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热性惊厥进展论文

儿童热性惊厥进展论文
儿童热性惊厥进展论文

儿童热性惊厥的研究进展

【摘要】儿童是热性惊厥的多发人群,发病影响因素众多,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没有十分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严重威胁儿童身体与心理健康。本人结合所在乡镇医院近年来对儿童热性惊厥的预防、治疗与研究,综合国内外对儿童热性惊厥的研究资料,分别探讨了国内外儿童热性惊厥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临床治疗及预防、热性惊厥复发因素等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儿童;热性惊厥;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81-02

热性惊厥简称fc,其发病率占小儿各类惊厥发病总数的30%以上,且约有30%患儿有复发倾向,此种疾病多发于6月-3岁之间的幼儿,其中以1-2岁的幼儿发病者最多,且多为单纯性热惊厥;年龄6月以下、6岁以上的发病者多为复杂型热性惊厥[1]。目前,热性惊厥已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针对小儿热性惊厥的各类研究很多。但热性惊厥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至今仅有大概的范围,而没有确切的定位,因而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机制。本文结合所在乡镇医院近年来对儿童热性惊厥的预防、治疗与研究,综合国内外对儿童热性惊厥的研究资料,对国内外儿童热性惊厥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探讨分析。

1儿童热性惊厥临床特征研究

热性惊厥多发生于3岁以下小儿,且高度集中与6月-3岁之间。

第三章病例分析——小儿腹泻

第三章病例分析——小儿腹泻 概述 (一)概念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 个月~2 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病因 1. 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①病毒感染:轮状病毒等。 ②细菌感染:致腹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沙门菌等。 ③真菌感染 ④寄生虫感染 2)肠道外感染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2.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2)气候因素 (三)临床表现 1. 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1)轻型 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 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①胃肠道症状:包括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 余次至数10 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②水、钠平衡紊乱等渗性脱水临床表现与分度

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mmol/L ;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 ;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 ③钾平衡紊乱 正常血清钾:3.5 ~5.5mmol/L, <3.5mmol/L 为低钾血症。 ④低钙、低镁血症 ⑤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呼出气体有丙酮味等症状,但小婴儿症状可不典型。 2.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 好发于秋、冬季。多见6~24 月小儿。潜伏期1~3 天。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呕吐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多达10 次或更多,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腥臭味。常伴有脱水、酸中毒。病程自限,3~8 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 显微镜下的轮状病毒 2)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多发生在夏季。潜伏期1~2 天,起病较急。轻症仅大便次数稍增,性状轻微改变。重症腹泻频繁,量多,呈水样或蛋花样混有粘液,镜检无白细胞伴呕吐,常发生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3~7 天,亦可较长。

儿科病案分析

儿科病案分析 实训六~十病案分析 【实训目的与要求】 一、能归纳出小儿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列出诊断依据,写出治疗计划 二、能对小儿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 三、能独立完成体格检查,并发现常见体征 【实训地点】儿科示教室 【实训学时】每次2学时 【实训步骤】 一、根据所给病例做出初步诊断。 二、说出诊断依据。 三、说出诊疗计划。(包括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案分病析(一) 患儿东东,10个月,体重5kg ,生后一直人工喂养,平时多汗,烦躁不安,夜哭。 查体:口唇苍白、枕秃、方颅。血钙磷乘积<30,碱性磷酸酶升高,X 线检查示临时钙化 带消失。 请问 (1)该患儿应考虑那些疾病并存?主要诊断是什么? (2)该患儿最可能并发那种贫血?腹泻时最可能导致那种性质的脱水? (3)若清晨突然出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出冷汗,应考虑哪种并发症?如何急救? (4)今日上午患儿突然出现全身抽搐2次,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抽搐停止后一切 活动正常,无发热。惊厥原因是什么?哪项检查最有助于诊断?如何急救? 病案分析(二) 姓名:张XX 性别:男年龄:10个月体重:9kg 入院时间:2019-11-20 11Am 病史:因“呕吐、腹泻、发热3天伴无尿6小时”入院。患儿3天前开始出现腹泻蛋 花汤样大便,无明显黏液,每日10余次,量多,伴呕吐、口渴及尿少,有发热,体温波

