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层架构模式的基础能源管理系统_沈兵

基于三层架构模式的基础能源管理系统_沈兵
基于三层架构模式的基础能源管理系统_沈兵

2009年7月第16卷增刊控制工程

Contr o l Eng i n eering o f China Ju l.2009Vo.l 16,No .2

文章编号:1671-7848(2009)S 1-0202-03

收稿日期:2009-06-22; 收修定稿日期:2009-06-28

作者简介:沈 兵(1978-),男,工程师,研究生,主要从事钢铁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基于三层架构模式的基础能源管理系统

沈 兵,吴毅平,李海刚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900)

摘 要:为设计基础能源管理系统的软件架构,首先企业级应用广泛采用对分层及三层架构进行了介绍,重点说明了分层及三层架构的内容、特点以及三层架构中各层设计实现通

常采用的设计模式。三层架构体现了软件架构设计中的分层思想,强调从表现、业务和数据三个层次对软件的结构进行划分,达到层与层之间的松耦合和层内的高内聚,通过定义明确的层接口,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测试性。最后,介绍了基于三层架构的基础能源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关 键 词:软件架构;分层架构;三层架构;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中图分类号:TP 273 文献标识码:A

B i asic EnergyM anage ment Syste m s Based on Three Layered A rc h itecture Pattern

SHE N B ing,W u Yi -p i n g,LI H ai -gang

(Sh anghai Baos i gh t Soft w are Co Ltd ,

Shangha i201900,C hina)

Abstrac t :T o desi gn soft w are arch itecture o f basic energy m anage m ent syste m s (BE M S),layered arch itect u re and three layered a rch-i tecture w ide l y used i n des i gn o f enterprise -c l ass applica ti on architecture a re i ntroduced ,focusi ng on the content ,cha racte ristics and de -si gn patterns used to ach i eve every layer as w el.l T hree laye red arch itecture reflects l ayered th i nk i ng o f soft w are arch itecture des i gn ,e m-phasizes to co m part m enta lize so ft w are struct u re accord i ng to presen tati on l ayer ,business laye r and data l ayer ,reaches l oo se l y coup li ng

bet w een l ayers and hi gh -leve l cohesi on i n l ayer ,and i m prove soft w are m a i nta i nab ili ty ,scalability and testability through the de fi nition of clear layer i nterfaces .F i nall y ,arch itecture desi gn of BE M S based on t hree l ayered architecture i s i ntroduced .K ey word s :so ft ware arch itecture ;layered arch itecture ;t hree l ayered a rchitecture ;basic energy m anagement sy stem

1 引 言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是冶金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能源管理提供管理平台,将能源管理系统采集和监控系统的数据在公司级层面上以成本为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将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履行,将涉及企业能源运行的有关资产和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本文首先介绍在管理软件架构设计中广泛采用的三层架构,然后以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为例来详细说明三层架构的具体内容并指出三层架构如何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2 分层及三层架构

软件架构(Soft w are A rchitect u re )也称之为软件体系结构,Booch ,Rumbaugh 和Jacobson 对它的定义是一系列重要决策的集合,这些决策与以下内容有关,即软件的组织,构成系统的结构元素及其接口的选择。这些元素在相互协作中明确表现出的行为,这些结构元素和行为元素进一步组合所构成的

更大规模的子系统,以及指导这一组织-包括这些元素及其接口、它们的协作和它们的组合-架构风格。架构风格是一组原则,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组为系统提供抽象框架的粗粒度模式,它能为频繁出现

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以此促进设计重用[1]

。目前企业级管理应用解决方案中,分层架构是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架构风格,分层架构关注的是软件结构组织方面,在实际的企业应用中,根据具体应用系统复杂度和部署要求的差异,分层架构中的层的数目和层间的关系会有不同。

1)分层架构 分层架构是将解决方案的组件分隔到不同的层中,每一层中的组件保持内聚性,并且大致在同一抽象级别,每一层都与它下面的各

层保持松散耦合[2]

。分层结构,如图1所示。

第N 层,第J 层第J -1层,第1层

图1 层架构

其过程:从最低级别的抽象开始)称为第1层,这是系统的基础;通过将第J 层放置在第J -1层的上面逐步向上完成抽象过程,直到到达功能的最高级别)称为第N 层。分层架构的关键是依赖性管理,一层中的组件只能与同一级别中的对等实体或较低级别中的组件交互,这有助于减少不同级别中组件之间的依赖性。

