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终端柜降温方案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终端柜降温方案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终端柜降温方案

第30卷第5期2 0 1 

2年5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0No.5

May 

2 0 1 2文章编号:1000-7709(2012)05-0158-

03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终端柜降温方案

吴雪峰1,刘艳敏2,施战辽1,周国庆1

(1.金华电业局,浙江金华321001;2.上海电力技术与管理学院,上海200438

)摘要:由于传统箱体散热效果不佳导致500kV芝堰变智能终端柜内温度过高,使智能终端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为提高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介绍了智能终端当前的运行现状,提出加装隔热柜、加装空调、加装热交换器三种降温方案,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方案选择。结果表明,加装翅片热板隔离式热交换器后箱内温度与未改造箱体相比降低了15℃,散热效果比较理想,基本满足了智能变电站室外场地智能终端正常运行的需要。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终端;翅式散热;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志码:B

收稿日期:2011-10-30,修回日期:2011-12-

13作者简介:吴雪峰(1985-),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继电保护及自动化,E-mail:y

wwanda@hotmail.com 电网的不断发展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

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和供电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要求提供的信息量和实现的集成控制越来越多,数字化、信息化及信息模型化的要求日益迫切,数字

化变电站成为变电站的发展方向[1]

,亦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必由之路[2]

。500kV芝堰变于2009年

7月投入运行,

远景将与信安变、浙西核电或浙西特高压等500kV站点连接,在华东500kV电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目前国内数字化技术应用程度最深、实施范围最广、保护数字化程度最高的500kV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终端装置是500kV

芝堰变不可缺少的二次设备之一[3]

,在全国首次使用并就地安装,所有一次设备的信息量均由智能终端采集并通过光纤传至间隔层,

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4]

。放置于户外开关场地的智能终端柜为智能终端提供了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界温度、湿度和电磁干扰的影响,确保了该装置的正常运行。但传统箱体的散热效果较差,

温度过高使智能终端的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鉴此,本文就当前的运行现状及散热方式的整改进行了深入分析。

1 运行现状

1.1 空气直接交换降温

传统变电所场地端子箱内为电缆及端子排,

无电子设备,其自身不会产生热量,而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终端就地放置于端子箱内,

智能终端设备运行时自身会发热,其产生的热量使柜内温度比环境室温高20℃以上。现芝堰变采用风扇直接交换降温法,通过在端子箱柜顶部加装两盏大功率风扇,从柜顶散风窗将柜内热风与柜外进行交换降温(图1

)。图1 直接交换降温

Fig.1 Cooling by 

direc

t exchange通过当地后台调取温度报告记录,智能终端柜温度分布见图2。由图可看出,在2010年6~9月夏季高温季节,智能终端柜内温度普遍超过40℃,甚至最高达55℃。采用风扇直接交换降温法

虽使柜内温度降低了5℃左右,但芝堰变智能终

图2 2010年智能终端柜温度分布

Fig.2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intellig

entterminal in 

2010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 试行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2018年试行版)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terminal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一般技术要求及配置原则 (1) 5功能要求 (3) 6性能要求 (7) 7布置和组柜 (8) 8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 (12) 9对二次回路的要求 (12) 10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1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1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3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39)

前言 本技术规范遵循《南方电网电力装备技术导则》(Q/CSG 1203005-2015)规定的技术原则,根据GB/T 1.1-2009相关规则编制。 本规范旨在规范南方电网智能终端装置的配置原则、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布置和组柜要求、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以及相关二次回路要求,提高智能终端装置的标准化水平,为智能终端的制造、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智能终端的运行、管理水平。 本技术规范代替Q/CSG 1204005.67.6-2014《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厂站应用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第6分册:智能终端》,与Q/CSG 1204005.67.6-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对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补充更新,其后的内容进行了相应修改; ——修改了配置原则(见4.2); ——增加了建模原则(见4.3); ——增加了型号规范及软件版本(见4.4); ——增加了适用范围(见4.5); ——重新编写了第5章功能要求内容; ——重新编写了第6章性能要求内容; ——增加了第7章布置和组柜设计规范内容; ——增加了第8章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内容; ——增加了第9章对二次回路的要求内容; ——增加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增加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本规范的附录A、B、C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系统运行部(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归口管理和负责解释。 本规范在起草的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和深圳供电局,以及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千宽、陈桥平、张弛、彭业、徐鹏、丁晓兵、刘玮、王增超、刘琨、陈志刚、赵谦、余德冠、付强、安永帅、赵锋荣、王峰。其中第1-3章由刘千宽编写,第4章由陈桥平、张弛编写,第5章由彭业、徐鹏编写,第6章由陈志刚、丁晓兵、刘玮编写,第7章由王增超编写,第8章由刘琨编写,第9章由刘千宽编写,附录A-C由赵志刚、赵谦等编写,编写说明由刘千宽编写。刘千宽、赵志刚负责统稿校核。 本标准自2018年6月起试行。 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

智能分布式配电终端FTU-DTU..