动于38~39℃,曾在当地医院给与“思密达、泻立停”等治疗,效果不佳,症状逐渐加重,今日凌晨5时开始一直未解小便,哭时无泪,口渴及明显,反应淡漠,于上午11时入本 院住院治疗。P E: T38 ℃,P150次/min ,R36次/min ,前囟明显凹陷,嘴唇极干燥, 脉搏细速,四肢冰凉,有皮肤花纹。腹平软,肠鸣音活跃。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偶见少量 白细胞;血常规显示:WBC 5.2×109 /L ,N40%;血清钠 125mmol /L 请问: (1)导致该患儿腹泻最可能的病原体是什么? (2)判断该患儿脱水程度和性质? (3)患儿经过输液4小时后,脱水好转,尿量增多,但又出现精神萎靡、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此时考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如患儿需要静脉补钾,其浓度是多少? (5)如患儿在补液过程中突然惊厥,其最能的原因是什么? 病案分析(三) 患儿彬彬,因“发热、咳嗽2天伴气喘、青紫1天”入院。患儿2天前开始出现发热,体 温波动于38~39.5 ℃,有咳嗽,痰多,不易咳出,在当地医院给予“病毒唑,青霉素”等治疗,效果不佳,昨日始出现咳嗽加剧,伴气喘、口唇青紫,于今日上午9时入院。 PE :T38.8 ℃,P150次/min ,R52次/min, 口唇微绀,可见鼻扇及三凹征,咽红,双 肺闻及哮鸣音及少许细湿罗音,肝右肋下1.5cm 。血常规:WBC 7.5×109 /L ,N47%。 试分析: (1)最可能的诊断和病原体是什么?诊断依据? (2)需要和哪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3)入院后半天,患儿突然烦躁不安,气喘、青紫加重,呼吸65次/min ,心率 182次/min ,心音低钝,两肺细湿罗音增多,肝右肋下3.5cm 。此时患儿最可能并发了 什么?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病案分析(四) 3岁患儿灰灰,因口周青紫2年余入院。患儿自生后6个月开始出现口唇青紫,伴气促,吃奶、哭闹后加重,平时走路时喜下蹲,剧烈哭闹后曾有2次昏厥史。查体:生长发 育落后,口唇发绀,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胸部示“靴型心”。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编码】 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 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

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胸片等 (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者应作脑脊液、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或MRI、经颅多普勒等方面检查。 (4)脑电图抽搐后及发热与抽搐停止10天后分别作脑电图检查,以对比协判预后。 【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发热的早期,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多于疾病极期出现惊厥,此外,在单次发热期间惊厥一般仅发作一次;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惊厥者,惊厥常反复发作,并常伴有淡漠、嗜睡等意识改变。脑脊液检查及颅压测定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2)急性传染病初期急性传染病初期,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常在疾病初期发生惊厥,但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常有循环衰竭和意识障碍等全身中毒症状,惊厥也较严重,可反复发作。及时取粪便化验可鉴别。 (3)全身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代谢紊乱,如: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糖等也是引起婴儿惊厥的常见原因,相应检查可鉴别。先天性代谢异常也常在婴儿期开始有惊厥发作。某些药物及重金属等中毒也是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 【治疗】 1.一般治疗 (1)护理:有发作预兆的病人,将病人移至床上,如来不及可顺势使其躺倒,防止意识突然丧失而跌伤,迅速移开周围硬物、锐器,减少发作时对身体的伤害。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使病人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及窒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锻炼身体,提

儿科病例分析

王×,男,5 个月,体重9.2kg,平素健康,近日出现多汗、夜啼、易惊。于2004 年4 月5 日来诊。体检:前囟平软,颅骨有乒乓球感,枕秃,克氏征(+)、巴氏征(+)。患儿生于2003 年11 月26 日,由于天气寒冷,患儿较少出门。一直母乳喂养,尚未添加任何辅食。问: 1、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请列出三个最主要的护理诊断。 3、简述其护理要点。 答(一)1、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 2、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户外活动过少、日光照射不足和维生素D 摄入不足有关。2)潜在并发症骨骼畸形。3)知识缺乏与患儿家长缺乏佝偻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有关。 3、1)增加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直接照射。2)指导添加富含维生素D 的婴儿食品。3)遵医嘱口服或注射维生素D。4)预防骨骼畸形。5)预防维生素D 中毒及感染。6)健康教育。 二、患儿,女,5 个月,面肌颤动,四肢抖动持续5 分钟来院急诊。患儿牛奶喂养,未加辅食,半天来流涕,好哭闹,无发热,不咳嗽,不吐,大小便正常。查体:体温37.4℃,双眼上翻,面肌颤动,面色发绀。四肢抖动,心(一),两肺痰鸣音,前囟平软,2X2cm2,布氏征(一),枕部有乒乓球感。 问题:1、该患儿的主要的医疗诊断? 2、急救的护理要点?

