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间断电源配置规范

南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间断电源配置规范
南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间断电源配置规范

附件

南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间断电源配置规范

1适用范围

1.1本规范适用于南方电网范围内新建、扩建及技改的地调及以上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110kV~500kV各电压等级的发电厂、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不间断电源的配置、功能、性能、安装等方面的要求,是设计和使用不间断电源的技术依据。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UPS 配置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4715-93 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通用技术条件

DL/T 1074-2007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

GB/T 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J 54-8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J 232-8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

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DL/T 724-2000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

DL/T 5044-200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GB/T 19638.2-2005固定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

DL/T 637-1997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GB 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 3384-19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的技术条件

Q/CSG 10011-2005中国南方电网220kV~500kV变电站电气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在线式不间断电源(Double conversion )

由整流器、逆变器、旁路静态开关和专用蓄电池组等组成的一种电源设备,这种电源无论交流输入电源中断与否,电压波形符合供电要求与否,都能保证向负载设备提供符合要求的电源;这种电源设备输出的电压波形是连续的正弦波。 3.2 电力专用不间断电源(UPS for power system )

由整流器、逆变器和旁路静态开关等组成的一种电源装置,与外接直流电源配合,具备在线式不间断电源功能。该装置直流输入部分与交流部分应隔离。 3.3 峰值因数(Crest factor )

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的比率。

有效值

峰值I I I I Fc rms

peak ==

3.4 动态电压瞬变范围(Transient voltage variation range )

输入电压不变,负载突变时和输出为额定负载不变,输入电压突变时,输出电压的变化量。

3.5 瞬变响应恢复时间(Recovery time )

从输出电压突变到恢复至输出稳压精度范围内所需的时间。 3.6 起动电流(Load start-up current )

设备装置加电时在电气系统中观测到的瞬间电流。这种电流通常是这些设备的磁路所产生的,其效果是用它在持续作用的时间内产生的电流最大峰值和电流有效值来度量的。 3.7 线性负载(linear Load )

输入电压和电流同为正弦波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相位差(感性和/或容性)的负载。线性负载中只有电阻、电感或电容。 3.8 非线性负载(Non-linear Load )

周期性地吸收含有谐波成分的非正弦波电流的负载。为此,输入电压也会被谐波引起失真。

3.9 总谐波电流失真度(THDI)

它是总谐波电流有效值与基波电流有效值之间的比率:

%1001

2

2I I

THDI n n

∑∞

==

I 1:基波电流有效值,I n :N 次谐波电流有效值。

3.10 总谐波电压失真度(THDU)

它是总谐波电压有效值与基波电压有效值之间的比率:

%1001

2

2U U

THDU n n

∑∞

==

U 1:基波电压有效值,U n :N

次谐波电压有效值。

4 使用条件

4.1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环境温度不高于40℃,不低于–10℃。 4.2 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 4.3 地震烈度:8度,水平加速度: 0.25g ,垂直加速度: 0.125g 。

4.4 屏(柜)安装使用地点无强烈振动和冲击,无强电磁干扰,外磁场感应强度不得超过0.5mT 。

4.5 安装垂直倾斜度不超过5%。

4.6 设备安装地点不得有爆炸危险介质,周围介质不含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及导电介质。

5 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不间断电源配置规范 5.1 系统构成及配置原则

5.1.1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不间断电源(本章节简称UPS 电源系统)由在线式不间断电源(本章节简称UPS 电源)和交/直流输入单元、交流输出单元等外围设备组成。

5.1.2 UPS 电源由整流器、逆变器、静态旁路切换开关、手动维修旁路开关、谐波滤波器(可选)、输出隔离变压器(可选)、监控单元、通信接口、蓄电池组等组成。

5.1.3 交/直流输入单元由交流输入自动切换装置(可选)、交流输入断路器、旁路输入断路器、直流输入断路器、防雷器等组成。

5.1.4 交流输出单元由交流输出断路器、交流馈线开关、母联开关、测量表计等组成。 5.1.5 UPS 电源系统配置原则

5.1.5.1 UPS 电源系统应配置两台UPS 电源,构成双机冗余供电系统。

5.1.5.2 每台UPS 电源应至少配置一组蓄电池组,每组蓄电池组容量应满足当交流输入电源事故时带该输出母线段全部负载后备时间不小于2小时。蓄电池组容量应按全部负载实际测量的电流总和计算取得,计算方法详见附录C 。

5.1.5.3 蓄电池组出口应配置保护电器。保护电器额定电流选择见附录D 。

5.1.5.4 UPS 电源系统供电的负荷应包括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不能中断供电电源的重要生产设备。

5.1.5.5UPS电源系统输入端宜配置相对地、中性线对地保护模式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10kA (8/20μs)的交流电源限压SPD;SPD宜串联相匹配的联动空气开关以便于更换SPD和防止SPD损坏造成的短路,SPD正常或故障时,应有能正确表示其状态的标志或指示灯。

5.1.6UPS电源容量配置原则

5.1.

6.1每台UPS输出额定功率应不小于1.2倍全部负载额定功率的总和。

5.1.

6.2UPS 电源容量应满足最大功率负载的起动电流需求。

5.1.

6.3UPS 电源容量(Sn)与输出额定功率(Pn)关系为:Pn(kW)=0.8Sn(kVA)。

5.2系统接线方式

5.2.1UPS电源系统宜采用双机双母线带母联运行接线方式,详见附录A图A.1。

5.2.2交流输出母联开关应具有防止两段母线带电时闭合母联开关的防误操作措施(可采用加锁等方式)。

5.2.3手动维修旁路开关应具有防误操作的闭锁措施。

5.2.4每台UPS电源的交流电源输入和旁路电源输入应采用两路电源经自动切换装置(若选用ATS,宜采用二段式PC级)切换的供电方式(若上级交流配电设备中已采用自动切换装置,UPS电源输入端可不再设置),两路交流输入电源应分别来自不同段的交流母线,两段交流母线供电电源应分别取自不同的变电站。

5.2.540kVA及以上的UPS电源系统应采用三相交流电源输入,三相交流电源输出接线方式。

5.3系统馈线网络配置原则

5.3.1由UPS电源供电的设备应遵循负载均分、三相平衡原则,将设备分别接入UPS电源系统的两段输出母线。

5.3.2双电源供电设备的两路交流输入电源应分别取自UPS电源系统的两段输出母线。

5.3.3冗余配置的两台单电源供电设备,其交流输入电源应分别取自UPS电源系统的两段输出母线。

5.3.4服务器、主网交换机、磁盘阵列的工作电源应分别采用专用馈线开关供电。

5.3.5工作站、其它网络设备等可共用一路馈线开关,尽可能减少共用同一路馈线开关设备的数量。

5.3.6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设备交流供电电源配置原则

5.3.

6.1SCADA服务器、历史数据服务器、PAS服务器、数据采集服务器、保信应用服务器、DTS服务器、WEB服务器、WEB通信服务器、正向/反向物理隔离、纵向加密认证网关、主干网交换机等冗余配置的双电源供电设备,每台设备的两路电源应分别取自UPS电源系统的两段输出母线。

5.3.

6.2主网磁盘阵列、WEB网磁盘阵列等非冗余配置的双电源供电设备,每台设备的两路电源应分别取自UPS电源系统的两段输出母线。

5.3.

6.3调度员工作站、集控工作站、保信工作站、PAS工作站、DTS工作站、调度报表工作站、集控室交换机、实时数据采集网交换机、保信网交换机、DTS网交换机、WEB网交换机、前置终端服务器、前置转发防火墙、DTS网防火墙、保信采集防火墙等冗余配置的单电源供电设备,两台设备应分别取自UPS电源系统的两段输出母线。

5.4UPS电源功能要求

5.4.1切换功能

5.4.1.1当交流输入电源正常时,交流输入电源经整流器由交流变成直流,再经逆变器由直流变成交流输出到负载。

5.4.1.2当交流输入电源故障时,UPS电源由交流输入电源供电切换至由蓄电池组经逆变器供电,切换时间应为0ms;当交流输入电源恢复正常后,UPS电源自动由蓄电池组供电切换至由交流输入电源供电,切换时间应为0ms。

5.4.1.3当UPS电源过载、逆变器故障、交/直流电源输入回路同时故障时,通过UPS电源旁路静态切换开关自动切换至交流旁路输入电源供电,切换时间应小于4ms;当电源故障恢复后,UPS电源自动切换至逆变输出供电,切换时间应小于4ms。

