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简析之二_——美国商业文化

美国文化简析之二_——美国商业文化
美国文化简析之二_——美国商业文化

美国文化简析之-二、美国的商业文化

二、美国的商业文化

1、美国商业的世界地位

美国商业在近100多年来,一直是常青不衰,从1908年美国福特公司大批生产Motel I时候开始,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形成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美国的工业飞快发展,在不到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成为了世界最强大的工业王国。在这100多年时间里,美国一路顺风高速发展,直到最近几年,美国发明了3D打印机,从克林顿任总统时代大力发展It产业,发展电子高速公路,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同时加上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又引导了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美国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像Facehook Apple,Twitter 等新兴行业,完全改变了世界信息产业的面貌,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斩新的时代。与此同时,美国的传统企业仍然保持领先的地位。如美国的It领域的微软、谷歌在当今世界是无人可比的。又如美国的零售产业沃尔玛,遍布全球无敌手。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前10名大多数为美国占有。美国商业不论在规模上还是经管方式上都居世界前列。它的领先地位是无人可以挑战的。

2、美国商业文化特点

美国商业百年常青不衰,是什么原因使其高度稳定发展呢?究其原因,虽有地理环境的原因,有历史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所决定的。

美国人在十八世纪从欧洲来到美国,他们怀着虔诚的宗教信仰,以追求新教的自由精神,决心在美国这个新大陆开拓建立一种新国家,他们以清教徒的纯真理想的勤俭、克已的精神,以努力奋斗的的风格,勇敢实践他们的宗教理想。他们的这些精神,在商业文化上也烙上深深的印记。表现在商业文化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竞争精神和客户至上精神。这些精神主要体现在美国白种人的身上。

我们初到美国,给人一个十分突出的感觉之一就是美国非常富裕,其主要体现在物质非常丰富,商业规模非常巨大,物美价廉,是一个购物天堂。美国的商业不论是经营理念上、经营方式上都和中国有巨大的差别。我们从美国的商业经营方式与中国商业相对比可以了解美国的商业文化的特点。

○1、大型购物中心是美国商业的一大特色

在美国的各地华埠,我们可以看到,到处都是华人的小商店,那里有华人那里就有小商贩。

但在美国白人居住的城市街道和白人社区,你绝对找不到一间做买卖的商店。美国人的街道是住宅,中国人街道是商店,美国人把商业区和居住区绝对分开。他们做生意的理念是:要干就干大的。美国人做生意多是搞大型的综合商店,大型购物中心,把这些大型购物中心建在郊区的非居民区,并配备足够的停车场。在购物中心内,建设

有足够宽阔的休闲区、娱乐场所、饮食店、银行、邮政等,把购物、休闲和娱乐连为一体,非常人性化。遍布美国每个州、每个城市、每个角落,这种购物中心Mall,已占了美国商业的50%以上。美国最大的购物中心是在北部的明尼苏达州的美国商城Mall of Am erica是美国最具规模的一个封闭式购物中心,地上地下共有7层,建筑面积420万平方英尺,合390平方公里,造价6,5亿美元。年游客4千万。5英里内有40家酒店,并提供到大MALL的免费接驳服务。雇员13,000人,拥有逾12,000个停车位。,是全美数一数二的购物胜地。520多家世界知名的名牌商铺齐聚于此,目前是美国规模最大的购物娱乐中心.它也像是一个迪期尼公园,这个购物中心内的过山车和正规的迪斯尼公园相比,毫无逊色。因此,这个购物中心也是美国的旅游圣地。

Mall of Am erica的一角

○2、连锁店是美国商业的基本模式。

中国人过去做生意总喜欢小打小闹,单家独户地干,或者只在家族中联手搞一些近亲联合,因而成本很高。

美国人做生意,不但每个购物中心都比较大,而且尽量搞成连锁店,这样规模就很大,风险就会减少。如美国的沃尔马(Wal mare),综合商场,不但在国内到处都有它的连锁商场,而且世界各地也有它的商店。美国的沃尔马连锁店全球共有3500多家,它的员工共有100多万人。其他商店,如肯德基、麦当劳等也基本是遍布全球的连锁商店,单打独斗的美国商业几乎是不存在的。

美国连锁店麦当劳标志

○3专业化的商店非常普遍

美国到处都有各式各样的专业商店,如建筑材料的专业店里有各种规格的标准化的木料制成品,建筑或装修房子,你只要按照规定的标准,买回材料,不需作任何加工,就可以自己组装了,便民意识非常周到。电器专业店配备非常专业化的服务人员,服务态度好,保证你能买到最满意的产品。在美国你可在综合店挑选各种商品,如果想买专业化更强的商品,到专业化商店去买,将更加方便,而且保证得到更好的服务。

○4美国带头创建网上购物,开创了世界新营销模式

从克林顿任总统时起,发起加速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从而引发了网上贸易的新时代的来临,网上购物就是网络经济的一部分。现在美国网上购物已成为一种时尚。2003年美国网上购物已超过1000亿美元以上。美国近30年来的网上购物出现问题较少,诚信度较高,这和美国人商业诚信无不关系。在美国的带领下,中国的网上购物也迎头赶上,中国阿里巴巴就是其中之一。

○5创办旧货市场,让物尽其用

都说美国人很奢侈,这一点不错。但美国人也很会节约,这是中国人没有学到的,就是美国人旧物利用,变废为宝,从旧货中开发出一门新的商业行业。

美国的旧货是世界上最多的,一是美国人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大手大脚地乱买,这必然就因用不上成了多余的旧货。二是美国人经常搬迁,新家要配新家具,原来的只好作为旧货处理了。与此同时,美国大批中下层居民生活也并不太富裕,对于便宜的旧货也很有吸引力。美国的生意人看好了这一市场的前景,于是美国的旧货商业就迅速发展起来了。

美国的旧货商业有多种形式,一种是在每个市区有固定的、带有服务性质的综合旧货商店。这些旧货商店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商品种类繁多,但旧货多数并非真旧,只是原来的主人用不上而作旧货处理吧了。在这种商店里的“旧货”一般是原来主人免费送上来的,少数给予一些回报。管理的商家卖出的价格非常便宜,如一套九成新的西

装,原价为200美元,卖出只收5—10美元,其他一般只收原价5—10%的费用。名义是卖,实质是送为主要的。目的是让富人有所赠,穷人有所得,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另一种旧货市场是一种巨大的旧货跳蚤商场,一般每周一次,设在一个非常开阔的大空地上,组织者搭建许多临时的铺位,有卖旧货的,有卖饮食的,有搞娱乐的。卖旧货者有的是商家,有的是个体持有者,这种跳蚤市场上旧货品种非常多,价格一般只为原价的1—30%,人山人海,交易量非常大,原因是物美价廉,这是美国旧货新用的特有商业文化

