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发展以及主要特点民间歌曲,这一人类社会中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是人民大众心声的自然流露。

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局限于劳动,还有反映祭祀的祭歌,婚恋等等。

千百年来,他们就这样用自己的歌唱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

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民族的音乐是如此博大精深,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

民族器乐我国民族器乐主要按照演奏形式划分为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两类民间歌曲我国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按照歌唱场合和音乐特点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别民间歌舞按照音乐与舞蹈二者结合的方式将民间歌舞音乐分为舞歌(或歌舞)和舞乐(或乐舞)两大类型说唱音乐按艺术风格划分:我国汉族的说唱曲种大致可以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戏曲音乐按剧种、民族分为越剧、沪剧、评剧、吕剧、藏剧、壮剧、白剧、侗剧等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史远古、奴隶社会前期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

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

最初的音乐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直接产生的。

原始时期的音乐总是常常和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西周西周的宫庭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

六代之乐是指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也秦汉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

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隋、唐时期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

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宋、金、元时期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及发展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及发展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及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系统和风格。

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而且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曲调、乐器和曲艺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乐曲、乐器和声腔。

乐曲是构成一首曲子的基本元素,它有丰富的曲调结构和表达手法。

中国传统乐曲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宫调、商调、角调和徵调。

不同的曲调代表不同的情绪,在音乐表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乐曲的构成还包括曲式、动机、主题等元素。

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为弦鸣乐器、管鸣乐器、膜鸣乐器和杂弦器。

弦乐器有琴、琵琶、二胡等;管乐器有笛子、箫等;膜乐器有鼓、锣等;杂弦器有扬琴等。

这些乐器在音色和演奏技巧上都有独特的特点,通过不同的音乐组合和演奏方式,能够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声腔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

它是通过人的声音来表达音乐的旋律和情感,有独唱、合唱、纯音等形式。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声腔往往和动作、表情、化妆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以共同营造出戏曲的独特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中国音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祀音乐和宫廷音乐,这些音乐具有强烈的宗教和礼仪性质。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音乐逐渐形成了各地的地方音乐和民间音乐。

这些音乐以地域特色和民间风情为主要元素,流传至今。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中国传统音乐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

在唐代,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音乐吸收了印度和西亚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佛教音乐;而在宋代,中国音乐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到了明清时期,乐曲的形式和表达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和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演变,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今天,中国传统音乐在各种文化交流和表演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环。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当代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承 和 发 展 学 习和 了解 中 国 民族 音 乐 对 于 国 家 对 于 民族 来 说 . 是 为 了弘 扬 和 继 承 中 国 民 族 文化 。培 养 国 民的 爱 国 主 义精 神 ,
音 乐传 说 的记 载 . 表 明 了在 四五 千年 前 的
原 始 氏族 社 会 中就 产 生 了 原 始 的 歌 舞 和
歌 曲 。在 商 周 时 代 , 已经 有 了相 当发 达 的
音 乐 文化 比 如 商 代 的 乐 舞 、 周代 的“ 六 乐” 等。 春 秋 时 期 编 制成 书 的《 诗 经》 , 是 我 国 最 古 老 的一 部 诗 歌 总 集 战 国 时期 伟 大
诗 人 屈 原 根据 湖 南 民 间 祭 祀 歌 曲 编 写 了
关键词 : 民族 音 乐 音 乐 传 承 与发 展


民族 音 乐 的认 识
和学习. 为 发 展 中 华 民族 的音 乐 文化 做 出
贡献。
型 的 音 乐 元素 得 到 借 鉴 . 逐 步 与 世 界 各 国
民族 音 乐 即我 国 的 民 族传 统 音 乐 从
音乐史来看 . 讲民族音乐分类, 就是民歌、
在两 千 多年 的封 建 社 会 中 . 音 乐 不断
个 音 乐 工作 者 . 包括 音 乐 教育 工作 者 都 负有 神 圣 的 、 义 不 容辞 的责 任 对于 每 一
得 到 发 展 我 国 历 史上 曾经 多次 出现 音 乐
文 化 繁 荣 昌盛 的 时代 但 是 , 近 四百 年 来 ,
它5 5个 少 数 民族 的 音 乐研 究 还 很 不 够
果 因 此 , 优 秀 音 乐 的创 作 都 离 不 开 中国 各 个 阶段 音 乐 的发 展 和 继 承 中 国具 有 五 千 年 文 明 的 中 国 民族 音 乐 . 不能让它们 自 身 自灭 . 对 于 原 生 态 的优 秀 音 乐 我 们 要 传

