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通过对《普通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
普通物理专题研究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专题研究教学大纲普通物理专题研究教学大纲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专题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原理和应用。
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普通物理专题研究教学大纲对于教学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制定普通物理专题研究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例如,学生应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物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在普通物理专题研究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关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可以选择与能源、环境保护、交通等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物理实验和研究课题,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普通物理专题研究教学大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讨论、研究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讲授环节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
在实验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在讨论和研究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评价方式在普通物理专题研究教学大纲中,评价方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可以设置阶段性考试,检验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同时,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价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823普通物理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 普通物理 科目代码: 823一、 参考书目:《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二版),漆安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电磁学》(上、下册)(第二版),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或包含以下“考试内容范围”所列内容的任意一套“普通物理”或“大学物理”教科书。
二、考试内容范围:力学部分:(一)、质点运动学1、直角坐标系中质点的位置矢量、速度、加速度、运动学方程2、质点运动的角量描述(即角位置、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自然坐标系中质点的切向和法向加速度3、掌握已知运动方程()r r t 求)(t v 和)(t a ,已知加速度)(t a 求)(t v ,)(t r的方法(二)、质点动力学1、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的应用2、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3、功的计算,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4、保守力和非保守力,重力、弹簧弹力、万有引力的功及其相关的势能5、势能与保守力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6、关于质点对于某固定点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三)、刚体力学1、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方程、角速度、角加速度2、刚体定轴转动转动惯量的计算。
3、刚体定轴转动时的动能表示式、转动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4、刚体定轴转动与质点平动的组合求解(四)、振动和波动1.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及动力学方程2.同方向、同频率和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3.波的干涉(五)、狭义相对论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及本质含义电磁学部分(一)、静电场1、库仑定律,电场和电场强度2、高斯定理及应用3、电势,电场强度与电势的相互关系4、掌握各种对称性带电体周围的电势与场强的分布规律和计算5、掌握电容器与电容计算方法及其电能储存,静电场能量的计算。
6、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二)、恒磁场1、磁场,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2、掌握磁通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磁场的高斯定理3、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对载流导线及线圈的作用4、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三)、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动生与感生电动势的计算2、自感与互感(四)、电磁场与电磁波1、位移电流的概念,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2、电磁波的性质二、试卷结构及题型比例:试卷结构为:计算题、证明题等10-12道题。
(完整word版)2019年新课标物理高考大纲

物理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生产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管饭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科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擦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他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为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普通物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物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普通物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本课程主要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 力学:包括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等。
2. 热学:包括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定律等。
3. 电磁学:包括静电学、恒定电流和磁场等。
4. 光学:包括波动光学和几何光学等。
5. 量子力学:包括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和能级等。
此外,本课程还将涉及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材料科学、能源技术、航天技术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占总评成绩的70%。
六、教材使用本课程将使用由学校统一指定的普通物理学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难度适中,适合作为本科生的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
七、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为每周4个学时,共36周。