○6群聚效应的商业模式

美国商业文化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搞群聚效应。使1+1大于2,我们中国人做生意,历来是各管各的事,缺少群体的观念,美国人即不同,他们做生意一般都会选择在一个宽阔的地带,建立一个综合的大商业区,在这个商业区内尽量容纳各种各样不同类别的商业,不仅有工业产品、农业产品、服务业产品、还有文化产业、娱乐业等。这样就把购物、休闲、娱乐、旅游融汇为一体,因而,人们去购物中心不仅是为了购物,也是去游玩。因此,它就能吸引人,留住人在那里消费,使生意更加兴旺发达。这种群聚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7促销手段七花八门,但少有欺诈

美国人做生意处处搞促销,其手段七花八门,但最重要的手段还是打折。如节日打折,在圣诞节、感恩节、国庆节、劳动节等许多节日,几乎所有商店都全面打折。不少商品打折达到50%。此外,还有

清仓打折、特定时段打折—某几种商品在某几天打折、错位打折—在连锁店中,在相同时段不同的商店打折的商品是不相同的。

人们排除购买打折商品梅西百货圣诞节打折促销:部分商品折后8折优惠

此外美国商业促销手段还有回扣—即消费额达到一定数量后可按10—20%的数额给予回扣。此外还有会员制优惠、发放优惠卷、购物抽奖等等。

美国商业经营的种种打折、优惠和中国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之点。其表现是:一是美国商品打折、优惠的信息传播非常广泛,每天都刊登在免费商报上,发送到每家每户。所以要买降价商品,不须到商店,在自己家里就完全知道。二是美国的商品打折、降价完全是货真价实的,绝对没有丝毫诈骗。这和中国就有所区别了,因为中国打折不少往往是先提价后再打折或降价,特别是在个体商户是普遍存在的。三是美国商店的商品虽有高低挡之分,但绝没有以差充好的问题,虽不敢说百分之百保证没有一点问题,但在美国商店卖假货、卖过期货是很少听说过的。

○8无理由退货是美国商业经营的一大特点

美国所有商店都实行无理由退货,每个大商场都设有一个退货接待点,负责回收无理由退货的商品。所谓“无理由”,就是客户退货

时,只要商品和票据齐全,就可以退货还钱,不须问“为什么”。这样做虽给极少人钻了空了,如我所知,一位邻居家里来了几位朋友,家里被子不够用,就去商店买了两床新被子让客人用,待客人走了,我的邻居就把被子拿去退了。像这种损人利已的人,商家完全知道,但这种人毕竟是极少数的。无理由退货商家有所损失,但却赢得广大客户的信誉,因此,生意会更加兴隆。这种商业理念是很有创意的。

○9户至上,客美国商业文化的一大亮点

美国人做生意,最讲究的是客户至上。因为美国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商业社会,竞争是生存的重要手段。要生意兴隆,首先要占有客户群。客户总数是固定的,客户选择了你,就不选择他。客户凭什么选择你?一是你的商品好。二是你的商品价廉。这是硬件。还要软件比别人好才能争取更多的客户,这就是“用心服务,客户至上”。

沃尔玛的“客户至上原则”是最经典,也是做得最好的,所以它能占领全球的零售市场,常青不衰。山姆说:商品零售成功的秘诀就是: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是我们真正的老板。山姆要求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必须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商品,商品必须物美价廉,必须要有完善的服务。

美国所有商场几乎都像山姆一样把“顾客至上”发挥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主要表现为:

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如大型的购物中心,总是把购物、生活、休闲、娱乐连成一体。让顾客有舒适的休息、饮食、娱乐空间:设置有足够的免费停车位,让顾客放心购物:有灵活的结账方式,现金、

支票、信用卡,样样通行:优质的服务态度和周到的服务质量尤其是美国商业共同的最重要特色。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主动向顾客打招呼,对顾客的疑问,必须耐心给予解答,主动帮顾客挑选最合适的商品,无理由退货,绝不为难。我曾买过两棵果苗,种下后两个月就死了,我试着拔起干果苗去退货,果然给退了。这在中国是绝不可能的。

以上种种都充分体现了美国商业文化的冒险精神,创新精神,竞争精神和客户至上的精神。

○10中、美商业文化的异同

中国商业文化,在改革开放以前和美国是完全不同的,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中国的大部分商品是凭票供应的,那时几乎没有商场,也没有商品供应,售货员是上帝,顾客是奴隶,根本不存在服务,所以那时既无存在真正意义的商业,也就没有商业文化可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物质达到了极大丰富,商业市场遍布全国大街小巷。这种变化是世界奇绩。中国现在也出现了类似美国的巨大商业中心,如北京的西单商业区是世界上少有的。美国的商业文化也迅速传入中国。创新、冒险、竞争、顾客至上的精神也在中国商业中表现得很好。

然而,中国商业市场经济历史太短,加上国情不同,因此,中国商业文化和美国差异仍然是巨大的,这主要表现是:

第一,中国的微小商业遍地开花。美国人要做就做大

中国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商店,这和美国居、商分离,是最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没有对错、好坏的问题,而是由于中、美民族

性格区别而定的。从中国观点看,商业便民,是最好的。但从美国人观点看,生活安静是第一位的。中国一般的平民百姓,没有太大的雄心壮志,做小生意只为维持生活。美国人不同,他们一般富有冒险精神,要做就做大的,绝不搞小打小闹的小商贩。因而,中、美人的心理素质不同,各其所好,不须比较。

第二,中国地少人多,商业区比较拥挤,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宽阔、舒适,更谈不上休闲、娱乐于一体了。这是客观条件决定了的。

第三,中国的服务质量远不如美国。主要表现是:

中国不少商人商业道德低下,一切为了钱,只要能骗到钱,就不顾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和严重社会后果,什么都敢干。所以许多零售商品中经常出现以假乱真,以差充好的假冒伪劣商品,如中国某牛奶供应商,用有害健康的三聚氰氨作调味济,加入牛奶坑害中国千百万儿童的健康,惊动世界,这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在中国几乎所有商品都有假货,假名牌衣服、假进口名片包、假名牌皮鞋、假烟、假洒,什么东西都可造假。中国有的地方,专门制造假名牌货,并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这就是中国商业良锈参什文化的表现,这是远远不如西方的地方。

在商业服务上,一切为了客户,客户是上帝的观念也远不如西方周到。这都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全的结果。

还有就是商品价格不透明,暗升明降,欺骗顾客处处可见。如我在桂林某商场亲眼所见一次商品“降价”的内幕——一位商店人员在办公室内写冬季毛衣降价标签,他随手写“原价400元,现价200元”、