答1、诊断:维生素D2、急救护理要点:(1)用手按压人中、合谷等急救穴位 (2)控制惊厥:地西洋0.1~0.3mg/kg 肌肉或静脉注射。10%水合氯醛40~50mg/kg 保留灌肠,或(3)防止窒息:取侧卧位,立即松懈颈部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咽部分分泌物,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4)氧气吸入:惊厥时立即吸氧(5)防止外伤:专人守护,防止坠床,两齿之间放牙垫,剪短指甲,两掌心置球 三、患儿,张×,男,10 个月,平时发育营养正常,人工喂养。2 天来大便质稀,蛋花汤样,15-20 次/日,伴低热,偶有呕吐,1 天来尿量减少,6 小时以来无尿。查体:精神萎靡,口干,眼窝及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四肢凉。BP:60/40mmHg,血清钠132mmol/L。 问: (1)该患儿的医疗诊断是什么?(什么病?什么程度?什么性质的脱水?) (2)该患儿的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写出三个) (3)该患儿应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是什么 答(1)临床诊断:小儿腹泻、重度等渗脱水 (2)主要护理诊断:1)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有关。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小儿热性惊厥全解析

小儿热性惊厥全解析 什么是小儿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也是高热惊厥,是发生在给,幼儿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惊厥史者。小儿热惊厥在0----14 岁儿童中的患病率为 4.4%,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诊疾病。发作后约有1/3的患儿以后会出现复发性惊厥。单纯的惊厥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但却常常把父母被吓得鸿飞魄散。这短短几分钟的紧急处理,极为考验父母的反应与应对能力。 如何发现热性惊厥 患儿起病年龄为6个月----6岁,患病高峰为2----3岁。一般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孩子发热时出现以下情况,提示或患有热性惊厥。 1、口角或眼角抽动,一侧或两侧肢体痉挛或不停的抽动。 2、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或振颤,凝视或斜视。 3、面色苍白或青紫,面肌或四肢鸡肉强直。 热惊厥的发病特点 热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有多见于婴幼儿,单纯性热惊厥特点如下: 1、好发年龄为6个月----6岁。 2、惊厥时体温>38.5摄氏度。 3、持续时间<15分钟。 4、于发热后24小时内发生。 5、依次热病程(从发热至完全退热)当中,惊厥仅发生1次。

6、神经系统检查正常,2周之后脑电图正常。 7、一般有惊厥家族史。 热性惊厥的紧急处理 孩子发生热性惊厥,父母恨不得抱着孩子立刻飞到医院,但实际情况是,即使再快,也要10分钟左右才能到达医院,而通常赶到医院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反倒容易让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父母应该了解一下处理常识。 1、送医时机的选择 如果是发作,不知道孩子发作的轻重,可立即拨打120紧急电话,在等待急救车到来之前,先在家中做好必备护理;如果是复发,父母应适当参考以前的发作情况及医生的指导做处理,可以等孩子发作结束后再去医院。 一般情况下,小二热性惊厥持续3---5分钟就可以缓解,但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将其送往医院,或做特别处理。 5----10分钟过后

热性惊厥(儿科)

热性惊厥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热性惊厥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热性惊厥(FS)(ICD-10:R56、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尼尔森儿科学》(Richard E、Behrman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第七版)、《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初次发作在3个月至4-5岁之间。 2、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 3、排除颅内感染与其她导致惊厥得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 4、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 5、临床分型:简单FS与复杂FS。 (简单FS:惊厥持续时间在15分钟以内,惊厥发作类型为全面性,24小时惊厥发生得次数1次;复杂FS:惊厥持续时间在15分钟以上,惊厥发作类型为部分性,24小时惊厥发生得次数≥2次)。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尼尔森儿科学》(Richard E、Behrman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第七版)与《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急救治疗:退热,惊厥持续5分钟以上进行止惊药物治疗,一线药物为苯二氮卓类,静脉注射。 2、预防治疗:有高危因素者长期抗癫痫药物预防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R56、0热性惊厥疾病编码。 2、符合需要住院指征:惊厥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惊厥缓解后仍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状况欠佳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天(工作日)。 1、必需得检查项目:

