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低碳经济现状及现代低碳产业体系的构建

江苏低碳经济现状及现代低碳产业体系的构建
江苏低碳经济现状及现代低碳产业体系的构建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1低碳经济概况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含义与解释也存在诸多不同。但普遍认同的概念为“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力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换言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通过先进技术、有效制度或新能源开发等方式,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量,达到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作用。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属于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但资源相对匮乏。如水资源位于我国第19位,与全国水资源人均量相比,仅为其20%;与全国矿产资源占有量相比,仅为其25%,与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相比,仅为其1/7。由此可见,河南省属于资源贫困省,但河南经济总量却位于全国第五位,河南2009年单位GDP能耗值为每一万元1.156吨标准煤,比全国均匀水平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则为142.8万吨/亿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由河南主导的“中原经济区”开始向国家战略提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不能牺牲农业与粮食、生态与环境,

应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中原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河南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 在煤、石油与天然气三者中,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要远远多于石油与天然气,而河南资源条件为“富煤、少气、缺油”,该条件在能源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河南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选择低碳能源方面十分有限。自2002年起,河南省煤炭生产量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就占据较高比例,基本都超过80%。以2012年为例,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在76.3%,石油为12.1%,天然气为7.1%,4.5%为水电、核电及风电比例。通过计算得出,一吨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4.12吨,与石油、天然气相比,每吨多出的比例分别为30%、70%,由此可见,河南省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较高,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将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由于技术水平低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利用能源,造成资源浪费。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2018年常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低碳经济】试题答案汇总

2018年常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低碳经济】试题答案汇总 一、单选题(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 要实现节能降耗,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第()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 第三产业 ( 1993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关于森林的原则声明” (社会)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 刘贵富提出的模式5+1 我国发展模式2+4 1、二氧化碳增多对气候变化将有怎样的影响? A、短期 B、中期 C、长期 D、永久 正确答案为:C 2、联合国人居中心出版物上把()列为一个海平面上升威胁的一个重点地区? A、欧洲 B、非洲 C、大洋洲; D、亚洲 正确答案为:D 3、中国2006年出版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里面对平均气温升高的报道数字是? A、0.3-0.6 B、0.4-0.7 C、0.5-0.8 D、0.6-0.9 正确答案为:C 4、____年6月份,美国的众议院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 A、2009 B、2008 C、2007 D、2006 正确答案为:A 5、很多国家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比例,中国投资了____元到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 A、四万亿 B、四千亿 C、四百亿 D、四十亿 正确答案为:A 6、2007年,日本提《美丽星球50》计划,目标于____年日本要进入低碳社会? A、2050 B、2040 C、2030 D、2020 正确答案为:A 7、2006年,日本发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它提出来到____年能源效率提高30%,石油供应量要从50%降到40%,交通的能耗依靠石油的依存度要从现在100%降到80%。 A、2050 B、2040 C、2030 D、2020 正确答案为:C 8、哪一个国家提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针对全球变暖政策方案?

