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工时利用率及计算

呼叫中心工时利用率及计算
呼叫中心工时利用率及计算

呼叫中心工时利用率及计算

为了提升整个呼叫中心的服务水平,把员工座席的上班时长(确切的说是工时利用率)纳入了相关考核。在网上也看了一些工时利用率的帖子,计算方法各有不同,现我将几种常见的算法列举出来,比较一下几种算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优缺点。

1、工时利用率=呼叫中心通话时长/排班时长*100%

通过此种算法得到的值容易看出员工的排班守时度,如员工的工时不足,那ACD时长也会有所降低,影响到工时利用率。同样的,如果员工工时不足,或超出工时,工时利用率的波动会比较大,反而难以体现出真正的员工工时利用率。

2、工时利用率=呼叫中心通话时长/在线时长*100%

通过此种算法,得到的工时利用率也可称为通话利用率,在系统登陆时间里,有多长的时间处于通话中。但在订KPI时,值看上去会比较低,一般这个值会订在55%-70%。

3、工时利用率=(ACD+ACW话后处理时长+空闲等待时长)/在线时长*100%

=(在线时长-置忙时长)/在线时长*100%

通过此种算法得到的值会明显高于前几种算法,在此公式的解释上也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因为ACW时长是CSR在进行话后录入,空闲等待时间是由于当前没有电话进线造成的,这两段时间CSR也在正

常的当班,也可视为在正常工作。但此种算法的弊端在于难以从工时利用率上考核现场管理人员(ACW挂钩)及排班人员(空闲等待时长挂钩)。

我个人建议选择工时利用率公式时,根据自己CC的情况进行选择。如希望月报的数值比较好看,可以选择第3种计算方式;如果希望更能体现出排班水平及人员情况,可以选择第二种计算方式,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公式的分子设置为AHT(ACD+ACW)。我较为倾向这种。最后将3种算法套用现实数据算出工时利用率。各位同仁可以借鉴。

名词释解:

1)ACD:自动呼叫分配。在ACD组成员中均匀的分配话务量。当ACD组振铃时,系统自动的将电话路由到最长时间空闲的坐席。自

动呼叫分配比部门组和其他组服务更为有效- 它可以准确的判断每

个坐席的工作量,从而分配电话。

2)ACW:(After Call Work) 当客服人员结束一通电话时,此通电话的后续作业处理时间

常用计算公式

常用计算公式: 1、钢板拉伸: 原始截面积=长×宽 原始标距=原始截面积的根号×L0=K S0 k为S0为原始截面积 断后标距-原始标距 断后伸长率= ×100% 原始标距 原始截面积—断后截面积 断面收缩率= ×100% 原始截面积 Z=[(A0—A1)/A0]100% 2、圆材拉伸: 2 原始截面积= 4 (= D=直径)标距算法同钢板 3、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的截面积以公称直径为准,标距=5×钢筋的直径。断后伸长同钢板算法。 4、屈服力=屈服强度×原始截面积 最大拉力=抗拉强度×原始截面积 抗拉强度=最大拉力÷原始截面积 屈服强度=屈服力÷原始截面积 5、钢管整体拉伸:

原始截面积=(钢管外径—壁厚)×壁厚×(=) 标距与断后伸长率算法同钢板一样。 6、抗滑移系数公式: N V=截荷KN P1=预拉力平均值之和 nf=2 预拉力(KN)预拉力之和滑移荷载Nv(KN) 第一组425 第二组345 428 第三组343 424 7、螺栓扭矩系数计算公式:K= P·d

T=施工扭矩值(机上实测) P=预拉力 d=螺栓直径 已测得K 值(扭矩系数)但不知T 值是多少可用下列公式算出:T=k*p*d T 为在机上做出实际施拧扭矩。K 为扭矩系数,P 为螺栓平均预拉力。D 为螺栓的公称直径。 8、螺栓标准偏差公式: K i =扭矩系数 K 2=扭矩系数平均值 用每一组的扭矩系数减去平均扭矩系数值再开平方,八组相加之和,再除于7。再开根号就是标准偏差。 例:随机从施工现场抽取8 套进行扭矩系数复验,经检测: 螺栓直径为22 螺栓预拉力分别为:186kN ,179kN ,192kN ,179kN ,200kN ,205kN ,195kN ,188kN ; 相应的扭矩分别为: 530N ·m ,520N ·m ,560N ·m ,550N ·m ,589N ·m ,620N ·m , 626N ·m ,559N ·m K=T/(P*D) T —旋拧扭矩 P —螺栓预拉力 D —螺栓直径(第一步先算K 值,如186*22=4092 再用530/4092=,共算出8组的K 值,再算出这8组的平均K 值,第二步用每组的K 值减去平均K 值,得出的数求出它的平方,第三步把8组平方数相加之和,除于7再开根号。得出标准差。 解:根据规范得扭矩系数: 2 1 ()1n i i K K n σ=-=-∑