智能分布式配电终端FTU/DTU及智能分布式FA 一、架空线路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终端(DAF-810馈线自动化终端) 1.现状和问题 传统的架空配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一般由变电站馈线出口断路器保护动作跳闸,并通过人工切除故障后,恢复供电。这种方式下,人员的维护量大,并且停电时间长,供电可靠性低。 现有的配电网自动化中一般是基于电压时间型的FTU,不依赖于通讯,当故障发生时,依然由变电站馈线出口断路器保护动作跳闸,通过FTU之间时间的配合,不断的通过重合,实现故障的自动恢复。这种方式下,如果发生的永久故障,并且故障发生在末端,会对配电网和用户设备造成多次短路冲击,而且恢复时间较长,供电可靠性依然低。 而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能够不依赖主站通过馈线自动化终端内部间的数据交换,实现故障点准确定位及跳闸。 图1 DAF-810馈线自动化终端FTU外观图 2.产品特点 广州市智昊电气技术有限公司DAF-810馈线自动化终端(分布式FTU)具有如下特点: 提高故障隔离与恢复的速度:为了保证系统的快速性,由智能FTU装置间就地动态决策,快速实现故障的自动恢复,有效减少馈线出口开关和分段开关的动作次数,极大的缩短停电时间。 加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主控FTU为动态的,当原主FTU故障时,其他FTU中编号最小的一台可自动取代原主控FTU,实现FTU协调功能。

系统基于无线通讯运行。在通讯正常的情况下,主控FTU能够准确定位故障点,并通过预置的控制策略来进行故障的快速隔离及恢复,避免了电压时间型FTU多次尝试性重合,减少了恢复过程中故障对系统的多次冲击;在通讯异常的情况下,本装置自动按传统的电压时间型FTU逻辑运行。 通过本系统的II段近后备保护,并结合馈线出口断路器的保护、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实现了电网、变电站和馈线各类保护的协同配合,同时本系统还具备重合闸、解列、重构等功能,完善了智能配电网的自愈体系,提高了配电网的供电质量。 提供强大的分析能力:后台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运行监控功能、系统维护功能、分段开关四遥功能、以及后台辅助分析功能。监控功能指常态下的监控,系统维护功能主要包括馈线拓扑结构维护、控制策略的配置、定值的计算及在线下发等,而后台辅助分析功能包括故障场景再现,系统动作行为分析等。 运行过程中,本系统能将故障处理的过程信息,包括故障类型、故障点、电流、电压、DTU状态、通讯状态、分段开关状态,上传到后台监控系统或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现故障处理的全过程监视及事后分析,便于检修人员的故障排除,缩短事故处理时间。 减少系统的维护量:后台监控系统,能提供配电网馈线拓扑结构的维护工具,能方便实现DTU装置的拓扑在线维护,并实现各类整定值的计算、校核和在线下发,系统维护量小。 本系统不需要配电自动化主站和变电站配网子站系统参与,就可自治实现配网的故障隔离及重合、故障恢复功能,安装实施简单,维护工作量小,便于推广使用。 强化投资的收益比:无线GPRS通讯是架空线型线路的标准配置,本系统要求的无线通讯并不增加投资。在资金充裕时,采用光纤通讯和断路器分段,可获得理想的保护选择性和故障智能处理特性;在资金紧张时,可使用GPRS专网、无线网桥建立通讯网络,使用负荷开关作为分段装置,也能建立就地智能FA,实现故障快速隔离及智能恢复。但是降低了故障隔离的选择性。 增强部署的灵活性:适用于市、县供电公司或大中型工矿企业中对供电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架空线型配电线路。系统支持多种馈线拓扑结构,包括手拉手、单电源和多电源供电线路。 3.智昊电气DAF-810馈线自动化终端系统原理(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电缆网络) (1)电源甲侧首端线路故障检测

车联网解决方案(智能终端)

