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禺戏剧中男女形象对比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
浅析曹禺笔下悲剧式女性形象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命运的戏弄与不屈的抗争——以《雷雨》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在阅读曹禺戏剧作品的时候, 我发现他的作品里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普遍鲜活生动、形象丰富、充满质感。
而且有几个形象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画廊里的经典人物, 像繁漪、陈白露、花金子等。
曹禺对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充满同情与欣赏。
相反,我们在他的笔下却找不出真正完美的男性形象, 他们几乎都是有着各种的性格缺陷的男人,或虚伪贪婪,或懦弱无能,或心智稚嫩。
因此我借分析《雷雨》这部话剧中的女性人物来对曹禺的女性观做个初步的探讨。
繁漪是《雷雨》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具有丰富复杂的人性特征。
她是18年前周朴园用骗取侍萍的同样手段来骗到周家的。
繁漪与侍萍的境遇都具有悲剧色彩:一个被忆念了30年, 一个就在身边却被视而不见等于是困了30年。
繁漪胸中丰富而热烈的感情没有了寄托的归宿, 封建家庭的宗法将她紧紧困住, 于是她感觉自己似乎要被渐渐地磨成石头样的死人。
为了避免在这种束缚中一点一点枯萎以至死去,她大胆的走向了他的继子——周萍。
其实繁漪是有机会可以离开周家的, 她毕竟没有被真正的囚禁, 但是她走不出去, 她离家出走的命运就像鲁迅曾经追问的虽没有人回答但可以预见的娜拉出走后的结局。
在那个年代,一个三十多岁的已婚女人, 一个只会做人太太无其它生存能力的女人, 家以外的社会并未给她生存之地, 她得依靠一个男人, 虽然她并不认同男人们的所作所为。
她曾对周萍说: “你不能看见了新的世界, 就一个人跑”,其实她内心的痛苦比表现出来的更多。
于是在那个风雨之夜, 在四凤家窗户外面, 邪恶的力量爆发了:为了阻止周萍与四凤,她揭发了周平和自己亲妹妹乱抡的事实,并由此把整部悲剧推向了高潮,最后,她终于真正的疯了!曹禺对笔下繁漪的乖戾、癫狂和阴厉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他并没有把繁漪描写的十足丑恶,反而是为爱而坚强, 为爱而软弱, 为爱而痛苦, 为爱而挣扎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据作者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了的资产阶级女性。
曹禺笔下叛逆女性形象分析

曹禺笔下叛逆女性形象分析当曹禺30年代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时,他塑造了三个热情、叛逆的女性——蘩漪、白露和金子。
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从未出现过如此个性鲜明、行为倔强的女性,她们沭浴着“五四”自由开放的时代余风,成为反封建和个性解放和旗帜,她们注定属于“五四”这个时代。
蘩漪——曹禺笔下最复杂、最丰富、最光彩的女性!一个具有不屈不饶、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的五四新女性形象!蘩漪敢于反抗封建道德,敢于大胆追求自由爱情,表现了个性解放思想和现代女性的自我意思。
首先,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却不是一个有开创性能力和思想的人。
她具有极鲜明的“雷雨”性格:极端、彻底、敢爱敢恨,具有那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的蛮力。
蘩漪身上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她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不愿被人摆布,敢于追求爱情。
其次,蘩漪具有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但她不知如何获得个性解放。
真正觉醒的女性应该是自尊、自爱和自律的,而蘩漪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程度。
蘩漪是曹禺用心着墨最多的人物,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
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她对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热烈的。
由于特殊的遭遇和畸形的爱情,使她由爱而恨,爱得执着,恨得强烈。
她爱起来就像一团火,热情奔放,炽烈;恨起来,也像一团火,把你烧毁。
她认为是爱“救活”了她,她“不后悔”,她并不像周萍那样为他们的恋爱关系感到羞耻。
有着强烈自我追求和勃发生命力的蘩漪,发自肺腑地喊道:“自从我把我的性命、名誉交给你,我什么都不顾了。
我不是你的母亲,不是,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朴园的妻子。
”陈白露——一个落入扰攘俗世的风尘女子,一个生活在十里洋场的交际花。