5.4.1.4当两台UPS电源其中一台故障退出时,该电源所带负载可通过手动闭合两段交流输出母线的母联开关由另一台UPS电源供电。

5.4.1.5UPS电源配置旁路检修断路器,在UPS电源退出检修维护时可闭合检修断路器为负载供电。

5.4.2启动功能

5.4.2.1在没有交流输入的情况下,UPS电源具备可由蓄电池组启动,负载可由蓄电池组通过逆变器供电功能。

5.4.2.2在UPS电源启动时,整流器应具备软启动功能。

5.4.3监控单元功能

5.4.3.1操作权限管理:监控单元应具有操作权限密码管理功能,任何改变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的操作均需要权限确认。

5.4.3.2定值设置功能:监控单元应能对交流输入保护定值、UPS电源运行及告警参数定值、蓄电池组运行及告警参数定值进行设置。定值设置值应具有掉电保持功能。

(1)运行及告警参数定值:交流输入电压高/低告警值、交流输入频率高/低告警值、交流输出电压高/低告警值、蓄电池组工作电压高/低告警、蓄电池组浮充/均充电压、蓄电池组最大充电电流等。

(2)保护定值:交流输入过/欠压值、蓄电池组电压低值、以及交流输出过欠压值。

5.4.3.3电池管理功能:

(1)具备蓄电池组浮充电压温度补偿功能。

(2)具备蓄电池组放电测试功能。

(3)具备蓄电池组充电限制电流功能。

(4)具备当蓄电池组电压过低,防止深度放电功能。

5.4.3.4显示和存储功能:

(1)面板具有中文显示功能。

(2)能实时显示模拟量测量值、开关量状态、告警信息。

(3)能以模拟盘方式显示UPS电源的不同工作状态。

(4)能查询保护定值、开关量记录和告警记录,开关量记录和告警记录等信息存储能力均不小于200条。

5.4.3.5测量功能:

(1)模拟量包括:交流输入线电压、相电流;交流旁路输入线电压和相电流;交流输出线电压、相电流;交流输入、输出和旁路频率;蓄电池组电压、蓄电池组电流(充电/放电)、三相交流输出每相负载率、以及电池组温度(可选)等。

(2)开关量包括:整流器/充电器运行状态、蓄电池组运行状态、自动旁路运行状态、以及逆变器运行状态等。

5.4.3.6告警功能:交流输入/输出电压超限告警、交流输入中断告警、交流输入频率超限告警、蓄电池组电压高/低告警、蓄电池组故障告警、整流器关闭告警、逆变器关闭告警、旁路供电告警、交流输入断路器跳闸告警、交流旁路输入断路器跳闸告警、交流输出断路器跳闸告警、直流输入断路器跳闸告警、交流馈线开关跳闸告警、监控单元故障等。告警或故障时,监控单元应能发出声光报警,并应以硬接点形式和通讯口输出,宜保留不小于6个硬接点输出。

5.4.3.7通信功能:监控单元至少应有1个RS485或1个以太网通讯接口,应开放通信协议,并具备与电力电源监控系统通信能力,可以实现UPS电源系统的实时监控(具体参数要求详见附录E)。

5.4.4保护功能

5.4.4.1交流输出短路保护、交流输出过载保护、整流器/逆变器/静态旁路开关等过温度保护、蓄电池组电压低保护、交流输入缺相保护、交流输入过/欠压保护、以及交流输出过/欠压保护。

5.4.4.2具有紧急关机保护功能。

5.4.5电磁兼容

5.4.5.1UPS电源应能满足GB/T1762

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规定严酷等级为三级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要求。

5.4.5.2UPS电源应能满足GB/T1762

6.4-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规定严酷等级为三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要求。

5.4.5.3UPS电源应能满足GB/T1762

6.5-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规定严酷等级为三级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的要求。

5.4.5.4UPS电源应能满足GB/T1762

6.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规定严酷等级为四级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的要求。

5.4.5.5UPS电源应能满足GB/T 1762

6.1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规定严酷等级为三级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的要求。

5.5UPS电源技术指标要求

6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不间断电源配置规范

6.1系统构成及配置原则

6.1.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本章节简称UPS电源系统)由电力专用交流不间断电源(本章节简称UPS电源)和交/直流输入单元、交流输出单元等外围设备组成。

6.1.2UPS电源由整流器、逆变器、静态旁路切换开关、输入/输出隔离变压器、旁路输入隔离变压器(可选)、监控单元、内置防雷器、防反充电二极管、与外系统的通信接口等组成。

6.1.3交/直流输入单元由交流输入自动切换装置(可选)、交流输入断路器、旁路输入断路器、维修旁路断路器、直流输入断路器、旁路稳压器(可选)等组成。

6.1.4交流输出单元由交流输出断路器、交流馈线开关、母联开关、测量表计等组成。

6.1.5UPS电源系统配置原则

6.1.5.1UPS电源系统应配置两台UPS电源,构成双机冗余供电系统。

6.1.5.2UPS电源系统应采用组屏方式。

6.1.5.3由UPS电源系统供电的设备包括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计算机及交换机设备、远动设备(RTU)、火灾报警系统的总控制单元、调度数据网交换机及二次安全防护设备、五防工作站、门禁系统等不能中断供电电源的重要生产设备。变电站遥视系统主机可接入UPS电源系统,遥视系统其它设备不宜接入UPS电源系统。

6.1.5.4UPS电源交流输入、交流输出端应分别配置两台隔离变压器,蓄电池组输入端配置防反充电二极管,实现交流输入、直流输入、交流输出三端完全电气隔离。

6.1.5.5UPS电源系统输入端宜配置相对地、中性线对地保护模式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10kA (8/20μs)的交流电源限压SPD;SPD宜串联相匹配的联动空气开关以便于更换SPD和防止SPD损坏造成的短路,SPD正常或故障时,应有能正确表示其状态的标志或指示灯。

6.1.5.6UPS电源容量配置应遵循5.1.6条规定,500kV、220kV、110kV变电站每台UPS电源容量可按10kVA、5kVA、3kVA选取。

6.2系统接线方式

6.2.1UPS电源系统宜采用双机双母线带母联运行接线方式,详见附录A图A.2;110kV变电站配置的UPS电源系统也可采用双机主从串联互为备用运行接线方式,详见附录B。

6.2.2母联开关应具有防止两段母线带电时闭合母联开关的防误操作措施(可采用加锁等方式)。

6.2.3手动维修旁路开关应具有防误操作的闭锁措施。

6.2.4每台UPS电源的交流电源输入和旁路电源输入应采用两路电源经自动切换装置(若选用ATS,宜采用二段式PC级)切换的供电方式(若上级交流配电设备中已采用自动切换装置,UPS电源输入端可不再设置),两路交流输入电源应来自不同段的变电站站用交流母线,两段站用交流母线供电电源应分别取自不同的站用变。

6.2.5两台UPS电源的直流输入电源应分别取自变电站直流系统不同段直流母线(有硅降压回路的直流系统应取自硅降压回路前端)。

6.2.610kVA及以上UPS电源系统宜采用三相交流电源输入,单相交流电源输出接线方式;5kVA及以下UPS电源系统宜采用单相交流电源输入,单相交流电源输出接线方式。

6.3系统馈线网络配置原则

6.3.1由UPS电源供电的设备应按照负载均分原则,将设备分别接到UPS电源输出的两段母线上。

6.3.2双电源设备的两路交流输入电源应分别接到UPS电源输出的两段母线上;

6.3.3单电源冗余配置的设备,其交流输入电源应分别接到UPS电源输出的两段母线上。6.3.4单电源非冗余配置的设备应根据负载均分原则分别接到UPS电源输出的两段母线上。

6.3.5由UPS电源系统供电的所有设备,应采用一路馈线开关对应一台设备,该路馈线开关不得与其它设备共用。

6.3.650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交流供电电源配置原则

6.3.6.1变电站当地监控系统服务器、调度数据网纵向认证装置等双电源设备,每台设备的双路电源应分别接到UPS电源输出的两段母线上。

6.3.6.2变电站当地监控系统工作站、远动设备(RTU)、变电站当地监控系统交换机、调度数据网交换机、调度数据网防火墙等单电源冗余配置的设备,两台设备应分别接到UPS电源输出的两段母线上。

6.3.6.3火灾报警系统、五防工作站、门禁系统等单电源非冗余配置的设备,应根据负载均分原则分别接到UPS电源输出的两段母线上。

6.3.722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交流供电电源配置原则

6.3.

7.1调度数据网纵向认证装置等双电源设备,每台设备的双路电源应分别接到UPS电源输出的两段母线上。

6.3.

