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部真菌病
真菌检测的临床意义

2.8
2.9 4.2 3.9 3.0 3.3 4.2 3.6
71.5 68.1 70.4 78.9 80.2 78.1 79.2 77.8
白色、热带、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仍较好,但是光滑和克柔的耐药率高。
Pfaller. J Clin Microbiol 2005
2002~2006年北京协和医院152例肺真菌感染中确诊38例:曲 霉39.5%,隐球菌34.2% 、毛霉10.5%,念珠菌仅5.3%
总之,目前仍以念珠菌感染为主,但发病呈下降趋势,白念减 少,克柔念和光滑念增多;曲霉比例逐年增高,可能成为主要 病原菌
存在争议,主要因诊断标准不同,国外以组织病理学或组织培养为 确诊依据,我国以痰或BALF培养为依据
支气管液
Mucor species - Microscopic Morphology, 400x Lactophenol cotton blue 大型孢子囊,无囊托,无
匍 菌丝及假根
真菌培养
结果可靠 可进行分类鉴定到种,可进行药敏试验 无菌部位分离出任何菌株,在未得到可靠证
据证明其污染时,不应确诊为污染。 有菌部位来源标本经两次或以上培养为同一
+/— ——
犁头霉/毛霉
/
—— ——
根霉
+++ ——
多烯类
++ ++(高MIC) —— ++(脂质) +/— +/—
+++(脂质)
—无活性;+/—可能有活性; +有活性,三线(至少临床有效) ++有活性,二线(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常常有效)
汕头地区浅部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流行 趋 势 . 也 具备 自身 的特 点 . 但 . 关键 词 :浅 部 真 菌病 : 行 病 学研 究 : 头地 区 流 汕
株 , 中红 色毛 癣 茵 7 2 ̄ (37%) 须 癣毛 癣 菌 4 5株 (23%) 犬 小孢 子 茵 6 其 3 -3 . 5 , 8 2 .6 , 6株 ( . %) 申克 氏孢 子 丝 菌 2株 (.9 )石 膏 样 小孢 子 茼/ 30 4 , 00 % , 絮 状表 皮癣 茵各 2株 (.9 ; OO%) 念珠 茵和 酵 母 样 茵 8 5株 , 中糠 秕 马拉 色茵 4 7株 ( 1 3 , 珠 茵 属 3 8株 (74%) 曲 霉 属 3 4 其 6 2 %)念 5 7 1.3 ; 5株 ( .1 。 1 %) 6
医学信息 2 1 年 2 01 月第 2 卷第 2 M d a I o a _ e. 0 1 V 12 . 0 4 期 ei l n r t n F b 2 1 . 0 4 N . c fm i 0 . 2
汕头地 区浅部 真菌 病 的流 行病 学 调查 研究
陈 汉 明
( 头 市龙 湖 区下 蓬 医院. 东 汕 头 5 5 6 ) 汕 广 1 0 5
tedsrb to fs p riilmy oi n ah g ncfn i sg n rl t h ain rn . we e,iha t wnc aa trsis h it u in o u e ca c ssa dp to e i u g e eal wi ten to a t d Ho v r t si o h rce tc. i f i y h l e s i
抗真菌病药(1)

两性霉素B
【不良反应】毒性大,主要有:
①滴注过程中可发生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等; 滴注过快,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
②几乎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 功能损害;
③鞘内注射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④会引起血液系统损害,可见贫血、血小板和白 细胞减少及有肝损害、低血钾症,
⑤本品的强刺激性可引起注射部位发生血栓性静 脉炎。
深部、浅部真菌均有抗菌作用,尤其对念珠菌、 隐球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主要用于各种真菌引起的脑膜炎及艾滋病患 者口腔、消化道念珠菌感染。可治疗各种皮肤 癣、甲癣,并用于预防器官移植、白血病、白 细胞减少病人发生的真菌感染。
氟康唑
【不良反应】
毒性较低,患者一般能耐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①轻度消化道反应; ②皮疹等过敏反应; ③少数人有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系统反应; ④长期应用可有转氨酶一过性升高。
制霉素(制霉菌素、米可定)
【作用与适应证】 为多烯类抗生素,作用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特异甾
醇相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有抑制和杀灭真 菌的作用。对细菌无效。
具广谱抗真菌作用,对念珠菌活性最强。但毒性 大,不作注射用,口服难吸收,几乎全部保留于胃 肠道,故不用于全身真菌感染。
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
近10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 由于深部真菌病大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 者身上,而且早期易误诊,所以病死率高。
抗真菌病药
深部真菌病是由致病真菌(念珠菌属、曲霉菌、 隐球菌以及毛霉菌等)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 附近淋巴管的感染,也可牵连多系统器官合并或 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
多数深部真菌感染与人体抵抗力有关,正常情 况下它们能存在于人体内而不引起疾病,但当人 体免疫力低下时(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增多,器官移植、 各种导管和插管技术的开展以及艾滋病患者增 多),就很容易感染此病。呼吸道、消化道的感 染最多。
皮肤真菌病的鉴别诊断

