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核医学课程标准

影像核医学课程标准
影像核医学课程标准

《影像核医学》(核素诊断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影像核医学》(核素诊断学)是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必修临床医学课程。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与治疗疾病以及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近二十年来,核医学影像设备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引进国内以后,核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十年来,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设备应用于临床,使影像医学进入分子水平。本课程主要讲授核医学在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重点是使用核素显像剂在各系统、器官影像诊断中的原理、方法与临床意义。核医学影像可做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医学影像诊断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以培养医学影像专科医师、加强素质教育为目标,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施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建设。

(三)课程设计思路

突出专科特点,有针对性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实施方法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影像核医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技能,并对核医学的发展前景和最新进展有所了解。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了解核医学的工作流程,理解核医学影像诊断的原理,掌握主要临床适应证及典型异常图像特点,清楚影像核医学在临床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培养学员临床思维能力、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学员团体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分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能描述影像核医学特点,概括临床核医学的适用范围。

(2) 能清楚阐述核医学的显像原理,使用所学原理对图像作出正确判断。

(3) 能辨认各系统、器官的显像方式和种类,阐述主要系统显像的原理及方法。

(4) 能正确描述正常影像表现,对典型的异常影像做出正确判断,能够应用临床思维能力对典型病例进行鉴别诊断。

(5) 识别核医学各种仪器,基本操作方式和图像处理技术。

2. 过程与方法

(1) 课堂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典型影像病例资料的讲解化解重点、难点。

(2) 实践教学中,安排参观核医学科机房,了解科室布局,主要仪器及防护设备,现场观看SPECT图像采集及图像处理过程,学会常规检查步骤及患者摆位。

(3) 通过分组对部分病例学习、讨论,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加强学员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帮助学员正确认识医用放射性核素检查的正当性;克服对射线的恐惧心理,了解放射性核素检查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2. 通过见习建立正确的射线防护意识。

3. 通过分组病例讨论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在病例讨论中发挥团队优势,提出有创造性的意见。

三、内容标准

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了解:

1. 核医学发展历史与现状。

2. 核医学定义,基本特点,涉及学科领域。

熟悉:

1. 核医学的定义、内容。

2. 核医学影像基本特点。

掌握:

1. 掌握:影像核医学基本概念与特点。

2. 显像类型与特点:静态与动态显像、局部与全身显像、平面与断层显像、静息与负荷显像、阳性与阴性显像、早期与延迟显像。

应用:

1.能判读核医学影像显像的类型;

2.能翻阅资料了解核医学最新进展

[重点难点]

重点:显像类型与特点。

难点:核医学影像特点。

[学时分配] 1学时

[实施方法]

在介绍核医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讲解核医学影像特点以及显像类型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可以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PowerPoint展示核医学发展中做出过重要贡献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照片;用卡通画形象简单比喻核医学功能影像与其他影像技术结构影像的异同。结合典型图片讲解核素显像类型及特点。使授课生动、直观、易于理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策略]

能够陈述核医学显像原理和影像特点,列举显像类型及其特点,结合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核医学进展。

第二章核医学物理基础

[教学目标]

了解:

1.同位素、同质异能素、同质异位素、放射性核素定义。

2.放射性活度及剂量单位。

理解:

1.核衰变的类型、规律、衰变常数和半衰期(物理、生物和有效)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带电粒子、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

掌握:

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稳定与放射性核素的定义。

应用:

能解释核素与同位素概念的不同。

[重点难点]

重点: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稳定与放射性核素的定义。

难点:核衰变及其规律,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在核医学中的意义。

[学时分配] 1学时

[实施方法]

重点讲授核素、放射性核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同质异位素等基本概念,特别是各种核素衰变方式及其特点在核医学中的应用。各种衰变模式采用示意图讲解,一目了然,便于理解。

[学习策略]

必须在充分理解基础上掌握重点内容。注意核素、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等名词概念的区别。

第三章核医学仪器

[教学目标]

了解:

1.核医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原理、种类和主要用途。

2.SPECT、PET及图像融合技术的特点及用途。

理解:

3.SPECT、PET与CT图像技术的异同。

掌握:

核素显像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应用:

能口述ECT成像原理与CT成像原理的主要区别。

[重点难点]

重点:核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难点:核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标准。

[学时分配] 1学时

[实施方法]

主要讲授核素显像成像基本原理。从图像采集、光电转换、信号放大到计算机处理、图像重建等各个步骤均使用模型图来讲解,使核素显像原理每一步骤直观显示,使学员产生兴趣,并容易理解和记忆。

[学习策略]

必须在充分理解基础上掌握重点内容。注意图像成像过程中每一步骤仪器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放射性药物

[教学目标]

了解:

