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福州市凤乐小学陈静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主要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在生活当中不常使用,所以学生比较生疏。但我还是打算试一试,本学期就开这节课,几周前我就开始琢磨这课该如何上,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和表象,这是一个单元难点,该如何突破呢?左思右想,我还是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由表象再到抽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才能真正建立这一概念,才能准确地去应用。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复习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这几个单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了表象)从这几个面积单位再导入到让学生自己设计更大的面积单位,学生纷纷设计出边长是10米、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进而认识到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这只是初步建立模糊的表象,算是取得小小的成功,以旧知引入新知再配上设计新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着实很吸引学生的注意迸发学生的思维。

紧接着,我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8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一举两得。“平方千米”实在是太大了,我就从网络上找到了接近1平方千米大的北京故宫,

通过观看航拍故宫视频,视觉冲击进而建立了“平方千米”的表象。

最后设计了“快乐的二选一”环节,让学生在从今天学习的两个面积单位中二选一来填,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放松心情,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总体来说,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设计和上课的效果,我是很满意的。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中间包含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深入浅出的学习,厚积薄发的教学设计,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本应抽象乏味的概念课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探讨课,我觉得本课我上得很成功。

教学笔记《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教学笔记《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出示两幅比例尺不同的中国地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例题时,以“这里比例尺1:1000是什么意思”的提问引起学生猜想、议论。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最后归纳出比例尺的概念。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后,又引导学生学习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练习,对比例尺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为后面的有关比例尺计算的实际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时,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五一假期快到了,小明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北京旅游。出发前,小明和爸爸妈妈需要去超市买一些旅游必备用品。小明要用8分钟,爸爸比小明多用的时间,妈妈花的时间要比爸爸长2分钟。要使三人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按()的顺序购物,最少要()分钟。 A.爸爸→妈妈→小明,64 B.爸爸→小明→妈妈,46 C.小明→爸爸→妈妈,56 D.妈妈→爸爸→小明,30 2.投掷3次硬币,有2次正面朝上,1次反面朝上,那么,投掷第4次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 B. C. D. 3.一个班有50名同学,在下面的比中,不可能表示男女人数比是() A.1:1 B.13:12 C.2:3 D.3:1 4.画圆时,圆的周长为15.7cm,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 A.2.5cm B.5cm C.15.7cm 5.已知a、b、c均不等于0,结果与a÷相等的是() A.a÷c×b B.a÷c÷b C.a÷b×c D.不确定 6.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形,根据圆点的变化,探究其规律,则第8个图形中圆点的个数为()。 A.25 B.26 C.27 D.29 7.用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2厘米的长方体来拼一个实心的正方体,至少需要()个这样的长方体. A.4 B.24 C.48 D.72 8.王刚今年a岁,比她妈妈小b岁,再过x年后,王刚与她妈妈相差()岁. A.b B.a C.(a+b)﹣ax 9.下面的数中,能与8、9、10组成比例的是()。 A.7 B.12.5 C.11 D.7.2 10.一个内部长6dm,宽3dm的长方体鱼缸内养了10条金鱼,水面高2.5dm。强强把金鱼捞出来准备清洗鱼缸,发现水的高度降低到2.4 dm。10条金鱼的体积约是( )cm3。 A.1800 B.180 C.45 D.1.8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组合体由圆锥和圆柱组成,圆锥被挖去一部分后如图乙所示,则甲乙的体积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乙的体积比甲的体积少(_______)%。(百分号前保留1位小数)

