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制对虾白斑综合症

合集下载

浅谈淡水虾类养殖过程中白斑病的防治方法

浅谈淡水虾类养殖过程中白斑病的防治方法

进入梅雨季节,天气闷热,连续阴天、暴雨,池中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浮游动物如轮虫等大批滋生,精养池因停电或机械故障而终止增氧,从而诱发白斑病。

一、白斑病发病主要症状:患此病的虾厌食,死虾空胃,反应迟钝,弹跳无力,不合群,在池边打圈,异常行为可在几小时内重复出现,直到最后无力活动。

病虾体色正常或变红(多为并发病),大多数病虾头胸甲膨大,且易被剥开,腹部容易揭开而不连真皮,鳃发黄、肿胀、肝胰腺肿大、颜色变淡、糜烂易碎。

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出现白色斑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严重者白点连成斑。

二、预防措施白斑症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药物,根本措施是强化饲养管理,进行全面综合预防。

(1)增强对虾体质,提高对虾抗病能力。

增强对虾体质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供给优质的饵料,准确计算用量;二是加强水质管理,为对虾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条件。

(2)调整养殖模式。

养殖中因地制宜,打破单一养殖模式,探索混养模式。

利用虾、鱼、蟹、藻对空间水质的不同要求及虾、鱼、贝的不同食性开展虾池立体综合养殖,以改善虾池生态环境,预防虾病。

(3)放养健康、优质的种苗。

种苗是健康养殖的关键环节,选择健康、优质的种苗可以从源头上切断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传播链。

(4)控制合理的放苗密度。

放养量不宜过多,放养密度过大,虾体互相刺伤,病原更易入侵虾体;此外大量的排泄物、残饵和虾壳、浮游生物的尸体等不能及时分解和转化,产生非离子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使溶解氧不足,虾体体质下降,抵抗病害能力减弱。

(5)药物防治。

经常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选用维生素或中草药免疫增强剂添加到饲料中内服,增强对虾免疫力,常用含碘、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感谢您关注米来Milai•山东特比特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创办的《米来Milai资讯》微信公众平台。

主办单位:米来Milai协办单位:水产药品加工厂群微信公众平台号:milai222。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征(WSS)的预防控制技术初探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征(WSS)的预防控制技术初探
病 耆 磅 %
《 水产养殖}00 2 1 年第 l 期 0
南美白又 虾白斑综合征l S 硇预防控制技术和搽 习 WS )
周 晓东 , 陈文怡 , 张茂友 , 张元柱 , 顾建 华 , 徐 峥
( 州 市 水 生动 物 疫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 苏 江苏 苏 州 2 50 ) 1O 6
动物携带病毒等的主要传播途径。无论是亲虾 、 苗 种、 水体或饵料等 , 如被该病毒污染后都可能成为 传播源 。为杜绝传播源 , 养成时首先要控制虾苗不
携 带病 毒 , 次要 控制好 养 成期 的水体 、 其 饵料 、 底泥
等传 播 源。 11 轮 虫传 播 .
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疗方 法 , 因此早期 预 防就显 得极 为重要 。病 原体 、 虾
1 WS V在 南美 白对 虾淡水 养殖 过程 中传 S 播 途 径
白斑病病毒传播途径主要 是以水平方式传播
的, 确认 了幼 苗带 病 毒 和水 中浮 游 动物 、 塘水 生 池
体和环境是产生虾病的重要 因素 , 三者相互作用的 影响 , 是虾病产生与否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当从这
23 放 苗控 制 .
溶 氧 ≥5mg p /、H值 在 78 9之 问 、 氮< . m /、 t .~ 氨 05 gI 亚 硝基 氮 < . /、 化氧 < .1 /。 用 生物 、 00 mg 硫 5 L O0 L 运 mg
对 虾 白 斑 综 合 征 病 毒 ( ht so sn rm w i pt ydo e e vu , S 是迄 今 为止危 害 最为 严重 的一 种 对 虾 i sWSV) r 病毒 之一 , 病对 虾死亡 率可达 到 10 该 病典 型 发 %。 0 症状 是 对虾 甲壳 内侧 出现 05 2 . . mm大小 不 等 的 0