1.放射性药物定义,放射性药物的主要特点。

2.放射性药物的主要来源。

3.放射性药物的制备及质量要求。

4. 常用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理解:

1.放射性药物的定义、特点、基本要求和质量控制,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2.比较诊断用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掌握:

放射性药物诊断与治疗的原理。

应用:

放射性核素显像剂在脏器及病变中聚集的机理。

[重点难点]

重点:放射性药物定义;放射性药物的主要特点

难点:放射性药物的制备及质量要求。

[学时分配]1学时

[实施方法]

按照放射性药物定义、分类、作用原理、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的次序组织授课内容;并将单光子显像药物和正电子显像药物分两部分讲授。药物作用原理使用原理图,以及结合制备药物仪器照片等,使能够深入理解放射性药物的特点以及在核医学疾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策略]

放射性药物是一类特殊的制剂。理解放射性药物特点,

第五章辐射生物效应与辐射防护

[教学目标]

了解:

1.射线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随机效应和非随机效应等概念。

2.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开放型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的技术措施。

3.执行个人剂量限制和采取辐射防护措施的理论基础。

理解:

1.放射卫生防护的三大原则和内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2.放射卫生防护的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

3.电离辐射对机体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分类。

掌握:

1.放射卫生防护的三大原则。

2.内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应用:

1.能口述图像采集时穿铅衣、带防护眼镜的必要性。

2.能解释佩戴个人剂量仪的原因和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辐射防护的目的、基本原则和防护方法。

难点:辐射效应线型阈值、线型非阈值和指数模式的原理及特点。

[学时分配]1学时

[实施方法]

首先讲放射生物学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接着讲授辐射防护原则和措施;使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际工作中采取防护措施的必要性。辐射生物效益线型阈值、线型非阈值和指数模式用图形讲解,直观显示三种模式的差异。采用卡通画形象展示辐射防护措施之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的方法。

[学习策略]

从放射生物学基本知识中的辐射生物效益到辐射防护措施是个连续的学习过程。理解相关的放射生物学概念、辐射生物效益类型及特点。掌握辐射防护三原则。可以口述外照射和内照射辐射防护具体措施。

第六章体外分析技术

[教学目标]

了解:

1.体外放射分析的定义、基本原理、类型和特点,其中包括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放射分析、受体放射分析。

2.体外放射分析质量控制的目的及常用质控指标,其中包括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放射分析。

3.非放射标记免疫分析和体外放射分析的手段及基本技术方法。

理解:

1.体外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2.比较放射免疫与免疫放射分析技术的区别及特点。

3.临床常用指标的检测意义。

4.超微量检测技术的方法与特点。

掌握:

放射免疫与免疫放射分析技术的差别。

应用:

能口述超微量检测技术的优势。

[学时分配]1学时

[实施方法]

简要介绍体外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的临床意义和原理,详细介绍放免分析的基本条件、基本要素和影响因素。详细讲解放射免疫分析与免疫放射分析的异同。

[学习策略]

记住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放射分析等定义,能简要陈述体外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内 容和要求 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申请人在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应从事本专业(放射医学、核医学、超声医学三者之一)临床工作三年以上,完成本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新进展。 一、影像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影像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2)影像医学诊断仪器的基本构成、部件名称、功能及成像原理。 (3)人体各系统影像学应用解剖,各种影像学象征与病理的关系。 (4)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及CT诊断,鉴别诊断。 2、熟悉 (1)介入放射的原理,以及对常见、多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理。 (2)造影剂副反应的处理和抢救治疗。 (3)相关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1、了解 (1)放射防护知识、规则和要求。

(2)影像学新进展。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X线造影与检查技术。 (2)检查技术。 (3)消化道检查技术。 (4)人体各系统急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诊断及鉴别诊断。 (5)造影剂副反应的处理与抢救技术。 2、熟悉X线投照技术。 二、核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放射性核物理知识及各项成像原理。 (2)核医学各项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的原理,以及出现反应时的处理抢救方法。 (3)心、脑、肺、肝胆、肠胃、骨骼系等脏器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影像特征。 (4)各项核医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放射性核素治疗甲亢、甲癌、骨肿瘤的原理。 2、熟悉相关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3、了解放射防护基本常识和防护规则与要求。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放射性药物的标记、分装、测量、注射方法与技术。 (2)体外分析技术及质控。 (3)核医学仪器的操作,包括摆位、采集、图像处理和核素治疗的技术。 (4)核医学仪器的基本校正。 (5)独立正确分析各项核医学检查结果,书写报告。 2、熟悉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和规定。 三、超声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超声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2)超声影像医学成像原理以及相关物理基础知识。 (3)超声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优选及综合使用。 (4)人体解剖,尤其要求对局部解剖、断面解剖有深入了解。对全身正常声像图、常见病理超声征象的成像理论有正确认识。 (5)全身常见疾病的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6)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 (1)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作风严谨,为人正派,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学科研和教学,热爱专业,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分子影像诊断与研究 2、脑肿瘤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3、脑血管MRA与CTA的研究 4、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上的研究 5、脑、心脏、肾灌注成像研究 6、血管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 7、三维成像研究 8、血管病和介入超声研究 9、电子束CT在心血管病的应用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医学(医学影像专业)学士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 五. 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公共英语(4学分) B类: 分子生物学(4学分) 生化分析(4学分) 神经解剖学(4学分)

