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合集下载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象征的运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象征的运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象征的运用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中, 菲茨杰拉德充分发挥想象力, 将色彩的象征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入木三分, 对主题的表现也更为生动, 形象。

关键词:象征主义;颜色;想象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二十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众望所归,高居第二位,它是美国19 世纪20 年代著名作家, 迷茫一代的代表人物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

小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追求爱情梦想的破灭,表现了年轻一代“美国梦”幻灭这一主题。

小说采用了印象派的描写手法,笔调既热烈又冷静,为奠定菲茨杰拉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充满了斑斓的色彩,通过这些色彩,菲茨杰拉德使其小说展现出惊人魅力。

一、色彩的象征意义色彩可以增强作品的含义,也可以用来结实作品中人物的行为。

在这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用丰富的色彩象征向读者展示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因此,我们要想深入透彻地了解各个人物,就必须先找出这些色彩背后的含义。

(一)白色尼克第一次见到黛西的时候,黛西一身素白。

白色在小说里无疑是属于黛西的。

白色原本象征着纯洁、美丽、无邪;但在小说中,却象征着黛西的懒惰和无知。

对于外面的世界她一无所知,常常迷失在浅薄的想法中。

在东部的物质世界中,对金钱和物欲的渴望把她扭曲成了贪婪、空虚、自私的庸俗女人。

当来到盖茨比家中参观,看到他那些琳琅满目的衬衫时,黛西禁不住哭了。

而她的泪水真正想表达的是她对盖茨比巨大财富的羡慕和嫉妒。

一袭白衣下,包裹的不过是一个浅薄无知、庸俗贪婪的黛西。

(二)黄色黄色是权力、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为了重新得到他的爱情,盖茨比无时无刻不在向黛西传递着富足的信息:他乘坐的华丽而贵重的汽车是浅黄色的;与黛西见面时戴的领带是金色的;每逢周末,在盖茨比的花园里所举行的豪华、盛大、灯火辉煌的宴会上,轿车、食物、酒吧等都是黄色的,所有这些黄色象征着一种喧嚣、财富、金钱至上的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借助金钱的力量。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手法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手法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手法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盖茨比的奋斗和毁灭,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虚荣、追求和绝望。

小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展现其中的主题。

首先,小说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

盖茨比是个神秘的人物,他的形象充满了困惑和矛盾。

他住在一个豪华的庄园,但内心却独自承受着孤独。

他的独一无二的绿灯象征着对失去的过去的追忆和渴望。

小说中的“绿色”也象征着嫉妒和欲望,以及虚假和冷漠的追求。

盖茨比的庞大的藏书和华丽的衣着也传达了他对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追求。

通过这些象征,小说成功地表达了虚荣与梦想的主题。

其次,小说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

小说以叙述者尼克·卡拉威为视角,但他并没有只是客观地叙述事件,而是揭示了他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在小说中,我们经常听到尼克的内心独白,通过他的思考,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盖茨比和其他人物的动机和情感。

尼克的视角是有限的,他也会有主观的偏见和误判,这进一步增加了小说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同时,小说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展示了世界上不同社会层级之间的冲突。

盖茨比代表着贫穷农村到城市的社会流动性,与富有的东卵泰尔家族以及新贵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菲茨杰拉德通过这种对比,揭示了美国社会中的不平等和虚伪,以及追求财富和地位的人们的虚荣和空虚。

此外,小说还运用了时间的分层叙事。

故事以尼克回忆的方式展开,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了盖茨比的故事。

小说似乎在回忆中穿梭,将读者带入20年代繁荣和堕落的美国社会。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使得故事更具深度和复杂性,还表达了菲茨杰拉德对过去的怀旧和对未来的失望。