7.2变电站当地监控系统工作站、远动设备(RTU)、变电站当地监控系统交换机等单电源冗余配置的设备,两台设备应分别接到UPS电源输出的两段母线上。

6.3.

7.3调度数据网交换机、调度数据网防火墙、火灾报警系统、五防工作站、门禁系统等单电源非冗余配置的设备,应根据负载均分原则分别接到UPS电源输出的两段母线上。

6.3.8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交流供电电源配置原则

6.3.8.1调度数据网纵向认证装置等双电源设备,每台设备的两路电源应分别接到UPS电源输出的两段母线上。

6.3.8.2变电站当地监控系统工作站、远动设备(RTU)、变电站当地监控系统交换机等单电源冗余配置的设备,两台设备应分别接到UPS电源输出的两段母线上。

6.3.8.3调度数据网交换机、调度数据网防火墙、火灾报警系统、五防工作站、门禁系统等单电源非冗余配置的设备,应根据负载均分原则分别接到UPS电源输出的两段母线上。

6.4UPS电源功能要求

6.4.1切换功能:

6.4.1.1双机双母线带母联运行接线方式的切换功能按5.4.1条规定。

6.4.1.2双机主从串联互为备用运行接线方式的切换功能

(1)当UPS电源主机的交流输入电源正常时,UPS电源主机交流输入电源经整流器由交流变成直流,再经逆变器由直流变成交流输出到负载。

(2)当UPS电源主机的交流输入故障时,UPS电源主机由交流输入电源供电切换至由直流系统经逆变器供电,切换时间应为0ms;当UPS电源主机交流输入恢复正常后,UPS电源主机自动由直流系统供电切换至由交流输入电源供电,切换时间应为0ms。

(3)当UPS电源主机过载、逆变器故障、交/直流电源输入回路同时故障时,通过UPS电源主机旁路静态切换开关自动切换至旁路供电,切换时间应小于4ms;当UPS电源主机故障恢复后,UPS电源主机自动切换至逆变输出供电,切换时间应小于4ms。

(4)当UPS电源主机在旁路运行工况下,UPS电源主机的旁路供电电源为UPS电源从机。(5)当UPS电源从机运行时,UPS电源从机切换方式与6.4.1.2(1)、(2)、(3)相同。(6) UPS电源主、从机均配置旁路检修断路器,在UPS电源主、从机退出检修维护时可闭合检修断路器为负载供电。

6.4.2启动功能:按5.4.2条规定。

6.4.3监控单元功能

6.4.3.1操作权限管理:按5.4.3.1条规定。

6.4.3.2定值设置功能:

(1)运行及告警参数定值:交流输入电压高/低告警值、交流输入频率高/低告警值、交流输出电压高/低告警值等。

(2)保护定值:交流输入过/欠压值、交流输出过欠压值。

6.4.3.3显示和存储功能:按5.4.3.4条规定。

6.4.3.4测量功能:按5.4.3.5条规定。

6.4.3.5告警功能:交流输入/输出电压超限告警、交流输入中断告警、交流输入频率超限告警、整流器关闭告警、逆变器关闭告警、旁路供电告警、交流输入断路器跳闸告警、交流旁路输入断路器跳闸告警、交流输出断路器跳闸告警、直流输入断路器跳闸告警、交流馈线开关跳闸告警、监控单元故障等。告警或故障时,监控单元应能发出声光报警,并应以硬接点形式和通讯口输出,宜保留不小于6个硬接点输出。

6.4.3.6通信功能:监控单元至少应有1个RS485和1个以太网通讯接口,应开放通信协议,并具备与电力电源监控系统通信能力,具体参数要求详见附录F。

6.4.4保护功能:按5.4.4条规定。

6.5UPS电源技术指标要求

7不间断电源外围设备配置规范

7.1蓄电池组配置规范

7.1.1基本技术参数和要求

7.1.1.1环境温度25℃时,蓄电池浮充和均充电压参照下表或按蓄电池厂家推荐值选取。

控蓄电池应定期进行蓄电池内阻测试,当测试内阻值和历史记录相比突变50%时,应对蓄电池进行核对性放电。

7.1.1.42V蓄电池在环境温度20℃~25℃时的浮充运行寿命为10~12年。

7.1.1.5新投产蓄电池组按规定的试验方法,10h率容量应在三次循环内应达到C10。

7.1.1.6蓄电池采用全密封防泄漏结构,外壳无异常变形、裂纹及污迹,上盖及端子无损伤,正常工作时无酸雾逸出。

7.1.1.7蓄电池极性正确,正负极性及端子应有明显标志,便于连接。极板厚度应与使用寿命相适应。

7.1.2阻燃性能:蓄电池间接线板、终端接头应选择导电性能优良的材料,并具有防腐蚀措施。蓄电池槽、盖等材料应具有阻燃性,其阻燃标准应符合GB/T2408-1996中的FH-1和FV-0的阻燃等级要求。

7.1.3极柱端子结构:蓄电池极柱端子设计应方便运行维护过程中的蓄电池电压、内阻测量以及蓄电池间连接条紧固,并应具有防止在运行过程发生因误碰等原因造成的蓄电池极柱间短路的措施。

7.1.4安全阀动作:蓄电池在使用期间安全阀应自动开启闭合,闭阀压力应在1kPa~10kPa 范围内,开阀压力应在10kPa~49kPa范围内。

7.1.5气密性:蓄电池除安全阀外,应能承受50kPa的正压或负压而不破裂、不开胶,压力释放后壳体无残余变形。

7.1.6蓄电池连接条压降:二个蓄电池之间连接条的压降,3I10时应不超过8mV。

7.1.7防爆性能: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外部遇明火时,不应内部爆炸。

7.1.8大电流放电:蓄电池在以30I10的电流放电1分钟,极柱不应熔断,其外观不得出现异常。

7.1.9蓄电池组事故冲击放电能力:蓄电池组按规定的事故放电电流放电1h后,叠加8I10的冲击电流,进行10次冲击放电。冲击放电时间为500ms,两次之间间隔时间为2s,在10次冲击放电的时间内,直流(动力)母线上的电压不得低于直流标称电压的90%。

7.1.10荷电保持能力:蓄电池封置90天后,其荷电保持能力不应低于80%。

7.1.11密封反应效率:蓄电池的密封反应效率不应低于95%。

7.1.12耐过充电能力:蓄电池应具有很强的耐过充能力和过充寿命。以0.3I10电流连续充电160 h后,外观应无明显变形及渗液。

7.1.13封口剂性能:蓄电池在-30℃和65℃时封口剂应无裂纹及溢流。

7.1.14内阻值:制造厂提供的蓄电池内阻值应与实际测试的蓄电池内阻值一致,出厂时允许偏差范围为±10%。

7.1.15温度补偿系数:阀控蓄电池的温度补偿系数受环境温度影响,基准温度为25℃时,每下降1℃,单体2V阀控蓄电池浮充电压值应提高(3~5)mV。

7.1.16补充充电:备用搁置的阀控蓄电池,每3个月应进行一次补充充电。

7.1.17蓄电池组进行核对性放电后应及时进行充电。

7.1.18制造厂家应提供的参数值范围及特性曲线:制造厂应提供蓄电池均/浮充电电压值及其范围、均/浮充电电流值及其范围、充电(恒压)电压值及其范围、充电(恒流)电流值及其范围、浮充电压与温度关系曲线、蓄电池容量与温度关系曲线、蓄电池运行时正常的充放电周期以及蓄电池内阻参数。

7.2UPS电源主断路器、母联开关及交流馈线开关配置规范

7.2.1UPS电源主断路器由交流主断路器(交流输入断路器、旁路输入断路器、交流输出断路器、维修旁路断路器)和直流输入断路器组成。

7.2.2交流主断路器宜选择D型脱扣器,交流馈线开关宜选择C型脱扣器。

7.2.3直流输入断路器应选用直流专用断路器,不得用交流断路器替代。

7.2.4UPS电源主断路器宜带有辅助触点和报警触点,交流馈线开关宜带有报警触点。

7.2.5UPS电源交流输出断路器与交流馈线开关之间、交流馈线开关与负载端空开之间应满足2~4级的级差配合要求。

7.2.6UPS电源主断路器的选择

7.2.6.1UPS电源带输入隔离变压器的交流输入断路器额定电流宜按照躲过隔离变压器启动冲击电流选择。

7.2.6.2UPS电源不带输入隔离变压器的交流输入断路器额定电流宜按照UPS电源最大动态交流输入电流的1.2倍选择。

7.2.6.3UPS电源带旁路输入隔离变压器的旁路输入断路器额定电流宜按照躲过隔离变压器启动冲击电流选择。

7.2.6.4UPS电源不带旁路输入隔离变压器的旁路输入断路器额定电流宜按照UPS电源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

