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

合集下载

关于辜鸿铭的故事

关于辜鸿铭的故事

关于辜鸿铭的故事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尊敬和瞩目的学者、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以其杰出的学识和坚定的民主信念,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真理和为国家的发展奋斗。

辜鸿铭早年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但他要求自己掌握更广泛的知识。

他积极研究西方思想,尤其是民主和宪政理念,深入了解了世界的发展趋势。

这种开阔的胸怀使他成为中国近代特殊的知识分子,努力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家,辜鸿铭不仅注重学术成就,还注重对学生的培养。

他创办了位于北京的第一所新式学校——“北京高等学堂”,为年轻人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他坚信教育与国家的兴盛密不可分,因此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教育体制,提倡现代教育理念。

辜鸿铭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呼吁民主与自由的理念。

他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派的重要代表之一,积极推动着中国社会的革命进程。

然而,他的政治活动引起了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多次被迫逃亡。

但辜鸿铭坚守自己的信仰,始终站在正义的一边,无惧压力和困难。

辜鸿铭对于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由、民主和人权的向往。

辜鸿铭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他的故事仍然激励着我们,引导着我们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辜鸿铭的故事代表着中国近代史上先进思想的发展,他的理念和坚持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今天,我们应该怀念并致敬这位伟大的学者、政治家和教育家,也应该汲取他的精神力量,为我们的时代作出更多的贡献。

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简介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

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

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骂人高手。

基本信息外文名Thomson毕业院校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马来西亚槟城州出生日期1857年7月18日逝世日期1928年4月30日中文名辜鸿铭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作品《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人物简介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

英文名众多,初用Koh Hong-beng,回国用Ku Hweng-Ming,另外还有Kaw Hong Beng、Amoy Ku,最为人知的是Tomson。

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骂在北大1917年,辜鸿铭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请,来到北京大学教英国文学和拉丁文。

同时受到邀请的多数是一些“新派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人。

辜鸿铭和新派人物之间理念不同,经常打嘴仗。

蔡元培之前的北京大学一直都是一个官府气息浓厚的学校,那时进了北大就相当于候补官员,据说清末的体操课上,教员都要这样下口令说:“官爷请向前一步走。

”在蔡元培担任校长之后,见多识广的大学生们接触的多数是自由、民主、进化论之类的东西,突然看见一个留黄色小辫相似洋人的老夫子登上讲台,发出一阵爆笑。

辜鸿铭_精品文档

辜鸿铭_精品文档
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 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 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
壹 学习生涯
1874~~1877年 爱丁堡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
师从卡莱尔
目录
壹 贰叁 肆
















壹 辜鸿铭的言
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 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 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 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 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 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辜:“莎士比亚反映现实生活,是是非非,清清楚楚,一 望而知;浮士德哲思深远,是是非非,恍恍惚惚,没法分 辨;《失乐园》热情澎湃,沉郁稳健,刚刚强强,高歌长 啸。莎士比亚好懂,浮士德不好懂,而《失乐园》感人。”
壹 学习生涯
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博士学位 莱比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技术----硕士学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英译:When we meet with men of worth, we should think how we may equal them. When we meet with worthless men, we should turn into ourselves and find out if we do not resemble them.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 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 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样 的时候,他还嘴硬,叫西方为“四夷之邦”。

国学大师辜鸿铭生平简介

国学大师辜鸿铭生平简介

国学大师辜鸿铭生平简介国学大师辜鸿铭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是清末民初时著名的翻译家,号称“清末怪杰”。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国学大师辜鸿铭人物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国学大师辜鸿铭生平简介虽然他的姓为辜,但是他的一生却一直都在为祖国正名,从未辜负祖国。

他名为鸿铭,字为汤生,是清末年间的人物。

其实,辜先生的一生是极其具有传奇色彩的,无论从出生经历,还是能力方面来说,都十分丰富。

首先是出生经历。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生于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

