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差距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区域发展的差异与协同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同时也涌现出一系列促进三者协同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本文将从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口流动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协同。

一、经济结构差异与协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早,以大型的沿海城市为核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中部地区在经济结构上相对较为单一,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西部地区则以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为了推动三个地区的协同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东部地区将其先进的技术和产业经验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转移,帮助中西部地区升级产业结构。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积极引进东部地区的技术和资本,努力实现自身经济的转型升级。

通过这样的协同发展模式,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得到了有效的衔接和互补。

二、产业布局差异与协同东部地区的产业布局相对较为分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发达,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

中部地区则以制造业为主,尤以汽车、钢铁等传统制造业为龙头。

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为了推动三个地区的产业转型与升级,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

东部地区鼓励高技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同时引导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部地区则积极引进东部地区的先进产业和技术,促进自身制造业升级。

西部地区则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逐步发展起现代服务业。

通过这样的协同发展模式,三个地区的产业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和均衡。

三、基础设施建设差异与协同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交通、能源等方面的不足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

5.3.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5.3.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8.读“西部地区图”回答问题。
(1)西部地区下列数据中,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71.5%, 人口占全国比例:28.7%,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例: 17.1%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上述数据的特 ________ 点是土地面积占全国的比例大,达_______ 71.5% 。 (2)读图说出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种类多,资源丰富 (3)西部内陆地区的绿洲农业生产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 题是_____________ 水资源短缺 ,西部一些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 生态环境保护与 弱,在开发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建设并举 。 __________
自然条件


西



平原面积广阔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水资源 土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水资源丰富
气候干旱
水资源短缺,水能 资源丰富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 草场资源丰富

比较肥沃,耕 地多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短缺
矿产资源丰富
众多的人口和发达的商业
直入云霄的高楼大厦
说说, 东部有 哪些方 面,给 你留下 较深的 印象。
(
)
4. 下列所列各项西部比不上东部的有(
①矿产资源贮藏量 ③科技教育发展水平 A. ①②③ C. ②③④ ④城市化程度 B.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②交通通讯发展状况
阅读下面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5~7题。
5. 制约③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 科技 B. 地形 C. 光照 D. 水源 6. 图中③④区域的分界线是( ) A. 昆仑山-祁连山 B. 秦岭-淮河 C.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 天山-阴山 7. 符合④区域景观描述的是( ) A. 山青水秀稻花香 B. 旱地麦浪大豆香 C. 椰林婆娑菠萝香 D. 雪山青稞奶茶香

警惕新十年东西部新差距——对话程安东

警惕新十年东西部新差距——对话程安东
气人均储 量不足 世界人均水 平的l 1 , / 0 主 要 金 属 人 均 储 量 不 足 世 界 人 均 水 平
的 l 4,还 有 水 资 源 、 土 地 资 源 严 重 不 /
足 。2 0 年 我 国 人 均 谷 物 产 量 相 当 于 美 09
不 能 完 全 说 明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水 平 ,更 不
全 民覆 盖 , 制 约 了 内 需 的增 长 等 , 都 会
影 响 经 济 持 续健 康 发展 ,进 而 牵 制 和 谐
社 会建 设 。
部 省 区受 益 ,如 内 蒙 古 、 黑 龙 江 、 陕 西 等 。 去 年 三 省 经 济 总 量 破 万 亿 ,显 示 了 强劲 的 发 展 势 头 ;还 有 经 济 总 量 基 数 较 小 , 增 量 提 高 后 增 速 相 对 高 也 是 很 自然 的 ; 中央 对 中西 部 地 区投 资 倾 斜 ,特 别
色 社 会 主 义 。各 国 经 济 发 展 经 验 说 明 单 纯 市 场 机 制 驱 动 的 经 济 增 长 ,在 很 大 程
构 调 整 、 优 化 升 级 转 型 发 展 上 来 了 。 把
各 省 区 2 1 年 与 2 1 年 的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0 1 0O 相 比 ,1 个 省 调 高 了GDP 长 目标 ,其 2 增 中8 为 西 部 地 区 。西 部 地 区若 不 适 时地 个 把 注 意 力 集 中到 经 济 运 行 质 量 上 来 ,必 将 形 成 新 一 轮 的 发 展 差 距 。 对 此 ,我 们 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国 家 “ 二 五 ” 规 划 所 传 递 的信 十 息 ,特 别 值 得 中 、 西 部 地 区 警 示 。 这 个 中长期 发展规划具 有重 要的宏观 指导意

