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概念

幼儿数概念
幼儿数概念

前一章节,我们学习了幼儿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学数前的感知集合教育为幼儿学习计数和掌握初步的数概念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基础上,幼儿数概念如何一步步发展呢?数概念发展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我们该如何进行教育?这都是这一章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关于数的基本知识

一、数数,是数学中最古老,最原始,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数概念是其他所有数学概念的基础。数可以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量,量的结果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是人作为认识主体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人的思维产物。数主要包括:自然数和自然数列,零和扩大的自然数列,基数和序数。

(一)自然数及自然数列

学前儿童对自然数列的掌握包括对10以内数字大小的比较。幼儿要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理解10以内数与数之间的等差关系,即掌握每一个数同其前后数的关系。(二)零

零是空集合的标记,可以用来表示集合中一个元素也没有,如篮子里一只苹果没有。同时,零作为一个独立的数也可以表示其他的意义。如数轴上的原点和温度计上的零度分界点。因此,在让幼儿感知零概念的时候,成人应该给予正确地解释,零可以表示没有,但零不等于没有。零不是自然数,比任何自然数都小,如果把零放在自然数列的前面,可得到一个扩大的自然数列.

(三)基数和序数

自然数作为一类等价的非空有限集合的标记,既可以用来表示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也可以用来表示有限集合中每个元素的位置,这就是自然数的两个不同含义。例如:儿童在数娃娃的时候,按物点数,数完后是5个,那么这个数字“5”就是基数的含义;当儿童数到第五个娃娃说出“5”时,这个“5”就是序数的含义。(对此的理解建立在数数的基础上)二、数字

数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这种符号的产生,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示。它是对事物数理逻辑特征的抽象概括和提炼。在自然界和幼儿生活中,会有许多接触数字的机会,如电话号码、门牌号、钟表数字等。学前儿童阶段主要是了解10以内数的意义。让幼儿认识数字,必须与理解数字所表达的实际意义相联系而不是纯粹地识读数字。

三、计数

计数也就是数数,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结果用数字来表示。

四、数的守恒

学前儿童对数的守恒概念的掌握主要是指儿童不受物体外在大小和形状等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了解数的抽象含义。

五、数的组成

六、数的运算

加法与减法是互逆运算。

学前儿童数的运算主要是指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儿童数的运算概念认知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主要与幼儿思维发展的水平相对应。

3-6岁幼儿应掌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能力培养教育建议

3-6岁幼儿应掌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能力培养教育建议 3-4岁: 1. 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颜色、大小或长短、形状等进行分类。 2. 学会区分“1”和“许多”,并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两个物体。 4. 能从5个以内的物体中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物体。 5. 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据图形的名称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 6. 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区别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7. 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 4-5岁: 1. 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高低、粗细、轻重等进行分类。 2. 能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3. 学会正确地为10以内的物体点数。 4. 认清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5. 认识比较粗细、厚薄、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 6. 能认识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 7. 初步理解平面图形间的简单关系。 8. 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 9. 能按指定的方向如向上、向下或向前、向后运动。 10. 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 5-6岁: 1. 能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2. 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3. 认识3个相邻数的关系。 4. 认识宽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5. 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 6. 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7. 认识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8. 以自己为中心,学会区分左右,并学会向左或向右运动。 9. 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 10.学会看日历 幼儿数学能力培养教育建议 “数”的教育原则 1.在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数数,了解数之间的关系。如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可以与孩子一起数过往车辆。 2.为幼儿提供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认识数。操作时,家长可做提问,如“你在这上面放了几块积木”。 “量”的教育原则 1.运用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如让幼儿认识物体的轻重,可以先出示两样形状一样、材料一样、大小不同的物体,然后出示两块材料一样、形状和大小不一样的物体,让幼儿感知和比较。 2.利用儿歌和游戏,教授幼儿一定的量词,引导幼儿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形”的教育原则 1.儿童认识形体是在充分感知形体,获得有关形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再配合说出词,认

(发展战略)学龄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近年来,无论在国内或国外,由于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加速培养人才,人们都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早期数学教育。目前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有各种做法,究竟哪种比较好,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先了解幼儿数学初步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否则盲目地进行教育,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妨碍幼儿身心的发展。本文根据一些调查研究材料就幼儿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作一概述,并对如何发展幼儿的数概念提几点看法。 数(这里指自然数,下同)概念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幼儿开始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首先遇到的问题之一。掌握数概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仅要会数数,还要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顺序和大小,理解数的组成和数的守恒,掌握数的读写法。因为幼儿年龄小,身心都在发育中,要在不断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数概念,所以要经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下面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研究。 一计数 计数活动的实质是在所数的物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中从1起各数之间建立一一对应,而把最后一个元素所对应的那个数作为计数的结果。有些幼儿虽然很早就能按顺序说出数词一、二、三……,但不能同所数的物体一一对应,或者不能确定数得的结果,这样不能认为具有计数的能力。幼儿的计数能力是逐步

