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习俗

丧事习俗
丧事习俗

丧事习俗

赵福山

村内办理丧事,规纳起来,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堂屋停尸夜深入殓

一、停尸

1.病人在垂危之际,儿女日夜守护在身旁。在确定人死之后,将人搬移到堂屋,躺放于门板或床板上。在没咽气时给死者穿上装老衣裳。不论春夏秋冬,装老衣都是棉的,因为古人认为阴间没太阳,终年寒冷。人死之后,其灵魂就到阴间去了。衣、帽、鞋都必须是布的,不许用皮的。鞋底也不准用皮的,说是穿皮鞋,下辈子转生长蹄子的兽类。若是女性,鞋底绣上莲花,即脚蹬莲花成仙的意思。衣裳不缀扣儿,只缝小布条打结系带便可。装老衣裳穿好,盖上苫单。苫单的颜色以前是黑的或兰的。现在以白色较多。

2.蒸一碗小米饭,为的是不能让死者挨饿。再用面捏五个打狗棒,饭碗内插三个,死者双手各拿一个。目的是防止死者的灵魂去阴间的路上被狗咬。再用一个铜钱(或现在的硬币)塞入死者口中,在口里含着,这个钱币称“压口钱”,是让死者带上口粮的意思。为防备死者诈尸乱跑,还要用麻绑上两脚,袢上两手。

在死者的头顶前面,摆一张小供桌,放上祭品。点一盏长明

1

灯(灯油以香油为最佳),目前有的以蜡烛代替油灯。

3.找纸扎匠给死者开书、铰座迁,都用白纸。开书,过去称开殃榜。其书写排列都是竖排。所开的书,就是三块纸,另有一个位牌和一块扣瓦。第一块纸写的是:

将此纸贴在座迁的最下端墙上。

2

3 第二块纸写的是死者的年龄和生死年月日时。对其称谓依照古例

将此纸贴在影壁墙的低处。 第三块纸贴在堂屋的门口一侧下方,分男左女右。写的内容是入殓时所忌讳的外人的属相。(不写属相而写地支名称)例如

(女性)

(男性)

本村所忌的属相是按死的月份推算的。有的村则不按月推,

而是按死者的属相推。看来并无一定之规,俗语说:“一个马勺一个柄儿,一个师父一个令儿。”此之谓也。

此外,再用一块纸叠成灵牌的样式。写上“某某”之灵位,置于供桌上。另外,用一块瓦,上面写上字(符),扣在死者心口处,此为“扣心瓦”。说是防止诈尸和妖邪用的。写法多种多样,扣心瓦下也放一小把笤帚穰。

“座迁”就是用白纸剪成若干纸条,按男左女右挂在大门口。以前铰座迁,按死者的岁数,有多少岁,就用多少张绵纸。现在不按岁数用纸,不论岁数多少,都用十余张纸剪成。剪成后,再把一小块木炭绑在上边。座迁,即死者的座位将从阳世迁入阴间。

4.招请近族及总理议办丧事。外出找人时,逢人先跪下磕头,不管大小辈。把人招请来,商议确定发送死人的日期,拟出报丧名单,派人分头到各处报丧。报丧要向人家说清死人逝世日和出丧日。

确定墓穴后,即动土挖坟,挖坟时,孝子先挖几锨土,然后向众人磕一个头,大家便开始动手挖。(定墓穴有夹葬和排身葬两种方式)。

5.挘孝布、破孝,找几个有经验的中老年妇女,挘出孝布(孝褂、孝带、孝帽、孝箍)。本族内,比死者辈份低的都戴孝,男戴孝帽,女戴孝箍。儿子和儿媳,女儿和女婿,除戴孝帽孝箍外,

还穿孝褂。以前还用白布瞒鞋,现在已有好多年不瞒鞋了。若是

4

大破孝,就不论与本家族近远,凡是辈份低的及落忙的外姓人都给孝。按老规矩是跪下递孝,接孝者也跪下接孝,这老规矩将渐渐消失。

戴孝还有个讲究,主要是女性戴孝箍时打结的位置,要看死孝者是男性还是女性,又要看死者的配偶尚在与否。

6.找棚匠师傅搭好灵棚。请厨师拉好菜单。席上用的菜按时准备好。厨灶、桌凳也按时安置好。

7.找纸扎匠糊招魂幡和陪葬品。孝子打的主幡称“龙头幡”以前龙头幡内有一长纸条,上写着“西方接引之灵幡”,有的写“先考(妣)某府君(太君)×岁之招魂幡”。现在一律都不写了。

死者是男性要糊一匹大马,女性糊头大牛,这是死者去另一个世界的交通用具。另外,不管死者是男是女,还必须糊一匹小马,这是出殡头天夜间送死者灵魂赴西方极乐世界而骑的,其余的还糊纸人(童男童女)、金银库、阴宅、棺罩等。

8.找吹鼓班吹奏演唱,死者生前劳碌一生,没有享受过,死后让其灵魂享受一下音乐戏曲。有的找一班军乐队、师子会、高跷会。由主家的经济状况来决定。

二、入殓

将死人装入棺材,这一过程称为“入殓”。一般都在死后第一晚上入殓。若来不及,便在第二天晚上进行。

1.先把棺材摆放在灵棚内平地上。村里人们有个说法,棺材

5

大头不朝西就朝北,没有朝东和朝南的。棺材盖撂在一边或斜放

于棺材上。用白纸糊一下棺内底和四周。等夜深人静时,即可入殓。

2.入殓时,先以被褥棉絮之类在棺内铺舒适,厚度适当,上面着上铜钱或现在的硬币,这些钱币称“垫背钱”。着垫背钱有多种方式。有均匀摆三个的,有摆五个的(中间一个,四周各一个),有摆七个的(摆成北斗星的形状),有的根据死者的岁数,有多少岁,就摆多少个。

3.人们认为:人死后有灵性,其灵性即是鬼魂,鬼怕光亮,所以,抬死人入殓时,先把灯关灭,孝男或孝女用新棉花蘸着清水给死者净脸。然后将死者装入棺材,剪断绑脚绳,取出压口钱,再净一次脸。盖上苫单。苫单现在用白色的多,身下铺的用黄色的,此即所谓“铺金盖银”。

4.盖棺之前,先由孝子把苫单从死人头部向脚部轻轻拽出于棺材外,使脸露出来。将拽出的多余部份一口气挘下来。然后把这块挘下来的苫单,按哥儿几个分成几份,各自珍藏起来。

5.盖上盖,但不许封口。然后开灯,将屋内的小供桌搬移到灵棚内棺材大头底下。将扣心瓦连同笤帚穰放在棺盖中央,烧一些纸钱,入殓就结束了。

在炎热的夏季,棺内尸首很快会放出臭味,就先不入殓,暂时放入水晶棺冷藏,待到出殡时才入殓。此时,正当阳光强烈的

午时,但有灵棚遮盖天日,入殓并无妨碍。

6

第二阶段乡邻祭悼烧马送行

本阶段在下葬的前一天进行:

一、起灵

起灵就是用两条板凳把棺木支起来。在下葬前一天的上午起灵。

二、布置灵棚

在起灵的同时,把灵棚布置好。灵棚正中紧靠棺木挂一大“奠”字,死者之儿女敬献的花圈,靠立在灵棚内。在灵棚的出入口贴上挽联,并悬挂儿女们的挽幛。幛子以黑色为多,幛子两头下垂部分挽两个绣球。幛中间写上挽词。一般就是四个大字。有的把幛子在中央挽一大绣球、西头不挽,若条件许可,棚内还挂上五色吊挂和白色绣球,纸花一类的装饰品,以庄严肃穆为准。“奠”字前头摆供桌,死者遗像立置于供桌里侧“奠”字下边。