区域经济差异及措施

区域经济差异及措施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缩小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一、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一是天然资源的差异,如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深林资源、水资源、甚至是旅游资源等。

这些都是能够进行生产的基本的先天的保证,也是能够造就未来潜在发展可能性的条件。

东南地区相对西北地区来说,有很大的自然资源上的优势,如东北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东北及中原地区的煤炭资源,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西北地区相对来讲则资源十分贫瘠,尤其是水资源的缺乏使得农业生产几近困境。

有一些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小规模的交通问题,但是资源问题始终是难以依靠人力解决的,因此这成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致命伤。

不可弥补的缺陷不仅仅使得一些地区的发展具有的先天性的困难和不足,还有碍于未来长足的发展,没有待开发的可能就不可能吸引人力、无力和财力的投入。

这样,本身的先天条件不足和后天的可发展的缺陷,成了西部地区相较东部地区的巨大经济差异的原因之一。

二是气候物候环境差异。

东南地区的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年温差较小,热量充足,降水量丰富,土地肥沃,农作物种类繁多,一年两熟或三熟。

西北地区的气候以大风干燥为主,年温差大,热量不足,降水量少,土地贫瘠,农作物种类少,多为一年一熟。

比较可知,东南地区比西北地区更适合农作物生产,更何况干旱问题严重的影响着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甚至是本地人口的温饱问题。

第一产业的发展差异标志着地区之间生产能力的差异,这必然影响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因而进一步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是地形地势的差异。

东南地区多丘陵,但大体地势较平缓;东北、华北地区以平原为主;西北地区则以高原为主,多荒漠;西南地区则多是喀斯特地形,崎岖不平。

从而造成造成的交通问题,东南及北方地区交通发达,交通网密度大,而西南西北地区交通条件差。

东南地区靠海,海陆运输交汇,面向东南亚,市场广阔。

近代史上又有很多海岸城市和内河航运枢纽城市成为通商口岸,较内地城市发展的早。

高中地理必修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能力迁移: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
比 较 都江堰
吐鲁番的葡萄
吐鲁番盆地
C、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 产业比重最小
D、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优劣,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 比重越大
巩固练习
下列重要城市中属东部经济地带的是___A
A、北京、上海、南宁 B、重庆、武汉、南京 C、天津、大连、合肥 D、沈阳、长春、哈尔滨
巩固练习
可以作为东部地带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__D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探讨: 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因 素 气候
自然资源
社 城市化水 会平 因 科技、教 素 育和文化
对外开放 程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丘陵、平原为主,地势 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海拔较
低平,便于开发利用
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 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
①自然条件的差异 ②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 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经济发展的差异
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东最高、西最低,差距还在扩大 ②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东部快、中西部相对缓慢
与区域的位置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浅析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

浅析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

浅析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作者:黄云霞来源:《时代金融》2018年第05期【摘要】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受到国家及东西部人民的高度重视。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重心都比较偏向于东部沿海地区,造成了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区域经济,解决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经济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高度重视协调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都是存在的,这种差距的扩大在改革开放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今甚至已经成为阻碍国家经济全面发展、限制国民收入全面提高的重要因素。

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要解决这种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国家经济全面发展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后,国家领导人认识到要改变我国经济落后局面就必须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思想,由此带动了东部一系列城市的发展。

随着东部沿海城市的崛起,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量中西部农民工也开始向东部聚集,为东部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东部经济的飞速发展。

20世纪初,我国开始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国家经济全面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实施西部大开发后,我国西部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甚至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过去难以想象的建设成就。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开始频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都大幅度提高。