小龙虾白斑综合症防控技术

小龙虾白斑综合症防控技术

殖世界小龙虾白斑综合症(WS D)是由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虾类的严重疫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发病水温一般为20℃~28℃。

2016年,湖南省稻田小龙虾养殖发展迅猛,需要警惕小龙虾暴发白斑综合症风险,初夏和初秋,稻田养殖小龙虾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发病高峰。

一、预防措施1.严格苗种产地检疫应从能提供苗种产地检疫证明的地区引种,不从疫区和疫情不明地区引进虾种。

投放的虾苗应该健康活泼,无病无伤残,养殖户最好自繁自养。

2.适当降低放养密度新开挖稻田,依据稻田条件,每667平方米放养每公斤60~65头的虾种20~40公斤。

养殖过程中,及时捕捞成虾上市,降低养殖密度,在捕捞过程中,尽量小心操作减少人为干扰,避免引起小龙虾产生应激反应。

3.加强健康养殖管理养殖管理可参照《克氏原螯虾稻田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

每丘稻田应有独立的进出水口,严禁串联进排水,同一水系不提倡大面积成片养殖。

搞好水草的栽培管理,保障小龙虾有充足的饵料;饵料不足时,在降低养殖密度的同时,可以投喂水草、玉米、小麦等饲料,尽量少投配合饲料。

早晚巡查,观察虾的摄食和活动情况,每丘稻田虾池设立观察地笼(口部敞开),准确了解并预测发病情况。

4.加强水质管理改善水质环境,可适当施用微生态制剂;保持适当水量和水体稳定,不频繁换水,以提高小龙虾的抗应激能力或抗病力;在换水时,切忌将患病虾池水未经消毒排入进水渠,在加注新水时要避免将病原已经污染的沟渠水引入池塘,并避免剧烈冲刷池底。

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泼洒聚维酮碘或季氨盐络合碘,交替使用,每10天泼洒1次,剂量按说明书。

5.做好无害化处理对患病池水体和接触疫病水体的工具、器皿、人员消毒杀菌处理,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及时捞出病死小龙虾,采用焚毁、掩埋、高温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6.内服药饵对于没有发病的小龙虾,饲料中添加免疫促进剂进行预防,如β-葡聚糖、壳聚糖、多种维生素等(使用剂量参考说明书,每15天可以连续投喂4~6天),可提高小龙虾的抗病力。

常见的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 养殖技术

常见的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 养殖技术

常见的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在我国被广泛的养殖,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

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本篇文章主要对白斑综合征病毒病、桃拉综合征和红腿病病毒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根据养殖场的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白斑综合征病毒病1.病原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的病原是一种具有囊膜的无色液体即亚群杆状病毒,也就是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这种病毒危害很大,一旦虾体感染,死亡率可达到90%。

在虾的肠道里存在着有益和有害的微生物,有益的自然是对虾的健康有好处的,但是一旦有害的微生物多了,那么虾体健康出现问题,其免疫力就会降低,从而使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有机可乘。

从而虾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

2.症状通常病虾的表现症状为反应迟钝,空胃,不吃食,弹跳无力即活动能力下降。

虾群可能会出现游动异常,行动迟缓。

头胸甲上有明显的针眼大小不规则的白色斑点,显微镜检查一般为花骨朵状的,肝胰脏肿大糜烂或发红或体表发红,几天内就会有大量死亡。

这种情况下的虾群会在几个小时内再次出现这种问题,如果发现这种问题就说明虾感染了白斑综合征病毒,受到威胁的对虾死亡后尸体会漂浮在水面上,那么其他对虾则会选择吃掉同伴,病从口入,其他健康的虾也会因为吃了不健康的对虾而导致死亡。

因此可导致一周内全塘的对虾死亡,危害之大,影响之深,于此可见。

3.流行情况该病为水平传播,病虾排泄物夹杂着病毒从而污染水体,健康的虾呆在污染的水体内通过吞食病虾也随之感染到病毒。

二、桃拉综合征病毒病1.病原该病毒病原是直径32纳米左右的桃拉病毒(TSV),这种病毒式一种单链的RNA,外形呈现球的形状。

南美白对虾成为其寄宿的主要目标,因此此病的发病率很高,并且死亡率也很高。

2.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吞食饲料,不好动;游泳无力、反应迟钝;虾体的壳变软,虾的身体体呈现红色,尤其是尾扇变红,所以桃拉综合征病毒病病又称为红尾病。