谈中国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谈中国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谈中国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提要: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人们日益忽视了它。

为了使民族文化的瑰宝再次复兴,我们应该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并且利用教育的手段唤起人们对民歌的热爱,乃至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民歌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

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的加工、提炼而成为完整的艺术作品。

中国民歌是中国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它有3个基本特征:(1)始终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联系。

民歌的作者和传唱者是劳动人民,他们通过编唱民歌传授知识、表达爱情、诉说哀愁、祈求幸福,同时也以民歌抒发感情,美化生活,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历史。

(2)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的创作是在演唱、流传过程中进行的。

一首民歌经过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几代人的传唱加工,日积月累,有的脱胎为新的民歌;有的经历了千锤百炼,变得更美、更完善。

如此不断发展、繁衍,使民歌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3)民歌的形式简明朴素、短小精干,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在它的形式中积淀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自然的艺术美。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都各具风格和地方色彩。

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歌曾经的广为流传是和它的特点分不开的,通过民歌,劳动人民可以抒发感情,记录生活。

它沉淀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

但是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进,民歌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偶然的。

因为世界总是符合多数人意愿的,总是体现人民大众的需求的。

民歌的没落说明了我们的人民大众已经脱离了用民歌来抒发感情的生活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批劳动人民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脱离了传统的种田放牧的生活方式。

而且随着交通的便利,人们的地域性特征被逐渐淡化,民歌就失去了发展的沃土。

唢呐的传承与发展

唢呐的传承与发展

唢呐的传承与发展
唢呐是中国汉族传统的民间乐器,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唢呐在古代被广泛用
于各种场合,如婚礼、葬礼、庆典、游行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在
现代社会,唢呐的传承和发展却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首先,唢呐的传承面临着断代和人才不足的问题。

由于唢呐的演奏方式比较特殊,需
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因此,现在唢呐传承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很多唢呐师
傅已经去世或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传统的演奏圈子,留给后人的只有一些书籍和记录。


加上唢呐的音乐形式逐渐向电子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方向发展,使得古老的唢呐文化愈
加难以被传承保留。

其次,现代消费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想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需要唢呐音乐也发生改变。

目前唢呐的音乐形式比较落后于现代流行音乐,这使得唢呐难以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唢呐音乐需要重新发掘和创新,结合现代音乐元素,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的需求和喜好。

为了解决唢呐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唢呐发起人
和行业协会应该联合组织唢呐传承、演奏和发展的相关活动,以促进唢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保存和传承唢呐文化,比如录制视频教程、建立网上论坛等。

总之,唢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来传承和发扬这
一文化。

唢呐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自身不断创新和发展,致力
于将唢呐文化传承到更久远的未来。

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的意义

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的意义

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的意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而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它历史悠久,涵盖广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例如,中国的古琴、笛子、琵琶等乐器,不仅有着细腻的音色,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同时,民族民间音乐中的歌曲、舞蹈等表演形式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美和多样性。

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代表着中国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其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然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通过不断地传承、创新和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例如,现在许多新型音乐节目正是以民间音乐为主题,重新演绎民间音乐作品,并将其融入到当代音乐中,为当代观众呈现出新的艺术魅力。

同时,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也受到了国内外音乐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贡献。

最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对于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它通过音乐的形式,让人们感受到情感和生命的力量。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中,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也使人们的精神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

而民族民间音乐则可以通过美妙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舒缓、自在的情感宣泄和心灵释放,有助于人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一、引言民族民间音乐是指那些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流传并不断发展的音乐形式。

这些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和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音乐的冲击,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探讨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1.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交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也具有重要意义。

2.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音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促进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是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增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此外,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还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4.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民间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通过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

三、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途径和方法1.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家庭是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场所,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等方式将民族民间音乐传授给孩子。

传统民间音乐“北十番”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民间音乐“北十番”的保护与传承【摘要】北十番是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特点包括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保护和传承北十番,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保护基地和推动文化传统教育。

北十番仍面临着挑战,如缺乏传承人才和市场竞争压力。

需要加强对北十番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确保其在未来得以继续发展。

北十番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能够让北十番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文化传统的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北十番、传统民间音乐、保护、传承、历史、特点、措施、现状分析、挑战、对策、重要性、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北十番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之一,起源于北方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种民间音乐通常是由一组乐器和歌声组成,歌曲内容多为赞美生活、表达情感或讲述历史故事。