儿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

儿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 【篇一:儿科学补液病例分析题】 院,4天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6-7次/日,第二天呕吐止,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日,黄色水样便,量多。来院前8小时未解尿。查体:t37℃(r) p150次/分 r46 1.急性重症肠炎伴中度等渗脱水(1分),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0.5分)鉴别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生理性腹泻;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0.5分) 2.轮状病毒(1分) 3.1)补充累积损失 2∶3∶1 含钠 液(2/3—1/2张含钠液) 50- 第1页/共2页 6. 患儿,男,6个月,因吐泻伴发热3天入院。3天前出现呕吐、 腹泻伴发热,体温为38℃,呕吐频繁,10次/日,下午起腹泻,大 便6-7次/日,黄色,蛋花汤样,无腥臭。尿量明显减少。体检: t38.5℃,p120次/min,bp90/60mmhg, 1)急性肾小球肾炎伴严重循环充血,急性肺水肿。依据:患儿,8岁;浮肿少尿4天;前驱皮肤感染史,尿常规rbc+++/hp;高血压;气急,呼吸心跳明显增快,双肺可及湿罗音。 2)抗o、esr,泌尿 系b超,胸片,心超,血气,24小时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肝炎 系列,补体c3 3)治疗休息:急性期须卧床休息2-3周。(0.5分) 饮食: 水肿高血压限制盐和水,氮质血症应限蛋白。(0.5分)感染:青霉素用10-14天,清除病灶。(1分)严重循环充血的治疗(1分): a利尿:用速尿利尿 b降压:必要时用硝普钠 c 必要时透析治疗 第2页/共2页 【篇二:儿科病例分析】 支气管炎 2 该患儿最主要的护理诊断? 发热 3 应采取的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热水擦浴 (2)加强口腔护理,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如有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热水。严重者给予静脉补液