这句话概括性地总结了辜先生的出生、学习、家室、仕途几个方面的经历。

由于家人迁居,所以辜先生于1857年7月18日出生在马来半岛西北部的槟榔屿,是在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里。

他在十岁的时候去到西方国家进行学习,十四岁时又被派往德国学习,后又回到英国,在英国期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英文、希腊文、法文等多国的文字和语言,同时也获得了当时一些名人的认可和赏识。

他的妻子是一个日本人,名字叫吉田贞子。

然后就是他的能力、成就方面。

辜先生在语言方面的能力及其强悍,在他的一生中懂得了九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字,并且都对其有所研究。

他的主要成就就是对中国古时候的“四书”中的三本进行了翻译,而且他对外国宣传和维护自己国家的文化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对辜鸿铭的评价对辜鸿铭的评价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一些人对他十分崇拜,对他的评价也很高,但是也有一些人觉得他有诸多不足,对他有一些批判。

所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辜鸿铭先生也是如此。

首先是他过人之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第一,他懂得九种语言之多,具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而且口才了得。

这是他不可忽视的过人之处;第二,他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民族主义、维护东方文化的意识。

他去外国学习多种语言,为的是将自己国家的文化传出世界,所以他对中国古代的四书进行了翻译,并将其推向其他国家。

当时人们都忙着学习外国文化,但是他却对中国的古文化也进行了深刻研究,当别人都觉得要摒弃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学习外来文化时,他仍觉得不能忘本;第三,他不跟风,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能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对中国当时的时局有很清醒的认识。

辜鸿铭最经典的十句话

辜鸿铭最经典的十句话

辜鸿铭最经典的十句话辜鸿铭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辜鸿铭的十句经典名言,这些话语既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见解,也深刻地反映出他对中国未来的关切和期许。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辜鸿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对国家和社会负起责任,无论个人身份如何低微,都要为国家的兴衰负起责任。

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个人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高度重视。

2. “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修养。

”辜鸿铭非常注重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培养人才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

他强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

3. “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就是解放。

”辜鸿铭深信知识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获得知识,而知识则赋予人们力量和解放。

他呼吁社会应该注重教育的普及,并提供平等的机会给每个人。

4.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为人民服务。

”辜鸿铭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使命。

他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做出积极贡献的过程。

5. “中国需要改革开放,需要摆脱封闭落后的局面。

”辜鸿铭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这一观点。

他认为中国需要改变封闭落后的状态,积极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推动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辜鸿铭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强调其在现代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他呼吁社会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7.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辜鸿铭强调了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复兴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民族只有具备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8.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辜鸿铭主张中国应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通过与世界各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他认为和平发展是中国战略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世界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

《辜鸿铭与戊戌变法:维新与保守的碰撞》

《辜鸿铭与戊戌变法:维新与保守的碰撞》

辜鸿铭与戊戌变法:维新与保守的碰撞引言辜鸿铭(1857-1921),字元菁,号光亭,是清末民初重要的政治家、实业家和教育家。

他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中国近代史上,辜鸿铭以其对中西文化的融合思想以及参与戊戌变法等运动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通过介绍辜鸿铭与戊戌变法之间的关联来探讨维新与保守的激烈碰撞。