被人们认为“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不是姨太太”。
陈白露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一方面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她在精神上又厌恶这种生活;她厌倦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又无法抵御这种生活对她的腐蚀;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残酷的折磨,但又无法自拔;她不想这样生活下去,但又离不开这个丑恶的地方;她虽然不能自拔,却还想救人……在曹禺笔下的反叛女性中,坚决地冲出家门的是陈白露。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1910年-199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对于他的剧作而言,女性形象是一个重要的创作主题。
他的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呈现出了传统女性的弱势和受压迫的一面,但也展现了她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强和反抗精神。
下面将就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曹禺的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大都受到了社会和家庭压迫的影响。
比如在《雷雨》中,方秀、兰香等女性角色都面临着家庭和社会的制约。
她们被婚姻和家庭束缚,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对象。
她们在婚姻中被迫沉默和忍受,无法得到自己的幸福。
在《原野》中,老查尔斯夫人也是一个被社会排斥并遭受家庭压迫的女性形象。
她因为不符合传统道德观念而被迫离开家庭,生活在荒凉的原野上。
曹禺的女性形象也展现了她们在压迫中的抗争和反抗精神。
在《雷雨》中,方秀在得知自己被迫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后,选择了逃离,并与自己真正爱的人走到了一起。
她以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婚姻和家庭安排的反抗。
在《原野》中,老查尔斯夫人在荒原上坚持生活,并保护自己的儿子不受虐待。
她以自己的毅力和勇气,展示了对逆境的抗争。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传统女性的弱势和受压迫的一面,但同时也呈现了她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强和反抗精神。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真实境遇,也体现了曹禺对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关注和关怀。
她们的形象给予了观众深刻的感受和启迪。
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商丘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刘婷婷所在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探析选题意义:“五四”时期,一些新时代的女性异军突起,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作家的关注。
众多不拘格套的作家开始了为文学作品寻找新的人物形象。
曹禺就是这样一位独具个性的作家,他打破了传统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模式,成功塑造了“魔女”和“天使”两类女性形象。
曹禺注重人物形象的心理描写与剖析,使这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曹禺对女性给予了深刻关注与赞美。
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
第一,曹禺的女性观。
曹禺在前后时期有着不同的女性观。
在前期,曹禺女性观的形成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从小命运多舛的曹禺形成了孤寂、沉默寡言的个性,对受苦受难的女性给予特别的关注。
再加上“五四”时期一批明显带有叛逆女性特点的女性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所以,这时的曹禺追求的是生命的快感和自由,这种特点通过他塑造的“魔女”形象体现出来。
在后期,由于曹禺的家庭原因,还有抗战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时代风气、社会文化心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女性重新成为女性的主流。
曹禺对女性的审美批判心理发生了转变,“天使”的女性形象是其创作中心。
第二,女性形象分析。
(一)“魔女”形象。
这类人物如繁漪、陈白露、花金子等,她们是作家早期剧作的主人公,沐浴着“五四”自由开放的时代余风,成为反封建和个性解放的旗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反叛意识。