三、陪灵、伴灵

死者的儿孙和儿媳、孙媳、侄和侄媳等人分男女两班跪于供桌两侧,分男左女右陪灵。死者的女儿、孙女紧守着棺木伴灵哭啼。

四、摆设账桌,乡邻祭悼

出丧前一天的下午,街坊四邻及死者生前好友陆续前来祭悼,村里人俗称“吊纸”或“烧纸”。吊纸的人拿佯钱票,带着钱。最早先那会儿,端着四个小碟子或小碗,里边盛着食品去吊纸,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时,拿着两包饼干或二斤油条作祭品,

7

自本世纪初,带食供的已消失,现在全是以现金代替食供。

上世纪末,耶酥教传入本村,到本世纪初,教徒已有了一部分,村里死了人,他们去吊唁,不拿佯钱票也不带食供,他们说这些纸票和食供,死人享用不到,全都被魔鬼拿走了。因此这些人只带现金不带佯钱票。那时带二元或三元,后来五元,现在十元或二十元。别人受其影响,也渐渐以现金取代了食物,但佯钱票仍旧带着,这是多数村民与基督教徒的不同之处。

在门口摆设账桌,收礼记账。现在又多了一样活儿,即礼金上墙公示于众,这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

乡友前来祭悼,大都是施行磕头礼。司仪用火点着佯钱票,口喊“点纸咧”,祭悼者便双腿跪地连磕四个头,然后起立,两手抱拳,司仪向陪灵者喊“还礼”,陪灵男女就都两手按地,低头拜一下。行磕头礼的都是男性,男性有的在磕头之前大哭几声。女性祭悼,过去都手扶棺木长声哭,边哭边念道。最后由女眷劝止。现在女性吊纸已不进灵棚哭灵,有的行鞠躬礼,有的记上账即走人,男性现在也有行鞠躬礼的,鞠四个躬。磕头或鞠躬,都是四个,这是来源于“神三鬼四”的说法。

五、夜烧小马

下葬的前一天夜间,烧掉小纸马(不烧大纸马),为死者去另一个世界送行。按以前的老套数,先给马准备好草料,在途中食用,并准备好“岁岁饼”,死者有多大年岁,就做多少个“岁

岁饼”。现在以小块饼干代替小饼。将草、料、“岁岁饼”全都着

8

在马背上的纸袋子里。等夜深人静,就开始烧小马。

在烧小马之前,先关灭灯(因鬼魂怕光),孝子抱着小马,在灵棚内先逆时针绕走三圈儿,再顺时针绕走三圈儿,边走边对马童低语,叫他好好拉着马。转完了圈儿,就一直走出大门外,放下纸马,剪断绑着马腿的麻绳,然后引火把小马全烧光,边烧边低语,让死者“一路走好”。

烧了小马,把死者送走了。吃了岁岁饼,开灯,此项过程结束。过去人们抢着吃岁岁饼,说吃了胆大长寿,现在人很少吃这些小饼。

第三阶段亲戚吊唁出殡下葬

这一阶段,在出丧日那天进行。出丧一般在第三天或第五天,有的在第七天,由家庭各方面因素决定出丧日期。

一、烧天明纸

本日即将把死者葬入坟墓,即最后与死者永久告别,死者家人因思亲难以入睡,天一拂晓,一家人就在灵前烧冥纸哭祭一场,此谓烧天明纸。头天晚上包好了饺子,这天烧纸,把饺子煮熟,全家一起吃。这就是所谓吃天明饺子。

二、亲戚吊唁

通过报丧,各地亲戚得知下葬日期,到出丧下葬这天上午,亲戚们纷纷赶来吊唁。过去以包子、幛子为祭礼,现在以现金代替实物,带上佯钱票,有的还带方便面、花圈、花篮等,最主要

9

的是死者的女儿摆的供最大。亲戚们在账桌上交了礼金,就进灵棚烧纸吊唁。男性仪式,有磕四个头的,有先跪哭几声再磕头的,有鞠四个躬的,有四磕八拜的。女性仪式,是在灵旁手扶棺木哭灵,现在有的女性也同男性一样在灵前磕头或鞠躬的。亲戚带的礼品若是双件,折回一件,礼金重者,回点小礼儿。

孝子和儿媳要给前来吊唁的亲戚递孝,按事先安排的破孝辈份,跪下递孝。男性亲戚由孝子递,女性亲戚由儿媳递。

亲戚吊唁后,随时安排他们进入筵席就餐。

这天,从各地来的人较多,吹打班的演员和吹奏者就十分卖力,吹的、唱的、舞的,都想献出一手绝活儿,当然他们也是为了多得几个赏钱。

三、出殡前的准备

出殡的时间都是在下午。吃了中午饭,就赶紧准备和办理这些事情:

1.安排的出丧用车要准时到位。主家支付加油费。

2.找定两个搀丧的人,搀扶打龙头幡的孝子,这两个人由孝子的表兄弟担任。从出殡开始一直搀到墓地。同时找出抱遗像的。

3、司仪把五色粮食、野饭罐、买道钱、硬钱币和所开的“书”连座迁全装在一个篮子里(以前是装在粮食斗里)。

五色粮即五种粮食粒,要带皮的,不要豆类。装入小布兜内,用五色线绑上口。野饭罐,是在一个小陶磁罐内装上饭菜和馒头,现在用罐头瓶作野饭罐。买道钱,是在出丧途

10

中撒的,用白纸铰成,男性死者,铰成圆形,内铰一小方孔,女性死者,铰成正方形,内铰一小圆孔。硬币不拘数,少则

三、五个即可。

4、找的抬重的杠头、杠夫,让他们优先进入筵席。还有挖坟的人员,把坟挖好后,赶快进餐。

5、请演员在灵前唱悲歌,或唱古装戏“吊孝”,若唱得卖力或掉了泪,主家和亲戚付给赏金。若唱“吊孝”,主家出孝衣作服装。

6、念悼词。有的孝子准备了悼词,则念给死去父亲或母亲。

7、装钱柜。死者的女儿和侄女把佯钱票一张一张地装入纸钱柜,一边哭一边慢慢地往里装,并有吹打班在一旁奏哀乐。

8、亲友吊纸。总理或司仪喊“亲友吊纸”,所有的小辈亲戚在灵前跪下哭祭。

9、撤供。供桌上摆的供品,出殡前赶紧撤光。

10、封棺。封棺俗称“封口”,即用钉子把三个封板钉在棺盖两边,死者是男性,就在其左侧钉两个封板,是女性,在其右侧钉两个封板。封口时,孝男孝女向棺内死者喊“躲钉”。

四、出殡

11

把棺盖封好,随即出殡。

1、总理或司仪喊一声“起灵”,门口便燃放鞭炮,执龙头幡的孝子出门口摔瓦盆,回头跪哭,其余执幡执柳的儿孙辈都随孝子跪哭。同时,抬重的抬灵木用大绳摽在车上。扣上棺罩。由孝孙或侄辈在前拉灵车慢驶。

过去抬重的肩抬着灵木去下葬,现在用三轮车拉着。

2、放炮的在前头不断地放炮开路,司仪紧随着,在前撒买道钱领路,紧接着有拉花圈的,拉纸糊的陪葬品的(金银库、纸人、纸马或纸牛等),中间是吹鼓手击鼓奏乐。孝子孝侄执幡招魂,孝孙、侄孙执纸柳子,边走边在路上扔纸柳,直到坟前把柳子扔完。其他男性亲眷尾随在后。女眷拥扶灵车跟着哭送。

3、路祭。出丧途中,半路上有摆祭的,出丧队伍便停下来,摆祭者在道路正中摆一小桌,放四色干鲜果品,烧香点纸磕头,祭悼死者。乐班在旁吹奏歌舞,直到路旁观众准许放行,歌舞才停止,出丧队伍就继续前进。

主家派人记下摆祭者名单,事后有些微薄谢礼。

4、出丧队伍一出发,赶紧拆掉灵棚,把家内所贴的白纸全部撕掉烧光。家中留下的妇女,把死者生前的枕头和炕草烧掉于门口。除此之外,还有件事要办:在一个水筲里盛上半筲水,里头放一把菜刀,刀把朝上。预备送殡回来的人洗