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综合防治措施

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综合防治措施

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综合防治措施本防控措施由农业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提供,仅供防治工作中参考。

具体措施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相关专业机构和人员指导下实施。

相关用药处方应由执业兽医开具。

一、预防措施(一)生产预防1.所有养殖操作要参照相关养殖标准,并符合卫生防疫操作规范。

2.每口虾池设立观察地笼(口部敞开),准确了解并预测发病情况。

3.投喂成虾饲料或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并确保投喂数量充足,避免因饲料不足而相互争斗残杀,降低疾病传播的机率。

4.改善水质环境,可适当施用微生态制剂;保持适当水量和水体稳定,不频繁换水,防止高温,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抗应激能力或抗病力;在换水时,切忌将患病虾池水未经消毒排入进水渠,在加注新水时要避免将病原已经污染的沟渠水引入池塘,并避免剧烈冲刷池底,以免将底质污泥冲起。

5.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及时捕捞成虾上市,在捕捞过程中,尽量小心操作减少人为干扰,避免引起克氏原螯虾应激反应。

6.对患病池水体、接触疫病水体的工具、器皿、人员需要消毒杀菌处理,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及时捞出病死克氏原螯虾进行无公害处理,采用深埋、焚烧、集中高浓度药物消毒处理等方法均可。

(二)药物预防1.外用药:泼洒聚维酮碘或季氨盐络合碘,每10天泼洒一次,可交替使用,剂量按商品药物上的说明书(0.3-0.5ml/m3)。

2.免疫促进剂:对于没有发病的克氏原螯虾,饲料中添加免疫促进剂进行预防,如β-葡聚糖、壳聚糖、多种维生素等(使用剂量参考商品药物的说明书,每15天可以连续投喂4-6天),可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抗病力。

3.内服药物:每15天可以用中草药(如板蓝根、大黄、鱼腥草混合制剂,等比例分配药量)进行预防。

中药需要煮水拌饲料投喂,使用剂量为每千克虾体重0.6-0.8克,连续投喂4-5天。

如果事先将中草药粉碎混匀,在临用前用开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连同药物粉末一起拌饲料投喂则效果更佳。

二、治疗措施(一)外用药物池塘消毒可以采用杀灭细菌和病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碘制剂最为理想,如聚维酮碘、季氨盐络合碘等,两者可交替使用。

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白斑病综合防控的几点经验

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白斑病综合防控的几点经验

养殖 后 期注 意 亚 硝 酸 盐 浓 度 力菌
pH
, ,
每隔 I O


1 5 天 全 池 泼洒 活

供 同仁 参 考


若配 合 红 糖 发 酵 效果 更 佳

用 以调 整 水色

降低


放 苗前 的准备 工 作

降低氨 态氮浓度

在 养殖 后 期

粪便大量 产 生


对 虾 养成 池 4 个
4 亩/ 个,

连 续 阴天
3
月 中旬

池 塘 纳 水 I O厘 米 ,

撒生石 灰 15 0 千
~
或暴 雨 等 异 常 的天 气 暴 发疾病
Vc


水 体温 度


酸碱 度 等 环 境
主 要 成 分为
克/ 亩



用钉 耙将 底泥 与石 灰混 合

3 月底进 水6 0

因子 也 随着天 气 变 化 而 突变

引 起 虾 体产 生应 激 反 应 而


无损伤与畸形

群体发 育 整 齐




养殖 后 期 (7 月 中旬 以后 ) 底 质 明显
、 、
肌 肉饱 满透 明

附肢 中色素 正 常
胃肠 食物充 盈 逆水 能力 强

虾苗
表现 为池 塘老化

底泥 变 黑 并有气

对 水流 刺激 反应 灵 敏

体表 无

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细菌性疾病

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细菌性疾病

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细菌性疾病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水产种类,受到了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