有2种通用的分层方法[2]

,即严格分层和松散分层。严格分层方法限制一层中的组件只能与对等实体及与它紧邻的下面一层进行交互。例如,若应用程序的分层见图1,则第J 层只能与第J -1层中的组件进行交互,第J -1层只能与第J -2层进行交互,依次类推。松散的分层应用程序放宽了此限制,它允许组件与位于它下面的任意层中的组件进行交互。如图1中,第J 层不仅可以与第J -1层交互,而且可以与第J -2层和第J -3层交互。松散方法可以改善效率,因为系统不必将简单调用从一层转发到下一层,但是,松散方法在层之间不提供相同的隔离级别,这使得在不影响较高层的情况下换出较低层变得更困难。对于包含许多软件组件的大型解决方案,常见的做法是使不内聚的大量组件处于同一抽象级别,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层可进一步分解为一个或多个内聚的子系统。

2)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是分层架构的一个具体表现。在高度抽象下,任何一个企业应用从逻辑结构上都可以划分为三层架构,如图2

所示。

图2 三层架构

1表示层 表示层的主要职责是处理与用户的信息交互,向用户显示信息并把从用户那里获取的信息解释成业务层或数据层上的各种动作。大多数业务应用程序都使用窗体(页面)来构造表示层。每个窗体(页面)都包含许多用于显示较低层的输出以及收集用户输入的字段。在企业应用中,用户界面的表现形式一般有2种:富客户端应用中的窗体和W eb 应用中的基于HT M L 的页面。

o业务层 大型企业应用程序通常是围绕业务

流程和业务组件的概念构造的,这些概念是通过业务层中的大量组件、实体、代理和界面来处理的。业务组件是业务概念的软件实现。在业务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中,它们是设计、实现、部署、维护和管理的主要单元。业务组件封装业务逻辑(也称业务规则),这些规则约束业务概念的行为以匹配特定公司的需要。业务层设计中通常采用的设计模式[3]

包括事务脚本、领域模型和表模块。

?数据层 大多数业务应用程序需要访问存储在数据库(最常见的是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层中的数据访问组件负责将存储在这些数据库中的数据公开给业务层。数据访问组件将业务层与特定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的细节隔离开来。这种隔离具有下列优点:尽量减少数据库提供方的更改所造成的影响;尽量减少数据表示的更改(如数据库架构的更改)所造成的影响;封装操作单个位置的特定数据项的所有代码,简化了测试和维护过程。

三层架构采用严格分层方法,它在继承分层架构具有的大多数优点的同时,还可尽量减少必须跨越过多层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三层架构的主要优点如下:由于层之间的低耦合、层内的高内聚,以及交换层接口的不同实现的能力,解决方案的维护和增强变得更容易;其他解决方案能够重用各个层所公开的功能;将层分布在多个物理级可以改善可伸缩性、容错和性能;具有定义明确的层接口以及交换层接口的各个实现的能力提高了可测试性。

数据层设计中通常采用的设计模式[3]

包括:表数据入口、行数据入口、活动记录和数据映射器。

3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架构

软件系统的架构必须是在满足软件的需求上做出的选择。对于基础能源管理系统来说,它的特点和要求决定了软件的架构风格。

1)系统要求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在系统架构上有如下要求:

1作为一个管理系统,要求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和升级。o系统层次划分清晰,各个应用系统功能相对独立,减少应用功能之间的耦合度。?应用系统的数据存储方案基于关系数据库。?用户通过浏览器来使用应用系统。?系统应有良好的扩展性,应用功能的增加不会对系统结构有影响。

2)系统架构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为W eb 应用系统,软件架构选择三层架构,主要原因是三层架构的特点能够很好满足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首先,三层架构由于层之间的低耦合、层间内的高内聚,以及交换层接口的不同实现的能力,解决方案的维护和增强变得更容易,增强了采用三层架构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其次,三层架构中的业

#

203# 增刊 沈 兵等:基于三层架构模式的基础能源管理系统

务层和数据层的功能可供其他系统调用,提高了采用三层架构系统的复用性。再次,三层具有定义明确的层接口以及交换层接口的各个实现的能力提高了可测试性,提高了采用三层架构系统的开发效率。基础能源管理系统的架构,如图3