12

手翻刀。

5、谢孝。待出丧队伍走到一定的地方,司仪便让队伍停下来,喊一声“谢孝”,送殡的女眷和一部分男客便可以脱下孝服回家。吹打班也由此终止演奏,撤离回返。

五、下葬

1、灵车驶至墓地,放几声炮,在众人的协助下,抬重的把棺木放入墓穴,调正,司仪把篮子里装的物件放进墓穴内。墓穴顶用水泥板盖严,开始填土。

2、孝子先填几锨土,然后给众人磕一个头,众人一起动手。填到一定厚度,孝子将龙头幡垂直插入坟墓正顶,然后一边填土一边往上轻轻拔幡,连拔三次后松手,继续填土,一直填到把幡压牢稳为止,剩下的少部分土等到第三日圆坟时再填完。填好坟,放上花圈、花篮等坟前摆设品,其余的纸糊品连同棺罩(布的或纸的)和小幡一齐烧掉。

3、埋葬完毕,死者“入土为安”了,送葬的就该脱去孝服返回了。回来进家门时,门口放着半筲水,水里有把菜刀,要在筲内洗下手,翻动一下刀把,再进门。洗手翻刀意思是这丧事从此洗手不干,一刀两断了。

送葬的抬重的都回来后,家里将一些饭菜摆上,酬谢落忙的人员。此时,人们会劝慰死者家属。

第四阶段葬后祭奠其它祭奠

13

一、圆坟

下葬第三天,死者家人和亲友到墓地把坟整修好,并进行祭奠仪式,村里俗称“圆三”。

1、孝子穿孝服奔墓地,过去要求孝子用嘴把坟上插着的幡叼出来,放到百步开外,然后回家。

2、圆坟者穿上孝服,带着祭品和修坟工具去墓地,把坟整理好。

3、摆供桌,放祭品,烧冥钱,磕头祭拜。拜后破供,大家分享祭食。脱掉孝服,陆续返回,午饭聚餐。

二、上“七”坟

上“七七坟”死者去世的第七天称为“一七”,家人及亲友带上祭品到坟前祭奠,俗称“上一七坟”。以后到“三七”、“五七”、“七七”,都去上坟祭奠。从“一七”开始,不再带供桌,仪式也就简单随便了。

逢“双七”日不上坟,只上“单七”坟,上到“七七”坟。

三、百日祭

上了七七坟,到死后百天,要上百日坟。

上了百日坟。整个丧事过程才算告终。

四、附注

以上所说的是正常死亡的丧事办理过程。有的属于不正常死亡,如:小孩去世,未婚的姑娘去世,未婚的男子去世,

14

在外地因祸而亡……这些死者的丧事,另当别论。按以前的老规矩,“外丧不入家”,都不经过这整个过程

五、其它祭奠习俗

1、春节祭。每年阴历正月初一过春节时,家里人在吃饺子以前。先给老祖宗灵位烧香,供上饺子,与家人共享节日。

2、春分祭。每年过了春分节这天,到清明节之前这段日子,村里人去上坟的不断,除祭奠之外,还有一件事要办:把白纸剪成碎纸条,将这些纸条用小木棍插在坟顶,称为“上坟插柳”。待天热时,让死者在树下乘凉。新坟三年内不插柳,不填土,三年后的老坟都填几锨土,说这是为死者修房屋。

近些年,这段日子内,为死者在坟前立碑的渐多。这是人们生活逐渐富裕的表现。

3、中元祭。每年阴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人们到坟前烧纸祭奠。把这天称作“鬼节”。

4、寒衣节。到阴历十月初一,天气渐渐寒冷,人们便买些色纸(俗称寒衣纸)去上坟,把这些纸烧在坟前。手巧的妇女还会把纸剪成衣形去烧。说这天是给死者送寒衣的节日。

5、死者忌日。死者的逝世日,称为“忌日”,每年到死者的忌日这天,家里人就去上坟予以祭奠。

6、除夕祭。阴历的腊月三十,人称大年三十。“每逢佳节倍思亲”,即将过大年了,人们这时就想起已故的家人及祖先,

15

于是就在灵牌前摆供烧香祭奠。村里有的人家到坟前领亲回家过年。没有木制灵牌的就用红纸写一个简单的“家亲码”,概括地把祖先写在纸中央,成一竖行,两旁写幅古老对联:

16

丧事礼仪知识- 守灵

丧事礼仪知识-守灵 守灵也称为守夜。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每夜都有亲友伴守,直到遗体大殓入棺为止。演变到现在,守灵便是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之情。 守灵基本上以三天为限,有在住宅内的灵棚、灵堂内守灵的,也有在殡仪馆内租礼厅守夜的。在郊县现在还有"搁三朝"之举。《礼记〃问丧》中有"三日而后殓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亦。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已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决断,以三日为之礼制也"。所以守灵三夜,并不完全出于迷信,而是三天的时间,准备工作都全了,远方的亲戚、朋友也能赶到,足以尽人情。 (一)灵堂布置古时候的人们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死亡仅仅是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必须使灵魂有一个安顿之处,演变到后来,便出现了灵堂。人死后,丧家在家门口搭建灵棚,或在厅堂内设灵堂,使死者灵魂有安息之处,也是亲友吊丧死者的场所。 灵堂的布置一般是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斗大的"奠"或"悼"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用以概括死者一生的主要功绩或经历;灵堂两侧多挂有挽联,多少不一;民间还将亲朋赠送的祭幛悬于两侧,越多就越显得热闹风光;灵堂前设供桌,上摆祭物,多为菜肴果品之类,两旁香烛高烧;灵柩置于供桌之后。灵堂的布置讲究肃穆庄重,文明整洁。灵堂门外左右两侧置长桌,一边为收礼处,一边为签到处。守灵期间,灵堂的供桌上燃有一盏油灯,时时加油,不使熄灭,号为"长明灯"。现在有特大号的蜡烛,能连续燃烧几天,可减轻守灵人的负担。民间认为,守灵时围观伴宿者越多,丧家脸上就越光彩。 (二)、守灵方式过去守灵大多在家庭进行。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同时带来的住房紧张问题,使原来在家庭进行的守灵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守灵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目前主要有家庭守灵和在殡仪馆守灵二种。

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

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 摘要:丧葬制度作为封建社会时期各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汉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在相关的制度中进行了规范,尤其是侯制丧葬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文章从南昌海昏侯角度对西汉侯制丧葬制度进行相应的研究,可以对西汉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性的研究,从而起到了解历史的目的。西汉在侯制丧葬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制定一种有效的现代意义上的丧葬研究方式能够在实际中起到分析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海昏侯;西汉;侯制丧葬 丧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既有考古文化作为其客观存在的依据,也有典籍记载作为其历史事实的背景,还有统治者和平民百姓都共同实行的丧葬礼仪作为其真实生存的基础,它是最宽广也是最真实的一种上下层文化交错的习俗,研究它对于我们全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意义,借助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能够对当时的社会丧葬制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一、南昌海昏侯墓简介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的墩墩山上,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2011年03月23日发现至今,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内的主墓、祔葬墓、车马坑以及祠堂、寝、厢房、道路、排水系统等遗迹约1万平方米,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简牍等各类珍贵文件一万余件(套),基本确认了紫金城城址为汉代海昏侯国的都城所在地,它与历代海昏侯墓、贵族墓地及平民墓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海昏侯墓的发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当前的对西汉的侯制丧葬制度研究和规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深入性的研究能够起到推动历史研究发展的目的。 海昏侯墓结构呈居室化倾向,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使用汉代葬制的西汉列侯墓,之前发现的一些汉墓多沿用楚制,其椁室面积达400平方米,由甬道、东西车库、回廊形藏閤、主椁室构成,布局完整,说其像一座地下“豪宅”一点也不夸张。整个墓室内部的回廊的功能分区十分清晰:北回廊按功能区分为衣笥库、钱库、粮库、乐器库、酒具库;西回廊按功能区分为武库、文书档案库、娱乐用