(完整word版)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试题整理

公顷和平方千米 1、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常用()作单位,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用()作单位。 2、公顷和平方米这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公顷=()平方米 50000平方米=()公顷 6000公顷=()平方千米 50平方千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120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课桌的面积大约是44()。一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8()。我们校园的面积大约是2()。 江苏省的面积大约是10.26()。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一、填一填,我最棒。 1、像汽车灯、手电筒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线。 2、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条直线,()条射线。 3、()线和()线是无限长的,()的长度是有限的。 4、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5、、量角的大小,要用()。 6、、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7、、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没有关系。 8、、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度,记作( 9、()的角是锐角,()的角是钝角。 10、一周角=()平角=()直角=()度。 11、3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度,是()角。 12、角的大小与()有关系。 13、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组成一个()角。 14、平角大于()角、()角、()角。 15、钝角大于()角,小于()角。 16、直角的一半是()角;平角除以2是()角。 17、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这样的角叫做()。 18、两个角的和是180°,其中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是()角。 19、179°的角是()角;89°的角是()角;49°的角是()角 二、我是小法官。 1、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 2、周角大于平角。() 3、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 4、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5、6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平角。() 6、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度的角,这个角的度数不变,还是30度。() 7、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 三、选一选,我最准。 1、()可以量出长度。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2、角的两条边是()。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3、直线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线段有()个端点。 A、 0 B、 1 C、 2

五年级数学:《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知识,我让学生进行了大胆地猜测,1公顷到底有多大?1平方千米有多大?。但是学生的回答与实际相差很大,可见学生对于实际意义的认识仍然是很模糊的。尽管我举了一些实例让学生去体验,但是他们还是很困惑。如果我让学生到操场亲身体验一下面积的大小,效果肯定不一样。 先让学生沿着操场的长、宽跑一圈,然后测出操场的面积。70×30=2100(平方米),为方便我们估成2000平方米,在学生算出操场的占地面积以后,让学生比较1公顷与操场面积的大小。学生认识到1公顷大约相当于五个操场的面积。接下来问:1平方千米相当于多少个操场的占地面积呢?引导得出1平方千米=100公顷,就是大约500个操场的占地面积。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想学生对于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等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通过实际感受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如果再让学生们沿着操场围墙走一圈,

在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氛围中,去实际感受一下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大小,那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衔接,也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 总之,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做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感知,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的领会理解知识,更何谈熟练的应用呢? 认识平方千米教后反思 本课学习是在认识公顷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个土地面积单位。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课上我并没有急于求成的去完成各种巩固练习,而是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再把他们的体验和想象转化成语言,描述出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因此课上不乏精彩的回答,如在叙述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时,就有学生发表在自己的意见,“1000米大约就是7000个同学手拉手的距离!”“我们学校的操场是300多米,相当于把操场的3圈拉直的长度。”当谈到“1平方千米=100公顷”时,又有学生发出惊叹,“如果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5公顷,那么1平方千米大约有40个学校的大小了!”这样的描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衔接,也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但学生的生活经历还不够多,只回拿学校、操场比较。