2018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95.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1.7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41248.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7205.2亿元,增长7.9%。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168元,比上年增长6.3%。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平均每位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194759元,比上年增加14247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全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4.5∶44.5∶5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经济活力增强,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8057.6亿元,占GDP比重达73.5%,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6%。2018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286.79万户;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48.95万户,注册资本25838.02亿元。年末个体户590.10万户,全年新登记109.54万户。区域协调发展有力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1.4%;沿海经济带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6.6%。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城镇化率达69.61%,比上年提高0.85个百分点。 新兴动能不断壮大。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0%,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比上年增长49.4%。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8%、15.2%和39%。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年末全省就业人口4750.9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764.9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口2033.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1952.6万人。城镇就业人口3227.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失业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2.97%,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5万人,转移率达75.2%,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9.5万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31.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0%和26.6%。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2.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2.3%,衣着类上涨2.2%,居住类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4%,医疗保健类上涨1.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2%。食品中,粮食上涨1.2%,食用油上涨0.2%,鲜菜上涨8.0%,水产品上涨0.2%,蛋类上涨12.5%,畜肉类下跌3.0%。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8%,涨幅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6%,涨幅回落5.1个百分点。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商丽09财政学2009020203016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GDP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速运行,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中,并且还将在今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这种快速的增长。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不但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走向了真正意义的“买方市场”,而且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钢铁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发电量、玻璃产量均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充分利用但又比较倚重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而自主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外源型的产业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增加对进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存度。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也使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如果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得不到缓和,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的“三高”企业较多,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全国企业存在着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二、关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刘莎5000109092 新闻091 摘要:“低碳经济”这一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的词汇,已经深深烙进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以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如何面对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今后又可能遇到怎样的经济挑战?有没有什么可行性策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挑战可行性策略 一、低碳经济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知道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除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灾害之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当下已经显现的气候异常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灾难,是人尽皆有的体验和担忧。摒弃20世纪以来经济的传统增长模式,迈向生态文明的新路子,是世界经济的出路,也是中国经济关注度重点。 二、世界走向低碳经济 近年来,世界正在酝酿着低碳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突破可能成为经济危机后新一轮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领跑者。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大国都在低碳经济这场经济“赛跑”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主要的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锁定新能源为核心。 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提倡物尽其用的节俭精神,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更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同时发展提高新能源利用技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巴西:大力推动生物燃料发展。进一步完善乙醇、生物柴油等的提炼和利用技术,利用政府推出的一些列金融支持政策,发展农业种植,以满足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 韩国: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通过减少能源依赖、提升绿色技术、发展再生能源,促进就业和人民增收。 世界各国都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以便在新一轮的经济赛跑中抢占先机。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三、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积重难返等问题,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节能减排上形势严峻。 基于这些原因,有人说,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先导,要发展工业就必然有排放。保持低碳状态,除非人们不开车,不烧煤,放弃重工业发展。这种说法显然是极端的。中国有些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却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英文害怕大型的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到限制。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和生活的质量,否则社会将无法运转。低碳经济不是要排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提高碳效率。在这一点上,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

江苏无锡常州苏州南京低碳经济82分试卷

(A) 1992年 (B) 1993年 (C) 1994年 (D) 1995年 2. 碳金融不包括() (A) 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交易 (B) 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 (C) 银行的绿色信贷 (D) 低碳技术创新 3. 协调人口、环境、资源的原则不包括() (A) 生态平衡原则 (B) 自我调控原则 (C) 整体效应原则 (D) 极力利用资源 4. ()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 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 (A) 产业内部结构升级 (B) 构筑光伏产业发展的管治体系

(C) 技术进步与创新 (D) 积极拓展国内应用市场 5.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 (A) 清洁 (B) 无污染 (C) 可再生 (D) 有污染 6. ()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 (A) 1995年 (B) 1996年 (C) 1997年 (D) 1998年 7. 太阳能的优点不包括() (A) 不受季节限制 (B) 方便便捷 (C) 没有区域局限性 (D) 经济环保 8. 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

(A) 二氧化氯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氮 9.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 (A) 1~2℃ (B) 3~4℃ (C) 5~6℃ (D) 7~8℃ 10.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 (A) “九五” (B) “十五” (C) “十一五” (D) “十二五” 11. 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是指() (A) 产品营销模式 (B) 市场营销模式 (C) 绿色营销模式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 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表1 2007年江苏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面对区域差距,江苏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积极促进苏南、苏北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一、苏南、苏北的差异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解开了束缚苏南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枷锁,使得苏南发展突飞猛进,而苏北沉浸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美梦中,必然导致它将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1]苏南苏北差距的扩大,引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课后测试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闭 ? ? ? 3.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7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A 2018 B 2020 C 2035 D 2050 正确答案: B 2. 十九大提出了()个强国目标,充分的表明“做强中国”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A 3 B 6 C 12 D 14 正确答案: C 3. 本课指出,市场和政府要协同作用,宏观调控要()。× A 越多越好 B 越少越好 C有度 D 有不可替代性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的迫切需要。√ A转方式 B调结构 C 形成新的经济基础 D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正确答案: A B D 5. 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 A 现代动力体系 B 现代产业体系 C 现代产业新体系 D现代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 D 6. 形成现代动力体系要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A 人力变革 B动力变革 C效率变革 D质量变革 正确答案: B C D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A农业 B农村 C 农地