7.2.6.5交流输出断路器、维修旁路断路器额定电流宜按照UPS电源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

7.2.6.6直流输入断路器额定电流宜按照UPS电源最大直流电流选择。

7.2.6.7UPS电源主断路器额定电流计算方法详见附录D。

7.2.7交流馈线开关额定电流宜按照1.5~2倍及以上负载额定电流选择。

7.2.8母联开关额定电流宜按照UPS电源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

7.3测量表计

7.3.1UPS电源应配置交流输入电压表、交流输入电流表、直流输入电压表、直流输入电流表、交流输出电压表、交流输出电流表。

7.3.2测量表计宜选用3?位及以上精度的数字式表计。

7.4屏柜配置规范

7.4.1不间断电源屏体采用柜式结构,屏柜尺寸宜为:2260×800×600mm,玻璃前开门,后双开门(宜采用通风百叶窗)。

7.4.2屏柜采用全封闭结构,屏柜外壳防护等级IP30级。柜体选用高强度钢组合结构,应能承受所安装元件及短路时所产生的动、热稳定,同时不因设备的吊装、运输等情况而影响设备的性能。屏柜门应开闭灵活,开启角不小于90o,门锁可靠。

7.4.3屏柜的底面应有安装用的支撑板,柜体必须完全矩形,对角线误差符合国家标准,与相邻屏柜在安装尺寸上能很好配合。

7.4.4屏柜内所有设备、元件应排列整齐, 层次分明, 便于运行、调试、维修和拆装;对长期带电发热的元器件,其温升应符合自身的技术标准,安装位置应靠上方;屏柜结构设计应利于散热、并注意防尘。

7.4.5屏柜所有导电的非带电部件应安全接地。屏柜门与柜体之间应采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多股绝缘铜绞线可靠连接。

7.4.6屏柜内底部应装有不小于25×4mm2的接地铜排;屏上的设备或装置应有接地端子,并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绝缘铜绞线或电缆与接地铜排连接;铜排连接采用铜导线引至接地网并可靠接地。

7.4.7屏柜内使用的电器元件,如开关、按钮等应操作灵活,测量仪表应满足精度要求,各类声光指示信号应能正确反映各元件的工作状况。

7.4.8屏柜内元器件及成套装置的安装应牢固、可靠,且应标注醒目的代(符)号,该代(符)号应与原理接线图中文字符号标志一致,要求字迹清晰易辨、不褪色、不脱落、布置均匀。

7.4.9屏柜内选用的连接导线截面面积、绝缘性能等技术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7.4.10导线的排列应横平竖直、布置合理、整齐美观,推荐采用行线槽的配线方式。导线捆扎应结实可靠,不能损伤绝缘导线外绝缘。绝缘导线束不允许直接紧贴金属结构件敷设,穿越金属构件时应有保护导线绝缘不受损伤的措施。绝缘导线不允许承受减少其正常使用寿命的外力。连接导线的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7.4.11屏柜内主母线宜采用阻燃绝缘铜母线,母线截面应按额定载流量选择,并应进行短路电流热稳定校验,及按最大负荷电流校验其温度不超过绝缘体的允许事故过负荷温度。主母线及其相应回路,应能满足母线出口短路时的动稳定要求。

7.4.12屏柜内一个端子只允许接入一根导线。电流在63A及以下的馈线应经电力端子出线。端子宜装设在屏柜两侧或中部下方,以便于电缆连接。端子应有明显的编号,端子排间应有足够的绝缘, 端子排应根据功能分段排列,各回路之间、电源回路与其它端子之间要设置隔离端子,并应留有10~15%的备用端子。端子排应牢固固定,使其不致于振动、发热等而变松,同时还应能方便地进行检查和维护。屏内端子连接应牢固可靠,应能满足长期通过额定电流要求。

7.4.13直流正负极之间应采用空端子隔开。

7.4.14交流输出母线排绝缘阻燃热缩套管安装牢固可靠、相色正确。

7.4.15屏柜内顶板上宜装有照明装置,并设置手动开关控制其开闭。

7.4.16涂漆和防锈

7.4.16.1除了有色金属零件、镀锌钢件和机械精加工面以外, 其他所有的外露金属零部件应该先经过除锈处理后涂漆。

7.4.16.2所有的涂漆应能经受得住机械振动以及热和油的作用而不致会出现划痕或者变软。

7.4.16.3屏上的涂漆应使用合成树脂化合物喷涂成具有半光泽的表面层。

8不间断电源现场安装要求

8.1UPS电源安装场所的布局要求

8.1.1UPS电源应安装在户内,所在建筑应有防尘、防潮、防强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的措施,并符合防火标准。

8.1.2UPS电源安装位置应与相关电气设备布置综合考虑,便于运行管理;UPS电源充电装置与蓄电池之间电缆截面的选择与电缆长度有关,必须满足直流回路最大允许电压降不超过1%直流标称电压要求。

8.2蓄电池安装要求

8.2.1安装场所的布局要求

8.2.1.1容量在2V/300Ah以上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应设专用的蓄电池室。对新建变电站两组蓄电池宜分别设置专用的蓄电池室。技改及扩建变电站应对同一蓄电池室内的两组蓄电池组间装设可靠防火间隔。蓄电池应采用支架安装,不宜采用组屏安装。

8.2.1.2蓄电池室的温度应经常保持在15℃~30℃之间,一般应保持在25℃左右,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为延长蓄电池寿命,可在变电站专用蓄电池室中加装具有防爆性能、能自启动空气调节装置,以保证蓄电池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工作。

8.2.1.3蓄电池室的窗户应采取遮光措施,以免阳光直射蓄电池。

8.2.1.4蓄电池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散热,并装设测温装置。室内的通风换气量应按保证室内含氢(按体积计算)低于0.7%,含酸量小于 2mg/m3计算。通风电动机应为防爆型抽风机。

8.2.1.5蓄电池室的空调通风孔及取暖器不应直接对着蓄电池,采暖和降温设施与蓄电池的距离,不应小于750mm。尽量使蓄电池的各部位温差不超过3℃。

8.2.1.6蓄电池室的照明应使用防爆灯,并至少有一个接在事故照明母线上,室内照明线应采用耐酸绝缘导线,并用暗线敷设。

8.2.1.7开关、插座、熔断器应安装在蓄电池室外。

8.2.1.8蓄电池室应设有检修维护通道,以供检修、维护人员更换电池和清洁时使用。一侧布置蓄电池时,检修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8m,两侧布置蓄电池时,检修通道的宽度应不小于1m。

8.2.2安装接线要求

8.2.2.1安装在同一层蓄电池之间宜采用有绝缘护套的连接条连接,不同层的蓄电池间应采用电缆连接,连接电缆要求用阻燃电缆,连接导线应力求缩短,蓄电池布置应合理、紧凑。8.2.2.2紧固连接应牢固、可靠,所有紧固件均应具有防腐镀层或涂层,并应有防松动措施。

8.2.2.3蓄电池组引出线应采用铠装阻燃电缆,其正极和负极的引出线不应共用一根电缆。

8.2.2.4两组蓄电池的电缆应分别铺设在各自独立的通道内,宜避免与交流电缆并排铺设,在穿越电缆竖井时,两组蓄电池电缆应加穿金属套管。

8.2.2.5蓄电池组与直流柜之间的连接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的电流,应取蓄电池 1h 放电率电流;允许电压降应根据蓄电池组出口端最低计算电压值选取,不宜高于直流电源系统标称电压的1%,其计算电流应取蓄电池lh放电率电流或事故放电初期(lmin )冲击放电电流二者中的大者。

8.2.2.6蓄电池组正、负极引出线电缆不应直接连接到蓄电池极柱上,应连接到蓄电池架上的过渡接线板上。

8.2.2.7电池架加蓄电池组整体高度不宜超过1600mm,宜便于安装、维护和更换蓄电池。每层蓄电池安装排数不宜超过两排,以利于巡检和维护时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接触到蓄电池的极柱端子。厂家提供的蓄电池架应牢固可靠,在使用期间不得凹陷变形。