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尺》教学反思1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比例尺 1 教学反思 本节《比例尺》教学我在设计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得出一下教学反思,供大家讨论: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 在推导概念之前,我力求将“猜想与估算”的教学引入课堂,首先让学生猜测购买“两幅住房平面图”中的哪一套面积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考查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当学生对购买决策有争议时,我又及时的给他们一个带有比例尺的平面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引起学生对学习比例尺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 (1)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2)6厘米:9米=6:900=1:150 4厘米:6米=4:600=1:150 (3)3厘米:9米=3:900=1:300 2厘米:6米=2:600=1:300 (4)18厘米:9米=18:900=1:50 2厘米:6米=12:600=1:50 让学生抓住1:100、1:300、1:50…….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大有小,在讨论1:6000000时,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意义,但这一环节我认为课堂上还应该展开讨论,让学生打开思路,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知识,我让学生进行了大胆地猜测,1公顷到底有多大?1平方千米有多大?。但是学生的回答与实际相差很大,可见学生对于实际意义的认识仍然是很模糊的。尽管我举了一些实例让学生去体验,但是他们还是很困惑。如果我让学生到操场亲身体验一下面积的大小,效果肯定不一样。 先让学生沿着操场的长、宽跑一圈,然后测出操场的面积。70×30=2100(平方米),为方便我们估成2000平方米,在学生算出操场的占地面积以后,让学生比较1公顷与操场面积的大小。学生认识到1公顷大约相当于五个操场的面积。接下来问:1平方千米相当于多少个操场的占地面积呢?引导得出1平方千米=100公顷,就是大约500个操场的占地面积。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想学生对于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等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通过实际感受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如果再让学生们沿着操场围墙走一圈,在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氛围中,去实际感受一下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大小,那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衔接,也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 总之,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做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感知,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的领会理解知识,更何谈熟练的应用呢? 认识平方千米教后反思 本课学习是在认识公顷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个土地面积单位。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课上我并没有急于求成的去完成各种巩固练习,而是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再把他们的体验和想象转化成语言,描述出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因此课上不乏精彩的回答,如在叙述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时,就有学 “1000米大约就是7000个同学手拉手的距离!”生发表在自己的意见, “我们学校的操场是300多米,相当于把操场的3圈拉直的长度。”当谈到“1平方千米=100公顷”时,又有学生发出惊叹,“如果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5公顷,那么1平方千米大约有40个学校的大小了!”这样的描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衔接,也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但学生的生活经历还不够多,只回拿学校、操场比较。练习中,学生对是选择公顷还是平方千米拿不定主意。同时对于换算中,因为进率比较大,所以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问题也比较多。所以需要通过多媒体等让学生感知,多操练来强化练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这里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课堂小结起着整理归纳、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课堂小结也许适得其反。我带领学生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整理、归纳得天衣无缝,这样的小结对学生的当前解题确有帮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但新课程强调的是面向学生的未来,试想想,这样的小结会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什么? 由于把用比例解应用题归结为这样的四步,学生在解题时按照这样的四步也许是不会错的,但实际上用比例解应用题时,有的也不必一定要按照这样的四步,尽可能简单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题就出不来好效果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做不到灵活开放了。更不用说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品质了。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阿荣旗亚东第一小学:张卫玲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阅读“生活中的数学”,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教材中所出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缺乏感知。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1公顷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体现在填空的时候,遇到“故宫的面积大约是40()”时,学生会不自觉的填写平方千米,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 要让孩子们区分好“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使用地方。大、较大这两个词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