C类: 医学影像学(4学分) 影像解剖学(2学分) 影像技术与基础(2学分) D类: 医学统计学(4学分) 医用微机(2学分) 医学文献检索(2学分) 医学免疫学(3学分) 细胞免疫学(2学分) 肿瘤学(2学分) 医学电子学(2学分)肿瘤生物学(2学分)六,培养方式 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学位课程,由医学院统一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医学影像诊断与技术的培养与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第三阶段:进行专业定向培养,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的实验技能,科研设计,影像设备使用,专业知识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 业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七. 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 识的掌握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评定成绩。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复习试题(含答案)

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试题及答案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B-射线 D.X 射线 E.正电子 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俄歇电子 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 E.本显像为无创性检查 4.下面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 γ闪烁探测器由锗酸铋(BGO)晶体、光电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组成 B. γ照相机不可进行动态和全身显像 C.SPECT是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必配的设备 D.PET仪器性能不如SPECT E.液体闪烁计数器主要测量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

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描述 A.Roentgen发现X射线 B.Becqueral发现铀盐的放射性 C.Curie夫妇成功提取放射性钋和镭 D.Joliot和Curie首次成功获得人工放射性核素 E.Yalow和Berson开创了化学发光体外分析技术 6.有关PET的描述下面哪一项不正确 A.PET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的英文缩写 B.它是核医学显像最先进的仪器设备 C.临床上主要用于肿瘤显像 D.显像原理是核素发射的正电子与体内负电子作用后产生湮灭辐射发出一对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511 keV γ光子经符合探测技术而被多排探测器探测到,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和图像重建后获得不同断面的断层影像 E.常用放射性核素99Tc m及其标记化合物作为正电子药物 7.在SPECT脏器显像中,最理想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 A.131 I B.67 Ga C.99 Tc m D.125 I E.123 I 8.有关高能准直成像不正确的是 A.探测正电子湮灭辐射时产生的两个511 keV γ光子中的一个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核试题库_川大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复习提纲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 凡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状态均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核素。按其能量状态,分为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指能自发的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改变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即能进行放射性核衰变的核素。 2、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化学元素的多种原子,在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其化学行为几乎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不同。 3、天然放射性本底 天然放射性本底是指在辐射测量中,被测源之外的其它天然辐射源,包括宇宙射线和来自天然放射性核素如钾-40、碳-14、镭-226、钍-232及衰变产物等所产生的总辐射水平。 4、甲状腺冷结节 甲状腺结节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放射性减低或缺损,表明结节组织分化不良,无功能或功能低下,常见于甲状腺囊肿、钙化、纤维化、出血、甲状腺癌等,此类结节恶变率较高。 5、甲状腺热结节 甲状腺结节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放射性增高,表明结节组织功能亢进,常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6、利尿肾图 应用利尿剂通过利尿作用得到的肾图称利尿肾图。有助于鉴别机械性尿路梗阻和非梗阻性尿路扩张,非梗阻性尿路扩张患者利尿肾图表现为C段曲线迅速下降,机械性梗阻患者利尿肾图与与常规肾图无显著变化。 7、三时相骨显像 显像仪置低能通用型准直器,成人静脉“弹丸式”注射99TC-MDP15-25mci,即刻开始显像采集,首先以1帧/1-3秒速度采集60s,获得动脉灌注像即“血流相”

然后以1帧/分或300-500k/帧采集1-5帧,获得血池相,2-6小时后采集静态显像,为“延迟相”,通常称为三时相骨显像。 8、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9、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脑梗死时,梗死区同侧或对侧的局部脑组织呈现低血流灌注,而此类低血流灌注并非是由于脑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而是一种血管神经反应。最常见到的是“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CD),即:运动皮质的脑卒中将干扰皮质脑桥小脑束的传导,引起病变对侧小脑半球的血流与放射性代谢的减低。 10、肺灌注显像 经肺静脉注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的放射性颗粒后,这些颗粒与肺动脉血混合均匀并随机地一过性嵌顿在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内,其在肺内的分布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通过体外测定肺内放射性分布并进行肺显像即可反映局部肺血流灌注情况,故称肺灌注显像。 11、骨显像的“过度曝光征” 即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异常浓聚,组织本地很低,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脏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等患者,产生的机制可能为疾病引起的全身骨骼广泛性反应性成骨,引入体内的显像剂多为代谢旺盛的骨骼摄取,很少经泌尿系统排泄。 12、放射化学纯度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放射性活度占该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放化纯度(%)=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样品总的放射性活度x100% 13、肝血池显像中的过度填充 肝血池显像平衡相病变部位放射性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有时可近于心血池,这种现象称“过度填充”,常见于肝血管瘤,可显示放射性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血管瘤体影像。 14、放射免疫分析中的非特异结合率