最后,小说通过透明窗户和眼镜的形象,以及重复的意象和梦境来加强其艺术效果和主题。

这些形象暗示了现实与幻想、真实与虚假之间的冲突。

透明窗户代表着现实世界的清晰和明亮,而眼镜和虚假的境界则代表着追求理想的遮蔽和幻觉。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隐喻的认知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隐喻的认知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隐喻的认知分析关键词:盖茨比;象征;美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的代表作。

《了不起的盖茨比》不论在思想还是文学艺术方面都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

小说描写了美国西部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青年盖茨比,梦想通过个人奋斗获得真正的幸福和爱情,但最终幻梦破灭,遭人暗算身亡的悲剧。

小说于1915 年发表,小说的发表震动了美国文坛, 当时的许多文学大师均给予极高评价。

约翰·多斯·帕索斯认为它“开创了一种真正伟大的形式[1][60]。

”菲茨杰拉德一时成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社会的代言人,也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歌手”。

他和厄内斯特·海明威一起成为一战后在美国文坛举足轻重的“迷惘的一代”作家阵营的重要一员。

小说表现了战后人们失去了原来支撑他们的人生理想和信心的精神支柱, 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自我, 被严重的失落感和虚无感所笼罩的对现实极度的不满。

并进一步揭示了年轻一代在“爵士时代”的道德沉沦和“美国梦”的破灭。

揭示了那一代人对金钱、婚姻和道德的态度。

小说故事情节是:主人公盖茨比和尼克为邻,住在纽约长岛的西卵区,黛西和她的丈夫汤姆则住在豪华的东卵区,盖茨比经常在自己的豪宅中大宴宾客,想以此制造机会与五年前的旧恋人黛西重归于好,黛西当年嫌盖茨比穷而嫁给了汤姆·布坎南。

汤姆有钱但道德败坏,极端自私。

汤姆婚后又与默特尔勾搭。

在盖茨比的请求下,尼克安排了盖茨比与黛西的会面,两人重温旧情,但很快为汤姆发现。

黛西驾驶盖茨比的汽车在车祸中不慎将默特尔撞死,黛西为逃脱罪责,与汤姆合谋嫁祸于盖茨比。

默特尔的丈夫乔治误以为盖茨比压死了自己的妻子,开枪打死盖茨比后自杀。

尼克为盖茨比操办了丧事,葬礼上冷冷清清,只有少数几位朋友参加,汤姆和黛西则早就出国旅行了。

《2024年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范文

《2024年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范文

《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篇一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文学领域中,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特的象征手法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就这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行浅显的探讨。

一、背景与主题《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一个充满梦幻与现实的爱情故事,它描绘了一个旧日繁华世界里的年轻人对旧梦的追求。

作品中不仅通过丰富的情节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是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象征元素。

这些象征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元的社会画卷。

二、主要象征元素1. 绿色之灯绿色之灯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最为突出的象征元素之一。

它代表着对过去的追忆、对爱情的渴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盖茨比心中的绿光似乎总在远方,那便是他一生所追求的梦想和爱情。

这个象征不仅体现了盖茨比对过去的怀念,也揭示了他在现实中的失落和迷茫。

2. 派对与花园作品中,盖茨比的派对和花园也是重要的象征元素。

它们代表着繁华、奢华和虚荣。

盖茨比的派对吸引着众多名流,但这些看似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空虚和落寞。

这个象征展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和虚荣的同时,心灵却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

3、角色与意象除了绿色之灯和派对之外,作品中的角色与意象也承载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如尼克这个角色,他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观察者。

他代表了现代社会中独立思考、冷静观察的年轻人形象。

而黛西则象征着爱情与欲望,她的形象在故事中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

三、象征意义的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这些象征元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作品的深层内涵。

这些象征不仅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如对过去的追忆、对现实的无奈、对未来的迷茫等,都是当时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