殡葬工作心得体会

殡葬工作心得体会 在殡葬工作中,要求服务人员注意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别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和心理素养,在调性相对单一的工作氛围中保持心态的正能量和工作的积极性。下面是查字典范文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殡葬工作心得体味,欢迎大伙儿阅读。 殡葬工作心得体味篇1 经过规范的、专业的丧葬礼仪形式来告别死者,表达了生者对逝去人的尊重与仰慕,提高了死者的尊严,彰显了生命的价值。 老师反反复复强调殡葬无小事。因此有形、规范、系统的服务礼仪,别仅能够树立职员和业主的良好形象,更能够塑造受业主欢迎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技巧,能让职员在工作中赢得尊重、理解和信任。 殡葬服务业是一门特殊的服务业。特殊在,所有的服务行业基本上直接为生者服务,只有殡葬服务业的直接对象是死者,它的间接服务对象才是生者。它是双重服务,使逝者得以安息,使生者得以慰藉,我们的殡葬服务礼仪就更复杂化。 殡葬礼仪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具窗口,殡葬改革及殡葬服务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关系到人口、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进展。 殡葬礼仪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和谐社会别可或缺的一部分,殡葬礼仪在别断的完善与进展,也在教化着人们学会忠、孝、敬。要忠于事业、忠于国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敬畏神灵、敬畏自然。这才是殡葬礼仪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们每一位殡葬服务员都有义务和责任,经过学习礼仪、传承礼仪,自但是然地成为那个民族和团体的一员。个人文明礼仪一旦养成,必定会在社会日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将特殊的服务融入每一具具体的服务项目中,将殡葬礼仪降实到殡仪服务员的每一具体行动上。忠于事业、做到使逝者得以安息,使生者得以慰藉。往常,在服务班总觉得自己很迷茫,因为别像其他班一样,防腐整容,设备班就有一具能够固定的方向,再如何不好他们依然有一项能够拿出手的一技之长。而我们服务班学习的范围我自我感受就比较广泛了,有司仪、礼仪、挽联写作、策划、业务洽谈等等,重点依然疑惑什么才最适合自己。但是,从进大二未来,接触到这些必学的课程就开始一步一步有了自己的方向,就这学期来说,我最大的目标算是未来做一名优秀的司仪和业务洽谈人员,别管怎么样先朝着这些目标渐渐努力,再在那个过程中别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希翼未来能在郭老师的课程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谢谢郭老师这么久以来对我们的付出及帮助。 殡葬工作心得体味篇2 殡葬服务能帮助家庭或社会处理遗体,从社会学、哲学、心理学观点看,遗体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我觉得殡葬服务是特别神圣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别管如何样,人死后应该有一具好的归宿,让灵魂得到安息,现在社会的进展越来越好,殡葬服务,是很科学,很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的形式。死,是人一辈子的一件大事。佛教认为: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而死并非生命的结束,不过另一场轮回的开始,因此说生死一如,要我们看淡生死,进而勘破无常。但是在大限将至之际,怎么让病者身心安乐,无苦而终,才是最实际的一种做法,这也算是所谓临终关心。处理一体的原则是自然条件的要求和社会文化条件的要求。 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要相信科学,摈弃迷信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殡葬行业往更加好的方向进展。 丧葬礼仪是整个殡葬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亲朋好友等不少人都会参加,十分的引人注目。因此,丧葬礼仪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丧葬礼仪,简称丧礼,指在丧葬活动中人们所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它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进化的产物,是在丧葬活动中为执行一定的功能以满脚人们一定的需要而产生的。他又是别清楚的,非系统的社会意识。原始人对待死者,与动物没什么区别,并未对死者尸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5:丧事大全

二、夫妻悼挽联 挽妻 春风闲楚管; 明月断秦箫。 落花春已去; 残月夜难圆。 窗竹鸣秋雨; 床琴断夜弦。 梦游蝴蝶飞双影; 血泪杜鹃泣孤身。 宝琴无声弦柱断; 瑶台有月镜奁空。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宝琴无声弦折断; 瑶台有月镜奁空。 云深竹径樽犹在; 雪压芝田梦不回。 南极无辉寒北斗; 西风失望痛东人。 每思田园共笑语; 难禁空房悲泪流。 泪残秋雨遗罗衫; 肠断春风殒玉娇。 钗逐燕飞,影分鸾凤悲菱镜;梭停龙化,尘染鸳鸯废锦机。负我多情,空抱鸳鸯偕老愿;祝卿再世,重寻鹣鲽未完盟。终年辛劳,衣食无双,以致累君贫到老; 顿时醒悟,合计一番,自然先我死为佳。 最怜儿女无知,犹自枕畔娇啼,问阿母重归何日; 但愿苍穹有眼,补此人间缺憾,许良缘再结来生。 挽夫 花为春寒泣; 鸟因肠断哀。 每思田园共笑语; 难禁空房悲泪流。 碧水青山谁作主; 落花遗孀总伤情。 鸾飞镜里悲孤影;凤立钗头叹只身。 燕阵残斜孤月冷; 箫声吹断白云愁。 生前记得三冬暖; 亡后思量六月寒。 裂肺撕肝小寻老; 捶胸跺足妻哭郎。 假如我死替你死; 换来君生代吾生。 欲殉难抛黄口子; 偷生勉事白头翁。 鲲鹏云断声千里; 杜鹃声哀月一轮。 无禄才郎,长夜不醒蝴蝶梦; 伤心少妇,深宵悲听子规啼。 郎果多情,楼上冀迎萧史凤; 妻真薄命,冢前愿作舍人鸯。 哭望天涯,愿到黄泉痛洒大乔 泪; 恨如春水,谁言世上唯独小青 悲。 生立奇功,死留典范,九泉瞑目 君无憾; 上侍高堂,下抚子女,一家重担 我来挑。 君去矣,万事独任艰难,能无追 念前徽深为吾痛; 儿勖哉,尔父既归泉壤,尚其各 自努力克振家声。 三、亲属悼挽联 挽祖父 一夜秋风狂催祖竹; 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风起云飞,室内犹浮诫子语; 月明日黯,堂前似闻弄孙声。 挽祖母 慈训长昭,谨守燕谋毋或失; 深恩未报,情陈鸟哺永难忘。 挽父 深恩未报惭为子; 隐憾难消忝作人。 多感佳宾来祭奠; 深悲严父去难留。 屋内儿哭慈父逝; 门前吊客履霜来。 音容未远悲愁昔; 杖履空存忆老成。 守孝不知红日落; 思父常望白鹤飞。 慎终不忘先父志; 追远常存孝子心。 只见三秋多苦雨; 谁知九月别严亲。 亲厌尘纷,寿终正寝归蓬岛; 儿慈手泽,眼流双泪滴麻衣。 挽母 莫报春晖伤寸草; 空余血泪泣萱花。 慈竹当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不留香。 冰霜高洁传幽德; 圭璧清华表后资。 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 惊春花染杜鹃血; 倚门深得子规啼。 罔报难酬慈母德; 挥毫莫罄此儿情。 直骨尤超古鹤上; 慈教仍存青云中。 良操美德千秋花; 高节良风万古存。 看月瞻云慈容在目; 期劳戒逸母训铭怀。 杜宇伤春,泣残雪泪悲花老; 慈乌失母,啼破哀声夜光寒。 祸及贤慈,当年顽梗悔已晚; 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 慈母东来,绕膝慕深萱草碧; 彩云西去,献觞悲断菊花黄。 挽父母 杳杳双亲无复见; 哀哀两字不堪闻。 深恩未报惭为子; 饮泣难消欲断肠。 挽岳父 丁年病入黄家路; 午夜惊颓太岳峰。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1:哭笑不得的丧葬礼仪