8.2.2.8电池架应设有保护接地,接地处应有防锈措施和明显标志。

8.2.3蓄电池组安装要求

8.2.3.1搬运时不得在端子处用力。

8.2.3.2严禁在密封的空间和明火附近安装蓄电池组。

8.2.3.3不得用乙烯薄膜类有可能引发静电的物体盖住蓄电池。

8.2.3.4不得在有可能浸水的地方安装蓄电池组。

8.2.3.5不得在有粉尘的地方安装蓄电池组。

8.2.3.6安装时使用的金属工具,应经绝缘处理后才能使用。

8.2.3.7安装时应注意蓄电池的极性正确。

8.2.3.8使用铜条做蓄电池之间的连接条时,应注意不能让蓄电池的极柱受到扭曲力。

8.2.3.9不得使用香蕉水、汽油等有机类溶剂擦洗电池外壳。

8.2.3.10不得把不同容量、不同性能或不同品牌蓄电池连接在一起,不得把新旧不同性能相差太大蓄电池连接在一起。

8.2.3.11安装时应保证蓄电池连接处的清洁。连接部位应用砂纸打磨,清除极柱及连接片的氧化膜,并在连接部位涂电力复合脂,以降低接触电阻,避免发热。单体蓄电池应采用不锈钢或铜(镀锌)螺钉、螺栓连接,连接时应加弹簧垫圈和平垫圈(紧固螺栓的扭矩值应达到11.3NM或厂家规定的扭矩值)。

8.2.3.12蓄电池组安装完毕后,应对单体蓄电池进行编号,编号要清晰,牢固,避免遇到液体脱落或褪色,然后进行初充电。初充电的工作程序应参照制造厂家说明书进行。

8.2.3.13 初充电完成后,应对蓄电池组进行容量试验。新安装的蓄电池组在充足电的情况下,前三次循环均达不到100%C10,则应更换该组蓄电池。

8.2.3.14 初充电和核对性充放电完成后,蓄电池组在投入正常运行前,应对所有单体蓄电池的电压及内阻进行测量,测量完毕后,蓄电池组可投入运行。

8.2.3.15 初充电、蓄电池组容量试验、单体蓄电池电压值、内阻值等数据应作为验收资料长期保存,以便以后对该组蓄电池进行维护时作比对判断。

8.2.3.16 如运到现场的蓄电池暂时存放不用,应按厂家规定定期进行补充充电。充电时间、间隔应按厂家规定执行。

8.2.3.17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地区,蓄电池组应有抗震加固措施。

8.2.4 蓄电池组安装在二层及以上建筑物楼板上时,应对安装处楼板永久荷载进行校验。 8.2.5 因安装蓄电池组而增加的设备荷载计算公式为:

蓄电池组占地总面积()

蓄电池组总重量()板设备荷载(安装蓄电池组增加的楼2

2m kN m /kN

8.3 屏(柜)安装要求

8.3.1 屏柜安装水平面的不垂直度(向后),不应超过柜体高度的1.5‰。 8.3.2 内部开关、器件及配线排列应合理、整齐、稳固。 8.3.3 屏柜外壳及基础槽钢接地应可靠,且有标识。

8.3.4 屏柜内应接线正确,固定牢靠,导线与设备或端子排的连接紧密,标志清晰、齐全。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1 标志

9.1.1 每套不间断电源柜应有铭牌,应装设在明显位置,铭牌上应标明以下内容: (1) 设备名称。 (2) 型号。

(3) 技术参数:UPS 电源容量(kV A )、蓄电池组额定容量(Ah )、额定输入电压/电流(V/A )、

额定输出电压/电流(V/A )、直流标称电压(V )。 (4) 质量(kg )。 (5) 出厂编号。 (6) 制造年月。 (7) 制造厂名。

9.1.2 蓄电池应有铭牌,应在明显位置,铭牌上应标明以下内容: (1) 型号。

(2) 蓄电池额定容量(Ah )。 (3) 浮充电压(V ) (4) 制造年月。

(5)制造厂名。

(6)条形码或编号。

9.1.3交流不间断电源柜里的各种开关、仪表、信号灯、光字牌等,应有相应的文字符号作为标志,并与接线图上的文字符号一致,要求字迹清晰易辨、不褪色、不脱落、布置均匀、便于观察。

9.2包装

9.2.1交流不间断电源柜的包装应符合GB/T 13384-19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的技术条件》的规定,并有以下标识:

(1)设备名称。

(2)小心轻放。

(3)防雨。

(4)重量。

(5)起吊位置。

9.2.2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的装箱资料应有:

(1)装箱清单。

(2)出厂试验报告。

(3)合格证。

(4)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

(5)安装使用说明书。

(6)随机附件及备件清单。

(7)蓄电池组安装图。

(8)UPS电源定值单和定值整定依据。

9.3运输

9.3.1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有剧烈振动冲击和倾倒放置。

9.4储存

9.4.1设备在贮存期间,应放在空气流通、温度在–25℃~55℃之间,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无腐蚀性和爆炸气体的仓库内,在贮存期间不应淋雨、曝晒、凝露和霜冻。与设备成套的蓄电池贮存应符合其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10附则

10.1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解释。

10.2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大政方针简编

一、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大政方针简编 1.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的宗旨: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五省) 2. 主题形象语:万家灯火、南网情深。 3. 核心价值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4. 企业精神: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 5. 工作作风: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 6. “两型两化”战略目标:打造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国内领先、国际著名企业。 7. “一号令”:《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的规定》。 8. “二号令”:《关于强化依法经营确保经济活动合规合法的规定》。 9. 安全理念: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 10. 经营理念: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 11.管理理念:以绩效为导向、实现管理到位。 12.服务理念:服务永无止境。 13.团队建设理念:上下同欲,政令畅通,人人快乐工作;讲原则,重感情,严爱结合带队伍。 14.廉洁理念: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15.行为理念:忠诚、敬业、责任、服从。 16.“六个更加注重”的工作方针: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更加注重树立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更加注重管理出实力、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更加

注重人的发展。 17.五个概念:一是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二是建设一个讲原则、重感情、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三是弘扬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倡的“三个五”、四是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五是人人快乐工作。 18.公司战略定位:公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以电网为主营业务的运营商,是区域电力市场交易的主体,在接受政府监管的同时,积极培育电力市场,协助政府维护电力市场秩序,实现电力市场的规范化运营。 19.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把公司建设成为一个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的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企业。 20.公司工作方针:“六个更加注重” 21.南方电网发展目标:把南方电网建设成为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大电网。 22.南方电网标识公司标识释义:核心释义:统一开放的电网,宣扬光明的旗帜。 2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建国 24.社会责任;核心责任:一是确保安全 二是做好供应三 三是提升服务

最新17-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工程验收管理规定

精品文档 附件: 6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管理制度 Q/CSG213070-2011 基建工程验收管理规定

目次 基建工程验收管理规定 (1) 1 总则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3.1质量WHS控制点:见证点(W点 Witness Point)、停工待检点(H点Hold Point)、旁站点(S 点 Standby Point)。 (2) 3.2自检 (2) 3.3初检 (2) 3.4阶段验收 (2) 3.5竣工验收 (2) 3.6专项验收 (2) 4 职责 (2) 4.1建设管理机构职责 (2) 4.2生产运行单位职责 (3) 4.3参建单位职责 (3) 5 管理内容与方法 (4) 5.1一般规定 (4) 5.2验收检查比例 (4) 5.3自检要求 (4) 5.4初检要求 (4) 5.5材料、设备检验 (4) 5.6阶段验收 (5) 5.7竣工验收 (5) 5.8中央预算内投资的电网工程项目整体验收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5) 5.9专项验收 (5) 6 附则 (7) 附录A 电网工程阶段里程碑阶段划分表 (8) 附录B 验收抽检比例 (9) 附录C 流程图 (11) 工程项目验收管理总体流程 (11) 隐蔽工程验收管理流程 (12) 阶段(中间)验收管理流程 (13) 启动(竣工)验收管理流程 (14)

基建工程验收管理规定 1总则 1.1为加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基建工程验收管理,规范建设单位(业主项目部)、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调试及运行等各单位(以下简称参建单位)的验收管理行为,明确验收管理责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基建管理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1.2公司基建工程通过质量WHS点控制方式实现工程全过程质量管控。未经阶段检查验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未经竣工验收的工程项目,禁止启动投运。 1.3本规定适用于公司10kV~500kV新建、改扩建(含技改)送变电工程三通一平至竣工阶段的验收工作。其他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电建质监[2005]52号 《110 千伏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DL/T 782-2001)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6号)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管理规定》(Q/CSG213054-20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工程质量管理规定》(Q/CSG213069-20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工程达标投产考核评定办法》(Q/CSG213028-201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Q/CSG411002-2011) 《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南方电网Q/CSG10017-2007)

南方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汇总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南方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验收技术规范 Q/CSG110004-2011 ICS 备案号: 目录 前言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总则 (4) 5 工厂验收 (5) 6 现场验收 (8) 7 实用化验收 .............................................................. 10 附录 A 验收流程 ........................................................... 12 附录 B 验收文