机械加工工时费用计算

机械加工工时费用计算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机械加工工时费用计算 机械加工工时,是正确反映机械加工成本、工人劳动量和劳动报酬的数据。在很多机械报价的方法中,由于工时计算带来的便捷、简便,所以运用工时进行报价已经成为大家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了。 机加工时间定额组成 1、机动时间:也叫作基本时间,主要是用于改变工件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所需要的时间,其中也包含了刀具的趋近、切入、切削和切出的时间。 2、辅助时间:这是用在工序中加工每个工件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以及保证正常工作需要消耗的时间。例如:启动和停止机床、切削用量的改变、对刀、试切、测量等需要消耗的时间。 3、其他时间:这个时间虽然与工作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是完成加工中必不可少的时间。例如,阅读文件、检查工件、机床、润滑维护和空转等。在生产中为了方便,为了计算方便,根据加工复杂程度的难易,按操作时间的百分比来表示。 4、准备终结时间:这个时间是指完成一批加工工件的准备工作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其中包括:图纸熟悉、工艺文件的了解、尺寸的换算、借还工具、安装刀杆等,技工结束时要及时进行机床的清理,发送成品。 一般情况下,准备与终结时间分为固定部分与另加部分。固定部分指的是一批零件加工前必须发生的时间。另加部分是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做某些准备与结束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加工一批零件只给一次准备与终结的时间。

机械加工工时费用 用工时进行机械加工报价的计时单位是从接手加工开始至加工完成验收合格要求。生产中比较常用的机械加工工时费用: 1、车基本价:20—40/小时。这只是一个参考价,具体的还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确定,如果是小件,简单的话工时小于20元。但是一些大的皮带轮加工,加工余量大,余量就有一定的收入。 2、磨削基本价:25—45元 /小时 3、铣削基本价:25—45元/小时 4、钻削基本价:15—35元/小时 5、刨削基本价:15—35元/小时 6、快走丝线切割基本价:3—4元/1200平方毫米 7、电火花基本价:10—40元/小时,如果工时小于1个小时的,按件计算,单件一般为50元 8、数控机床基本价:比普通的贵2—4倍 9、雕刻:一般都是单件的 50—500元/件 10、钳工基本价:15-35元/小时 机械维修加工收费标准(生产部提供)

标准工时如何计算

标准工时如何计算 标准工时与宽放率的计算方法是:标准工时等于正常的工时乘以1加上宽放率的和。宽放率又是等于标准工时与实测工时的差除以实测工时得到的值,或者宽放率等于管理宽放率加上生理宽放率再加上疲劳宽放率。 标准工时指的是,工作人员在标准的工作环境下,做着自己所需要做的工作的时间,一般是指该工作人员在进行一件产品的加工时候,耗费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在法律中其实有很多种制定方法: 1、秒表测量法,这个方法是直接利用一个熟悉该工艺的工作人员来在标准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从而直接计算的时间。但是因为只用一个熟悉该工艺的人来进行测量的话,会导致标准工时有着很大的误差,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多次的测量或者连续的测量,尽量将误差减小到微乎其微。

2、模特法,模特法是将加工这个产品的工艺需要人工负责的部分来划分21种动作,对这21种不同的动作分别测量它的标准工时。 3、简明工作因素法,这个方法也是将加工产品所需要的人工动作的划分成最基本的动作,并且让每个动作的时间划分成一样的,直接将这些动作的标准时间定制为一样的。其实定制标准工时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只是最基本的几种,只要你设定的标准工时合理又合法就可以了。 标准工时最基本的计算方法是: 标准作业时间加上辅助该工作的时间就等于标准工时。在这之中标准作业时间是由加工该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是指为了增加这个产品的价值所消耗的人工或者机器的时间,标准工时的减少只能是因为加工该产品的时间减少或者辅助加工的时间减少了。 标准工时与宽放率的计算方法是:标准工时等于正常的工时乘以1加上宽放率的和。宽放率又是等于标准工时与实测工时的差除以实测工时得到的值,或者宽放率等于管理宽放率加上生理宽放率再加上疲劳宽放率。

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

加工中心教案 一.主轴功能及主轴的正、反转 主轴功能又叫S功能,其代码由地址符S和其后的数字组成。用于指定主轴转速,单位为r/min,例如,S250表示主轴转速为250r/min. 主轴正、反转及停止指令M03、M04、M05 M03表示主轴正转(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谓主轴正转,是从主轴往Z正方向看去,主轴处于顺时针方向旋转。 M04表示主轴反转(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谓主轴反转,是从主轴往Z正方向看去,主轴处于逆时针方向旋转。 M05为主轴停转。它是在该程序段其他指令执行完以后才执行的。 如主轴以每分钟2500转的速度正转,其指令为:M03 S2500。 二.刀具功能及换刀 刀具功能又叫T功能,其代码由地址符T和其后的数字组成,用于数控系统进行选刀或换刀时指定刀具和刀具补偿号。例如T0102表示采用1号刀具和2号刀补。 如需换取01号刀,其指令为:M06 T01。 三.机床坐标系及工件坐标系 机床坐标系:用机床零点作为原点设置的坐标系称为机床坐标系。 机床上的一个用作为加工基准的特定点称为机床零点。机床制造厂对每台机床设置机床零点。机床坐标系一旦设定,就保持不变,直到电源关掉为止。 工件坐标系:加工工件时使用的坐标系称作工件坐标系。工件坐标系由CNC 预先设置。 一个加工程序可设置一个工件坐标系。工件坐标系可以通过移动原点来改变设置。 可以用下面三种方法设置工件坐标系: (1)用G92法 在程序中,在G92之后指定一个值来设定工件坐标系。 (2)自动设置 预先将参数NO。1201#0(SPR)设为1,当执行手动返回参考点后,就自动设定了工件坐标系。