车联网解决方案(智能终端) 深圳车联网解决方案公司《酷点网络》提供车联网智能终端开发,app开发,汽车协议解码、汽车电子开发、汽车电控系统改装专用模块。 模块将汽车CAN总线数据解析后通过UART输出,供用户二次开发。模块体积小巧,易集成于用户系统,同时使用UART输出极易于二次开发。 功能描述I 可采集汽车OBD接口CAN总线上的所有原始数据,并将数据解析出其具体意义(汽车内部电控系统的各项传感器数值)后通过串口输出,供用户读取、解析、开发等使用。用户可以通过串口指令或模块自动发送的方式,将读取到的汽车内部运行数据通过串口直观的输出。功能描述II 用户无需深入了解汽车CAN总线或CAN数据,只需将模块集成到用户开发设备的硬件系统中,就能将用户自身的产品(各种单片机、PC串口、GPS、DVD、PND等设备)与汽车CAN 总线快速连接,可以非常方便、快速的实现自身产品二次开发及功能扩展。 功能描述III 模块目前可支持标准的ISO15765协议、OBD II汽车故障诊断功能,支持DTC诊断请求、故障码输出、故障码清除。 模块集成自动打火启动、熄火休眠功能,系统休眠时消耗电流为微安级,满足低功耗标准。还可自动识别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辆,即使汽车在怠速状态发动机自动停止也不会误认为汽车熄火而停止工作。 性能特点 ●标准OBD II接口支持 ●覆盖所有主流汽车CAN协议 ●CAN总线信息主动转换到串口发出(可定制发送命令读取参数) ●车辆点火自动唤醒,车辆熄火自动休眠 ●自动匹配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辆 ●支持瞬时油耗、平均油耗及耗油量数据 ●支持车辆故障码诊断,两条指令即可完成故障码的读取和清除 ●支持实时故障码扫描 ●支持急加速、急减速等驾驶习惯统计 ●模块化设计,高集成度 ●车辆级抗干扰设计 ●车联网定制“解决方案” ●接口协议数据简单易用●孔型焊盘设计,超小尺寸16mm*10mm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中文摘要:配网自动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包含电力企业中与配电系统有关的全部功能数据流和控制。从而保证对用户的供电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减少运行费用的观点来看,配网自动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配网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配电主站层、配电子站层、配电终端层。其系统内部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系统的作用大致分为九个方面:配网SCADA;对10kV馈线的快速故障诊断、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功能;无功/电压控制,配网潮流分析计算;网络拓扑分析及最优开关程序(网络重构);负荷控制与管理;远方抄表、电量电价分析、自动计费和管理的研究;GIS/AM/FM的联网、应用与开发;DMS与EMS的联网及数据共享;DMS与MIS的联网及数据共享。 日本语摘要:配網は大きな复雑なのは自动化システムプロジェクトの高い総合的な电力企业の中で、すべて配电システムに関するデータ流制御機能を備えている。ユーザーさんの供給を保証し、品质、サービス向上を减らす運行料金の観点からは、さらに網の自动化の全体の画一的。配网自动化システムを采用し配电主站构造になって、ファクトライズド?パワー?アーキテクチャ支援が立って、配电层、配電子機器だったという。そのシステム内部はハードウエアシステムやソフトウエアシステム。そのシステムの作用は大きく分けて九方面です。 前言 配电自动化系统,亦称配电管理系统(DMS)或配电自动化/需求方管理系统(DA/DSM),是包括110/10kV变电所的10kV馈线,开闭所、二次配电站和用户

在内的配电系统的整体数字自动化与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来完成对配电同一用户(尤其是城市电网—用户)的集中监视、优化运行控制与管理,达到高可靠性、高质量的供电,降低供电成本和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利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将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力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综合,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和事故状态下的智能化监测、保护和控制。 正文 1、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配网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一般情况分为三层:配电主站层、配

AI2000 智能配电监控终端

AI2000=YN900 YN900=AI2000 使用手册(2015.05.V2.0版) 永诺电气有限公司 YONGNUO ELECTRLC CO.,LTD

目录 前言 (1) 一、概述 (2) 二、基本功能及特点 (2) 三、智能配电监控终端功能概述 (3) 四、安装尺寸 (4) 五、智能配电监控终端优点 (5) 六、智能配电监控终端专业采集模块 (5) 6.1概述 (5) 6.2技术参数 (5) 6.2.1辅助电源 (6) 6.2.2输入信号 (6) 6.3数字通讯 (6) 6.4外形尺寸 (13) 6.5接线方式 (13)

前言 非常感谢您购买永诺电气有限公司的触摸屏产品。 永诺电气生产的智能配电监控终端主要应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实现可视触摸控制,以期优异的性能在各行业都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比如纺织机械、卷染机械、塑料橡胶机械、注塑机、包装机械、超声波设备、电子焊接设备、印刷机械、食品机械、医疗机械、木工机械、起重设备、智能楼宇、水处理设备、电力系统、轨道交通、煤炭系统、石化系统、空调行业、加工车床行业、轮胎行业、测控仪器、教学仪器、先进制造系统与设备等通用装备控制行业,取得了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稳定的软件运行和强大的产品功能得到了用户得一致好评。 注意 (1)未经同意,不得对本书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进行转载、复制。 (2)本手册的内容,包括规格会有所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3)本书力求严谨,若您发现不明、错误之处,请与手册卷末公司地址联络。 安全注意事项 在此将安全注意事项分为【危险】、【注意】两种。危险:误操作会引起险情,有可能造成死亡或重伤。注意:误操作会引起险情,有可能造成中度损伤或轻伤。但标记为注意的事项在某种场合会造成严重事故。请务必遵守记载事项。 警告 ●在安装、拆卸、连接导线、保养或检测之前,请将电源关闭,否则会导致触电、误操作或故障发生。 ●请在触摸屏外部设置紧急停止回路、连锁装置等。否则触摸屏发生故障会引起机械损坏或造成事故。 ●通电时请不要触摸端子等有电部分。否则会引起触电。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例)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例)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制造业园区基础网络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业务的扩张、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制造企业更多的业务与网络绑定,网络与业务、用户、终端需深度融合协同运作,才能更好的共同支撑企业的运维与业务部署。而传统的制造业园区网络所呈现出的多种业务的分散网络和数据隔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制造企业全球化的业务拓展和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多元化的业务应用,需要企业通过过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