所示。

图3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架构

1表现层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表现层采用M -i

crosoft 的ASP 1NET 技术实现,具体来说就是由ASP 1NET W eb 窗体和代码隐藏文件组成。W eb 窗体只是用HT M L 提供用户操作,而代码隐藏文件实现各种事件处理,所有需要与用户交互的页面均有一个类型与其对应。

首先,表现层实现了一个页面框架,该页面框架提供了系统对外的一个一致风格的主页面,它通过调用授权管理组件提供的资源授权接口来创建系统的导航菜单,通过菜单就可以快速定位到具体的业务操作页面,并且系统的导航菜单是根据不同的用户身份动态生成的。其次,表现层将展现和处理用户交互的通用功能封装为自定义控件和用户控件,以此达到交互功能的复用。

o业务层 业务层是基础能源管理系统的核心,该层将基础能源管理的业务划分为5个子系统,系统之间松耦合,系统内部高内聚。业务层设计时主要使用了表模块设计模式,这和系统的特点紧密相关。系统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上的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是系统的核心。而这个特点正好符合表模块的使用场景。

表模块是处理某一数据库表或视图中所有行的业务逻辑的一个实例,它以一个类型对应数据库中的一个表来组织业务逻辑,而且使用单一的类实例来包含将对数据进行操作的各种程序[3]

。表模块的长处是允许你将数据与行为封装在一起,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关系数据库的优点。很常见的情况,对于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应用中,往往对于数据库中的每个表使用一个表模块。

在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中,核心业务对象的实例

数据往往在关系数据库中都有一张表来存储。通过使用表模块模式,把业务对象的所有处理行为封装在一起。具体实现时,表模块实现为一个实例,这样做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使用实例允许将表模块初始化,二是使继承的应用成为可能,这样可以在业务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行为来扩展业务对象以达到在某些特定场合下的需要。

?数据层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层是业务层与数据库之间的桥梁,业务层包含的是与数据库无关的领域逻辑。在数据层中,需要解决2个主要问题,一是关系数据库中记录如何与业务层的业务对象建立联系,二是数据库操作代码如何组织。

第一个问题采用O /R 映射来解决。在具体的实现中,将业务实体与关系数据库中表记录建立一个映射关系,在数据层中通过数据库的交互操作,将数据库表中的查询结果转换为业务实体,数据层和业务层以及业务层和表现层之间通过业务实体来交换数据。第二个问题采用表数据入口设计模式,即在数据层针对数据库表定义一个数据库访问对

象,该对象的实例处理表中的所有行[3]

。表数据入口接口很简单,一般包括几个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的查找方法以及更新、插入和删除方法,每个方法都将输入参数映射为一个SQL 调用并在数据库连接上执行该语句,其他代码调用它的方法来实现所有与数据库的交互。由于表数据入口用于数据读写,因此通常是无状态的。

在数据层中,对于如何组织和调用SQL 语句,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在表数据入口的方法中组织SQL 语句,二是在表数据入口的方法中调用存储过程。在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中,采用了第二种方法,主要基于以下3点:一是在存储过程中封装数据处理逻辑,可以减少数据架构的调整对数据层代码的影响;二是可以提高SQL 语句执行的效率和SQL 脚本的安全性;三是减少数据访问层处理的复杂性,提高应用系统开发效率。

4 结 语

在软件的架构设计中,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也是如此,分层架构是系统组织分层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具体如何界定各层的范围以及确定各层调用的接口上,还需要在实际的应用中针对应用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和选择。参考文献:

[1] J .D .M eier .App li cati on Arch i tecture 2.0[M ]USA:M i cros oftC or -porati on,2009.[2] M icrosoft .使用NET 的企业解决方案模式[M ].USA :M icrosoft

Corporation ,2004.

[3] Fo w lerM.企业应用架构模式[M ].王怀明,周斌,译.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2004.