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细菌性疾病对养殖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就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进行介绍,以便养殖户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防范和控制。

1. 白斑综合症病(WSS)白斑综合症病(WSS)是一种引起南美白对虾大规模死亡的重要细菌性疾病,由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引起。

感染虾只后,虾体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白色斑点,并伴随着虾体的变软和变脆。

患病的虾极易被其他疾病或环境因素所致死亡。

预防和控制白斑综合症病的关键在于增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养殖户应加强对水质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废水和有害物质的污染。

定期清除池塘底泥和虾殻,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关于病毒的研究、防治和防范工作也应该得到加强。

2. 顶芽弯曲病(EHP)顶芽弯曲病(EHP)是一种常见的南美白对虾疾病,由顶芽弯曲病菌引起。

患病虾只头部显著变形,其顶芽出现弯曲或扭曲的症状。

患病虾体色变深,行动迟缓,极易受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对于顶芽弯曲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在于保持养殖水域和设施的清洁卫生,并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养殖户应加强对水质和养殖环境的管理,避免水域的污染和有害物质的积累。

饲料的合理投喂和养殖密度的控制也是预防顶芽弯曲病的重要措施。

3. 白肠病白肠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由白肠病菌引起。

患病虾只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腹部肿胀和排泄物异常。

白肠病一旦发生,极易导致养殖场的虾只大规模死亡。

预防和控制白肠病的关键在于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和健康监测。

水体清洁和无菌是预防白肠病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应加强对养殖水域的管理,减少废水的排放和有害物质的积累。

定期检查和监测虾只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隔离。

4. 中肠球菌病中肠球菌病是一种由中肠球菌引起的南美白对虾细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虾只中肠内出现黏液块状物和肠道纤毛丢失。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防治方法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防治方法
维普资讯
此 , 对 白斑 病 的预 防工 作尤 为重 要 。 首 先要做好养殖池塘 的清淤 、 消毒及培水 工 作 。 其次要选 择健 康无病毒 的虾池进 行放养 。 第三 , 饲养管理 过程 中要 注意 水质及各种理 化 因子 的变化 , 保持水体 的相对稳 定 。 第 四 , 投 喂 营养全 面 的颗 粒饲料 。 第五 , 坚持巡 塘 , 定期检查 , 正 确诊 断 , 积 极 治疗 。 养殖 过 程 中一 般 采用 益水宝 、 高能氧 、 亚 硝酸盐 降解灵 等 。 保持水体 的对稳 定 , 采用 二 溴海 因 、 强 克 10 1等进行池 塘消毒 , 杀灭 抑 制水体 中病原 微 生 物 的发生 、 发 展 。 饲 料 中添 加维 C 、 免疫 多糖 、 生 物 酶添 加
2 . 改 变投 饵 方 法 。 改水 中投 饵 为岸 上 投饵 , 以 免水 中投 饵沉 入 水 底 , 龟捡 食不干净 , 造成浪费并污染水质 , 危害 龟 的健康。 把饵料投在岸上 , 让龟爬上 岸采食 , 有利于饲养人 员观察 了解龟 的 采食食 陛和采食量 , 既不 污 染水质 , 又 不 浪费饵料 , 形成省料省水 、 省药物 的 良型 循 环 , 可 节 省饵料 投资5 % ~ 15 % 。
剂等提 高虾体 的免疫力 , 改善
肠 胃的微循环 , 同时添 加对 虾
病毒净 、 中鱼 尼 考等抗 菌 、 抑
毒药物控制体 内病原 微 生 物 的
发生 、 发展 。
治 疗 2


发病虾池 的控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法 : 首先采用高能氧全池泼
洒 ,
其用 量 为0
1—

0
2

毫 克 /公
斤 , 2 d, 时后 采用 强克 10 1进 行全 池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防制对虾白斑综合症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农业部于 2008 年
12 月 1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以第 1125
号公告发布了修订 后的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对虾白斑综合症被列入 一类动物
疫病, 说明对虾白斑综合症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程度。 对 虾白斑病 是
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一种急性、 综合性 病症的传染病,
以甲壳上有明显白斑,肝胰脏肿大,来势快,感染 率高,死亡快,危害
性极大为特征。 白斑病毒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病目前已成为海、 淡水养殖对虾危害最严 重的病毒病,一旦发病可能出
现对虾暴发性死亡,令人措手不及, 严重的能导致整池绝产、全军覆
没,给广大养殖者造成惨重损失。 所以及早发现、积极治疗该病是养殖
成败的关键。
1
病原