D农民 正确答案: A B D 判断题 8.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至二十大的重大战略目标。√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9.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速增长阶段的内在要求。√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0. 十九大提出形成现代动力体系要以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低碳经济多选题答案

低碳城市的主要抓手大体有()方面 A.风电太阳能 B.新能源利用 C.节能减排 D.低碳生活 答案:ABCD 下面哪些是我国工业领域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 A.钢铁 B.水泥 C.石化 D.食品加工 答案:ABC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是() A.省电节电 B.珍惜粮食 C.理性消费 D.简约装修 答案:ABCD 中国应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A.代价小 B.效益好

C.排放低 D.发展快 答案:ABC 我国首批低碳城市试点是() A.上海 B.天津 C.重庆 D.北京 答案:BC 美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主要包括() A.控制排放总量 B.发放排放配额和稳定配额交易价格 C.设置美国国内和国际补偿量 D.援助发展中国家和建立治理结构 答案:ABCD 科斯提出利用()的方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A.市场 B.产权界定 C.科学 D.技术 答案:AB 哥本哈根建设低碳城市主要采取()措施

A.能源改造 B.绿色交通 C.节能建筑 D.市民行为 答案:ABCD 新加坡在保护环境方面采取了()措施 A.市场运作 B.减少排放 C.信息公开 D.法律制裁 答案:ABC “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格局,其中以()为两条横轴。 A.陆桥通道 B.沿长江通道 C.黄河通道 D.淮河通道 答案:AB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专门政府机构有()。 A.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 B.国家能源局 C.国家节能中心 D.国家能源委员会

答案:ABCD 能源替代技术创新关键技术领域主要包括() A.高效光伏发电技术 B.大型风力发电技术 C.先进核能技术 D.建筑节能技术 答案:ABC 下面哪些属于新能源产业 A.太阳能光伏发电 B.风电 C.火力发电 D.核电 答案:ABD 美国政府的能效政策主要包括()。 A.严格的能效标准 B.提高汽车能效 C.实施需求侧管理(DSM) D.能源之星计划 答案:ABCD 低碳城市体现在()方面 A.城市规划 B.建筑节能

江苏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年级 2007 专业统计 班级统计072 学号 040307212 学生姓名张轲 指导教师籍艳丽职称 论文提交日期 2010-05-20

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日期:2010-05-22 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常熟理工学院有关收集、保留和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本科生在校期间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常熟理工学院。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毕业设计(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设计(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毕业设计(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签名:日期:2010-05-22 导师签名:日期:2010-05-22

江苏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摘要 论文首先阐述了科学进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意义,并建立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叙述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文章以江苏省各地市2009年的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名,再根据城市排名进行聚类分析,把江苏省13个市分为5类,从分析的结果中得出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苏南经济发展最好;苏中次之;苏北最差,针对这个问题对各个区域提出了各自切实可行的建议,以逐步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从而使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经济发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未来十年有望削减二氧化碳排放4.7亿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5日发布《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报告作者之一、国 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朱跃中表示,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在未来十年内将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 将降低到51亿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 碳排放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政府制定了绿色能源发展目标,要在2020年将非化 石能源利用量提高到7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将在2010年2.77亿吨标准煤的基础上至少增加4亿多吨标准煤的能源 供应,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能源急缺.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 长了1.2倍.朱跃中认为,从实际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中国gdp的年 均增速很可能达到8.5%左右,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71万 亿元(2005年价格).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未来十年内将单 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也将降低到51亿 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碳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是石油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能源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使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 存度已高达54.8%,成为除电力外各种一次能源均需进口的国家.报 告主编、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教授表示,大量的石油进口造成了中 国能源的对外高度依赖,将会增加中国能源安全的危险度.(倪铭娅)