#204#控 制 工 程 第16卷

系统架构设计典型案例

系统架构典型案例 共享平台逻辑架构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一般性技术架构设计案例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整体架构设计案例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应用层级说明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关键词:实时数据库 pSpace RTBD SCADA软件能源管理系统EMS 力控监控组 态软件力控eForceCon SD 1.引言 1.1.概述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而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工艺流程,装置情况、产品类型、能源管理水平对能源消耗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设一个全厂级的集中统一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能源数据进行在线采集、计算、分析及处理,从而对能源物料平衡、调度与优化、能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源管理系统(简称EMS)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中,把能源管理作为MES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应用构件,作为大型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整体需求分析 企业希望能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建立能源管理调度中心,实现从能源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能源介质消耗分析——能耗管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从而使能源管理、能源生产以及使用的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能够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离线生产分析与管理。其中包括能源生产管理统计报表、平衡分析、实绩管理、预测分析等。实现全厂能源系统的统一调度。优化能源介质平衡、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能源,提高环保质量、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降耗和提升整体能源管理水平的目的。 2. 设计内容与原则 2.1设计内容 ★自动化系统 能源管控中心网络系统及设备系统; 能源管控中心软硬件平台系统;

能源系统各站点的数据采集系统; 调度及操作人员所需的人机界面系统; 设备冗余,安全监测系统; 历史数据海量存储及分析系统等。 ★辅助系统 能源系统视频安全监控; 能源系统配套报警系统; 能源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等。 2.2设计原则 ★完善能源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 ★规范能源系统的自动化系统设计 ★实现对能源系统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 ★减少能源管理环节,优化能源管理流程,建立客观能源消耗评价体系 ★减少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快能源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提高对全厂性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 ★通过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指挥系统,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 ★为进一步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加工和处理提供条件 3.系统架构 典型能源系统架构包括能源调度管理中心、通讯网络、远程数据采集单元等三级物理结构(如下图示)。

大厦能源管理系统方案

两江企业总部大厦能源管理系统 技 术 方 案

目录 前言——管理现状及法规政策 (5) 一、项目概述 (6) 二、两江企业总部大楼能源综合管理系统 (6) 设计原则 (6) 设计依据 (7) 设计目标 (8) 两江企业总部大楼能源管理系统简要说明 (8) 两江企业总部大楼能源管理系统的架构 (13) 两江企业总部大楼能源管理系统的组成 (14) 空调计费管理系统的特点 (14) 能量计量工作原理理论及计费方法 (15) 三、两江企业总部大楼能源管理系统使用的产品配置介绍 (17) 上位机管理软件LMS (17) M-BUS接口转换器RPT (17) 区域管理器FMU (18) 信号中继器RPT (18) 超声波冷热量表UHM (19) 四、两江企业总部大楼能源管理系统配置清单 (21) 计量监测点表 (21) 系统设备清单 (21) 两江企业总部大楼能源管理系统系统图 (21) 五、施工安装指南 (37) 施工前准备 (37) 配线与接线的规范 (38) 线管的敷设 (39) 线材穿线施工 (39) 设备的安装 (39) 区域管理器FMU的安装 (39) RPT信号中继器的安装 (40) 系统设备安装接线工艺要求: (40) UHM冷/热量表的安装 (40) (1)冷/热量表安装场所 (41) (2)热量表安装的要求 (42) (3)热量表安装注意事项 (44)