发展起来的。研究表明,一般遵循以下的发展顺序:先口头数,然后点物数,再到说出计数的结果。 最初,幼儿没有数量的观念,对物体集合的感知模糊不清。以后逐渐能区别数量的多少。例如,给一岁多的幼儿每只手里放一块饼干,如果拿走一块,他会不满意。两岁左右,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逐步学会个别的数词,如“一”、“二”,但往往不能正确地用以表示物体的数量。例如,当问到物体“有多少”时,有些幼儿往往都用“两个”来回答。两岁至三岁的城市幼儿,有一些开始能数几个数,有少数能数到10以上,但也有些(约1/3)完全不会数。三岁多的幼儿,多数能数到10。四岁多的幼儿,多数能数20以内的数,其中少数能数到100。五岁多的幼儿,多数能数30以上的数,其中约半数能数到100。六岁多的幼儿,大多数能数到100。农村的幼儿,由于环境和教育条件差一些,口头数数的能力发展迟缓一些,但是到六岁以后大多数也能数20以内的数,即使是没有入过学前班的,也有25%的幼儿能数到100。 幼儿在口头数数的发展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四岁以下的幼儿掌握一些数词,但是往往分不清它们的先后顺序,因而常出现跳数、乱数的现象,返回重数的情况也较多。2.四、五岁的幼儿,数到几十九再接下去数困难较多,出现停顿、跳数、返回重数等现象。3.年龄较小的幼儿只会从1数起,五岁以上的幼儿开始有些能从中间任意一个数起接着数。这表明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在数词之间建立起较牢固的联系,并且对计数规律有了一定的理解。

儿童教育论文:皮亚杰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研究

儿童教育论文:皮亚杰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研究

儿童教育论文:皮亚杰儿童空间概念发展 的研究 数和形历来是数学的两大支柱,在学前阶段,有关儿童数概念的认知的研究层出不穷,并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理论。而对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与形相关的几何学是数学中一门研究空间位置或定位的科学。几何学有多种,与儿童的经验最密切相关的是拓扑几何、欧氏几何、射影几何及度量几何。皮亚杰从1929年开始着手研究空间、几何等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皮亚杰指出,儿童空间观念的演化是在两个不同的水平上分别进行的——知觉水平和思维水平。在逻辑上并非如人们所假定的那样,后者是从前者中而来,而是各自沿着本身的途径发展的。儿童理解的空间知识不一定与他们看到的相匹配。年幼儿童也许看到了一条“直线”或一个“三角形”,但他无法将这些观念转化为心理表象。皮亚杰强调的空间表象是一种结构,而不是知觉的简单反应。从一般意义上讲,表象活动是知觉活动的反应或投射。 在研究2~7岁幼儿根据知觉抽象几何概念或几何图形的能力时,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用触觉识别形状的过程,发现儿童对几何图形进行再认的发展顺序是:儿童熟悉的物体——拓扑图形——欧氏几何图形。 在研究射影空间时,皮亚杰让儿童画出不同几何图形的

透视图、向儿童提问一些有关物影投射,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物物关系以及圆柱、圆锥一类几何体分割后的部位等问题。皮亚杰认为,在射影几何中一个物体或一条直线这样的概念,儿童不是根据它本身来孤立考虑的,而是跟观察它的视点有关。皮亚杰把一个娃娃放在儿童的右角上,娃娃只能看到一根木棒的端面,而儿童能看到一根长的木棒,让儿童画出这根木棒他看出来的样子及娃娃看出来的样子。可以观察到,小于4岁的儿童表现出来丝毫不能理解,4~7岁的儿童表现出完全不会或部分地不会对视点加以区别。由此,在学前阶段的儿童往往基于自身的视角来判断事物的位置。 在研究物体相互位置的空间关系时,皮亚杰用“瓶中水位”【3】实验表明,四五岁幼儿的表现通常是涂鸦,对任务本身都不理解;而五六岁幼儿则以瓶底或瓶子的壁为参照系统,非以自然界中的水平轴——桌面为参照系统。学前儿童还无法在空间中将物体安置在相关位置,使之相互间有正确的空间关系。 总之,皮亚杰认为对于三四岁幼儿来说,形状不是严格不变的,而是在操作下可改变的。当他们临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时,都用一个封闭的曲线代表他们画的图形不是直线或没有角度。而从拓扑学角度来看,方形和圆形是同样的图形,十字形和弧形是另一种同样的图形。皮亚杰认为,对于这种隋况是不能用儿童的小肌肉没有充分发展来

