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下次生孔隙的类型及微观识别标志自我总结

合集下载

孔隙结构体系

孔隙结构体系

孔隙结构体系
孔隙结构是指岩石内的孔隙和喉道类型、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岩石的孔隙系统由孔隙和喉道两部分组成。

孔隙为系统中的膨大部分,连通孔隙的细小部分称为喉道。

孔隙是流体赋存于岩石中的基本储集空间,而喉道则是控制流体在岩石中渗流的重要通道。

流体在自然界复杂的孔隙系统中流动时,都要经历一系列的交替着的孔隙和喉道。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孔隙分类方案有所不同。

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分类方案:
①按孔隙成因分类,将孔隙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两
大类;
②按孔隙产状分类,将碎屑岩孔隙分为粒间孔隙、粒内
孔隙、微孔隙及裂缝孔隙等四种类型;
③按孔隙大小分类,将孔隙分为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
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等 。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页岩储层具有不同于传统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多级孔隙结构:页岩储层具有多级孔隙结构,包括纳米级孔隙、亚
微米级孔隙和微米级孔隙等。

其中,纳米级孔隙是最主要的,其孔径在
1-100纳米之间,表面积极大,可导致高吸附和强吸附作用,是储层存储
和输出气体的主要通道。

2.次生孔隙:由于地层压实和自然作用,页岩储层中会产生次生孔隙,这些孔隙可能是裂缝、缝隙、微裂缝、微栓、解理缝等,其形态复杂,大
小和分布不均匀,对储层的渗透性和孔隙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3.高孔隙度:页岩储层中孔隙度普遍较高,大约在2%-10%之间,孔
隙度高可提高储层的渗透性,但也容易导致相对较低的孔隙连通率,进而
影响输出能力。

4.多种孔隙类型:页岩储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孔隙,包括毛细管孔隙、微缝孔隙、孔洞孔隙等,这些孔隙类型的不同对储层的渗透性和输出能力
产生不同的影响。

综上所述,页岩储层中的微观孔隙结构非常复杂,其研究是深入理解
储层储存和输送天然气的关键。

《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电镜观察尺度的优质区间研究》

《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电镜观察尺度的优质区间研究》

《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电镜观察尺度的优质区间研究》篇一一、引言砂岩作为地球上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于理解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电镜观察已成为研究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电镜观察,探究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的优质观察尺度区间,以期为砂岩研究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解。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本研究所用砂岩样品取自国内某地区,经过粉碎、研磨、抛光等处理,以获得适合电镜观察的样品。

2. 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砂岩样品进行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通过调整电镜的放大倍数、工作距离、加速电压等参数,获取不同尺度的砂岩微观孔隙结构图像。

三、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电镜观察1. 观察尺度选择在电镜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尺度的观察对于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的揭示具有显著影响。

过小的尺度可能导致孔隙结构模糊,无法清晰观察;过大的尺度则可能忽略孔隙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我们选择了若干个适合的电镜观察尺度,包括纳米尺度、亚微米尺度和微米尺度。

2. 观察结果在纳米尺度下,可以观察到砂岩中纳米级孔隙的形态、大小和分布情况。

这些孔隙往往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较高的连通性。

在亚微米尺度下,可以观察到更小的孔隙以及孔隙间的相互关系,如孔隙间的连通性、交汇方式等。

在微米尺度下,可以观察到较大的孔隙和裂缝,以及砂岩颗粒的形态和排列方式。

四、优质观察尺度区间研究通过对不同尺度的电镜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纳米尺度和亚微米尺度是研究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优质观察尺度区间。

这两个尺度既能清晰揭示孔隙的形态和大小,又能反映孔隙间的相互关系和连通性。

微米尺度的观察虽然能够观察到较大的孔隙和裂缝,但对于研究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而言,其信息量相对较少。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电镜观察,探究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的优质观察尺度区间。

