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学习评价表

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学习评价表

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学习评价表

小学校本课程《亲情故事伴我成长》开发案例附评价表

亲情故事伴我成长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一、课程开发背景 时下,在不少家庭中,孩子只知向父母要这要那,只知自己吃好的、穿好的,却不管父母的经济力量能不能达到,不懂得怎样让父母的生活过好一点。对自己爱吃的东西独自享受,有些孩子连对父母的问候都没有,这怎能不叫一些父母为此感到寒心呢!亲情,这个看似让人感到温暖的话题,有的时候却很容易被人遗忘。 现在亲情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存在着裂谷。父母不了解信息时代的子女世界,子女不理解父母深沉的期望,更多是亲情冷漠,家庭关系处于冰点状态。我希望为生活而忙碌的大人们,停下脚步,多关注一下你的孩子。试想一下,当这个生命降临在你的家庭里时,你的一家人为了他的到来多么欢乐。从此,这个孩子就成了你一家人的希望。有了希望,就应该付诸努力,不要让希望变成失望。我也希望生活在“蜜罐”里,“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孩子,不要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多体谅一下父母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改掉自己在父母面前的骄横跋扈,凡事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才不会有心灵隔阂,孩子才愿意和父母做朋友,父母才能真正地为孩子引导航向。 一个充满亲情的环境,能培养出充满爱心之人;多个充满爱心之人,就能造就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老师心中有亲情,照顾关切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学生心中有亲情,才能对长辈真心行孝,对他人真诚关爱。一个充满亲情的学校,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关怀照顾,像是一个和睦融洽的大家庭。一个充满亲情的社区就会有爱心,一个充满亲情的社会就会是更加仁爱的民族。 青云里小学是一所老校,尚美,强身。学校按照“德育首位、教学中心、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宗旨;在抓校风、抓质量、树形象上下功夫,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经常开展诗朗诵、故事大赛、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我校极其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把校本课程开发看作是学校文化重塑的新机遇。同时,学校还把学生的个性形成、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凸显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亲情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它作为一个辐射教育整个过程及各个环节的教育意识与操作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正处儿童期,这个时期是认知、情感以及个性形成的时期,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如何找准对策,走出一条既符合学校实际,又为师生喜闻乐道、操作性强的教育工作新模式,成为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亲情教育正是一条适合我校基本情况的强校兴校之路,形成了我校在教育教学上的个性风貌,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性。我校开展的亲情教育成为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所以我们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办学特色。故事是教育结晶,趣味性强,意义深刻,以小见大,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适合孩子阅读,我校以故事为载体让孩子在被爱中学会爱,感受名人的思想,效仿名人做法,最终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个人良好品德。我校创设“亲情教育”这一特色,激发了广大师生的情商潜能;我们寄希望于将来,通过学校的教育,达到现在的学生家庭和谐,有利于学习,将来的他们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有利于社会稳定。“小家”影响大家至于社会,从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境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感受故事中人物美德学会感恩,培养健康、快乐、勤奋、进步,有爱心,会学习,会生活的学生,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在课程的开发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校本课程简笔画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简笔画评价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着力开发校本课程(选修Ⅱ)。校本课程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特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评价标准、课程方案评价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 (1)课程设置评价标准 l、满足社会、地方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地方经济发展对学生学识和能力的需求。 2、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校本课程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体现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应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和条件,努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校本课程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应体现课任教师的个性、才华,弘扬学校特色。 (2)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3)课程实施方案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评价标准 (一)成绩评定 校本课程采用学分制评定。 评定要求:评价要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强调能力立意,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实践能力;增强探究性,注意引导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综合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坚持教育性,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要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学生的评价结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学年课程结业满分为50学分,如果一学期结业则满分为25分,两年累计满分为100学分,累计满60分即可结业。 每门校本课程成绩分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来源:出勤、课堂学习、成长记录袋、奖励分;终结性测评:期末考查、表现性活动。颐中讲堂考勤实行听课证制度,凭听课证入场。最后15分钟写听后感,作为该学科的成绩。 参与评价的主体:指导老师、同伴、自己。 每门课程结业采用下列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 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总分 50分)