(3)使用CRT/MDI面板输入 使用CRT/MDI面板输入可以设置6个工件坐标系。G54工件坐标系1、G55工件坐标系2、G56工件坐标系3、G57工件坐标系4、G58工件坐标系5、G59工件坐标系6。 工件坐标系选择G54~G59 说明: G54~G59是系统预定的6个工作坐标系(如图5.10.1),可根据需要任意选用。 这6个预定工件坐标系的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值(工件零点偏置值)可用MDI方式输入,系统自动记忆。 工件坐标系一旦,后续程序段中绝对值编程时的指令值均为相对此工件坐标系原点的值。 G54~G59为模态功能,可相互注销,G54为缺省值。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 为了使工时定额更加合理、准确,现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工时计算方法。 一、工艺过程的工时计算 工时计算时,除特殊注明外,单位被统一表示。工时:小时;长度:毫米;切割速度:毫米/小时;面积:平方米;进给量:毫米/转;转速:转/分钟。 辅助时间计在工时定额中。它主要包含熟悉图纸和工艺等技术文件、调整设备、装夹、准备工夹量刃具、吊装、磨刃具、自检、焊接件翻转、标识移植时间等。 工时定额不考虑生理、打扫卫生、领件、领料、入库、转序、交检、包装、喷漆件等待干燥时间,这些统一由工厂考虑。返修时间单独计算,不计入正常工时定额中。 各主要工序的计算方法如下: 下料: 1、板材火焰切割下料: 工时=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切割长度/切割速度)*(1+k) 半自动切割K=2.85数控切割K= 4.5 等离子切割K=4.5 2、板材剪切下料:所需用人数已被考虑。 工时=切割刀数*K

≤δ8K=0.17小时/每刀(钢材);K=0.10小时/每刀(PVC)>δ8~δ14 K=0.19小时/每刀 >δ14~δ20 K=0.20小时/每刀 3、型材锯割下料: 工时按实际考核数据。参见附件一:型材下料工时 ●成型: 工时=基本时间+辅助时间 ●焊接: 1、焊前准备:包括划线、焊前焊缝处表面清理、焊前预热、二级库焊材烘干。 易打磨大件:焊前焊缝单表面清理时间:0.08小时/米 不易打磨件或小件:焊前焊缝单表面清理时间:0.15小时/米 2、组点: 3、焊接成型: 工时=基本时间+辅助时间。 焊接(气刨)基本时间=焊缝长度*道数/焊接(气刨)速度 4、焊后整理:包括校正、清理焊渣时间。 ●试装(车):包括组装、试车、试压、拆卸。 ●表面清理:指防腐处理前的表面清理。 工时=清理面积*0.34小时/平方米 ●防腐: 工时=清理面积*0.07小时/平方米*喷漆遍数

怎么计算各中加工中心刀具的切削速度

质量+效率+成本控制=效益怎么计算各中加工中心刀具的切削速度浏览次数:202次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11-3-3 10:15 | 提问者:zhaoqizhi521 问题补充: 例如:(16,20,25,32,50,63,80,125)平面铣刀,(1~20)涂层合金立铣刀,(1~30)钨钢钻,(6~80)镗刀((求切削速度切削用量))不是公式,公式我知道,就是刀具的切削用量,切削速度!! 最佳答案 S=Vc*1000/*D F=S*fz*z 刀具线速度(刀具商提供)乘以1000再除去再除掉刀具直径就等于主轴转数; 主轴转数乘以每齿进刀量(刀具不同进刀量不同)再乘以刀具总齿数就等于进给速度; 高速钢铣刀的线速度为50M/MIN 硬质合金铣刀的线速度为150M/MIN 切削用量的话是每齿切削之间。 切削速度为转速*齿数*每齿进给。 不锈钢的话*80% 铝合金本身材料很软,主轴转速应当高点(刀具能承受的情况下),进给速度要竟量小点,如果进给大的话排屑就会很困难,只要你加工过铝,不难发现刀具上总会有粘上去的铝,那说明用的切削液不对, 做铝合金进给可以打快一点 每一刀也可以下多一点