研究发现,纳米尺度和亚微米尺度是研究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优质观察尺度区间。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第4章储层孔隙结构新进展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第4章储层孔隙结构新进展
(二)饱和中值压力(Pc50) 它对应的孔喉半径称为中值孔喉半径(r50) (三)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数 束缚水饱和度(Swi)
51
52
二、毛管压力曲线常规定量分析
(四)孔隙-喉道分选性
75% 总饱和度下的压力 PTS 25% 总饱和度下的压力
(五)储层级别(Reservoir grade)
18
二、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osity)
2、破裂孔隙-裂缝(fracture)
19
二、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osity)
2、破裂孔隙-裂缝(fracture)
20
二、次生孔隙 (secondary porosity)
3、晶间孔隙 ---重结晶作用晶间孔为主
21
二、次生孔隙(secondary porosity)
2 碳酸盐岩基块的喉道类型:管状喉道 孔隙缩颈喉道 片状喉道
五、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
1 孔隙空间由孔隙及相当孤立的近乎狭窄的连通喉道组成。 2 孔隙空间的缩小部分为连通喉道,喉道变宽即成孔隙。 3 孔隙由细粒孔隙性连通带所连通,镜下可见连通支脉。 4 孔隙系统在白云岩的主体或胶结物的颗粒之间发育,孔隙大 部分反映了颗粒外形。 5 孔隙主要由裂缝沟通。 6 由两种以上基本孔隙结构构成。
孔喉分选性则是指孔喉大小分 布的均一程度
50
第四节
压汞数据的孔隙结构参数研究进展
二、毛管压力曲线常规定量分析
(一)排驱压力(displacement pressure) Wardlaw和Taylor(1976) :取饱和度为20%时对应的压力为排驱压力。
Schowalter(1979):把汞饱和度在10%的压力定义为排驱压力。 在毛管压力曲线上, 沿着曲线的平坦部分作切线与纵轴相交的压力 值就是排驱压力(Pd)。

油层物理 第二章(孔隙度和孔隙结构)

油层物理 第二章(孔隙度和孔隙结构)
受应力控制、组系分明,平整延伸,切割力强, 有的可见溶蚀现象
最紧密排列的单模式 最疏松排列的单模式 砂质砾岩的双模式
碎屑岩原生孔隙的进一 步划分
洪积砾岩的复模式
单模式 双模式 复合模式
双模式
单模式
——
原 生 粒 间 孔 单 模 式
原生粒间孔——单模式
双模式原生粒间孔隙
原生粒间孔——复模式
复模式原生粒间孔
微毛细管孔隙 <0.0002
<0.0001
整个孔隙空间处于岩石固体表面分子引力范围,孔道 中流体被这一引力牢牢地吸附住,自然的压差下无法 使流体流动的孔隙,如粘土、页岩中孔隙
四、孔隙的组合关系分类 (1)孔隙 (2)孔喉
五、孔隙连通性分类 (1)连通孔隙
(2)不连通孔隙(孤立孔隙)
级别 特粗喉 粗喉 中喉 细喉 微喉
三、孔隙大小分类
孔隙类型 孔隙直径( mm ) 缝隙宽度(mm )
缝隙特征
超毛细管孔隙
>0.5
>0.25
流体在空隙中可由于重力作用自由流动,如未胶结或 胶结疏松的砂和砂砾中孔隙
毛细管孔隙
0.5~0.0002
0.25~0.0001
孔隙中流体在重力下不起作用,但在一定的压差下可 使流体运动,如砂岩中的孔隙
储层:溶洞、溶缝
井高角度构造溶蚀缝,半充填状充满原油
灰岩角砾
含油溶洞
岩溶角砾岩,残留溶洞含油
沙64井构造溶蚀立缝充填充满原油
沙47井5443m,构造裂隙半充填泥质
T403井高角度构造溶蚀缝
半充填状充满原油
S67 (5461.61-5461.91)纵向溶蚀扩大缝)2-5mm宽
裂缝、缝合线发光
溶洞、溶缝

储层孔隙结构

储层孔隙结构
一、孔隙铸体法 主要测定:孔隙形状、大小和分布,喉道类型、孔喉连通性等。 孔隙铸体类型: •三维孔隙铸体 将染色树脂灌注到孔隙空间中,待树脂固结后,再溶解掉岩石骨架,便得到三 维孔隙铸体-孔隙实体。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特点: 三维化、直观化、定量化。措施先进。
23
•孔隙铸体薄片 孔隙中灌注染色树脂→切成薄片。显微镜下观察研究。 特点: •二维化、直观化、定量化。 •规则网格化旳切片→可了解孔隙三维空间构造。 与常规薄片相比,最大优点: •孔隙构造颜色鲜明,易观察。 •可防止常规薄片常出现旳人工诱导孔隙和裂缝。
直角座标系中:
•歪度愈粗、分选愈好,毛管压力曲线愈靠左下方座标,而且曲 线凹向右方;
•歪度愈细、分选愈差,毛管压力曲线愈向右上方座标偏移,而
且曲线凹向左方。
29
曲线形态分类: 六种经典旳曲线模式 (Chilingar,etc,1972)
①未分选 ②分选好 ③分选好,粗歪度 ④分选好,细歪度 ⑤分选不好,略细歪度 ⑥分选不好,略粗歪度
往加剧储层非均质性。
15
③粒间孔隙
•浅滩粒间孔 高能浅滩。 特点:灰泥和胶结物少,颗粒 分选和圆度好。
•远洋白垩孔隙 低能远洋环境。颗石藻等微生 物或生物碎屑间旳孔隙。 特点:主要为微孔隙。
•壳体遮蔽孔隙 生物壳体或壳体碎片沉积而成 旳孔隙。
•原生角砾孔隙 角砾间孔隙、角砾内孔隙。
16
④生物格架孔隙
宽度一般不大于0.1μm,有旳可达0.2μm
5
③杂基内微孔隙 粘土杂基和碳酸盐泥中存在旳微 孔隙。 特点: 孔隙极细小,仅在扫描电镜下可 清楚辩认。 可形成高孔隙度,但渗透率很低。
④层面缝 具剥离线理旳平行层理纹层面间旳孔缝。 在一系列厘米级甚至毫米级厚度旳平板薄层间,为力学性质单 薄旳界面,极易剥离,其界面间即为层间缝。