幼儿园数学教案《复习10以内的数概念》

幼儿园数学教案《复习 10以内的数概念》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中班数学《复习10以内的数概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数概念(数的形成、数数、认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和数序等)。 2.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片10张、红黄蓝三色的几何图形板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上有红黑绿三种颜色写的10的数字各一个)、数字牌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一、数学宫 游戏一:做的对有快(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数数) 1.目测几何图形的个数做动作 2.添上或去掉1后做动作。如:看到8快图形就做9或7的动作。 游戏二:踏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大小) 在地上任意放置图形,幼儿按要求找到图形数字,用脚踏上去。老师可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如:踩三角形上红颜色数字;踩比3大、比7小的黑颜色的数字。 游戏三:排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的数的排列和分类) 1.按图形的形状不同将数字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按图形的颜色不同将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游戏四:比得对又快(复习10以内数的大小、数序) 1.每一幼儿胸前挂一数字牌,在乐曲声中找一位好朋友,找到朋友后两位幼儿比较数字的大小:数字大的幼儿站着做动作,数字小的幼儿蹲下做动作,数字一样大的幼儿相互拥抱做好朋友。 2.要求幼儿迅速胸前数字大小依次从大到小排队,做动作走出数学宫。 二、学具操作 听口令操作学具,能根据相应的数字找到相应数量的学具块或者榫棒。 活动反思:

10以内数的复习也是基于之前学过的课程基础之上,多了一个操作环节。因此在添上或者去掉1的环节中,还是有不少孩子不善于自己的思考,直接可能 欢迎幼教同行们添加幼教联盟-欧阳老师的微信:3231821756,QQ同号 同伴的成果,因此,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孩子们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这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的给予孩子肯定。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数(这里指自然数,下同)概念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幼儿开始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首先遇到的问题之一。掌握数概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仅要会数数,还要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顺序和大小,理解数的组成和数的守恒,掌握数的读写法。因为幼儿年龄小,身心都在发育中,要在不断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数概念,所以要经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下面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研究。 一计数 计数活动的实质是在所数的物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中从1起各数之间建立一一对应,而把最后一个元素所对应的那个数作为计数的结果。有些幼儿虽然很早就能按顺序说出数词一、二、三……,但不能同所数的物体一一对应,或者不能确定数得的结果,这样不能认为具有计数的能力。幼儿的计数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研究表明,一般遵循以下的发展顺序:先口头数,然后点物数,再到说出计数的结果。 最初,幼儿没有数量的观念,对物体集合的感知模糊不清。以后逐渐能区别数量的多少。例如,给一岁多的幼儿每只手里放一块饼干,如果拿走一块,他会不满意。两岁左右,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逐步学会个别的数词,如“一”、“二”,但往往不能正确地用以表示物体的数量。例如,当问到物体“有多少”时,有些幼儿往往都用“两个”来回答。两岁至三岁的城市幼儿,有一些开始能数几个数,有少数能数到10以上,但也有些(约1/3)完全不会数。三岁多的幼儿,多数能数到10。四岁多的幼儿,多数能数20以内的数,其中少数能数到100。五岁多的幼儿,多数能数30以上的数,其中约半数能数到100。六岁多的幼儿,大多数能数到100。农村的幼儿,由于环境和教育条件差一些,口头数数的能力发展迟缓一些,但是到六岁以后大多数也能数20以内的数,即使是没有入过学前班的,也有25%的幼儿能数到100。 幼儿在口头数数的发展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四岁以下的幼儿掌握一些数词,但是往往分不清它们的先后顺序,因而常出现跳数、乱数的现象,返回重数的情况也较多。2.四、五岁的幼儿,数到几十九再接下去数困难较多,出现停顿、跳数、返回重数等现象。3.年龄较小的幼儿只会从1数起,五岁以上的幼儿开始有些能从中间任意一个数起接着数。这表明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在数词之间建立起较牢固的联系,并且对计数规律有了一定的理解。 幼儿虽然很早能口头数一些数,但是大部分属于“顺口溜”的性质,很多幼儿不能把数词同所数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幼儿从口头数一些数发展到初步能够点物数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点物数需要多种分析器参加,并且协同动作。不仅语言运动分析器参加活动,运动分析器和视觉分析器也参加活动,正确地说出数词的同时,手依次指点着一个个物体,眼同时注视着一个个物体,并且监视手指的运动。幼儿(特别是五岁以下)的大脑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还比较差,口手眼协调动作还不灵活,再加上口头数数还不熟悉,在点物数时常常顾此失彼,因而出现漏数、重复数等不对应的情况。据调查,五岁以下的幼儿,点物数的能力大都落后于口头数的能力。两岁多的幼儿,有少一半能点物数三五个数,有25%只能点数到2,其余的完全不会点数。三岁多的幼儿,大都能点物数5以内的数,其中有些能点数到10。四岁多的幼儿点数时不对应的情况明显减少,大都能点数10以内的数,有些幼儿点数的数目已接近口头数的数目。五岁多的幼儿,大多数能点物数,点数的数目与口头数的数目范围基本趋于一致。六岁多的幼儿(包括农村的),基本上都具有点物数20以内数的能力。 幼儿说出计数的结果比点物数的能力的发展更迟缓一些。因为这需要在掌握点物数的基础上理解数到最后一个物体,它所对应的数词就表示这一组物体的总数,也就是说在数词与物体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由于幼儿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较差,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实践才能逐步掌握。据调查,两岁多的幼儿,有些虽能点物数几个数,但其中有40%左右不能说出计数的结果,能说出计数结果的幼儿也大都小于点物

