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训练的有效方法

合集下载

合唱训练教案

合唱训练教案

合唱训练教案本合唱课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品德、综合文化知识、情感智商和艺术审美能力等方面。

合唱组的学生都是从全校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在声音和歌唱方面都比较优秀,具有一定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发声练: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表现,保持音高和声音的饱满。

同时,研究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和音色的协调,以及口型的圆润和声音饱和度的训练。

2.歌唱:每学一支歌曲,应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3.欣赏:对高水平的艺术团体的表演进行欣赏,提高学生对合唱的理解。

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自己的合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提升自我。

在多个声部的配合训练时,合唱的重难点在于音准的训练和高音的训练。

因此,我们将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训练,加强音准练,并多运用一定的手段在高音的训练方面。

具体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包括:1.抓好吸气和用气:让学生吸气自然,并要求口鼻一齐吸。

吸气时要求横膈膜周围都装满气,小腹不要过于紧张。

在发声用气时,横膈膜保持住与小腹上来的这种对抗力度,所以小腹不要过硬,让它有一个用气的弹性。

这样的训练需要反复进行,长期坚持。

2.上下管道成一条直线:通过师范和理论结合,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要求,并在练中自然放松下巴,从张口发声作到最自然。

3.声音的亮点:训练发声注意要求有声音的亮点,头腔亮点,并注意运用气息,声音共鸣到达头腔,找到这种感觉并保持。

4.咬文吐字:注重平翘舌的发音,后鼻音的准确。

5.处理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对歌曲有全面的了解,然后在情绪上加以注意,使歌曲情绪表现更淋漓尽致。

6.音准和节奏:每次抽时间对学生的音准和节奏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安排简单的音准练和节奏练,打好基础。

7.听音练:加强学生对旋律的模唱,提高学生对旋律的感受和捕捉能力。

并要求学生自觉地参加训练。

具体时间安排:第二至第五周教学音准模唱练内容1、进行简单的音准模唱练,帮助学生固定音准。

童声合唱团的组建及基础训练

童声合唱团的组建及基础训练

童声合唱团的组建及基础训练
童声合唱团是一种由儿童组成的音乐团体,通过合唱歌曲,展现孩子们美妙的嗓音和
和谐的团队精神。

童声合唱团可以增强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提高歌唱技巧,也有益于孩子
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 人员:组建童声合唱团需要一定数量的孩子,最好是年龄相近、共同爱好音乐的
孩子,人数建议不少于10人。

2. 导师:合适的导师是组建童声合唱团的关键,导师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教
学经验,能够引导孩子们学唱歌曲,并建立一个良好的合唱团氛围。

3. 场所:合适的场所对于合唱团的训练非常重要,场所应该空间充足、音响设备齐全。

1. 声音训练:从唱片中选取适合童声合唱的歌曲,让孩子们模仿跟唱,注意声音的
发音、音准和力度掌控。

2. 身体感知:合唱团需要统一的舞台表现,孩子们需要学习舞台上的形体表现、肢
体动作和气息掌控。

3. 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是童声合唱团的核心,孩子们需要学会听从指挥、相互配合、共同达成音乐目标。

童声合唱团的意义
1. 培养音乐素养:童声合唱团能够让孩子们接触和学习各类音乐,提升音乐素养。

2. 培养合作精神:孩子们在合唱的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培养了合作精神。

3. 增强自信心:在团队中表现优秀的孩子们会得到同伴的认可和鼓励,培养自信
心。

4. 促进身心健康:歌曲中的旋律和歌词会让孩子们感受到愉悦和欢快,有益于身心
健康。

总结
童声合唱团的组建和训练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耐心,但是孩子们从中获得的收获
是无法取代的。