哭笑不得的丧葬礼仪邻居家陈老太太去世了,她的三对女儿女婿为她操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送葬仪式。在家门口搭起了戏台,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敲打了三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办喜事。昨天晚上可能是仪式的高潮阶段,整条街就听见她家在闹,两个主持人兼表演者又唱又跳,又哭又笑,又打又闹,荤的素的一起来,底下围观的人们像是在看马戏团表演,笑声不断。搞不懂这场表演跟为老太太办丧事有什么关联。 我国农村丧葬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传统主流儒家文化重视孝道精神的具体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传统丧葬习俗进行了改革,革除了佛道的超度仪式,大力推广召开追悼会的丧葬新风,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火葬。然而,近些年来农村的丧葬改革习俗并没有延续下来,追悼会丧葬形式被抛弃,大做道场的传统超度形式死灰复燃,并呈愈来愈强之势,与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 农村对丧事大操大办已蔚然成风,陋俗的表现与其危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从事丧葬的职业与半职业队伍不断壮大 在村庄中普遍有道士班存在,每班道士有6到7人,除此之外,还有乐师、地仙、摄影等近几十人。在一个几万人的小镇上,各色丧葬人员总数近300人。这些人中的一些已经成为专门从事丧葬活动的职业人员。这些职业与半职业人员每年从做道场中赚到的收入比一般农民收入高好几倍。 2、丧葬时间越来越长 由于丧葬习俗的复古,在某些农村中停尸时间人为拖长现象很普遍。造成停尸时间拖长的原因有二:一是埋葬日期不能随意确定,须根据道士的推算,选择所谓黄道吉日;二是超度仪式的时间延长。没钱人或没有后人的丧家一般做半天超度,大多数丧家选择做半天醮,家境较好或子女较多的丧家选择做两天半醮,富裕人家则选择做三天甚至七天的醮事,不做道场的几乎很难找到。 3、丧葬的哀悼性质变味 时下很多地方丧家办丧事不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而是想通过办隆重的丧事来向社会炫耀财富与地位;有权势的地方领导干部或爆发户们则把操办丧事当作收取贿赂、聚敛钱财的好机会,扭曲了儒家传统文化重视孝道与亲情的价值观念。 4、操办丧事给贫寒之家带来沉重债务 丧葬的开销是多方面的。请道士做道场要钱,请乐师与管弦乐队烘托气氛要钱,请地仙看地与拣返山日子要钱,为道士超度准备科仪什物要钱,大办招待要钱,借桌凳碗筷请帮工要钱,烧纸钱点白烛放爆竹要钱。其中最大的支出是办餐与从事道场超度两大项。据统计,开销除却收入,丧家为一次丧事实际支出在20000元左右。这对于贫寒之家是一笔不小的债务负担。 5、操办丧事易产生矛盾不利团结 操办丧事产生矛盾的情况比较复杂。首先是丧家的内部矛盾通过丧事操办而被激化。费用分摊是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收受到的礼物与礼金如何分配是产生内部矛盾的另一因素。操办丧事也可能制造其他社会矛盾,如道士因抢夺生意而发生到丧家现场闹场子现象,宗族之间因位子摆设闹矛盾的情况也不少,道

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

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从南昌海昏侯看西汉侯制丧葬制度摘要:丧葬制度作为封建社会时期各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汉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在相关的制度中进行了规范,尤其是侯制丧葬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文章从南昌海昏侯角度对西汉侯制丧葬制度进行相应的研究,可以对西汉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性的研究,从而起到了解历史的目的。西汉在侯制丧葬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制定一种有效的现代意义上的丧葬研究方式能够在实际中起到分析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海昏侯;西汉;侯制丧葬 丧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既有考古文化作为其客观存在的依据,也有典籍记载作为其历史事实的背景,还有统治者和平民百姓都共同实行的丧葬礼仪作为其真实生存的基础,它是最宽广也是最真实的一种上下层文化交错的习俗,研究它对于我们全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意义,借助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能够对当时的社会丧葬制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一、南昌海昏侯墓简介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的墩墩山上,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2011年03月23日发现至今,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内的主墓、祔葬墓、车马坑以及祠堂、寝、厢房、道路、排水系统等遗迹约1万平方米,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和简牍等各类珍贵文件一万余件(套),基本确认了紫金城城址为汉代海昏侯国的都城所在地,它与历代海昏侯墓、贵族墓地及平民墓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海昏侯墓的发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当前的对西汉的侯

丧事应酬--中华传统丧葬礼仪

淮北地区 二〇一五年五月

序 人生一世,不管是穷是富,是贵是贱,大数一到,都会撒手而去的,亲人都会感到痛心的,都要为之举行葬礼。 葬礼就是办丧事、也叫开吊。开吊分两种:一种是是亲都带、来客就受,属满破孝,叫素吊;另一种是只带主要亲戚,庄客不受,叫清吊。不管是素吊还是清吊,礼数都是一样的。这里讲的礼数是指我们本地方的风俗。我国之大,各地的礼数不一样。古人云:离家十里路各地各不同。就我们本地的风俗习惯,供知事者料理丧事的时候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丧事前的准备 第一节老人临终前需做的事 第二节老人咽气后要做的事 第三节举行葬礼前要做的准备 第四节孝布的用法 第二章牌位的写法 第三章丧棚挽联 第四章参考联 第五章怎样写落款 第六章起程前的准备 第七章搭桥板的写法

第一章丧事前的准备 第一节老人临终前需做的事 1、老人临终前要给老人剃头洗澡剪手脚指甲,以及照相留念。 2、老人临终前一定要把亲人叫到跟前,如果是女的要把娘的亲人叫到跟前,让老人在临走前看上亲人一眼。 3、老人在快要咽气的时候,要给老人穿上送老的衣服,同时,穿上袜子、鞋、带上帽子,裤角和腰部要勒上红线 4、买三尺三寸蓝布做披肩布。 第二节老人咽气后要做的事 1、盖上蒙脸纸。 2、用六尺红绸布将老人遗体盖上。 3、烙打狗饼。就是烙一块薄饼,按照死者的年龄切成小块分成两半,用柳枝穿上,放在死者的袖拢里。 4、点上一盏素油灯。因为冥都的天是黑暗的,这叫照明灯。

5、老盆一只。盆里边要放湿青灰,防止烧纸时将盆烧炸掉。 6、砍柳魂枝一根。柳魂枝下边可截哭丧棒,哭丧棒截成四寸长,用草纸裹上,再用麻披勒上。儿子儿媳每人一只。 第三节举行葬礼前要做的准备 1、要立即召集家庭主要成员和当地知名人士包括支客掌帐厨师等来研究如何办好丧事。 2、首先要研究把葬礼的日期定下来,葬礼的日期也就是开门的日期,开门的前一天叫加奠,后一天叫出殡。 3、一切工作都在加奠这一天准备,这一天的工作如果准备不好,那么第二天‘开门’就会手忙脚乱,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 4、开门的日子定下来以后,要把死者家庭需要带的亲友全部写下来,好安排人员各路去带,带亲戚时一定要讲清开门日期,以防误差。 5、顾响手。要向响手说明开门的日期和哪些纸折等。 6、求举重。有棺材的要请八个人,砌墓的少点

丧事礼仪知识-丧事洽谈

丧事礼仪知识-丧事洽谈 (一)洽谈地点办理丧仪活动由于内容较多,又会涉及到填写表格、察看实地实物、预付定金等具体事项,为了顺利办好丧事,当事人可到下述地方进行接洽: 1.殡仪馆家属可以根据自愿、就近、适合的原则选择殡仪馆承办丧事,并就具体事项到该殡仪馆进行接洽。 (二)洽谈内容 1.接尸登记,预约接尸车辆取得公安警署开具的《居民死亡殡葬证》后,丧家应与已选定的殡仪馆联系接运遗体,并选定接运遗体的车辆。殡仪馆为了照顾各种不同的消费层次需求,备有多种车型以供选择。目前,接尸车辆有两类:一类为轿车,有桑塔纳、凯迪拉克、红旗牌等,实行单具接尸;另一类是面包车,有尼桑、佳奔等,面包车分单具接尸和多具接尸两种。价格均经物价部门核准。 2.预定礼厅殡仪馆的礼厅按面积和设施的不同分为大、中、小以及特殊厅等多种规格:小厅可以容纳40--50人;中厅可以容纳100人左右;特色厅可以容纳约120人左右;大厅最多可以容纳300人左右。收费以每小时或每班次计。丧家一般按追悼会的规模、人数、档次来选择。 3.对遗体化妆、整容、更衣的要求遗体出厅开追悼会之前,殡仪馆要对遗体进行化妆、整容、更衣和梳理。如果丧家有特殊要求,应在丧事洽谈中明确提出。目前,龙华殡仪馆、宝兴殡仪馆、益善殡仪馆都设有浓妆、淡妆、特殊化妆项目,并开设当厅更衣化妆业务,丧家可以在一旁观看或自己亲手为亲人更衣化妆。