云制造、物联网和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对制造园区网络的移动性、安全性、业务质量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复杂度的提升需要更加专业的规划部署和更加精细化的运维策略; 传统安全防护不可避免地成为网络安全防护薄弱环节,无法真正满足目前企业客户信息安全防护需求; 终端的多样化和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制造企业网需要能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终端的方便接入; 制造企业网络需要承载关键业务的7×24小时不间断运营,可靠性要求高; 制造业企业网络需要建立高效和简洁的网络,避免冗余设备、链路带来的能耗;

制造业园区网络经常面临覆盖范围、区间、带宽、业务属性的调整,园区网络需要能够平滑地适应这些调整。 在“云制造”和“物联网”时代,为了助力制造业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加速全球化和信息化运营改革,长期致力于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制造业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有效解决用户在制造业企业园区网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方案概述 制造业统一互联解决方案为全IP承载的统一网络架构,在网络汇聚层将办公、安防、通

配网智能终端介绍(FTU、DTU及TTU)

FTU、DTU 及TTU 介绍 DTU (开闭所、环网柜智能终端) 开闭所终端设备(DTU 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DTLH般安装在常规的开闭所(站)、户外小型开闭所、环网柜、小型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等处,完成对开关设备的位置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量等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实现对馈线开关的故障识别、隔离和对非故障区间的恢复供电。 再己变终端设备(TTU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Unit,配电 变压器监测终端) TTU监测并记录配电变压器运行工况,根据低压侧三相电压、电流采样值,每隔1 ?2分钟计算一次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 能、无功电能等运行参数,记录并保存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和典型日上述数组的整 点值,电压、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时间,供电中断时间及恢复时间,记录数据 保存在装置的不挥发存中,在装置断电时记录容不丢失。配网主站通过通信系统定时读 取TTU测量值及历史记录,及时发现变压器过负荷及停电等运行问题,根据记录数据, 统计分析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特性,并为负荷预测、配电网规划及事故分析 提供基础数据。如不具备通信条件,使用掌上电脑每隔一周或一个月到现场读取记录, 事后转存到配网主 站或其它分析系统。 馈线终端设备(FTU feeder terminal unit FTU是装设在馈线开关旁的开关监控装置。这些馈线开关指的是户外的柱上 开关,例如10kV线路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分段开关等。一般来说,1台FTU 要求能 监控1台柱上开关,主要原因是柱上开关大多分散安装,若遇同杆架设情况,这时可以1 台FTU监控两台柱上开关。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技术