在童声合唱团的活动中,孩子们会发现音乐的美妙和团队协作的价值,让
自己成为更加自信、积极向上的人。

童声合唱教案讲解学习

童声合唱教案讲解学习

期待
童声合唱的训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且环
环相扣,用一节课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今天展示
的只是童声合唱训练的一个过程。童声合唱的使命
不仅在于声乐的训练和声部的和谐,更重要的是要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思,加强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
童声合唱将会被更多的同学接受和喜欢,童声合唱
之花定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四、起音
开始发出声音时没有任何杂音,气流的
呼出与发出声音完全同时进行,因而它的音
质是明亮的、稳定的和柔和的,必要时还可
以带一点重音。五、美好的声音
童声训练的第一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 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
作品训练:《铃儿响叮当》
铃儿响叮当(经典歌曲)
1857年,美国波士顿假日学校的学生在教堂有一场感恩节演出,学生 们请邻居皮尔彭特写了一首新歌,轻快的旋律让孩子们马上就学会了, 这首名为“One Horse Open Sleigh”的歌一经演唱就引起了轰动,并 很快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圣诞歌曲。两年后,这首歌再度公开发 表,正式命名为Jingle Bells(The One Horse Open Sleigh)。
童声合唱教案
前言
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 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 具有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童声合唱训练能培 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所以合唱训练不仅要求声部清晰、均衡,而且要 求各声部之间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达到童声合唱 训练的真正目的。今天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童声 合唱的训练方法。
一、童声发声的原则

小学合唱队的入门训练方法

小学合唱队的入门训练方法

小学合唱队的入门训练方法一、声音训练是合唱教学的基本条件每个孩子的个性音质不同,每个未经过声音训练的学生都习惯于大白嗓子歌唱状态,而合唱最基本的要求是大家歌唱音色相对统一,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声音训练,将不同的个性音质融入发声状态相对统一的合唱之中,彻底改变学生喊唱的不良歌唱习惯。

1.低段学生从轻声开始训练。

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儿童去体会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活动的,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声音观念。

同时还能保护儿童的嗓音,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唱效果。

2.对中高段学生采用“u”练声和哼唱练习,进行共鸣腔体的训练。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可先用“u”下行练习,同时坚持哼唱练习也是进行共鸣腔体训练的好方法。

二、先唱好齐唱唱好齐唱是唱好合唱的基础。

合唱训练中,分声部的训练与整体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在整体训练之前拿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声部训练――齐唱训练,这不仅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

唱好齐唱是唱好合唱的基础。

进行一些必要的齐唱训练,在达到了本声部成员间的统一后,才能有效为多个声部的合唱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唱好试唱再唱二声部合唱教师不必急于让学生唱完整的多声部合唱歌曲。

尽量从短小的二部视唱着手。

并且应从轮唱开始。

这是合唱教学的一个基本的过渡。

在唱好齐唱的基础上唱轮唱,首先轮唱能培养学生唱二声部歌曲的兴趣,其次也是训练声部速度保持一致的重要手段。

训练中可选择一些旋律差不多的轮唱歌曲,因为旋律相同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和声听觉能力比较有利,这是合唱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听力能帮助学生听清楚自己声部与其他声部层次分明的歌声,并时刻注意使自己声部的速度与其他声部保持一致。

四、站姿与台风的训练歌唱时正确的站立姿势说起来很简单,然而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站立,而是在歌唱站立时,脚要抓着“地”,头要顶着“天”,而内部肌肉的对抗,外表则是给人一种自然的放松。

教师可以加入形体训练,刚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害羞,不敢表演,甚至觉得老师做的很滑稽可笑。

完整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

完整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

完整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童声合唱训练教材》的第三章“节奏与音准训练”。

具体内容包括基础节奏的识别与练习、音阶的认识与演唱、合唱歌曲的初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础节奏的识别与运用,提高音乐节奏感。

2. 培养学生准确演唱音阶的能力,增强音乐音准感。

3. 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基础节奏的运用与音阶的演唱。

2. 教学重点:合唱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黑板、节奏卡片、音阶挂图。

2. 学具:合唱歌曲乐谱、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节奏。

2. 节奏训练(10分钟)a. 讲解基础节奏,让学生跟随教师敲击卡片。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c. 选取一首简短的歌曲,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 音阶训练(10分钟)a. 讲解音阶,引导学生认识音名、唱名。

b.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演唱。

c. 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合唱训练(10分钟)a. 教师示范合唱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音准、情感。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c. 全班合唱,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合唱歌曲。

b. 教师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c. 全班合唱,展示成果。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c. 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基础节奏卡片、音阶挂图。

2. 黑板右侧:合唱歌曲乐谱、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合唱歌曲《童年》。

2. 答案:完成歌曲的演唱,注意节奏、音准、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童声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活动,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基础节奏的运用与音阶的演唱。

训练美好童声的有效策略

训练美好童声的有效策略

682022年第5期育人天地基础教育论坛(中旬刊)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日常教学中童声训练易存在两种误区。

误区一,不分儿童嗓音条件的个体差异,统一要求学生放开嗓门唱,认为只要能唱得出来就是好声音,结果造成一些儿童唱声变调,严重的甚至出现轻度喉头病变、音偏低、“白声”等现象。