在第一学期,主要进行基础理论的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实验和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八、师资力量本课程的教师队伍由多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的老师组成。
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90+普通物理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物理》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90)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普通物理是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可以选择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有良好的物理理论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题型:填空、选择、简答和计算题主要考查考生在给定条件下,综合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要求考生在全面了解大学物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力学、电磁波和光学部分的相关内容。
考试范围如下1、速度、加速度、运动学方程和轨道;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参考系、坐标系,掌握质点的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物理量及有关它们的计算; 了解牛顿时空观,理解伽利略坐标和速度变换。
2、振动和波;掌握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及描述谐振动的物理量(振幅频率位相、能量等),能建立一维谐振动的微分方程并由初始条件求解其振动方程;掌握用旋转矢量法求解一维谐振动的问题。
掌握两个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合成的规律,了解两不同频率谱振动合成“拍“和两个垂直谐振动合成的情况。
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振动的规律及振动的相空间描述。
掌握机械波产生的条件及振动与波动的关联,能熟练从已知点的谐振动方程写出平面筒谐波的波函数。
了解振动曲线与波动曲线的差异及波动能量与振动能量的区别;理解波动的能量密度、能流密度概念。
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机械波的相干条件,能用位相差和波程差确定两列相干波在相遇点的极大或极小条件(包含驻波)。
了解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了解电磁振荡规律及发射电磁波的条件,掌握平面电磁波的性质及能量的计算。
3、静电场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的概念,掌握电力叠加原理及电场强度矢量、电势叠加原理,能计算一些简单带电体的电场分布和电势分布问题。
(完整版)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中考物理考试大纲物理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物理学习方面达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物理毕业水平的程度。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物理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20学校年《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20xx年《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大连市20xx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全面考查,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仅在背景材料上联系实际,在试题的考点上也突出应用性。
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以引导学校重视实验教学。
试题内容兼顾学生的性别、地域和民族等差异;试题内容科学、正确,表述无误;试卷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当,难点分散;试卷结构科学、合理;试卷形式规范。
注重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学业考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大连市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考查物理课程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全面考查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中考查。
南方科技大学2023级硕士考试大纲普通物理(一) 612

南方科技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2 考试科目名称:普通物理(一)一.考试要求《普通物理》科目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狭义相对论共五部分内容。
要求考生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相关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和实验方法,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一)力学1. 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能对质点的运动进行正确的数学描述并能正确计算和表达物体运动中的上述物理量。
2. 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可以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质点动力学问题。
掌握摩擦力的概念。
3. 掌握功、动能、保守力、势能、动量、质心等概念,理解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物理定律,能够熟练计算以上各物理量,并能够运用以上概念和定律分析和解决综合性物理问题。
4. 掌握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力矩、转动惯量、转动动能和角动量等概念,熟练运用角动量守恒和转动过程中的功能关系解决刚体定轴转动问题以及平动转动综合问题。
5. 熟练利用受力平衡和力矩平衡解决力学平衡问题。
6. 掌握万有引力定律、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7. 掌握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频率、相位等相关物理量,掌握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掌握简谐振动的能量转化过程。
熟练计算复摆、弹簧振子等简单体系的周期、振幅、相位、能量等物理量。
了解阻尼振动和共振的概念。
8. 掌握机械波(包括横波和纵波)的产生机理和运动学方程,了解机械波的能量及能量密度的计算。
掌握质点的振动与波的关系,掌握波的叠加,包括波的干涉和驻波,以及声波拍频的概念,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掌握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和相关计算,并能够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常见声学现象。
(二)热学1. 掌握热力学第零定律。
掌握理想气体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等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原理。
掌握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以及两个温标之间的相互换算。