岩石镜下鉴定指导书

岩石镜下鉴定指导书

第一章岩浆岩岩石学试验指导一、岩浆岩薄片的镜下观看和描述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展深入、细致的观看、描述和分析是常规的且是最重要的岩石学争论的根本方法,岩石薄片的镜下观看和争论不仅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组成岩石的矿物组分和百分含量、粒度、次生变化等,而且可以提取更多的成因信息。

岩石构造的重要内容——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多为显微构造,多在显微镜下才能进展观看。

尤其是具细粒构造、微粒构造、隐晶质构造的岩浆岩,在手标本上表现出的岩石学性质比较有限,要进展更细致的观看和较准确的命名,必需进展镜下观看。

镜下观看和描述的内容主要是矿物成分及百分含量、显微构造、显微构造、次生变化等;在此根底上推断岩石中矿物的结晶挨次,并给出正确的定名。

首先在试验报告上写上试验名称、日期、姓名、班级及薄片号,假设有对应的手标本,则把标本号登记,并对手标本进展具体的观看和描述。

〔一〕矿物成分的观看和描述:岩石薄片中,常可见多种矿物成分,初学者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

建议按如下挨次进展观看和描述:(1)依据矿物颗粒的大小,承受低倍物镜或中倍物镜,在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反复地对整个岩石薄片概略地扫瞄,大致推断岩石的构造类型并分出有几种矿物;(2)对矿物一种一种地具体观看其晶体光学特征,一般先看铁镁矿物,再看硅铝矿物、副矿物和次生矿物;或依据矿物含量多少的挨次来观看。

(3)估量百分含量。

描述时,对具等粒构造、连续不等粒构造的岩石薄片,按矿物含量多少及其在分类命名中的作用,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分别描述;斑状构造则分斑晶和基质描述。

描述内容主要是矿物在单偏光、正交偏光下的主要晶体光学性质,包括形态、颜色、多色性、突起等级、解理特征、包裹体类型、最高干预色、消光性质、消光角、双晶类型等,同时也要描述矿物颗粒的一些构造特征,如自形程度、粒度大小、与其他矿物的关系等,再次为矿物的次生变化特征,如次生矿物类型、大小、分布方式等。

对矿物名称确实定,一般要求定到矿物“种”,连续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则要定到“亚种”。

储层孔隙研究

储层孔隙研究

二、碎屑岩储层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3)孔喉不同配置关系对储层性质影响
喉道的粗细特征,严重影响岩石的渗透率。孔隙与 喉道不同配置关系,可以使储层呈现不同性质。
孔喉不同配置关系与储层性质 孔隙直径 较大 喉道直径 较粗 孔渗性 孔隙度大,渗透率高
偏小
粗大 细小
较粗
较细小 细小
孔隙度低-中等,渗透率中等
— 孔隙与孔隙之间由狭长的管子连接。
— 喉道为沿粗大白云石或方解石晶体解理 面裂开或经溶蚀扩大而形成。
三、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2、喉道类型
A
C
B
D
A、构造裂缝型 C、孔隙缩小型
B、解理缝型 D、管状喉道
三、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2、喉道类型
a
b
c
d
E、晶间隙型
a、规则型 d、曲折型 b、短喉型 e、不平直型 c、弯曲型 f、宽度不等型
三、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1、常见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
粒间孔隙(原生鲕间孔)
生物体腔孔隙(珊瑚体腔孔)
三、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1、常见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 (2)次生孔隙
粒内溶孔、粒间溶孔
(鲕粒、腹足类灰岩溶蚀孔)
三、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1、常见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 (2)次生孔隙
晶间溶孔
(砂糖状白云岩晶间孔)
溶蚀扩大孔
(藻云岩溶蚀扩大孔)
三、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
2、喉道类型
构造裂缝型 — 喉道宏观呈片状,相对较长、较平直。 晶间隙型 — 喉道为白云岩或方解石晶体间的缝隙,
具有短、窄、平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