误区二,忽视声带闭合问题,一味追求轻声训练,导致严重漏气,这样的歌声虽然也拥有较宽的音域,但失去了童声最宝贵的清脆明亮的音色和富有“光泽”的音质;同时,这种声音缺少其应有的表现力,显得过于苍白无力。

这两种极端的训练手段都是不可取的,不论是“轻唱”还是“响唱”,其前提都必须是声带要良好地闭合。

如何在演唱中低声区时带有“假声”演唱的高位置与融合感,而在演唱高声区时尽可能地接近中、低声区,“真假声结合”使整个音域有机地统一起来,让童声的特质得到充分展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策略进行训练。

一、呼吸训练有些儿童的声音天生丽质,有些却声音位置高,有自然头声,但低不下来,中声区像讲“大白话”,更多的儿童仅有中间一段声音,“高不成,低不就”。

声乐教师在选择培养对象时一般都会挑选嗓音条件好、音准好、表现力好的学生,但即使是达到这“三好”条件的学生,气息的运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应该从呼吸训练入手,通过严格的呼吸训练来增强学生气息的持久力与控制能力。

在呼吸训练中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教师运用气息演唱时可让学生在歌唱状态下摸一摸教师的腰部,再摸一摸他们自己的腰部,通过对比感受气息的存在和运气的方法,再启发他们用吸气的感觉歌唱。

[1]吸气时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的两只脚像两把剑向下插、向深插,找到气沉丹田、顶天立地的感觉。

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运用了气息,有效训练了歌唱时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童声训练时引导学生结合练声曲,学习运用气息均匀连贯、一气呵成,只有坚实、持久而富有弹性的气息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

浅谈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浅谈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浅谈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作者:冯雪杰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3年第11期童声是人声中最美好的声音之一,而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熏陶作用。

优美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小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还能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其喜爱音乐的兴趣,使他们体验人声的无穷魅力,得到情感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

现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一、姿势的培养训练唱歌讲究姿势,正确的姿势是唱歌发声的基础,它对唱歌的呼吸能否通畅、唱歌的发声能否正确有直接的影响。

训练中,笔者会要求学生站立时身体自然挺直,全身保持松弛,面部表情自然,双肩下垂,双脚稍微分开,双眼平视,上胸敞开,小腹微微收拢,重心靠前,不要全部放在脚跟上,为了减少和避免疲劳,两脚可以轮换支撑重心。

训练过程中,笔者时刻注意培养学生保持正确姿势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从进入合唱团开始就养成正确的唱歌姿势。

二、呼吸训练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没有正确的呼吸,就得不到良好的气息支持,也就难以获得好的歌唱声音。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采用了“脚踏地,收小腹,嘴出气”这九字口诀:吸气时,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两脚站稳,胸部挺起而不僵,小腹收拢,双肩自然下垂,打开口腔,提起软腭与眉毛,两肋与腹部扩张,空气从口鼻自然呼入,不能过满;呼气时,努力将气息控制在腰部周围,慢慢地、均匀地、有控制地呼出,感觉是在吹蜡烛一样,不能让火苗左右晃动,并且保持吸气时的感觉。

在教学实践中,给小学生上声乐课时,笔者起初曾只教给学生呼吸要领,让他们不断练习,但是效果不佳,多数学生不能领会。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运用了生活中许多生动自然的形象,如闻花时的呼吸,在搬重物之前的吸气,与歌唱时的吸气方法是一样的,并让学生通过搬动钢琴来体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气息支持在腰围”的感觉。