影像医学和核医学科细责

专科医师/住院医师培养标准 医学影像科细则 (讨论稿) 医学影像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2.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3.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鉴于该学科专科医师日后从事的医疗工作侧重点不同,因此,培训计划的特点既包括有共性部分,也包括个性的部分。 专科培养阶段(第1~3年) 一、培养目标 着重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训练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影像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通过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能独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水平,并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科研工作。 二、培养方法 第一年、在学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专业组内培训6个月、各专业组之间培训6个月。其轮转时间依所从事专业不同而异。 第二年、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内科4个月、外科4个月、非指定科室培训4个月(即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进行安排,其中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此外,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度延长在内、外科的培训时间)。 第三年、本专业组内进行专科培训。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第一年的第1~6月:本专业组内培训 1、轮转目的: 系统掌握和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这些专业组的日常工作程序、内容及涉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I.考试范围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知识及各系统大体解剖、正常影像解剖和变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X 线、DSA、CT、MRI、B 超、核医学)的特点、基本成像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图像质量控制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比剂的使用、毒副作用的表现及抢救原则。了解各种介入治疗方法的治疗原则、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各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学改变、临床特点、实验室相关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治疗原则及相关临床学科知识,掌握并能综合应用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各系统少见疾病或疑难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II.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影像医学中最主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要求】主要测试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对医学影像学领域中最主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综合判断和评 论的正确程度3.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180 分钟(试卷满分为100 分)。三、题型分数比例 选择题A1 型选择题85 题约42.5% A2 型选择题40 题约20% B 型选择题50 题约25% X 型选择题25 题约12.5% IV.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放射医学 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1. X 线成像(掌握)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识记) 3.计算 机断层成像(CT)(掌握) 4.磁共振成像(MRI)(掌握) 二、呼吸系统 1.检查方法(掌握)? 2.正常影像解剖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掌握) 3.肺部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 4.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等)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 5.气管和支气管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6.支气管及肺先天性病变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7.胸部外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8.肺间质性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影像核医学试题及答案

影像核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 6.阳性显像 2.临床核医学 7.单光子显像 3.放射性药物 8.分子影像学 4.放射化学纯度 9.放射性核素治疗 5.平面显像 10.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三、填空 1.核医学在内容上分为和两部分。 2.诊断核医学包括以和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和以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 3.放射性药物包括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药物。 4.99Yc m核性能优良,为发射体,能量为,物理半衰期为。 5.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和 获得。

6.核医学显像仪器主要包括、、和。 7.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主要机制有:、、、、和等。 8.根据显像的部位、影像的采集及显示时间、方式、核射线的种类,放射性核素显像可分为:、、、、、、和。 9.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 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法方法。 10.放射性核素治疗常用的方法有:、 , 、等。 11.医学中常用的核素发生器有:和等。 12.分子影像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人体的、、 及变化,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无创、实时的,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正电子

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俄歇电子 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 E.本显像为无创性检查 4.下面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 γ闪烁探测器由锗酸铋(BGO)晶体、光电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组成 B. γ照相机不可进行动态和全身显像 C.SPECT是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必配的设备 D.PET仪器性能不如SPECT E.液体闪烁计数器主要测量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 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描述 A.Roentgen发现X射线 B.Becqueral发现铀盐的放射性 C.Curie夫妇成功提取放射性钋和镭 D.Joliot和Curie 首次成功获得人工放射性核素 E.Yalow和Berson开创了化学发光体外分析技术

