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的解析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关于毛泽东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①毛泽东个人创立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产物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和强国富民之路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科学真理,也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代表人民执掌政权过程中树立的坚定信念。某班同学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后的中国”的主题班会,下列材料不可以佐证该主题的是

A.1956年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B.1956年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C.1956年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D.1956年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3.“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4.中共八大对中国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其依据是

A.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被消灭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C.“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5.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6.下图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义工业的基础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C.“一五”计划指标已超额完成D.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问题初显

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体现这一伟大飞跃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③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④伟大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下列著作能体现这一战略思想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论十大关系》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④《论联合政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概念。当时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国内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历史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这一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①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④

10.下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叙述错误的是

A.1958年,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失误,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B.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C.党的八大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良好的开端

D.“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经历的严重曲折

11.“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党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A.党的七大

B.中同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C.党的八大

D.中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1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

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路是正确的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毛泽东的贡献在于()

①提出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③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确立了处理敌我矛盾的指导方针

④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0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独特之路,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国家独立——政权巩固——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①宪法确立了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

②经济腾飞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已得到妥善解决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这表明()

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C.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16.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尽管出现过失误,但仍然取得了许多成就。那是一个火红的

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这一时期对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我们已经有了答案

②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③此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④这表明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正确的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党的八大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开展土地改革B.发展社会生产力

C.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D.领导“文化大革命”

1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过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①集中力量解放发展生产力,尽快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④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尽管出现过失误,甚至发生过“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但依然积累起了在中国这样一个________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

A.生产力水平B.文化发展水平

C.科学技术D.人民生活水平

20.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下,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②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是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革命和规律的总结

④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两弹一星”的成功,大庆油田的开采等,但也存在“反右扩大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失误。这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B.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科学理论的支持和引导

D.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22.社会主义建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

②这是崭新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

③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④鉴戒苏联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

①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②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③科学回答了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④明确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毛泽东曾说:“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与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不一定拥护我们。”下列对毛泽东的话解读正确的有()

①发展先进工业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的工业体系尚未建立

③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

④新中国成立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不复存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15年内赶超英国

C.鼓足于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①: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创立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①错误。

②③: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

晶,②③正确。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④错误。故本题选C。

2.C

解析:C

【详解】

A:1956年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符合“社会主义改造后的中国”状况,A不合题意。

B:1956年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这符合“社会主义改造后的中国”状况,B不合题意。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说明在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不是“社会主义改造后的中国”状况,C符合题意。

D. 1956年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这符合“社会主义改造后的中国”状况,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C

解析:C

【详解】

C:公私合营属于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故C项正确。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公私合营”的方式,故A项错误。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不符合“公私合营”的限定,故B项错误。

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不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D

解析:D

【详解】

D: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论述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背景下展开的,所以答案选D。

ABC:三项均不是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的主要判断依据,AB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

事实证明,中-共“八大”这种对主要矛盾的论述及据此而确立的政治路线,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实际的。由于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但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党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党的工作重点进行战略性的转移,是完全正确的。

5.A

解析:A

【详解】

A: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开始探索中国经济建设的会议,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党的工作重点进行战略性的转移,是完全正确的,A符合题意。

B:实现了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B说法错误。

C: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说法错误。

D: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做了集中概括,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主要矛盾和社会的基本矛盾二者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能否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事情。对此,“八-大”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6.B

解析:B

【详解】

B:据材料图示可知,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说明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故B符合题意。

A:据所学知识,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A同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超额完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排除。

D: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排除D项。

故本题选B。

【点睛】

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解析:A

【详解】

①②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时期,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C

解析:C

【详解】

②③: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产生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②③说法正确。

①:《新民主主义论》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不合题意。

④:《论联合政府》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B

解析:B

【详解】

①②③: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①③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0.A

解析:A

【详解】

A:1958年,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失误,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该选项的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该选项的说法正确,B排除。

C. 中共八大对社会化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良好的开端,该选项的说法正确,排除C。

D. “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经历的严重曲折,该选项的说法正确,排除

故本题选A。

11.C

解析:C

【详解】

C: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C符合题意。

ABD: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12.D

解析:D

【详解】

③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③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不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不合题意。

②: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②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A

解析:A

【详解】

①②:《论十大关系》这一著作的巨大贡献是,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提出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故①②正确。

③: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文章中,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敌我矛盾)的指导方针,③观点排除。④: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是谈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④不符合设问要求。

故本题选A。

14.D

解析:D

【详解】

①: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①错误。

②:“已得到妥善解决”的表述错误,排除②。

③:根据题目的表述,在该线索中“历史转折、改革开放”,指的就是十一届三中的召开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该次会议的召开具有深远的意义,故③正确。

④:在该线索中“国家独立、政权巩固”指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5.B

解析:B

【详解】

A:材料强调多项重点工程建设,不是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A。

B:材料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能源工业企业”“国防军工企业”所占比重大,说明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战略,B符合题意。

C: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起来的,C错误。

D:“一五”期间,我国建立起一大批重工业,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D错误。故本题选B。

16.D

解析:D

【详解】

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对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还没有答案。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①说法错误。

②:1956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说法错误。

③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尽管出现过失误,但仍然取得了许多成就,表明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正确的路,此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C

解析:C

【详解】

C: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C正确。ABD:党的八大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而不是开展土地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和领导“文化大革命”,故ABD错误。

故本题选C。

18.D

解析:D

①: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①不符合题意。

②: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错误。

③④: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④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D。

19.A

解析:A

【详解】

A: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尽管出现过失误,甚至发生过“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但依然积累起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A正确。

BCD: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不选。

故本题选A。

20.A

解析:A

【详解】

①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①②正确。

③: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而且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③错误。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1.B

解析:B

【详解】

A: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失误。这表明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B符合题意。C: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科学理论的支持和引导,C不合题意。

D:本题强调过程的曲折性,不是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排除D。

故本题选B。

22.D

解析:D

①:我们根据本国的实际逐渐的探索出符合我国发展的道路,而不是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故①不选。

②④:社会主义建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故②④正确。

③: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建设,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D。

23.C

解析:C

【详解】

①: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①错误。

②③: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②③正确。

④: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并没有明确民族复兴的中国梦,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4.B

解析:B

【详解】

①③:“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不一定拥护我们”,这说明发展先进工业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说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①③符合题意。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②表述错误。

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仍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B。

25.D

解析:D

【详解】

D: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故D正确。

A: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因此并不是在20世纪末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故A错误。

B:“超英赶美”是毛泽东于1958年前后提出的口号,与中共八大不符,故B错误。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与中共八大不符,故C错误。

故本题选D。

中共八大,1956年9月

(1)贡献: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2)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対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