(发展战略)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报告最全版

(发展战略)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报告

中国经济报告发表文章系列: “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京缘资本执行总裁龙黎明壹、“绿色基金”的形成和发展 绿色产业基金,专指由基金管理X公司管理的专门投资于能够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事业发展的X公司股票的共同基金。绿色基金的投资理念是:环境保护和金融投资的目标融合,绿色基金的核心是强调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它将投资者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关注和他们的金融投资目标结合在壹起。它不是追求纯粹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绿色基金不仅仅从经济角度出发,而且考虑投资对象对自然和环境的影响。 英国于1988年率先推出了第壹只绿色基金——Merlin生态基金(即当下的Jupiter生态基金),人们能够将钱投入到他们较为关心的环保型企业中去。受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保主义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绿色基金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生态基金、可持续发展基金、环境共同基金纷纷涌现。 国外的很多实证研究表明,绿色产业基金的投资效率且不壹定比壹般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效率低。由于其投资对象的特定性使得他们对这些X公司的了解更为深入,投资目标的选择更加合理,总体的投资收益从长期来见反而可能高于壹般的投资基金。例如,作为国际绿色投资基金中的壹员,施罗德气候变化基金(SchrodersClimateChangeEquity)12个月回报率为20%,高于其参照标准MSCI全球指数。 作为国际绿色投资基金中的壹员,CCC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是全球专门从事清洁能源和低碳投资的投资银行集团。CCC管理着全球最大的碳基金,管理三只共

计8.5亿欧元的碳基金,投入能产生碳减排信用的X公司和项目。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项目涉及可再生资源、合同能源、甲烷气体、城市垃圾填埋、煤气层利用等众多领域。如吉林长岭风电、深圳下坪垃圾填埋气利用、平顶山煤业集团煤矿瓦斯利用。至今,CCC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在中国低碳领域投放的资金达到了10亿美元。 不过,尽管国外的绿色基金发展较为迅速,但我国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业投资基金。 二、中国迫切需要设立“绿色基金”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很高,加之能源安全存在隐患,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自然环境逐渐恶化,使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瓶颈和环境代价的双重困境,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则成为破解这种困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此背景下,从2009年9月下旬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到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从首次正式使用碳排放强度指标的概念,到宣布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再到明确量化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大国责任方面的积极姿态。其后于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示中国正转向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由此,中国亟待制定和完善包括碳金融、碳排放交易、碳税收在内的壹系列经济激励措施。 当前,发达国家促进低碳产业经济发展的金融工具正趋于成熟。在此形势下,我国需借鉴发达国家在“绿色基金”、“绿色金融”等方面的运营经验,制定和完善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 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和广东经济发展路径的对比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和广东经济发展路径的对比(苏行记之一) [ 2009-9-12 18:45:00 | By: 姚华松] 推荐 笔者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网络宣传,在网上营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良好氛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指导、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共同主办、江苏省委宣传部承办、中国江苏网等江苏省新闻网站协办的专家博客主题笔会定于9月13日至18日在江苏举办。本次笔会主题为“科学发展、和谐家园”。承蒙南方网之邀,不才有幸代表南方网专家博客栏目成员参与这次活动,将与各路博主前辈一道深入江苏各地企业、园区、干群中考察学习和访问,以博文形式反映江苏落实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家园的社会实际,书写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祖国60岁生日献礼。 这里,从江苏和广东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历程回顾角度,谈谈自己的浅见。 江苏和广东,一直都是中国版图中的两颗璀璨的明珠,虽然不如上海和香港那么惊艳夺目,但也是群星闪耀、绚丽隽永。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分别成为华东、华南地区的核心地带,2008年,江苏、广东两省GDP分别达到30 024和35 696亿元,占据中国省市排名榜的第3名和第1名。在长期结合本土特色发展过程中,他们找寻到了适合各自省情的经济发展路径,开创了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其它省份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 一、苏、粤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的比较 (一)江苏社会发展概况 江苏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和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河南,西连安徽,东