2015年天津医科大学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位)考研参考书专业课考研真题考录比复试线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51771328.html, 1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地区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 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 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天津分校赵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 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赵老师。 2015年天津医科大学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位)考研参 考书专业课考研真题考录比复试线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拟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信息 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专业学位) 01影像医学18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④无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2核医学4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771328.html, 2 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 医综合④无复试笔试科目: 生物化学 考研政治每年平均分在4,50分,不是很高,政治取得高分除了靠记忆力还要有一定的技巧,今天我就考研政治中的一些答题技巧,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选择题分值为50分。其中单选题16道,满分16分;多选题17道,满分34分。选择题由于考查范围广,涉及的知识点零散,这种题型很需要考生对教材和大纲有系统而熟练的掌握。选择题中,多选题的难度较大,它是拉开政治分数的一个题型之一。 单项选择题 政治单选是属于必得的高分题型。而应 对单选这种题型,考生在记忆相关概念时一 定要明晰,不能模棱两可,尤其是容易混淆 的概念,一定要注意区分。而最能帮助考生 区分的方法是适度的习题训练,通过练习来 加强记忆和理解。在得分方面,单选题总分 值在16分,考生最好拿12分以上的分数。 解答单项选择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掌 握技巧的前提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是读懂题,审好题,准确把握题 干的规定性。即题干所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 题,在什么范围、方面、角度和条件下回答 这一问题; 第二步是鉴别和判断选择题肢项。题肢选项分两类,一类是不符合题意的应排除掉。 这又分三种: ①第一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错误和含有错误成份,试题要求又是正确的; ②第二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第三种题肢选项中概 念和判断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的外延要求;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xzhmu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Medical Imaging and Nuclear Medicine (专业代码100207) Ⅰ.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高层次专门人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学术学位培养目标如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尚医德医风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了解和掌握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在导师指导下能进行科研设计,确立科研路线及分析方法、总结科研结果,并训练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3.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国内外进展,在临床工作上,能掌握基本操作及常见病的诊断。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5.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年限为三年。 第一学期集中学习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等,参加研究生学术例会。 第二至四学期开始临床培训,为期12个月。第一学期结束前开始作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及评议。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评议。 第五至六学期进行科学研究和答辩12个月。第二学期中期举行预答辩,6月初举行答辩。 研究生第二、三年级均不享受寒暑假,两年中休假日为40天,即每年20天,由研究生申请,导师安排。具体培养进程参照研究生学院颁发的《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进程表》。 三、研究方向 1.影像诊断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放射诊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3.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4.超声诊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5.临床核医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包括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以下各类课程)。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

影像核医学参考试题

影像核医学参考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放射性药物进行体内诊断和治疗的共同特点是: A. T 较短 1/2 B.高选择性浓集在靶器官或组织 C. 能量较低 D.γ射线 E. 能量较高 2.不适合用于体内核素诊断的放射性药物是: A. T 较短 1/2 B. 只发射γ射线 C. 能量较低 D. 高选择性浓集在靶器官或组织 E.发射β射线 3.既能进行心肌显像又能进行肿瘤和炎症显像的放射性核素是: A. 201Tl(铊); B. 99Tc m (锝) ; (碘); D. 67Ga(镓); (碘) 4.能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是: A. 111In(铟); B. 125I(碘); C. 131I(碘) D. 3H(氢); E. 18F(氟);

5.治疗多发骨转移癌的放射性核素是: A.125I(碘); B.(钐); C. C. 18F(氟); D. D. 3H(氢); E. E. 123I(碘) 6.一般认为,核素骨显像较X线检查提前多久发现肿瘤骨转移(C) A. 0.5~1个月; B .2个月; C. 3~6个月; D. 7~9个月; E. 12个月 7.超级影像表现不正确的是: A. 全身骨骼显影普遍增强 B.肾脏显影清晰 C. 恶性肿瘤广泛弥漫骨转移 D. 可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E.组织学本底低 8.对暂时性脑缺血(TIA)的早期诊断,那种检查项目更灵敏: A. 脑CT检查 B. 脑MRI检查 C. 核素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 D. 脑多普勒B超检查 E.脑X线显像

9.癫痫患者发作期的脑血流灌注显像显示的放射性分布影像特点是: A. 普遍增强 B. 普遍减少 C. 局灶性增强 D. 局灶性减少 E.增强和减低并存 10.恶性脑肿瘤的脑代谢显像影像主要表现为: A. 普遍放射性增强 B. 普遍放射性减低 C. 局灶性放射性增强 D. 局灶性放射性减低 E. 增强和减低并存 11.哪项不是常用脑血流灌注显像剂99TC m-ECD和99TC m -HMPAO的特点(D) A. 电中性; B. 脂溶性; C. 小分子量; D. 不能通过完整的血脑屏障 E. 进入脑细胞的量与rCBF有关 12.若在肺灌注显像中出现形态较规则的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区,而在肺通气显像上 无异常表现(即两种中肺显像“不匹配”),多提示: A. 肺实质性病变 B. 肺动脉栓塞; C. 肺静脉血栓 D. 原发性肺癌 E. 肺转移癌