这些女性人物身上散发出原始的生命力和欲望,面对命运与苦难敢于主动出击,为追求幸福不惜去死,使短暂的生命发出彗星般的光芒,这是“魔女”形象的共同特征。
她们都不是传统的贤妻良母,有点不那么安分守己,也不愿随人摆布,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敢于放任自己的自然本性去冲决传统观念的堤防,她们以强烈的反叛意识,撞击着当时黑暗的社会,撞击着各种陈规陋俗与旧的精神堡垒,喷射着生命力的火花和人文主义意识的光芒。
曹禺戏剧世界中女性的生命本相_论曹禺四大名剧中的主要女性形象

有合法性的,难以得到人们的认同。但在曹禺笔 下,这些有着不一般身份、地位的女性形象,她们 的 “ 情爱”却享有相当高的地位。曹禺肯定、欣赏 的是这样的主动追求爱情的女性,虽然她们没有合 法的地位;他歌颂的是没有名分的情爱。 阁楼上的 “ 病”女人。繁漪,一个有着太多争 议、最具有 “ 雷雨”性格的、被禁闭在阁楼上的 “ 病”女人,名分上的婚姻没给带来她幸福。所以 无视 “ 界限” “ 规则”,走下 “ 禁闭的阁楼”,寻 找自由的世界,自我拯救。 一九三六年 《 雷雨》发表一年以后,刘西渭 ( 李健吾)评论说: “ 在 《 雷雨》里最成功的性 格,最深刻而完整的心理分析,不属于男子,而属 于妇女。”这个妇女当然是繁漪。而作者本人则明 确表示,繁漪的身上拥有 “ 最 ‘ 雷雨的’性格”, 他是 “ 怀着尊敬和怜悯”来写作这个女人的。 对繁漪这一悲剧形象及其典型意义的认识,存 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阶级论者们从意识形态角度来 论争繁漪是一个 “ 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新女性”; “ 站在常规道德之外的反叛,旧礼教绝不容纳的 淫妇”,或是 “ 一个生活在黑暗角落的旧式妇 女”;或 “ 仅是一个深受性饥渴之苦的女子。爱 情对于她来说,仅是性欲的代名词……” “ 我们在 这性格复杂的女人身上,看到情枷欲锁之可怕”; 一些女权主义评论者们则把繁漪 “ 妖魔化”。 然而,繁漪这一人物形象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复 杂,不能简单地用 “ 新女性”、 “ 旧式女人”、 “ 淫妇”或 “ 妖女”来定位。曹禺曾说过,他之所 以起繁漪这个名字,是为了体现她坚强、刚毅而又 复杂的性格,深邃而美好的内心,同样,他塑造的 繁漪形象恰恰是这两个字的深刻内涵的外化。 曹禺欣赏这样的女性,但没有把她绝对美化, 也没把这个世俗不容的女性 “ 妖魔化”。对于繁漪
论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论曹禺四大名剧中女性的爱情悲剧姓名:付慧兵准考证号:012407200001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冯昊完成时间:2009年4月论曹禺四大名剧中女性的爱情悲剧摘要:曹禺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的女性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愫方,她们性格鲜明,各具风韵,极富典型性,但在那特定的时代下,她们却都拥有了畸形的爱情,也正是这畸形的爱情,使得她们渐渐地觉醒,渐渐地有了自我意识的追求。
她们为此做出了反抗,或疯或死或逃或走。
尽管如此,可是她们为吃人的历史和现状所包围,她们孤独地作战,艰难地前行,注定只能上演一幕幕悲剧。
关键词:曹禺四大名剧女性畸形爱情悲剧目录引言 (3)一、鲜明的性格 (3)(一)爱恨“雷雨” (4)(二)日出“娜拉” (5)(三)原野精灵 (5)(四)善良天使 (6)二、畸形的爱情 (7)(一)乱伦者为爱而疯 (7)(二)交际花爱得痛苦 (8)(三)偷情者为爱泼野 (8)(四)第三者爱得孤独 (9)三、艰难地反抗 (10)(一)“雷雨”袭来 (10)(二)“娜拉”睡去 (10)(三)精灵出墙 (11)(四)天使出走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引言曹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他的戏剧的高度艺术成就,对我国新兴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话剧这一新生文学样式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省潜江县,1910年9月24日出生在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1926年9月,曹禺发表小说《今宵酒醒何处》,始用“曹禺”笔名。
他对戏剧诗意的追求,对冲突的营造,对语言的应用,都为人所称道。
他所创作的《雷雨》(1933)、《日出》(1936)、《原野》(1937)、《北京人》(1941)等经典剧作,为曹禺戏剧奠定了不朽的地位。
除此之外,他对人物的刻画也是匠心独运,特别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
从《雷雨》的女性形象看曹禺的女性观