幼儿量概念教育活动设计和指导

第六节幼儿量概念的教育活动设计和指导 学习指南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量分为连续量和不连续量。不连续量是表示集合中元素多少的量;连续量是表示物体属性的量,如物体的面积、体积、长度、重量等。物体量的测量结果可以用数来表示,即数量。对物体量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常见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学内容。本节就讲述幼儿认识物体量的一般过程和年龄特点,学习物体量教育的设计和指导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幼儿量概念的发展特点。 2.能运用量概念的目标设计与表述、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教育活动设计指导策略梳理出简略和详细的教案。 3.结合视频和文本的案例学习,灵活运用幼儿量概念的活动设计思路与组织策略解决量概念教学中的实践问题。 案例导入 案例呈现:皮亚杰把一团橡皮泥先搓成圆球形,然后当着儿童的面将圆球形搓成“香肠”,问儿童圆球和香肠哪一个橡皮泥多。一部分儿童认为圆球的多,因为圆球大,而另一部分儿童认为香肠的多,因为它长。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认识? 案例分析:幼儿受年龄和思维抽象性发展所限制,在量的比较中容易受外在形式、视觉判断等方面的干扰而不能正确地意识到物体的量,也就是说,还没有掌握量的守恒,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必备知识 一、认识物体量的一般过程 1、从笼统、不精确到逐渐精确 物体的量是物体固有的特性,是客观存在的。物体常见的量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到的。 儿童从出生起就感知并积累了大量的有关物体量的感性经验。但由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晚于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常常不能用恰当的词来表示物体的量。如3- 4岁的儿童常常用大、小的词汇来代替长度等其他变量的准确名称(把粗铅笔说成是大铅笔;把长的毛巾说成是大的毛巾等等)。 儿童在语言、词汇的运用和表述从不精确到逐渐精确的发展特点,启示成人有必要在儿童的知觉活动中帮助他们使用准确的词汇,以促使儿童形成与某一变量相一致的概念,而

如何启发孩子基本的数学概念

如何启发孩子基本的数学概念 孩子的数字启蒙教育会关系到他日后学习数字的兴趣。一般的家长在教孩子数学时,容易以自己理解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却忽略了自己的指导方法。由于指导方法的不当,会让孩子原本浓厚的兴趣被扼杀掉,更可能造成孩子拒绝学习,这样的现象是我们要尽力避免的。所以父母学习如何去引导孩子,是教导孩子时应有的态度,这是很重要的。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教孩子基本的数学概念 三至六岁的小孩,应开始用有趣的实物来教他数学概念。例如,不要只是教他用心来数1~10,应该每数一次指着他的一个手指。要他数物件时将物件移放在一处。否则,他可能会以为“4”是意味着在一序列物件中的第4件,而不是整群物件共有4件。 你也应该教三至六岁的孩子认为“0”是一个数字的概念。通常,人们让孩子们以为“0”与没有是同样的。这在以后将使孩子在数学上发生极大的困难。例如,35和305两个数:在第一个数中“3”与“5”之间没有“0”;在第二个数中,“3”与“5”之间有“0”,但孩子也会认为“3”与“5”之间没有东西;这岂不是两个数都相同了?但实际上两数有很大的差别。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其次,在孩子数物件的时候,写给他看由0至9的写法,如果你将数字写得大至可以用他的手指依循墨迹画出来,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较快地学习。有好些形象化的方法,都适合在家中教学前儿童数学概念。例如,在孩子已学会数东西和认识了数字之后,给他一个箱子,分成十格,各写上由0至9的数字,再给他45块鹅卵石或硬币,让他正确地分配放人各格中(即一格放一个,两格放两个,三格放三个等等)。这个箱子,让他可以在若干程度上自己矫正错误,使他能独立地实践与学习。 另一种教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游戏是:在若干纸条上,分别写上不同的数字,然后放在一布袋内,每次让你的孩子抽出一条纸条,抽出的纸条上写的数字是多少(你不要将数字读出来),就要孩子拿出同样数字的鹅卵石或硬币来表示。