2015考研南开大学医学院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试科目及研究方向考研真题解析

1/15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771328.html, 1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地区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 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 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天津分校王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 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王老师。 2015考研南开大学医学院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试科目及研究方向考研真题解析 105107影像医学 与核医学(专业学 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④--无专业硕士。不允许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强军计划和国防生报考。本专业只招收本科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医学院专业硕士(含各个专业学位)共招生 15名,不含在医学院计划录取的33人中。_01神经影像诊断 与磁共振应用 _02腹盆部疾病的 影像诊断

2/15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51771328.html, 2 人其实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否认,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好习惯和坏习惯,正是这些好习惯,帮助我们开发出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站在考研的角度上,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共通之处的。在此王老师谈谈考研路上特别需要的那些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复习计划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在复习计划里一定要明确一点: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并且要尽量将这样的计划做细一些,最好细致到一周内(甚至一天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这样详细的计划会让你的复习更有目标感,落实起来有据可依也会更好。此外,在制定复习计划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科目,为薄弱科目的复习多安排些时间。总之,考研复习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制定完复习计划之后,一定要严格执行,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复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复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复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复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复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的复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姓名:程木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核医学科主任 专业领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研究方向:分子核医学影像与AI分析,着重专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分子核医学影像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图像人工智能分析;核素分子靶向治疗,着重专注于难治性甲状腺癌核素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学术任职:中国核医学医师分会科普与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德医学协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医学影像管理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多个国外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学术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科研基金等支持的多个科研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杂志收录论文20多篇,参编6本专著或教材。获广东省医疗科技成果奖1项目,实用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 博士后招收条件:研究方向:1.分子核医学影像研究;2.核素分子靶向治疗研究。 E-MAIL:chmarka@https://www.360docs.net/doc/c51771328.html,

姓名:张勇,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研究生科科长 专业领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研究方向:核医学分子影像、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防护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学术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项目等科研课题近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终审专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澳门特区科学技术奖项的通讯评审专家。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方案总则,结合本学科特点,特别提出以下要求: (一)硕士专业学位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诊断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掌握本学科各种检查技术,并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二)博士专业学位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诊断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二、第一阶段:时间二年 (一)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同培养方案总则。 2.专业课:3学分,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专业课考试。(1)自学参考书及相关文献: ①《放射诊断学》荣独山 ②《放射学综合教科书》NICER ③《全身CT诊断学》李果珍 ④《现代超声诊断手册》张武 ⑤《腹部超声诊断学图谱》董宝玮 ⑥《临床核医学》潘中允 ⑦《核医学诊断操作规程》卫生部医政司主编 ⑧《中华核医学杂志》期刊 ⑨《中华放射学杂志》、Radiology期刊 (2)专题讲座:参加本学科组织的专题讲座,题目见附1。 3.专业基础课:至少2门,必须修满3-5学分。重点要求病理、解剖及实验核医学方面的研究生课程。 (二)临床能力训练 1.通过本阶段的培训,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与思维能力,能独立诊断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并对下级医师能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1)X线诊断学12个月的要求: ①初步掌握X线投照技术和暗房工作(2-4周); ②掌握本科常用X线机的操作方法和机器维护保养知识; ③熟悉并掌握放射防护规则和要求; ④基本掌握人体各系统正常X线解剖学; ⑤基本掌握胸部、骨关节系统常见病及急腹症的有关X线诊断,并书写规范的X线报告; ⑥基本掌握消化道检查方法; ⑦于6个月后可参加急值班工作(但需有上级医师值二线班)。 (2)X线诊断学9个月的要求: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首都医科大学说课材料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分为放射学(包括X线、CT、磁共振和介入放射学)、超声医学及核医学三部分。本学科研究内容包括:1.器官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其解剖基础,2.各个系统疾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3.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功能成影和分子影像学,4.介入放射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应用。5.医学影像的图像处理,6.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2、超声诊断学; 3、核医学; 4、介入放射学; 5、医学影像新技术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5.0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 2.0学分外语(英语)72学时 3.0学分 2、必选课至少2门至少2.0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神经解剖学54学时 2.5学分 头颈解剖学29学时 1.5学分

胸腹解剖学29学时 1.5学分 脊柱、四肢解剖学29学时 1.5学分 骨盆会阴解剖学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病理学28学时 1.5学分 临床医学影像学36学时 2.0学分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54学时 2.5学分 医学影像设备学36学时 2.0学分 磁共振成象原理36学时 2.0学分 SPSS for Windows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54学时 2.5学分 3、选修课不做要求 六、临床工作要求 医学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结合课题进行本专业的临床工作,时间半年。根据博士导师具体情况,分别将神经影像学、头颈部影像学、心血管影像学、呼吸影像学、腹部影像学、骨与关节影像学、儿科疾病影像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及核医学列为本专业的重点三级学科。 目的: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熟悉少见病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具体要求:结合课题研究,通过临床相关科室的实践工作,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能够正确书写X 线、CT、MRI、超声及核医学的诊断报告,熟练完成各系统的影像检查操作等。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