“原价500元,现价250元”-------。写了一大批标签后,我跟着他出去,他把原来卖200元的标签拿下,贴上“原价500元,现价250元”的标签。其他以此类推。搞的是假降价,真提价。

再有是中国垄断行业,如石油价格,在美国和西方是随国际市场变化而相应变化的。但在中国,多数情况是国际市场升而升,但国际市场降而不降。所以中国的石油价格比美国高得多。又如中国电信行业的价格比其美国更是高得惊人,在美国,坐机电话和手机,除了30美元的月费外,基本打电话是不花钱的,因为每月送500至1000分钟免费拨打,此外,每天晚上8时至次日早上6时和星期六、星期天拨打电话是免费的。因此,在美国国内电话基本是不花钱的。在美国国际长途话费也是很便宜的,如从美国打回中国,按人民币算为1角钱1 分钟,但从中国打到美国每分钟是2元,再加其他费用,实际每分钟须要3元多。

从上可见,中国商业文化与美国及西方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美国、西方的商业文化是以人为本,顾客至上,一切为了顾客,讲信誉,说到做到。当然个别例外也是有的,如美国在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店用过期肉做成品就是一例,但毕竟是很少数。中国的商业文化不如美国、西方的地方是以钱为本,虽不是所有商人,但确是相当部分商人的商业理念是能多赚尽量多赚,不讲信誉,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因此,中国商品出现问题不断。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例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例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三大贸易强国之一。然而,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严重的贸易逆差显示出我国的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缺乏有力的竞争。优质的文化产业不但可以丰富一国国民的文化生活和提高其精神面貌,还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在当今世界的新形势下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在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文化贸易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以影视文化产业为独特视角,分析了其概念、特点和构成,在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国际文化贸易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和韩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取得优势的原因,且对成功案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希望我国能够借鉴其中的成功因素。其次是介绍了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现状,并对影视文化产业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制约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因素。在论文的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对策,以期为国家及相关部门在加快文化产业革新时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促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积极发展,尽快地改变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使我国成为一个文化贸易强国。 关键词:文化贸易;中国;影视产业;现状;对策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却令人担忧。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这与我国的悠久文明和经济大国的地位极不相配。文化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它的大力发展会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增添活力。在文化产业中影视产业是最具代表性的,由于其与大众接触具有广泛性和密切性的特点,因而能带动社会大众进行消费,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影视文化产业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的好坏直接挂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国际竞争也日益广泛而激烈。我国的影视文化产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力较低,应借鉴文化贸易强国如美国、韩国的成功经验,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文化产业的革新,增强国际竞争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一、文化贸易概述 (一)文化贸易的概念 文化贸易是一种属于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的贸易形式,与知识文化产品和服务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说,文化贸易是一种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与输出的贸易方式。 (二)文化贸易的特点 1.多样性。世界之大,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之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闪烁中与众不同的光彩。这就导致了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在进行文化贸易时,也有着多样化的特点。 2.共融性。随着信息科技的日益发展,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速度加快,在一定的范围内造成了影响。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有着极大的共融性,服饰文化、茶文化、汽车文化等都融入了文化贸易及服务的范畴。 3.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当今的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中,欧美日韩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在文化贸易中占据着巨大的优势,其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很强大,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文化贸易上造成巨大的冲击。 4.盈利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会给文化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因此各国在进行文化贸易时,都各尽其才,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文化品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此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国际、国内有关文化贸易的研究进展 文化贸易在全球范围的迅猛发展,吸引了一些学者和理论家的关注。但是由于文化贸易学科的复杂多样性,国际、国内有关文化贸易的研究进展却相对滞后。 1.国际上的有关文化贸易的研究。由于国际文化贸易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国际范围对其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只是刚刚起步。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续出版了《文化产品国际流动研究》、《文化、贸易与全球化:问题与答案》等专著,对国际文化贸易的研究逐渐提上日程。 2.国内对文化贸易的研究。相对于国际上对文化贸易研究的日益重视,国内的相关研究很处于萌芽状态,只有少数的学者和专家在进行文化贸易方面的理论研究。比如,柳斌杰提出的发展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四名”战略:名牌企业、名牌工程、名牌产品、名人效应。

当代美国文化研究

从《当代美国文化研究》看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质性研究方法这门课,通过一学期老师课上详细的讲解,使我掌握了一个系统的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对于我今后硕士研究论文的设计与写作无疑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结合我阅读的《当代美国文化研究》,我从该本书的两个部分,谈谈我对于质性研究方法运用的认识与见解。 一、绪论部分 (一)明确研究内容,确定研究范围 对于任何社会问题的研究,都一定要界定清楚研究的现象,对研究范围有明确的划分,如涂尔干的《自杀论》,书中的第一章就进行界定哪些是作者所研究的自杀现象,哪些又不是属于其研究的范围。 《当代美国文化研究》也一样。书中绪论开篇第一句就说明了本文“旨在研究美国一个小城市纵横交织的复杂生活趋向”(P10)。因此作者在绪论里主要向我们说明了三点问题:其一,调查的性质,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其二,城市选择的依据,其三,概括介绍该城市的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 在调查性质这一部分,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他的视角:即认为人们的行为模式是互相关联和彼此交错的,在对城市人民生活进行探讨时应该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作者对这项研究进行了一个假设“:即在这个美国城镇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包括在下列六大类活动之中:谋生,持家,教育子女,以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和艺术等消闲,参与宗教仪式,参加社区活动。”(P11)正如作者所说的美国的小城市很多,面对那么多的选择,作者根据其调查研究的性质与内容,在城市选择方面给出了他选择的两个主要考虑:“第一、该市应当尽可能地代表现代美国生活,第二,从表面到实质它都能够进行一个全面的研究”(P15);之后,通过作者的严密的分析与说明,最终选择了米德尔敦,正如其所说的“选择米德尔敦作为调研的对象是由于它的特性而不是考虑他的一些异常的特点,我们并未把它当做一个典型城市。很自然,这项研究的结果普遍应用于美国其他城市或美国生活,应当是十分小心的。”(P18) 在确定好研究的城市之后,作者在书中又单独列了一章节来介绍该城市的历