这样,学生很快理解了要领,并且能够做得很好。

三、声音的训练童声是美好的、纯洁的,是任何其他声音都无法替代的。

童声合唱教案童声合唱

童声合唱教案童声合唱

编号:__________ 童声合唱教案童声合唱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童声合唱教案童声合唱目录一、教学内容1.1 合唱基础知识1.2 童声合唱特点1.3 合唱曲目与排练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2.2 过程与方法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难点3.2 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4.2 学具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2 新课教授5.3 练习与示范5.4 学生实践六、板书设计6.1 合唱基本知识6.2 童声合唱特点6.3 排练与指导七、作业设计7.1 课后练习7.2 合唱曲目自学7.3 课堂反馈提交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估8.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8.3 教学改进措施九、拓展及延伸9.1 合唱比赛与演出9.2 童声合唱专辑欣赏9.3 合唱社团活动推荐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教案如下:1.1 合唱基础知识合唱的定义与分类合唱的声部组成合唱的节拍与节奏1.2 童声合唱特点童声合唱的音域与音色童声合唱的呼吸与发声技巧童声合唱的训练要点1.3 合唱曲目与排练适合童声合唱的曲目选择合唱排练的基本步骤合唱表演的舞台表现力二、教学目标教案如下: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学生能够掌握童声合唱的特点与技巧学生能够参与合唱的排练与表演2.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合唱能力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学生通过评价反馈,进行自我提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合唱艺术的热爱与欣赏学生培养合作与分享的价值观学生培养自信心与表现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案如下:3.1 难点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与发声技巧学生协调各个声部的和谐演唱学生理解合唱的节奏与拍子3.2 重点学生熟悉童声合唱的特点与音色学生参与合唱的排练与表演过程学生培养团队协作与舞台表现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案如下:4.1 教具教学课件与视频资料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合唱谱架与乐谱4.2 学具学生乐谱与合唱教材学生个人声乐练习本学生合唱服装与道具五、教学过程教案如下:5.1 导入通过播放童声合唱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教师简要介绍合唱的基本知识5.2 新课教授教师讲解童声合唱的特点与技巧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与发声方法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合唱曲目5.3 练习与示范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与指导5.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合唱表演学生互相评价与反馈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与感悟六、板书设计教案如下:6.1 合唱基本知识合唱定义与分类声部组成节拍与节奏6.2 童声合唱特点音域与音色呼吸与发声技巧训练要点6.3 排练与指导曲目选择排练步骤舞台表现力七、作业设计教案如下:7.1 课后练习学生回家后练习合唱曲目学生完成个人声乐练习本7.2 合唱曲目自学学生自主学习童声合唱曲目学生欣赏并分析合唱录音7.3 课堂反馈提交学生提交课堂练习的录音或视频学生写课后反思与学习心得八、课后反思教案如下:8.1 教学效果评估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成果教师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8.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效果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问题与困惑8.3 教学改进措施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与活动九、拓展及延伸教案如下:9.1 合唱比赛与演出学生参加合唱比赛与演出活动学生展示童声合唱的能力与魅力9.2 童声合唱专辑欣赏学生欣赏童声合唱专辑学生学习并模仿优秀合唱团队的演唱9.3 合唱社团活动推荐教师推荐学生参加合唱社团活动学生拓展合唱艺术的发展空间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1 合唱基础知识呼吸与发声技巧:正确的呼吸与发声是合唱的基础,需要特别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声合唱训练的有效方法
有人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童声,其中最动人的是童声合唱。”童声合唱
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当今愈来愈被人们所喜爱。童声合唱是集体的
声乐艺术,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达到声音的统一、平衡、和谐。童声合唱
训练的方法和成年人基本一样,但是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肺活量小,
声带柔嫩,如有不慎,就会导致病变,影响儿童的发育。因此,笔者认为,指导
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训练活动,切不可一接到比赛任务就急急忙忙地
发歌谱给学生唱,这样只会让没有经过训练的学生顾此失彼,无所适从。那么,
如何搞好小学生合唱训练呢?笔者在教学和训练中边摸索边前行,积累了一些经
验,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一、?比一比谁的形体姿势美
在我们观看合唱比赛或演出时,合唱队员的站姿和精神面貌往往是对合唱队
伍是否训练有素的第一印象,而歌唱的姿势也与歌唱气息是否通畅、歌唱的发声
