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入门与次第

禅修入门与次第

2013-05-11 07:07:32 来源:评论:0点击:9450

禅修入门与次第

第一篇戒学

1〈依戒进修定慧〉,摘录自《菩提资粮》页91-94。

解释持戒的功德与违戒的过患,并明示暨鼓励持戒而进修定学与慧学。而本文的标题乃编者所下,并略作分段,以便阅读。

第二篇定学

2〈安般入门〉,选自《正念之道》页1-6。平白直述安般念的前行与要领,避开佛法专用术语,切合初修安般念的禅修者。3〈如何修习安般念〉,选自《智慧之光》(简版)页29-44。2引证《长部.大念处经》之〈安般念〉,佛陀教授定学的部份;再依着经文,详要精确地指导安般念的修习过程:从初修直至证得第四禅。4〈从安般念至色、无色界禅〉,选自《智慧之光》第三版增订版页21-42。本文的前半除了再详教安般念的修习次第,更广地开解修习安般念的相关法义。后半进而指导十遍等业处,引导修证无色界禅;最后劝修神通,积累菩

提资粮。

5〈四护卫禅〉,选自《智慧之光》第三版增订版页51-66。指导四种保护业处(即:慈心禅、佛随念、不净念、死随念),以护卫禅修者。6〈四界分别观〉,选自《智慧之光》第三版增订版页67-75。指导分析四界(即:地界、水界、风界,或称四大)的方法。辨析四大而成就定学,乃通往慧学修观的门径。止行者成就定学之后(例如成就安般念第四禅等方法),再修四界分别观,而纯观行者则由四界分别观,直接修习色业处(参见《智慧之光》第三版增订版页77-107)。这就是止禅通往观禅。

第二篇慧学

7〈从安般念至观禅〉之一,选自《正念之道》页89-117。

3本文的标题采自《智慧之光》之第四章(第三版增订版页43-46),编者并作了小标。全文完整释教《长部.大念处经.安般念》。文章的前半教导止观,后半教导观禅。

8〈从安般念至观禅〉之二,选自《正念之道》页362-369。本文的标题亦采自《智慧之光》之第四章,释教〈中部.安般念经〉的核心段落,即是教导安般念之四组各有的四法;编者并下了小标。本文的核心是综合融贯佛陀在圣典教授安般念的两类经据,并示止观次第之道。结论是:「《大念处经》的安般念一节所教导的方法与《安般念经》所教导十六阶段的方法是相同的。」禅师另有长文详教安般念的定学,最后兼教止观之修习次第(参见《显正法藏》页33-131)。该长文综合圣典与批注书,并可辅解《清净道论》所教的安般念。。

9〈如何培育观智以透视涅盘〉,选自《如实知见》页168-181。持戒的禅修者成就定学,旨在修观以证涅盘。本文教导慧学的十六观智。

10〈三学.七清净.十六观智之图表〉,选自玛欣德尊者译制的图表,题为:「导至苦之灭尽─涅盘的八圣道」,可简要称为「止观之道」。此表或可取代「帕奥禅林学程表」(收于《智慧之光》简要版)。

编者改序2009/07/14 于台湾南传上座部佛教学院

II

1一、依戒进修定慧

应该如此省察持戒波罗蜜:「戒律是甘露法水,能洗净恒河之水亦洗不清的内心烦恼。戒律是良药,能医檀香木等亦治不好的贪婪之火。它是智者的庄严,并不与凡人的项链、皇冠、耳环等服饰相同。它是一种天然的香,香味散播四方,而且适于任何情况;它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卓越咒语,能获得王室与婆罗门等贵族、天神与梵天的尊敬与顶礼。它是通向诸天界的阶梯。它是修证禅那与神通的方便、是通向涅盘城的大道,也是佛、辟支佛、阿罗汉三类觉悟的根基。由于它能实现持戒者的所有愿望,因此它比愿望宝石与宝树更优越。」而且世尊在《增支部》(viii.4.5)里说道:「诸比丘,有德者的心愿基于其清净之戒而得以实现。」在《中部?经六》里,世尊说:「诸比丘,若比丘当愿『愿我梵行同修对我感到喜爱、尊敬』,他应当成就戒行。」在《增支部》(xi.1.1)里世尊说:「阿难,善的戒行令人得以脱离追悔。」......应该省察持戒是喜悦的根源,能够免除自责、他人的谴责、惩罚及死后堕入恶道。持戒受智者所赞叹;是免除追悔的根源;是安全的基础;它超越了所能获得的出身、财富、政权、长命、美貌、地位、族人与朋友。

2持戒清净的人欢喜地想:「我已造了善业,做了好事,为自己建了防止危难的保护所。」他不会受到自责与智者责备的烦恼。对他来说惩罚与投生恶道是不可能的事。反之,智者赞叹他说:「这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他跟没有道德的人不一样,因为他是绝对无悔的。」这戒行清净的人不会像无德者般想:「我造了恶业,做了邪恶的事。」持戒是安全的基础,因为它是正念的根本原因,能带来众多利益,例如避免失去财产等。而且它能去除不善业,因此它是我们幸福与快乐的最主要来源。它超越了所能获得的出身高贵等,因为即使一个出身低微的人,当他具有道德时,也会受到出身高贵的王族与婆罗门等的尊敬与顶礼。道德的财富超越了外在的财富,因为它不会受五敌威胁。它将跟随我们到来世。它带来极大的利益,也是修定与慧的基础。

3二、安般入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