美国企业文化特点

美国企业文化特点探析 企业文化作为从属于民族文化的亚文化,它的形成与发展带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胎痕和烙印。可以说,对一个国家的企业文化研究,如果不将触角深入到该民族文化之中,则根本无法把握其企业文化的精髓,所以我们分析美国企业文化特点,就要建立在其民族文化背景上。 美国是大国中最年轻的国家,移民占人口的绝大部分。企业文化形成的背景是美国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作为价值观念的基础,在美国根深蒂固,这是美国企业文化形成的背景。所谓个人主义,广义上指的是个人利益至高无上,一切价值、权利和义务都来自个人。它强调个人的能动性、独立性,强调个人意志和个人行动。作为个人,应该具有独立性、责任心和自尊心,只有这样,个人才会受到关注和尊重。概括起来,个人主义的表现主要有:个性自由、自我表现、人人平等和个人竞争等。在美国个人主义背景下形成的美国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个性自由与勇于创新 在美国,维护自己独特个性的愿望受到鼓励。美国人的行为模式是我行我素,个性自由是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正是这种强调个性的文化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了美国人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形成了推崇创新的企业文化。 美国的家文化也倡导和支持个性独立。即使非常有钱的家庭,子女也绝不依赖家庭来求得事业的发展。只能在经济拮据时向父母借钱,并立下偿还字据。这也表明,美国人的个性自由和独立是从幼小时期就培育的。正是如此,美国人知道自己的人生靠自己去拼搏,自己的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而不能依靠他人。我们在影视、小说中看到的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情景,大都是一个牛仔背着枪骑着马去寻找、开创自己的新天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美国民族追求个性独立与自由的文化,并由此而形成了美国人的独立意识、创新精神。 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美国企业通过购并、联合,进入了异文化的国度开发经营。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美国许多公司求变意识不断增强。GE公司“要让员工有强烈的求变意识,而且要善于应变。”他们把“渴望变化”作为员工准则之一,用“变化加速程序”去引导、激励员工的创新实践。微软公司,集聚了一大批我行我素、富有创意的知识精英,这些精英正如汉迪所说,是极端崇尚个性发挥、典型的个人主义者。正是这样的一大批人,在比尔·盖茨的统率下创立了微软帝国。面对知识经济制高点的高科技企业,要求有个性的人和有个性的公司,敢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3806007.html,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研究综述 作者:张晔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1期 【摘要】对外文化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产品传递文化内容的进出口 行为所采取的一整套制度性规定、规范、原则和要求体系的总称。文章通过对我国文化贸易政策研究的梳理来进一步发现文化贸易在宏观指导方面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文化贸易政策综述 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研究涉及到政策学、文化学、国际贸易学、文化安全等多维视角。从国内现有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相关研究来看,1996年就已出现“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命题,但有关对外文化贸易政策命题的研究却是从2009年开始,而且以“文化贸易政策”研究为标题的论文在中国期刊网里仅有两篇,且主要是从如何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研究的。而以“文化产业走出去”为标题的研究相对于“文化贸易引进来”的研究较多;著作方面也还是停留在文化政策学、国际文化贸易以及对外贸易政策领域的研究。我国现有对外文化贸易政策及其执行状况是怎样的?面对文化贸易逆差我国的文化贸易政策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完善与优化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被研究解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我国文化贸易政策”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价值,本文就文化贸易政策现有研究做一梳理。 一、文化贸易视野中的文化贸易政策研究 1、政策优化的必要性:文化贸易快速发展 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对文化贸易政策管理与优化提供缘由。虽然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势头较猛,但我国文化贸易近年来一直处于严重逆差的状态,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我国的文化贸易政策进行研究与反思。 目前我国对文化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文化贸易定义和范围、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对策。关于文化贸易研究,已有的研究中较为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全球化、国际贸易与文化互动》(罗能生2006)、《国际文化贸易系列丛书》(李怀亮2007)、《国际文化贸易》(胡晓明2009)等。罗能生综合运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文化 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對国际文化贸易的特点、国际文化贸易的竞争与冲突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还提出全球化下我国对外经贸的文化战略。李怀亮运用纵向和横向相交叉的方式,对文化贸易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在分析全球文化贸易总体格局的基础之上分别阐述各个产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沿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还分析了各个产业的经典案例。胡晓明对国际文化贸易基本理论、国际文化贸易历史与现状、国际文化贸易政策、国际影视节目贸易、国际演出贸易、国际图书版权

当代美国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及其意义探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评价领域兴起了一股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Culturally Responsive Evaluation,简称CRE),并得到迅速发展。这种评价理念倡导将文化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于评价的意义。随着影响力的日益壮大,该思潮呈现出由边缘走向中心的态势,甚至对量化评价、表现性评价等主流评价理论产生了冲击。这一思潮反映了当代美国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动向,是美国评价领域的重要事件,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为此,本文对美国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的基本立场、重要主张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评价研究提供参照和借鉴。 一、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的形成 (一)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的社会基础 文化回应性评价的出现,源于美国多元文化的社会结构。随着少数族裔所占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评价者往往会进入与自身文化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场域。如何处理和应对这种文化差异,就成为评价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教育领域中,教师经常要面向不同于自己文化背景的学生开展教学。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在评价中,就是教师难以准确地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判。随着教育评价越来越看重其在描述学习进展、改进教学实践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教师需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描述、分析和解读学生的表现。与此同时,不同族裔和文化群体越来越强烈地呼吁与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便使各类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公允的对待。 此外,在医疗、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领域,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文化差异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这种社会需求催生了文化回应性评价。1994年,美国评估协会(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简称AEA)主席凯伦·柯克哈特(Karen Kirkhart)在其就任演说中指出,文化应该成为评价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维度,任何忽视文化因素的评价必然是无效的。为此,她提出了“多元文化有效性”(Multicultural Validity)的概念,要求评价项目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关注评价项目开展的文化背景。[1]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下属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简称CDC)在2014年发布了一份指南《文化回应性评价的实践策略》(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Culturally Competent Evaluation),指导美国医疗工作者在开展公共医疗评价工作时关注文化因素。美国公共政策协会(Public Policy Association,简称PPA)在2015年发布了一份报告《在开展评价时考虑采取一种文化回应性和族裔平等的策略》(Considerations for Conducting Evaluation Using a Culturally Responsive and Racial Equity),倡导将文化回应性评价的理念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 (二)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的理论渊源

美国企业文化产生的原因

美国企业文化产生的原因 美国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有着深刻的经济、思想理论和社会根源。 经济根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 年代末以前,美国一直是首屈一指的世界经济强国。她的国民生产总值、工业产量、出口贸易额、黄金外汇储备等,在资本主义世界均占首位。 1946 年12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曾洋洋得意地声称,美国担负着“领导世界的责任”。在经济实力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的时候,美国对别国的工业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是不屑一顾的。美国企业管理中的任何偏颇,其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中偏重理性主义、忽视人的因素和文化因素这样一些弊端;也还没有引起美国人的关注。可是,正当美国人沉醉于“美国第一”、“世界第一”的美梦中的时候,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西欧,特别是日本经济的迅速起飞,美国的经济优势逐渐丧失。 美国经济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其国际竞争能力迅速衰落,主要表现在美国的工业产品所占的国际国内市场份额不断缩小,外贸赤字逐年上升。更严重的是,一向是美国占优势的高科技工业和劳务贸易领域也出现了 衰落的势头。美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接连受挫,这才引起美