中国东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差距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东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差距问题及对策分析
年 均 增 长 1 . , 认 为是 世 界 经 济 高 速 发 展 中 的 奇迹 。 东 部 沿 海 地 区经 济 发 展 速 度 之 所 以 98 被
快 , 中最 重 要 的是 有 一 个 良好 的 投 资 环 境 。 其 良好 的 投 资 环 境 , 仅 可 以 吸 引 投 资 , 且 可 以吸 不 而
收 稿 日期 :0 2 0 — 2 20 — 3 2
作 者 简 介 ; 丽 辉 ( 9 4 ) 女 , 北 省 抚 宁 市 人 , 士 , 教 授 .主 要 从 事 经 济 学 教 学 与 研 究 工 作 . 李 16 一 , 河 硬 副

73 —
维普资讯
统 计 与 信 息 论 坛
20 0 2年 第 6期
态的根源所 在 。

二 、东 西 部 投 资 环 境 的 差 距
境 是 这 个 省 当 前 引 资 过 程 中存 在 的 最 为 突 出的 问题 。 份 调查 报 告 称 , 种 名 目 的乱 收 费现 象 这 各
仍 然严 重 , 些 企 业 每 年 需 要 交 纳 的 各 种 税 费 多 达 1 一 3种 以 上 , 种 检查 对 企: 的经 营 发 展 形 各 业 成 了 干 扰 。 资 环 境 包 括 制 度 环 境 建 设 的滞 后 , 人 为 加 大 投 资 风 险 。这 是 东 部 企 业 “ 慎 ” 投 会 谨 心
内部 积 累 及 外 部 要 素 流 人 的关 键 因 素 在 于 西 部 地 区经 济 成 长 所 面 I I 蠡的投 资 环 境 和 条 件 。 据有关资料显示 , 革开放 2 改 0年 来 , 个 西 部 吸 弓 的 外 资 只 占全 国 吸 引外 资 总 量 的 4 , 整 I / o 比不 上 东 部 一 个 省 甚 至 一 个 地 区 , 资 大 量 涌 人 我 国 东 部 地 区, 得 东 部 地 区 产 生 了 长 达 2 外 , 使 0 年 的 超 高 速 增 长 。 处 于 开 放 前 沿 的珠 江 三 角 洲从 1 7 像 9 8年 到 1 9 9 6年 国 内 生产 总 值 连 续 1 8年

东西部制度差距与经济差距

东西部制度差距与经济差距

理 环 境会 影 响人 们 的 行 为和 农业 的生 产 率 ,但是经济制 度直接影响 着一个社 会的 经济发 展动力 ,因此 , 经济制 度 , 如产权 、
解 决 好 地 区 间经 济发 展 差 距 直 接 影 响 国 家 经 济 的 全 面 持 续 发 展 以及 和 谐 社 会 的 构建 。 因此 ,如 何 均 衡发 展 我 国东 西部 地 区 的 经 济 。 已 经 成 为 我 国经 济
入巳突破 10 美元。 是 , 国区域经济 00 但 我
发展的差距 却在不断的扩大。根 据拉美国 家的经验 ,不断扩大地 区差距必 然会影响 我 国经济全面持续 的发展 ,因此 ,缩小地 区差距 已经刻不容缓 。 近几 年 。 内外学者 对我 国东西部 之 国 间经济发展 差距等 问题 进行 了大量 研究 。
他 们普遍 认 为 ,造成 东 西部 地 区 差异 的
部利益集 团不 断博 弈斗争的结 果。
从以上的研究 中 ,我们 可以发现 ,这
些 文献主要是从地理环境 、政府政策等 方
图1我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 民平均收入比较
可 支配收入
l I(. l {cJI) I1 (
更 深层 次原 因 则在于 东 西部 地 区 制度 演 进上 的差异 , 即改革 开放政 策与 东西部 地 区原有 的商 品经 济意 识相 结 合 ,带来 了 与市 场经济相 适应 的各 方面体 制 的变革 , 与之相比 , 西部地 区制 度变革 的进 程则 要 缓慢得 多。 国外学者 研究概况 S li De r e 等 经济 学家(0 2 yve mug r 20 )
发 展 面 , 重 要 问题 。 本 文指 出制 度 临的 差 距 是 我 国 东 西 部 地 区之 间发 展 差 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感想
现如今我国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有很多,这也是改革开放发展道路上必然要经历的,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这些改革道路上遇到的问题,现在看新闻,逛贴吧,发现很多网友抱怨政府官员腐败,政府不作为,物价不断上涨,房价也是越调越高,完全超出了一般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各种各样抱怨声都能听到,其实我觉得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越来越大造成的。