从《雷雨》的女性形象看曹禺的女性观摘要:《雷雨》刻画了一批性格各异的女性人物形象,通过戏剧故事和丰满多变的女性人物形象,以真实、生动的写作笔调反映了当时社会百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本文从女性主义赏析视角入手,分析曹禺经典作品《雷雨》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结合《雷雨》中的女性人物角色的特点,分析《雷雨》中所体现的曹禺女性观和女性主义,探索《雷雨》对于女性形象的独特视角考察,并且对《雷雨》的艺术风格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29253毕业论文关键词:女性形象;《雷雨》;曹禺;女性观From the Female Image of Thunderstorm Works of WomenAbstract:Thunderstorm depict a group of women with various characteristics.This novel reflects the conditions of society and man’s life in order to create a number of impressive roles through vivid drama stories,plump and changeable female characters.This paper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to analysis those important female characters in Cao Yu’s thunderstorm.The paper also analysis feminism,explores female’s personalities in uniqueperspective and gives own opinions to thunderstorm’s artistic style.Key Words: Female Images; Thunderstorm; Works; Women View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前言 1一、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2(一)强烈极端的人物——繁漪 2(二)单纯善良的符号——四凤 3(三)值得同情的角色——侍萍 3二、艺术技巧下的女性人物4三、曹禺女性观及其形成 5 (一)女性观在曹禺精神世界的体现 5(二)封建文化对曹禺女性观的影响6 源自网.加7位QQ3249`114(三)社会环境对曹禺女性观形成的影响6结语 6参考文献 7致谢 8前言《雷雨》是著名戏剧家、文学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和近代中国社会的激烈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地位和社会影响。
曹禺作品中女性人物典型分析

论曹禺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异同《雷雨》与《日出》角色人物——周繁漪与陈白露的典型性分析一:曹禺作品《雷雨》与《日出》简述在我国话剧史上曹禺的成就是有口皆碑的,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话剧创作从开端走向成熟,其剧作的成就是我国话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他的话剧《雷雨》、《日出》和《原野》被人称为生活、生命、人性的‚生命三部曲‛。
曹禺作为中国早期左翼戏剧运动影响下的剧作家,虽然起始于1934年以后,但在1928年,曹禺在担任《南方双周》的戏剧编辑时,就已经开始戏剧剧本《雷雨》的构思。
1933年,时值23岁的曹禺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开始着手写作构思长达五年的戏剧剧本《雷雨》,以及他就读的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论文《论易卜生》。
同年,怀揣一腔报国热情以及对艺术的追求与向往,曹禺报名参加清华大学留美考试,结果未被录取。
毕业后去保定明德中学任英语教师。
年底生病回京,病愈后回清华研究院,专事戏剧研究。
1934年1月,由郑振铎主编,巴金、靳以编辑的《文学季刊》创刊,巴金在靳以那里看到《雷雨》后,主张立即发表,7月,《雷雨》发表于《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
当时并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而引起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好评。
1935年,由东京帝国商科大学的中国学生邢振铎译为日文,由留日学生剧团中华话剧同好会于4月27日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首演,郭沫若看后立即撰文《关于曹禺的〈雷雨〉》,大加赞赏。
8月17日,在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作国内的首次公演(也是该剧第三次公演),立即引起轰动,著名京派戏剧家兼评论家刘西渭(李健吾)发表《雷雨》一文称:这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作为曹禺戏剧艺术作品处女作的四幕剧《雷雨》,主题鲜明,故事紧凑,人物个性突出,充分披露了具有浓厚封建主义特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明显受到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建文化扼杀了正常人性的形象 。愫方沉静、 缄默、 富 有 同情 心 , 时常忘 记 自己的不 幸 而 去关 心 和 她 同
《 雷雨》 中的几个 主角 , 即周朴 园、 周萍、 繁漪 、 四凤 、 侍萍 , 他们 每个人 所 承担 的道德 意义本 身就 是 对男权秩序的极大挑 战, 这里的男性 阴险、 伪善 、 怯
懦, 而 女性则 体 现 了不 同角 度 的人 性 美 。在 男 权世