国工业界,管理学界的严重关切。 在60—70 年代中期,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更低于日本。从1947 年—1987 年的40 年中,美国私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速度,从第一个10 年的3.4%降到第4 个10 年的0.7%。劳动生产率落后,产品在市场上就不会有竞争能力。美国的录像机、手表、摩托车就是这样败在日本手下的。加之,外贸逆差迅速增加。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这一切导致美国综合国力相对下降,世界霸主地位的衰落和动摇。 面对美国经济实力的衰落和日本旋风的猛烈袭击,美国朝野一片惊慌。尼克松甚至哀叹:“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想不到的那种挑战。”这时美国人才不得不冷静下来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上处于崩溃边缘、技术上属于三、四流的一个弹丸岛国,能在短短的20 多年内实现经济起飞?日本成功的奥妙何在?于是在美国 出现了日美经济比较研究热潮,许多人不远万里到日本进行考察。有些美国企业界人士像当年淘金者追逐加州的黄金一样,贪婪地挖掘日本企业管理的炒诀。一时间,有关这方面的着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他们得出结论:美国经济落后不仅仅在于技术问题,而在于缺乏日本那样独特的企业文化。正如《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一书作者所指出的:“美国人的‘敌人’不是日本人或西德人,而

美国商业跨文化交流

Lesson Thre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US Business ·美国商业跨文化交流 Part I Objectives Part II The How-Tos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Six Fundamental Patter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了解不同:中西文化差异的六种基本模式 1.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tyles 不同的交流风格 The way people communicate varies widely between, and even within, cultures. One aspect of communication style is language usage. Across cultures, some words and phrases are used in different ways. For example, even in countries that share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meaning of "yes" varies from "maybe, I'll consider it" to "definitely so," with many shades in between. Another major aspect of communication style is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given to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cludes not only facial expressions and gestures; it also involves seating arrangements, personal distance, and sense of time. In addition, different norms regarding the appropriate degree of assertiveness in communicating can add to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 For instance, some white Americans typically consider raised voices to be a sign that a fight has begun, while some Asian, African, Jewish and Italian Americans often feel that an increase in volume is a sign of an exciting conversation among friends. Thus, some white Americans may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影视产业为例 1.影视产业概述 1) 影视产业的概念与特点 影视产业属于文化产业中的视听行业,主要包括电影和电视,是指在商品经济体制下,电影与电视产品在制作、放映及销售等生产或服务环节中形成相互竞争与合作的企业的集合。在国际经贸交往中,影视产业是属于服务贸易。世贸组织的统计信息系统局(SISD)把全球服务部门分为11个大类、54个小类、16个服务项目。11个服务部门是:1、商业服务业; 2、通讯服务业; 3、建筑服务业: 4、销售服务业: 5、教育服务业: 6、环境服务业:7。金融服务业:8、健康及社会服务业:9、旅游服务业;10、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业;11、运输服务业。其中通讯服务业具体包括邮政服务、视听服务、电信服务等行业,而视昕服务又可分为电影与录像的制作放映、无线电与电视节目制作和传输以及录音项目等。影视业不仅具有产业意义,而且对于宣传一国政治、文化和扩大经济影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影视产业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在宣传领域地位重要;二是与资金市场紧密相连,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三是知识密集程度较高,进入的门槛也比较高;四是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明显的文化贴现(即文化折扣)现象;五是影视产业相对于其它产业来说外部效应更大;六是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等新经济特征日益渗透到新兴的影视产业。 2) 影视产业的构成 影视产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系统内,影视产业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系统外,影视产业又与多种相关行业辐射交融,犹如“宇宙行星”模式一样有多种可开发性。同时,影视产业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环境因素、政治经济因素、科技进步因素、人文因素等等,每一种因素都会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影视产业的总体进程和发展走向。这就要求影视业必须有系统内和系统外诸种机制的良好配合,并努力使它们达到一种优化耦合的状态,方能使影视产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影视业系统内的结构为一条长长的产业链,主要围绕着影视产品的制作一发行一放映形成的。从节目形成开始的融资、策划到资金回收的完成,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1阶段:融资、策划阶段,第1I阶段:生产制作阶段,第1IT 阶段:发行和集中进行市场营销阶段,第Ⅳ阶段:放映阶段,第V阶段:回收资金并进行影视后产品开发阶段。影视的产业化要求建立以销售为基点,以资本市场融资为手段,以可行性分析与成本核算为依据,以制片人为中心的使影视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的生产体系。根据现代影视产业的发展特性,影视产业的收入结构不再以电影的票房收入或电视播映收入为主,更多的是影视产品的后市场开发收入占主导地位。影视产业可 以其规模化、系统化吸收众多相关产业的参与和支持,开发相当广泛的辐射领域,为其它相关产业带来大量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的市场机会,带动与之相关门类产品的市场开发。 2. 影视产业及影视贸易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 国际研究进展 英国经济学家F·马克卢普(F·^lachlup,1956)研究指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产业正发生质的变化,他还提出“知识产业”的概念,知识产业发展新特点表现为传统媒体技术更新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等新经济特征日益渗透到媒体产业。因此,现在发展影视产业一定要注意科技的含量。在第六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2004)上,西班牙学者阿方索(Alfonso,Sanchez—Tabernero)在比较欧洲广播电视市场中公共系统与商业系统之问的竞争后指出,在电视产业发展之初,欧洲许多国家选择了远离“美国模式”的道路。所以,尽管欧洲经济由市场的供需法则主导,公共供给只起补充作用,以防止垄断危害消费者权益,但欧洲广播电视系统成为一个例外,是由国有电视台垄断

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

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 细读王恩铭老师的《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确实收获很多,惊叹于作者对全书系统有序且相当全面的介绍了美国的民族构成、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教育体系、大众传媒、劳工组织、企业管理、社会保障、电影艺术和体育活动,并对美国的宗教信仰、区域文化、价值观念、家庭婚姻、妇女运动和社会矛盾等问题。 和其他书籍来比,譬如我以前读过的《纽约地标》、《裸视美国》等,该书作者的逻辑更加清晰,篇章安排也比较合理。比如说就整体结构而言,本书分为十九个篇章,分别从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出发板块式分别叙述了诸如地理、人口、区域划分,历史,民族构成,政治制度,经济概貌,教育概貌,宗教价值观,大众传播媒介,美国劳工及劳工运动,美国工业组织及企业管理,妇女与妇女运动,家庭与婚姻,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美国社会问题,以及美国人的娱乐活动,主要节日等。条理清晰,分类严谨,给人以清新,简单的印象。 而就每一个篇章来说,作者在一开始都会有一个概括性的引言。这样的引言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性的告诉我们这一章将要讲的内容,使读者对作者的思路有了一个简明的了解。然后在下文的叙述中,不同于有些书籍的是作者分了好多小标题,又一次简明的作为提示性的关键词放在显著位置,使得读者读起来更加方便,也调动了读者的积极性。其实如此学术性的书籍常常会失于乏味,但是读这本书时,每每看完作者的引言和小标题,我常常会想象作者接下了会怎样写,如