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分别作为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过程网络的重要设备和组成结构的内容而存在,其综合负责在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过程中过程层采样值以及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报文的实际发送和接收过程,对于智能变电站内部结构的完整性、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智能型、智能变电站自身性能的扩展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在智能变电站的研究进程中,将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这两种分别存在的独立设备和结构内容使用相应的集成方式来综合设计成新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部分设计厂家甚至已经完成初步的集成装置设计结果。事实上,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服务对象都是用于一次设备的正常运行,将其应用集成技术制定相应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也是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阶段内容。1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 装置的重要意义 1.1其符合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的需要当前阶段,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并不在于将一次设备以及二次设备形成有效的集成和综合,而是将各自的内部结构应用相应的集成技术进行综合设置,这是由于一次设备以及二次设备在彼此的协调配合、结构设计、性能干扰上的问题所造成主要现象。而针对当前阶段一次设备以及二次设备中拥有的智能终端以及合并单元的性能共同性和结构共同性,就成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1.2有效减少智能变电站的成本投入成功的研究出智能变电站中的合并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技术 李乐萍 苏志然 吴文兵 徐跃东 国网聊城供电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并将其应用在智能变电站的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少智能变电站的成本投入,对其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成本、运行过程中的维护成本等等都有着非常有效的节约意义,对于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也有着较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1.3减少智能变电站的设备空间 将智能变电站中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研究成功并且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节省相关设备在智能变电站内部的占用空间,对智能变电站的使用空间也有着积极的节省意义,能够更加方便智能变电站相关控制和操纵工作。 2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集成装置的技术问题 当前阶段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的思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较为简单的组合方式,其直接将合并单元以及智能装置装设在同一机箱内,但其 本质上仍然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系统;而另一种则是考虑到两者共同的工作性能、结构装置、使用要求等等,将二者的系统装置形成有效的整合与集成,将其应用集成技术时至完全形成一个新的有效装置,称之为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严格意义上来说,第一种集成装置的设计技术只是将二者的生存空间进行一定的压缩以后放置在同一环境内,只是将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进行了物理意义上的集成;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在考虑到两者性能干扰的情况下对其性能、结构等等统统实行了集成技术,第二种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技术已经达到了同一电源、同一网口、同一人机接口以及统一保护装置的设计突破。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省二者设备结构占用的空间以及成本,而且能够有效的保证二者设备性能上的统一发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第二种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的集成技术仍然有许多需 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2.1端口传输方式的改变带给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装置使用性能的改变在第二种集成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合并单元结构模块以及智能终端结构模块 在实现了二者彼此结构上以及性能上的 有效结合后, 使用了同一端口以及统一保护装置作为集成装置的主要应用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 其端口发送报文以及接收报文的过程中SV 报文是等间隔传输的方 式, 而GOOSE 报文属于抢占传输的方式,这两种报文结构在接受和发送过程中的 传速速率以及间隔时间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依然采用以往的GOOSE 报文抢险传输 的方式, 很有可能造成集成装置处理信息过程中的延迟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智能变电站应该改变GOOSE 报文传输过程中抢占传输的方式, 采用SV 报文先发并且等到SV 报文信息发送完毕以后再发送GOOS 报文信息,这种传输方式并不会改变集成装置对于二者信息的传输时间以及传输效率,只是改变了二者传输等级上的差异,使之更加有利于集成装置的良好运行。 2.2集成装置中CPU 资源的集成整合在尚未实行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之前,二者分别具有独立的CPU 结构,同时SV 负荷较大而GOOSE 网络的负荷较小,在实行了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以后,从二者的CPU 资源以及性能整合的方面来看待集成装置的主要结构和性能,应该注意到集成装置CPU 设置结构中不同网络结构的占用资源以及处理工作,例如将SV 网络结构的处理资源以及相关数据包融入到负荷较小的GOOSE 网络CPU 处理器中,实现二者处理资源共享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二者报文信息传送以及接受过程中的效率。 2.3集成装置中检修压板的集成整合检修压板也是在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独立存在时分别具有并且各自独立的装置结构,在应用集成技术以后集成装置也应该将其二者的检修压板施行相应的集成和统一,在面对工作人员的检修和运行工作过程中同时检修同时运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集成装置检修压板的施行过程中,设计师应该注意做好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二者的间隔工作,考虑将智能终端的以及合并单元放在同一线路间隔中,这种情况下启动检修压板的集成装置内部智能终端以及合并单元在检修过程中始终是处在同一线路间隔的有效控制下,如果集成装置中合并单元需要检修的话,那么智能终端也会因此而暂停工作,一起接受检修。 2.4集成装置中电源功率的集成整合在原本独立的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的运行过程中,单独结构的电源停止供电并不会影响到另一结构的运行情况,而实行了集成技术以后必须考虑其二者电源功率的合理性以及综合性,考虑其二者电源供应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能在集成装置的控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一般合并单元的正常工作电源功率不会大于40W,而智能终端的正常电源功率不会大于30W,在新的集成装置电源供应中,可以考虑整体集成装置的正常工作电源功率不大于50W,并为此设置不同情况的电源供应改变计划。 3 结语 本文具体讨论了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集成装置的主要作用和施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技术问题,希望集成装置技术能够得到快速的成果,进一步支撑智能变电站的有效运行。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2018年试行版)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2018 年试行版)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terminal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技术要求及配置原则. (1) 5 功能要求. (2) 6 性能要求. (5) 7 布置和组柜. (6) 8 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 (7) 9 对二次回路的要求. (8) 10 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8)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27) 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31)