前言——管理现状及法规政策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中5.5.12提到“目前我国出租型公共建筑中,集中空调费用多按照用户承租建筑面积的大小,用面积摊分方法收取,这种收费方法的效果是用与不用一个样、用多用少一个样,使用户产生“不用白不用”的心理,使室内过冷或过热,造成能源浪费,不利于用户健康,还会引起用户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专家研究发现,中央空调负荷约占建筑总用电负荷的40-60%。只要对中央空调加强管理,取消“按面积平摊”收费的“大锅饭”做法。引入科学的计量和合理的收费手段,使用户养成良好的中央空调使用习惯,自觉采取节能措施,就能达到节能效果。有的甚至达到节能15-2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中5.5.12提到的“集中空调系统的冷量和热量计量和我国北方地区的采暖热计量一样,是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措施。当实际情况要求并且具备相应的条件时,推荐按不同的楼层、不同室内区域、不同用户或房间设置冷、热计量装置的做法。” 《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43/001-2004中6.0.2提到“居住建筑采用集中采暖、空调时,应设计分室(户)温度控制及分户热(冷)量计量设施。” 《深圳市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维护管理暂行规定》深贸工源字〔2005〕36号中第六十二条提到的“应推广中央空调系统能量分户计量收费的技术,改中央空调按用户使用建筑面积平摊收费的传统方法为分户计量,使用户的经济利益与节能要求一致。” 2006年7 月26 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 第三十二条新建公共建筑和经过节能改造的既有公共建筑,采用集中供冷方式的,应当安设分户用冷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按照分户实际用冷量收费。 第四十七条建筑物所有人或者物业管理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对采用集中供冷方式的新建建筑或者经过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未实行分户用冷计量收费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中央空调系统作为计量和收费的依据和手段,必须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根据《计量法》规定,通过计量仪表进行计量和收费的贸易结算行为,有关的仪表必须具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这样的贸易结算行为才受到相关的法律保护。 空调计费管理系统,从末端设备制造选型到整个方案设计配置理念,都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的、合法的、保证公平公正计费的专业方案系统。 一、项目概述 两江企业总部大楼由北楼、主楼及南楼两部分组成,按照图纸设计能源管理系统相应的分成两个系统。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EMS)解决方案系统架构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EMS)解决方案系统架构一 能源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S)是以帮助工业生产企业在扩大生产的同时,通过能源计划、监控、统计、消费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和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信息化管控系统。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的电力及能源管理系统(PEMS); 电力管理和控制系统(PMCS);(PMCS)电力监控系统;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先进节能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和设备成为了企业的首选。节能减排的自动化技术除了高能效电机、变频器、过程自动化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之外,还有面向冶金、有色、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六大“三高”行业治理的成套专用优化系统和专用控制装置,比如特种执行器和特种检测技术,除尘、脱硫优化控制技术,固体废物焚烧的最优控制技术,废液的检测、分离和控制技术,节能、降耗的卡边控制技术,最优燃烧控制技术,最优调速控制技术,热能转换和传递优化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也是推进我国高端工业自动化产业化的重要方面。 节能减排在我国的推进离不开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节约能源已经作为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对于“十一五”规划中单位GDP能耗节能减排20%的任务,企业不应该把它仅仅作为约束性指标,而是应该把节能减排融入到长远发展的战略中去,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到一定程度,企业管理水平也提升到一定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三者有机结合,节能减排也就会大行其道了。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的提高,众多企业

OA办公管理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1.考勤表 create table Attendence ( Attribute_RecordId number not null primary key, user_no number(4) not null, WorkDate date null, CalendarDate date null, OnDutyTime date null, OffDutyTime date null, OnDutyTimeStatus number null, OffDutyTimeStatus number null, LateRemark varchar2(200) null, LeaveEarlyRemark varchar2(200) null, checkremark varchar2(100) null ); --2.邮件表 create table email ( Emai_id number not null primary key, user_no number(4) not null, ReceiveEmailPeopleId number null, EmailContent varchar2(100) null, SendEmailTime date null, emailremark varchar2(100) null ); --3.文件表 create table FILES ( FILE_ID number(6) not null primary key, user_no number(4) null, FILE_NAME varchar2(50) null, FILE_CONTENT varchar2(200) null, SENDER_ID number(6) null, SENDER_NAME varchar2(40) null, DATETIME date null,

人事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题目人事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学生姓名:贾金录 专业名称: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陈国志 目录 1.1.3 员工管理 ............................................................................ 1总体设计 1.1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以某公司为例,某公司需要对员工基本资料、所在部门、员工请假/休假、人事考勤、加班及工 资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与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需求沟通后,确定系统需要具有如下的功能。 用户登录管理:用户登录后才能进入系统,包含用户名和密码检查员工信息管理:员工信息的添加、删除、 更改,可添加员工照片部门管理:能够以树状视图显示员工所在的部门休假管理:员工的休假信息添加、查询及统计功能 考勤管理:员工的考勤记录、考勤历史查询及考勤统计功能 加班管理:录入加班信息、加班汇总及特定员工的加班查询功能 工资管理:录入员工的发薪记录、查询特定员工的发薪记录及发薪历史信息 系统日志:记录当前用户的所有操作信息,提供查询功能 需求分析用例图如图所示。

