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调研

水污染防治调研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年9月下旬,市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流域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听取部门汇报及与有关人员座谈征求意见,经集体讨论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南北长35-40公里,东西宽5-10公里,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合44万亩),平均水深1米左右,最大水深4米,正常库容为4亿立方米,最大库容为5.5亿立方米。**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量“调节库”,年可调洪、分洪、蓄洪约5亿立方米,是中国第八大和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自然“净化区”,每年3亿多立方米的河套灌区农田排水,经**生物净化后排入黄河,入黄水质直接影响黄河中下游的水生态安全;**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物“种源库”,湖区有各种鸟类265种,鱼类20多种,许多水生物种在此生存和繁衍,成为黄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物种来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河套灌区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化肥、农药使用量骤增,未被农作物吸收的部分,随农田退水进入**,形成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每年排入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达5500万吨,形成点源污染。加之,湖内底泥散发的污染物形成内源污染,造成**水质逐年恶

化,严重影响了黄河的水生态安全。**年,**污染达到最为严重的时期,湖区爆发**积“黄苔”,鱼类基本绝迹,鸟类活动减少,水质下降为劣V类。

(二)近年来综合治理情况

近年来,**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和中央、自治区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年自治区政府批复的《**综合治理规划》,按照“生态补水、控源减污、修复治理、资源利用、持续发展”的思路,规划治理项目96个、80亿元,已实施项目37个,累计完成投资32.7亿元(其中中央、自治区仅为10.9亿元,市县投入21.8亿元),实施了生态补水,城镇和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湖系内源治理等工程,使**湖区污染程度得以减轻,据监测,****年1-8月化学需氧量平均总浓度为29mg/L,氨氮平均浓度为0.33mg/L,总磷平均浓度为0.07mg/L,整体水质为IV类,其中入口区为V类,湖心区为IV类,出口区为V类;鱼类资源、鸟类活动明显恢复。

1.在点源污染治理方面,出台了《**源头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行动。**年完成了**流域36个水质自动站、排水污染源在线监控,做到污染排放与水质改善的大数据精准监管。全面启动了全市城镇污水与工业污水治理及再生水回用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3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覆盖各旗县区,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6.6万立方米(其中城镇18.6万立方米、工业园区8万立方米)。**年

底前完成配套管网建设60%。预计到年底全市中水回收利用2626万吨,回收利用率可达到61%。

2.在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以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引领,出台了《**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专项方案》,全面开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大行动,鼓励企业、农牧民施用有机肥,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行规模化养殖场:一控三防三配套“粪污标准化改造和农牧区厕所改造工程,有效地遏制了粪污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发展趋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在湿地过渡净化方面,建成60平方公里的人工湿地,将总排干农田退水引入人工湿地,并计划在1-10排干建立7000多亩的人工湿地缓冲带,通过植物削减氮磷后,再进入**,进一步减少面源污染。

4.在内源污染治理方面,已建成网格水道54条、共计119公里,消除**积滞水区。严格控制**周边人工水产养殖,并规划实施了扩大水面、加固堤坝、底泥疏浚、开挖水道、湖区移民、植被修复等项目,把**水域面积适当扩大,促进了湖水循环,改善了湖区水质。

5.在生态补水方面,充分利用黄河凌汛期和灌区农业灌溉间隙期,积极向**实施生态补水。截止目前,今年已向**生态补水5.31亿立方米,计划全年补水5.81亿立方米。据统计,**年以来,已累计对**生态补水近20亿立方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治理资金不足。**综合治理涉及点源、面源、内源污染和中水处理回用管网建设及运行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非常大,而目前《**综合治理规划》在国家层面未批复,而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现有的资金投入无法满足治理需要,《规划》中的治理项目推进缓慢。

二是面源治理难度大。**市是农牧业大市,现有耕地面积1000多万亩,规模化养殖厂4543个,全市牲畜饲养量2200多头只,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涉及到灌区众多企业和千家万户,治理难度大。

三是补水来源不足。生态补水是解决**水质污染的根本措施之一,目前河套灌区由于受水量指标的限制,引黄水量逐年减少,无法满足**生态补水需要。

四是沿湖贫困带农牧民、职工的扶贫安置工作困难较大。一方面沿湖地区生产条件差、贫困人口比例高,全部就地帮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对湖区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需采取综合措施予以解决。

三、对进一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推进综合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系统规划,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要把握国家将**流域综合治理列入《水污染防治计划》(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