档 ........................................................... 16 附录 C 工厂验收测试原始记录表 格 (80) 前言 为使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验收工作具有专业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标准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 参编单位:广东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 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深圳领步科技公司 主要起草人:马健皇甫学真黄荣辉邱野梁洪浩刘文山钟聪曾强江健武赵继光李锐马明杨盛辉王海峰主要审查人:曾江韩民晓肖遥梅桂华刘军成董旭柱刘路彭波黄滔辛阔况华吴永华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工厂验收、现场验收及实用化验收的验收职责、验收组织与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公司所辖交流 50Hz 电网范围内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验收工作。

南方电网公司工程信息编码标准

下发审核/检查方案和计划的通知 页脚内容1 目 次 引 言 (7) 1 范围 .................................................. 8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8) 3 术语和定义 (9) 4 分类原则和方法 (10) 4.1 基本原则 (10) 4.2 分类对象的层面划分 (11) 4.3 工程信息分类 (12) 4.4 工程信息整体框架 (15) QB 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信息分类和编码 第3分册工程信息分类和编码 (初稿) 20XX-XX-XX 发布 20XX -XX -XX 发行 ICS XXX 备案号XXX

5 编码方法 (16) 5.1 基本原则 (16) 5.2 码值 (17) 5.3 代码组结构和层次 (18) 5.3.1 交互定位码 (18) 5.3.2 项目编码 (19) 5.3.3 管理属性编码 (20) 5.3.4 设计属性编码 (21) 5.3.5 合同属性编码 (22) 5.3.6 档案属性编码 (23) 5.3.7 采购、财务、招标信息属性编码 (24) 5.3.8 非项目信息编码 (26) 6 分类与代码表 (27)

6.1 非项目信息分类标识码(30301) (27) 6.2 省电网公司及直属单位编码(30302) (28) 6.3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单位代码(30303) (29) 6.4 项目属性代码(30304) (39) 6.5 综合指标(30305) (41) 6.6 立项时间(30306) (44) 6.7 批次项目标识码(30307) (45) 6.8 信息属性码分类(30308) (45) 6.9 项目阶段代码((30309) (47) 6.10 工作分解代码(30310) (48) 6.11 信息创建部门代码(30311) (49) 6.12 设计资料分类代码(30314) (51) 6.13 设计阶段代码(30315) (5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令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令 一、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生产作为公司的生命线,全力做好安全供电。 二、健全和落实以行政正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三、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四、按定员配备生产人员,严禁未经培训、未经考试合格、未按规定持证的人员从事作业。 五、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开展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和预控,强化监督检查,实现闭环管控。 六、加强作业过程安全管控,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杜绝人身死亡事故。 七、加强系统运行管理,全力控制、减轻和消除电力安全事故损害,防止较大及以上电力安全事故生产。 八、加强设备管理,强化技术监督,做好运行维护、大修和技改工作,提高设备健康水平,防止重大及以上设备事故发生。 九、加强规划、设计、采购、建设、验收和移交等各环节的安全质量管理,为人身、系统和设备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十、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指挥系统,强化预案管理,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十一、加强承包商安全管理,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履行安全责任,强化过程监督。 十二、加强安全监督管理,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开展事故事件调查,严肃责任追究和问责。

《安全生产令》释义 一、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生产作为公司的生命线,全力做好安全供电。 目的和意义: 本条款规定了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和生命线,并明确了安全生产的落脚点是要全力做好安全供电。 重点把握: 1.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 “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国家提出的安全生产方针,公司要结合实际,严格贯彻落实。 2.生命线 公司一号令中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作为公司的生命线,此次修订为“安全生产”是公司的生命线,进一步确立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对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全力做好安全供电 公司的使命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而做好安全供电是做好电力供应的前提和保障。 二、健全和落实以行政正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目的和意义: 本条款规定了公司要开展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工作,并明确提出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南方电网公司低压电线电缆技术规范(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南方电网公司低压电线电缆技 术规范(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南方电网公司低压电线电缆技术规范(标 准版)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1kV及以下电线电缆(含阻燃和耐火型)的使用条件、性能参数、技术要求、试验、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O /U为0.6/1kV及以下聚乙烯、聚氯乙烯、交联聚乙烯绝缘低压电线电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2951.1-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 GB/T2952.1-2008电缆外护层第1部分:总则 GB/T2952.2-2008电缆外护层第2部分:金属套电缆外护层 GB/T2952.3-2008电缆外护层第3部分:非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GB/T3048.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 GB/T5023.1-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5023.2-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5023.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GB/T5023.4-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员工守则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员工守则 总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南网方略,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员工职业行为,促进南方电网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特制定本守则。 本守则是南方电网公司对员工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南网方略在员工行为上的体现,是员工应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从业准则。 第一章职业操守 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南网、热爱岗位 第二条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令行禁止 第三条客户至上、诚实守信、优质服务 第四条努力学习、精通业务、勤奋工作 第五条开拓创新、敬业奉献、团结协作 第六条廉洁从业、清白做人、干净干事 第七条节约环保、居安思危、艰苦创业

第二章职业禁区 第一条严禁违反安全规定 第二条严禁违背行风规定 第三条严禁违反财经纪律 第四条严禁缓报虚报瞒报 第五条严禁泄露企业秘密 第六条严禁牟取非法利益 第七条严禁损害公司形象 第三章员工誓词 我是光荣的南网人,自觉践行南网方略,积极投身南网事业,恪守职业操守,远离职业禁区,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努力奋斗! 附则 第一条本守则经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条本守则的解释权在公司工会。

附件1: 职业操守的具体要求 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南网、热爱岗位 坚持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的宗旨,肩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的使命。忠诚南网事业,维护南网利益,实践南网文化,维护南网形象,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爱岗敬业,适岗胜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岗位上享受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 第二条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令行禁止 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好每一个关口,关注每一个细节。坚决贯彻“安全生产1号令”、“依法经营2号令”,服从组织决定,贯彻上级意图,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做到本职工作不能在我手里出现差错,领导交办的事情不能在我手里延误,公司的形象不能因我受到损害。 第三条客户至上、诚实守信、优质服务 以客户为中心,把提高供电可靠率、减少客户停电时间作为优质服务工作的主线,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兑现服务承诺,为客户提供

第册 输电线路工程_南方电网_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411002—2012 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 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 第一册:输电线路 2012-06-30发布 2012-06-30实施 目次 前言 1总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职责、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范围划分 5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等级标准、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 6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及检查方法 7原材料及器材检验标准及检查方法 8表格使用说明 9表格填写说明 10附则 附录A复测、分坑、验槽及杆塔号对照表 附录B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附录C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附录D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记录表 附录E线路参数电气测量报告模板(工频法) 附录F线路参数电气测量报告模板(异频法) 前言 《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的编制,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为贯彻国家“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努力实现公司打造“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的国内领先、国际着名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强电网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采取的重要措施。

本标准的颁布实施,为南方电网建设工程质量检验、验收和评定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支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本标准将对提高电网建设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本标准共8册(合计10本),第一册为输电线路,第二册为变电电气安装,第三册为变电土建(上、下篇),第四册为电气试验,第五册为继电保护(上、下篇),第六册为变电自动化,第七册为通信,第八册为配网工程。 本标准的编制,是依据国家建设工程质量及电力行业相关标准,在充分总结和吸收全国输变电行业,尤其是南方电网五省(区)各输变电施工企业施工质量、工艺管理的经验基础上,经南网五省(区)公司系统广泛征求意见,由公司系统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认真细致地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一部结合工程实际,而又有突破和创新的工程质量检验、验收和评定标准。本标准有7个突出点: 1.本标准体现了“基建和生产使用同一套验收标准”的管理思想。 2.在检验项目中,增加推荐值。其质量标准比行业标准更加严格,其推荐值比合格级标准一般提高了30%,体现了质量改进的PDCA循环理念。 3.对三级检验的抽检比率给予了明确规定,统一了工程质量检验的标准。 4.对“基建工程(项目)”、“工程质量”、“验收”等专业术语进行了规范定义,为质量管理标准化打下了基础。 5.对变电工程增加了重点分项工程的过程签证记录,体现了提高工程质量,必须控制过程的理念。 6.本标准体现了基建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和服务的思想,巳将《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十项重点反事故措施》的要求融人在标准中。 7.本标准内容基本涵盖了输变电及配电基建工程中的几个主要专业,对原有标准中的专业内容进行了扩充和完善。暂未涵盖的内容有:电力电缆输电线路工程、直流工程、电源工程等。再版时将予以补充完善。目前暂按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进行验收。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组织编制,总部有关部门、各分子公司及建设、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相关专业人员参与,经公司组织严谨、认真的审査,最终定稿。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制定并解释。 本标准第一册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贵州送电工程公司、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广东省电力第一工程局、佛山市诚智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本标准第一册主要起草人:陈晓明、梁煜、袁太平、陈保刚、王俊刚、李刚、苏益坚、李晖、黄天祥、张尚林、贺德荣、黄俊、丘丹、何冠恒、兰淑芳、梁志伟、郑邦明、王仕龙、李绍煌、谭绍鹏、杨家昌、刘东根、林镇周、凌一朋、王阿明、何程、江双喜、黄友胜、周世荣、贺健康、李仁尧。 本标准第一册主要审定人:徐达明、邓恩宏、陈晓明。 本标准批准人:祁达才。 本标准执行中遇到具体问题,请及时向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质量安全处反馈,有关意见及建议请发邮件至:。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规范书 (通用部分) 版本号:2016版V1.0 编号: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3月