果是我会怎样写,就这一方面我已经了解了哪些问题等等,这样就提高了我阅读的积极性。我想分类明了,思路严谨,行文脉络清晰是本书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利用这种方法,作者很明白的把整个美国社会的组成以文化现象说的很清楚。这种行文方式,也是我们以后写作时应该效仿学习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节是关于美利坚民族构成的介绍,和以前看过的书相比,作者明了的分类方式,抓住纲领的行文可见一斑。该章开始,作者用简短不足一千字的六小段,简单的介绍了这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的形成,组成,文化特征勾勒出了美利坚民族的基本特色。然后作者又利用他的分类特长分别介绍了北美土著居民,来自欧洲的居民,来自亚洲的居民,来自非洲的居民,来自拉丁美洲的美国人,这样的分类系统简单明了,易于接受。然后作者又按同样的结构在每个小节分别叙述了这些居民主要来自这些大洲的哪些国家,这些国家的移民在当今美国所占的比例,以及他们的移民史,他们第一代移民的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以及第二代,第三代……的移民的职业特征,社会地位,和与其他国家移民相比,各个国家的移民的不同点。比起以前所读过的《裸视美国》,这样的叙述更清晰,思路更简单,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通观全书,我对美国社会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其实对于书上的有些知识我以前零星点点的略知皮毛,但是在作者引领下我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还有一些知识是以前在别的书上很少读过的,比如说以前我只知道美国白人的奴隶制度和他们对黑人的残酷剥削,但是不明白白

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欢迎共阅 美国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理论的最初实践者是日本企业家,但作为一种先进而完善的理论体系又是美国人总结和建立的。它为美国的企业管理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和日本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文化建设都是走在前列的,但由于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况的不同,两国的企业文化又有各自的特点。 ??? 10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西方世界企业管理的领路人,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发展,都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然而70年代的挫折,使这个领路人猛然惊醒,他看到在东方的日本,一种更为先??? ??? 50上”??? 70—80用电器、考察。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于是,一场以“软”化管理为特征的管理革命在美国展开。《赢得优势》的作者托马斯·彼得斯认为,企业文化的兴起,实际上是一场“恢复基本原则”的革命。在过去1/4世纪里,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体制、系统、方法和结构,它们逐渐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美国在各个领域中的经营变得越来越糟,最后终于丢掉了美国人最初的基本原则,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些技术、方法和方案上了,结果忘掉了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服务的人。

??? 美国企业管理的这场企业文化革命,是从比尔、艾伯纳的《在经济衰退中进行管理》一文开始的,紧接着产生了形成企业文化理论的“四重奏”作品,即《Z理论》、《日本的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和《寻求优势》。这些理论确立了美国企业文化体系,在美国的企业实践中迅速得到运用。 ??? 当今美国有许多被称为“创新公司”的企业,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形成了有自己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在美国也称为公司文化,这是经过多年培育逐步建立起来的,从美国一些公司的情况看来,企业文化对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影响是深远的,它们的企业文化有许多相同之处,如都是以人为中心,注重培养职工;尊重顾客;强调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鼓励发明创造,不断向市场投放新产品;领导身体力行,带领公司职工坚持公司的价值观和企 业哲学; ??? (一) ??? ??? ”、“圣牛式英雄” ??? 的优势。关键 社会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务实精神反映了美国人的文化价值倾向。这种倾向也反映在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模式之中。 ??? “二战”后,现代管理学派把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先进数学方法等广泛运用到管理中来,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组织管理方法和组织管理技术,产生了“管理科学”,使美国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企业文化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企业制度文化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章,‘赏罚十分分明,但又十分机械。这种企业管理文化使务实精

犹太人美国人日本人的商业文化的差异

犹太人美国人日本人的商业文化的差异 强烈的危机感是每个民族前进的动力;超常的自卑感是每个人发愤成功的缘由。 (一)犹太人追求成功的动力 犹太人获得成功的动力,是犹太人在近二千年里失去了自己的国家,饱遭蹂躏。犹太人流散于世界各地,有利于犹太人吸收当地先进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取得重要的成就。另一方面,犹太人在各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都受到迫害、歧视、劫掠和残杀。迫害犹太人的历史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人的严酷统治开始,经过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对犹太人的劫掠、欧洲各国对犹太人的歧视压抑、到二次大战期间这一民族的悲惨发展到了顶峰——纳粹集中营数百万的犹太人被残杀。这一事件公诸于世后,全世界才对犹太人受迫害的遭遇有了一致的同情。就受迫害的程度与历史之久方面而言,犹太人是世界各大民族中最悲惨的。但是,正是这一悲剧才赋予了犹太民族自强不息超赶他人的最大动力。 犹太人对于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一方面对自己的身分与地位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另一方面,又坚信犹太教的教诲:上帝出于对犹太人的爱,选中犹太人作为把人类争取到上帝一边的民族。他们内心深处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优越感。为了生存,为了争得与他民族平等的地位,消除不安感和自卑感,他们团结对外,遵守法规,发奋自强。于是,一批批伟人相继出现了。 (二)犹太人在精神文化领域伟人辈出的原因 他们在广阔领域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屡建奇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犹太民族有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艺的传统。在古代有个惯例,父亲必须教会儿子一技之长以便谋生。(The Jewish Mind,P265~268) 2,古代犹太教推崇两种人,有责任心的平民家长与为学问而学问的学者。并且认为,两种人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事实上,两种人是对立的:平民变得无知,学者不问世事了。但犹太教士们认为,无知的人不能成为圣人,不能进天堂,只关注世俗事务,好钱财的人,只是平凡的人。劳心者是玉质金资,最有价值的(Gold en Vessel,同上,P269)。 3,犹太人自认为是上帝选出来的成为有道行的民族。他们追求心灵的纯洁高尚。而在历史上,他们遭受迫害歧视。为了摆脱这些不幸与烦恼,一些犹太人专心倾注于精神追求。在精神与文化世界中,他们可以自由地探索和思考,取得成功,忘掉失败与痛苦(同上,P33)。 4,犹太教宣扬上帝的存在,鼓吹上帝是主持公正的无形力量。后来,斯宾诺莎把犹太文化中的上帝改换成为“万物间关系的和谐”。后来,许多犹太学者,特别是自然科学家,不再相信宗教中的上帝。他们视科学规律、视被研究的事物间关系的和谐为上帝。这种信念,既激发了他们探求科学与知识的热情与虔诚,也锻造了他们简洁完善地描述出规律与发现的能力。 5,从古代时起,犹太人便有两种母语。这培养了他们学习外语的能力,又使他们自然发展出很强的综合能力。其次,《圣经•预言书》对人生作了高度概括的论述。受其影响,犹太民族有高度概括与抽象能力。思想清晰简练(同上,P35)。许多犹太人一旦掌握了西方科学、学术知识与方法后,就能站在更高的高度。 6,犹太人经济方面很成功。一般情况下,极少有贫穷的犹太人。一般犹太家庭达到小康小富水平,而少数犹太人更是全国有名的大富翁。犹太人出得起钱送孩子上学。因此,犹太孩子知识水平较高。 7,有不少犹太人对书有特别兴趣。他们视书如命,每天必读书,以增长知识。犹太人在文学艺术方面之所以说能取得巨大成就,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古代犹太人有很强的美感、表达能力与艺术能力。《圣经》中的《旧约全书》与《伪经》,是他们主要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