其中成长记录袋评价、课堂观察检核表、小组合作评价表见附表。

校本课程成绩=第一年学分+第二年学分 +奖励分(如果一期结业则可以将两期相加为学年学分) (二)成绩管理 任课教师负责学分制的执行和落实,学校应给学生制定统一的学分卡,每期初将本班学生学分卡交开课老师保管,期末开课老师将学生出勤与学分登记交给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将每年(期)成绩记录在期末学生素质报告单,向家长反馈课程所获学分情况;班主任必须将全班学生校本课程成绩表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建立学生成绩档案(文本与软件包)。 (三)奖励和惩戒办法 凡在国家级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市级科技节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与资格证书考试中获奖或获得资格证书的学生均可获得奖励学分(不超过8分)。(就高不就低,不累计得分)为了鼓励学生选修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校每年可分年级或全校组织一次校本课程的展示评比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分。 得分标准如下: (以上参赛活动必须是权威教育部门组织或社会有权威特长鉴定单位组织的才认可,特长分则按技术级别折算成相应一、二、三等。) 出勤率未到规定课时的80%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开课老师必须如实填写学分卡,发现弄虚作假者,予以通报批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良好及优秀等第。 附: [表一] 校本课程学分卡(一)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邱县南辛店小学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着力开发校本课程(选修Ⅱ)。校本课程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特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一、评价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二)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三)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五)全面性原则 - 1 -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评价标准、课程方案评价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 (一)课程设置评价标准 1.满足社会、地方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地方经济发展对学生学识和能力的需求。 2.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校本课程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体现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应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和条件,努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校本课程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应体现课任教师的个性、才华,弘扬学校特色。 (二)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 - 2 -

课程评价标准

课程评价标准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在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南,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和帮助中等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着力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整体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特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客观的系统评价方法,提高课程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课程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易于推广,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进行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重要依据。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评价标准、课程方案评价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 (1)课程设置评价标准 l、满足社会、地方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地方经济发展对学生学识和能力的需求。 2、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校本课程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体现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应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和条件,努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校本课程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应体现任课教师的个性、才华,弘扬学校特色。 (2)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 (3)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PPT 课件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教务科、督导办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培养阳光自信的学生为目的,以促进参与兴趣、提升学生自信度、培养可持续发展力为主要着眼点。 二、评价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公平性原则 考虑不同课程中师资、生源、学情基础等不同因素,以最近发展区为评价目标,力争评价公平公正,对全体课程参与者起到激励作用。 4.素质培养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阳光自信的品质。 5.全面性原则。 既考虑对课程负责教师的评价,又考虑到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注重过程与结果,从不同的维度予以评价。 三、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方面的评价:对各课程辅导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四、课程评价方法 1.对课程的评价 本项评价指向于各科目课程。主要从课程纲要、课程实施、课程

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价,将评价贯穿于课程开发和实施全过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原则上按5:5划分一二等,单独奖励,积分在晋升职称时可累加。 (1)对课程纲要的评价 课程审议委员会在课程申报结束后对教师的课程纲要进行审议,决定此校本课程能否开设。教师的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开展所需条件。委员会审议的主要依据是:课程纲要是否全面;课程目标设置是否科学,符合现实,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和阳光自信的品质;课程内容设置是否合理,能否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方式是否合理、有效;课程评价是否注重过程评价,是否注意多元评价,以此为依据,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表决通过该课程能否实施。 (2)对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 包括教学准备情况,对学生的管理情况,课程实施情况和教学评价情况等。 (3)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属终结性评价,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要形式,如现场展示、比赛、作品展示与介绍等。 具体内容见评价细则。 2.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采用多维度、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的课程参与态度。课程参与过程中坚持不懈,不随意放弃或更改。一学期内能做到课程选择无更换、不旷课、材料准备齐全者可被评为“阳光课程守恒星。” 二看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积极性、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最新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评价表

春有侨心完小校本课程评价方案(附评价表) 一、评价的原则 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要贯彻激励性为主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1.把握评价的目的 传统文化课程要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为评价目的,突出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2.重视激励性评价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及时鼓励,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发展的动力。 3.重视过程性评价 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和情绪,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体验;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的拓展;关注学生把握和内化传统文化精神、形成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格内涵的过程。 4.评价主体多元化 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可以请学生家长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同学、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5.评价内容多元化 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也要关注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感悟和情感

体验,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评价尺度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学生,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城乡文化差异、思维个性差异等因素,考虑学生的不同起点,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 通常应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二是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活动的收获与成果。 三、评价方法 地方课程的评价主要注重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两大部分。评价每学期期末评价一次,评价表学生每人一份,评价完后交由教导处保存 学生校本课程评价采取等级制。 附: 校本课程评价表 学年学期年级学生姓名: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及评价表