而作品中的繁华与落寞、虚荣与空虚等主题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象征主义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象征主义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人 , 妻 子 根 本不 把他 放 在 眼 里 , 姆 也 把 他 当 傻 瓜 , 说 中 蓝 色 象 征 他 汤 小
小 说 结 尾 处 又一 次 提 到 “ 灯 ” 盖 茨 比 信 奉 这 盏 绿 灯 , 个 一 年 绿 , 这
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 去的极乐的未来 。他从 前逃脱 了我们的 追求 , 不 过那没关 系——明天我们跑得 更快 一点 , 把胳膊伸得 更远一点 ……于 是 我们 奋 力 向 前 , 水行 舟 , 不 断 地 向后 推 … - 而 此 处 绿 灯 的 象 征 逆 被 ”
展 示 了“ 国梦 ” 美 的破 灭 。分 析 了颜 色和 事物 的 象 征 意 义 , 讨 象征 手 法在 《了 不起 的 盖 茨 比 》中的 运 用 , 而进 一 步 领 会 作 者 的 写 作 意 图及 探 从
其 反 映 的深 刻 社 会 意 义 。
【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 象征主 义
向 上 、 求梦 想 的 印 象 , 绿 色 正 是 梦 想 和 希 望 的 象 征 。 后 来 , 在 一 追 这 他
战期间爱上 了当地美女黛西 , 藕人信誓旦旦, 但由于盖茨比没有足够的 钱支付结 婚费用 , 黛西嫁 给 了富翁 布坎南。盖茨比从 社会底层挣 扎出 来并非为 了奢华的生活和物质享受 , 而是那种 纯洁的爱情 , 是一个理 想 , 不 可 名 状 的 令人 心 醉神 迷 的 浪 漫 梦 想 , 个 永 恒 的 期 待 。 盖 茨 一个 一 比大发横财之后 , 依旧念念不忘黛西 , 不惜花 费巨资酬宾宴友来吸引黛 西重回自己身边。对 于盖 茨比来说 , 重新 得到黛西 的爱情已成 了他唯 的梦想和追求 , 在他心 目中 , 黛西象征着 一切美好 的东西 , 是他 的梦 想, 希望和 目标 , 是爱情的化身。

深度剖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爱情观

深度剖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爱情观

深度剖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爱情观引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中一个富有但名声不显的商人盖茨比与女神黛西之间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深度剖析该小说中的爱情观,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1. 梦幻般的开始:盖茨比与黛西的相遇充满了浪漫与梦幻,他们的爱情始于一场偶然的舞会。

这种梦幻般的开始象征着理想化的爱情,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梦幻般的开始:盖茨比与黛西的相遇充满了浪漫与梦幻,他们的爱情始于一场偶然的舞会。

这种梦幻般的开始象征着理想化的爱情,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2. 社会阶层的冲突: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故事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

盖茨比虽然富有,但因为出身低微,无法得到黛西家族的认可。

这种社会阶层的冲突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社会阶层的冲突: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故事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

盖茨比虽然富有,但因为出身低微,无法得到黛西家族的认可。

这种社会阶层的冲突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3. 爱情的牺牲与付出:盖茨比为了赢得黛西的心,不惜投入巨大的财富,举办豪华的派对,甚至购买豪宅。

这种无私的付出和牺牲展现了盖茨比深沉的爱情。

爱情的牺牲与付出:盖茨比为了赢得黛西的心,不惜投入巨大的财富,举办豪华的派对,甚至购买豪宅。

这种无私的付出和牺牲展现了盖茨比深沉的爱情。

4. 理想的破灭:在小说的结尾,黛西选择了回到丈夫的身边,而盖茨比则因为一场悲剧而死亡。

这象征着理想化的爱情在现实面前的破灭,反映了社会和道德的困境。

理想的破灭:在小说的结尾,黛西选择了回到丈夫的身边,而盖茨比则因为一场悲剧而死亡。

这象征着理想化的爱情在现实面前的破灭,反映了社会和道德的困境。

盖茨比的爱情观1. 梦幻与现实的冲突:盖茨比的爱情充满了梦幻色彩,他将爱情看作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