热性惊厥的研究进展

医学信息2011年5月第24卷第5期Medical Information.May.2011.Vol.24.No.5临床医学 [2]Slinger P.Management of one-lung anesthesia[J].Anesth Analg2005,suppl:89-94. [3]Campos JH,Hallam EA,Van Natta T,et al Devices for Lung Isolation used by anesthesiologists with limited thoracic experience Comparison of 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 Univent?tonque control blocker amdt wire-guided endo-bronchial blocker[J].Anesthesiology,2006,104(2):261-266. [4]Bastien JL,OBrien JG,Frantz FW.Extraluminal use of the arndt pediatric endo-bronchial blocker in an infant acase report[J].Can J Anaaesth,2006,53(2):159-161. [5]Pandol SJ.Acute pancreatitis[J].Curr Opin Gastroenterol,2006,22(5):481-486. [6]Malangoni MA,Martin AS.Outcome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Am J Surg,2005,189(3):273-277. [7]Misthos P,Katsaragakis S,Milingos N,et al.Postresectional Pulmonary oxidative streee in lung cancer patients.The role of one-lung ventilation[J].cardiothorac Surg2005,27(3):379. [8]Pruszkow skio,Palibon N,Moutatis M,et al.Effects of propofol vs sevoflurane on arterial oxygenation during one-lung ventil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07,98(4):539-544. [9]Carmen,Unzueta M,Ignaciocasas J,Victoria Moral M.Pressure-controlled versus Volume_controlled ventilation During One-lung Ventil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 [J].International Anesthesia Research Society,2007,104,NO5. [10]Senturk M.New Concepts of the Management of one-lung Ventilation[J]. Curr Opin anesthesiol,2006,19(1):1-4. [11]Tsujino T,Komatsu Y,Isayama H,et al.Ulinastatin for pancreatitis after endo scopic retrogradecho langiopancreato pancreatography: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3(4):376-383.[12]Molor-Erdene P,Okajima K,Isobe H,et al.Inhibi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tissue factor expression in monocytes by urinary tryp sin inhibitor in vitro and in vivo[J].Thromb Haemost,2006,94(1):136-145. [13]Archer SL,Wu Xc,Thebaud B,et al.Preferential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Voltage-gated,O2-sensitive K+Channels in Resistance Pulmonary Arteries Ex-plain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in 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Ionic Di-versity in smooth Muscle cells[J].Circ Res,2004,95(3). [14]Albertin A,Casati A,Federica L et al.The effect-site concentration of remifen-tanil blunting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trachealintubation and skin incision during bispectral index-guided propofol anesthesia[J].Anesth Analg,2005,101: 125 [15]郑铁华,辛忠.新生儿单肺通气的麻醉管理[J].北京医学,2006,28:402-404. [16]黄美玉,潘飞鹏,欧阳葆怡.比较地氟醚与异丙酚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06-109. [17]Ito K,Mizutani A,Kira S,et al.Effect of Ulinastatin,a human 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on the oleic acid-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rats via the inhibition of activated leukocytes[J].Injury,2006,36(3):387-394. [18]Inoue K,Takano U,Shimada A,et al.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 protects a-gainst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J].Mol Phamacol, 2005,67(3):673-680. [19]Takeyama Y.Significance of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systemic complication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Gastroenterol,2005,40(1):1-10. [20].杜睿,马平康.单肺通气中低氧血症的防治[J].河南外科杂志,2007,13:62-63. 编辑/杜苏利 热性惊厥(FC)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6岁的儿童,其中5岁以内儿童FC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9%。FC发病呈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呈钟式分布,90%在6个月~3岁,中间年龄为17~23个月。这种年龄分布特点可能与脑发育、免疫状态或遗传因素紧密相关[1]。 1定义和分类 热性惊厥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发作性疾患[2],具有年龄依赖性和显著的遗传易感性,发热至少38℃时诱发癫痫发作,缺乏颅内感染或其他原因的证据,并且要排除此情况,有无热惊厥病史的儿童。发病年龄6个月~5岁,高峰年龄18~22个月,超出发病年龄范围出现的发作、热性惊厥前有非热性惊厥,则不能诊断为热性惊厥,因为预后和并发症不同。热性惊厥可分为简单性和复杂性热性惊厥。简单性热性惊厥(SFC)指发病限于6个月~5岁的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的儿童,发作短暂(<15min),并为全面性发作,在一次发热过程中的24h 内仅有一次发作。复杂性热性惊厥(CFC)指发作时间长(>15min)或者有反复发作,或者有局灶性特征的发作。所有热性惊厥中[3]大约三分之一属于复杂性热性惊厥,可能具有上述一种、两种或三种特征。2发作类型 体温快速增高时被认为是有力的促发因素,但体温水平更重要。21%的热性惊厥出现在开始的1h内,而57%的发生在1~24h内,22%在发热24h以上才发病[4]。全面强直阵挛是最常见的发作类型,占80%,强直发作占13%,失张力发作占3%,单侧或局灶性强直阵挛发作占4%,罕见的情况为伴随肌肉僵硬或者松软的凝视,或者不伴有肢体僵硬的节律性阵挛抽动等[5]。热性惊厥的发作类型不包括发热过程中阵挛或失神发作,在同一次发热过程中,16%的病例有反复发作。 3危险因素 若儿童有两种或更多下列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首次热性惊厥的危险为30%左右。①一级或二级亲属有热性惊厥病史;②超过预产期28天出生的过期产新生儿;③家长提供发育迟缓的情况;④照 热性惊厥的研究进展 赵环1,肖成华2,徐建洋3 (1.徐州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江苏徐州221002;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徐州221002;3.淮安市第三人 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淮安211700) 摘要:热性惊厥是儿童常见病,具有年龄依赖性和明显的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及机体内电解质等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此病的发生。此病不需长期服药,大多预后很好,但远期预后的判断是近年来关注的焦点,医学界对远期的预后尚有争议。由于对此病的特点缺乏了解,严重的影响了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热性惊厥;临床预后;生活质量 通讯作者:肖成华,硕士,主任医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癫痫和帕金森综合 症;E-mail:xiaoch99@https://www.360docs.net/doc/c514556649.html, 收稿日期:2011-03-15 2853

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小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一旦突然高烧上了 39 ℃,就容易出现双眼上翻、紧咬牙关、全身痉挛甚至丧失意识的 症状,这有个医学名词叫 “ 小儿高热惊厥 ” 。家长往往吓得魂飞魄散,恨不得瞬间飞到医院。 可行动再迅速,从家里到医院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分钟,有些等 120 来急救的,时间可能花得更多。在这么漫长 的等待里,如何给孩子适当的护理,从而稳定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呢? 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第一步:患儿侧卧或头偏向一侧。 立即使患儿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用枕头。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患 儿喂药 ( 防窒息 ) 。 第二步: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同时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患 儿口、鼻中的分泌物。