人事管理系统用例图 1.1.1 顶层系统结构 系统顶层系统结构功能图 1.1.2 用户登录功能结构图 用户登录功能结构图用户登录功能包含用户登录及更改密码两个:用户登录:用户输入帐号及密码,系统验证,成功则进入系统,否则给予提示。更改密码:在用户登录界面提供一个更改密码按钮,通过此按钮可以弹开一个更改密码的界面,用户输入原有帐号及密码,以及新密码进行更改。 1.1.3 员工管理 员工管理功能结构图提供一个窗口显示所有员工信息列表,用户可以通过鼠标选择一条记录,窗口中提供当前选中记录的信息显示,并提供所列功能的功能按钮。 员工管理功能:新员工添加:通过在界面上的各种输入框、列表框输入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头像选择,添加新用户删除员工信息:通过员工管理页面选择要删除的员工记录,点击删除按钮,进行删除。在删除的时候提示用户是否确定删除。 更改员工信息:在员工管理页面显示当前选中员工的所有信息,在相应的控件内进行更改,并保存。 1.1.4 部门管理 部门管理功能结构图提供一个窗口,以树状结构显示所有部门列表,并包含部门员工,提供添加、删除、更改、拖拽等功能。 部门管理功能:新部门添加:通过添加窗口输入新部门名称,然后在部门管理主窗口的树状结构添加新结点;删除现有部门:通过选择树状结构中的部门名称,点击删除按钮进行删除;更改部门名称:选中树状结构中的部门名称,点击更改部门名称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新名称; 调整部门结构:以拖拽的形式在树状结构里调整部门结构。 1.1.5 休假管理 休假管理功能结构图提供一个窗口显示所有历史休假记录,用户可以通过鼠标选择一条记录,窗口中提供当前选中记录的信息显示,并提供所列功能的功能按钮。 休假管理: 添加新休假记录:通过在界面上的各种输入框、列表框输入新休假信息,点击添加按钮确定添加; 查询员工休假记录:在弹出窗口中输入查询条件,确定后在主界面窗口中的记录列表中显示查询结果; 统计员工休假信息:在弹出窗口中选需统计的员工名称,确定后弹出统计界面。 1.1.6人事考勤 人事考勤功能结构图 提供一个窗口显示所有历史考勤记录。历史考勤记录列表上方提供输入新考勤记录的输入控件。

机场能源管理系统介绍

机场能源管理系统介绍 一、系统简介 机场能源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B/S+C/S相结合的跨平台、多用户系统,技术上支持RIA(富客户端技术),前端框架采用的是html5加css3以及融合了Ajax等先进的web开发技术在内的云计算架构。 针对不用使用场景,机场能源管理系统终端显示可以分为:工作站(PC端)、节能展示(大屏端)和移动办公(移动端),用户可以通过 IE、Chrome、Firefox、 Safari等主流浏览器进行访问,也可以通过手持终端:pad、手机等基于APP访问,亦可通过展示大屏的方式,建立自有展示中心系统,供来宾、访客进行节能成效展示,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创造品牌效应。 机场能源管理系统功能强大,覆盖机场能源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用户可以通过快速功能导航进入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基于自身业务需要的功能分析。用户也可以通过系统首页或者其它功能模块页整体直观的看到机场航站楼所有能耗类型的流向以及走势。整个机场能源管理系统根据使用场景可细分为以下几个产品线:

二、系统架构 机场能源管理系统架构按着从下自上主要分为:感知层、计算层、专家服务层、系统对接层、展现层五大部分。其主要作用如下: 感知层:计量器具的安装与使用。系统兼容2000多种各类传感器,容错性高,具有各类机制保障数据的稳定上传,现场已有传感器可最大化使用,减少投资。施工 队伍经验丰富,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不影响现有系统使用; 计算层:运用大量建筑模拟、数据拆分与大数据处理技术,保障数据准确有效,数据归类清晰合理,系统稳定。系统功能强大,可多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支撑 机场自身的管理流程,实现多系统、多数据的完美融合; 系统对接层:与现有各系统对接,调用系统数据,与国内外大部分知名厂家均可进行数据交换,兼容性强,形成辅助决策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展现层:界面友好易用,便于操作,PC端、大屏幕、移动端演示系统满足不同需求的展示。 专家服务层:远程或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国内顶级节能团队,对能源使用状况提出深度建议,指导业主对现有设备进行调整。