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病原为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 主要有 皮下
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 日本对虾杆状病毒、 系统性外胚层 和中胚
层杆状病毒及白斑杆状病毒等。 病毒粒子为杆状, 有一层囊 膜和两层
蛋白衣壳。包含双链 DNA 。
2
流行病学 世界上所有的养殖对虾种类均是白斑病病毒的宿主。

中国对 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短沟对虾、刀额对虾、南美白对虾、
墨 吉对虾和斑节对虾的糠虾期幼体到成虾等都能因感染而患病, 甚至
病重造成死亡。 对虾白斑病病程急, 短则 2-3 天,长则 1 周可使全
池虾死亡, 养殖对虾发生白斑病以前, 虾塘内往往有少量脊尾白虾 (水
白虾 ) 巡边,然后死亡,我国从南到北都有这种现象发生。浙江 地区中
国对虾流行白斑病在每年 5 月中旬至 6 月上旬,日本对虾、 南美白对
虾稍晚些。 在发病高峰期来临之前, 采取必要措施能有效 降低发病
率,对对虾早期白斑病的确切诊断至关重要。
病虾、死虾及被污染的水源和饲料为传染源。 主要是水平传播, 经
口感染, 病虾该病经口传染, 健康虾摄食病虾, 故一般大虾先死。 即
由于病虾把带毒的粪便排入水体中, 污染了水体或饵料, 健康的 虾吞
食后也被感染,或健康的虾吞食病虾、死虾后感染,或使用发 病池塘排
出的污水而感染, 或池塘上空和水边鸟类、 蛙类吃掉后感 染未发病池
塘等。
白斑病也常引发弧菌病,使病虾死亡更加迅速,死亡率也更 大。发
病前期水体理化因子变化较大, pH 值在一天中的变化甚至 超过
0.5
,水体的透明度较小,有机物的耗氧量较大。

3
临床症状 养殖对虾发生白斑病以前,虾塘内往往有少量脊尾白

虾 (水白
虾)巡边,然后死亡,病虾感染初期摄食量减少或停止摄食,在池 边缓
慢游动, 行动迟钝, 体弱,弹跳无力, 漫游于水面或伏在池边, 或在
池底不动,很快死亡。
4
病理变化

病虾体色往往轻度变红或暗红或红棕色, 部分虾体的体色也不 会改
变。 发病初期可在头胸甲上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 数量不 是很
多,需注意观察才能见到。并且可见对虾肠胃还充满食物,头 胸甲不易
剥离。 病情严重的虾体较软, 白色斑点扩大甚至连成片状。 有严重者
全身都有白斑,有部分虾伴肌肉发白,肠胃也没有食物, 空空的,用手
挤压甚至能挤出黄色液体,头胸甲很容易剥离。病虾 的肝胰脏肿大,颜
色变淡且有糜烂现象,血凝时间长,甚至不会产 生血凝。
5
诊断

如果发现塘内脊尾白虾死亡,时间又恰好在 5-6 月,即应警 惕对
虾是否传染上白斑病。
目测: 早期白斑病在头胸甲上可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 数 量
不多,不易观察到,可将病虾甲壳剥离后,对着光线可见白点可 初步确
诊。 中晚期白斑病白斑大且连成片, 严重的全身甲壳都有白 斑,胃内
空无食物,头胸甲容易剥离。
镜检:有的病虾甲壳上有点状白斑,白斑有 2 层、 3 层和 4 层
之分,形状如同不规则的大小鱼鳞片重叠,中间一层小而深,此为 轻
者,此类病虾头胸甲易剥离,病虾已出现零星死亡。有的病虾甲 壳上呈
多层礼花对外喷射状,中间有眼点,严重的接近穿通甲壳, 此类病虾已
经出现批量死亡。
也可采取 PCR 法、酶联免疫法和基因核酸探针法,检测对虾 活体
携带或感染白斑病病毒情况, 做到尽早预防或采取正确的防治 处理方
法。
6
、防制
对虾白斑病应采取 “预、防、治 ”相结合的防制策略,以预防为
重点,早期诊断为基础,依据对虾白斑病的发生期、流行特点,采 取针
对性强的综合防制措施。
6.1
预防

