于社会的就业竞争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而与此相比,就业岗位的增长并不是那么迅速,就业压力随之而来。

来自于家庭和社会期望的压力。

许多家庭和社会都对高校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期望他们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和发展空间,这也给高校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还有来自于自身的就业焦虑和自我怀疑。

一些高校学生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感到不确定,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那么,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什么?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能力和把握的信念和信心。

包括对自己职业决策能力的评价和对所作出决策的信心。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通常来自于个体的职业决策经历和成功经验,也可以受到他人的影响和社会支持的帮助。

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和结果。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方面,高校学生就业压力过大会降低他们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就业面临困难和家庭社会的压力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决策产生怀疑和厌恶,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强弱也会影响着高校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的表现和态度。

具有较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才更容易应对就业压力,不会因压力而丧失信心和动力。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大学,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选择显
得尤为重要。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在职业决策过程中信念能力的评估,是决策成
功的前提条件。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职业选择的结果和职业
发展的稳定性。

那么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同伴、家庭、教师和职业咨询师等对大学生提供的情感、信息和实际的帮助。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具有显
著的正向作用,特别是家庭支持和教师支持。

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自己所在的社会资源,积极寻找帮助和支持,从而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第二,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为学生提供与职业相关技能和知识的课程和培训。


究表明,职业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因为职业教
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和认识,增加对职业需求的理解,从而提高对自己职业能
力的信心。

第三,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模式。

研究表明,人格特征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如乐观、自尊和自我
控制等。

因为这些特征可以让大学生更加有信心和决心去实现职业目标。

总的来说,社会支持、职业教育和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主要
因素。

大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利用这些资源,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从而提高职业决策
自我效能感,实现职业发展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丨学校管理X 本文为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项目《红心工作室》(编号:192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浅析李 雯(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8)【摘 要】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影响职业决策过程的重要因素,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的重要心理变量。

该文从人口学因素、个体因素、外部因素三方面归纳分析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同时也分析了通过加强、降低影响因素从而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对高职院校进行扩招,届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迈入普及化阶段,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许多大学毕业生生无法做出清晰、明确的职业决策,进而产生焦虑、挫折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其他年级学生也对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为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决策,职业心理学和大学生就业指导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衡量大学生就业压力、影响其职业决策的重要变量。

本文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期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和毕业生职业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和决策。

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是个体对自己完成职业决策各项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

已有研究发现,提升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能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就业压力,提高职业决策的主动性、努力程度和信心。

如何有效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键在于把握其影响因素,从而对症下药。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受到个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人口学因素、个体内在因素以及外界因素。

1、人口学因素(1)性别。

国内研究普遍发现男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于女大学生。

男生在面对职业决策产生的困难时,相对女生更具有解决问题的魄力和决心,在面对职业决策与家人或其他社会关系的冲突时,女生较容易妥协。

此外,长期以来社会对女性职业形象的刻板印象以及传统文化下女性的角色定位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较大的影响。

(2)年级。

大一和大四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较高,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较低。

大一学生在经历过高考的洗礼后,刚进入大学校园是信心满满的。

另外在刚进入大学时获得的家庭、学校、社会支持是较高的,因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相对于大二更强。

大四的学生在毕业年面临就业,求职信息获取渠道和主动性增强,相对于大三,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更为清晰,但是当面对困难时容易感到更重的情绪和心理压力。

总体来说,大四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较高。

(3)生源地。

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较明显的差异。

由于成长和学习的环境不同,家庭的经济和社会资源差异,城镇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决策更为果断,对自己能找到满意工作、或利用家庭资源找到不错工作的信心更强。

而农村学生很清楚地感到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劣势,但相对独立和努力的他们在面对就业困难时更为坚定。

随着现今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城乡学生在家庭经济和信息获取上的差异逐步缩小,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将趋于平衡。

除此之外,大学生的专业(理科、文科等)、是否独生子女等其他人口统计因素也被众多研究证实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影响,但影响差异和程度未得到统一的论证。

2、个体内在因素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领域的具体应用,属于职业心理范畴,与许多个体内在因素关系密切,如自尊水平、人格特质、情绪智力、心理授权、专业承诺等。

(1)主动性人格。

众多研究中,人格特质,尤其是主动性人格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被广泛研究和证实。

主动性人格是个体主动采取行动来影响其所处环境的一种稳定倾向。

在大学生职业决策过程中,高分者会积极参加相关的职业活动,善于获取职业信息,能够准确识别和把握能展现自我的机会,并能持之以恒地努力从而达到目标,因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相对较强;而低分者容易被动地接受周围环境的安排,更多的是被推着往前走,而不是主动寻求改变,因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相对较弱。