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

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

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浅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小说,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之一。

小说以大亨盖茨比为中心,展现了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繁荣时期的社会现象和美国梦的破灭,同时通过一系列象征手法,凸显了人性的迷茫、荒谬和空虚。

本文将从几个象征意义的角度,探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深层含义。

首先,小说中的绿灯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物。

绿灯位于东域金字塔尖顶上,是盖茨比对达成他与黛西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的象征。

小说中描述,当盖茨比瞥见绿灯时,他感到激动不已,因为绿灯所代表的是他对黛西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然而,绿灯也象征着盖茨比内心的迷茫和无助。

绿灯总是远在天边,无法触及,这反映了人们追求梦想时所遇到的困难和无法逾越的障碍。

其次,小说中的眼镜被用来象征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对比。

在小说中,查尔斯·沃尔夫斯海姆戴着肉眼看不清的眼镜,这表明他对事物的真实本质缺乏理解。

然而,这副眼镜也象征着他对世界的理解有一种独特的准确性和洞察力。

与此相对的是,绿灯时常用来看清事物的盖茨比,暗示着他对现实的虚幻幻景和自己的迷失。

再次,小说中丰盛的酒席和酒精的流动是象征意义的体现。

在二十年代的美国,禁酒法导致大量地下酒吧的兴起,酒精成为了社交场所的主角之一。

小说中经常描述盖茨比的派对上酒精畅饮的场面,同时也透露出虚荣、浮华和奢侈的一面。

人们通过酒精来忘却现实的贫困和困境,但这种短暂的满足只会加重他们内心的空虚与困惑。

此外,小说中的旋转木马也具有象征意义。

旋转木马是黛西小时候的回忆,在小说中多次出现。

旋转木马代表了黛西过去美好的记忆和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然而,当黛西与盖茨比围绕着旋转木马转动时,这象征着她们试图回到过去,试图找回失去的纯真和幸福。

然而,现实是无法倒退的,她们试图重现过去的努力只会进一步加深她们的痛苦和矛盾。

《了不起的盖茨》比深度解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深度解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深度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有以下值得深入解析的方面:1.爵士时代的象征:小说所描述的时代被称为爵士时代,这是一个短暂而充满变革的时代,代表着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这个时代的象征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从一战结束到经济大萧条之前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美国社会充满了繁荣和活力,但也充满了虚伪和道德沦丧。

2.悲剧的宿命论:小说中盖茨比的命运被描述为一种宿命的安排,他的梦想和追求都受到了命运的束缚。

这种悲剧的宿命论让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命运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3.阶级矛盾和冲突:小说中描述了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种阶级矛盾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

盖茨比作为一个中产阶级试图融入上层社会,但最终被上层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所击败。

这种阶级矛盾和冲突让人们思考社会阶级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4.爱情的复杂性和悲凉:小说中盖茨比和黛西的爱情被描述为一种复杂而悲凉的感情。

他们的爱情在小说中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考验,最终以悲剧收场。

这种爱情的复杂性和悲凉感让人们思考真正的爱情是什么,以及爱情在社会和个人命运中的作用。

5.个人选择和社会责任:小说中盖茨比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做出了一些个人选择,但最终发现这些选择带来的后果超出了他的掌控。

这种个人选择和社会责任的冲突让人们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

综上所述,《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和人性的经典之作。

它让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命运的影响、阶级矛盾、爱情的复杂性和悲凉感以及个人选择和社会责任等重要问题。