第三步:控制惊厥。 用手指捏、按压患儿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三分钟,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 要的刺激。 第四步:降温。 冷敷 ——— 在患儿前额、手心、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常更换;将热水袋中盛装冰水或冰袋,外用毛巾包裹后放 置患儿的额部、颈部、腹股沟处或使用退热贴。 温水擦浴 ——— 用温水毛巾反复轻轻擦拭大静脉走行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处,使之皮肤发红,以 利散热。 温水浴 ——— 水温 32~36 ℃,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患儿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 5~10 分钟为宜,要 多擦洗皮肤,帮助汗腺分泌。 药物降温

——— 口服退烧药,或将宝宝退热栓塞到肛门。 第五步:及时就医。 一般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 3-5 分钟即能缓解,因此当小孩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或抽搐时, 家长不要急着把孩子抱往医院,而是应该等孩子恢复意识后前往医院。经护理,即使患儿惊厥已经停止,也要到医院 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但患儿持续抽搐 5-10 分钟以上不能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预示病情较重,必须急 送医院。就医途中,将患儿暴露在外,伸直颈部保持气道通畅。切勿将患儿包裹太紧,以免患儿口鼻受堵,造成呼吸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 编码】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 3 个月至 6 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 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 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 3 个因素有关: 1. 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 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 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 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 6 个月至3 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 4 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 小时内; 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 1 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 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 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 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 5 次。 (2) 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 2 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 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 5 次。 (3) 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

小儿高热惊厥诊疗常规

小儿高热惊厥诊疗常规 【概述】 发热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属发生于小儿时期的特殊癫痫综合征之一。多在6个月至5岁发病。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 【临床表现】 1.非首次发作者既往有热惊厥病史。 2.近半数患儿家族其他成员有高热惊厥史或癫痈史。 3.简单型 (l)多见于6个月至6岁小儿,6岁以后少见。患儿平素体质较好。 (2)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大于39℃时。 (3)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最常见。 (4)惊厥呈全身性发作,次数少,绝大部分在一次发热过程中仅出现一次惊厥,时间短,持续数秒至10分钟。 (5)意识恢复快,多无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6)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正常。 (7)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生。 (8)简单型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多无影响。 4.复杂型有以下特点之一时称为复杂型高热惊厥。 (1)发病年龄在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 (2)低热也发生惊厥。 (3)发作持续时间长,超过10分钟。 (4)一次发热性疾病中反复惊厥多次。 (5)表现为局限性惊厥。 (6)热退一周后脑电图可有棘、尖波。 5.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高,可见核左移,胞浆中可有中毒颗粒。 6.C反应蛋白细菌感染时多增高;病毒感染时正常或稍高。 7.其他根据发热的可能病因选择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 1.惊厥发作时有发热。 2.意识恢复快,缺乏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3,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 【治疗】 1.控制惊厥发作 (1)首选地西浮:每次0.3-0.5mg/kg,最大剂量10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 (2)咪达哇仑:每次0.1-0.3mg/kg,缓慢静脉注射。 (3)苯巴比妥钠:常用于多次发作者或伴高热的惊厥持续状态。肌内注射吸收较慢,不宜用于急救,故应选择静脉制剂。负荷量10mg/比,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无效可于20一30分钟后再给10mg/kg。12小时后使用维持量,5mg/(kg?d),Q12h。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及时有效降温见“发热”诊疗常规。 4.抗感染治疗尽早明确导致高热惊厥的病因,酌情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处置】 1.所有高热惊厥患儿均应在急诊观察室留观治疗。 2,简单型高热惊厥患儿热退后若一般情况较好可带药回家。