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

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 【摘要】幼儿小班作为人生接受正式学习的初始阶段,必须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数的概念作为幼儿学习数学的基础课程,需要幼儿老师进行数的概念教育时正确的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开导,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形成数的正确认识。为此,笔者将阐述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的意义,数的概念渗如何透到幼儿小班的教学中,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 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到自己情绪和外界的影响,容易产生无意记忆,在无意之间形成对事物的记忆,而往往记不住需要有意记忆的内容。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时,要充分运用娱乐化和生活化,让幼儿在无意间接触数,对数的概念形成一定的认识,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数的概念渗透教育时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幼儿教师为幼儿创设轻松与愉悦的氛围和环境,引导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对数的概念形成无意记忆,进而减轻幼儿的心理负担,让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提问和思考,对一些简单易懂的数学知识形成正确认识。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数的概念的渗透教育,如让幼儿了解“1”与“许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总数概念。 一、幼儿小班数的概念渗透教育的意义 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和培养思维的学科,对其进行了解和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数学是对人类智力运作的主要体现,是对幼儿进行心智创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幼儿的心智在数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智慧。通过数学的学习,幼儿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进行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考的能力。为此,人们将数学形象称为思维的“体操”,可见,人们对数学的高度评价。幼儿数的概念教育就是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启蒙,对幼儿的思维进行刺激和发展,让幼儿早日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但是,幼儿作为特殊的学习群体,难以达到成年人的学习水准,因此,在进行幼儿数的概念教育时,要将幼儿的学习内容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让幼儿在玩乐中形成数的概念,对数学形成初步的认识。 二、如何把数的概念渗透到幼儿小班的教育中 1.在小班教学的游戏中进行数的概念渗透教育。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这是幼儿展现能力、展现学习水平、展现发展水平的独特形式,通过游戏,幼儿会发现许多问题,并且会自我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将问题解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在游戏中进行数的概念教育。例如,为了让幼儿区分“1”与“许多”的概念,幼儿老师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幼儿在进行拍皮球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皮球是圆形的,让幼儿去玩具箱取皮球,引导幼儿说出这里有“许多”皮球,然后让小

最新幼儿园数学基本概念教育

幼儿园数学基本概念教育 幼儿园数学基本概念教育孩子学习数概念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各阶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分。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包括了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以及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概念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计数活动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计数能力标志着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程度。 从计数活动的结构来看,可以分为内容和动作两个方面。 (一)内容方面: 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依次数出数词、从集合中区分出每一个元素、使每个数词只与集合中的一个元素相对应;说出总数。 从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看,一般有以下阶段: 1 1 、口头数数口头数数是指按照自然数数序来数数的能 力。 一般3岁左右的孩子在成人的影响下能逐步学会说出个别数词,并能凭借机械记忆,按照一定的顺序背诵这些自然数的名称,但是他们不理解这些自然数的意义,往往不能正确地用这些数来表示物体的 数量。 比如: 像是背诵儿歌一样地背诵这些数字,带有顺口溜的性质,并没有形成每一个数词与实物之间的一对一的联系;手口不一致(口快手慢

或口慢手快)。 这个阶段的孩子口头计数表现出: 一般只会从1开始,顺序地往下数,如果遇到干扰就不会数了;一般不能从中间任意一个数字开始数,更不会倒着数;在口头数数中,常会出现脱漏数字或者重复循环数字的现象。 儿童的这种数数实际是唱数。 这个阶段,幼儿仅仅掌握的是数的顺序而非数量的观念。 但是,这种口头数数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学习计数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能使幼儿获得数词的名称以及自然数顺序方面的知识经验,而这些恰恰是幼儿正确计数所不能少的。 2 2 、按物点数按物点数是指用手逐一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逐个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每个数词与手点的一个物体一一对应。 这个阶段的孩子能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 但往往说不出总数。 如: 口能从1到10顺着数,但是手却不能按照实物一个个点数,而是乱点;虽然能按照实物的顺序一个个点数,但是口却乱数,边点边数1、2等,其中往往只有开始几个数和最后几个数是顺序说出的;口与手虽然有节奏地配合,但是不是一对一地配合,即不是数一个点一个实物,而是数两个数点一个实物或者相反地数一个数点两个实物。 正确地按物点数需要各种分析器官的参与,手、眼、口、脑协同活动,它是口头数数后的必经的基本计数过程。

学习《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心得

学习《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心得 前几天听了安徽师范大学张更立老师的讲座,收获挺大的,虽然张老师讲的是学前教育中和数学有关的知识,而现在的我是语言组的教师,但是这次的讲座对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是有很大帮助的,讲座中有很多的知识点让我恍然大悟。 首先张老师解说了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让我铭记在心中的一点是“逻辑顺序颠倒”,回想一下,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似乎是忽略了这一点,在让幼儿接触到数学这一块时,一般我们让幼儿首先接触的就是数数、点数、对应这一块的知识,而不是像张老师说的那样,应该让幼儿感知了解整体和部分,只有感知了解整体和部分后,幼儿才会进行正确的数的认识。如果没有这一次的讲座我想我也不会意识到“逻辑顺序颠倒”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 重要性。而通过这一点我自己也在反思了:其实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我觉得我们幼儿园老师也要加强对数学理论的学习。因为只有充分地了解数学理论以及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