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0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 相对于1平方米而言,公顷是较大的单位,它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的,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有别于“平方米”的,所以有1公顷=10000平方米,因为特殊所以进率是10000,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平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平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平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在一般的情况下,“较大”用公顷,“大”用平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我们在教学平方千米、公顷的时候,我们应该深知,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对这些面积单位概念建构的过程也初步了解,这为认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知识经验、认知经验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五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同时对土地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不是非常关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鼓励学生采取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增强感知能力,领会“公顷”这一概念的本质。 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空间相对狭窄,见识少,体会1公顷比较困难。教学时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去感知1公顷的大小,分别经历了其它面积单位知识的迁移,和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到公顷一般是用在测量土地面积上,接着让学生通过对比反复感受体会,逐步加深印象。先让学生猜测1公顷大约有多大》然后我提供一些学生生活中见的到,摸得着的具体媒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比如感受28个小朋友围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呢?以及通过感知多少个教室的面积和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来感受1公顷面积的实际大小,可以说很好地帮助学生领会了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 其次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渗透思想教育,比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住过的山河的壮丽,自然风光的优美,人文景物的文化沉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毕竟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把握能力还有待加强,比如教学单位换算一环节,就引导学生在比较是把公顷化做平方米比较简便,还是把平方米化作公顷比较简便一块处理的比较生硬。教学练习环节的处理重点不够突出,可能出现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理会的情况,还有在对教室实际大小的估计有偏差,导致教学效果一般。 以上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加深了对教材的把握力度,能够很好的认真去研读教材,变教材为教学的原料,去组织教学,今后努力方向是认真打磨教学中的细节,让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习热情高涨起来,课堂中师生交流广泛起来。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宋海霞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标准(2011)》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从第一学段调整到了第二学段。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本单元则是以此为基础,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通过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在课程实施中,需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挖掘丰富的现实世界中的相关问题作为学习素材,开展适当、有效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等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学会了这些面积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在此基础上,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 实际感受推想公顷和平方千米有多大,并独立探索出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面积单位,但土地面积单位对他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尤其是在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到土地面积的问题。因而对于“公顷、平方千米”学生会感受到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学生观测,感受解决“公顷有多大”,“平方千米有多大”的问题,使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四)教学目标: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公开课自评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主要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在生活当中不常使用,所以学生比较生疏。但我还是打算试一试,本学期就开这节课,几周前我就开始琢磨这课该如何上,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和表象,这是一个单元难点,该如何突破呢?左思右想,我还是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由表象再到抽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才能真正建立这一概念,才能准确地去应用。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复习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这几个单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了表象)从这几个面积单位再导入到让学生自己设计更大的面积单位,学生纷纷设计出边长是10米、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进而认识到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这只是初步建立模糊的表象,算是取得小小的成功,以旧知引入新知再配上设计新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着实很吸引学生的注意迸发学生的思维。 紧接着,我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8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一举两得。“平方千米”实在是太大了,我就从网络上找到了接近1平方千米大的北京故宫,通过观看航拍故宫视频,视觉冲击进而建立了“平方千米”的表象。 最后设计了“快乐的二选一”环节,让学生在从今天学习的两个面积单位中二选一来填,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放松心情,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知识,我总觉得学生对于实际意义的认识仍然是很模糊的。1公顷到底有多大?不太明白。1平方千米是个什么概念?就更不理解了。基于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一困惑,于是我决定利用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去操场亲身体验一下面积的大小。 我先让学生在教室里把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复习了一下,让学生加深以下认识: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就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就是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还指出了活动要求:1、估量操场面积和1公顷进行比较,实际感知1公顷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2、明确步骤。问:我们的操场大致是什么形状,怎么计算它的面积?引导得出:需要估出长、宽,然后用长乘宽算出操场面积。3、活动纪律要求,不能随便乱跑和大声喧哗。接着我带上卷尺让学生们在操场上排成体操队形,依据不久前我校达标运动会跑步比赛项目,我们较容易地估计出长约为100米,宽大约为30米,测量出操场的长和宽后,我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操场的面积。100×30=3000(平方米),在学生算出操场的占地面积以后,我让学生比较1公顷与操场面积的大小。学生认识到1公顷大约相当于三个多操场的面积。接下来,我又问:1平方千米相当于多少个操场的占地面积呢?学生已经知道1平方千米=100公顷,那么1平方千米就是大约300多个操场的占地面积。