协和考研复试班-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协和考研复试班-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硕考研复试 经验分享 中国医学科学院(下称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下称校)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重点医学院校。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对院校的发展十分关心支持。江泽民主席1997年亲笔为院校题写了“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院校训;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对院校发展寄予了深切关注和殷切期望,温家宝总理指出:“协和具有办学的有利条件和优良的教学传统,应该办好,也一定能够办好,办出协和的特色,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北京医院始建于1905年,最初的名称叫德国医院,二战胜利后改称市立北平医院。1949年4月,中央军委卫生部带领延安中央医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医务人员接管了当时的“市立北平医院”,并随着北京地名的变更改名为“北京医院”。岁月冲刷了过去的印记,却留存下北京医院的风格——含蓄内敛、朴实无华。“北京医院”这四字行草,是1950年毛泽东主席提笔书写的,如今成为了这里的重要标志。北京医院继承了延安中央医院的重任和优秀传统,继续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继续肩负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保健事业的重任。1964年对于北京医院来说,注定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北京医院对外开放,为广大普通百姓服务成为了北京医院新时代下肩负的又一个重要职责。如今,北京医院遵循“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的院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面向全社会开放,医、教、研、防全方位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不仅是直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三级甲等医院,而且也是中央重要的干部保健基地。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能力相关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北京医院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04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硕研究方向,2019年计划招生1人,考试科目为:

北京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07)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经验 招生简章 大纲

爱考机构 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https://www.360docs.net/doc/c51771328.html,

临床肿瘤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招生目录 系所名称临床肿瘤学院 招生总数31 系所说明本院招生计划中60%为推荐免试。导师信息见本院教学工作信息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c51771328.html,)。第三位代码是“5”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他为科学学位研究生。 招生专业及人数 040203应用心理学 1 071009细胞生物学 1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 1002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 100208临床检验诊断学 1 100214肿瘤学13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 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 105113肿瘤学10 临床肿瘤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试科目 系所名称临床肿瘤学院 招生总数31 系所说明本院招生计划中60%为推荐免试。导师信息见本院教学工作信息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c51771328.html,)。第三位代码是“5”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他为科学学位研究生。 招生专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07) 人数:1 研究方向01. PET分子影像探针的研究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6西医综合 临床肿瘤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简介 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始建于1976年,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集医、教、研于一体,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肿瘤防治研究

中心。 院所是北京抗癌协会、北京癌症康复会、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影像专业委员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和依托单位。医院还设有北京市胃癌防治中心、北京市乳腺癌防治中心、北京市影像介入治疗中心、超声诊断等北京市重点学科。在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我国若干种常见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胃癌高发现场的预防干预等领域均有创新性和领先的工作,在国内外颇具影响。 全院现有在编职工9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7%,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62人,博士生导师32人,突贡专家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24名;国家杰出青年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5名;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5名;北京市科技新星人选16名。入选北京市医学领军人才1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中90%以上为留学(研修)归国人员。 医院于1997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现有病床700张,26个临床科室,26个病区,13个医技科室。年住院人数2.3万余人次,年门诊量28万余人次。患者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区。我院致力于乳腺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骨肿瘤以及恶性黑色素瘤、胃肠肿瘤微创外科、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等各种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倡导多学科协作,整合各科室医疗资源,成立了乳腺癌、淋巴瘤、肝癌和胃癌等单病种协作组,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我院(所)于2007年底被教育部批准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设有6个研究室,1个中心实验室,1个临床实验室。北京市高科技实验室—北京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亦设在所内。建所以来,围绕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癌、乳腺癌癌变机理的研究、肿瘤预防与控制研究、肿瘤易感性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及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等主要科研方向,开展了大量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及北京市和其它部委的重点科研项目,已获市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04项,发表论文2600多篇。其中在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常见主要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胃癌高发现场的预防干预等领域均有创新性,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我院为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会员单位,2000年至2007年已完成临床试验研究项目76项,其中国内药物临床试验52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10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14项;正在进行国内药物临床试验35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11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4项。 我院是国家肿瘤学重点学科、全国肿瘤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所在单位。医学教育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和进修生教育。每年定期举办全国临床肿瘤医师进修班和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全国性学习班。 院所作为全国著名肿瘤中心之一,在国内外具有日益广泛的影响,与许多国际知名肿瘤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不断有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参观、考察、讲学进行科研协作与学术交流。院所也不断有科研与医技专业人员出国访问、进修、短期工作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肿瘤医院愿以优秀的肿瘤学专业人才、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科学的医院管理、舒适的就医环境和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医院的宗旨是:全方位体现人文精神,为肿瘤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让每一位肿瘤患者在就医中获益。让北京肿瘤医院成为“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患者满意、员工高兴、政府放心”的人民满意医院。