一、辜鸿铭与维新思想1. 辜鸿铭背景及其早期观点•辜鸿铭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辜鸿铭接受西方科学和进步思想对其影响•辜鸿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看法2. 辜鸿铭对维新思潮的贡献•辜鸿铭积极推动西方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观点•辜鸿铭参与创办的学校和社团•辜鸿铭在维新运动中的政治立场和影响力二、戊戌变法与保守势力反对1. 戊戌变法背景及目标•清朝政治形势和改革需求•戊戌变法的宗旨和主要举措2. 保守派对戊戌变法的抵制•保守派对于改革思潮的态度与看法•保守派各方势力组织活动抵制戊戌变法三、辜鸿铭在戊戌变法中的角色1. 辜鸿铭加入改革阵营的原因与目标•辜鸿铭对于清朝政治现状的看法•辜鸿铭加入戊戌变法并担任职务2. 辜鸿铭在变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作用•辜鸿铭提出的具体改革方案和理念•辜鸿铭为推动改革而付出的努力和贡献四、维新与保守的碰撞与戊戌变法失败1. 维新思潮与保守势力之间的对抗和矛盾•维新派与保守派的意识形态分歧•维新派与保守派在政治舞台上的斗争2.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及影响•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导致变法失败•变法失败对辜鸿铭及维新派的影响和教训结论辜鸿铭作为重要人物参与了戊戌变法,他以其融合中西文化思想以及积极推动社会改革而闻名。

然而,由于当时的复杂政治局势和强大保守势力的反对,戊戌变法最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这场维新与保守的碰撞注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片段,也使得辜鸿铭和其他改革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末怪才”辜鸿铭

“清末怪才”辜鸿铭

“清末怪才”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东方文化圣人”;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精通西方科学,又主张东方文化,提倡“中国精神”,实为难得一见的文化怪才。

这样的人物,本应起到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作用,但事实上,他在世时却饱受争议,被人称为“清末怪才”。

辜鸿铭之所以成为“怪才”和“怪人”,原因固然很多,但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怪行怪言”。

辜鸿铭的“怪”,首先就怪在他的穿着上。

他脑后拖着一条油光可鉴的小辫,身穿马褂,脚蹬朝靴,腰挂东洋宝刀,头顶瓜皮帽,有人曾戏称他为“四不像”。

他的“怪行”还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校方安排他讲演,他上台以后不讲一句话,学校准备的茶水他一口也不喝,刚一开口,就让在场的所有人吓了一大跳,原来他讲的是德文。

辜鸿铭精通九国语言,能用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语言教授学理,而用中文讲授仅只是讲“四书”“五经”。

他用中英文讲授的“中国文学史”,听课者经常达五百人之多。

在辜鸿铭看来,中文和英文是“异曲同工”,互有短长。

英文讲科学、逻辑,严密而精确;中文讲人文、道德,言简而意丰。

他认为,学贯中西的学者应该“精研中学,博采西学,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之言”。

辜鸿铭的“怪言”也很多。

1917年,辜鸿铭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夕,新文化运动已渐成气候。

辜鸿铭一登上讲台,就向学生宣布:“现在中学已改成了学堂,中学堂里要兼课,男女生坐在一起听课,成何体统?我是一个保守的人,我的思想很旧,我的脑筋很顽固,我要用我顽固的脑筋,反对你们学堂里兼课。

作文万能模板之辜鸿铭

作文万能模板之辜鸿铭

作文万能模板之辜鸿铭辜鸿铭,字季鸿,号潜山,江苏省无锡人,生于一八八七年,卒于一九六六年。

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辜鸿铭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境优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曾留学日本,接受了现代思想的熏陶,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回国后,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开始了他的革命活动。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他积极参与了革命活动,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辜鸿铭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大会,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之一。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多次被派往国内各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党的组织和扩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辜鸿铭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他曾多次代表中国工人参加国际工人运动的会议,为中国工人争取权益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辜鸿铭一生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终生。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多次被派往国内各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党的组织和扩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为中国工人争取权益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辜鸿铭一生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终生。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多次被派往国内各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党的组织和扩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为中国工人争取权益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叁--与胡适
胡适初至北大任教时,辜鸿铭根本没把这位二 十七八岁的留美博士放在眼里.他批评胡适讲 的是美国中下层的英语,与高雅不沾边。胡适 开哲学课,更让他笑掉大牙,他指出,欧洲古 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 适不会拉丁文,又不懂德文,教哲学岂不是骗 小孩子。
翻 译 实 践
中国古汉语的一大特点是遣词造句采用意合法, 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构,少用或不用关联词语, 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隐含在字里行间,不直接显 现出来。而英语的特点是采用形合法,注重形式 结构,多采用或常用关联词语,显性衔接,以形 显义。
译文中将“贤”和“不贤”分别译作“men of worth”和“worthless men”,而“思齐”和“内自省”则是“think how we may equal them” 和“turn into ourselves”。同时,辜鸿铭在“内自省”后增译了find out if we do not resemble them,方便读者理解原文。
壹 辜鸿铭的言
他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的小脚,乃我的 兴奋剂也。” 辜鸿铭喜妇人小脚。康有为送他一副“知足常乐”横 幅,辜鸿铭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辜鸿铭原配叫淑姑:小足,柳腰,细眉,温柔,贤淑。 吉田贞子 碧云霞