转数不能打的太快10MM F1500 20MM F1200 50MM F1000 加工中心-三菱系统的操作步骤与刀具应用 (2009-04-23 09:02:03)转载标签:数控刀具转速进给杂谈 三菱系统操作: 1,打开机床开关—电源接通按钮 2,归零:将旋钮打到ZRN—按循环启动键,三轴同时归零。(也可以xyz分开来归零:将 旋钮打到ZRN—按Z+,X+,Y+,一般要先将Z轴归零)注意:每次打开机床后,就要归零。 3,安装工件(压板或虎口钳) 4,打表(平面和侧面)侧面打到2丝之内,表面在5丝之内,最好再打一下垂直度。 5,中心棒分中,转速500. 6,打开程序,看刀具,装刀具,注意刀具的刃长和需要的刀长,绝不能装短了。7,模拟程序—传输程序。 8,将旋钮打到DNC,进给打到10%,RAPID OVERRIDE打到0%—然后在RAPID上在0%~25%上快速转换。刀具会在工件上方50mm处停顿一下,当刀具靠近工件时需要特别注意。进给需要打到零。看看刀具与工件的距离与机床显示的残余值是否对应。 9,最后调整转速与进给。

成本计算的概念及方法

第十一章成本计算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是后四章中比较重要的章节,本章内容没有变化,除客观题外,还有可能出计算题。 第一节成本计算概述 一、成本的概念 在财务会计中,成本是指取得资产或劳务的支出。成本计算通常是指存货成本的计算,因此成本通常是指存货的成本。 存货成本的特征: 1.成本是经济资源的耗费 2.成本是以货币计量的耗费 3.成本是特定对象的耗费 4.成本是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耗费 二、成本的分类 (一)成本按经济性质的分类 (二)成本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三)成本按转为费用的方式分类 1.可计入存货的成本,按"因果关系原则"确认为费用 2.资本化成本,按"合理地和系统地分配原则"确认为费用 3.费用化成本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 (四)成本按其计入成本对象的方式分类: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三、成本计算的要求 (一)成本计算的要求 要分清四个费用界限: 1. 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首先,只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才可能计入产品成本; 其次,只有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才可能计入产品成本; 再次,正常的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其他正常的生产经营成本列为期间成本。 2.正确划分各会计期成本的费用界限 3.正确划分不同成本对象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四、分配间接成本应该遵循的原则 (1)因果原则 (2)受益原则 (3)公平原则 (4)承受能力原则 五、成本计算制度的类型 1.实际成本计算制度和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2.全部成本计算制度和变动成本计算制度

3.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和作业成本计算制度(重点理解) (1)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特点,首先是整个工厂仅有一个或几个间接成本集合(如制造费用、辅助生产等),它们通常缺乏同质性。另一个特点是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是产品数量,或者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材料成本等,成本分配基础和间接成本集合之间缺乏因果关系。 (2)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特点,首先是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这些成本集合应具有"同质性",即被同一个成本动因所驱动。其次,间接成本的分配应以成本动因为基础。 4.北方高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地生产和销售两种打印机,假设该公司两种产品的财务和成本数据如下: 公司管理会计师划分了下列间接成本集合及成本动因: 两种产品的实际作业量如下: 作业消耗 假设该企业月末在产品很少,采用月末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划分方法,企业产销平衡。 要求: (1)采用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盈利能力; 分配率=待分配的间接费用/各产品分配标准合计 某产品应分配间接费用=分配率×该产品分配标准 (1)分配率=2000/(25000+75000)=0.02(万元/工时)=200(元/工时) 答案: (1)采用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盈利能力 直接人工小时合计=25000+75000=100000(工时) 间接成本分配率=2000万/100000=200(元/小时) 分配给豪华型的间接成本=200×25000=5000000 (元) 单位豪华型的间接成本=5000000/5000=1000(元/台) 分配给普通型的间接成本=200×75000=15000000(元)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加工中心常用计算公式

三角函数计算 1.tanθ=b/a θ=tan-1b/a 2.Sinθ=b/c Cos=a/c 二、切削速度的计算 Vc=(π*D*S)/1000 Vc:线速度(m/min) π:圆周率(3.14159) D:刀具直径(mm) S:转速(rpm) 例题. 使用Φ25的铣刀Vc为(m/min)25求S=?rpm Vc=πds/1000 25=π*25*S/1000 S=1000*25/ π*25 S=320rpm 三、进给量(F值)的计算 F=S*Z*Fz F:进给量(mm/min) S:转速(rpm) Z:刃数 Fz:(实际每刃进给) 例题.一标准2刃立铣刀以2000rpm)速度切削工件,求进给量(F 值)为多少?(Fz=0.25mm) F=S*Z*Fz F=2000*2*0.25 F=1000(mm/min) 四、残料高的计算 Scallop=(ae*ae)/8R Scallop:残料高(mm) ae:XYpitch(mm) R刀具半径(mm)