前言 本技术规范遵循《南方电网电力装备技术导则》(Q/CSG 1203005-2015 )规定的技术原则,根据GB/T 1.1-2009 相关规则编制。 本规范旨在规范南方电网智能终端装置的配置原则、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布置和组柜要求、光缆 选型及敷设要求、以及相关二次回路要求,提高智能终端装置的标准化水平,为智能终端的制造、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智能终端的运行、管理水平。 本技术规范代替Q/CSG 1204005.67.6-2014《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厂站应用第7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第6分册:智能终端》,与Q/CSG 1204005.67.6-2014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根据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对第 2 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补充更新,其后的内容进行了相应修改; ——修改了配置原则(见 4.2); ——增加了建模原则(见 4.3); ——增加了型号规范及软件版本(见 4.4); ——增加了适用范围(见 4.5); ——重新编写了第 5 章功能要求内容; ——重新编写了第 6 章性能要求内容; ——增加了第7 章布置和组柜设计规范内容; ——增加了第8 章光缆选型及敷设要求内容; ——增加了第9 章对二次回路的要求内容; ——增加附录A(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接口和虚端子; ——增加附录B(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面板指示灯; ——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智能终端模型。 本规范的附录A、B、C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系统运行部(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提出、归口管理和负责解释。本规范在起草的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和深圳供电局,以及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千宽、陈桥平、张弛、彭业、徐鹏、丁晓兵、刘玮、王增超、刘琨、陈志刚、赵谦、余德冠、付强、安永帅、赵锋荣、王峰。其中第1-3 章由刘千宽编写,第 4 章由陈桥平、张弛编写,第 5 章由彭业、徐鹏编写,第 6 章由陈志刚、丁晓兵、刘玮编写,第7 章由王增超编写,第8 章由刘琨编写,第9 章由刘千宽编写,附录A-C由赵志刚、赵谦等编写, 编写说明由刘千宽编写。刘千宽、赵志刚负责统稿校核。 本标准自2018 年 6 月起试行。 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

超图软件公司智能售电终端管理解决方案精编版

超图软件公司智能售电终端管理解决方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超图软件公司智能售电终端随着手持终端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功能越来越丰富,而价格在不断下降;3G 时代的到来,使得带宽更宽费用更低,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移动现场作业成为一种趋势。电力移动营销系列产品为面向移动终端而设计的软件解决方案,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硬件性能优势、价格优势、普及优势、操作便利优势,对电力营销业务在现场移动作业端进行延伸和扩展,完成抄核收管理、业务办理、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等营销业务现场处理部分并现场记录作业信息,通过与SG186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接口可以上传现场作业信息。电力移动营销系列产品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场作业的工作效率,缩短业务流程流转花费的时间,避免营销业务流程与现场工作容易脱节等问题,增强营销现有业务流程的持续性、完整性、实时性、数据的精准性和响应速度等。 系统逻辑架构组成: 主站服务系统为核心管理模块,提供数据、服务、安全、系统管理等各项支撑功能,是连接现场和SG186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纽带; 移动作业应用系统为核心应用模块,实现营销现场作业等相关业务应用功能。 移动终端对移动营销服务器的网络访问支持以下二种方式: (1) 2G/3G 无线网络实时传输:移动终端通过2G 或3G 网络经过安全接入平台网关访问营销服务器和主站,并进行相关业务流程和数据上传。 (2)离线数据访问:在特殊情况下,如工作区域无2G/3G 网络覆盖等,先通过网络、WIFI 或USB接口等方式将作业所需数据保存在移动终端,现场作业时访问

配网智能终端介绍(FTU、DTU及TTU)

FTU、DTU及TTU介绍 DTU(开闭所、环网柜智能终端) 开闭所终端设备(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DTU一般安装在常规的开闭所(站)、户外小型开闭所、环网柜、小型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等处,完成对开关设备的位置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量等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实现对馈线开关的故障识别、隔离和对非故障区间的恢复供电。 配变终端设备(TTU)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Unit,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 TTU监测并记录配电变压器运行工况,根据低压侧三相电压、电流采样值,每隔1~2分钟计算一次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无功电能等运行参数,记录并保存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和典型日上述数组的整点值,电压、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时间,供电中断时间及恢复时间,记录数据保存在装置的不挥发内存中,在装置断电时记录内容不丢失。配网主站通过通信系统定时读取TTU测量值及历史记录,及时发现变压器过负荷及停电等运行问题,根据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特性,并为负荷预测、配电网规划及事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如不具备通信条件,使用掌上电脑每隔一周或一个月到现场读取记录,事后转存到配网主站或其它分析系统。 馈线终端设备(FTU)feeder terminal unit FTU 是装设在馈线开关旁的开关监控装置。这些馈线开关指的是户外的柱上开关,例如10kV线路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分段开关等。一般来说,1台FTU 要求能监控1台柱上开关,主要原因是柱上开关大多分散安装,若遇同杆架设情况,这时可以1台FTU监控两台柱上开关。

FDR113FB智能配电终端运行规程

IDA-5101智能配电终端运行规程 1、总则 1.1、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用户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电力部门提供安全、经济、可靠和高质量的电能。为了加强吴忠城网智能配电终端的运行管理,提高吴忠城市电网供电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确保电网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吴忠城网各环网柜、分支箱相对应的智能配电终端。吴忠城网各级自动化管理人员、调试人员、调度人员及配电运维人员应熟悉本规程有关条文并严格执行。 1.3、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若发现有与上级相关规程规定不一致,或发现问题,应及时配电自动化班组联系,由配电自动化班人员协调解决。 1.4、本规程修订权、解释权属于国网吴忠供电公司输电运维组配网自动化班。 1.5、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2、装置概述 智能分段真空断路器成套装置安装于10KV馈线主干线或大分支线上,设备安装投运后,能够根据设定的技术参数和变电站保护参数相配合,自动切除单相接地故障和相间短路故障,执行二次重合闸,完成线路故障检测、隔离及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功能。控制器预留通信接口,可实现除GPRS通信方式之外的CDMA、3G、光纤及载波有线方式通信,适应多通信方式的后台实时状态监视及远方遥控功能。 3、控制器操作