4.预订或购买丧葬用品丧葬用品一般包括寿衣、寿碗、骨灰盒、鲜花、花圈、牌位、蜡烛、奠酬、签到簿(纪念册)等,这些丧葬用品殡仪馆内都有供应,家属可以任意选购。 5.预约摄像、摄影、哀乐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亲人的亡故。在为逝者送行的最后时刻,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沉痛哀悼,深切怀念,场景是令人难忘的。对亲属来说,留下这些珍贵的镜头,留住这难忘的一刻,很有纪念意义,也是对子女无声的教育。因此,亲属可委托专业摄影师和摄像师为追悼会现场摄像、录像,还可将录像带制成VCD光盘,以便长久保存。殡仪馆和长依殡葬服务部都开展这项服务,丧家可以在洽谈丧事业务时预定。殡仪馆有专门的摄像师、摄影师和乐队为丧事活动服务,逝者家属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具体的摄影、摄像要求。摄像可以制作成录像带或VCD;乐队可以指定专门的乐曲。 预约摄像、摄影、哀乐要填写预约单,写明死者姓名、大殓日期、班次、厅别及经手人姓名,并付清费用,由洽谈人员将信息输入电脑。 6.预定丧宴,具体的价格参看殡葬商城。 7.办理短期寄存短期寄存是将尚未处置的骨灰暂时存放在殡仪馆骨灰寄存大楼。短期寄存为一次付费,存期三年。办理寄存手续时,由家属填写骨灰寄存申请单,然后领取寄存凭证。骨灰盒由馆方直接移至寄存室,家属不必自己领取。遗体火化五天后,家属可凭证到寄存室看望。三年内,家属可以随时凭证领取骨灰进行安葬。如果三年期已满,丧家未再办理任何手续,殡仪馆将根据寄存要约,一般按无主骨灰处理,不再保留。

中国,殡葬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殡葬制度 篇一: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c615767319.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20xx-2020年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3520xx 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 优惠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service@https://www.360docs.net/doc/c615767319.html, 在线阅读:/yjbg/qthy/qt/20xx0515/3520xx.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正文目录 第1章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殡葬服务行业的定义 一、行业定义 二、行业分类 三、行业属性分析 1、环保属性分析 2、社会公益属性分析 第二节殡葬服务行业进入障碍 一、业务资质障碍 二、资金实力障碍 三、人力资源障碍 四、技术能力障碍 第2章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节殡葬服务行业标准 一、殡葬行业标准体系基本框架 1、殡葬标准体系立体结构 2、殡葬标准的层次划分 3、殡葬标准体系的平面结构 二、殡葬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殡葬服务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管理体制建设 1、殡葬管理条例 2、殡葬事业管理 3、遗体运输管理 4、公墓管理方面 5、殡葬改革方面 6、殡葬习俗改革 二、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1、行业管理体制变革 2、殡葬事业单位转型 三、地区惠民殡葬政策概述 四、现行殡葬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殡葬服务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丧葬文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09级软件工程(嵌) 0927403112 蔡建平 等级森严的丧俗 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孕育了影响国人几千年的中国特色风俗。 其中丧葬习俗和很多习俗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最初人们并不安葬死者,后因古人迷信鬼是灵魂变的,相信独立存在的鬼魂具有超人的能力,对它产生了无比恐惧的心理, 进而演变为鬼魂崇拜!为避灾求福,古人才改变了对死人的轻视。并根据他们对鬼魂阴间生活的种种幻想,妥善处理死者的遗体,并举行相应的宗教仪式,丧葬习俗就应运而生了。 《孟子·梁惠王》云: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生养死葬各得其所, 王道乐土的理想社会自然就来临了。在古人看来, 丧葬不只是单纯安葬死者, 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的伦理规范乃至政治秩序。丧祭还可以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和尽孝之道。正因为丧葬有如此重要的社会功能, 它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广泛重视,并培育出了枝繁叶茂的丧葬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席位。 事死如事生。受灵魂不死观念的支配, 古人的心目中有两个世界, 即活人生存的现实社会和鬼魂活动的阴间地府。人死犹如搬家, 《荀子·礼论》云: “丧礼者, 以生者饰死者也, 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古人奉行儒家礼仪。儒家提倡孝道, 对送终之礼尤为重视。儒家的祖师爷孔子主张: “生, 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儒学经典《仪礼》和《礼记》为后代的丧葬礼制奠定了基础, 使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儒家的烙印。 人死之后到安葬以前的治丧活动, 古代统称为“丧仪”。古人言死有很多称谓。“天子死曰崩, 诸侯曰薨, 大夫曰卒, 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 《礼记·曲礼下》)。生前尊卑有别, 死称也各不相同, 等级昭然。这些五花八门的称谓, 反映了不同时代和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死亡的各种理解。人死之后, 要将噩耗告之于众。治丧过程中药哭丧,后世有的丧家为保证哭声日夜不绝, 显示哀伤的气氛, 常让仆妾奴婢值灵助哭, 甚至出钱雇佣外人或乞丐代哭。代哭者与死者无亲情可言, 哭不由衷,只是为了替主人尽义务或图取钱财, 每每逢场作戏, 口放悲声却面露喜色, 洋相百出, 颇遭世人非议。在《马大帅》中,赵本山也曾扮演过此种角色,却慌忙跑到丧礼对面的结婚场地去了,找来一顿暴打。 哭丧结束后要给死者穿上送终的衣服、放进棺材,称之为入殓。陪葬衣服的套数依死者身份尊卑而定, 死者入殓时穿戴的服饰称为“殓服”, 俗称“寿衣”。殓服是一生中的最后一次穿着, 因而古人对此格外讲究。富贵之家不惜重金购置绫罗绸缎, 延请名师精工细作, 极尽奢华; 贫穷者亦想方设法尽力置办, 使行将入土的亲长不致过于寒酸。有很多人亦很早为自己准备“棺材本”。古人用铭旌表识死者姓名, 铭旌有一定的等级, 历代制度不尽相同, 但都是通过旗幡的长度显示尊卑。

新整理农村丧事祭拜礼仪

农村丧事祭拜礼仪 生老病死是我们的人之常情,那么你们知道人去世之后的丧事祭拜礼仪吗?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农村丧事祭拜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农村丧事祭拜礼仪介绍费县传统白事流程 在费县当地红白喜事民俗活动中,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一个等级仪式编制,分别是: 大总管(也叫问事地,总指挥), 帮忙的(帮忙的有:站桌子头地,记账地,跑腿地,烧水地,买菜的,厨师,伺候叭喇匠子地,抬丧馆地等不同等级)。 1、丧主(丧主当地称呼)去世后,亡人的子女找到大总管,行大礼请大总管来主持白事总过程。 2、大总管进场,安排帮忙人员及整场白事所有事宜(被安排的帮忙人员家中没有劳动力的处外,其他必须服从安排。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和对生命,对丧者的一种敬畏。) 3、阴阳先生进场,由大总管派跑腿地人员请阴阳先生进场对出殡的日期、及下葬的地点风水进场勘察。