国际文化贸易

国际文化贸易 第一章?国际文化贸易基本理论 1、国际文化贸易:是指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贸易活动,是国际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与输出的贸易方式,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际文化贸易的特点:贸易市场的高度垄断性、贸易保护方式具有隐蔽性、贸易自由化的例外性、贸易约束条例的相对灵活性、与其他产业的强烈交融性。 3、由美国哈佛大学着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 4、电影配额制度:即义务上映制度,韩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电影,强制规定每个影院的每个厅都必须上映满146天的本土电影,全国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国产电影,新的配额制已经改成73天。 5、美国六大电影公司:索尼影业Sony、福克斯20th?Century?Fox、迪斯尼Disney、华纳Warner?Bros、派拉蒙Paramount、环球Universal 6、台湾电影辅导金制度:是指由政府直接出钱资助本土片的制作。1990年,台湾总管新闻与影视的行政新闻局设立了电影辅导金,以资助台湾本土电影的发展。目前,辅导金的资助金额以片为单位,分为旗舰组,一般组和新人组。 侯孝贤 7、法国三位一体电影保护制度:对本国电影放映实行配额制度,对外来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征收高额税收费用,对本国电影实行补贴。 8、传统的贸易保护方式:关税 9、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 第二章国际文化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1.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2.在1993年关贸总协定的开放服务市场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坚持把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纳入自由贸易范畴,引起法国的反对。法国首次提出了文化例外的主张。 3.IMF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文化多样性的原则:(1)文化创造具有特殊性,文化产品不是一般意义的商品(2)所有的文化享有同等尊严,享有通过表达和传播得到表现的权利(3)每个国家有权自主的决定文化政策,有权通过必要的公共政策,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和语言遗产(4)文化多样性既体现为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也体现为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开放。 5.2005年10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三届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第三章?文化贸易与国际竞争 1.美国学者彼得.伯杰概括了文化全球化的四种载体,一是被称为达沃斯文化的国际商业精英群体、二是被称为学院俱乐部文化的国际知识精英群众、三是麦当劳世界文化、四是福音派新教或任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2.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几种力量:(1)国家化的政策保护(2)本土化的自我意识(3)个体化的自由选择 3.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在《美国一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第一次提出软实力的概念。

通俗小说与当代美国文化

通俗小说与当代美国文化 江宁康 通俗小说在当今社会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产品,它既有文学作品的基本形式要素,又有以情节娱人和教化的基本功能。通俗小说的可读性常常体现在以情节取胜上,是作者善于讲述围绕主人公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表现,而如果作者有一定美学品味的话,通俗小说会很快流行于世,甚至登堂入室成为典范。但是,通俗小说最为人们莫衷一是的却在于它的文化身份问题:一本正经的批评家常常视其为大众庸俗趣味的文化产品;而大众的喜爱和数代的流传又使其可与精英文化分庭抗礼,如200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授予斯蒂芬·金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因为斯蒂芬·金是以写惊险恐怖小说出名的。从当代通俗小说的发展来看,如《译林》杂志近几年发表的不少美国当代通俗小说所显示的,通俗小说的文化身份是在社会接受过程中不断建构的,在时间和广大读者的检验下,昨日的通俗可能会变成明日的经典;而美国当代的社会矛盾和多元文化特征也决定了通俗小说鱼龙混杂式的繁荣,以致近来的《时代》周刊(2004年1月5日)甚至提出,要思考今日“什么是主流的流行文化”。 从历史上看,通俗文学作品一直在为自己的“合法身份”与文化精英们进行着这样那样的斗争。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和戏剧是最具有大众和通俗意味的文学,尤其是当时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国家里通俗文学已经是蔚然大观,而宫廷趣味则在大众文化的紧逼下节节退却。北美殖民地时期的第一部诗集《海湾圣诗》就是以民歌形式写成的。不过,“通俗”二字在文学史上和现实中的解说是见仁见智的,尤其在美国当代文化中,通俗小说并非是“垃圾文学”的代名词,因为通俗小说本身就是良莠不齐的。好的通俗小说如《廊桥遗梦》(R.J. Waller, 1992),《死者年鉴》(L.M. Silko, 1992)和《冷山》(Charles Frazier, 1997)等不仅畅销,而且还反映了当代美国的人情风俗的变化和各种社会心态(ethos)。在上述三部小说中,《廊桥遗梦》是大家熟悉的,它反映了当代美国中年人的道德观念和现实生活;第二部则以“戏说”的笔法描写了美国社会将要崩溃和白人被逐的未来场景;第三部则表现了一种怀旧情感,尤其是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往事描写中体现了当代人对美好生活和纯洁爱情的向往。2004年第1期《译林》发表的小说译作《替换》(2000)是通过描写一宗系列谋杀案,对美国社会的邪教问题作了深刻的揭露。这些小说与那些得到各种文学奖项的严肃小说相比,其中的“严肃性”丝毫也不逊色,而其可读性或许更强。从艺术性上来说,通俗小说也是不落人后的,如斯蒂芬·金的小说叙述超出了一般平铺直叙的线性结构,运用了跳跃式的“拼贴”叙述技巧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具有相当的艺术创新意识。当代美国通俗小说的写作手法和情节安排对其他国家的文学发展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影响和作用,甚至影响到一些著名作家的小说创作。 通俗小说的大行其道在当代美国社会并非偶然。美国文化传统中历来就有个人主义和平等意识,个人趣味和反对等级划分是渗透在美国文化中的基本精神。自从本杰明·戴伊1833年在纽约创办面向底层大众的《太阳报》以来,美国社会精英文学或曰“雅”文学与大众文学或曰“俗”文学之间泾渭分明的等级划分逐渐模糊。1917年创立的“普利策奖”在对小