华罗庚实验学校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二00三年九月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和教师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发生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组织管理 组长:姚水虎 副组长:韩小平、李继锋 组员:朱春平、孟国伟、李俊民、何瑛、郭建芳、王瑞芳、张俊、汪强

三、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学案等。 表1: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评价表

等级分数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90分,合格60分—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总分。 总评:评议人: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

校本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要合理地进行课程评价,就必须首先对课程的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的指向性,确定课程评价标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1、学生与社会都是价值主体,作为评价主体的课程评价者如何综合考虑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2、课程评价标准如何既体现学生主体的共同需要又体现学生的个性要求。 3、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程度的大小,是否有一定的兴趣。 4、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不一致时,价值主体的需要只有通过评价主体的意识和理解才能起作用,因此,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的认识、理解,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5、即使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的真实需要与主体的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因而应尽量使愿望与需要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与客观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二、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开设过程中,注意三种评价标准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 (一)学习过程评价: 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以鼓励性评价、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等定性评价为主,评价标准注重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 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意识,评价学生参与信息收集、汇总与交流的能力,评价学生答应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学习结果评价: 1、能力考核 学生自主设计小论文。要求学生从自己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老师对小论文做出评价,对优秀论文的科学性、地理性、前瞻性、创新性观点要充分肯定。 2、知识考核 学期终结,可以本学期校本课程专题为背景资料,对学生学习做出定量评价。 校本课程教学评价细则

校本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天津市静海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国学经典、中华历史文化和乡土教育资源为蓝本,以培养品德高尚、习惯良好、有文化、有教养、热爱生活、身心健康的合格小学生为总目标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特征: 本课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国学经典、中华历史文化、乡土教育资源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诗歌、典故、史实、传说、古迹等为载体,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基本理念 (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道德教育的好教材 传统启蒙读物《弟子规》、《千字文》等都是中华传统道德和文化的优秀载体。尤其是《三字经》,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既讲教与学,又讲礼仪规范和名物,还讲中国历史和发愤求知的典故,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自古被称为“袖里通鉴纲目”,有“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的说法,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学生启蒙读物,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学生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校本课程的核心 天津市静海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让学生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使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衍纸校本课程评价方案附评价表完整版

衍纸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附评价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衍纸校本课程评价方案(附评价表) 一、评价的原则 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要贯彻激励性为主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衍纸的兴趣和热情。 1.把握评价的目的 课程要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为评价目的,突出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2.重视激励性评价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及时鼓励,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发展的动力。 3.重视过程性评价

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和情绪,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体验, 4.评价主体多元化 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可以请学生家长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同学、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5.评价内容多元化 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也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感悟和情感体验,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评价尺度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学生,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思维个性差异等因素,考虑学生的不同起点,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 通常应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二是课堂表现;三作品展示;四是学习收获;五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六是学习中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一)成绩评定 校本课程采用学分制评定。 评定要求:评价要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强调能力立意,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实践能力;增强探究性,注意引导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综合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坚持教育性,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要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学生的评价结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学年课程结业满分为50学分,如果一学期结业则满分为25分,两年累计满分为100学分,累计满60分即可结业。 每门校本课程成绩分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来源:出勤、课堂学习、成长记录袋、奖励分;终结性测评:期末考查、表现性活动。颐中讲堂考勤实行听课证制度,凭听课证入场。最后15分钟写听后感,作为该学科的成绩。 参与评价的主体:指导老师、同伴、自己。 每门课程结业采用下列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

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总分50分) 其中成长记录袋评价、课堂观察检核表、小组合作评价表见附表。 校本课程成绩=第一年学分+第二年学分+奖励分(如果一期结业则可以将两期相加为学年学分)

(二)成绩管理 任课教师负责学分制的执行和落实,学校应给学生制定统一的学分卡,每期初将本班学生学分卡交开课老师保管,期末开课老师将学生出勤与学分登记交给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将每年(期)成绩记录在期末学生素质报告单,向家长反馈课程所获学分情况;班主任必须将全班学生校本课程成绩表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建立学生成绩档案(文本与软件包)。 (三)奖励和惩戒办法 凡在国家级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市级科技节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与资格证书考试中获奖或获得资格证书的学生均可获得奖励学分(不超过8分)。(就高不就低,不累计得分)为了鼓励学生选修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校每年可分年级或全校组织一次校本课程的展示评比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分。 得分标准如下: (以上参赛活动必须是权威教育部门组织或社会有权威特长鉴定单位组织的才认可,特长分则按技术级别折算成相应一、二、三等。) 出勤率未到规定课时的80%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开课老师必须如实填写学分卡,发现弄虚作假者,予以通报批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良好及优秀等第。