(2)核心自我评价。

核心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我的能力、价值的基本评价和评估,是一种总体的评价,包括自尊、情绪稳定性、一般自我效能和控制点四方面。

众多学者对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发现,无论是总体还是4个子部分都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

高核心自我评价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较高的评价,认为自己能够胜任完成职业决策的一系列任务,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有把握解决和应对,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心理压力相对较小,职业自我效能感相应较高。

(3)归因风格。

归因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过程进行的因果分析,是对影响或解释自己行为的因素形成结论的认知过程。

具有积极归因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他们认为自己在职业决策中的努力会取得成功,愿意相信自身能力,付出积极努力,因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强;消极归因风格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冬季水平和成就期望相对较低,对职业的探索缺乏积极性和针对性,显示出较低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4)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反映了个体利用和控制情绪的综合能力,是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掌控、利用这些情绪知道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已有研究指出,情绪智力影响着个体在职业信息的获取、职业目标的筛选、职业生涯的规划等方面的效能感。

如果大学生感知情绪的能力较高,在职业决策中就可以及时感知和调控自我情绪,降低职业决策的103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6月下旬刊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6月下旬刊M 104学校管理丨X 压力感和焦虑感,帮助自己树立信心。

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和对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够有效帮助其进行人际交往,决策中遇到问题能调动周围人力妥善解决,也能从外界获得有效的信息和帮助,职业自我效能感较强。

(5)专业承诺。

专业承诺体现的是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感情和认同程度。

专业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视为一种职业,大多数毕业生都倾向于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既能相对容易地进入一个行业,又能让大学四年学到的专业知识用到实处。

因而,对所学专业的态度是影响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专业承诺较高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感情,认为专业的学习与自己职业发展和理想抱负一致,愿意为专业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积极努力,进而提升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3、外界因素(1)家庭因素。

通常来说,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父母的职业、受教育水平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密切关系。

家庭的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经济收入越高,学生收集的职业信息越丰富,就业压力和焦虑程度越小。

父母受教育水平高,取得的较高成就、受人尊重的职业都会为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学生在职业决策时的良好榜样。

(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支持,父母对学生职业决策的支持和干预程度,对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的信心、压力和态度有深刻影响。

父母的关怀和支持越高,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就越有底气,遇到问题能够迎难直上,并能快速适应自我的身份转变。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人际关系、社会资源,大学生自身掌握的资源越多,获取的职业信息、职业机会越多,自身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越强。

最后,学校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环境支持,学校提供的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优秀校友的相关讲座,以及老师和同学的带动效应,都能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3)职业经验。

事实表明,有工作或兼职经验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更强。

这是因为,他们在工作经历中锻炼了自我的实践能力,提升了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社会、职场有进一步了解,在职业决策过程中会更有自信。

另外,经过工作实践,他们对自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适合或不适合的工作领域,在职业决策中更能有的放矢,找准目标,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决策。

三、结语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水平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这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受人口统计学因素、个体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三方面的影响,但人口统计学因素如性别、生源地等是无法改变的,外界因素例如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国家一直致力于提供良好的外部就业环境,学校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和支持,也无法针对学生个人提高相应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因而个体内在因素例如专业承诺、自我评价等的提高对个人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更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理清众多个体内在因素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机制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理清其中的作用路径,发掘培养、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为大学生职业决策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1] 彭永新,龙立荣.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1.7(2)38-43.[2] 李晶,辛呈凤,俞国良.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元分析[J]. 应用心理学,2016.22(1)48-57.[3] 梁凤华,程肇基.主动性人格、自我监控与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1)125-130.[4] 曲可佳,鞠瑞华,张清清.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4)445-450.[5] 赵维燕,李 盟,李青青,等.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5(8)1178-1182.[6] 王乃弋,蒋建华.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职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7)75-82.[7] 谢晓东,喻承甫,张卫.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J].应用心理学,2016.22(1)88-96.【作者简介】李 雯,西安外国语大学助教,辅导员.四、宋人小品写实风格的影响当代创作继承了宋人小品的写实技法、绘画题材、构图方式等,使我们对传统花鸟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汲取前人的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造型的意象化,色彩肌理表现等等。

这就要求画家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文学功底,创新要符合现代绘画潮流思想。

一幅好的作品必须融入画家的文学的意境和个人想法,给观者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同时带给人以心灵的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