4、定值设定 10KV馈线或设备的故障主要有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两种类型,控制器对这两种故障分别进行处理。 相间短路故障的处理: 故障点现场定值设置情况保护处理 负荷侧上级保护动作定值 及动作时限大于分 段断路器保护动作 值 分段断路器跳闸,上级保护不动作 上级保护动作定值 及动作时限小于分 段断路器保护动作 值 不与上级速断保护或过流保护动作电流 定值和动作时限配合,分段断路器与上 级保护同时动作,直接切除短路故障(上 级保护断路器可能保护动作也可能不动 作,若上级保护先动作,则主干线瞬时 停电,需上级保护自动重合闸恢复主干 线的供电) 电源侧分段开关没有故障电流通过,不动作单相接地的故障处理: 故障性质及故障点保护处理 单相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负荷侧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负荷侧 经延时判定为永久性接地后 先于上级保护动作跳闸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电源侧不动作

UDM-501F分相智能终端技术及使用说明书

UDM-501F智能终端(分相)技术及使用说明书 (Version 1.05) 上海思源弘瑞自动化有限公司 Shanghai SHR Automation Co.,Ltd.

前言 感谢您使用上海思源弘瑞自动化有限公司的产品。为了安全、正确、高效地使用本装置,请您务必注意以下重要提示: 本说明书仅适用于UDM-501F B50分相智能终端。 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调整、测试和操作。如有随机资料,请 以随机资料为准。 为防止装置损坏,严禁带电插拔装置各模件、触摸印制电路板上的芯片和器件。 请使用合格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对装置进行试验和检测。 装置如出现异常或需要维修,请及时与本公司服务热线联系。 本说明书和产品今后可能会有小的改动,请注意核对实际产品与说明书的版本是否 相符。

目录 1装置简介 (1) 1.1应用范围 (1) 1.2装置特点 (1) 1.3功能配置 (1) 1.4通信配置 (2) 2技术参数 (3) 2.1电气参数 (3) 2.2装置功耗 (3) 2.3输出触点容量 (3) 2.4对时精度 (3) 2.5智能操作箱功能参数 (3) 2.6SOE事件记录 (3) 2.7环境条件 (3) 2.8抗干扰性能 (4) 2.9绝缘性能 (4) 2.10机械性能 (4) 3工作原理 (6) 3.1智能操作箱 (6) 3.2跳闸逻辑 (8) 3.3合闸逻辑 (10) 3.4跳合闸回路监视 (13) 3.5压力监视及闭锁 (14) 3.6闭锁重合闸及沟通三跳 (14) 3.7断路器位置 (15) 3.8KK合后位置及事故总 (15) 3.9断路器位置不对应 (15) 4装置硬件及结构 (17) 4.1模件配置 (17) 4.2模件端子说明 (18) 4.3指示灯说明及处理 (34) 4.4装置结构 (36) 5安装、投运说明及注意事项 (37) 5.1安装注意事项 (37) 5.2投运注意事项 (37) 6供应成套性及保修 (37) 7订货须知 (37)

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DTU、FTU、TTU、RTU)的定义、特点、功能及区别

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DTU、FTU、TTU、RTU)的定义、 特点、功能及区别 配网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下列层次组成: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常设在变电站内,可选配)、配电远方终端(FTU、DTU、TTU等)和通信网络。配电主站位于城市调度中心,配电子站部署于110kV/35kV变电站,子站负责与所辖区域DTU/TTU/FTU 等电力终端设备通信,主站负责与各个子站之间通信。 1、开闭所终端设备(DTU) 1.1 定义 DTU一般安装在常规的开闭所(站)、户外小型开闭所、环网柜、小型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等处,完成对开关设 备的位置信号、电压、电流、有 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 电能量等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对 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实现对馈 线开关的故障识别、隔离和对非 故障区间的恢复供电,部分DTU 还具备保护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的功能。