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第三版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第三版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普通物理学中的热学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热学基本原理、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函数和热力学过程等知识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热现象,为进一步学习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标准1. 热力学基本原理•热力学系统和状态•热力学平衡状态•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原理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定理和热机效率•热力学第三定律3. 热力学函数•内能和焓•基本方程式•热力学基本函数和状态函数•物态方程式和理想气体状态函数4. 热力学过程•等温过程和等温线•绝热过程和绝热线•等容过程和等容线•等压过程和等压线•循环过程和循环线•热力学图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师首先将认真讲解各个知识点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并在讲解过程中融入适当的例子和实际案例。
同时,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选取相关实验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对此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本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将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教材王锦平、周天华著,《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第三版》。
五、参考书目•郭廷宏.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第五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魏少军等. 热力学[M]. 科学出版社, 2004.•黄昆. 热力学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六、评分标准根据我校相关规定,最终成绩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共同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平时成绩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参与实验和课堂讨论的情况,以及课堂小测验、作业和报告等科目细节。
期末考试将结合试卷难度和学生答题情况,根据相关分值进行评分。
七、教学计划教学单元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分配时间热力学基本原理热力学系统和状态22周热力学平衡状态22周热力学第零定律22周热力学第一定律44周能量守恒原理22周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44周教学单元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分配时间卡诺定理和热机效率44周热力学第三定律22周热力学函数内能和焓22周基本方程式22周热力学基本函数和状态函数22周物态方程式和理想气体状态函数22周热力学过程等温过程和等温线44周绝热过程和绝热线44周等容过程和等容线44周等压过程和等压线44周循环过程和循环线44周热力学图表22周总计4444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物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对《普通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学会用于解决问题的物理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研究生课程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 章 序 内容和要求
质点运动学 参照系、坐标系、质点、位置矢量、运动表达式、位移、速度、加速度、两类基本问题、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角量与线量的关系、相对运动
质点动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常见力和基本力、第一类典型问题(积分类型)、第二类典型问题(求导问题)
运动的守恒定律 冲量、动量、质点动量定理、质点系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质心运动定律、质点的角动量、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功、功率、质点动能定理、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常见保守力的功及其势能形式、质点的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完全弹性碰撞
刚体力学 刚体的基本运动、平动、转动、刚体定轴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力矩、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刚体的角动量、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力矩作功、转动动能、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振动 简谐振动表达式、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单摆和复摆、简谐振动的能量、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同频率的谐振动的合成、李莎茹图形
机械波 机械波的基本概念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表达式 、波动方程 、波的能量 、波的能量密度 、波的能流密度 、 惠更斯原理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半波损失
气体分子运动论 平衡态、状态参量、温度、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物质的微观模型、大量粒子系统的统计规律性及其统计方法、理想气体 的微观模型、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速率分布函数、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玻耳兹曼能量分布律、理想气体的温度公式、温度的微观统计意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分子的自由度、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及平均自由程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容过程 定容摩尔热容、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多方过程、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克劳修斯等式和不等式、熵和熵变、熵增加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表述
真空中的静电场 电荷、库仑定律、电场、电场强度、场强叠加原理及其应用、电场线和电通量、高斯定理及其应用、静电力做功的特点、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能、电势、电势叠加原理、电势与电势差的计算、等势面、电势与场强的微分关系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特征、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的电场分布特征、静电屏蔽、镜像法的应用、孤立导体的电容、电容器及其电容、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制、极化强度矢量、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及其应用、电位移矢量和电介质中总电场E的关系、有介质存在时的环路定理、电容器的电能、电场的能量
真空中的稳恒磁场
磁场、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运动电荷的磁场、磁感应线 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安培定律、平行无限长载流直导线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磁力矩的功、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霍尔效应