湿疹甲、 扁平苔藓 甲等。皮肤癣菌 甲感染需 与许 多
其 它原 因感 染 的 甲疾病 相 鉴 别 , 如 酵母 菌 、 霉 菌 或 细 菌感 染 。因此 , 对 于 病 因未 确 定 的 甲疾 病 患 者 应 当
进行 直 接镜 检 和 真 菌 培 养 , 必 要 时 进 行 甲病 理 检 查 和 细菌 培养 。 1 . 6 花斑 癣 ( p i t y r i a s i s v e r s i e o l o r ) 色素 沉 着 的皮 损
文 献标 志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1 3 1 0 . 2 0 1 4 . 0 1 . 0 0 5
皮 肤 真菌 病广 义 上分 为限 于 角 质 层 、 毛发 、 甲 的 感 染和 累及 真皮 及 皮 下 组 织 的感 染 , 分 为 浅 部 真 菌
试验。 1 . 3 股癣( T i n e a c r u r i s ) 常 与其 它原 因 的腹 股 沟红 斑 损 害殖性 天疱 疮 、 擦烂 性 银 屑 病 、 家族 性 慢 性 良性 天 疱 疮 等 。刮 取皮 损 边 缘 皮 屑 直 接 镜 检 可 见 分 枝 、 分 隔
需与红癣 、 痣、 脂 溢性皮 炎 、 玫 瑰糠疹 、 体 癣 等 相 鉴 别; 色 素减退 的皮 损 需 与 白色 糠 疹及 白癜 风 相鉴 别 。
刮取 皮 屑直接 镜 检 可见 成 簇 的 圆形 和 卵 圆形 芽 生孢
成 分 在 角质层 ; 其 它辅 助检 查 包括 伍德 灯检 查 。
皮肤病与性病
2 0 1 4年 2月第 3 6卷第 1 期
J D e !
n ( 1 r 】 !
主要病原性真菌思维导图-高清简单脑图模板-知犀思维导图

主要病原性真菌浅部感染真菌
概念指寄生或腐生于角蛋白组织的真菌
分类
皮肤癣菌
寄生于皮肤角层
三个属
表皮癣菌属不侵犯毛发
毛癣菌属
小孢子癣菌属不侵犯甲板
疾病:皮肤癣,手足癣最多见
角层癣菌
寄生于皮肤角层或毛干表面
分类
马拉色菌属皮肤花斑癣
何德毛结节菌毛发黑色结节
白吉利毛孢子菌毛发白色结节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种类
孢子丝菌
着色真菌
侵入途径外伤,经创口侵入人体皮下组织
感染部位局部,可扩散
深部感染真菌
概念侵犯表皮及其附属器以外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原性真菌或机会致病真菌
假丝酵母
代表白假丝酵母鹅口疮
菌群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假丝酵母病
隐球菌代表新生隐球菌
曲霉代表
烟曲霉最常见
黄曲霉与肝癌密切相关
肺孢子菌
代表卡氏肺孢子菌、伊氏肺孢子菌
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肺孢子菌肺炎(PCP)
镰刀菌
毛霉。
主要致病性真菌

Tinea is transmitted via the feet by desquamated skin scales in substrates like carpet and matting. 15
手足癣-治疗原则
水疱型-温和搽剂和霜剂 角化过度型-先角质剥脱剂,再用抗真 菌霜剂 浸渍糜烂型-粉剂收干,抗继发感染, 再温和抗真菌
主要致病性真菌
浅部真菌感染(致病性真菌感染和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致病性真菌感染和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1
浅部感染真菌
表面感染真菌 皮肤癣真菌 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2
3
表面感染真菌
位置: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 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 反应 统称:角层癣菌 代表: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 症状: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 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 减退,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 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
指(趾)甲 皮肤 毛发
毛癣菌属 表皮癣菌属
小孢子癣菌属
+ +
-
+ +
+
+ +
13
14
Tinea pedis caused by T. rubrum. Sub-clinical infection (left) showing mild maceration under the little toe and more severe infection (right) showing extensive maceration of all toe web spaces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速记--(真菌)微生物学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速记--(真菌)微生物学真菌(fungus)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无光合色素,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壁:不含肽聚糖,含几丁质及纤维素临床分类(按致病部位):浅部真菌、深部真菌形态学分类: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在鉴定上起重要作用(一)形态与结构1、单细胞真菌:圆形或卵圆形,包括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
酵母型真菌以芽生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不产生菌丝,其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
类酵母型真菌也以芽生方式繁殖,菌落与酵母型真菌相似,但它产生的芽体不从母细胞上脱落,而是延伸入培养基内形成假菌丝。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新生隐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
2、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两种基本结构组成(1)菌丝:在环境适宜情况下由孢子萌发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按照功能分为:①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②气生菌丝:露出培养基向空气中生长;③生殖菌丝按照结构分为:①有隔菌丝:多数致病性真菌;②无隔菌丝。
菌丝的形态大小不一(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菌丝间有无分隔、形状特征(绒毛状/絮状/粉末状) → 鉴别真菌(2)孢子:由生殖菌丝产生的一种繁殖体,是真菌的繁殖结构。
有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类①有性孢子: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
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多为非致病性真菌所产生。
②无性孢子: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不经两性细胞的配合。
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
可分为三种a. 分生孢子:又可分为大分生孢子(其大小、细胞数和颜色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小分生孢子(真菌都能产生,诊断意义不大)b. 孢子囊孢子c. 叶状孢子:又可分为芽生孢子(一般芽生孢子生长到一定大小仍不与母体脱离,则形成假菌丝)、厚膜孢子(是真菌的一种休眠形态)、关节孢子真菌种类不同,孢子形状大小也不同→ 鉴别真菌3、二相性真菌:少数真菌在营养、温度、理化因素等不同环境条件下,可发生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种形态的可逆转化,称为双向性真菌。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
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
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
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
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
水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
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
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
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
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
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
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
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
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
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
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