例题.Φ20R10精修2枚刃,预残料高0.002mm,求Pitch为多 少?mm Scallop=ae2/8R 0.002=ae2/8*10 ae=0.4mm 五、逃料孔的计算 Φ=√2R2 X、Y=D/4 Φ:逃料孔直径(mm) R刀具半径(mm) D:刀具直径(mm) 例题. 已知一模穴须逃角加工(如图), 所用铣刀为ψ10;请问逃角孔最小 为多少?圆心坐标多少? Φ=√2R2 Φ=√2*52 Φ=7.1(mm) X、Y=D/4 X、Y=10/4 X、Y=2.5 mm 圆心坐标为(2.5,-2.5) 六、取料量的计算 Q=(ae*ap*F)/1000 Q:取料量(cm3/min) ae:XYpitch(mm)ap:Zpitch(mm) 例题. 已知一模仁须cavity等高加工,Φ35R5的刀XYpitch是刀具的60%,每层切1.5mm,进给量为2000mm/min,求此刀具的取料量为多少? Q=(ae*ap*F)/1000 Q=35*0.6*1.5*2000/1000 Q=63 cm3/min

标准工时计算

标准工时计算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标准工时计算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生产的人员及产量,使之处于最佳配置状态,真正达到“高产、低消耗”之目的。 “ρ”(以单位产量计)。 1、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定义: 2.1.1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都是由产品原料加工,组装测试、检 查及包装等各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总计,而所谓公司标准则是 参照国际标准局有关对人体研究而得出的人类平均劳动强度 值,以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即以公司的一个中等熟练程度 的操作工人的操作时间为基础)而定出的标准。 2.1.2公司的标准工时,最主要由下列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组成, 即:零件加工、SMT、手插机、过波峰炉、执锡、PCB检 测、组立预加工、装配、检查测试、包装这十大工序的标准时 间所组成。而这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又建立在单件标准时间 的基础上。 2、基本公式及相关公式: 标准工时=实际时间×(1+宽裕率)(一般宽裕率为实际时间的 18%~24%) 宽裕时间 宽裕率=×100% 实际时间 工位平均时间:记为“T平” 计划内有效工作时间 T平= 生产计划数 生产工位数,记为“N” 标准工时 N= 工位平均时间 生产性: 当天产量×标准工时×100%

生产性= 当天工作时间×出勤人数 编程效率记作“ρ” 实际生产时间(单位产品)×100% ρ= 标准工时 各操作者过程时间之总和 平衡率=×100%(平衡误差±秒) 最大过程时间×操作人数 ε完成台数 生产达成率=×100% ε生产预定台数 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 不平衡率损失最高的工位时间×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节拍时间TC=实际作业时间/生产量 直通良品台数 直通良品率=×100% 完成台数 当日出勤人员 出勤率(就劳率)=×100% LINE在籍人员 标准工时×计划日产量 (计划人数)=×(1+宽裕率)(宽裕率设定为15%) 日稼动时×有效率×就劳率 计划日产量 人均日产量= PAC-1

加工中心常用计算公式

CNC常用计算公式 一、三角函数计算 1.tanθ=b/aθ=tan-1b/a 2.Sinθ=b/c Cos=a/c 二、切削速度的计算 Vc=(π*D*S)/1000 Vc:线速度(m/min) π:圆周率(3.14159) D:刀具直径(mm) S:转速(rpm) 例题. 使用Φ25的铣刀Vc为(m/min)25 求S=?rpm Vc=πds/1000 25=π*25*S/1000 S=1000*25/ π*25 S=320rpm 三、进给量(F值)的计算 F=S*Z*Fz F:进给量(mm/min) S:转速(rpm) Z:刃数 Fz:(实际每刃进给) 例题.一标准2刃立铣刀以2000rpm)速度切削工件,求进给量(F 值)为多少?(Fz=0.25mm) F=S*Z*Fz F=2000*2*0.25 F=1000(mm/min) 四、残料高的计算 Scallop=(ae*ae)/8R Scallop:残料高(mm) ae:XY pitch(mm) R刀具半径(mm) 例题. Φ20R10精修2枚刃,预残料高0.002mm,求Pitch为多 少?mm Scallop=ae2/8R 0.002=ae2/8*10 ae=0.4mm 五、逃料孔的计算 Φ=√2R2X、Y=D/4 Φ:逃料孔直径(mm) R刀具半径(mm) D:刀具直径(mm) 例题. 已知一模穴须逃角加工(如图), 所用铣刀为ψ10;请问逃角孔最小 为多少?圆心坐标多少? Φ=√2R2 Φ=√2*52 Φ=7.1(mm) X、Y=D/4 X、Y=10/4 X、Y=2.5 mm 圆心坐标为(2.5,-2.5) 六、取料量的计算 Q=(ae*ap*F)/1000 Q:取料量(cm3/min)ae:XY pitch(mm) ap:Z pitch(mm) 例题. 已知一模仁须cavity等高加工,Φ35R5的刀XY pitch是刀具的60%,每层切1.5mm,进给量为2000mm/min,求此刀具的取料量为多少? Q=(ae*ap*F)/1000