南与山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是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2008年常住人口7 600.1万人。 江苏历史悠久,是中国吴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数十万年前南京一带就有人类聚居。6 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现了原始村落,开始原始农业生产。3 000年前,青铜器的冶炼和锻造已达很高的技术水平。公元3-6世纪,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纪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有所谓“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的说法,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公元14-17世纪中叶以后,苏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19世纪末叶,缫丝、纺织、面粉、采煤等近代工业,在无锡、南通、苏州、常州、徐州等地陆续兴起。此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一直名列前茅。 经济发展方面,江苏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依托上海的经济辐射,经济发展迅猛,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2008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全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3 089元,全年进出口总额3 182.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158亿美元。各具特色的开发区遍布全省,其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 江苏科学教育水平居全国前列。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共计88人,从事科研活动人员32.3万人,科技力量与科研能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第三位。 (二)广东社会发展概况 广东位于岭南,是中国大陆的最南部,东临福建,西连广西,北与江西、湖南交界,东南和南部隔海与香港、澳门、台湾、海南相望以南。广东省面积为17.79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9 544万人。广东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人数近3 000万人,其中华人约2 000万人,港澳同胞约600万人,台湾同胞约400万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东具有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早在秦朝时期,广东就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素称百越地。秦始皇33年统一岭南后建郡,隶属南海郡。汉初赵佗据岭南三郡称南越国,建都番

发展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整理:玉溪一中龚华 一、低碳经济体现了哪些哲理? 1.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体现了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3.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向低碳社会转型,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体现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一)哲学 1.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采用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可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环境保护,遏制全球变暖趋势。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应对气候变化,遏制全球变暖趋势,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政治学 1.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决定的。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职能部门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能更好地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这是由我国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决定的。发展低碳经济,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扞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3.这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发展低碳经济,可提高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维护国家经济独立与安全。 4.这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推进我国技术进步,增强经济实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更好地发挥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 三、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一)经济学 1.坚持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要用市场化手段,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3.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发展低碳经济所需技术和资金,不断提高我国低碳技术与产品的市场竟争力。 (二)哲学 1.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协调人与自然、经济社

2020年(发展战略)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报告

(发展战略)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案

中国经济方案发表文章系列: “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京缘资本执行总裁龙黎明 壹、“绿色基金”的形成和发展 绿色产业基金,专指由基金管理XX公司管理的专门投资于能够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事业发展的XX公司股票的共同基金。绿色基金的投资理念是:环境保护和金融投资的目标融合,绿色基金的核心是强调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它将投资者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关注和他们的金融投资目标结合于壹起。它不是追求纯粹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绿色基金不仅仅从经济角度出发,而且考虑投资对象对自然和环境的影响。 英国于1988年率先推出了第壹只绿色基金——Merlin生态基金(即当下的Jupiter生态基金),人们能够将钱投入到他们较为关心的环保型企业中去。受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保主义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绿色基金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生态基金、可持续发展基金、环境共同基金纷纷涌现。 国外的很多实证研究表明,绿色产业基金的投资效率且不壹定比壹般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效率低。由于其投资对象的特定性使得他们对这些XX公司的了解更为深入,投资目标的选择更加合理,总体的投资收益从长期来见反而可能高于壹般的投资基金。例如,作为国际绿色投资基金中的壹员,施罗德气候变化基金(SchrodersClimateChangeEquity)12个月回报率为20%,高于其参照标准MSCI全球指数。 作为国际绿色投资基金中的壹员,CCC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是全球专门从事清洁能源和低碳投资的投资银行集团。CCC管理着全球最大的碳基金,管理三只共

计8.5亿欧元的碳基金,投入能产生碳减排信用的XX公司和项目。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项目涉及可再生资源、合同能源、甲烷气体、城市垃圾填埋、煤气层利用等众多领域。如吉林长岭风电、深圳下坪垃圾填埋气利用、平顶山煤业集团煤矿瓦斯利用。至今,CCC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于中国低碳领域投放的资金达到了10亿美元。 不过,尽管国外的绿色基金发展较为迅速,但我国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业投资基金。 二、中国迫切需要设立“绿色基金”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很高,加之能源安全存于隐患,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自然环境逐渐恶化,使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瓶颈和环境代价的双重困境,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则成为破解这种困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于此背景下,从2009年9月下旬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到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从首次正式使用碳排放强度指标的概念,到宣布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再到明确量化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展示了中国于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大国责任方面的积极姿态。其后于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示中国正转向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由此,中国亟待制定和完善包括碳金融、碳排放交易、碳税收于内的壹系列经济激励措施。 当前,发达国家促进低碳产业经济发展的金融工具正趋于成熟。于此形势下,我国需借鉴发达国家于“绿色基金”、“绿色金融”等方面的运营经验,制定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