通过深入解析这部小说,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个人在其中的命运和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性格分析 2 跨文化交际在宝洁公司营销战略中的应用 3 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的标新立异 4 我国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现存的问题与对策 5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6 浅析英语新词的构成与翻译 7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及对策 8 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研究 9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10 从《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性格发展看维吉妮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 11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 12 德国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广告口号的汉译 13 浅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因素 14 浅析《格列佛游记》讽刺手法的运用 15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6 基于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分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性格 17 Study on Chinese and Western Menu Translation in View of Dietary Cultural Diversity 18 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重复 19 为什么穷人会愤怒 20 英语谚语中关系分句之先行词he高频使用之探析 21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 22 《喜福会》的女权主义解读 23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24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 25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26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 27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 28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研究 29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30 修辞在汽车广告英语中的应用 31 从《在路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内涵 32 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透视现实生活中的爱情 33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34 消费主义视角下看《麦琪的礼物》中的男女主人公 35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 36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 37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 38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成因分析 39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 40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Love between Mother and Son in Sons and Lovers 41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 42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film The Treatment (Gua Sha) 43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44 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原罪和救赎 45 小说《面纱》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46 会议交替传译中习语的翻译 47 小说《嘉莉妹妹》中女性成长的分析 48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浅析隐喻和换喻的异同 49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50 《暮色》两中译本中文化缺省重构的对比研究 51 分析《华伦夫人的职业》中母女矛盾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52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 53 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54 挣扎与妥协——浅析达洛维夫人的内心矛盾 55 《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56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 57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58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 59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 60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 61 《愤怒的葡萄》主人公性格分析 62 做最好的自己—论斯佳丽形象对现代女性的教育意义 63 中英书名翻译的对比 64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活动研究 65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 6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67 暗喻的英汉对比翻译 6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69 Styl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Financial Reports 70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 71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几种婚姻模式 72 美国梦的破灭——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解析 7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fusal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74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lemma of Colonized Afro-Americans: the Study of The Bluest Eye 75 浅议英语广告的翻译 76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77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78 从基因学的角度看多义词的词义关系 79 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80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81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82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 83 女孩与玫瑰—《秘密花园》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84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 85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86 A Tentative Study of Affective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87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障碍 88 A Research o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 89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90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 91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92 《彼得•潘》中的“成长”主题 93 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比较研究《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文译本 94 机器翻译回顾--案例分析谷歌 95 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yle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9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7 中美非言语交际中的时空观差异 98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99 从《死者》看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 100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101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102 透过《格列佛游记》看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 103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内涵 104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 105 《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 106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107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108 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9 论关联理论对旅游资料英译的指导意义 110 当代中美青年恭维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111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 112 理想男人随社会变化:从劳里到盖茨比 113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114 爵士时代下的狂欢化精神——解析豪华宴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 115 An Analysis of Word Formation of China English 116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117 《红楼梦》中的颜色词及其翻译 118 119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分析 120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Oral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School 121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12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3 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124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25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 126 中美称赞语的对比分析 127 消极商务信函写作策略 128 A Reflection upon American Heroism Based on Reviews of Hollywood Movies 129 梭罗《瓦尔登湖》中的“简单”原则 130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 131 论托马斯•哈代诗歌中的死亡意识 132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133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之死的必然性 134 浅谈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35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 136 The Tragic Destiny of Brett Ashley in The Sun Also Rises 137 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138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看得见的种族歧视 139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140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 141 关于《哈利波特》中对种族主义批判的研究 142 浅析中美幽默之差异 143 动物词汇的英汉互译策略 144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 145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146 英汉新闻标题中缩略词对比研究 147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48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149 林语堂翻译思想探究——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150 从礼貌原则看中英委婉语的差异 15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2 《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性格的宗教色彩剖析 153 修辞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 154 浅析中英委婉语差异 155 《分期付款》中英语长句的分译策略 156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 157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 158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59 浅析中式菜名的英译 160 On Hardy’s Meliorism: An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61 超验主义在《瓦尔登湖》中的应用及其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162 简爱和林黛玉的反叛性格对比分析 163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Novel to Film 164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 165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s 166 中学生词汇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影响初探 167 浅谈公示语英译 168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69 The Reflection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y in Orlando 170 论《最危险的游戏》中的生态伦理混乱 171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 17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