6.1.1
立足于强化营养,提高虾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能 力,

缩短养殖周期。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营养全面的优质配合饲料 是对虾高
产稳产的关健因素之一。 营养全面的饲料可增强对虾免疫 力,提高抗病
力, 使对虾迅速健康生长。 具体养殖原则是前期壮苗, 中期防病,后
期营养强化,全程的病害防治。
6.1.2
抽样检测,严格消毒,

加强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在发 病高峰期来临之前, 采取必要措施能有
效降低发病率。 一是利用对 虾白斑病病毒检测技术对养殖对虾进行抽样
检测,制定防治措施; 二是对养殖水体进行严格消毒, 或使用生物制剂
改善养殖水质, 减 少病害发生;三是加强养殖管理,科学选择饲料和投
喂,防止野生 甲壳类动物进入养殖池。四是做到“三定”即:定时、定
点投喂饵 料,及时清除残饵,以免污染水质;定期检测池水 pH 值、氨
氮、 亚硝酸盐等根据检测结果在水体中施洒沸石粉及其它水质改良剂 来
调节和改善水环境;定期在对虾饲料中添加 Vc、VE、大蒜素等
营养性添加剂和中草药,以增强对虾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
6.2
控制

6.2.1
由于白斑病毒的来势较快,感染率较高,死亡率较大, 因

此,对白斑病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首先要做好养殖池塘的清淤、 消毒
及培水工作。其次要选择健康无病毒的虾池进行放养。第三, 饲养管理
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及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 保持水体的相 对稳定。第
四,投喂营养全面的颗粒饲料。第五,坚持巡塘,定期 检查,正确诊
断, 积极治疗。 养殖过程中一般采用益水宝、 高能氧、 亚硝酸盐降解
灵等。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 采用二溴海因、 强克 101 (超碘季氨
盐)等进行池塘消毒,杀灭抑制水体中病原微生物 的繁殖。饲料中添加
维 C、免疫多糖、生物酶添加剂等提高虾体的 免疫力,改善肠胃的微循
环;同时添 加对虾病毒净、中鱼尼考等 抗 菌药物控制虾体内病原微生
物的繁殖。
6.2.2
发病虾池的控制方法。采用高能氧(固体双氧水)全池 泼

洒,其用量为每亩水体泼洒 0.5-1kg ,2 小时后采用强克 101 (超
碘季氨盐)进行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水体泼洒 1kg ,第二天 再次泼
洒强克 101 (超碘季氨盐),用量同前,第三天泼 洒二溴海 因,其用
量为每亩水体泼洒 1kg( 注意:每次泼洒消毒剂需开动增 氧机,尤其
是泼洒强克 101 (超碘季氨盐)后更须如此 )。第六天 起全池泼洒益
水宝(高效复合芽孢杆菌、光合菌、硝化菌、反硝化 菌、硫化菌等有益
菌群组成) ,用量为每亩每米水深施用 1-2kg , 用池水浸泡 30 分
钟后均匀泼洒在池塘内。在外用药物的同时,须 在饲料中添加部分药品
及添加剂,通常每 kg 饲料添加中鱼尼考 1.5g 、 Vc2g 、免疫多糖
4g 、水产用利巴韦林 0.5g 及生物酶 2g ,须连续投喂 5--7
天。

6.2.3
发病后必须采取的措施。一是由于病毒性白斑已造成对 虾死

亡,要先捞取死虾深埋,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对池塘周边 环境、渔
用工具进行药物消毒处理后,经强日光暴晒;三是对未发 病的虾池进行
病毒监测,做好预防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四是如果 是独立水系, 可以
放去部分池水, 加入新水, 每天不能超过 20cm 。 如果不是独立水
系,尽量不排放池水,以免感染别的虾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