贰 辜鸿铭的行
在慈禧太后的一次生日时,举国张灯结彩庆贺她 的生日,各地都唱起了新编的“爱国歌”,以向慈禧 祝寿。 “爱民歌” 天子万年 百姓花钱 万寿无疆 百姓遭殃

仕 在 北 洋
婚 在 东 洋
鸿 铭
不可不看辜鸿铭
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
学 在 西 洋
生 于 南 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是中国近 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 言与文化的学者。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 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他创造性地翻译 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 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 《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 )等书。
壹 学习生涯
歌德的《浮士德》
要学好德语,非把这书背熟不可 布朗认为:“没有关系,只要你说得熟,不必听得 懂,听得懂再背,反而心乱了,背不熟了。等你背 得一字不漏,朗朗上口时,我在讲。
壹 学习生涯
辜:“我的思想由简单转入复杂,由浮浅转入深渊了。” 布:“科学知识也是由简单入复杂,由浮浅入深渊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英译:When we meet with men of worth, we should think how we may equal them. When we meet with worthless men, we should turn into ourselves and find out if we do not resemble them.

苏 菲
谢观赏
150110212
贰 辜鸿铭的行
袁世凯死后,举国规定致哀三日,一切娱 乐活动厉行禁止。可是辜鸿铭却偏在这三天请 来戏班,狂欢三日。
贰 辜鸿铭的行
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 用英文讲演“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他自译为《春秋大义》),中国人讲演历 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过 “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的京戏只要一元 二角,听辜的讲演却要两元,外国人对他的重视由 此可见一斑。

北大六年

大约从 1914 年后就开始在北大陆陆续续 讲授西洋文学的辜鸿铭,对蔡元培的聘请照 章接受,专讲英文诗。

辜鸿铭在北大讲英国诗,旁征博引,海阔天空, 怪论叠出,比如他把英文诗分为三大类,国风、小雅 和大雅,国风中又分为苏格兰风、威尔士风等七国风。 在列举诗人的作品时,他常常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翻开诗集一对照,竟一句也不差,记忆力之惊人让所 有学生,包括反对他的人,都不得不折服。据女作家 凌叔华回忆,辜鸿铭到了晚年,还能一字不移地背出 上千行的弥尔顿《失乐园》。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 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 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样 的时候,他还嘴硬,叫西方为“四夷之邦”。