4、叭喇匠子进场,由大总管派跑腿地人员请鼓乐班叭喇匠子进场举办仪式。 农村丧事祭拜仪式进程 (第一天中午)开门:孝子们(丧主的子女当地称呼孝子)面向亡人全跪行八拜礼,辈分小于亡人的行八拜礼,与亡人平辈的行四拜礼。 送岁头纸:根据亡人的岁数,用白纸粘在柳木树枝上,放在大门外两旁,分男左女右(不得随意乱放)拜榜:由大总管张贴帮忙人员名单,孝子们为感谢帮忙人员,特向张贴的帮忙人员名单的榜行大礼。 (第一天下午)泼汤:泼汤即喝汤,让亡人喝汤。泼汤要到本村的土地神那里进行,当地称呼庙子由站桌头的老者,(站在亡人的贡桌旁两边的帮忙的老人称呼领 头的)指引,孝子们披麻戴孝,腰缠箐绳,拉着哀仗到 庙子泼汤。(孝子们痛哭流涕,哭声、喊声,火炮声, 响彻半边天,三五里路外的村都听到很清晰)有的家族 大的,人口兴旺的,可以在本村排上长长的孝子丧葬队,在此仪式上堪称是本白事中一大亮点,情景壮观。从亡人的灵堂门口吹奏到庙子,路上遇沟、河、拐弯处,为了不让亡人的灵魂跟错了路,需要给土地神留下买路钱,

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 1、搬铺(有的地方叫调床) 在亲人临近死亡时,将病人由卧房移至中堂临时铺设的软床上,称“搬铺”。被搬铺者已知将离人世,召唤家人留遗言,分配遗物,嘱咐家人预备办理后事。男移中堂左侧,女移右侧。未成年人夭折,不移。家有长辈,亦不移中堂而移侧屋。 2、送终 老年人病危时,儿女都要在面前日夜守候谓之“送终”。死前给男老人理发,一般是剃光头,妇女不剃头,只将头发梳整齐。穿好寿衣,戴好帽子(哥在世不能戴帽)、穿好鞋袜(弟在世不能穿鞋,只穿袜子)等。一方面因为死后胳膊、腿硬不好穿,另一方面按迷信说法,死后穿就“赤着身子去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内疚的。咽气后,眼睛、口闭合不好的,再帮其合好。口里含着拴着红头绳的铜钱。把红头绳挽成圈,按男左女右的规矩挂在死者耳朵上。“口中含宝”寓吉祥意,谓之“噙口钱”。用白纸盖在脸上叫“蒙脸纸”。这时在脚脖子套条麻绳叫“绊脚绳”,以防止“炸尸”,入殓时解开。用手帕包着“打狗饼子”装在死者的袖筒里。门上贴上白纸,男先死,白纸贴在左边门上,女先死,白纸贴在右边大门上。死者年龄多大,就用多少根谷草扎成草把,放在死者床头前叉开,叫“隐身草”。头面前面以碟、盏盛油放灯芯点燃为灯,称“长明灯”。再放上一个阴瓶子,外面用高粱秆做框、纸糊的四方框灯罩挡风。 3、喊路 老人咽气后,把以上这些物件整备好后,孝子应立即到大门前路口烧纸喊路。让亲邻中高嗓门的一人喊:“×××明光大路向西南”。意思是让老人的灵魂赴西南极乐世界。连喊三声后,全家人才能大哭,又曰“举丧”。在老盆里烧纸(老盆底钻三个洞)砍好哀棍,砍哀棍时,要注意选好一支较长柳树的枝,够所有孝子用的,粗头是老大的,依次截取,一根比一根长一点,干儿最后,全部用白纸剪穗子糊上,糊好白幡,曰招魂幡。死一位糊一杆,死两位糊两杆。 4、戴孝 比死者小的平辈、晚辈都要戴孝。孝子(包括儿媳)戴重孝(布最好是粗麻布),并腰系辫好的麻绳,束顶帽外束麻绳坯子,塞上棉花,男左女右,意思是堵耳眼,不闻他事,专心守丧。其他人以房份、亲戚的远近,在孝帽的形状、孝衣、扎孝腿的布条颜色上区别。玄孙可戴红帽,穿红衣。 5、送盘缠 死后的第二天晚上,全族的人员到亡人家中,晚辈戴着孝帽,儿子、女儿、、侄女、侄子、孙女孙子穿着孝衣和白鞋,选一人端着馍盘,馍盘中放置一碗数量与死者年龄相同的小扁食;做一个面灯放油点着(前两样用面必须伸手一下取出,不多不少),及一些纸箔;另一个拿着用白纸糊成的盛有折叠纸元宝的钱褡子。孝子哭着在前,家族人员随后,前行至村外十字路口。用三角架叉开,挂上箔,放上褡子,三角架下放着面灯、扁食,点火焚烧,选一人呼死者已死去晚辈的名字,“×××给××(称呼)扛褡子”,连喊三声,孝子等人不从原路回家。即为“送盘缠”。 6、报丧 老人断气后,若亡人是妇女,必须向娘家报丧;亡人是男的,向其外祖母家报丧。由长子戴孝帽、系孝绳,手持哀悼棍前去报丧。到了目的地,不能进门,有人来接,无论长幼,孝子都要给叩首,叫“跪门”。一般亲友,派族中人去即可。至亲要立即带上箔到丧家烧“倒头纸”,痛哭一场就回去,孝家不招待酒饭(现在随后火化)。 7、哭丧

中国传统丧葬流程习俗和现代殡葬对比教学教材

中国传统丧葬流程习俗和现代殡葬对比

1、送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 2、报丧。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3、入殓。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也用纸钱)掩面。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 4、守铺。死老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 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5、搁棺。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 "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6、居丧。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 ;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教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7、吊唁。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致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一些。 8、接三。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天堂。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 9、出殡。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10.落葬。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11.居丧。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为什么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服丧三年,以示回报。 现代追悼会的仪式大致为: ①在会场门口迎候亲友和来宾,并发给白花功黑纱。迎候者一般为丧家委托的亲友。 ②宣布追悼会开始,奏哀乐。 ③宣读悼词。

1 殡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儒家思想影响,无论是在形似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丧葬文化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含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死亡是一个生命的终结,从唯物论的观点出发,“人死不为鬼”,但活人基于对死人的鬼魂观念,对死人的恐惧、以及对阴间生活的幻想,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葬法和葬礼,这些葬法和葬礼随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同时也受生活的影响,它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宗法观念和伦理思想,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认识历史、探索古代社会的渊源提供了线索,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遗存。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丧葬习俗无疑是一种精神创造,所以我们应当客观地去看待它。 丧葬是很常见的,死人下葬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停尸 病者临死,在咽气前要把准备好的寿衣穿上,本地有“临死连裤子都穿不上”之忌。死后,家人要替死者擦脸,梳头,穿鞋,戴帽子后,搭一停尸床将尸体移上,盖以黄布单。 灵棚 本地出殡一般要等3天后,人死后要搭一座灵棚,棚门贴上挽联,挂上椁头纸,以示邻里。报丧 报丧既是将死者之亲友,前来奔丧的亲友,有带纸的,有的向死者家捐款。奔丧者有的给死者磕头,其守灵之子要陪前来奔丧者同磕。 戴孝近年来为死者戴孝已较旧时从简,重孝以一幅宽,7尺长的白布戴在头上,一般孝用半幅宽,7尺长的白布系在腰上,戴孝如果是孙辈者,一般在孝布上一寸左右缝上红布条。出殡后,其子女戴长孝者,将白布换下,每人用黑布做成袖标状,按死者的性别,分男左女右戴孝。 入殓 将棺木移入灵棚内,将尸体安放棺内,称“入殓”。死者入殓时,家属及亲朋皆于两侧相送。守灵 尸体入棺后,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朝夕不离。灵前摆一供桌,中间供奉死者灵牌,两侧摆供品,供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喜欢吃的馒头、米饭、各种水果等。死者如生前会吸烟、会喝酒,也要供上烟酒之类。也有供桌中间不摆灵牌的,以材头所书灵位牌代之。孝子守灵用一瓦盆烧纸,亲朋好友吊孝,由孝子跪拜迎送。到夜间,守灵者一般为亲朋好友代替。 送盘缠 出殡前一天晚上半夜12点,丧家为死者举行送行仪式,俗称“送盘缠”。选一个宽敞的十字路口,烧死者生前穿过、用过的衣服、被子、鞋帽等。烧用纸制作的车、马或牛、楼房、电视机等,儿女们哭号着向火中奔,以示对死者挽留,由死者长子站在高处,手执一扁担,指向西南,意为死者指路。 举哀 死者入殓时不举哀。举哀是在第三天早晨临出殡前,将棺盖打开,让死者儿女、家属、好友最后瞻仰一下遗容,然后封棺,此时子女、家属以哭代言,嘱咐死者莫要挂念世事,好好安息。 开光开光是举哀前,有侍者给死者最后整容,称开光。用一只筷子裹上棉球,沾酒精擦死者五官,擦者说:“开眼光、亮堂堂”其孝子面对死者重复一变:“开眼光、亮堂堂”。以下如此:“开耳光、听远方”、“开鼻光、闻芳香”、“开嘴光、吃八方”、“开脸光、净光光”。 封棺 瞻仰完遗容后,由木工左手执铁钉,右手握斧将棺材天(盖)钉死。当木工钉左边时,由孝子在嚎喊爸(妈)向右躲钉,钉右边时喊向左躲钉。

