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必修模块)

高一地理(上)

本“指导意见”以章节为单位,分“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标内容”按章直接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教学要求”以章节为单位,提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把握教学尺度。

必修模块“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学习中必须要达到的要求,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题的考试范围;“发展要求”则是部分学生模块学习能达到的较高要求,列入高考选考加试题的考试范围;“说明”是对教学深度和广度的界定。

“教学建议”中的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等仅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参考。

高中地理学科必修学分的三个模块为《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共6个学分,108课时时(按每课时45分钟计)。

说明:《地理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必修部分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84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开展知识铺垫、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必修《地理Ⅰ》

始业课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本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

2.教学方法

教学中可以简单介绍地理学科的发展情况、高中地理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学习地理的方法和学业评价作简单说明。教学中还可以列举一些事例,说明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标内容

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要求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新课课时建议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四节1课时。

2.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在空间概念的构建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采用图解、模拟实验、模拟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一、课标内容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4.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6.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14课时完成,新课课时建议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8课时,第四节2课时。

2.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能力要求高,但学生在理性思维和空间想象方面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学中可采用讲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探究法、模拟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课标内容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教学要求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5课时完成,新课课时建议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

2.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阅历和视野的限制,对大尺度的地域分异和环境整体性的时空观察的局限,增加了本章内容学习的难度。限于教学条件,课堂教学可能会变成抽象说教。因此,本章教学建议采用直观生动的手段和方法,尤其是模拟探究和情景引导的方法。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课标内容

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教学要求

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5课时完成,新课课时建议如下: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1课时。

2.教学方法

本章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思路来安排教学内容,并提供了众多的地理图像,因此教学宜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图示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二是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是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必修《地理Ⅱ》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一、课标内容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1.1 人口增长模式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选学,不作考试要求。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4课时完成,新课课时建议如下: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1课时。

2.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需要用大量的图表数据和生活中的事例来分析说明有关人口发展的原理,可采用图表分析法、资料分析法、讨论和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一、课标内容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三、教学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