反思这节课,学生对于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等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通过实际感受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暴露的问题也很多,如:(1)像张子淳、潘俊奕等爱动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而像彭芳妮、何宇潇等这样的学困生看热闹的成分多一些,没有参与其中,纪律不太令人满意。事后我想这是因为老师在不知不觉之中又充当了主角,一个人不停的在说,让一些同学探究的兴趣没能得到激发,好奇心没能得到满足,学习就成了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学习形式对学生来说仍是枯燥乏味的。如果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行商量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汇报总结,那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2)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前,如果能让学生们沿着操场围墙走一圈,在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氛围中,去实际感受一下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大小,那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总之,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作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

比例的认识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是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掌握这部知识将为进一步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这一概念的建立很重要。 由于比的认识是上学期学得内容,学生有了一定的遗忘,所以在教学前,我先给学生复习了比的知识。什么叫比?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后两个问题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非常重要,如果放在这节课中,可能会冲淡本节知识的学习,还会给本节课的目标的达成、黄金时间的利用造成影响,所以我在本节课前已经做了很好地复习,这节课仅仅提了一下,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理是正确的。)这样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本节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造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1.在备课之前,我仔细阅读了课标,教学参考书,以及各种参考资料,不过对情境图的处理我还是大胆的对它进行了创新:那就是通过独立完成“学生学习卡”的第一题,(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复习旧知,二是为比例的意义做准备。)让他们通过计算和归纳,将比或比值相等的比写在一起,把比或比值不相等的比的写在一起,让数据来说话,比值相等的图片就像,比值不相等的图片就不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例的意义。 2. 当引出比例的意义后,我又将自学与讲授相结合。让学生自学16页的“认一认”,完成学习卡的第二题,这样做既符合“学法建议”里的“以学生自学为主,理解比例的意义”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学成为习惯,合作成为常态。”我在这个环节特别安排了两组“数字相同,而组成的比例的不同”这样的例子,旨在通过这个练习给大家传递一个信号,“相同的四个数,由于不同的数字排列,比值不同,会组成不同的比例。”这个目的达到了。学生汇报完毕后,我让小组长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3.多次运用学习卡的“第一题”的数据,刚才“我们是纵向比较得出这几张图片像的理由的,其实我们还可以横向比较,比如:图片A的长与B图片的长比是6︰3,比值是2,A 图片与B图片宽的比是4︰2,比值是2,因此他们也可以组成比例6︰3=4︰2”,这样设计的原因之一是:充分运用主题图的作用,原因之二是:主要体现同一个图形的长与宽的比,也可以是宽与长的比,每两张图片的长与长的比,宽与宽的比,根据两个相等的比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原因之三是通过系统的比较,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号,考虑问题可以多方位思考。 4. 通过“思考与讨论”环节,学生重温了刚刚学过的比例的知识,又将感性知识上升到了理性思考,小组间的互相交流与讨论,让每个孩子成了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当学生表述完,我都听着有点别扭的时候,我及时调整思路,让“小组长”到讲台上边举例边见解,当她自己觉得这样行不通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给小组长展示的平台,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拓宽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两个地方我觉得用得比较好: 1. 这节课中我将情境图分“两次运用”,第一次先指定学生找“长与宽的比”,这样做,容易让学生迅速找到“比值相等的比,”——引出比例的意义,因为前二十分钟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概念的教学需要让学生把握它的实质;第二次是当学生知道比例的意义,初步了解到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让他们再去数据中找比例,这样分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2. “蜂蜜水是否一样甜”课本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比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他们找出了另外两种,将学习卡的第二题做了完善和补充。

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及换算练习

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 米知识点及换算练习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要点 1、(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公顷”→测量菜地、果园、广场、体育馆占地面积;“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 (3)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2、面积单位换算。 (1)进率100: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2)进率10000: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3)进率1000000: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 单位的换算练习题 120000平方米=( )公顷 78公顷=( )平方米 3公顷=( )平方米 360000平方米=( )公顷 10平方千米=()公顷 120公顷=()平方米 3000公倾 =()平方千米 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600公顷=()平方千米 500公顷=( )平方千米 13平方千米=(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平方米 40000平方米=( )公顷 300公顷=( )平方千米 2平方千米=( )公顷 3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千米=40 公顷=()平方米 78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公顷 60000平方米=()公顷 450平方千米=()公顷 300平方千米=()公顷 680公顷=()平方千米

《认识平方千米》教案

课题认识平方千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难点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用具班班通 教学过 程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认识? 出示口算题,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出示例2图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同学们,图中计量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积单位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二、新授 1、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 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米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 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 4、交流反馈。

《比例尺的意义》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意义》教学反思 一、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出示游泳图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学习:(1)、量出上面游泳池平面图的长和宽。(2)分别计算出游泳池平面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实际长和宽的几分之几。(3)分别写出游泳池平面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实际长和宽的比,并化简。(4)完成后同桌交流。反馈第(1)个问题时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反馈第(2)(3)个问题时向学生强调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通过追问:这两个比怎么写,化简后是多少?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从而向学生揭示比例尺的意义: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通过进一步追问:这张游泳池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1000,还可以写成1/1000。通过启发:可以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相机板书 二、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认识线段比例尺 通过引导使学生弄清楚比例尺表示的实际意义,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说明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数值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进一步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通过追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图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1:

1000的含义相同吗? 通过完成练一练第一题、练习一第一题进一步巩固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三、课堂反思 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比例尺有多少种表示方法?(先由学生小结,再由教师补充),使学生明确如下: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②求比例尺时,前项、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这时的比例尺要写成后项是“1”的比。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将生活与知识相联系,通过教学例4尝试比例尺的正确求法,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同时揭示扩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的特征。 五、存在的问题 反思整个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本节课进行了两次探究,第一次探究比例尺的意义,第二次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第一次探究时间比较充分,而第二次探究的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 县一小赵玉琴