色的上流男性又怎能辞其咎 。她怀着理想来到男权 社 会 的中心地 带 , 但 很快成 为 了男 人 的玩 物 , 那 些代
他曾经有过爱 , 但是他没有决心去追求爱 , 因为在他
收稿 日期 : 2 O 1 3 _ - 0 l 一1 4 作 者简介 : 姜翼飞( 1 9 8 8 一) , 男, 吉林 长器人 ,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硕 士研究 生 , 研究方 向: 中图现当代文学思潮 。
1 7
心, 在他们 身上 已经丝 毫看不 到 良知 的残存 , 而整个
表 着金钱 势力 的潘 月 亭 、 张乔 治 之 流 张 大血 口等 着
界中, 周朴园无疑是成功的人物 , 他拥有表征地位的 财产 , 而且给人一种道貌岸然的“ 君子” 之感。然而 他的财产来 自于对其他人丧 失 良知 的剥 削, 他“ 正 人君子” 形象的背后是一个封建家长 的冷血 , 他年 轻时的行为就是 “ 始 乱终弃 ” 的典型 , 先诱 骗 了侍 萍, 后又为了与门当户对 的小 姐结婚而抛弃 了她。
2 0 1 3年第 0 2期 第2 9卷 ( 总3 2 6期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E DUCATI ONAL I NS T Tr UTE OF J I LI N PROVI NCE
No . 0 2, 2 0 1 3 Vo 1 . 2 9
To t a l NO . 3 2 6
性大 师 , 在 自己作 品 中塑 造 了一 系列 令 人难 忘 的 女 性形 象 , 体 现 出鲜 男权社 会 的地位 比爱 要重 要很 多 。在普通 的 社 会话语 之下 , 周朴 园是事 业有 成 的资本 家 , 繁漪 是
富太太 , 这也是他们各 自的“ 名分” , 周朴园为 了这 种名分放弃了 自己曾经的爱情 , 而繁漪为了 自由千
男权 社会 也只是 他们操 控 的游戏 而 已。
《 北京人》 中的愫方是 曹禺剧作 中女性美 的理
想化 典型 , 她身边 的那 些 “ 枯萎 ” 的男 性 角色 则 是被
恨, 所作所为毫无顾虑, 是一个 “ 没有一点修饰” 的 完 全野 性力量 的 化 身 。在 周 朴 园 眼 中 , 繁 漪 是 个失 去 了理 性 的疯 子 , 但 是 周朴 园等 男 性形 象 被 各 种理
方 百计地 抛弃 这种 “ 名分 ” , 周 朴 园 为 了社 会普 遍 认 可 的“ 理性“ 而 失去 了人性 , 繁 漪 为 了 自己人性 的实 现 而失 去 了理 性 , 她 在 男 性话 语 世 界 中父 子 二 人 的 压 迫与 捉弄之 下一 步 步走 向癫 狂 , 这 个 扼杀 人 性 的 家庭 的不 合 理 存 在 本 身 就 是 对 男 权 世 界 莫 大 的讽 刺, 而整个 家庭 在雷 雨 之 夜 的毁 灭 象 征着 曹 禺心 中
她。作为一个女人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 不是 堕落, 就是 回来 。由于她的个性不允许她走 回头路 , 那么, 等待她的只有堕落。她的身边尽是丑恶 , 但是 她也无可奈何 , 在受 到了一系列玩弄之后 , 青春丧 失、 激情泯灭 、 人格枯萎的陈白露也走到了尽头。陈 白露 自 身 固然有可恨之处 , 但她 良知尚未泯灭。相 比之下 , 陈白露身边的“ 先生” 们 财迷心窍、 色欲熏
浅谈曹 禺戏 剧中男女形象对 比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
姜翼 飞
(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0 3 2 )
摘要 :曹禺作为 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最杰 出的戏剧 家, 以 自己优 秀的剧作 奠定 了中国现代戏剧 的成功与成熟。在他 多部 家 喻 户晓的作 品中塑造 了形形 色色的各类人物 , 尤其是一 系列女性 形 象熠熠 生辉 , 让绝 大数 男性 角 色相 彤见 绌, 体现 了很明 显 的女性主 义色彩 。本文 旨在通过对 曹禺剧作 中几组男女形象进行 比较 , 由此探 索作 家的女性意识 。
关键词 : 曾禺;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 : 1 2 0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1 5 8 0 ( 2 0 1 3 ) 0 2 —0 0 1 7 —0 2
戏剧艺术 2 O 世纪初传人中国, 其引入的时间段 正值五四时期中国妇女争取精神 自由与个性解放最 激烈 的年代 , 女性觉醒 的题材也 自然进人了中国现 代戏剧的艺术世界。曹禺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代表
禺 的创 作 , 其 中的正面 角色 大多 是女性 , 而反 面 的批
如果 说 《 雷雨》 批 判 的是男 权社 会 中的 “ 正人 君
判对象却以男性为主, 并在几乎 自己的整个创作生
涯 中将 这一 风格 一 以贯之 。
子” , 那么《 日出》 则把直接把矛头指 向了男权世界
的整个 “ 上流社会” 。陈 白露 的悲 剧 固然 有 她 自身 的物质贪 欲作 怪 , 但 是腐蚀 她 的社会 、 她身 边形形 色
这 种不合 理 的社会话 语应有 的结 局 。
、
社 会话 语的 “ 男尊 女 卑” 。 人 性 道德 的 “ 女 尊
男卑 ” , 两性 形 象对 比解 构 男权世 界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正面角色从数量上讲男性无 疑占据着压倒性优势 , 本身描写女性的作品偏少 , 而 其 中的正 面女性 角色 几乎 都是男 性 的附庸 。反观 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