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热性惊厥(FC)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6个月~5岁的儿童,其发病率约为2%~5%。多数患儿首次发作后不再发作,但约30%~40%有可能再次发作,其中50%会有1次以上多次复发。不同FC患儿复发的概率有很大差异,这取决于若干危险因素。 [Abstract] Febrile convulsion(FC)is a common neurological disease in children. It often occurs in children from 6 month to 5 years old,and the incidence rate is about 2%~5%. Most FC is not recurrent ,but there’s about 30%~40% could have it again,and 50% could have more than one time of recurrence. The rates of recurrence hav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children with FC,with is determined by a number of risk factors. [Key words] Febrile convulsion;Recurrence;Risk factors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通常见于6月龄到5岁的儿童,也可出现于6岁或7岁的儿童,首次发作很少出现于6月龄前或3岁后。诊断FC时需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1-2]。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FC是最常见的,发病率约为2%~5%。在小儿各类惊厥中,FC占30%,而在小儿惊厥持续状态中,FC占28%[3]。 多数患儿首次惊厥发作后不再复发,但约30%~40%有可能再次发作,其中50%会有1次以上多次复发。75%的再次发作发生在首次发作后1年内,90%在两年内。不同FC患儿复发的概率有很大差异,这取决于若干危险因素[4]。现将国内外临床研究报道的主要危险因素综述如下[5-7]。 1 第1次发作后预测复发的危险因素 1.1 与体温的关系,首发时体温较低者易复发 邹莉[8]通过观察256例FC患儿,分析了FC复发与体温的关系,发现在体温小于38.5 ℃时出现发作的72例患儿中,有53例复发(73.5%),而体温大于38.5 ℃时出现发作的170例患儿中,有81例复发(47.6%),证实FC患儿首次发作时体温较低者易复发。梅洪生等[9]通过观察112例FC患儿,Tosun等[5]观察了259例FC患儿,得出了类似结果。 开始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 ℃,FC的危险因素就升高1.7个系数;每6 h 测体温每升高1 ℃,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就升高2.9倍。其原因可能为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中枢神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兴奋占优势,易泛化,当体温升高时易出现惊厥发作,特别是对于低热时就发生FC的患儿,说明其中枢神经系统更不稳定,惊厥阈值更低,对发热更为敏感,易于发生惊厥[10]。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概述】 热性惊厥( Febrile Seizures, FS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 厥病因,儿童期患病率2%~5%,在小儿各类惊厥中占30%。热性惊厥的发作与颅外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 70%以上的热性惊厥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初期。目前热性惊厥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一般认为3个月~5岁的婴幼儿(常见发病年龄为6个月~3岁,高峰年龄为生后18个月,),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既往无热惊厥史者,可诊断为FS。 大多数FS的临床经过及预后良好,大约30%~40%的患儿可出现FS复发,严重的FS(如热性惊厥持续状态)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导致脑组织水肿、海马硬化萎缩及神经元变性坏死等,与日后情感行为异常、学习困难、智能发育落后及颞叶癫痫等存在一定的联系。 每例FS患儿复发情况变化很大,取决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如反复感染高热)的相互作用。大多研究认为FS复发的危险因素有:①有FS或癫痫家族史;②首次FS的年龄<18个月;③低热出现惊厥;④发热早期出现惊厥。发生FS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包括:①首次FS年龄小;②首次FS为部分性发作;③有癫痫家族史。如果首次FS持续时间长,FS复

发往往持续时问也长。部分FS患儿可能继发癫痫,尤其是具有以下危险因素者:①复杂性热性惊厥;②有癫痫家族史; ③惊厥发作前已经有运动智能发育落后。具有的危险因素越多,FS复发或继发癫痫的可能性越大。 【病史要点】 1、发热初期(常在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升时突然出现的急性惊厥发作。 2、初发年龄、惊厥前后体温、惊厥发作形式、持续时间、一次热程中的惊厥次数及惊厥发作后表现。 3、复发者应询问复发次数、每次复发时的惊厥类型及持续时间。 4、是否伴有头痛、呕吐、持续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脑病症状。 5、伴随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出疹性疾病、中耳炎等)及全身情况。 6、有无围生期脑损伤、有无颅内感染及外伤史,有无智力、运动发育的障碍。 7、有无热性惊厥、癫痫、智力低下及其他遗传代谢病家族史。 【体检要点】 1、一般体检中注意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注意有无循环衰竭。

儿科案例分析

九、神经系统疾病 1 化脓性脑膜炎 病例分析:男性,4个月,反复发热伴呕吐13天。患儿于13天前无 明显原因发热达39℃,伴轻咳,曾呕吐数次,吐出胃内容物,非喷 射性,无惊厥,曾验血WBC14x109/L,中性81%,住院按“上感”治 疗好转出院,但于2天前又发热达39℃以上,伴哭闹,易激惹,呕 吐2次,以“发热呕吐”待查收入院。病后患儿精神尚可,近2天来 精神萎靡,二便正常,吃奶稍差。既往体健,第1胎第1产,足月自 然分娩,生后母乳喂养。 查体:℃ 化验:血Hb112g/L, L,分叶77%,淋巴20%,单核3%,plt150x109/L; 大便常规(-);腰穿:滴速62滴/分,血性微混浊,常规:细胞总数 5760x106/L,白细胞数360x106/L,多形核86%,生化:糖L, 蛋白L, 氯化物110mmol/L。 评分要点:(总分20分)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化脓性脑膜炎(肺炎球菌性可能性大) 4分 (二)诊断依据 1.起病较急,先有咳嗽和呕吐等上感和消化道症状,主要有高热、易 激惹。 1分 2.查体:精神稍差,易激惹,前囟张力高,颈有抵抗,克氏征(+)