磁介质 磁介质、分子电流和分子磁矩、顺磁质的磁化、抗磁质的磁化、磁化强度、磁化电流、磁化电流密度、磁化电流与磁化强度的关系、有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磁化规律、有磁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铁磁质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铁磁质磁化的微观机理、铁磁质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产生动生电动势的原因、动生电动势的计算、产生感生电动势的原因、感生电场、感生电动势的计算 、自感现象及自感电动势的 定义、自感系数的计算、互感现象及互感系数的系数的定义、互感系数的计算、自感磁能、磁场能量和磁能密度、磁场能量的计算
电磁场与电磁波 位移电流、全电流的安培环路定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主要性质、电磁波的能量和动量、电磁波谱
光的干涉 光的波动学说、光波的叠加及其相干性、相干光的获得方法、光程、光程差和相位差、薄膜干涉、等倾干涉、增透膜与增反膜、等厚干涉及应用、迈克耳逊干涉仪、光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光的衍射 光的衍射现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衍射的分类、夫琅和费单缝衍射装置与衍射图样的特点、夫琅和费单缝衍射的明暗条纹位置、单缝衍射明条纹的角宽度和线宽度、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夫琅和费圆孔衍射装置和衍射图样特点、成像仪器的分辨本领、光栅的结构及其衍射图样、光栅衍射的光强分布、光栅方程、主极大的半角宽度、缺级现象、光栅光谱、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
光的偏振 自然光与偏振光、偏振片、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反射光的偏振性、折射光的偏振性、双折射现象、寻常光与非常光 三、参考书目 (1)《物理学基础》(第6版) ,[美]哈里德等著,张三慧,李椿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2)《大学物理通用教程》系列,钟锡华,陈熙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热学》(第3版),李椿,章立源,钱尚武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4)《电磁学》(第三版)赵凯华,陈熙谋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量子力学》考试大纲 一、 量子力学的诞生背景 1、 原子论的建立 2、 黑体辐射与光电效应 3、 原子核式结构的探索 4、 波尔氢原子模型 二、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一 1、 波粒二象性假设 2、 波函数及统计解释 3、 薛定谔方程及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 三、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二 1、 算符的引入 2、 算符的性质与运算规则,算符的对易关系 3、 算符的本征态与本征值 4、 测量与量子坍缩 四、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三 1、 全同性原理 2、 单粒子自旋与双粒子自旋态 3、 多粒子波函数 五、 量子力学的应用 1、 中心力场下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 2、 氢原子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 3、 静电磁场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4、 角动量算符与角动量耦合 六、 量子力学的表示理论 1、 表象的引入 2、 表象变换 七、 量子力学方程的近似求解方法 1、 定态微扰论 2、 含时微扰论 3、 变分法 《固体物理》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 掌握原胞、晶胞等关于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倒格子和正格子及布里渊区等概念,倒格子与正格子的关系,晶向及晶面的表示方法,面间距等的相关计算。了解晶体学中14种布拉菲格子及其基本特征。 2. 了解晶体结合的种类及各种结合的物理特性;掌握平衡间距、结合能等的计算。 3. 深刻理解处理晶格振动的简谐近似、最近邻近似及周期性边界条件;掌握一维单原子和双原子链在简谐近似下的色散关系的计算,声学波和光学波的物理意义;掌握确定晶格振动谱的实验方法;掌握晶格热容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晶格振动模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晶格的热膨胀和热传导。 4. 深刻理解能带论的三个基本近似;深刻理解并掌握布洛赫定理及其应用,近自由电子近似下电子运动的特征,紧束缚近似下计算能带的方法,费米面、费米速度、费米半径和能态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5. 理解电子准经典运动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准经典运动下电子的平均速度、加速度和有效质量的计算,掌握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论解释。 6. 理解金属自由电子气的概念,熟练掌握电子热容的计算方法,了解金属的电导过程,磁场中金属电子的输运性质。 参考书目: 黄昆,韩汝琦《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原子物理学》考试大纲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内部基本结构和作用规律的科学,本考试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原子核外电子基本运动规律的掌握情况,也兼顾对原子核基本特性和变化规律的考查。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一、原子的卢瑟福模型和电子的基本属性 二、原子的玻尔模型,如能级和轨道的概念、公式等 三、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德布罗意关系、不确定关系、波函数基本属性等 四、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和分裂,如电子自旋、塞曼效应等磁耦合基本规律 五、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耦合和分布规律,如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等 六、X射线产生的机制和规律,如莫塞莱公式等 七、原子核的基本特性,如核力、结合能、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等
参考书目: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4版), 《肿瘤放射物理学》考试大纲 考点: 第一章 核物理基础 1、 掌握相关概念 2、 理解原子衰变类型及规律; 3、 掌握放射性度量方面的简单计算; 第二章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重点) 1、 熟练掌握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及规律 第三章 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测定(重点) 1、 掌握辐射剂量学中相关概念,理解各单位量的关联与区别; 2、 掌握电离室结构及工作机制,掌握其吸收剂量测量原理; 3、 掌握吸收剂量测量标准的发展历史及不同标准间的区别; 4、 掌握吸收剂量测量的不同测量方法及特点; 5、 了解剂量计的特点(不确定度、准确度、线性、能量依赖性、剂量率依赖性等) 第四章 放射源及放射治疗机 1、 了解放射源及照射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钴60治疗机的构造及特点; 3、 了解医用电子加速器的发展历史; 4、 掌握现代医用直线加速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第五章 X射线剂量学(重点) 1、 了解X射线产生方式及能谱分布特点; 2、 掌握描述X射线剂量学的相关概念; 3、 熟练掌握X射线的剂量学特点; 4、 简单了解X线处方剂量计算(规则射野、不规则射野等); 5、 了解全身X线照射的剂量学特点; 第六章 高能电子线剂量学(重点) 1、 了解医用电子线产生方式及特点; 2、 掌握描述医用电子线剂量学的相关概念; 3、 熟练掌握X射线的剂量学特点; 4、 简单了解电子线治疗的计划设计要点; 5、 了解全身电子线照射的剂量学特点; 第七章近距离照射剂量学 1、掌握近距离照射的剂量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