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工作越来越重要。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并可以管理企业的各种重要信息的软件平台,利用该平台快速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和办公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办公自动化系统统称为OA系统,即office automatization system.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办公室部分工作逐步信息化,从而形成由办公室人员与办公设备共同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随着网络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办公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深刻了解OA系统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后,通过进行可行性研究,明确了开发这样一套管理系统的方向和价值。此系统采用ASP. NET (C#)作为开发工具。采用SQL SERVER 2000开发后台数据库。在数据库的设计上面,根据系统的需要,设计了角色表、用户表、部门表、文档表、员工表、短信表。整体的设计思路上面,整个系统划分为用户登录模块、用户管理模块、部门管理模块、员工管理模块、员工文档管理模块以及内部短信息管理模块。系统管理员能够通过这些模块所提供的功能,完成相关的数据库的操作,最终完成对企业各种信息的管理。

目录 1 引言............................................................................................................................................. 11.1课题背景............................................................................................................................... 1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1.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 1.4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1 2 可行性研究................................................................................................................................. 12.1技术可行性........................................................................................................................... 12.2经济可行性........................................................................................................................... 2 2.3操作上的可行性................................................................................................................... 2 3 系统需求分析............................................................................................................................. 33.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3.2数据流图............................................................................................................................... 43.3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4 3.3.1角色表(Role) ............................................................................................................ 5 3.3.2 用户表(User) ........................................................................................................... 5 3.3.3文档表(Document) ................................................................................................... 5 3.3.4部门表(Department)................................................................................................. 6 3.3.5短信表(Message) ........................................................................................................... 6 3.3.6员工表(Employ) ....................................................................................................... 74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8 4.1系统登录界面的设计........................................................................................................... 8 4.1.1界面................................................................................................................................ 8 4.1.2 登录功能的实现........................................................................................................... 94.2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 9 4.2.1初始化页面功能实现.................................................................................................... 9 4.2.2 添加用户功能实现................................................................................................... 114.3部门管理模块设计 .......................................................................................................... 11 4.3.1 添加部门信息........................................................................................................... 12 4.3.2 修改部门功能实现................................................................................................... 13 4.3.3删除部门功能的实现................................................................................................ 144.4员工管理模块设计........................................................................................................... 15 4.4.1 添加员工功能实现................................................................................................... 15

系统架构设计典型案例

系统架构典型案例 一、共享平台逻辑架构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二、一般性技术架构设计案例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三、整体架构设计案例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应用层级说明 整体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分为五个基础层级,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可以全面展现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 基础层 基础层建设是项目搭建的基础保障,具体内容包含了网络系统的建设、机房建设、多媒体设备建设、存储设备建设以及安全设备建设等,通过全面的基础设置的搭建,为整体应用系统的全面建设良好的基础。 应用数据层 应用数据层是整体项目的数据资源的保障,本次项目建设要求实现全面的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所以对于应用数据层的有效设计规划对于本次项目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结构上划分,我们将本次项目建设数据资源分为基础的结构型资源和非结构型资源,对于非结构型资源我们将通过基础内容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从而供用户有效的查询浏览;对于结构型数据,我们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具体包括政务公开资源库、办公资源库、业务经办资源库、分析决策资源库、内部管理资源库以及公共服务资源库。通过对资源库的有效分类,建立完善的元数据管理规范,从而更加合理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共享机制。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是整体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根据本次招标文件相关需求,我们进行了相关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设计,通过统一的企业级总线服务实现相关引用组件包括工作流、表单、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等应用组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各个应用系统的建设可以右下基于基础支撑组件的应用,快速搭建相关功能模块。 由此可见,应用支撑层的建设是整体架构设计的核心部分,其关系到本次项目的顺利搭建以及今后区劳动局信息化的发展。 应用管理层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1.2.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3.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4.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