北十番在历史上被广泛传唱,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北十番这一传统民间音乐正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失传、忽视等问题。

保护和传承北十番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和传承方式,才能让北十番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其传统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1.2 北十番的历史北十番是一种源自东北地区的传统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据历史记载,北十番起源于清朝时期,是当时东北地区汉族和满族民间音乐相融合的产物。

在清朝时期,北十番被广泛传唱,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北十番逐渐传播至东北地区其他地方,并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北十番经历了诸多变迁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北十番的歌曲通常以简单的曲调和朗朗上口的歌词为主,以其朴实、真挚的表达方式深受人们喜爱。

北十番的演唱形式多样,既有独唱、对唱,又有合唱和合奏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北十番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意义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众多音乐形式中,民族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令人瞩目。

因此,保护和传承这些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社会大融合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渊源流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社会以及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良好的传承可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促进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的传承,让后人更好的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传承并促进经济发展传承民族音乐是一个一脉相承的过程,从民间传统到现代音乐,可能经历着许多变化和革新,但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特点不变。

正是这种传承,让一个国家的音乐文化更加蓬勃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如今,民族民间音乐节、音乐会、音乐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和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三、激发情感共鸣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心灵的语言”,它经常被用于表达人们的情感和体验。

它不仅可以通过音乐形式传达文化意义,还可以通过情感共鸣与人们产生更深刻的情感联系。

因此,对于传承者和听众来说,民族民间音乐是产生情感共鸣和同频共振的魔力之一。

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必备条件。

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防止其他文化对本土文化的挤压和碾压,从而维持国家的文化独立性和文化自主性,保障国家文化安全不受外来文化的威胁。

五、弘扬人类精神文化民族民间音乐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形态,还代表着人类的精神文化。

这些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传递着人类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传承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弘扬人类的精神文化,促进人类的高尚品质和情感共鸣,激发人们的艺术灵感,从而进一步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结论民族民间音乐是保障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文化产业、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弘扬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的意义

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的意义保护传承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社会价值。

在当代社会,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很多传统的音乐形式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保护传承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成为当务之急。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古老的民俗习俗和生活方式。

保护传承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根源和传统文化。

许多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如蒙古族的长调、苗族的芦笙、藏族的唢呐等,这些音乐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音乐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保护传承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维护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举措,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文化传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播价值,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和文化互鉴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多样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通过音乐的传播和交流,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与理解,加深国民之间的文化认同感。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可以通过音乐会、音乐节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国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地位和声誉。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和文化资源的开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文化传播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方面。

社会价值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当代还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在社会生活、教育和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社会生活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增加社会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教育领域,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促进全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刘柳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8期

摘要:中国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艺术发展的积淀,它贴切地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之情,象征着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精神。然而伴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再加上
流行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兴起,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既要传承它深
厚的文化精髓与地域风格,使它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也不能固步自
封,要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创作理念,对自身音乐形式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总的来说,要
实现中国民间音乐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摸索。

关键词: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挑战;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17-01
中国民间音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刻画了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是56个民
族积淀下来的文化特色产物。它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卓越的文化内涵,而不同的民族又有着
它们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使民间音乐不仅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一块瑰宝,更在世
界音乐文化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全球经济化加剧了文化一体化,民间音乐在获
得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中国民间音乐越来越成为
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民间音乐的价值
1.1 文化价值[1]。
(1)增强民族凝聚力。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生活
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文化差异。各地的民间音乐也有所不同,但这些不同只是表面上的,
从实质上来说还是一样的,它们都源于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灿烂华夏文化,都象征着艰苦奋
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都趋于相同的观念和审美追求。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这些民族音乐
就像他们的"根",是他们倘若有朝一日面临祖国分离的情形时,永远也不能除去的文化认同。
它能唤醒各族人民对祖国统一的内心渴望,是维系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2)丰富日常生活。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基本上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免枯燥无
味,而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则能很好地点缀他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繁忙的劳作之余,还可以
随意地哼唱两句愉悦心情,年庆丰收时可以转换为歌舞的形式加以庆祝。除了娱乐功能以外,
民间音乐也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因为古代经济发展缓慢,贫富差距悬殊,能真正到学堂上
接受系统学习的人少之又少,民歌民谣成为农村地区主要的文化传承方式。劳动人民经常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