动中去。比如:集合是人们所感知的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整体。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到集合概念在幼儿计数和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在多种活动中让幼儿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认识种种不同的新集合。所以我们仅仅做到知其然是不够的,还应做到知其所以然,这就必须去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的概念。 其次,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中,张老师说到我们应“理解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这一点更敲响了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警钟,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他们主要学习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幼儿的这一学习特点是有其龄段特征、认知特征所决定的,他们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学的有趣,学的有效,学的有用。“玩中学”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学习。通过以前的教学经验让我知道: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会收获到更多的经验需要。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幼儿数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并且意识到了以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数学发展水平、兴趣、主题来确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正确投放数学操作材料,合理的指导幼儿进行数学活动,并且也要加强自己的数学理论知识!

第三章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三章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第三章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1/ 35

目标导航 1.了解学前儿童计数活动的内涵及其意义 2.理解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各年龄班的教育要求。 3.掌握学前儿童数概念教育的主要方法,并能设计学前儿童数概念教育活动。

---------------------------------------------------------------最新资料推荐------------------------------------------------------ 请阅读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案例中的童童为什么不能回答“一共摆了几块积木”的问题?童童处于计数的哪个发展阶段? 3/ 35

案例在妈妈的眼里,三岁的童童可聪明啦!“1, 2,3,4,5……”,他可以像唱歌一样,数到20多呢。 有一天,童童正在桌面上摆弄积木,妈妈指着他摆好的积木问:“童童你摆了几块积木呀?”童童嘴里数道:“1, 2,3”,但他的手指已经点了6下了。 然后,随便说了个数,告诉妈妈:“我摆了5块积木。 ”妈妈对童童的回答有些失望。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一节幼儿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要求一、幼儿数概念发展的年龄特点(一)幼儿初步数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幼儿掌握初步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由感性经验到理性思考的一般认识过程,这是由数的抽象性以及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决定的。 5/ 35

浅谈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数教育

浅谈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数教育 南京市龙福幼儿园张杨 摘要: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育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既需要教师系统地、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和组织数学环境和活动以启发、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同时又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操作、生活等活动中贴近幼儿,逐步培养起幼儿数学思维的一种能力。幼儿园阶段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理解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如何让幼儿“快乐学数学、轻松学数学”?根据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探索研究,将数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有效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促进了幼儿智能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关键词:一日生活数教育 正文: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阶段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理解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于是,我们尝试将数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从孩子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选择幼儿身边熟悉的资源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在积累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数概念和发展思维能力,让幼儿在生活中“快乐学数学”、轻松学数学”。 一、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因子”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数,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在孩子的一日生活里,也到处充满数学。《纲要》指出:“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要让孩子“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孩子的生活,寻找最佳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契机。教师只要具备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日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契机:早上有多少孩子来幼儿园?(数数);你今天带来了什么玩具?(颜色、形状、大小、轻重);玩具怎么分家?(分类、统计);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认数、排序);你排在队伍的哪里?(序列和空间方位);现在几点了(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这些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对数的感性认识。对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确立整合的教育观,根据孩子生成问题中的求知解惑、学习及发展等需要,将相应的有关数、量、形、时空等方面的数学内容较自然地与主题、与其他教学领域、与孩子的一日生活相整合,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案例:早上自主点心时,谈林轩把饼干往盘子里放,“你看,饼干好多啊?”旁边的陈余看了看说:“1,2,3……对,有7块饼干,真的很多。”谈林轩马上反驳:“不对,盘子里是6块”,陈余有些不相信,伸出手指一块一块数着验证。由于饼干放的杂乱,她数了一圈还是忘记开始数的第一块而多数了一遍,这下又数到了7块。谈林轩急了,干脆把饼干拿出来放在桌上呈一排,一块块数给陈余看“1、2、3……是6块。”接着他又向陈余介绍了一种新方法:“两个两个数2,4,6。”我吃了一惊,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班中的孩子们大都是点数或默数,很少会两个两个数,为什么今天谈林轩会这样数而且完全正确呢?于是我想试探他,夹了几块饼干放在另一个盘子里。“谈林轩,你能帮我数数这个盘子有多少块饼干吗?”谈林轩欣然同意,把饼干放成一排马上数给我看:“2,4,6,还剩一块,加起来一共是7块饼干。”完全正确。事后,我针对谈林轩不同方法的数数进行了小组交流,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量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量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思路: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 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 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厚薄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 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 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 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琥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 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 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 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习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如果幼儿 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 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一内容除了组织正式的教育活动,还应安排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如在数学角放置各种有关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的感 性经验。 教学目标: 1、学习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 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 薄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具: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教学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发展战略)学龄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最全版