1.2 特点 1) 机箱结构采用标准4U半(全)机箱,增强型设计; 2)采用后插拔接线方式,整体面板,全封闭设计; 3)率先采用基于CANBUS总线的智能插件方案,极大地减少了插件间接线,完全避免了插件接触不良的隐患,装置运行可靠性高; 4)智能插件方案的采用,使机箱母板标准化,便于生产及现场维护; 5)装置不同类插件在结构设计时保证不能互插,提高整体安全性; 6)采用32位D浮点型SP,系统性能先进; 7)采用16位A/D转换芯片,采样精度高; 8)采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减少外围电路,提高可靠性; 9)大容量存储器设计,使得报文及事故录波完全现场需求; 10)采用多层印制板电路和SMT表面贴装技术,装置的抗干扰性能强; 11)测量回路精度软件自动校准,免调试,减小现场定检等维护时间; 12)超强的电磁兼容能力,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13)功能强大的PC支持工具,具有完善灵活的分析软件,便于事故分析; 14)简单可靠的保护处理系统(DSP)与成熟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相结合,既保证功能可靠性,又能满足网络通讯、人机界面的实时性; 15)支持RS232/RS485、Enthernet等多种通讯接口,内置Enthernet使得工程应用简单、可靠; 16)支持IEC60870-5-101、IEC60870-5-103、IEC60870-5-104等标准规约; 17)各装置独立的掉电保持时钟系统及带对时脉冲的GPS对时系统。

配网智能终端介绍

DTU(开闭所、环网柜智能终端) 开闭所终端设备(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DTU一般安装在常规的开闭所(站)、户外小型开闭所、环网柜、小型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等处,完成对开关设备的位置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量等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实现对馈线开关的故障识别、隔离和对非故障区间的恢复供电。 配变终端设备(TTU)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Unit,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 TTU监测并记录配电变压器运行工况,根据低压侧三相电压、电流采样值,每隔1~2分钟计算一次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无功电能等运行参数,记录并保存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和典型日上述数组的整点值,电压、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时间,供电中断时间及恢复时间,记录数据保存在装置的不挥发内存中,在装置断电时记录内容不丢失。配网主站通过通信系统定时读取TTU测量值及历史记录,及时发现变压器过负荷及停电等运行问题,根据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特性,并为负荷预测、配电网规划及事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如不具备通信条件,使用掌上电脑每隔一周或一个月到现场读取记录,事后转存到配网主站或其它分析系统。 馈线终端设备(FTU)feeder terminal unit FTU 是装设在馈线开关旁的开关监控装置。这些馈线开关指的是户外的柱上开关,例如10kV线路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分段开关等。一般来说,1台FTU 要求能监控1台柱上开关,主要原因是柱上开关大多分散安装,若遇同杆架设情况,这时可以1台FTU监控两台柱上开关。 我公司开发???型FTU, 选用国际着名的高质量元器件,电磁兼容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突出。综合考虑了各种环网柜、柱上开关的监控需求,可以和国内外

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及概要

Q / GDW 212 — 2008 ICS 29.24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428 — 2010 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terminal in Smart Substation 2010-××-××发布 2010-××-××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Q/GDW Q / GDW 428 — 2010 I 目次 前 言 ·················································································································································· II 1 范 围 ·············································································································································· 1 2 引用标 准 ······································································································································· 1 3 基本技术条 件 ································································································································ 1 4 主要性能要 求 ········································································································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教学应用模式的探讨

---------------------------------------------------------------最新资料推荐------------------------------------------------------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教学应用模式的探讨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教学应用模式的探讨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推进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人们利用许多碎片化的时间获取资讯、娱乐及自主学习。 特别是以苹果 IOS、谷歌 Android、微软 Windows Phone 系统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与移动通讯网络无线接入将真正实现教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梦想。 本文探讨了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 关键词: 移动智能终端;教学;应用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推进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人们利用许多碎片化的时间获取资讯、娱乐及自主学习。 特别是以苹果 IOS、谷歌 Android、微软 Windows Phone 系统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进入了互动学习时代。 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所开展的移动教育,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与移动通讯网络无线接入,将真正地解决和实现教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梦想。 这对于教育的普及有着莫大的帮助。 1 / 5

但在互动学习时代,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才能发挥移动智能终端的最大潜能和功能? 1 基于短消息的移动教育通过短信息,不仅用户间,而且用户与互联网服务器之间都可以实现有限字符的传送。 用户通过手机,将短信息发送到位于互联网之上的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发送到用户手机。 以此进行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互通,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 2 基于浏览、连接的移动教育移动用户使用无线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后可接入互联网,访问教学服务器,并进行浏览、查询,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 目前只能浏览基于 WAP 协议的服务器,还无法正常访问显示HTTP 协议的服务器。 3 基于电子教案的应用模式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电子教案,具有人机交互性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人机互动优势,学生在使用智能终端阅读电子教案时,可以随意放大或缩小文字、图片、视频的大小以方便阅读;在电子教案中使用音频技术,可以实现点读机功能的英语教材;学生在做电子教案中的练习题时,完全是一种互动模式,完成练习后立即可以得到反馈结果。 电子教案具有多媒体和交互性,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不受内容篇幅的限制,相对纸质教材,可以更加全面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