(完整版)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 统第一节总则 3.1.01 说明 A. 承建商须负责深化设计、供应、安装、接线、试验和试运 转一套能源管理系统。 B. 本承包商负责供应及安装系统设备、线缆、所有明装电线 管、因装修设计改变而须敷设的预埋管、因厂家设备增 加及位置改变所需的明敷或预埋电线管。 C. 与其它专业系统之功能协调配合以确保本能源管理系统 总体功能之完善。 D. 能源管理系统应确保较高精度,数据保持一 致。E. 协助土建总包和其它专业的配合要求。 3.1.02 需报送之文件在工程进行中的适当阶段,至少须报送下 列文件供审批: A. 能源管理系统施工图纸,包含各监测点位的通讯线缆敷设的路由图与接线 图纸,监控中心实施图纸等。 B. 设备材料表:能源管理系统实施所需硬件设备,如计量表计、通讯网关、服 务器、工作站、打印机等,及安装辅材。 C. 在业主和机电总分包之统筹安排下﹐进行有关政府部门文件与设备材料之 报审工作。 D. 建议的工地试验步骤和报告格式。 E. 编写完整的试验和试运转报告。 F. 提供制造厂商印制的设备和系统的安装、运行和维修说明包括所有设备之 安装和操作程序、接线详图、设备清单、提供维修和建议的维修内容和频 率。 第二节系统说明 3.2.01 系统设计 A. 项目在消防总控制室/BA值班室内设置一套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对建筑内各 类能源能耗包括用电、用水、冷热量等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实时动态监 测、故障报警、统计、综合分析等、并且结合建筑面积、内部功能区域划

分、运转时间等客观数据,帮助管理者实时的反映建筑整体能源运行的现 状、准确评价建筑的节能效果和发展趋势;同时帮助用户挖掘有效数据、 帮助用户从日常耗能的环节本身发现能源问题、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流 程,进行能源消耗的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减少能源管理环节、提高运行 管理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和支出费用。 B. 本系统网络传输采用两层架构,首层采用以太网,使用TCP/ IP协议,数据库 采用ODBC,上位软件支持OPC,DDE,netDDE,SQL以方便与第三方楼宇设备 自控系统或管理平台系统在管理层的集成;次层则为现场RS485总线,支持 Modbus通讯协议。 第三节系统设备 3.3.01 主要设备须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项目: ●通讯网关 ●能源管理系统软件 ●系统服务器/工作站 3.3.02 通讯网关 ●经过协议的转换将数据传输至能源管理系统服务器。 ●10M/100M 自适应网口 ● 2 个RS232 或RS422/485 接口 ●高性能的处理器,大的内存空间 ●处理器:32 位100 兆 ●内存:8 兆 ●网口速度:10/100M 自适应,同时可支持手动设置 ●参数包括:10M 半双工,10M 全双工,100M 半双工和100M 全双工 ●保护:内嵌1.5KV 电磁隔离 ●串口接口: 2 个RS-232/422/485 串口 ●速度:110 - 460800bps ?软件特点协议: DHCP,Telnet,TCP,UDP,IP,ICMP,ARP ●配置:由RS-232 的串行、Telnet console 或通过WEB浏览器三种方式。形 式包括中文菜单和命令态两种 ●电源需求5V DC 2A

能源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上海泰旭能耗管理控制平台 技术要求 上海泰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 Taixu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1、本系统必需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用电负荷较多、用电量较大,能适时掌握电量使用情况及其他电力参数实时运行情况 ◆远程对电量信息进行采集,并按甲方要求对信息进行处理 ◆降低用电成本,调整峰谷用电比例,合理降低电费支出 ◆掌握电源进线及变压器的真正实际所需的负荷 ◆解决原有表上的数据还是人工采集,存在着数据不准确,不能同时刻收集所有数据,以致不能有效的进行能源管理 ◆许多企业对电的使用有较高要求(比如电压、频率),它们的波动会影响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最大化的优化能源使用效率 ◆内部小指标考核 ◆节能效果评估 2、本系统必须可实现以下各项具体功能: ◆网络结构图显示;系统一次图显示; ◆电参量的远程实时动态采集; ◆系统运行实时负荷曲线; ◆远程抄表;电能管理; ◆运行事件报警、记录及查询打印功能; ◆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动态显示; ◆设备通讯异常实时采集显示; ◆用户权限管理。 3、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国务院令第531《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 《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 DL/T 698.1-2009第1部分:总则 DL/T 698.2-2010第2部分:主站技术规范 DL/T 698.31-2010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要求 DL/T 698.35-2010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低压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 DL/T 698.41-2010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 DL/T 698.42-2010第4-2部分:通讯协议-集中器下行通信协议 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15316-2009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 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T 13462-2008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