校本课程评价表

校本课程实施评价表 项目内容具体指标分 值 评 分备注 课程方案评价40分课程开 发的意 义(10) 1、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联系的,是 对其的补充,是彰显学校特色的。 5 2、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各方面 素质。 5 目标 定位 (15) 1、目标明确清晰5 2、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齐全5 3、考虑到学生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5课程 内容 (10) 1、教材框架清晰,有序列性。5 2、教材内容科学、启发性强、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5评价 5分 1、评价可操作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性5 校本课程实施过程评价60分 指导 思想10 1、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 主线的教学原则 3 2、深刻理解课程纲要,并落实到校本课程的实施中。3 3、课程实施中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注重校“四 有”培养目标的达成。 4 教学 过程30 1、期初能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2 2、能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内容开放、 容量适量、层次分明、有针对性的教案。 5 3、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 处理有新意,且效果好。 6 4、课堂语言流畅、规范,具有生动性和启发性。思维 清晰,有强度,有坡度。 6 5、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生情绪高涨。课堂 无死角、无“闲”人,整体性成效好。 6 6、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娴熟,设计内容及呈现手段具 有不可替代性。 3 7、板书设计合理、简洁、规范、美观。2 实施 成果20 1、能激发并维持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学生评价良好。7 2、能及时收集、整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资料。8 3、指导的学生能举行一定范围的展示活动。5 说明等级分 数 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 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100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武安二中分校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等级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 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纲要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三、校本课程评价方式 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教案。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

3、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出勤率低于60%无等级,超过90%, 即优秀。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课程学习结果评价。包括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四、校本课程评价方法 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 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校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

衍纸校本课程评价方案(附评价表)

衍纸校本课程评价方案(附评价表) 一、评价的原则 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要贯彻激励性为主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衍纸的兴趣和热情。 1.把握评价的目的 课程要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为评价目的,突出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2.重视激励性评价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及时鼓励,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发展的动力。 3.重视过程性评价 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和情绪,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体验, 4.评价主体多元化 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可以请学生家长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同学、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5.评价内容多元化 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也要

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感悟和情感体验,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评价尺度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学生,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思维个性差异等因素,考虑学生的不同起点,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 通常应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二是课堂表现;三作品展示;四是学习收获;五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六是学习中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三、评价方法 课程的评价主要注重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两大部分。

(书法篆刻)校本课程学生评价表

(书法篆刻)校本课程学生评价表 (书法篆刻)校本课程学生评价表 校本课程学生评价表 课程名称书法篆刻授课教师李长征评价时间 姓名参与态度A王双赵倩文与他人合作ABC积极研究ABC成果积累ABC创新求异AB总评BCCABC 扩展阅读: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建议稿) 一、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目标: “书法教育”校本课程以“书法教育”为特色,实践活动为手段,临摹训练为方法,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节、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 (一)课程总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深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美好河山,优秀文化。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写好钢笔字,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会写硬笔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语文识字教学。

3、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了解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充分认识学习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 (二)课程分目标: 1、通过书法教育,力求探索中学生书法练习与育人相结合的契合点,最大化的发挥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2、通过书法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评述力等,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底色基础,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3、书法练习讲究姿势,使人身体各种器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 4、有效探索中学生写字系统训练的科学方法与中学生写字能力的检测办法、评价体系及乡中学生写字教学指导课的教学框架,逐步提高教师写字教学的指导和研究能力。 5、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二、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内容 (一)抓特色课程 依据小学语文教材特点,抓好写字指导课、书法欣赏课、书法文化研究课三种课型。 1、写字指导课:创设写字三步教学法(模式):一看,即读帖、观察感知;二练,即写,实践体验;三评,即分析感悟。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省市课程计划,结合通化兴华教育中心“2016年教育教学工作要点”、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及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校本课程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开发与教师培训,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强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队伍及科学的评价体系。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教学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的需要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利于他们成长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2、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进行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广泛地发展。 3、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4、因地制宜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要体现地域特色。本学期要结合通化山区的特色,从其地域特色、历史与文化及拥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等方面来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新的学科拓展类课程。 四、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五、课程实施过程和具体工作安排 (一)、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 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 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