教学《比例尺》一课教学反思

教学《比例尺》一课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要自然融合 开始,从生活中引入学生熟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通过画教室的平面图,研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进而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但后一个的教学过程比前面的顺畅自然,因为后者更注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已有数学知识和新学知识的融合。达到了旧知到新知的自然过渡,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实际距离缩小后画在图上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何上升到比例尺这一新知识中来呢?首先,请同学们提问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学生自然启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了一定的倍数”,通过让同学计算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点明这个比就是今天要学的比例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几倍、比的意义”为纽带,把原有的生活经验“缩小后画在图上”和新知识“比例尺的意义”进行了融会贯通,做到了三者之间的自然融合。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想,这一过程也就是生活经验和新旧数学知识的融合过程,融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建构,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和学习能力,实现了学生的生命发展。 二、教师的点拨与讲解要适时适度 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好这一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 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由简单的画图到具体分析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关系的思维过程,同学们对生活问题数学化后,比例尺意义的揭示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此时,教师的讲解成为必然。学生的学习因为教师适时的讲解有了自然过渡,实现了学生认知的和谐发展。 当然,教师的讲解和点拨还应是适度的。课堂上教师只是配角,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服务的,因此,教师的提问与讲解应具有启发性。 三、丰富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参与,而赢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本节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探索、尝试、讨论、交流,教师仅仅是他们当中平等的一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探索的挫折与挑战、合作的效益与快乐、成功的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2篇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2篇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understanding square kilometers"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2、篇章2:认识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篇章1:《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知识,我让 学生进行了大胆地猜测,1公顷到底有多大?1平方千米有多大?。但是学生的回答与实际相差很大,可见学生对于实际意义的认识 仍然是很模糊的。尽管我举了一些实例让学生去体验,但是他们 还是很困惑。如果我让学生到操场亲身体验一下面积的大小,效 果肯定不一样。 先让学生沿着操场的长、宽跑一圈,然后测出操场的面积。

70×30=2100(平方米),为方便我们估成2000平方米,在学生 算出操场的占地面积以后,让学生比较1公顷与操场面积的大小。学生认识到1公顷大约相当于五个操场的面积。接下来问:1平方千米相当于多少个操场的占地面积呢?引导得出1平方千米=100 公顷,就是大约500个操场的占地面积。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想学生对于土地面积单位平方米、公顷 和平方千米等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了比较明确 的认识,这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通过实际感受学 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如果再让学生们沿着 操场围墙走一圈,在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氛围中,去实际感受一下 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大小,那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体现 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衔接,也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 总之,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 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 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做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 让他们学会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感知,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的 领会理解知识,更何谈熟练的应用呢? 本课学习是在认识公顷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个土地面积单位。这 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 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课上我并没有急于求成的去完成各 种巩固练习,而是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再把他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 文家店小学颜丽芬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会进行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等,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为了吸引学生,我采用谜语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条谜语,猜一猜,它所描述的是一件什么物品?(示谜语:千里之遥现于咫尺;方寸之间妙绘神州)学生兴致高昂,纷纷参与其中。有学生马上猜出:地图。我把准备好的中国地图向学生展示,并抓住谜面中一个关键词语“妙绘”提出问题: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广阔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这么一张小小的纸上呢?他是利用什么妙法绘制出来的呢?从而引出“比例尺”。 接着探讨课题,学习新知。同学们有针对课题提出了不同的疑问: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一样吗?可以量物体吗?比例尺有什么作用?等有价值的问题。这时我趁势追击,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反馈展示,相互交流达成共识。最后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觉得,这节课学生学的还是比较轻松的:无论从学生学习新知的状态,还是参与程度,都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一些概念性东西的总结环节,学生学的很主动,学生在整堂课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比例尺应用,真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使学生由“要我学,我厌学,我懒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我勤学”,从而上升到“我活学,我巧学,我乐学”的境界。同时在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智慧作用。而且,比例尺的转化和有关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理解比例尺的定义是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