当代美国文化研究

从《当代美国文化研究》看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这学期我们开设了质性研究方法这门课,通过一学期老师课上详细的讲解,使我掌握了一个系统的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对于我今后硕士研究论文的设计与写作无疑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结合我阅读的《当代美国文化研究》,我从该本书的两个部分,谈谈我对于质性研究方法运用的认识与见解。 一、绪论部分 (一)明确研究内容,确定研究范围 对于任何社会问题的研究,都一定要界定清楚研究的现象,对研究范围有明确的划分,如涂尔干的《自杀论》,书中的第一章就进行界定哪些是作者所研究的自杀现象,哪些又不是属于其研究的范围。 《当代美国文化研究》也一样。书中绪论开篇第一句就说明了本文“旨在研究美国一个小城市纵横交织的复杂生活趋向”(P10)。因此作者在绪论里主要向我们说明了三点问题:其一,调查的性质,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其二,城市选择的依据,其三,概括介绍该城市的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 在调查性质这一部分,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他的视角:即认为人们的行为模式是互相关联和彼此交错的,在对城市人民生活进行探讨时应该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作者对这项研究进行了一个假设“:即在这个美国城镇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包括在下列六大类活动之中:谋生,持家,教育子女,以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和艺术等消闲,参与宗教仪式,参加社区活动。”(P11) 正如作者所说的美国的小城市很多,面对那么多的选择,作者根据其调查研究的性质与内容,在城市选择方面给出了他选择的两个主要考虑:“第一、该市应当尽可能地代表现代美国生活,第二,从表面到实质它都能够进行一个全面的研究”(P15);之后,通过作者的严密的分析与说明,最终选择了米德尔敦,正如其所说的“选择米德尔敦作为调研的对象是由于它的特性而不是考虑他的一些异常的特点,我们并未把它当做一个典型城市。很自然,这项研究的结果普遍应用于美国其他城市或美国生活,应当是十分小心的。”(P18) 在确定好研究的城市之后,作者在书中又单独列了一章节来介绍该城市的历史背景,其以时间为线索从人们定居该城市开始到做这项研究之前发生于该城市的主要事件都做了一定的阐述,这一做法起初开来,觉得作者有点多此一举,但之后细细再读,使我能

美国人的管理理念

美国人的管理理念 摘要: 国外许多大公司、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且很多公司也形成了非常著名的企业文化模式。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长期的经营活动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企业文化理论的最初实践者是日本企业家,但作为一种先进而完善的理论体系则是美国人总结和建立的。美国的企业文化产生,是向日本企业文化学习的结果。本文将走进美国企业文化中,从中深刻的认识到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一、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美国企业文化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走向成熟。美国企业文化重视人的作用,主张要宽厚待人,并要求企业生产确有成效的产品。管理者从不把自己关在办公室,而是经常到现场和工人一起工作。著名的美国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在总结了美国的杰出模范公司后,认为美国企业文化重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中结构和策略是硬件,而软件的核心是整个企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 美国企业文化产生于日本之后,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长期以来过分重视短期利益,太信赖数学分析以及赚钱第一的经营方式的反映。虽然他产生于日本,但是美国的企业文化带有典型的西方文化色彩。美国社会是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了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所以其企业文化则有带有鲜明的特点。 (一)、尊重个人价值,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特点 在美国人心目中,“白手起家”的人是社会上的英雄。美国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态要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充分体现自我,追求自我的成功。美国企业文化学者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曾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主义。所谓的

西方商业文化表现

强势的西方经济文化 西方文化的强势在于它的商业文化渗透于世界各国,并且不断影响中国的商业文化。 西方文化下的“效率观”主导改革开放的企业发展观在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在商业文化上更多的体现是公平、平均。而国门打开以后,重新引入市场条件下地“效率”从而开始主导了企业的发展。首先,国家层面上宣传“效率优先”,同时,在资源的分配中,改变了以行政手段的实行手段,而是自下而上的市场调节模式。其次,企业用人也不再是“大锅饭”模式,而是采用竞争上岗的模式。企业的竞争更加采用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断地解放市场。 西餐崛起的餐饮文化 在中国的任何商场、任何商业街,我们可以随便找到麦当劳等洋快餐。以致有专家不断地中国的80后、90后都是吃着麦当劳、肯德基长大的。新华社报道肯德基中国内地第3000家餐厅在上海开业,至此,肯德基在中国大陆的门店已遍及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个城市。麦当劳在华门店总数已有1137家。除此之外,麦当劳正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店面升级改造,优化麦当劳餐厅的就餐环境,各大城市80%的麦当劳餐厅将陆续进行升级改造。 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大地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洋快餐”山寨运动。诸如“麦乐鸡”、“回味鸡”、“麦当家”等快餐店。与此同时,许多快餐店也采用了加盟方式、即点即有的经营模式,严格的卫生标准、餐饮标准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国餐饮业的发展。 好莱坞征服中国电影市场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电影可谓一片黑暗。仅有四大样品戏支撑电影业,电影仅仅沦为政治教化的工具。但是,随着美国大片撬开了中国电影院的大门。商业大片瞬时征服了中国观众。据统计,近5年每年北美票房前十名影片的票房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曾在中国上映的影片的票房组成中,中国票房所占的份额呈增长趋势,已从2006年的1.63%上升至2010年的3.2%,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影片是《盗梦空间》,占8.29%,而《阿凡达》则占6.58%。随后记者对2011年在中国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进行了统计,中国票房占全球总票房的比重平均值达到高峰7.9%,《功夫熊猫2》,占20.2%。 “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喜剧主义”等风格类型的电影极大满足了国人胃口。尤其是商业电影的模式,为国人开创了一种新的拍摄手法,主导了整个电影市场的格局。《十面埋伏》、《英雄》、《霸王别姬》、《唐山大地震》在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上大放异彩。 商业体育的冲击——从NBA到CBA 近年来,中国体育明星是媒体的宠儿。有人开玩笑说,可以不认识乔丹,但不可以不知道姚明。尤其在商业广告上屡屡创造出场费纪录。各种联赛开始占领电视频道,以篮球的NBA和CBA,欧洲的足球联赛和中超联赛。 出现这种现象,就是从西方引进了商业体育的模式。让个多的商业渗透到体育,推动体育的健全和发展,又吸引许多的观众,保持商业体育的连贯性。因此,中国开始出现了造星计划。诸如郭晶晶、李娜、易建联、刘翔等众多大腕,也是在商业体育的环境中崭露头角。 由此可见,西方文化的强势在于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如何趋利避害,也成为了当今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