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教师在训练学生时,应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要求
他们做到: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驰;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
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自然保持平稳,双眼平视前方;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
面带微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童声合唱队员往往年龄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
教师更应该在训练过程中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姿势,以达到习惯的养成。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歌唱发声上的一些毛病常常是由于姿势不正确造成的,
有的孩子会挺着小肚子唱,这样就会影响呼吸,使声音憋着唱不出来;有的孩子
会伸着脖子唱,这样又会出现呼吸用不上,发出喊叫声音的现象。歌唱时,我们
不仅要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通过形体和动作表演塑造人物形
象,使歌唱表演更加完美动人;而端正的姿势,正是形体和动作表演所不可缺少
的重要条件。
二、?想一想怎样呼吸状态佳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呼吸,但在演唱歌曲时,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保持科
学合理的呼吸状态,怎么样把口腔气息这种复杂又不易呈现的物理现象解释给孩
子们听呢?
教师应从生活的呼吸习惯入手,达到养成歌唱的呼吸习惯的目的。可以启发
学生想象投身大森林中吸到新鲜空气的呼吸状态,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这种深呼
吸的感觉。例如,《卢沟瑶》(谱例1),这首歌曲的开头前四句:
谱例1?卢沟瑶
学生初唱时,都会唱得很平,很浅,原因是学生在歌唱时一般都是胸式呼吸,
气息都会浮在胸部。而且这首歌的节奏比较舒缓,旋律线的起伏不是很大。老师
如果不从气息上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那么,就很难把词曲作者那种发自肺腑的
爱国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果让学生打开喉咙,深呼吸地歌唱,就会投入
到歌唱的意境中,就会自然找到抒情、飘逸的感觉。有人总以为小孩子歌唱不需
要深呼吸,其实,与成人的发声器官相比,学生发声器官只是更稚嫩些,还不成
熟罢了,但歌唱时原理是一样的。
三、?试一试谁的发声方法棒
六至十一岁的童声,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声音清脆、明亮,气息能力
增强,音域在十度左右,是歌唱最有特色的时期。因而,抓好这一段发声训练,
可为今后增强表现力,提高歌唱能力打好基础。
1.?借助“微笑”状态来寻求最佳发声。我们常常会看见有的合唱队在舞台上面
无表情,而有的队伍一上舞台便精神饱满每个队员都保持微笑,一下就能引起观
众的极大兴趣和好感,赢得观众感情上的共鸣。面部表情的好坏不仅影响合唱队
员的表演形象,而且对发声有微妙的影响。在发声时,我们利用“微笑”状态引导
儿童寻求最佳的歌唱共鸣,微笑能畅通头鼻口咽喉胸各共鸣腔体,使声音的位置
提高、靠前、音色甜润柔美,色泽鲜艳,造成一个良好的发声通道。这种发自内
心的微笑状,能下意识地建立一个良好的发声通道和共鸣空间,起到喇叭功能的
作用,使声音得以加工、扩大、美化。同时微笑也能给人轻松、愉快、自如的感
觉。有些孩子在台上表情肌过于紧张时,就会出现歪嘴、咧嘴、痛苦,影响舞台
形象,有碍于吐字的自如和清晰。相反,微笑、亲切的表情则会使人自动提笑筋,
使发声位置提高,使歌声更富有感情的形象,更具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2.?时刻保持“打哈欠,闻花香”状态。让儿童模仿打哈欠的感觉,慢慢将口张
开,提笑筋、露上齿、软腭及小舌头抬起,上口盖有圆顶感,喉头稳定自如地下
移。再用闻花香的感觉吸气,既闻气,是那么柔和、平稳、自然,又深入,一点
也不感到喉头、下巴、胸部紧张和憋气;当呼气时,应保持吸气的状态,像春蚕
吐丝一样,从丹田发出一丝气息,平稳均匀地、畅通无阻地将气息托送上来,柔
和地通过声门发声。在此基础上再尝试发出轻微的“啊”音,把“打哈欠,闻花香”
的感觉带到发声中去,然后再闭口练习“打哈欠”,只有“闭嘴哈欠”打好了,才能
进行哼鸣练习。
3.?多尝试哼鸣练习,体会呼吸支点、声音位置和共鸣调节的感觉,以指导
正确的发声。哼鸣是一种可以帮助歌唱者快速进入正确歌唱状态的基础训练,更
能帮助歌唱者获得头腔共鸣,对合唱队员的嗓音训练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训练
时,可以先让孩子们在嘴里含一口水,然后面带微笑,将嘴唇轻轻闭上,下腭和
颈部肌肉放松,喉头稳定地向下挡气,气息牢牢控制在丹田,发“en”的单长音,
学生习惯以后,就可以模仿刚刚含着水时的状态,再发“m”的单长音,或用“m”
带出i、ma、mo等音(见谱例2)。最后就能把母音连起来编成简短的练声曲进
行练习了。
谱例2
4.?控制好学生歌唱的发声位置。童声合唱的发声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学生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应该具
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一味去模仿成人的发声。为此训练时先用轻声带假声,
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
总之,合唱训练在不同的年龄段要有所差异,特别是童声合唱的训练更要注
意科学性,因为这个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声带很稚嫩,如果没有科
学的歌唱方法,会导致孩子声带受损,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俗话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童声合唱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就像孩
子们走过的成长道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过程,需要我
们耐心进行训练,逐渐渗透,逐渐积累到事半功倍的歌唱效果,提高孩子们歌唱
训练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