一次他讲《晏子春秋》时,把“晏”字误写为“宴”字。 学生向他指出,他一边纠正,一边自言自语道:“中国 汉字真讨厌,‘宴’与‘晏’只不过把曰的部位上下换 一下而已,字义就大不同了。英文就没有这样调皮捣蛋 的。”有学生马上举例,英语中也有,“god(上帝)倒 过来写就成了dog(狗),klim(奶粉)倒过来写就成了 milk(牛奶)。”此例一出,全场哄然大笑。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
含义: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英译:A wise man will not make himself into a mere machine fit only to do one kind of work. 解析:孔子对“君子不器”的解读是,君子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 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干。而不是像器具一样,局限于单一的才能。 后来者对它的解读很多,但都没有脱离这层意思的根本。辜鸿铭的翻译 也围绕上述解读展开。
壹 辜鸿铭的言-- 茶杯与茶壶
辜鸿铭当北大教授时,有一天,他和两个美国 女士讲解“妾”宇,说:“‘妾’字,即立、女; 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这两个美国女士一听, 反驳道:“那女子疲倦时,为什么不可以将手靠男 人呢”辜鸿铭从容审辩:“你见过1个茶壶配4个茶 杯,哪有1个茶杯配4个茶壶呢,其理相同。”
辜:“莎士比亚反映现实生活,是是非非,清清楚楚,一 望而知;浮士德哲思深远,是是非非,恍恍惚惚,没法分 辨;《失乐园》热情澎湃,沉郁稳健,刚刚强强,高歌长 啸。莎士比亚好懂,浮士德不好懂,而《失乐园》感人。”
壹 学习生涯
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博士学位 莱比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技术----硕士学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辜译:Confucius remarked, “ It is indeed a pleas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as you go on acquiring, to put into practice what you have acquired. A greater pleasure still it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come from afar to seek you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 But he is truly a wise and good man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even when he is not noticed of men.”

有一次,辜鸿铭突然对学生们说:“今天, 我教你们洋离骚。”他拿出一本英文诗,原来 这洋离骚正是英国大诗人弥尔顿的一首悼亡 诗——— lgcidas ,悼念诗人淹死的亡友而作 的。这首长诗,学生们从第一页翻开起,直到 这一学期的最后一堂课,仍然翻的是第一页。

辜鸿铭在课堂上却节节课都滔滔不绝,不是骂洋 人就是骂一班坏了君臣大节、礼仪廉耻的乱臣贼 子,要么就是骂那些自命有大学问的教授诸公, 嘲笑所谓民主潮流,说:“英文 democ - racy (民主),乃是demon-crazy(魔鬼de疯狂)。

辜鸿铭在北大任教时,已不流行辫子,但辜鸿铭讲着满 口洋文,却一副满清遗老打扮。并且不知从哪找来一个 也是满清遗老打扮的人做车夫,每天就拉着他去北大上 西方文学。两位遗老在当时的自由风浓厚的北大成了一 道极为有趣的风景。据说辜鸿铭在北大初执教时,一进 课堂,学生就哄堂大笑,因为他拖了一根辫子。辜鸿铭 并不动声色,走上讲台,慢吞吞地说:“你们笑我,无 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马上剪掉, 然而,诸位脑袋里面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容易剪掉的 啦。”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嘲笑他了。
壹 生平介绍
辜 鸿 铭
祖籍福建厦门同安。他的祖先因为伤人, 为避免官府捉拿,逃到马来西亚的槟榔屿。 祖父:辜龙池
父亲:辜紫云 母亲:葡萄牙人 义父:布朗 1867年(10岁)赴苏格兰
壹 学习生涯
教学方法: 直接从歌德的《浮士德》以及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入 手学习语言和文学。 弥尔顿的《失乐园》 六千五百多行的无韵诗 莎翁著作的精义,在于通达的人情世故
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 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 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
壹 学习生涯
1874~~1877年 爱丁堡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
师从卡莱尔
目录

辜 的 言

辜 的 行

北 大 六 年

翻 译 实 践



辜鸿铭的言
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 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 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 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 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 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三十七本戏剧,至少两礼拜完成一本
壹 学习生涯
莎士比亚反映现实生活,是是非非,清清楚楚, 一望而知。反映现实之中又充满激情,这是一种生 命的激情。在莎士比亚宏达华美的妙笔下,热情奔 放。读莎翁,使人兴奋不已,大悲大喜,大是大非。 但是我觉得让人感到太热闹了,而缺少一分深沉。 严光辉(1996:2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英译:
Study without thinking is labour lost. Thinking without study is perilo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