(发展战略)学龄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近年来,无论在国内或国外,由于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加速培养人才,人们都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早期数学教育。目前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有各种做法,究竟哪种比较好,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壹点是必须先了解幼儿数学初步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否则盲目地进行教育,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妨碍幼儿身心的发展。本文根据壹些调查研究材料就幼儿数概念发展的特点作壹概述,且对如何发展幼儿的数概念提几点见法。 数(这里指自然数,下同)概念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幼儿开始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首先遇到的问题之壹。掌握数概念是壹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仅要会数数,仍要理解数的含义,知道数的顺序和大小,理解数的组成和数的守恒,掌握数的读写法。因为幼儿年龄小,身心都在发育中,要在不断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数概念,所以要经历壹个较长期的过程。下面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壹些分析研究。 壹计数

计数活动的实质是在所数的物体集合的元素和自然数列中从1起各数之间建立壹壹对应,而把最后壹个元素所对应的那个数作为计数的结果。有些幼儿虽然很早就能按顺序说出数词壹、二、三……,但不能同所数的物体壹壹对应,或者不能确定数得的结果,这样不能认为具有计数的能力。幼儿的计数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研究表明,壹般遵循以下的发展顺序:先口头数,然后点物数,再到说出计数的结果。 最初,幼儿没有数量的观念,对物体集合的感知模糊不清。以后逐渐能区别数量的多少。例如,给壹岁多的幼儿每只手里放壹块饼干,如果拿走壹块,他会不满意。俩岁左右,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逐步学会个别的数词,如“壹”、“二”,但往往不能正确地用以表示物体的数量。例如,当问到物体“有多少”时,有些幼儿往往都用“俩个”来回答。俩岁至三岁的城市幼儿,有壹些开始能数几个数,有少数能数到10之上,但也有些(约1/3)完全不会数。三岁多的幼儿,多数能数到10。四岁多的幼儿,多数能数20以内的数,其中少数能数到100。五岁多的幼儿,多数能数30之上的数,其中约半数能数到100。六岁多的幼儿,大多数能数到100。农村的幼儿,由于环境和教育条件差壹些,口头数数的能力