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规范书使用说明 1. 本技术规范书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单相220V/三相380V电压等级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4.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提交物资招标组织部门。物资招标组织部门及时将“表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移交给技术标书审查会。技术标书审查会确认“表2.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内容的可行性并书面答复: 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3)需要修正温度、海拔等条件。 当发生需求变化时,需由技术规范组织编写部门组织的标书审查会审核通过后,对修改形成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技术规范书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5. 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 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2 项目需求部分”时,应严格按“项目单位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3.2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2018中国南方电网鼎信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47人公告

2018中国南方电网鼎信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校园 招聘47人公告 一、公司简介 鼎信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是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16年世界五百强排名100)的全资子公司,下设云平台、金融科技、智能制造、GIS平台、网络安全、平台应用、数据及集成、移动应用等16个业务团队,负责为南方电网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撑和服务。同时,立足南网,面向社会,开拓国际,以服务能源电力发展为出发点,以智慧能源为切入点,以整合技术为着力点,全力以赴推动信息通信及服务,积极拓展电力综合服务,有序扩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智能电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与互联网生态全面融合,服务和支撑南方电网公司“一主两翼、国际拓展”产业布局,全面满足南方电网公司信息化发展需要,致力于成为有市场竞争力的卓越能源互联网服务运营商。 二、招聘需求 鼎信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预计招聘人数为47人左右,招聘岗位及专业 具体如下: (一)计算机、通信类 需求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应用数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 需求人数:32人 录用去向:录用后安排至云平台、智能制造、金融科技、各平台应用、咨询设计、网络安全、运维服务、数据及集成、移动应用等团队,从事各业务板块产品的架构设计、技术开发与测试、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研究及检测、咨询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

(二)电气类 需求专业: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需求人数:6人 录用去向:录用后安排至智能制造、金融科技、GIS平台、数据及集成平台、咨询设计等团队,从事电网GIS平台、电力交易金融和智能制造产品技术研发、电网数据仓库设计、技术咨询等工作。 (三)工程管理、勘测类 需求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 需求人数:2人 录用去向:录用后安排至咨询设计团队从事业务咨询工作,安排至GIS平台团队从事电网GIS平台研发等工作。 (四)管理、财会、法学类 需求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法学等相关专业 需求人数:7人 录用去向:录用后安排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务管理、内控管理等工作。 三、招聘安排 招聘按照“发布公告-宣讲及简历接收-简历筛选-面试-笔试-体检-录用通知”的流程进行。 (一)简历投递:2017年11月6日至2017年11月25日 (二)统一面试:2017年11月中下旬

南方电网公司10kV和35kV标准设计-V1.0版(10kV部分设计要点)课件概要

南方电网公司10kV和35kV标准设计_V1.0版 (10kV部分设计要点) 一、编制思路及目的 《南方电网公司10kV和35kV标准设计_V1.0版》是在《南方电网公司10kV和35kV 配网标准设计(2011年版)》的基础上,秉承南方电网公司“继续采用和突出“模块化” 编制思想,引入“层级化”思路,整体框架分层展示,体系结构更加清晰,既可以满足工程项目可研的要求,又能达到施工招标的深度,应用更具有针对性,标准设计体系也更加完整;引入3C绿色模块,构建3C绿色电网,充分体现南网企业形象”的指导思想,进行模块优化设计。 二、V1.0版标准设计要点: 1)V1.0体系结构 2)标准设计组成部分

3)标准设计适用范围: 3)气象组合条件: 应用手册适用范围-引自《南方电网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

需注意:《南方电网公司10kV和35kV配网标准设计(2011年版)》的气象条件是 30m/s)、C区(基本风速35m/s). 三、10kV配电站模块设计要点: 1)设计对象 10kV配电站 2)设计层次划分: 计成果。G4层将2012年配网示范工程的成果与标准设计对接后纳入。 3)模块命名: 基本模块命名原则

CSG(GZ)—10B—□—□□—□ 图纸编号:01~99 模块编号:一至三位大写拼音字母加两位数字流水号 大写字母含义:G-10kV配电装置;BY-油变;BG-干变;D-低压配电装置;Z-配电自动 化;J-建筑;LG-电缆沟;T-通用;BYJ-非晶合金油变;AZ-台架;JC-配电箱基础;CX -低压出线;GG-公共;GY-公用;ZG-自动化高压;ZD-自动化低压;ZJ-自动化建筑 配电站分类代码:NZ-室内配电站;KZ-户内开关站;KX-户外开关箱;DF-电缆分接箱;ZB-组合式箱变; YB-预装式箱变;DB-景观地埋式箱变;TB-台架变 10kV配电站 广州地区专用 南方电网 示例1:CSG-10B-NZ-G01-□ 含义:南方电网—10kV配电站—室内配电站—10kV配电装置模块。 示例2:CSG(GZ)-10B-KZ-J□-□ 含义:南方电网(广州地区专用)—10kV配电站—户内开关站—建筑模块。 精细化模块命名原则 CSG(GZ)—10B—□—□ 模块编号:大写字母用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表示 含义:JD-接地装置;XBA-箱变安装;TBA-台架变安装;GA-环网柜安装;YBJ-预埋件制与安装; XFD-消防、防火、防小动物封堵;AJH-安健环;MH-墙面抹灰;MCA-门窗安装;FS-屋面防水; ZMA-户内照明、开关、插座安装 精细化模块代码:JX 10kV配电站 广州地区专用 南方电网 示例:CSG-10B-JX-JD 含义:南方电网—10kV配电站—精细化模块—接地。

南方电网简介

南方电网简介 一、中国南方电网基本介绍 根据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中国南 方电网公司于2002年12月29日正式挂牌成 立并开始运作。公司属中央管理,由国务院国资 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目前公司的股权结构为广东 省38.4%,中国人寿32%,国务院国资委(国 新公司代持)26.4%,海南省3.2%。公司经营 范围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负责投 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经营相关的 输配电业务,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 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从事电力购销业务,负责 电力交易与调度;从事国内外投融资业务;自主 开展外贸流通经营、国际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 对外劳务合作等业务。 公司总部设有21个部门,以及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与系统运行部合署)。下设超高压输电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公司党校、干部学院)、招标服务中心4家分公司,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和南网国际公司8家全资子公司,以及南网科研院、南网综合能源公司、南网财务公司、南网传媒公司、鼎和财产保险公司5家控股子公司;员工总数31.2万人。