机械加工工艺、工时计算、生产成本、工艺拟定总则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订 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应根据零件各表面所要求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零件结构特点,选用相应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1、根据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尽可能采用经济加工精度方案。 2、根据工件材料的性质及热处理,选用相应的加工方法。 如:淬火钢的精加工要用磨削,有色金属的精加工为避免磨削时堵塞砂轮,则用调整精细车或精细镗等调整切削的方法。 3、考虑工件的结构开关和尺寸。 4、结合生产类型考虑生产率和经济性。 5、考虑本厂(或本车间)的现有设备善和技术条件。 二、加工阶段的划分: 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应把整个加工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粗加工阶段。主要任务是切除大部分加工余量,应着重考虑如何获得高的生产率。 2、半精加工阶段。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 3、精加工阶段。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样规定的质量要求。 4、光整加工阶段。质量要求很高的表面,需进行光整加工,以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三、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是拟订工艺路线时,确定工序数目的两种不同的原则。四、加工顺序的安排: 复杂工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中要经过切削加工、热处理和辅助工序。因此,在拟订工艺路线时,工艺人员要全面地把切削加工、热处理和辅助工序古老一直加以考虑。 五、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1、机床设备的选择。 2、工艺设备的选择。

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表面粗糙度值以及表面开关、位置精度可查阅《金属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下面列出一些常用的以作参考: 表1-1 外圆表面加工方法 表1-2 平面加工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大全(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

工时计算方法(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 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结合其定义,使工时定额更加合理、准确、科学,现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参考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制定此工时计算方法。 一.锯床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工时计算公式:T=(k m T 机+nT 吊+T 装卸)k 2 式中:k m —材料系数 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 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 2=1(n=1);k 2=0.55(n=2) 2.机动时间:T 机 2.1. 方料: 式中: H- 板厚mm 材料宽度系数,查下表 k B - 2.2.棒料: 式中D —棒料外径 mm T 机 = k B H 2 0 T 机 = D 2 4 T 机= D —d 02

2.3. 管料: 式中d 0—管料 内径;mm 2.4..方管: 式中:H —方管外形高 mm ;H 0—方管内腔高mm ; B 0 —方管内腔宽 mm ; 3.吊料时间: 4.装卸料时间及其它时间: 综上所述: 方料: T=(0.12+n0.0519H+0.001L )k 2-0.00013 H 0*B 0 (min ) 圆料:T=(0.12+n0.0429D+0.001L )k 2-0.0001 d 02 (min ) 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 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 2=1(n=1);k 2=0.55(n=2) 二.剪板冲压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剪板工时定额计算方法 剪板单件工时定额: a —每块工时系数、见表 b —剪角次数 2 4 1000 T 机= H — H 0*B 20 8000 T 吊= L 1000 T 装 卸 =0.12+ L D 1 800 8 40 T = k * a + b a 3

丝攻攻牙常用的计算公式【非常实用】

丝攻攻牙常用的计算公式,非常实用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一、挤牙丝攻内孔径计算公式: 公式:牙外径-1/2×牙距 例1:公式:M3×0.5=3-(1/2×0.5)=2.75mm M6×1.0=6-(1/2×1.0)=5.5mm 例2:公式:M3×0.5=3-(0.5÷2)=2.75mm M6×1.0=6-(1.0÷2)=5.5mm 二、一般英制丝攻之换算公式: 1英寸=25.4mm(代码) 例1:(1/4-30) 1/4×25.4=6.35(牙径) 25.4÷30=0.846(牙距) 则1/4-30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6.35×0.846 例2:(3/16-32) 3/16×25.4=4.76(牙径) 25.4÷32=0.79(牙距)

则3/16-32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4.76×0.79 三、一般英制牙换算成公制牙的公式: 分子÷分母×25.4=牙外径(同上) 例1:(3/8-24) 3÷8×25.4=9.525(牙外径) 25.4÷24=1.058(公制牙距) 则3/8-24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9.525×1.058 四、美制牙换算公制牙公式: 例:6-32 6-32 (0.06+0.013)/代码×6=0.138 0.138×25.4=3.505(牙外径) 25.4÷32=0.635(牙距) 那么6-32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3.505×0.635 1、孔内径计算公式: 牙外径-1/2×牙距则应为: M3.505-1/2×0.635=3.19 那么6-32他内孔径应为3.19 2、挤压丝攻内孔算法: 下孔径简易计算公式1: 牙外径-(牙距×0.4250.475)/代码=下孔径

机加工报价的大概计算方法

机加工报价的大概计算方法,材料成本是一定的主要区别就在每家公司不同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消耗成本以及税收这部分,那么这些部分机加工工厂大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计算的呢,以下小编整理了部分资料供参考,(计算方法因各地物价有出入) 详细计算方法: 1)首先你可以对关键或复杂零件要求对方提供初步的工艺安排,详细到每个工序,每个工序的耗时 2)根据每个工序需要的设备每小时费用可以算出加工成本。具体设备成本你也可以问供应商要,比如说, 普通立加每小时在¥60~80之间(含税)铣床、普车等普通设备一般为¥30。。。 3)在按照比例加上包装运输、管理费用、工装刀具、利润就是价格了 当然,价格一定程度上会和该零件的年采购量和难易程度有很大关系。 单件和批量会差很多价格,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粗略估算法: 1)对于大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 难度一般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1: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 难度较大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1.2~1.5: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 2)对于中小件 难度一般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2~3: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 难度较大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5~10: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