影像核医学重点

放射化学纯度:指放射性药品中所要求的化学形式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交叉性小脑矢联络:一侧大脑皮质有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同时对侧小脑放射性分布亦明显减低,多见于慢性脑血管病。 三时相骨显像:指骨显像时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 检测心肌存活的方法以及判断方法。 1、201TI24h延迟显像判断标准主要是再分布显像或再灌注显像出现可逆性灌注缺损,或者灌注缺损节段的201TI计数≥50%。 2、99mTC-MIBI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正常心肌放射性计数>65%的节段,缺血状态的存活心肌放射性计数在35%-65%的节段,<35%的节段心肌存活可能性较小。 3、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能摄取葡萄糖和18F-FDG的为存活心肌。 在肾盂积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超声x线和核医学检测方法是如何发挥互补作用的? 肾盂积水的诊断和鉴别需要超声、x线和核医学检测方法的综合运用,体现了不同检测手段的互补作用。肾盂积水常常在b超或ivp检查时发现,但常难以鉴别梗阻性或非梗阻性肾盂积水,而核医学的利尿肾图或利尿肾动态显像则是一种最好的无创的鉴别诊断方法。 肺栓塞病人为什么常常需要了解下肢静脉是否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显影应选用哪种显像挤,为什么? 因为肺栓塞的病人80%来自于下肢静脉系统,因此了解下肢静脉有助于肺栓塞症病人的诊断和病因的判断,同时可指导病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应选用99mTc-MAA显像剂,因为其经一次注药可同时完成血流灌注显像。 怎样应用核医学显像方法鉴别诊断急性胆囊炎。 在急腹症的情况下,肝胆动态显像表现为胆囊持续不显影,肝实质、胆管和肠道显影正常。如果肝胆动态显像40-60分钟胆囊不显影,则进一步做吗啡介入试验,在20-30分钟后胆囊仍持续不显影,则可诊断为急性胆囊炎。 放射免疫分析基本原理。 标记抗原(*Ag)和非标记抗原(Ag)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Ab)进行竞争性结合,通过测定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Ag-Ab)的或游离标记的抗原、放射性标记抗原的量,根据标准曲线即可推算出被测物的含量。 简述急性骨髓炎和软组织蜂窝组织炎的鉴别诊断。 两者的临床表现很相似,通过骨三相检查可对两者鉴别。急性骨髓炎时,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均可见病变局部显像剂异常聚集,并随时间而增浓,其显像剂消失较慢;软组织蜂窝组织炎时血流相、血池相显像剂异常聚集,但放射性消退迅速,延迟相正常。24消失延迟显像两种病变上述差异更加明显,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什么是分离现象。 由于大量甲状腺滤泡受到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循环,使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但摄131I率却明显降低,出现两者结果分离的现象,它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一个特征。 骨显像的原理和适应症是什么。 原理:99mTc标记的磷酸盐静脉注射后,通过与骨的主要无机盐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发生化学吸附,离子交换以及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相结合而进入骨组织使骨显像。 适应症: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一些良性骨病等。 画出正常肾图并简要说明各段意义。 A段:其高度反映肾动脉血流灌注量。B段:其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血中摄取131I-OIH的速度和量,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即实质功能。C段:反映尿路的畅通程度,也是反映肾脏功能的指标。 IRMA与RIA比较有哪些优势? RIA:竞争性抗原抗体结合反映采用标记抗原三种主要反应试剂所用抗体石限量的*Ag-Ab的量与待测Ag的量呈负相关反应达到平衡慢非特异性结合主要影响高剂量区低剂量区有不确定因素IRMA:非竞争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采用标记抗体二种主要反应试剂所用抗体石过量的*ag ab的量与待测ag的量呈正相关反应达到平衡快非特异性结合主要影响低剂量区低剂量区无不确定因素。 与ria相比,irma提高灵敏度10倍,特异性好,精确度高。 病案分析: 1、甲状腺静态显像显像检查了解结节的功能性质。 2、分布缺损提示结节类型为冷结节,说明局部组织分化不良,无功能或功能低下,可见于甲状腺肿、钙 化、纤维化、腺癌出血、甲状腺癌,应考虑是否为恶性病变。 3、甲状腺显像示冷结节时,可利用甲状腺动态显像或亲肿瘤阴性显像检查来鉴别诊断。 4、治疗方案:建议手术治疗加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在治疗前应停用A TD,低碳饮食,同时做必要的检 查,例如血清TSH,其次是要求患者签知情同意书;再次是建立复查与随访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