1分 3.脑脊液化验符合化脓性脑膜炎变化,腰穿颅压增高,血WBC数和中性比例增高 2分 二、鉴别诊断(5分) 1.病毒性脑膜炎2分 2.结核性脑膜炎1分 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分 脑膜炎1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脑脊液涂片,培养找病原体+药敏试验1分 2.血培养、PPD、血生化1分 线胸片1分 4.脑CT注意硬膜下积脓1分 四、治疗原则(3分)

1.抗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1分 2.糖皮质激素1分 3.对症治疗:降低颅内压,控制高热等1分 五、消化系统疾病 1 婴幼儿腹泻 病例分析:男性,1岁,发热、呕吐、腹泻3天。患儿3天前开始发热39℃,起病半天,即开始吐泻,每日约呕吐3-5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大便10余次/日,为黄色稀水便,蛋花汤样,无粘液及脓血,无特殊臭味,偶有轻咳。发病后食欲差,二天来尿少,10小时来无尿,曾用新霉素治疗好转。既往常有夜惊。个人史: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牛乳喂养。 查体:℃,P138次/分,R40次/分,Bp80/50mmHg,体重9kg,身长75cm。急症病容,面色发灰,精神萎靡,烦躁,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皮肤弹性差,右颈部可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1个,轻度方颅,前囟1x1cm,明显凹陷,肋串珠(+),心率13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肺(-),腹稍胀,肝肋下1cm,肠鸣音存在。眼窝明显凹陷,哭无泪。肢端凉,皮肤略发花,呼吸深,急促,口唇樱桃红,牙3枚,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化验:血Hb110g/L, x109/L,plt250 x109/L,大便常规偶见WBC。评分要点:(总分20分)

热性惊厥症状诊疗常规

热性惊厥症状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一)发热 癫痫经常是热性疾病的首发症状。 (二)癫痫 1.全身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是最常见的类型 (1)在急性发热高峰时发生。 (2)先哭泣一声,继而意识丧失。 (3)强直阶段 1)肌紧张。 2)可能和窒息及尿失禁有关。 3)惊厥有自限性.持续仅几分钟。 2.其它癫痫类型直凝视,无力,无先发强直的反射动作。【病因及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一)病因学 常见的儿童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玫瑰疹,消化道感染.志贺氏胃肠炎。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 1.3个月至5岁时的发热易导致惊厥 (1)无颅内感染征象及其他明确的原因。 (2)平均发病年龄为18~22月。 (3)以往有非热性惊厥发作的患儿应排除。

2.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原因。 3.常在正常儿童发生。 4.以下情况发生率增高 (1)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 (2)男性。 5.分型 (1)简单热性惊厥 1)短暂、自限制发作,<10~15分钟,自然缓解。 2)全身性发作,无局部中枢神经系统发作的表现。 (2)复杂性热性惊厥 1)发作时间超过15分钟。 2)局部表现可能较明显。 3)24小时内有超过1次的发作。 6.第一次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 (1)高体温。 (2)家族热性惊厥史。 (3)父母发现患儿发育迟缓。 (4)血钠水平低。 7.复发的危险 (1)出现在30%的患儿; (2)早期出现; (3)有家族热性惊厥史;

(4)使用苯巴比妥及丙戊酸钠可使发作频率降低,这些药物在急诊无需使用; (5)没有行为、智力测试的改变; (6)小于5%的患儿将发展成为一种癫痫性疾病。 【院前急救】 l.保护气道。 2.给氧。 3.如需要行呼吸支持治疗。 4.当癫痫正发作时防止患儿受伤。 5.超量使用苯唑安定时将发生呼吸抑制和窒息。 6.简单热性惊厥是自限性的,无需抗癫痫治疗。 【急诊检查】 (一)基本检查 1.最重要的是临床检查。 2.详细的病史及查体可帮助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病因。 (1)感染性疾病的症状; (2)使用药物治疗; (3)外伤; (4)发育水平; (5)热性惊厥及癫痫的家族史; (6)对惊厥详尽的描述; (7)假性脑膜炎的表现,紧张且突出的前额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