由于机械加工存在很大的工艺灵活性,也就是一个零件可以有很多种工艺安排,那么成本当然是不一样的, 但是供应商有时会报价时给你说一种复杂工艺提高价格,而实际生产时会采用其他简单工艺,所以采购员自身 对图纸的阅读和对零件加工方面的知识的多少就决定你对成本的把握,所以机械零件采购需要比较全面的机械加工知识。 机加工费用构成,一般按照工时给的! 如果你要加工一个工件,首先是对方的材料费用;然后是为了购买工件的一些差旅费用(一般没有); 最主要的是你要加工的工件所需要的加工工时,一般车工10-20元/小时,钳工要少一点大概10-15/小时;其余不在例举; 如果没有现成的工具(如刀具、模具),所购买的费用也是需要你承担一部分的或全部;最后加起来就是你要付的加工费用!

机械加工工时费用计算

机械加工工时费用计算 机械加工工时,是正确反映机械加工成本、工人劳动量和劳动报酬的数据。在很多机械报价的方法中,由于工时计算带来的便捷、简便,所以运用工时进行报价已经成为大家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了。 机加工时间定额组成 1、机动时间:也叫作基本时间,主要是用于改变工件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所需要的时间,其中也包含了刀具的趋近、切入、切削和切出的时间。 2、辅助时间:这是用在工序中加工每个工件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以及保证正常工作需要消耗的时间。例如:启动和停止机床、切削用量的改变、对刀、试切、测量等需要消耗的时间。 3、其他时间:这个时间虽然与工作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是完成加工中必不可少的时间。例如,阅读文件、检查工件、机床、润滑维护和空转等。在生产中为了方便,为了计算方便,根据加工复杂程度的难易,按操作时间的百分比来表示。 4、准备终结时间:这个时间是指完成一批加工工件的准备工作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其中包括:图纸熟悉、工艺文件的了解、尺寸的换算、借还工具、安装刀杆等,技工结束时要及时进行机床的清理,发送成品。 一般情况下,准备与终结时间分为固定部分与另加部分。固定部分指的是一批零件加工前必须发生的时间。另加部分是根据实际的工

作需要做某些准备与结束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加工一批零件只给一次准备与终结的时间。 机械加工工时费用 用工时进行机械加工报价的计时单位是从接手加工开始至加工 完成验收合格要求。 生产中比较常用的机械加工工时费用: 1、车基本价:20—40/小时。这只是一个参考价,具体的还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确定,如果是小件,简单的话工时小于20元。但是一些大的皮带轮加工,加工余量大,余量就有一定的收入。 2、磨削基本价:25—45元 /小时 3、铣削基本价:25—45元/小时 4、钻削基本价:15—35元/小时 5、刨削基本价:15—35元/小时 6、快走丝线切割基本价:3—4元/1200平方毫米 7、电火花基本价:10—40元/小时,如果工时小于1个小时的,按件计算,单件一般为50元 8、数控机床基本价:比普通的贵2—4倍 9、雕刻:一般都是单件的 50—500元/件 10、钳工基本价:15-35元/小时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工时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 一、工时计算方法 1、出勤工时:为实到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数(8小时)之乘积 2、受援工时:为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 3、加班工时:为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之乘积 4、实勤工时:出勤工时+受援工时+加班工时 5、除外工时:为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 6、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除外工时 7、异常工时:为当日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产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 8、总标准工时:为当日生产之各产品入库总数与各产品之单一标准工时之乘积之和。

9、异常工时:将影响当日生产所发生之状况分别填写实际时间 10、除外工时:将当日发生于生产中无法抗拒之工时,分别填写实际发生之工时。 11、生产工时:为当天生产此工令所发生的实际工时。 12、差异工时:为产出标准工时与生产工时之差 ※生产效率=总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100% ※总标准工时=产出数×单一产品标准工时 二、注意点 1、由于作业不良问题较多,造成的不良应有专门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可返回前面工位重工,否则影响正常下拉速度,造成瓶颈现象,不可有此现象发生。作业不良重工时应填写重工工时。 2、新员工试用期间,应在在职培训栏注明,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各领班应将新员工每段时间进行考核。特别为焊接工艺问题。新员工作业时其产能不能达到标准产能,影响生产效率,应填写在职培训工时。 3、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领班应注意尽量减少转线,应将工令数少的工单(和KEY板)尽量安排在同一条生产线作业。注意填写转线时间。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复习进程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一)时间定额 时间定额不仅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指标,也是安排生产计划,计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还是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时计算设备和工人数量的依据。 制定合理的时间定额是调动工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它一般是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或类比的方法,或者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测定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确定的。在使用中,时间定额还应定期修订,以使其保持平均先进水平。 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T0,称为单件工序时间。它由下述部分组成。 1 .基本时间t b 基本时间是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对机械加工而言,就是直接切除工序余量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或切出时间)。基本时间可按公式求出。例如车削的基本时间t b 为: 式中t b ——基本时间( min ); L j——工作行程式的计算长度,包括加工表面的长度,刀具切出和切入长度( mm ); Z ——工序余量( mm ); n——工件的旋转速度( r/min ); f——刀具的进给量( mm/r ); a p——背吃刀量( mm )。 2 .辅助时间t a 辅助时间是为保证完成基本工作而执行的各种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它包括:装卸工件的时间、开动和停止机床的时间、加工中变换刀具(如刀架转位等)时间、改变加工规范(如改变切削用量)的时间、试切和测量等消耗的时间。 辅助时间的确定方法随生产类型而异。大批大量生产时,为使辅助时间规定得合理,需将辅助动作分解,再分别确定各分解动作的时间,最后予以综合。中批生产则可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来确定。单件小批生产则常用基本时间的百分比来估算。 3 .技术服务时间t c