幼儿数概念

前一章节,我们学习了幼儿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学数前的感知集合教育为幼儿学习计数和掌握初步的数概念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基础上,幼儿数概念如何一步步发展呢?数概念发展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我们该如何进行教育?这都是这一章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关于数的基本知识 一、数数,是数学中最古老,最原始,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数概念是其他所有数学概念的基础。数可以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量,量的结果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是人作为认识主体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人的思维产物。数主要包括:自然数和自然数列,零和扩大的自然数列,基数和序数。 (一)自然数及自然数列 学前儿童对自然数列的掌握包括对10以内数字大小的比较。幼儿要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理解10以内数与数之间的等差关系,即掌握每一个数同其前后数的关系。(二)零 零是空集合的标记,可以用来表示集合中一个元素也没有,如篮子里一只苹果没有。同时,零作为一个独立的数也可以表示其他的意义。如数轴上的原点和温度计上的零度分界点。因此,在让幼儿感知零概念的时候,成人应该给予正确地解释,零可以表示没有,但零不等于没有。零不是自然数,比任何自然数都小,如果把零放在自然数列的前面,可得到一个扩大的自然数列. (三)基数和序数 自然数作为一类等价的非空有限集合的标记,既可以用来表示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也可以用来表示有限集合中每个元素的位置,这就是自然数的两个不同含义。例如:儿童在数娃娃的时候,按物点数,数完后是5个,那么这个数字“5”就是基数的含义;当儿童数到第五个娃娃说出“5”时,这个“5”就是序数的含义。(对此的理解建立在数数的基础上)二、数字 数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这种符号的产生,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示。它是对事物数理逻辑特征的抽象概括和提炼。在自然界和幼儿生活中,会有许多接触数字的机会,如电话号码、门牌号、钟表数字等。学前儿童阶段主要是了解10以内数的意义。让幼儿认识数字,必须与理解数字所表达的实际意义相联系而不是纯粹地识读数字。 三、计数 计数也就是数数,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结果用数字来表示。 四、数的守恒 学前儿童对数的守恒概念的掌握主要是指儿童不受物体外在大小和形状等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了解数的抽象含义。 五、数的组成 六、数的运算 加法与减法是互逆运算。 学前儿童数的运算主要是指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儿童数的运算概念认知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主要与幼儿思维发展的水平相对应。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数概念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数概念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活动枯燥、无味,上起来没有激情,其实不然,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需要教师系统的。有目的地设计和安排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以引导幼儿发展。在传统的数学活动中,这样的情况最为常见:当老师教幼儿认识“3”这个数概念时,她会先拿出一支铅笔,再拿出两支铅笔,然后告诉幼儿,一共拿出了3支铅笔,并反复演示,将自己头脑中抽象的“1+2=3”等符号传授给幼儿。这时教师的想法是:只要讲的清楚,幼儿是会理解的。皮亚杰认为幼儿智慧发展的过程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幼儿的自主性,通过幼儿对日常生活情景以及各种游戏的操作而获得的思维力与创造力才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只有在各种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接下来我就简单谈谈哪些游戏可以运用到数学活动中: 一、在社会生活中寻找数学游戏 1、彩票游戏。 在学习相邻数7.8.9的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复习巩固了相邻数的含义,然后设计了一个游戏“摸彩票”,在黑板的左`中`右处分别贴上一个醒目的数字7.8.9。对应每个数字,在其下方的黑板上设一个“彩票箱”,里面有若干个数字1——9的卡片,每次上来的三个幼儿分别在每个“彩票箱”里摸出三张“彩票”,若是黑板上数字的相邻数,就将其贴在该数字的左边和右边,若完全正确,就获奖“五百万”(一张精心制作的卡片,上面写上“五百万”)。摸奖的幼儿总是既紧张兴奋又有着强烈的期盼,没摸奖的幼儿在下面也兴奋莫名,口中大喊“五百万,五百万”!每当幼儿摸到某数的相邻数但贴错了位置,下面幼儿总是重重的为他叹息,有的幼儿全部中了,下面的幼儿又大声地为他喝彩,有的幼儿还兴奋的跳了起来,整个气氛非常热烈。 在此次活动中,我成功的将社会生活中的“摸彩票”操作与数学活动相结合,改版为一个智力游戏,将幼儿欲知结果的迫切心理吊到了极点,让幼儿心中产生了强烈的悬念感,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强烈动机,并且,欲控制结果,除了要抽中卡片之外,更重要的是正确贴放卡片,于是引起幼儿积极的智力活动参与,很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标并形成了一个气氛热烈`智力活跃的活动。 2、竞赛游戏。 在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队,如小猫队、小狗队、小兔队、蚂蚁队等等,以必答题和抢答题的形式进行竞赛游戏,第一轮进行必答题,每队从第一位幼儿开始回答,教师出示题牌(上面写有6以内的算式),如幼儿能正确说出得数此队就可以得一相对应的食物,一轮结束进行小结,哪队的食物最多哪队暂时获胜。

幼儿量概念教育活动设计和指导

第六节幼儿量概念的教育活动设计和指导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 量分为连续量和不 连续量。不连续量是表示集合中元素多少的量; 连续量是表示物体属性的量,如物体的面积、 体积、长度、重量等。物体量的测量结果可以用数来表示,即数量。 对物体量的认识,是人 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常见量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之一,也是幼 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学内容。 本节就讲述幼儿认识物体量的一般过程和年龄特点, 学习 物体量教育的设计和指导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幼儿量概念的发展特点。 2. 能运用量概念的目标设计与表述、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教育活动设计指导策略 梳理出简略和详细的教案。 3 ?结合视频和文本的案例学习,灵活运用幼儿量概念的活动设计思路与组织策略 解决量概念教学中的实践问题。 案例呈现:皮亚杰把一团橡皮泥先搓成圆球形, 然后当着儿童的面将圆球形搓成 香肠”问 儿童圆球和香肠哪一个橡皮泥多。 一部分儿童认为圆球的多, 因为圆球大,而另一部分儿童 认为香肠的多,因为它长。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认识? 案例分析:幼儿受年龄和思维抽象性发展所限制,在量的比较中容易受外在形式、视觉判 出现这种现象。 廉■必备知识 一、 认识物体量的一般过程 1、从笼统、不精确到逐渐精确 物体的量是物体固有的特性,是客观存在的。物体常见的量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可以 直接感知到的。 儿童从出生起就感知并积累了大量的有关物体量的感性经验。但由于幼儿语言能力的 发展晚于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常常不能用恰当的词来表示物体的量。女0 3- 儿童常常用大、小的词汇来代替长度等其他变量的准确名称 (把粗铅笔说成是大铅笔; 的毛巾说成是大的毛巾等等)。 儿童在语言、词汇的运用和表述从不精确到逐渐精确的发展特点,启示成人有必要在 儿童的知觉活动中帮助他们使用准确的词汇, 以促使儿童形成与某一变量相一致的概念, 学习指南 断等方面的干扰而不能正确地意识到物体的量, 也就是说,还没有掌握量的守恒,所以才会 4岁的 把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