南方电网覆盖五省区、紧密联接港澳,并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多点相连。供电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2.3亿人,供电客户6700万户。2012年全网统调最高负荷1.2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8396亿千瓦时。 南方电网东西跨度近2000公里,网内拥有水、煤、核、抽水蓄能、油、气、风力等多种电源,截至2013年9月底,全网总装机容量2.14亿千瓦(其中火电11337万千瓦、水电89 24万千瓦、核电612万千瓦,各占53.1%、41.8%、2.9%)。2012年底全网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的44%,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38%,均高于全国28%和21%的平均水平。南方电网交直流混合运行,远距离、大容量、超高压输电,安全稳定特性复杂,驾驭难度大,科技含量高;公司确定了电网安全稳定与控制技术、电网经济运行技术、设备集成应用技术是南方电网的三大核心技术,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其中“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荣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标志着南方电网在超高压输电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南方电网是西电东送规模最大、社会综合效益最好、发展后劲最强的电网。目前西电东送已经形成“八交六直”(500千伏天广四回,贵广交流四回;±500千伏天广直流、三广直流各一回,贵广直流两回;±800千伏云广特高压直流一回;±800千伏糯扎渡电站送电广东直流输电工程一回)14条500千伏及以上大通道,每条都在1000公里及以上,最大输送能力超过2500万千瓦。 南方电网是国内率先“走出去”的电网。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中方执行单位,公司与越南、缅甸、老挝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广泛开展了电力交易。与港澳地区开展电力合作,目前通过广东电网向香港的送电量占其用电量近五成,向澳门供电占其用电量近九成。 公司成立以来生产经营主要情况 2012年是公司成立十周年。十年来,售电量从2161亿千瓦时增长到701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2.5%;主营业务收入从1290亿元增长到4192亿元,年均增长13.9%;西电东送电量从267亿千瓦时增长到124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0%;资产总额从2312亿元增长到555 6亿元,增长了1.4倍;实现利税2712亿元。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投资5241亿元,是建国以来到2002年总投资的3倍多。全网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从1.8亿千伏安增长到7亿千伏安,线路长度从6.5万公里增长到18万公里,分别增长了近3倍和2倍。2012年公司EVA30.5亿元,年底资产负债率65.7%。公司连续七年获得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荣获国资委第三任期业绩优秀企业奖、科技创新企业奖和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奖。公司连续九年入围全球500强企业,2013年列第134位。 2013年1-9月,公司完成售电量55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西电东送电量945亿千瓦时,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52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299亿元,同比增长6.7%;利润总额89.2亿元,EVA 36.5亿元;9月底资产总额5884亿元,所有者权益1981亿元,资产负债率66.3%。

南方电网公司标准通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测量用互感器标准装置订货及验收 技术标准(试行) Q/CSG11621-2008 2008-01-01 发布 2008-01-01 实施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

南方电网公司测量用互感器标准装置订货及验收技术标准 I 目 录 1 范围 .................................................................................................................. 1 2 引用标准 ........................................................................................................... 1 3 术语 (1) 3.1 测量用互感器标准装置 (1) 3.2 标准互感器 .................................................................................................. 2 3.3 互感器误差比较法 ....................................................................................... 2 3.4 互感器的变差 .............................................................................................. 2 3.5 检定周期内标准互感器误差变化 ................................................................. 2 3.6 装置的最大输出 .......................................................................................... 2 3.7 装置的测量误差 .......................................................................................... 2 3.8 装置的准确级 .............................................................................................. 2 4 分类 (2) 4.1 按被检互感器的种类分 (2) 4.2 按准确级分 (2) 5 技术要求 (3) 5.1 一般要求 (3) 5.2 装置输出 ..................................................................................................... 3 5.3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 4 5.4 软件要求 ..................................................................................................... 6 5.5 保护与绝缘 .................................................................................................. 7 5.6 结构要求 ..................................................................................................... 7 5.7 准确级 ......................................................................................................... 7 5.8 功能要求 ..................................................................................................... 8 5.9 寿命要求 ..................................................................................................... 8 6 验收 .................................................................................................................. 9 7 售后服务 ........................................................................................................... 9 8 附则 (9)

继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继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 (2018年试行版)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I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缩略语 (3) 5总则 (3) 6装置技术要求 (4) 7屏柜要求 (22) 8直流电源配置技术原则 (26) 9二次回路及抗干扰技术要求 (27) 10试验方法 (30) 11检验规则 (35) 12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36) 13其他 (37) 14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3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保护定值信息文件化规范 (3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保护档案文件化规范 (56) 附录C (资料性附录)保护状态信息文件化规范 (6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保护告警信息文件化规范 (63) 附录E (资料性附录)网络压力测试方案 (71) 附录F (资料性附录)IED物理端口描述及站控层双网配置示例 (74) 附录G (资料性附录)装置对外通讯映射目录汇总 (76) 附录H (资料性附录)文件化信息点汇总 (77) II

前言 本技术规范遵循《南方电网电力装备技术导则》(Q/CSG 1203005-2015)规定的技术原则,根据GB/T 1.1-2009相关规则编制。 本规范旨在通过规范南方电网10kV~500kV线路及辅助保护、断路器保护、T区(短引线)保护、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低压补偿装置保护、发电机保护、智能录波器(故障录波装置)、行波测距、智能终端等装置的通用技术条件、基本要求,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标准化水平,为继电保护的制造、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继电保护运行、管理水平。 本技术规范代替Q/CSG 110010-2011《南方电网继电保护通用技术规范》,与Q/CSG 110010-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新、补充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CCD文件、电缆跳闸装置、光缆跳闸装置等术语定义(见3术语和定义); ——增加缩略语(见4缩略语); ——修订正常工作大气条件要求(见6.1.1); ——增加数字化采样的标度要求(见6.2.2b); ——修订交流回路准确度及开关量输入输出要求(见6.3、6.4); ——修订装置接口技术要求,增加了过程层光纤接口、对时接口、打印接口及调试接口的要求(见6.5); ——修订功率消耗及过载能力的要求(见6.6、6.7); ——增加智能站光缆跳闸装置相关基本技术要求(见6.8.1); ——增加保护设备识别代码的要求(见6.8.1n); ——增加保护信息文件化技术要求及相关附录(见6.8.1.O、附录A、B、C、D); ——修改装置软件版本构成方案(见6.8.1r); ——定值要求中删除保护功能投退软压板(见6.8.6b); ——增加远方控制要求(见6.8.11); ——增加保护时钟管理相关要求(见6.8.12); ——增加网络技术原则(见6.8.13); ——增加信息交换技术要求(见6.8.14); ——增加数据交换记录要求(见6.8.15); ——增加链路软压板及虚端子要求(见6.8.16); ——增加对智能站保护配置文件技术要求(见6.8.17); ——增加保护不停电传动技术要求(见6.8.18); ——修订电磁兼容、绝缘要求、耐湿热性能、机械性能、连续通电、安全要求、直流电源要求的要求(见6.9、6.10、6.11、6.13、6.14、6.15、6.16); ——增加网络安全要求(见6.18); ——修订试验方法,增加智能站光缆跳闸装置相关测试内容(见10.5); ——增加测量元件准确度和变差检查(见10.6); ——修订电磁兼容性能试验、直流电源影响试验、绝缘试验和绝缘测量、耐湿热性能试验、连续通电、机械性能试验内容(见10.8、10.9、10.10、10.11、10.12、10.13); III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WHS)

- 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及量化评价标准 (2014年版)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录 1 总则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3 4 职责6 5 管理内容与方法7 5.1工程质量WHS控制点的设置原则7 5.2 工作程序要求7 5.3 工程质量WHS控制点9 5.3.1 工程质量WHS控制点专业分布10 5.3.2 输电线路工程质量控制点10 5.3.3 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点12 5.3.4 变电土建工程质量控制点14 5.3.5 电气试验质量控制点21 5.3.6 继电保护专业质量控制点23 5.3.7 自动化专业控制点26 5.3.8 通信专业质量控制点27 5.3.9 配网工程质量控制点28 5.3.10 物资到货验收质量控制点30 6 WHS合格率及量化评价结果检查、统计和考核31 7.附则32 附表A WHS合格率和实体质量量化评价结果检查分析表33 附表B WHS合格率和量化评价结果分级统计表(TJ01-TJ05)36 附表C 作业流程图41 附表D 基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WHS)设置表43

前言 为落实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电网的战略目标,规范质量过程管理,提升工程实体质量水平,公司基建部在全面分析、研究2012、2013年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组织完成了《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及量化评价标准》(2014年版)编制工作。 《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及量化评价标准》(2014年版)相比《基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WHS)》(2012年版),加强了对120个样板点建设的质量控制,增加了对工程实体质量量化评价内容,通过WHS合格率和实体质量评价结果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全过程管控,建立了可量度的质量控制与实体质量量化评价标准。这是公司为强化工程建设过程质量控制而采取的创新性举措,是公司基建质量管理框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标准共分九册,包括总册和八个分册。涵盖输电线路、电气安装、变电土建、电气试验、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通信、配网工程及物资到货验收等内容。 本标准由公司基建部组织编制,总部有关部门、各分子公司及建设、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相关专业人员参与,经公司基建部组织严谨、认真的审查,最终定稿。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制定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系统运行部、物资部、广东诚誉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广东创成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广东合鸿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天广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太平、梁煜、朱延军、黄继、欧镜锋、刘钰成、邓超雄、李康华、徐均成、梁启才、贺小华、冯锐祥、黄云乐、陆艺华、杨中华、高源辉、区剑锋、王著灵、陈鲲、梁兆昌、何冠恒、张耀、钟远雄、罗汉坚、余勇、王文华、陈春桃、郭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