加工中心常用计算公式

θ=b/a θ=tan-1b/a θ=b/c Cos=a/c Vc=(π*D*S)/1000 Vc:线速度(m/min) π:圆周率 D:刀具直径(mm) S:转速(rpm) 例题. 使用Φ25的铣刀Vc为(m/min)25求S=rpm Vc=πds/1000 25=π*25*S/1000 S=1000*25/ π*25 S=320rpm F=S*Z*Fz F:进给量(mm/min) S:转速(rpm) Z:刃数 Fz:(实际每刃进给) 例题.一标准2刃立铣刀以2000rpm)速度切削工件,求进给量(F 值)为多少(Fz= F=S*Z*Fz

F=2000*2* F=1000(mm/min) Scallop=(ae*ae)/8R Scallop:残料高(mm) ae:XYpitch(mm) R刀具半径(mm) 例题.Φ20R10精修2枚刃,预残料高,求Pitch为多 少mm Scallop=ae2/8R =ae2/8*10 ae= Φ=√2R2 X、Y=D/4 Φ:逃料孔直径(mm) R刀具半径(mm) D:刀具直径(mm) 例题. 已知一模穴须逃角加工(如图), 所用铣刀为ψ10;请问逃角孔最小 为多少圆心坐标多少 Φ=√2R2 Φ=√2*52 Φ=(mm)

X、Y=D/4 X、Y=10/4 X、Y= mm 圆心坐标为, Q=(ae*ap*F)/1000 Q:取料量(cm3/min) ae:XYpitch(mm)ap:Zpitch(mm) 例题. 已知一模仁须cavity等高加工,Φ35R5的刀XYpitch是刀具的60%,每层切,进给量为2000mm/min,求此刀具的取料量为多少 Q=(ae*ap*F)/1000 Q=35***2000/1000 Q=63 cm3/min Fz=hm * √(D/ap ) Fz:实施每刃进给量hm:理论每刃进给量ap:Zpitch(mm) D:刀片直径(mm) 例题(前提depo XYpitch是刀具的60%) depoΦ35R5的刀,切削NAK80材料hm为,Z轴切深,求每刃进给量为多少 Fz=hm * √(D/ap ) Fz=*√10/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 一、工时计算方法 1、出勤工时:为实到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数(8小时)之乘积 2、受援工时:为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 3、加班工时:为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之乘积 4、实勤工时:出勤工时+受援工时+加班工时 5、除外工时:为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 6、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除外工时 7、异常工时:为当日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产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 8、总标准工时:为当日生产之各产品入库总数与各产品之单一标准工时之乘积之和。 9、异常工时:将影响当日生产所发生之状况分别填写实际时间 10、除外工时:将当日发生于生产中无法抗拒之工时,分别填写实际发生之工时。 11、生产工时:为当天生产此工令所发生的实际工时。 12、差异工时:为产出标准工时与生产工时之差 ※生产效率=总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100% ※总标准工时=产出数×单一产品标准工时 二、注意点 1、由于作业不良问题较多,造成的不良应有专门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可返回前面工位重工,否则影响正常下拉速度,造成瓶颈现象,不可有此现象发生。作业不良重工时应填写重工工时。 2、新员工试用期间,应在在职培训栏注明,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各领班应将新员工每段时间进行考核。特别为焊接工艺问题。新员工作业时其产能不能达到标准产能,影响生产效

率,应填写在职培训工时。 3、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领班应注意尽量减少转线,应将工令数少的工单(和KEY板)尽量安排在同一条生产线作业。注意填写转线时间。 4、测试线注意不良品的区分(挡机不良的,不用测试功能,所以其总标准工时会相应减少,其总生产工时一样减少)为了准确记录工时,请测试线领班注意区分。 5、由于电脑和治具有维修需求,所以领班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知会相关人员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下拉。需填写故障等待时间。 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以季为周期综合计算工时,若企业因生产任务需要,经商工会和劳动者同意,安排劳动者在该季的第1、2月份刚好完成了季总时的工作,第3个月整月休息。企业这样做应视为合法且没有延长工作时间。对于这种打破常规的工作时间安排,一定要取得工会和劳动者的同意,并且注意劳逸结合,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工时计算方法应为: (1)工作日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0天/年(法定休假日)=251天/年 季工作日:251天/年÷4季=62.75天 月工作日:251天/年÷12月=20.92天 (2)工作小时数的计算。 以每周、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