南安丧葬制度

南安丧葬习俗 内容摘要:丧葬是一种传统庄重的仪式,暗含着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敬重。本文介绍笔者的家乡——南安的丧葬习俗,从发丧、收殓、入殓、出殡、下葬等步骤略微的介绍丧葬制度。关键字:南安丧葬习俗 小时候就听大人提起“生宜在苏杭二州,死宜在福建泉州”。苏杭二州往往把孩子的出生看成是生命的延续,因此要举行容重的庆典活动。而泉州人却是对老年人的去世非常重视。不管是官宦世家还是普通百姓都极尽铺张之能事,让死者走得体面。不管是古时还是当代,人们都崇尚灵魂不死的观念,遵循儒家倡导的孝道,又盛行鬼神迷信,因此泉州的丧事都是礼节繁缛,隆重纷繁。南安作为泉州较发达的县市,丧事自然是草率不得。 南安人忌讳说自己亲人的死亡是"死",而是称为"老了"或"过身"。人死而不言死,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南安人对“死”这个传统观念的独特看法,死去的只是死者的肉体,活着的则是死者的灵魂。死者的灵魂居住在另一个世界――地府,过着和活人没有两样的生活,逢年过节还要“回到”原来的家里到处走走看看。 在南安,长辈寿数将尽,家属们要日夜守护在病榻前,子孙即使在他乡也须回来送终。病危者若为女性,还须及时通知娘家人。老人濒危时,要立即"净厅",即用红布把供有祖龛(内置祖先灵位)和神龛(内直神明像)遮盖起来,俗称“遮神”。逝者的房门要用红布遮起来。儿孙们要赶到病榻前,聆听遗嘱,死者临终前要有儿孙到齐才算“有福气”。老人断气后,儿孙要不断呼唤老人,期望通过呼叫将死者的灵魂招回阳间,俗称“精神”或“叫精神”。呼叫一段时间老人无反应,才可确信已经去世。 在死者咽气后,家属(俗称“孝男”)要在尸体未变冷之前及时为死者合闭双眼,把四肢和头部与身体摆直。要用新布沾水给死者擦洗身体,然后替死者梳头、整理面容。接着给逝者穿寿衣,寿衣以“重”(件数)计,上身七重,下体三重,都是逝者生前最好的衣服,最外面穿着绣着“福寿”的枣红色的特制寿衣,一般是生前定制好的。男的穿长衫马褂,女的则披凤衣裙,脚上都穿着黑布鞋。最后死者被从头到脚盖上一条中间缝着红绸布的白被单,俗称"水被",头下的枕头被换上了白枕头。死者脚边点上了白蜡烛或油盏,称为“长明灯”为他照亮了通往阴间的黑暗的路,驱赶恶鬼,所以它不能被熄灭。逝者头边又供上一碗饭,插上一双筷子,放着几个包着红纸的芋仔,这碗饭就叫“枕头饭"。孝男们要去外头拔稻草,散乱的放在逝者的房间里,供孝男们跪着哭号,称为“温狗窝”。丧家跪在死者脚边,边嚎哭,边不断地烧"银仔纸"(阴间用的纸钱),供死者在去阴间的路上用。孝男们都要披麻戴孝,穿着白色孝服,男的腰间绑着稻草,挂着一双草鞋,女的要穿白色长裙,男的头上绑着白布,而女的要戴着用白布做成的斗笠状,用没有线头的白线缝成的“头白”,没参加过丧事的孩子“头白”上缝一块红布,以减少丧气。孝男们的鞋子上,要用白胶带粘成“一”字形,代表家里有丧事。 大门被斜贴上白色的长纸条,若死者的配偶尚健在,则只贴一条白纸成“/”状,双亲既亡则贴“×”状。父丧贴左边,母丧贴右边,双亲皆已亡的左右都贴,这叫"挂孝"。大门外还摆上一顶半人高的纸轿,供死者乘着去阴间,叫做"过山轿"。轿前轿后都立有纸做的轿夫。放置纸轿时,要串上几串"银仔纸",给轿夫挂上,作为工钱。纸轿夫背后写有张三李四之类的姓名,类似对死者呼唤。"过山轿"是丧家最显著的标志,又显示死者的性别。男性的过山轿为绿色红顶,女性的"过山轿"为白色红顶。大门上有挂着纸糊的白灯笼,白底黑字,称为“孝灯”,一边写着姓,一边写着“某某代大夫(大母)”,以有几代男性计,有孙男称“四代”,有曾孙男称“五代”。 丧家除了挂白灯笼,置"过山轿"外,还要派人把死讯迅速报告与死者有关的亲属。死者是已婚女性的,一定要报告女方家庭,俗称"外家"。“外家人”未到,或到后未作许可,逝者不可殓葬。南安人俗语说:"死老爸扛去埋,死老母请外家来。"报告死讯的使者一般走得飞快,行色

丧葬文化

黑龙江大学 “人口社会学”课程总结报告 题目中国丧葬文化中的葬法及礼俗简介学院 年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报告日期2014年05月20日 成绩

中国丧葬文化中的葬法及礼俗简介 第一章丧葬文化简介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死亡,可算是人生的最后历程,但这并不是一切的终结,因为之后还有后人对其尸体的处理--殡葬。 殡葬文化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殡葬文化就是人们在殡葬的观念、殡葬的操作和殡葬的实物中所隐藏或寄托的某种“含义”。由此,殡葬文化也有三类形态,即:观念形态、操作形态和实物形态。也就是说,人们关于殡葬的观念(如对死亡的称谓)、殡葬的操作(如丧礼)和殡葬实物(如纸钱、棺、墓地)中都隐藏或寄托了某种含义,如对人生的归宿、生命的价值、对永生的追求、对现存社会的反映等,它们就是殡葬文化 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教育、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仪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葬仪经济、殡葬科技以及其它有关活动等。 本文将对中国的丧葬文化中的葬法及礼裕两方面分别对加以简述。 第二章葬法 2.1 土葬 除汉族外,古代匈奴,突厥也多以土葬为主,土葬通常用棺木。汉族贵族的棺木有数重,外层叫“椁”,内层叫“棺”,制作很讲究。有钱人家会在棺盖雕刻精美的动物图形。一般百姓的坟墓是很简便的,他们选择一块“吉地”之后,就在那里挖墓穴,埋葬死者,然后在上边堆成圆锥或土堆儿。同一家族的人,埋在一个地区,形成一个坟区,俗称祖坟地。每座坟头都按家族辈份的大小,前后依次排序,以便后世能辨别清楚,哪个坟属于哪一辈。人们把死后能埋入祖坟,看作一种礼遇,是做人的起码条件之一。因为许多人不能入祖坟,如优伶、娼妓、暴病、凶死之人,有痼疾的人,未婚早矢者,汉族死在外乡的人,一般也不能回乡安葬,即使千里迢迢运回尸体,也只能在村外直接埋葬,所谓“野鬼不能见家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