改革开放提出了先让一部分民众富起来,先付带动后富,说法很不错,现在似乎没人敢提先富带动后富了。

因为现在的东部地区发展的太好了,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很缓慢。

那句先富带后富其实也有意义。

比如上海的发展,上海应该说是凝聚邓小平同志的很多心血,政府给了上海很多政策,上海现在俨然已经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它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甚至长江以北的南通都受到了上海带来的巨大好处。

现在的苏州经济完全超越省会南京,这是上海的功劳。

但是看看,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吧,临近江苏的安徽,不得不说发展的真的不好,偶尔逛一下皖南吧,江苏吧,就会发现因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地区间民众矛盾也很激烈,苏吧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歧视安徽人,另外南京和苏州,无锡的民众之间也是经常互喷,苏南和苏北之间的互骂也是相当激烈,经常会听到刚博宁这样的鄙称。

而逛逛邻省浙江吧,这里面就很少有各市之间的互喷现象,很和谐,和苏吧形成鲜明对,原因就是浙江省相对来说每个市县发展的都不错,所以老百姓也没那么多怨言。

其实我要说明的就是经济发展不
平衡是很容易造成民众的负面情绪,会诱发各种极端事件的发生,激发社会矛盾,使得社会不安定,影响经济发展。

刚刚说的是一个小地区之间因为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果从全国来说,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问题则会更严重。

要想解决问题,还要找到东西部差距的原因。

历史因素,在中国,不同地区在改革的初期所面临的初始条件是不同的,初始条件的差异也构成了不同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的收获各不相同。

首先,这些初始条长期累积起来的商品经济观念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

历史上,东部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居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比较浓,对市场的理解和参与意识较深。

相反,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相对比较保守,习惯于固守本土观念,缺乏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相应地,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流动性相对较差。

所以,当中国开始市场化改革的时候,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由于积极地参与便首先分享了改革的“红利”,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则由于行动迟缓而丧失了先动优势,从而使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其次,东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存在差异。

虽然在六、七十年代中国政府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在工业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中西部地区设立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增强了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能力和工业基础,但并没有从实质上弥补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的差距。

加上六、七十年代所建立的军工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

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经营困难,不但没有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生
产水平,反而成为这些地区的沉重包袱。

政策因素,中国政府在开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存在较大的差异。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便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

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在东部,这些地方在财政政策上无论对外商还是当地企业都非常照顾,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吸引大量的外国资本,当地经济得到巨大发展。

虽然外商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它毕竟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1983--1996年,中国的外商投资有88.3%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仅有8.3%分布于中部地区,3.4%分布于西部地区。

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相适应,内地省份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更进一步的结果便是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

教育因素,随着教育的发展,它会拉大受过教育者与未受过教育者之间的差距,因为受过教育的人有更高的生产能力和更高的配置能力,它能占据收入更高的职业和岗位,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

中国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是相当明显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好的教育设施和较高的教育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教育投入不足,进而使居民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

这种教育水平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的差距构成了东西部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导致东部与中西部差距的原因政府也已经意识到,所以我国
政府很早就提出了西部大开发,还特别设立了重庆直辖市,目的也是为了发展西部地区,对于中部地区的发展似乎有点滞后,不过现在政府也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口号。

当然政策上的倾斜是远远不能够把西部发展好的,还需要大力发展中西部的教育,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使得每个老百姓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这样百姓才能反过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我们设想一下,如何中西部的经济水平和东部相差无几,那么现在的房价还会那么高么!自己住的城市发展很好,自然就会在自己家乡买房,就业,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放假也就会逐渐降低。

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也会缓解很多,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